品读古诗,品味文化

合集下载

读唐诗心得体会(11篇)

读唐诗心得体会(11篇)

读唐诗心得体会(11篇)读唐诗心得体会1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

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发的精神力量。

《唐诗三百首》中,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如海上的照明灯,照亮了我们,如风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哲理。

古诗,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每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和而知。

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灿烂。

它们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诗,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

作为小学生,为了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而奋斗。

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而努力的学习。

读唐诗心得体会2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

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

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

诗词广告语 诗词广告语大全

诗词广告语 诗词广告语大全

诗词广告语诗词广告语大全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广告语,以及诗词广告语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古诗的标语关于古诗的标语1、荟群英,重品万篇华章;集众贤,传承千古文明。

拂历史尘埃,现诗词华彩。

古兴曲水流觞,今举诗词大会。

品味诗词之美,传承中华文明。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漫步于古诗苑,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

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展示我们的风采。

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让我们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3、关于“读古诗、韵气质”活动,主题标语可以以对联形式展示。

上联是:读取古诗开时代明路。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中国好诗词的宣传标语《旧唐书·魏漠传》:“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

”《孝经·广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汉·郑玄注》:“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

为以魅力古诗词为主题的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为以魅力古诗词为主题的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1、读书丰底蕴诗词广告语,清气溢师心。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读出未来,书送希望。

读书诗词广告语的态度决定人生诗词广告语的走向,读书诗词广告语的厚度改变人生的高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3、关于诗句的广告运用古诗词的广告有哪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是杜康酒的广告词,“杏花村”酒所做的广告,它所引用的是杜牧的《清明》一诗诗词广告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标语一:品读经典,滋养心灵。

标语二:人格因阅读经典而高尚,人生因阅读经典而美丽。

遨游在诗词的海洋,感受古典韵味-高中作文800字

遨游在诗词的海洋,感受古典韵味-高中作文800字

遨游在诗词的海洋,感受古典韵味-高中作文800字标题:遨游在诗词的海洋,感受古典韵味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瑰宝——古诗词,它如同一座座永恒的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捧着一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虽然当时的我对那些生涩难懂的诗句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那优美的韵律和深沉的情感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仿佛看见诗人李白站在黄河之畔,豪情壮志地吟唱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磅礴景象;又似乎听见诗人杜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哀叹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诗词的理解也日益加深。

我发现,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态度。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洞察。

每一首诗都是一段故事,每一个词都是一份感情,它们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灵之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心灵世界。

高中时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诗词社,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诗词,分享感悟。

我们一起诵读诗词,一起探讨诗意,一起品味人生。

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也更加明白了诗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诗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份宁静和恬淡。

我想,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吧。

它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地域,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揭示着生命最深刻的哲理。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绿洲。

如今,我依然热爱诗词,仍然喜欢在闲暇之余,捧一杯清茶,静静地品读一首首优美的诗词。

我知道,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坎坷,我都不会孤单,因为有诗词陪伴在我身边,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诗来结束我的文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就一定能在诗词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力量。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结尾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结尾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结尾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结尾篇1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读诗赏乐,探寻经典韵味--以《江南》为例谈“韵语文”教学

读诗赏乐,探寻经典韵味--以《江南》为例谈“韵语文”教学

读诗赏乐,探寻经典韵味--以《江南》为例谈“韵语文”教学摘要:以汉乐府民歌《江南》为例,探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可用到的教学方法。

以此寻求和探索经典民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重视画面的感观以及领悟内容的能力。

关键词:经典诵读画面情感韵文是以押韵方式写成的文体或文章。

如辞赋、诗歌、词曲等,而在小学统编课本中以小古文、诗歌等形式居多,“韵语文”即是我们课题组提出的对小学课本中小古文、诗歌的统称。

现以《江南》一课为例,谈在课题探索研究中总结出的粗浅范本模式:一、《江南》教学初探初教汉乐府经典民歌《江南》时,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采莲的欢乐中,赏荷、观鱼之乐,感受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听到孩子们仿照古人有模有样的诵读声,那欢快的采莲景象、温婉动人的采莲女、自由嬉戏于荷塘中的鱼儿们,以及那朗朗上口的优美韵律无一不触动着我,经典古诗的魅力极大地吸引着我和孩子们。

但我总觉得,经典古诗的魅力应远不止于此,我期待着追寻她的脚步,渴望着能窥其神秘面目,进一步领略经典之风采。

二、积流成海,功在不舍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当我想要设计《江南》的微课程时,虽有以前执教的经验基础,但尚不够解读出《江南》的韵味,于是我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有了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

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

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

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许多采莲人的欢声笑语,亲眼看见采莲人的采莲场景一样。

于是我采用了三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古诗的美。

活动一:反复诵读,体会经典民歌韵律美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我们反复诵读一首经典诗歌时,其中的真意便能跃然纸上。

我再读《江南》这首汉乐府诗是在工作后。

品唐诗作文(精选12篇)

品唐诗作文(精选12篇)

品唐诗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唐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品唐诗作文篇1一首诗,能够看透一个人,看透一段人生,看透那些时光。

——题记不知道如此美妙的诗韵,最初是谁的纸墨记下的。

或许,最初诗不过是段段民谣,人们口口相传罢了。

唐朝的盛时让那段段民谣,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升华,变得飘逸。

也许,不尽然是好的。

但是,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诗,盛在唐朝,也许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个强大的年代才有这样富有才情的诗人,只有在那个宏伟的年代才有这样的景给诗人们描绘。

唐诗就像是唐时的美人——杨贵妃,称得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诗,很少谄媚,又是甚至是尖锐的,她有时是婉转的,但有时她又是高傲的。

她的豪放,她的傲骨,都是透着一股盛世唐朝的风气,端庄稳重。

这样的唐诗用“天生丽质难自弃”来形容都是不过的。

品读唐诗的味道,读出当年的悲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将进酒》的诗句,这首诗让我认识了这个豪放不羁的诗人,被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的李白,李太白。

他潇洒,高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太白这样写道。

杜甫就写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样的李白是骄傲的,他轻蔑权威,这样的李白让我们感觉真实。

将进酒让我看透了李白,那个潇洒的酒仙,那个豪放的诗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王昌龄写下的《出塞》,这是那个年代的悲壮,那时候的人们希冀着和平,希冀着没有战争的日子,镇守边关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者泱泱大国。

多少年以后,抗日战争里的勇士们,不也是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承诺吗?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土,保卫着属于这个国家的尊严,即使,代价是我们的生命。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手抄报内容5篇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手抄报内容5篇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手抄报内容5篇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手抄报内容精选篇1当我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当我在亲人朋友面前背得摇头晃脑时,太家都夸我能干、聪明,还常常会奖励我,我高兴极了。

可我那时还不懂意思,只希望自己能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好博得大家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古诗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妈妈也相继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孟子》、《史记》等书籍,当我徜徉在这些经典诗文的墨香中时,我才逐渐明白,这些古诗文那博大精深的魅力是无穷尽的。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啊,人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如果人的一生不读书,不学习,到老仍是一张白纸,那这一生有何意义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千古名句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它让我知道:“能者为师,虚心请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8人的小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杨文皓;书写工整的周儒逸;环保小卫士肖茹月;爱劳动的肖茹云;短跑健将王淳……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让我吸收更多的知识技能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的道理呀!孟郊的《游子吟》让我真切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无微不至,母子之间的深情厚爱无与伦比。

也让我明白传承千年的挚爱亲情是那么可贵。

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王安石的《梅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古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忠诚清白、不畏艰难、傲然挺立,我们后人不也应该努力做到吗?诵读经典诗文,认识历史名人——不愿同流合污而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苏武、壮怀激烈的抗金名将岳飞……一个个鲜活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

他们的高尚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典范,为后人永远纪念、敬仰。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优秀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优秀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优秀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优秀范文范文一: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诗词文赋,曲调令书,笔墨书历史,素纸绎年华。

这是对历史的诠释,也是一场文学的盛宴。

汉唐宋元明清,千年的沉淀,为后人展现了经辞之美,古典文学的光芒持年熠熠然。

且一展中华古诗的画卷:诗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辞曰"青云农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唐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君可曾见凭栏雨歇?可曾见月之圆缺?可曾叹天凉秋好?可曾闻花落啼鸟。

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互联网联通大江南北,人们酒乐于网络人云亦云不明所以的新鲜词汇,却忽略了经辞文史的学习。

"国学小名士"这一节目的到来唤醒了五千年文化掩埋的深根,使人们渐渐抽离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开始关注这些被时代遗忘的珍贵古文化。

选手们丰富的文化底蕴,临场应变的敏捷能力,在仅供一字的情况下,以极短的时间唤醒脑中跃动的诗词,临危不乱,对答如流,也令一向自诩长于古典文学的我自叹不如。

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这个被网络和信息束缚的时代,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忘记世俗,试着体味内心的声音,感受古文化之精华一点点地融入到了脑髓里,似乎从骨子里有了一个质的升华。

这份逃脱于时空外的悠然未必不是难能美事。

选手们的年龄之于我们所差无几,却能做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境界,在比赛的过程中努力克服紧张,忘记输赢,全身心地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完全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角逐,什么都打压不了经过纯然文化经典洗涤后的一颗平静的心灵。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经典文化,我们不应闭锁学习文史之心。

我们如今能够做的不多,只是把这些光耀中华多年的经典传承下去,让它们继续照明我们的子孙。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篇1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

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

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

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的部分剧作年来一直上演不衰。

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

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

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

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篇2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你们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阅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的话题。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就是其中的瑰宝。

古人们用优美动人的文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讴歌了人生的智慧,表达了友爱亲情等美好的思想情操。

这些经典作品充满着正能量,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字经》里有句诗说:"人之初,性本善。

"意思是说,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

可见,我们的祖先从小就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用朗朗上口的韵文来教育儿童,引导他们向善向美。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咏柳》,写的是作者所见柳树婀娜多姿、曼妙可人的景象。

这首诗用诗一般浅白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姿态万千,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心旷神怡。

古人能通过短短几句诗,将大自然的景物描绘得活灵活现,真是让人赞叹不已!除了爱好大自然的诗篇,我还特别喜欢那些表达友谊、家国情怀的佳句名句。

分层教学,品味古诗的“四美”

分层教学,品味古诗的“四美”

分层教学,品味古诗的“四美”作者:陈婷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年第03期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入大量古诗。

为了发挥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导的优势,打通古诗与生活的壁垒,让他们更好地读懂古诗,需要开展分层教学。

围绕诵读、想象、讲述、拓展,带领学生品味古诗独特的音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和表达美。

关键词:古诗教学;音律美;画面美;情感美;表达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入大量古诗。

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音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和表达美,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增强文学底蕴的优质素材。

若只带领学生简单诵读古诗,学生就容易忽视古诗的意蕴;若只带领学生逐字逐句梳理解释古诗,又会让学生觉得古诗学习索然无味。

如何发挥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导的优势,打通古诗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更好地读懂古诗呢?围绕诵读、想象、讲述、拓展,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渐次品味古诗的“四美”。

一、诵读,品味音律美诵读是低年级学生感受古诗节奏与韵律的重要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认知与理解,品味古诗的音律美。

(一)教师范读,注重节奏诵读古诗,要读出节奏,读出语调长与短、快与慢的变化。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

范读过程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借助手势记忆节奏,效果会更好。

例如,教学《登鹳雀楼》,笔者先出示本首诗诗句的平仄图,一边示范吟诵,一边做手势,让学生边听边感受节奏。

随后,引导学生用手势比画平仄和节奏。

有了教师的范读和手势的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诵读状态,逐渐把握了本首诗“平长仄短、入促韵长”的声音变化规律。

(二)配乐助读,注重旋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诵读,甚至依据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唱出古诗。

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学生会特别投入,并很好地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是学生喜欢收看、乐于欣赏的节目。

在这一节目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传唱人”用音乐或舞蹈的形式演绎自己对诗歌经典的感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便于教师和学生一起聆听学习,交流提升,把握旋律,感知韵律美。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首先,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品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

古诗词是古人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深切体验。

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现代社会的情感有着共通之处,通过欣赏和品味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再次,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的文字和意象往往含蓄而深刻,需要我们通过细腻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

此外,学习古诗词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之作,其中的文字和表达方式都非常精练和凝练。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中的词句和句式可以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准确。

最后,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艺术之美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其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形象之美。

古诗词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更加敏感和独到地欣赏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好处与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能力。

学会欣赏的古诗

学会欣赏的古诗

学会欣赏的古诗
摘要:
1.引言
2.欣赏古诗的意义
3.如何学会欣赏古诗
4.古诗的分类及特点
5.欣赏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6.结论
正文: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学会欣赏古诗,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那么,如何学会欣赏古诗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欣赏古诗的意义。

古诗是古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生活感悟、描绘山水景色、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

欣赏古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感受历史变迁,培养审美情趣。

其次,学会欣赏古诗需要掌握一定的古诗知识。

古诗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要求,如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韵味。

此外,我们还应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以便在阅读古诗时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

再者,欣赏古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通过品味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审美
情趣;通过探究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其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最后,我们要注重实践,多读多练。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仿写古诗,以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总之,学会欣赏古诗,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品味诗文经典感受节日文化》学习任务单

《品味诗文经典感受节日文化》学习任务单

品味诗文经典感受节日文化古诗专题之传统节日学习任务单同学们,诗歌文化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滋养,传统节日的古诗更是熏陶着我们的情感,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相信你们学完这个专题,一定会感受到古诗中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一、传统节日,连连看。

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农历八月十五农历五月初五农历正月十五二、品读古诗,悟文化。

(一)古诗《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指的是(节日),即农历的,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打上“√A.畅饮屠苏()B.夜晚赏月()C.放鞭炮()D.更换桃符()3.“爆竹声中一岁除",渲染出节日的气氛,让你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4.阅读资料袋放爆竹: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

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

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饮屠苏: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具有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

换桃符: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原来的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

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辞旧迎新,希望给家中带来好运。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无论是工具书还是小说书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精选篇1)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1、诵读积累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

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

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的高中生作文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的高中生作文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的高中生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今天啊,我要给大家讲讲为什么我们要读古诗。

听起来可能很无聊吧,读那些古古怪怪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呢?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后来渐渐的就被古诗给吸引住了。

我们先来想一想,古诗是什么人写的?对了,就是很多年以前的先人们写的。

他们生活在一个很遥远的时代,没有手机、电视、网络,生活环境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可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能创作出优美动人的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

你想想看,如果连古人都写得出这么好的诗词,我们生活在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理应更加欣赏和学习古诗才对。

学习古诗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古诗里包含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思考。

比如说李白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看,写出了夕阳独特的美丽。

再比如苏轼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洁白的霜花,优美动人。

读了这样的诗歌,你就会被诗人那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打动,从而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第二个好处是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古诗记录了过去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读一读就能增加很多新鲜见解。

就拿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说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等级观念严重,普通老百姓很难获得发展机会。

再比如说辛弃疾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战乱年代人们的痛苦和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

这些都是现代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古诗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除了增广见识,古诗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

诗人们都是言语高手,能做到诗意画意交融,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就传神写景。

比如说苏轼的那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就画景入神,栩栩如生。

再比如说柳永的"回雪峰,沙暖風柔,日渐安孑孓",把春日融雪时大自然的温馨景象描写得很温馨可爱。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低、中、高三层次:-低年级:能够诵读古诗,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欣赏美的兴趣。

-中年级:能够背诵古诗,理解大意,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欣赏美的能力。

-高年级:能够理解古诗,赏析内涵,揣摩语言,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表达美的素养。

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和能力: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品味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吟诵、鉴赏、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探究诗歌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大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第一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第二是提高文化修养,第三是培养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体验古代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古人的智慧,拓展对文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目标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用字特点,即用字简练,语言优美。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能读懂内容,了解古诗的意义。

3.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4.感受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无法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5.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意象,以及诗人通过诗歌如何对读者产生影响。

6.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7.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8.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9.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色。

10.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3.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1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6.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诗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诗的意思,并能背诵。

过程与方法: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

品味诗歌的意境。

德育渗透: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1.师: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3.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交流这首诗写了什么?2.理解诗题3.正音、辩形、释意暝:ming 傍晚喧:xuan 浣:huan三、品读古诗,领悟内涵1.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2.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学生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月——明净松——清幽泉水——清澈,欢快一静(月、松)一动(泉水),一色(月色皎洁、青松苍翠)一声(泉水)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3.思考:为何诗人说是“空山”学生回顾哪些诗中也出现了“空山”《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4.交流:此处犹如世外桃源诗人内心宁静淡泊5.补充相关佛教知识四、感受意境1.思考: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2.补充王维资料3.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山居秋暝唐王维诗中有画:月、松、泉、石生活场景:和谐、恬淡情景交融诗人志趣:官场自好作业设置必做作业:1.背诵《山居秋暝》2.《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朗读释读品读吟读--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探究

朗读释读品读吟读--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探究
古诗词是 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 瑰 宝。有很多传世佳作 ,它们 内涵深刻 ,意境 清新深 远,语言生动凝练 ,音韵优美和谐 ,饱 含了诗人的真情 实感 。千百年来 ,古诗词因其 脍炙人 口哺育 了一代 又一代人 。青少年学习古 诗词对于陶冶高尚情 操,培养 审美情趣 ,并鼓 舞其奋发有为有重要 意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 领悟诗词内容 ,体验作 者情感 ,提高欣赏品味 和审美情趣,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 “ 四读” 教学模式 , “ 四读 ”即古诗词学 习的四个基本 环节 :朗读、释读、品读 、诵读。 朗 读 1 .读 准 字音 对照课文注释及字典等工具书 , 读准字音, 我在教学 中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要 关 注 通 假 字 的读 音 。 古 诗 词 中 ,我 们 会发现少量 的通假字现象 ,这些字应读通假 字 的旧读音 。 如“ 天苍苍 , 野 茫 茫 , 风 吹 草 地 见 牛羊 ”中的 “ 见” 是“ 出 现 ”的意 思 , 通“ 现 ”, 因此要读 “ x i an ”; 而 “ 采 菊东 篱下 ,悠 然见 南 山 ”中的 “ 见” 字实 际上 是 指 “ 望” 的意 思 , 不 是 通假 字 , 因此 要 读 “ j i an ” 。“ 最 甘 喜t b J h 亡赖” 的“ 亡 ”, 肃 通“ 无” , 因而读“ Wd” , 省 Wdn g ”;而 “ 亡 陇 不读 “ 西 国生 春 草 , 离 宫 没 古 县 丘” 中 的 “ 亡 ” 是 灭 文 亡 的意思 ,不是 通假 蝰 因此要读 “ wan g ” 。 小 字 , 口 二 要 关 注 多 音 字 学 口口 的读 音 。 古 诗 词 中 学 石 生 最 容 易 读 错 的 当属 明 遇 到多 音 字 , 丽 多音字。 我 们 要 根 据 这 个 字 词 的意义来 判断 它该读 什 么 音。如 “ 人 生在 世 不 称 意 , 明朝 散 发 弄 扁 舟 。” 这里的 “ 扁” 字是 “ 小 ” 的意 思 ,

聚集经典,悟中国文化之美的作文

聚集经典,悟中国文化之美的作文

聚集经典,悟中国文化之美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看报。

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书店的时候,我就像进了童话世界一样,各种各样的书籍摆放在那里,让我眼花缭乱。

我最喜欢看那些精美的插画书,画面鲜艳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古诗文,里面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智慧。

老师说,要学会欣赏和领会古诗词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上次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一首诗,叫做《静夜思》。

诗中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也很美好。

老师解释说,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李白在一个静谧的月夜,仰望明月时想起了家乡的景象和思乡之情。

月光皎洁明亮,与地上的霜有些相似。

诗人举头望月,低头又思念家乡。

这样反复无常的思乡心情,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我当时听得入神了,心想这位李白先生真是了不起,竟能用这么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如此动人的画面和内心世界。

原来古人也和我们一样,也会想家、思乡啊!老师还告诉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乐育"的传统,古人很重视诗词歌赋在教育中的作用。

除了诗歌,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其他的文学典籍,比如《论语》《老子》等。

虽然其中有不少难懂的名词和典故,但我还是努力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妈妈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即使我们现在无法完全理解,但只要从小熟读经典,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的。

就像是吃大鱼大肉一样,一开始我们只能啃外皮,慢慢才能咀嚼到里面的精华。

所以我们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终会在我们心中慢慢展开。

我相信,只要勤奋好学,保持一颗pure纯真的心,定能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就像大树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只要我们用心灌溉、呵护,树干上就会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经典犹如满树芳华,只待我们细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智慧和美德。

我会像小蜜蜂一样,从各种各样的经典之花中采蜜,让心中的蜂蜜渗满智慧和文化的香气。

部编教材八下古诗苑漫步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八下古诗苑漫步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下古诗苑漫步训练及答案《古诗苑漫步》训练题(⼋下)古⼈曾说“腹有诗书⽓⾃华”。

现在你班正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请赶快参加吧。

⼀、请给本次活动写⼀个主题语。

1、品读古代诗词,传承传统⽂化2、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3、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4、诵读古代诗词,拥抱美好世界4、诵千古名句,享⼀⽣辉煌⽼师说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下联:⼆、请写出⼏种活动活动形式(活动栏⽬)1、声情并茂诵古诗2、看图读⽂猜古诗3、分门别类辑古诗4、别出⼼裁品古诗5、⼀展歌喉唱古诗6、争先恐后接古诗7、⼼灵⼿巧⽤古诗三、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你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研究主题:古诗中的离愁别绪2、请按步骤写出你的研究⽅案(写出最主要的步骤,不少于三步)。

要求:步骤具体,思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语⾔简明。

第⼀步:⼩组分⼯搜集有关离愁别绪的古诗词第⼆步:查找资料,分析鉴别相关诗句第三步:⼩组交流,写出探究报告3、请写出两句你收集到的与研究专题相对应的诗词佳句。

(1)海内存知⼰,天涯若⽐邻(王勃)(2)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王维)四、如果让你分门别类给古诗归类,你能选哪些⾓度呢?(⾄少三个⽅⾯每个⽅⾯试举⼀例)(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2)古诗中的亲情友情(3)古诗中的思乡忧国(4)古诗中的风花雪⽉(5)古诗中的湖光⼭⾊(6)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五、古⼈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选取⼀句诗,说说其画意吗?(不少于60字)如:“⽉下飞天镜,云⽣结海楼”⼀句写明⽉映⼊⽔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是⼀幅“⽔中映⽉图”。

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是⼀幅“天边云霞图”,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古诗词是中华⽂化艺术宝库中的⼀朵奇葩,班⾥开展了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

(1)欣赏画⾯,根据画意写出古诗。

游⼦吟孟郊慈母⼿中线,游⼦⾝上⾐。

临⾏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古诗,品味文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中心小学谢奕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

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思路:对同一时代的三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感观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设计理念: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

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内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选自课外的一首古诗,本次上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诗人陆游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组织形式:学校公开教学教学过程: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师:一曲我的中国心,道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

国是我们永远的家,我们永远爱我亲爱的——祖国。

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宋陆游课件出示陆游画像及生平简介。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那是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背一遍:生(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一首《示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颗爱国的心,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走进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着希望、无奈而又充满着激情的心灵,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生:感师:“感”是什么意思?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读到这个诗题,我想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生: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生:诗人为什么心里会感到一阵凉意?生:诗人因什么而伤感?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课件出示诗歌)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读这首诗。

教师配乐朗诵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歌。

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请女生出来读一读。

师:最后一句语速应该如何?(处理得慢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学生配乐齐读。

师:读得真不错,诗歌的那种节奏美,在你们的读声中,老师已深深地感受到了。

三、品读诗歌,走进诗人的心。

(一)、壮美河山,燃爱国情怀。

师:其实诗歌不仅有着一种音韵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课件出示图片——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

“三万里河东入海”。

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份气概。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

“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喜欢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解释)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课件出示图片——耸入云霄的华山生: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师: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祖国河山如何?(壮丽)板书:壮丽河山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祖国壮丽的河山仅仅就这些吗?还有哪些?生: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长江、五岳、、、、、、)。

课件出示图片——长江、昆仑、西湖、五岳、庐山、、、、、、师: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岂能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设计理念:想象是诗的翅膀,所以在教学古诗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如同振起同学的想象的双翼。

让学生想象如此多娇的秀美河山,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深深地热爱,初步走入诗人的心,同时也为后文的感悟做铺垫。

)(二)、破碎山河,历史的沧桑。

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化在这琅琅的诵读声中。

(再读一、二句)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师: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生:从“泪”字体会到的。

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你对历史真了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历史资料。

课件出示资料: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宋朝首都汴州,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陷入敌手,侵略者在我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中华百姓生活在谁深火热之中。

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在苟延残喘的日子里根本不思进取,收复失地,继续过花天酒地的日子。

而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同学们,你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吗?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齐读师:对于“遗民”你是怎么理解的?是遗留的人民吗?生:不是,是被遗弃的人民。

师: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南宋的昏君和贪官)师: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生:有老人、妇女、儿童等师:他们在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他们为什么流泪呢?师:“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生: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到底是指什么?生: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侵略者在干些什么?(悲情音乐渲染,想象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师:(追问)百姓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我们的百姓怎样?他们流出的是什么?眼泪吗?是血,是痛!!!课件出示画面——金兵蹂躏我中原百姓(设计理念: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在教这首诗时,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情感模式的突破。

“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年幼无知的小孩,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踢起,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泪”字,让学生看到的是遗民脸上那一行行:伤心的泪、凄凉的泪、无奈的泪、愤恨的泪┅┅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刻产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

“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逼真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三)、水深火热,无尽的等待。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这里的“望”指的是什么?生:是期望,是盼望,是渴望师:期望什么?生: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还有谁?还有我们的诗人——陆游,还有许许多多像陆游一样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年吗?(一年又一年)师: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齐读)师:一年过去了,读。

师:5年过去了。

——(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

——(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设计理念:从“65年的期盼,两万多个日夜的思念”让学生再次通过“1年满怀希望,含泪盼望——10年倍感失望,仍含泪盼望——65年的泪流干了,依然苦苦盼望”一遍遍层次性的朗读体味“又”中的复杂心境。

“尽”“又”二字的朗读、品味既是对北方百姓的心情的感受,更是对诗人陆游“希望、失望,但不绝望”的百转千回心绪的体悟。

)(四)、西湖歌舞,何时休?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课件出示诗歌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生:南宋的皇帝、贪官,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