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提高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体积的概念。
2.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难点:1. 体积单位的换算。
2.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体积单位的模型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情境的材料。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尺子、剪刀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的共同特点吗?1.3 学生回答:它们都有六个面,八个角,十二条边等。
2. 探究体积的概念:2.1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提问:这个杯子能装多少水?2.2 学生回答:这个杯子能装一杯水。
3. 认识体积单位:3.1 教师出示各种体积单位的模型或图片,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3 教师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等。
4. 实践活动:4.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材料,如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尺寸,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
4.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5.2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问题,如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体积的概念1.1 引入体积的概念,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受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1.2 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如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长×宽×高。
第二章:常用的体积单位2.1 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2.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体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换算3.1 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3.2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四章: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容积等。
4.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5.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探索更多体积单位的使用场景,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物体,感知体积的概念。
2. 运用讲解法,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体积,巩固所学知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积概念、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体积计算和实际应用的题目,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同进步。
第六章:三维图形的体积6.1 引入三维图形的概念,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能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实物体积展示、体积计算器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尺子、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引出体积的概念。
2. 学生讨论:物体的大小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体积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体积单位(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3. 教师总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三、体积单位的换算(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如: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2. 学生独立完成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积计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求它的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3. 教师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长×宽×高,单位为立方米、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学科领域初中数学学习目标1.掌握体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3.能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1.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2.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换算。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照片或实物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引出体积的定义,例如:“请看这个球和这个立方体,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大?为什么?这个球和这个立方体的大小有什么区别?”2.概念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定义体积,并与表面积进行比较,例如:“体积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体积?体积和表面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课件或板书,介绍体积的计算方法,强调物体的三维形状对体积的影响,例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盒子的体积?通过哪些数据计算?为什么是这样计算的?”3. 体积单位介绍几种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米等,并且进行换算。
引导学生思考容纳物体的不同容器,容积不同的性质。
例如:“假设有一个长方体水泡,它容积为1000立方毫米(1cm ×1cm × 1cm),那么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水泡才能装满1立方米的水?”4.练习与探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练习体积计算的能力,例如:“小明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它的高度是150cm,宽度是70cm,深度是80cm,求冰箱总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并提供他们自主求解问题的机会,即让学生将问题放到实际生活中,并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总结通过本次课程教学,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同时还能以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教师将提供习题集或考试卷给学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2.考察历史知识点和现阶段的衔接,来判断课程的衔接性和学习效果。
课堂延伸1.学生独立制作纸制物体或进行实物拼装,以此来进一步感受体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涉及体积问题,如容器容积计算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5篇)《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1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建立“体积”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_体积单位》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方法,并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体积单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体积单位的换算过程。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操作、思考,主动发现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体积单位,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体积单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2
第3单元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9-30页。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公式的推导。
2.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2. 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洗衣机,影碟机、手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 体积初步认识: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B. 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
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 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3.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4. 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5. 动手摆一摆观察: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情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反思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及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这节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还是逐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拟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概念,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实物模型,经历建立体积概念,感受体积单位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对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重点在于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难点在于了解体积的意义,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二,说学情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可以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把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
三、说教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本节课我选定以下教法:运用“创设情境法”激趣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运用“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
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积的意义,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进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后并且在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对以后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之后通过实验证实物体占有空间,由此揭示体积的概念,通过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长方体的大小迫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想到要比较物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且迁移到单位选择需从形状和大小两方面考虑。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表达,强化对体积的认识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积累估计经验、联系看问题的经验、渗透迁移、对比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渗透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物体占空间,深刻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出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表象【难点】深刻理解体积的含义,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四、教法、学法为能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观察比较、媒体演示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此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做实验,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到物体确实占有空间,并且感知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接着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通过比较得知,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体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
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二、根据教材和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初步理解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2.采用实验操作,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感知不同物体所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由此得出体积的意义。
3、运用迁移类推,举例想象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突破难点。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个长方体,要求学生判断哪个的体积大。
由于无法直接判断,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得出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由此引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上节课“表面积”完全不同,空间观念由二维上升为三维,这是一个极大的发展。
本节课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基础”,知道“一个物体中含有的体积单位数就是它的体积”,就能自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与推导。
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包含两个教学内容,一是体积概念,二是体积单位,未含容积单位。
目的是确保重点、分散难点、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因此,教学环节有三:一是建立体积的概念;二是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三是回顾总结。
三:设计的意图物体、空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解释和引导,借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建立表象,从而对“物体”、“空间”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实,学生对“物体”、“空间”并不是完全陌生,他们只是“茶壶里倒饺子――不易出、词不达意”,无法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通过数学课这一“媒介”,让他们学会规范表达、词能达意。
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我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采用判断、想象、联想、体验、举例、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从而揭示“体积概念”。
在“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这一环节中,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摆一摆、猜一猜等教学过程,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四:练习的设计:、比较物体的体积练习的目的是:突出矛盾、引发思考、引出体积单位。
2、猜一猜图形的体积练习的目的是:学习体积单位,是为了能知道物体的体积,可以用体积单位去测量物体的体积;这样,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教学内容就能通过一组练习使它们融为一体,能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更为下节课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今天我讲的课题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它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8~40页的内容。
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二、1.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等知识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
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况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方法选定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概念教学,要展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度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这部分教学要加强对体积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本节课我首先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生活应用等体验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认识。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积的存在。
2. 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
3. 交流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4. 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触摸物体,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得出体积的定义。
3. 认识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4. 体积单位的换算: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换算方法。
5.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运用体积单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物体的体积计算,熟练使用体积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使用。
2.教学难点:体积的抽象理解和应用,体积单位的转换。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多边体模型、小球模型等。
2.教材准备: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对体积的兴趣和注意,唤起学生的前知识。
通过提问和展示多边体模型、小球模型等物体,引导学生回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激发学生对体积的好奇心。
2. 讲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内部空间大小的概念,相当于该物体所能容纳的水或其它物质的多少。
引导学生根据示例,利用公式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3. 引入体积单位解释不同物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引入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4. 实践操作与练习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拓展应用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体积和容积的关系,举一反三,应用到不同实际问题中。
归纳总结学习到的体积单位和计算方法,复习重点知识点。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温习学习要点,并布置相关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尺寸,计算其体积,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长方体体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体积公式:V = 边长³- 圆柱体体积公式:V = 底面积 × 高- 体积单位的使用- 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等- 体积单位的转换- 1 m³ = 1000 dm³ = 1000000 cm³- 1 dm³ = 1000 cm³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熟练使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5篇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5篇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篇1)一、说教材本篇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及体积单位后进行教学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材是通过启发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在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教材介绍了“立方”的含意,说明三个相同的数连乘就是这个数的立方,之后安排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二、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明白的要求,本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体现为两点;1,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法与学法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试验与实践的空间。
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辛历;做数学’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和把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发觉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殊留意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四、说教学设计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于把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乐观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终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
正方体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别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它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篇2)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肯定难度。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5页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作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现阶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规律和空间观念,根据这一特点,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玻璃杯、水、石块、细沙、米尺、多媒体课件等二、说教法“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原则,采取以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操作体验、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石头放进瓶子里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很快学生就会从童话故事中得到启发:石头是占有一定的空间。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牛奶盒大小的比较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体会,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制等问题,都不容易理解。
为此,我们要加强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接着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联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棱长为多长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体积单位,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找生活中的实例的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认识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后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概念。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用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准备:1.两个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块用绳子捆着的石头。
2.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各一块。
3.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绽开说课。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熟悉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根底。
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缘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依据学生原有的学问状况和生活阅历去进展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存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
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肯定的学习力量,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体积的含义。
借助教具,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的观看、分析、操作和概括力量。
3、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应用意识。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熟悉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需要预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
可以采纳直观演示为主、谈话沟通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育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加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供应的情境图,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中的第三节“体积和体积单位”,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实行说课: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线段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基础上实行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水平,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一)、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使学习。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学生利用手指尖知道1cm³、利用粉笔盒知道1dm³等有多大的图形的表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判断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三)即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即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果的即时反思,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
比如:在数一数的练习中,暗示性的让学
生注意策略的优化。
全课小节时通过交流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分四步实行设计,始终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力求每位学生都有知识的收获,并能始终保持一种愉悦、主动、满足的情感体验。
(一)、理解体积。
(二)、引出体积单位。
(三)、理解体积单位
(四)、再次感觉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填表格
(五)巩固练习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数一数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总节全课
因为我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上的偏差,使备课和讲课中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
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我会虚心学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