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摄食类型
0173鱼类的食性
![0173鱼类的食性](https://img.taocdn.com/s3/m/a38a8d07cc17552707220872.png)
根据消化道各段的消化程度用数字进行记录, 如某鱼消化道第一段(食道)内食物很完整,属第1 级;第二段胃的食物稍微消化,属第2级;第三段 (肠)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根据残渣仍可作 种的鉴定,属第4级,这条鱼食物团消化程度的记录 数字为124。又例如,045,即表示消化道第一段内无 食物,第二段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尚能根据 残渣鉴定,第三段的食物消化得更厉害,已无法鉴定。
个体数量法还有一种简便、迅速但很粗糙的方 法,就是对饵料生物按“少”、“中等”、“多” 三级统计,或以“+”、“++”、“+++” 符号表示。也有以更详细的“零星”、“少”、 “中等”、“多”、“大量”五级来表示。这在 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时有应用。
30
3.体积法
这个方法需首先测定整个食物团的体积,然后, 把大型的生物体(如软甲亚纲、箭虫、水母等)从食 物团中拣出,计数,并测定它们的体积。从整个食物 团的体积中除去大型生物体的体积,就得出其他小型 生物体的体积。然后求出各饵料成分的体积百分数。 在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营养时常采用体积法。
17
(2)样品固定 (2)样品固定
目测肠胃饱满度之后,将胃肠从食道处剪下, 连同标签纸放入小瓶,或包扎于纱布之中,用5—10 %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标签号码必须同生物 学测定的记录号码相一致,以便对照分析。 如有可能,最好现场就将新鲜标本称重,福尔 马林固定后会失重。 以上几项工作都要在现场进行测定和处理,然 后将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研究。
含有该成分的实胃数 出现频率(%) = ×100 总胃数
出现频率百分组成( 该成分出现次数 %)= 各成分出现总次数
28
× 100
为了统计鱼类摄食情况,有时需要统计鱼的摄食 率:
已摄食个体数 摄食率(%) = ×100 总鱼数
浅析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
![浅析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36cf1db33d4b14e852468e8.png)
浅析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摄食量的多少是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而鱼类摄食量也受诸如鱼体自身、水体环境、饲料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鱼体自身因素l、食性不同:不同种类的鱼食性不同,影响着摄食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比鱼类的摄食率呈现以下状况:草食性的鱼>杂食性的鱼>肉食性的鱼,例如草鱼的投饲率一般在5%左右,而青鱼为3%左右。
2、胃及消化道容积和食性不同:胃容积相对体重的比例变化很大,胃容积大则摄食量大,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成鱼>鱼种>幼鱼,有的鱼无胃,所摄食的饵料依靠肠道来消化,草食性鱼类肠道很长,一般为鱼体长的6-7倍,而肉食性鱼类肠道较短,一般为鱼体长的1/3—3/4,杂食性的鱼类居中,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草食性鱼>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另外空腹状态也与摄食量大小有关,有的鱼等到胃几乎排空之后才重新开始摄食饵料,而大多数种类都在胃排空之前便开始摄食饵料,所以前者的摄食量大于后者。
3、鱼类的生理状态:当鱼处于饥饿状态时摄食量开始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但长期饥饿会抑制食欲。
繁殖期间摄食水平一般都会下降。
当鱼处于应激状态下,也会降低摄食量,因此水质条件发生变化以及拉网锻炼捕捞时都会使鱼类处于应激状态而影响其摄食水平。
4、鱼类适应性能力:鱼类饲喂一定的饲料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反应,在其消化道内产生相应的优势菌群和消化内环境,而影响摄食水平。
长期生活在一定的水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也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鱼的摄食量。
5、群体效应:在鱼群体中摄食活动存在强烈的模仿和竞争意识,群体摄食量强于单体摄食水平,但达到一定的群体水平时则降低摄食水平所以在养殖时要有效的控制水体载鱼量达到最佳状态。
二、环境因素1、水温:水温在一定范围内与鱼类的饲料消耗呈正相关的关系,水温升高,鱼体代谢率增加,饲料消耗时间缩短,摄食量增加。
一般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则鱼的摄食量也相应随之变化。
水产养殖概论知识点
![水产养殖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3c33d5b9f3f90f76c61b39.png)
一.名词解释:1.食物的选择性: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的能力。
2、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指光透入水中深浅的程度,其计量单位用厘米表示。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平衡以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所指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4、水呼吸:每升水在24小时内所消耗氧气的量,此为水呼吸5、水硬度:硬度是指水中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这些离子包括Ca2+、Mg2+、Fe2+、Mn2+、Fe3+、Al3+等。
6、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7、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为单位表示。
8、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包括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含量,同时也包括一些无机硫、磷等元素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
9、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10、氨基酸的平衡: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水产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
11、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水产动物需求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
12、鱼类的人工繁育:是指根据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在人工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进亲鱼的性成熟,卵的排放,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最终孵化出鱼苗的生产过程,包括亲鱼培养,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三个阶段。
13、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1、亲鱼成熟率亲鱼的成熟率是指能催产的亲鱼尾数占所培育适龄繁殖亲鱼总尾数的百分数,2、催产率催产率是指亲鱼催情注射后产卵的雌鱼占所催产的雌亲鱼的百分数3、受精率受精率是指受精卵占总卵数的百分数4、孵化率初孵仔鱼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3bf5a3a0dd3383c4bb4cd2a3.png)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2)吃食动作(变化) ①头浮上水面(朝上)争食转变为头朝下(尾朝上)吃食。 解析:鱼逐渐吃饱后,吃食欲望减弱,动作变得迟钝正 常的摄食状态。 ②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少鱼逐渐地由食场区域向外游动。 解析:鱼吃饱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食场的低氧区 向食场外的高氧区游去。 “7~8成鱼吃饱”之鱼群动作判断法:在吃食的过程中, 有20%的鱼群从食场区域向外游动时,即可停止投喂。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
原著:岳刚毅 海大技术学院
主要内容
1. 判断摄食情况的重要性 2. 鱼类的摄食类型(食性)和摄食方 式 3. 鱼类常见的摄食表现 4. 如何判断摄食情况 5. 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举例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若是我们不用仪器,在投饵机旁边一站, 就能够说出鱼的状况、并且将原因结果以及 解决方案说出来,那养户对于我们就佩服的 五体投地。
解析:秋冬季,温度变低后,鱼群在水面下吃食游动,而形
成水面波纹。可通过波纹的大小来判断鱼的摄食强度。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5.其它
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观察鱼吃食时间长短 变化,生长
速度,鱼体肥满度等来判断鱼类的摄食情况.
摄食情况判断在生产上的运用
此后续方案一 定记得跟上。 鱼 尾 巴 末 端 有 白 色 透 明 带
• 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 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2>根据鱼类所食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
•浮游生物食性:
•底栖生物食性:
•游泳生物食性: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3>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分:
鱼的食性分类:
![鱼的食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697cf70b84ae45c3b358c9a.png)
鱼的食性分类:
按鱼的食性分类:
(1)草食性鱼类.这类鱼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尤其是草鱼.是专食草类食物而的名的.
(2)肉食性鱼类.这类鱼一般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甚至能捕杀比它自身体积更大的动物为食.这类鱼一般长有牙齿.常见的鱼有鲶鱼.乌鳢.马鲛鱼等.
(3)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这类鱼使用细长而密集的鳃耙去滤取食物.常见的食物有.枝角类.挠足类.轮虫以及无节动物的幼体.此外浮游生物还包括一些水生殖物中的藻类.如:绿藻.黄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常见鱼种类有鲢鱼.鳙鱼.鲋鱼
(4)杂食性鱼类.这类鱼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如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还有很多鱼类.如:一些杂屑食性的鱼类.底栖生物性鱼类等等......。
鱼类摄食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摄食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f750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b.png)
鱼类摄食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鱼类是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食物链上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还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鱼类摄食行为鱼类的摄食方式可以分为主动摄食和被动摄食两种。
主动摄食是指鱼类能主动捕食其他动物为食,如鲨鱼、鲸鱼等;被动摄食是指鱼类通过张嘴等方式,等待自然食物流经,如鲸鱼谷等现象。
1. 主动摄食主动摄食者是指寻食、抓捕和吞噬猎物的鱼类。
它们具有捕食意愿,住小的动物如浮游生物、小鱼、甲壳类等,食物通常是对它们来说较小的生物。
但也有例外,如鲨鱼等喜欢吃大型的生物,如鲸鱼、海豚等。
这种摄食行为是整个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促进鱼类群体的生长和繁殖。
在鱼塘或养殖池中的鱼群,一般只要加强饲料的投喂就足以维持他们的生长和繁殖,但是海洋中的鱼类或野生淡水鱼类,则需要靠摄食来获取营养,从而保持稳定的群体数量和强大的竞争力。
2. 被动摄食被动摄食是指不主动寻找猎物,而是靠流水进行善后吸收食物的鱼类。
它们所靠的是周围的环境背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食物。
例如浮游生物,是水流推动的,只要幸存下来就能成为被动摄食者的食物。
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鱼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循环鱼类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会摄食小型生物,如小鱼、浮游生物等。
这些小生物会通过摄食获得营养从而支持它们的生命活动。
当大鱼或其他生物食用它们时,小生物中所含的营养就会传递到它们的身体中。
经过一定的营养积累,大鱼也会成为捕食者的目标。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鱼类中的营养被传递到更高一层级的生物中,从而实现了生态系统内营养物质的循环。
2. 生物种群控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还起到了生物种群控制的作用。
这是因为一些鱼类可以成为其他鱼类的天敌,如鲨鱼、鲸鱼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数量巨大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52255b8f67c1cfbd6b81e.png)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河蟹属于什么食性A.草食性B.杂食性C.肉食性D.虑食性参考答案:B2、下面那一种形式是肽的吸收方式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参考答案:C3、高粱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哪种?A.单宁B.皂苷C.氢氰酸D.红细胞凝集素参考答案:A4、下列矿物元素,哪种属于常量矿物元素?A.铁B.镁C.铜D.锰参考答案:B5、米糠中的哪种维生素含量较高?A.维生素AB.维生素DC.肌醇D.抗坏血酸参考答案:C6、在下列酶制剂中,哪种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和广泛的酶制剂?A.植酸酶B.淀粉酶C.纤维素酶D.脂肪酶参考答案:A7、血粉的氨基酸组成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哪两种氨基酸的不平衡?A.赖氨酸与精氨酸B.蛋氨酸与胱氨酸C.苏氨酸与丙氨酸D.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参考答案:D8、下列维生素C产品中,哪种的稳定性最高?A.VC钠盐B.VC钙盐C.VC-2-多聚磷酸酯D.包膜VC参考答案:C9、下列维生素中哪种是唯一类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A.维生素B12B.维生素CC.维生素B1D.维生素B210、下列能量饲料中,哪种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玉米B.大米C.小麦D.红薯参考答案:C11、商品用赖氨酸为L-赖氨酸盐酸盐,相当于含赖氨酸(有效成分)多少?A.76.6%B.82.5%C.75.5%D.78.8%参考答案:D12、关于盐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B.杀菌C.促进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参考答案:D13、全价配合饲料是由浓缩饲料加以下哪种成分搭配而成A.能量饲料B.蛋白质饲料C.添加剂D.添加剂预混料参考答案:A14、下列矿物元素,哪种属于微量矿物元素?A.氯B.镁C.钠D.锰参考答案:D15、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哪种?A.虾青素B.甜菜红C.叶绿素D.柠檬黄参考答案:A16、下列微生物中,哪种不能用作微生态制剂?A.芽孢杆菌B.沙门氏菌C.乳酸菌D.双歧杆菌参考答案:B17、1个维生素A国际单位(I.U.)相当于多少维生素A?A.0.250μgB.0.300μgC.0.350μgD.0.400μg参考答案:B18、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组成机体结构B.能源物质C.促进特定生理生化反应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D19、蛋白质吸收的主要方式是A.氨基酸B.二肽C.三肽D.小分子多肽20、下列不是胃液成份的是A.蛋白酶B.盐酸C.内因子D.淀粉酶参考答案:D21、下列原料中,哪种除作为能量源外,还可起到粘合剂的作用?A.油脂B.糙米C.小麦D.米糠参考答案:C22、蛋白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功能性物质B.能源物质C.机体结构物质D.其它物质无法取代参考答案:D23、最有效的能源物质是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维生素参考答案:C24、维生素A缺乏的典型症状A.软骨病B.骨质疏松C.夜盲症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25、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哪几大类?A.6B.8C.10D.12参考答案:B26、下列哪产品不是稻谷加工的副产物?A.统糠B.砻糠C.米糠D.麸皮参考答案:D27、在下列磷酸盐产品,哪种是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磷源补充饲料?A.磷酸二氢钙B.磷酸氢钙C.磷酸钙D.磷酸镁参考答案:A28、微量矿物元素是指占动物机体的比例在多少以下的矿物元素?A.0.005%B.0.01%C.0.015%D.0.02%参考答案:B29、下列微量矿物添加剂中,哪种是剧毒物质?A.碘化钾B.硫酸铜C.氯化钴D.亚硒酸钠参考答案:D30、下列动物蛋白产品中,哪种的蛋白含量最高?A.鱼粉B.肉骨粉C.血粉D.蚕蛹粉参考答案:C31、具有抗出血功能的维生素是哪种?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K参考答案:D32、杂食性鱼饲料中纤维素适宜A.10-20%B.12-20%C.8-12%D.2-8%参考答案:D33、下面哪种蛋白质属于纤维蛋白A.角蛋白B.清蛋白C.谷蛋白D.组蛋白参考答案:A34、下面哪种物质是鱼类的主要能量物质A.葡萄糖B.维生素C.氨基酸D.糖类参考答案:C35、鱼体内氨基酸代谢库中的氨基酸主要为A.外源性氨基酸B.内源性氨基酸C.合成氨基酸D.日粮氨基酸参考答案:B36、下面那一种氨基酸不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A.赖氨酸B.色氨酸C.甘氨酸D.苏氨酸参考答案:C37、下面哪种物质不是非淀粉多糖A.纤维素B.果胶C.甘露聚糖D.果糖参考答案:D38、下面那个不是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A.供能B.提供必需脂肪酸C.合成激素D.合成维生素A参考答案:D39、下面那一种是鱼类的必须脂肪酸A.油酸B.亚油酸C.硬脂酸D.软脂酸参考答案:B40、预防脂类氧化的措施有A.加热B.加抗氧化剂C.加水D.光照参考答案:B41、下面那些是骨骼的主要构成元素A.钠B.钾C.锌D.磷参考答案:D42、下面那一种是常量元素A.硒B.铁C.铜D.钙参考答案:D43、下面哪种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CB.维生素B1C.生物素D.维生素E参考答案:D44、营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A.对抗B.颉颃C.互补D.合作参考答案:B45、下面那一种不是动物性原料A.鱼粉B.玉米C.骨粉D.血粉参考答案:B46、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有A.植酸B.草酸C.凝集素D.单宁参考答案:C47、下面那些不是营养性添加剂A.盐酸赖氨酸B.羟基蛋氨酸C.淀粉酶D.碘化钾参考答案:C48、下面那些不是抗氧化剂A.乙氧喹B.二丁基羟基甲苯C.丁羟甲醚D.苯甲酸钠参考答案:D49、下面哪个不是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A.科学性B.经济性C.实用性D.生产性参考答案:D50、下面那些不是饲料营养价值的化学评价法A.能量蛋白比B.蛋白价C.必需氨基酸指数D.净蛋白质效率参考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1、鱼类的食性包括哪些类型A草食性B杂食性C肉食性D虑食性参考答案:ABCD2、下面哪些是鱼类的摄食器官A口B齿C舌D腮耙参考答案:ABCD3、对虾的肝胰脏可以分泌哪些物质A蛋白酶B酯酶C糖酶D胰岛素参考答案:ABCD4、下面那些属于概略养分分析的结果A乙醚浸出物B维生素C钙D灰分参考答案:AD5、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有A试差法B方块法D代数法C四分法参考答案:ABC6、鱼类肠道吸收蛋白的形式有A.游离氨基酸B.二肽C.三肽D.完整蛋白参考答案:ABCD7、鱼类投饵量的计算方法有A.投饲率表法B.饲料全年分配法C.日投饲率计算法D.投饲公式参考答案:ABCD8、生豆饼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有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凝集素C.黄曲霉毒素D.皂角苷参考答案:AB9、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有A.添加剂滥用B.转基因饲料C.重金属超标D.饲料霉变参考答案:ABCD10、原料的贮存仓通常采用的形式有A.房式B.立筒C.麻袋D.桶装参考答案:AB11、配料装置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A.连续式B.重量式C.分批式D.容量式参考答案:BD12、配合饲料的加工主要采用的加工工艺有A.先粉碎和配合B.先配合后粉碎C.先混合后粉碎D.先粉碎后混合参考答案:AB13、微粒饲料按制备方法和性状的不同可分A.微胶囊B.微黏C.微膜D.微包参考答案:ABC14、鱼类饲料按其物理形态可分为A.粉状B.颗粒C.微粒D.膨化参考答案:ABCD15、着色剂主要有A.胡萝卜素B.叶黄素C.玉米黄素D.虾青素参考答案:ABCD16、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可分为A.化学分析评定法B.生理生化法C.生物学法D.计算法参考答案:ABC17、配合饲料质量管理一般包括A.原料B.加工C.产品D.售后参考答案:ABCD18、通常配合饲料的变异系数要求不大于A.10%B.6%C.5%D.8%参考答案:A19、制粒系统工艺流程的组成部分有A.调质B.制粒C.后熟化D.包装参考答案:ABC20、影响鱼类摄食强度的因素有A.生理状况B.体重C.水温D.饲料大小参考答案:ABCD21、抗营养因子的物理处理方法有A.蒸汽B膨化. C.微波 D.水浸参考答案:ABCD22、下面那些鱼类属于虑食性鱼类A.青鱼B.鲢鱼C.鳙鱼D.鲤鱼参考答案:BC23、下面那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E参考答案:ACD24、蛋白质饲料依其来源和属性可分为A.植物性B.动物性C.微生物D.青绿参考答案:ABC25、配合饲料的优越性有A.提高利用率B.提高水产品质量C.促进动物生长D.便于运输参考答案:ABCD26、普通渔用饲料原料要求粉碎粒度全部通过目数为A.20B.40C.60D.80参考答案:B27、原料清理的方法有A.手选B.筛选C.磁选D.风选参考答案:BCD28、粉碎的方法主要有A.击碎B.磨碎C.压碎D.切碎参考答案:ABCD29、常见的制粒机有A.硬颗粒制粒机B.软颗粒制粒机C.膨化颗粒机D.挤压制粒机参考答案:ABCD30、投饲技术包括A.日投次数B.投饲时间C.投饲场所D.投饲方法参考答案:AB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1、常量矿物元素在鱼体内的含量一般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
11第二章 鱼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11第二章 鱼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7736e7d284254b35eefd343e.png)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讲义 学生版 2011 谭肖英
2.3.4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1)概念:指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 胃的收缩是胃排空的动力。 2) 胃的排空速度受食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2)胃排空速度的影响因素: Gut transit time in fish depends on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species, fish age/size, water temperature, food quality, meal size and feeding frequency. 1)水温是影响食糜在消化道中排空时间的主要因素。In particular, water tempera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ut transit time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s it can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feed intake and enzyme activity (Hidalgo et al., 1999; Temming and Herrmann, 2001; Kofuji et al., 2005). It has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in roach (Rutilus rutilus) that as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enzyme activity and feed intake also increase (Hardewig and van Dijk, 2003). Although enzyme activity in the stomach of Japanese yellowtail was higher in warmer water temperatures, intestinal enzyme activity was greater in colder water temperatures, possibly due to slower movement of digesta through the intestine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有意思,查看文献 (Kofuji et al., 2005). 参 考 文 献 : Miegel R P et al.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gut transit time, digestive enzym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in yellowtain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Aquaculture, 2010, 308: 145-151 2)饵料的原材料组成 a) 动物性原料的排空速度慢; b) 植物性原料排空速度快,主要是其中粗纤维的影响 3)食物的物理性质:食物颗粒的大小才是控制鱼类胃排空最重要的因素。给定体积的食物的表面积决 定于食物颗粒的大小,食物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积使食物接触胃酸和酶的面积更 大,导致更快的消化和从胃中排出。除了食物的大小,食物的形状对排空也有影响。越细长的食物排空 越快,其原因也是被消化酶接触的表面积较大。 4)食物的化学性质:增加能量组成导致排空率减慢;脂肪含量高的比其他食物排空得更慢些。 5)投饵率:在肉食性水生动物,胃排空速度随投饵率的增加而下降,到一定程度保持恒定。而杂食性 和草食性水生动物则相反. Eg。虹鳟在 150C 时,投饵率从 0.24 增加到 1.11%时,胃排空速度下降至 1.11%后恒定. 附排空实验的取样:Determination of gut transit time Gut transit time was determined visually. Visual observation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contents were made at 8, 12, 16, 20 and 24 h after 0800 feeding in summer and at 8, 16, 24, 36 and 48 h after 0800 feeding in winter. This was done by dissecting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 to monitor the passage of feed and digesta through the stomach,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ections of the intestine.
鱼类复习题——精选推荐
![鱼类复习题——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5079a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7.png)
绪论1、鱼类增养殖学: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章1、我国的鱼类资源(填空或判断)2、鱼类生长的特点1、持续生长性:终生生长2、阶段性:性成熟前(青春阶段)-性成熟后(成年阶段)-衰老阶段。
3、雌雄差异性:一般雌鱼大于雄鱼,雄鱼性成熟更早,生长速度更易下降。
4、季节性:夏季温度高、饵料丰富,生长快。
5、群体生长快:集群生长更快。
第一篇第四章1、鱼类摄食类型及摄食方式摄食类型:草食性鱼类:鲻、梭、草、团头鲂、鳊鱼。
杂食性鱼类:鲤、鲫(螺+植物)、罗非鱼、虹鳟等。
肉食性鱼类:青、鲈鱼、牙鲆、大黄鱼等。
摄食方式:捕食、滤食2、鱼类的摄食量日摄食量:单位体重的鱼体在一天内摄食饵料的重量。
日摄食量(Food intake) =摄食干饲料量/鱼体增重/养殖天数饵料系数(Feed Index)=摄食干饲料量/鱼体增重第五章鱼类的繁殖行为1、鱼类性成熟类型(一) 低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
1.体长一般较小2.生活在高温水域3.整个生命周期较短4.繁殖力高,利于种的延续(二) 高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
1.个体比较大;2.往往生活在高纬度(冷水性鱼类)3.繁殖力低下,不利于种的延续。
(三) 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
2、鱼类排卵和产卵,亲鱼成熟和卵子成熟卵子的发生需经过三个时期,一般分为卵原细胞的增殖期、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和成熟期。
(1)卵原细胞的增殖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此时的卵原细胞称为第I时相卵原细胞,以第I时相卵原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I期卵巢。
(2)卵母细胞的生长期:此期可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两个阶段。
该期的生殖细胞即称为卵母细胞。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
第01章鱼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学生文件
![第01章鱼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学生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2ef6ecaeaad1f346933ffa.png)
2、观察消化速度的方法
①观察食物的最前端的移动状况 ②观察食物的最后端的移动状况 ③同位素示踪:C、N、32P
(二)消化速度的影响因素
1、鱼的种类、发育阶段不同,消化速度不同
①鱼的种类不同,其食性不同,消化管的构造不 同(如长度、盘曲形式等不同),其消化速度也不 同,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的总消化时间较长(一般 24hr,胡子鲶、鲑鳟鱼)草食性鱼类的总消化时 间较短(8-14hr,草鱼,金枪鱼)杂食性鱼类的总 消化时间居中 ②活动强的鱼比活动弱的鱼,其消化速度快 ③幼鱼对食物的消化时间比成鱼要短。
2、体重与摄食量
①、不同种类的同体重鱼摄食量不同 ②、同一种类的不同体重鱼摄食量不同
一般来说,绝对摄食量随体重增加而呈指数增 加,但相对摄食量则减少。 F/W=0.0801+0.115091/W(F—饱食量、W—体 重)---日本竹夹鱼
3、鱼的种类与摄食量
①、种类不同,摄食量不同;
②、一般来说,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杂食 性鱼类的>肉食性鱼类的
②、饵料的运动形式,影响鱼的摄食量
鳜鱼对鱼形运动的饵料特别兴致,而对非鱼形 运动和静止的食物不感兴趣,或兴趣淡薄。
7、鱼的嗜好性影响摄食量
对一次吃饱了某种饵料的鱼,若再投给更喜欢的饵 料,该鱼还可再吃。
如:虹鳟(1.5克体重),投喂配合饲料,每尾平均摄食 4.2g停止摄食,若再投以鳟鱼卵,则鱼的摄食活动又活 跃起来,摄食量达11.9克。相反,若一开始投喂鳟鱼卵, 饱和量为10.5克,再投配合饲料则表现不摄食。 丝鳍单角钝也有上述类似现象。若先喂日本鲐肉后,改 投牡蛎肉,摄食活动加强,摄食量增加(喜好牡蛎)。 魳鱼也有类似现象。先投糜饵,再投玉米筋,摄食活动 加强(喜好玉米筋)。
鱼类的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
![鱼类的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823342274b35eefdc8d333e0.png)
鱼类的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付世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E-mail:shijianfu9@摘要:摄食和运动不仅是动物最主要生理活动,同时也是机体代谢能量消耗的主要过程。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鱼类在摄食和运动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生理、行为和形态的适应特征。
近年来我们以嘉陵江常见鱼类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
本文就我们的研究成果结合他人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并指出了该方面研究将来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摄食,运动,代谢,适应对策摄食和运动不仅是动物最主要生理活动,同时也是机体代谢能量消耗的主要过程。
摄食是动物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鱼类通过摄食活动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为个体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种群的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鱼类在摄食活动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生理、行为和形态的适应特征(付世建,2004;Fu et al., 2005a, b, c, d, e; 2006)。
由于水体环境的特殊性,游泳运动作为鱼类逃逸、捕食、繁殖等行为实现的主要方式为其生存、生长及繁衍提供了基本保证(Graham et al., 2004;张怡等,2007)。
不同鱼类所擅长的运动方式不同,运动能力的大小不同,运动过程中的物质、能量代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物种间的差异可能与鱼类的生存环境、鱼类自身的生活习性有着密切的关联(Katz et al., 2001)。
尽管二者在反应的主要部位(骨骼肌或消化道),代谢形式(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参与反应的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酸碱状况(酸化或碱化)和持续时间(分钟或小时甚至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却都有赖于心肺系统功能的提升以满足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和释放,因此动物的摄食代谢和运动代谢是相互关联的两个生理过程(Hicks and Bennett., 2004;Fu et al., 2007a)。
第19章摄食feeding
![第19章摄食feeding](https://img.taocdn.com/s3/m/dd6517fbaa00b52acfc7cae2.png)
(4) 总的代谢能 • 各代谢能的总和即为总的代谢能。 • R=Rs十 Ra十 Rd
4、能量分配研究的实际结果
• 有许多种鱼类的能量收支已经得到研究。 • 肉食性鱼类的能量收支式为 • 100C=(44土7)R十(29土6)Ps十(27土])E
• 对于植物食性的鱼类
• 100C=37R十20Ps十43E • 式中, R为代谢耗能,Ps为生长能, E= F十 U
• 影响消化速率的因子 • 水温 • 鱼体大小,摄食强度,生理状态 • 食物大小,种类,可消化性等
2.日粮(daily ration) • 一天24小时所摄取食物的量占其
体重的% • K=100(C/W)
• 日粮是研究鱼类摄食量的最基本数据 • 同一种鱼,随不同的食物种类,或季节
而变化
• 日粮的研究方法有 • 喂饲法 • 野外调查法
鱼较好
2. 季节节律 • 温度----代谢----行为 • 5-10月取食活动旺盛 • 冬季许多鱼不进食 3. 饱食节律 • 吃饱一顿之后有一间隙期
四. 摄食强度
• 弄清吃多少 • 指标有:食物充塞度,充塞指数,摄食
率,日粮 1. 食物充塞度(fillness) • 也称饱满度,用肉眼区分和鉴别消化道
3. 摄食率(intake rate) • 消化道中有某种食物的鱼数占所解
剖的鱼总数的比值 • 有某种食物的鱼数/鱼总数*100%
五. 消化率 • 研究食物消耗的基本数据
1. 消化速率(rate of digestion) • 一般以全部食物从胃到肠,或从整
个消化道中排出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 消化率的研究方法有 • 喂饲法 • 野外调查法 • 标记法:染色,同位素,X射线
1、能量在体内分配的一般模式 • 食物被鱼体摄食后,有的未被吸收,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19918e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7.png)
夏季摄食低谷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温升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鱼类食物充足,因此它们的摄食量会相对减少,进入摄食 低谷期。
在夏季摄食低谷期,钓鱼爱好者需要调整钓鱼策略,选择更 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同时,这也是观 察鱼类避暑和降温习性的好时机。
秋季摄食恢复期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温也逐渐下降,鱼类开始储备能量 ,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此时,它们的摄食量开始逐 渐恢复。
口是摄取食物的器官,食道是输送食物的管道,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肠道则 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区域。
不同种类的鱼,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对食物的消化 能力和偏好。
消化酶的活性
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食物种类等。在适宜的 条件下,酶的活性越高,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杂食性鱼类
总结词
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的鱼类
详细描述
杂食性鱼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小鱼、虾等,也吃植物性食物,如藻类、果实和种子。它们的食性因种类 而异,取决于其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植食性鱼类
总结词
以植物为食的鱼类
详细描述
植食性鱼类主要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藻类、草、果实和种子。它们的牙齿通常比较软,适合磨碎和消 化植物组织。
深水区
深水区的鱼类摄食主要集中在深水区 域,这些区域由于水压较高,光照较 少,食物来源相对较少,因此鱼类的 摄食行为也较为特殊。
06
鱼类摄食的个体差异
不同鱼种的摄食差异
鱼类摄食习性的多样性
不同鱼种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存在显著差 异。例如,肉食性鱼类如鲨鱼和鲈鱼主要以 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草食性鱼类 如草鱼和鳊鱼则以植物为食。
鱼类生态学习题与答案
![鱼类生态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52c160b4e767f5acfceed.png)
50.2000 年 5 月孵出的鲤鱼,生长到 2004 年 11 月起捕,这尾鲤鱼是龄组中龄鱼,用符号表示. 51.2003 年 5 月孵出的鱼苗,年底 11 月起捕投放大湖,称为鱼,符号为. 52.鱼类生长的三个要素是,,. 53.取得鱼类生长速度资料的途径有,,等. 54.鉴定鱼类年龄所采用的鳞片一般取部位的鳞片. 55.用退算法求鱼类以往各龄生长情况的公式为. 56.性腺成熟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和二种. 57.生产上通常称为成熟卵巢的是期卵巢. 58.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大多数为;受精方式有和二种,大多数为. 59.草鱼产卵于卵为性,鲤产卵于卵为性,乌鳢产卵于卵为性. 60.鲤鲫鱼在季产卵,一年个性周期批产卵鱼类;鲢鳙在产卵,一年个性周期批产卵鱼类. 62. 解剖一尾体重 5kg 的雌草鱼, 内脏重 1000g, 卵巢净重 800g, 4g 卵巢经计数为 2660 粒卵, 每 其性腺成熟系数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分别为,. 63.胚胎发育生产上称为,是指的发育过程. 64.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和三个发育期. 65.鱼类的洄游按其目的可分为,和.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落. 66.长江中典型降河产卵洄游的鱼类是,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是. 61.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因素有,.
33.选择指数为___时,表示鱼类对这种成分没有选择性. 34.鱼类生活的水环境由和构成. 35.根据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划分为,和三类,鲤,鲫鱼属于.
39.鱼类的种间关系有,,,,. 40.白鲢是依靠来获取作为食物,其摄食方式为;鲴类是依靠来获取为食,其摄食方式为;乌鳢 以为食,其摄食方式为. 42.定性分析一尾鲤的食谱,其动物性和植物性种类所占比例差异不大,故可将鲤食性类型划归 为,据目测食物占肠管的 3/4,其肠管充塞度为. 43.青鱼的主要食物为,草鱼的主要食物为. 44.解剖一尾 0.35kg 的鲤,内脏重 50g,其中消化道内食物总重为 14.7g,充塞指数为. 45.鱼类仔鱼期主要摄食,草鱼体长在以上时食性转换明显,接近成鱼. 46.鱼类,其食性有较高的稳固性和低的可塑性,鱼类的食性有较高的可塑性和低的稳固性. 47.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 48.鉴定鱼类的年龄多采用鳞片,此外还有,,,,,等硬组织作鉴定材料. 49.真骨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有,,,等.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d782a867ec102de3bd892c.png)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表 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多。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 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数 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样品 的百分比。
?五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某些不同性别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如黑海区的鲟鱼雄性个体摄食鱼类种类较多而雌性个鱼类的饵料保障是指水域中不仅具有为鱼类所提供的饵料种类而且具备保证鱼类可以进食的条件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饵料生物与鱼类分布; 饵料保障程度与种群动态; 养殖中的饵料措施; 复杂的食性关系与群落动态。
这种变化与饵料生物的季节波动和环境因 子的季节变化有关。
•
•
春季:桡足类、鱼卵等
• •
夏季:端足类、糠虾 六丝鲚(东秋海季):鼓虾、鹰爪虾、鰕虎鱼等
•
冬季:桡足类(种类与春季不同)
•(三)随栖息场所迁移而引起食性变化 鱼类 经常洄游移动于各个水域中,由于不同水 域的饵料生物组成和数量各不相同,鱼类 为了适应环境也不得不改变其食物组成。
第一节 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与食性类型
•一、鱼类的食饵组成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广泛而复杂。 •1水生植物类群,从低等单细胞藻类到 大型藻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
•2水生动物类群,几乎涉及无脊椎动物 的各个门类以至脊椎动物的鱼类自身;
•3腐植质类,也是某些底食性鱼类的重 要饵料。
鱼类生态学
![鱼类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5e4ca8fab069dc50220187.png)
鱼类生态学一.名词解释0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02.夏轮: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在鳞片上形成的环节就宽,环片之间的距离也较稀疏,形成较宽的轮带,也称“宽带”.03.生长比速:用增长值和鱼在年初时的长度两者之间的百分率来表示.04.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就得到生长常数.05.饵料系数:指鱼吃饵料与增重量的比值,它是鱼类对食物吸收率的基本指标.06.产卵温度:一般说来鱼类在整个胚胎发育期间温度的变动,不能超出该种鱼类产卵期的水温范围.07.仔鱼期:从孵出直到奇鳍褶开始退化消失,鳍条形成至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08. 繁殖力:1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09.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10. 产卵场: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地群集进行繁殖形成产卵场.11.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12.索饵系数:又称肥育洄游,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13.剩余群体:在鱼类生殖群体中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14.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选择指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16.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17.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8.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19.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20.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21.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22.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759d7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1.png)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众所周知,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目前主要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三种: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肉食性鱼类包括许多在浅水区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类,还有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鱼类,其通常处于水域的食物链上层,所以数量较少,体型一般也较其他鱼类更大,如丽鱼科鱼类以及旗鱼科鱼类;草食性鱼类会以底栖植物如一些大型藻类和被子植物为主要食物,它们大多栖息在浅而温暖的水域,因食性位置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草食性鱼类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个体数量最为丰富的鱼类,如鳊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其中可能既有动物性的也有植物性的,有的还会摄取水底的腐殖质,如鲤鱼、鲫鱼等。
1.鱼类消化道与食性鱼类的食性与其消化道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由于其消化道的结构功能决定了其主要的食性。
鱼的消化道主要分为口腔、咽、食道、胃部、肠,肛门等,相关学者已经证实,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其消化道各部分都具有这适应其食性的特点。
1.1 口咽腔鱼类由于咽部较短,与口腔没有明显分界线,形态学上一般将口腔与咽部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内主要有齿、舌和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与食物的摄取紧密联系,所以又被成为摄食器官,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因鱼的食性而产生差异。
比如,口咽腔的口裂大小决定了鱼类嘴巴的咬合能力,肉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大,如狗鱼、鲑鱼以及鲈鱼等;而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小。
另外,鱼类的牙齿也会因食性而产生差异,以其他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牙齿一般比较尖利,以方便其对其他动物进行捕食和撕咬;而草食性鱼类的牙齿较为钝直,利于其对植物纤维进行咀嚼;杂食性鱼类牙齿处于两者之间;某些特殊食性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由于主要以鳃耙过滤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牙齿的利用度并不大,所以其牙齿一般很小;鳃耙对于滤食性鱼类的影响是及其重大的,其鳃耙十分发达,形状上长而细密,数量多且功能复杂,而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鳃耙一般短而稀疏,所以鳃耙对于非滤食性鱼类的作用并不是获取食物,可能更多是保护鳃丝以及起着味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
– 4、食量 日粮,一天24小时内吃进的食物量。
鹤地水库捕获1尾鳡鱼,体重15kg、体长96cm,在肠道内有一尾完整鲤, 体重4.5kg、体长52cm。 新丰江水库大眼鳜体长18.5cm,胃内有一尾斑鳢体长20.8cm。 ①直接计算法 F
第十六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 按成鱼阶段主要食物性质来划分: • 1、植物食性: • 高等水生植物 – 如草鱼、团头鲂 • 浮游植物、底栖藻类。 – 如鲢、白甲鱼、鲴、遮目鱼、鲻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对饵料基础变化的适应能力,把鱼类分成二大类: – ①狭食性:当外界营养条件改变时,不能改变食物的组 成,这是在食物保证程度高、饵料基础稳定条件下形成 的,只适应摄取少数几种饵料(稳固性) – ②广食性:当外界营养条件改变时能改变食物的组成, 这是在饵料基础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可塑性) • 稳固性和可塑性不能绝对化,如鳜吃鱼是高度稳固,但捕食 种类有一定可塑性。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食物组成变化是因为: – ①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构造的差异 – ②饵料基础的变化(食物数量变动和食物易得性相互联 系构成饵料基础) • 因此,鱼类在一年中食物保证程度是不同的,食物保证程 度应理解为: – ①水域中存在鱼类可以利用的饵料生物。 – ②存在度和摄食节律
• 一、摄食强度 – 1、食物充塞度(目测法) – 2、食物饱满指数 食物团重量/体重×100或10000 不同食物性鱼类,食物营养不同,消化道长短不一,梁子 湖鲤饱满指数200以下,青海湖裸鲤随季节变化,夏秋季 500,冬季300。 – 3、摄食率 消化管有食物鱼数/解剖鱼总数×100 梁子湖鳡 • 1-3月(4) • 4-6月(46.5) • 7-9月(45.1) • 10—12月(37.8)。
E=1无选择 0<E<1 有选择 E<1不喜好 -1<E<0 不喜好
– ri-消化道食物中某一成分的百 分比 – pi-饵料基础中同一成分的百分 比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二、食物组成变化原因
1、发育阶段不同,仔稚鱼→幼鱼的食性转化 • 草鱼体长7-10mm,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12-19mm,桡足类、 大型枝角类、摇纹幼虫、小型底栖;20mm左右,开始吃嫩草。 • 白鲢 27mm前以浮游动物为主 后以浮游植物为主。 • 乌鳢(梁子湖)30mm以下,桡足类100、枝角类73.1、摇蚊幼虫11.5;30 -80mm,水生昆虫48.1、虾51.9、鰕虎11.1; 80mm以上,鲫26.5、虾19.3、 鮈10.8、鰟鲏10.8、黄颡3.6、乌鳢2.4、其它鱼类26.5(食物出现频率)。 • 斑点鳠(西江)128-169mm,水生昆虫80、环节动物70、甲壳类、鱼类 为次;170-239mm水生昆虫66.7、虾蟹66.7、环节、鱼类为次;240- 399mm虾蟹71.7、水生昆虫28.3;400-1070mm虾蟹55.2、鱼类48.3。 • ①随着年龄增加,摄食和消化器官日趋完善,食物组成、特别是主要食物 亦起变化。 ②在幼鱼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阶段,掌握食性转变时间,及时提供适 口饵料,是人工繁殖、育苗成败的关键之一。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鱼类对食饵的选择能力是根据: – ①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定要求,即所谓喜好性,这是鱼 类长期适应摄取某种食饵生物所形成的固有属性,它既 取决鱼类本身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特点,也取决于饵料 生物的形态和生化特点。 – ②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易于获得的程度,即所谓易得性, 这是饵料生物与鱼类在生境中相互形成的一种时空关系 特性,是饵料生物逃避被鱼类吃食的适应结果。易得性 是决定水体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2、季节变化
因饵料季节变化而引起的 – 如梁子湖鲤鱼,全年摄取水生植物, 但春季最高,螺蚬全年摄取,秋季最 高;水生昆虫幼虫随春→冬而增加, 虾冬季高,补偿植物性饵料不足。
• 3、栖息地不同
– 大眼鳜: 洞庭湖——鰟鲏、黄颡、鲚、麦穗鱼、 蒙古红鲌、虾(7.7) 新丰江水库——鰕虎鱼、鲫、虾 (66.4) – 鳡: 黑龙江:胡瓜鱼、雅罗鱼、鮈等 梁子湖:红鲌属、似鳊、鮈、鲫等。
• 2、动物食性 凶猛肉食性。以鱼为主,如 鳡、狗鱼、鳜、带鱼、鰤鱼。 • 而噬人鲨除食鱼外,还袭击 哺乳动物、人。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 温和肉食性 – 以无脊锥动物为主 • 如青鱼(螺、蚬) • 黄颡鱼(虾) • 胭脂鱼(水生昆虫幼 体、水蚯蚓) • 中华鲟(水生昆虫幼 虫、软体动物、虾、 蟹、小鱼)、 • 鳙、鲥(浮游动物) • 鲸鲨、姥鲨(浮游甲 壳类、枪乌贼等)。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 3、杂食性:兼食动物性和 植物性食物,主要见于淡水 鱼,如鲤偏重动物性,鲫偏 重于植物性。 • 4、碎屑食性:以水底部有 机碎屑和夹杂其中的微小生 物为主食,如鲮鱼、罗非鱼、 鰶等。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一、鱼类对食物选择性 选择性的理解: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 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的能力。 • 根据选择程度,把食物划分为: – ①喜好食物(最优先选取的食物,在食物中组成往往是主 要食物) – ②替代食物(当喜好食物缺少时,鱼类大量选取的食物) – ③强制性食物(当喜好食物和替代食物都不存在时,鱼类 为维持生存而被迫选取的食物)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 • 利用选择指数不能机械处理 采用选择指数 • ①对各种饵料生物的选择指 ri 数有季节变化和地区变化。 ri pi • E= p E= r p • ②受摄食者密度和饵料生物 i i i 分布密度的影响。 E>1﹒喜好 E=0 无选择性 • ③与摄食者饥饿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