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电子小报模板【A3】
九九重阳节敬老小报
![九九重阳节敬老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8a79a4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4.png)
重阳节登山
古代,民间在市阳有登高的风俗,故市阳节又叫“登高节屋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
是写至阳节的习俗;杜南的七律《登高1.就是写生阳直高
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黄高山、
登高塔.还有吃.生阳格’的习俗.
重阳节
IIi阳节,又称京九节‘晒秋节'"踏秋”,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资秋、登高远眺、观飘菊花'遍插茱英.吃至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空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古”皆是家族帧空而出,36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及高∙,jβ灾”。
《荔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井阳,两九相至,故日至阳,也叫更九.至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黑普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敬老。
重阳节主题电子小报 (12).docx
![重阳节主题电子小报 (1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b4e5de9360cba1aa811da7e.png)
烂瓦房工作室欢迎您
欢迎使用本模板
饮菊花酒
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 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 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饮菊花酒。
九九重阳节复古敬老电子小报
![九九重阳节复古敬老电子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6803fecb27284b73f24250e5.png)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
宴祈寿之俗。
节日别称:祭祖节,登高节,敬老节。
习俗活动: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祀海神,祭祖,赏菊,辞青,享宴祈寿,饮菊花酒,佩茱萸 传统习俗
节日来由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主题电子小报 (17).docx
![重阳节主题电子小报 (17).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049540e31126edb6f1a1078.png)
烂瓦房工作室欢迎您 欢迎使用本模板 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 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情暖夕阳重阳节电子小报敬老手抄报模板九九重阳节传统节日板报每逢佳节倍思亲海报老人节A4
![情暖夕阳重阳节电子小报敬老手抄报模板九九重阳节传统节日板报每逢佳节倍思亲海报老人节A4](https://img.taocdn.com/s3/m/69f58c01ff00bed5b9f31d4c.png)
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
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
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
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
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
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
灾难,相沿成习。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
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
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
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
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
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班级 姓名。
重阳节电子小报
![重阳节电子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df64136faaea998fcd220e00.png)
精选四(11)班 陈之昂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民间歌谣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尊老敬人奉孝心益处多农历九月九日,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成为我国传统节日。
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改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节电子小报
![重阳节电子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e62c0f5f336c1eb91a375d78.png)
最美夕阳红浓浓两代情老人一辈子为我们做贡献,我们应该让他们在晚年过得更好一些。
可有些人却瞧不起老年人,嫌他们骨头老了,甚至有些年轻人把自己的父母扔在家里,自己却去享受人间快乐,一个月给他们一些钱,可这些金钱是买不到老年人的快乐,他们觉得什么东西都比不上跟儿女在一起快乐。
所以,我们一有空就应该去陪陪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 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
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 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 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 父亲早一点入睡;冬夜,他先钻进 被窝,用自己暖热后才让父亲睡下。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在父母生病时,精心照料,寸步不离,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公交车进站时,请司机多等一小会儿,请爷爷奶奶稳步上车,避免摔倒。
在社区中遇到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应该帮助他们。
儿女虽然很忙碌,但不仅应考虑到老人的物质需求,也应该多花时间陪陪老人。
1.每逢节假日能回家最好回家过,如不行,电话一定不能忘记,让他老人听听亲切的问候也好。
2.最好给老人找到适合的一个小群体,如老年大学老年人腰鼓队等。
3.多与老年人 聊聊家常。
4.为老人做些家 务,给老人读报 念书,陶冶情操。
尊敬的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了解老人,尊敬老人,关爱老人,为天下的老人们能拥有一个灿烂美好的夕阳而献上我们一份诚挚的爱心吧!秋季小提示:秋天来了,很多爷爷奶奶很容易感冒。
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好方法来预防感冒吧! 1. 每晚使用热水泡脚2. 早、晚餐后,使用淡盐水漱口3. 早上用冷水洗脸4. 用可乐煮生姜后饮用小读者:平时我在家里,不论吃饭、看电视、写作业,爷爷奶奶总是会唠叨着叮嘱我,“看电视要坐直”啦等等,耳朵都快听出茧子啦!我该怎么办?答: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总是免不了多叮嘱我们几句。
WORD小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WORD小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681bd656a26925c52cc5bfca.png)
智汇 专业文档
智汇 专业文档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畅饮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
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
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
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重阳节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119a5464376baf1ffc4fadb6.png)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
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
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彩色卡通重阳节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有字
![彩色卡通重阳节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有字](https://img.taocdn.com/s3/m/f01b4d6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b.png)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
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
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九”数在《易
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
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
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
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
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
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
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
高会,感恩敬老。
重阳节
历史演变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 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 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
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节日溯源。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模板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5823a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3.png)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模板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模板如下:
标题:九九重阳,传承尊老敬老之风
副标题:重阳节,重视老人幸福生活
1. 版面设计:整个手抄报以秋天为背景,用红、黄、橙等温暖色调进行装饰,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
2. 顶部设计:中央书写“九九重阳”,左边放置一个大大的阳花图案,寓意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3. 主体部分:
a) 左侧:放置一张描绘重阳节的图画,画面中可以包括
老人、菊花、茱萸、登高等元素,传达出重阳节文化的内涵。
b) 右侧上方:用大字体写上“敬老尊贤”几个字,凸显
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主题。
c) 右侧下方:列出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和特色,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等,辅以相关图文展示。
4. 底部设计:底部放置一个图案,可以是一幅老人和孩子
的插画,寓意代代相传的尊老传统。
5. 配色与装饰:整体以温暖色调为主,如红、黄、橙等。
在插图和文字之间加入一些菊花、茱萸等元素,点缀整个
手抄报。
6. 色彩搭配建议:头部和主体部分可以用红、黄、橙色调,底部可以使用浅色调,如粉色、淡黄等,以突出上方的内容。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视老人、敬仰天地、崇尚阳性的节日。
手抄报的设计要突出尊老敬老的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九九重阳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营造出温馨、快乐的节日氛围。
今又重阳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今又重阳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deedd3b99b89680203d825d7.png)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
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
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
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
祭祖的四大节日。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法定老年节
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8]。
草案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