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效方大全(附方)

合集下载

绝世秘方81首首次披露给爱好中医中药的人们

绝世秘方81首首次披露给爱好中医中药的人们

绝世秘方81首首次披露给爱好中医中药的人们1. 【保元玉液】黄芪50g人参50g鹿茸10g淫羊藿30g北五味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枸杞100g补骨脂30g黄精30g制首乌30g当归15g丹参15g菌灵芝30g三七10g蛇床子30g沉香10g五加皮30g熟地50g天冬50g远志10g大云50g母丁香10g仙茅30g杜仲30g九香虫10g藏红花5g山楂30g红枣50g茯苓30g 海马10g狗肾30g元肉30g双肾草30g营石30g褚实子30g雄蚕蛾30g虫草菌丝20g(代替虫草)用法:上药泡20斤白酒,两周后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活血通脉,增免抗癌。

主治:男女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精子数量少,精子活动力低下,亚健康,免疫功能低下等,长期饮用可延年益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来源:该方是恩师陈光宪院长祖传5代秘方,十多年前曾上市销售,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恩师多年来最为得意的秘方之一。

2. 【减肥降脂饮】生山楂30g月见草30g泽泻20g草决明30g三七10g虎杖20g生首乌30g蒲黄10g绞股蓝30g菌灵芝15g丹参30g荷叶30g生军6(后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症,服用一个月高血脂即可恢复正常,服用半年通过B超检查脂肪肝彻底治愈,同时此方有良好的减肥功效,经过我和师傅的临床100余例肥胖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以上,大部分患者半个月可以减5斤以上。

备注:少食辛辣油腻,控制饮食,多锻炼来源:该方为恩师陈光宪院长的科研成果,现已制作成减肥降脂茶上市,已成功治愈上万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

3. 【溃疡灵】乌贼骨150g川贝45g甘草150g陈皮150g公丁香10g上桂10g羌活鱼30g法罗海30g白芨50g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次服10g,日服三次。

主治:特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剂即可治愈,有条件者加入天然牛黄3g,疗效提高一倍,服药当天即可痛减。

中医秘方特效200方

中医秘方特效200方

全国老中医赴京秘方交流会特效200方1、慢性气管炎:风湿膏药贴"天突穴"(喉咙窝)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2、胃气不和、胃胀:风湿膏药贴"脐中穴",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3、胃病:猪肚一个,加葱2棵,红壳花椒20粒,灯笼草(蒲公英)2棵,冰糖0.5斤,吃8-10个,将原料一起放入猪肚内缝好,炖烂即可吃肚喝汤。

4、治老年耳聋:甘草30克,甘遂30克,两味相反,必须各包各,各自碾面,同时以棉花各包0.5克,包好用线扎定,一边塞甘遂,一边塞甘草,两药不能并塞一耳内。

5、治胃痛:取食盐一把,置刀面上烤,待刀烤红时,放入半茶杯水中,趁热服下,立即止痛。

6、便秘:用胡萝卜汁和苹果汁各半混合,早饭前半小时服一大杯有效。

本方对增进体能和某些慢性病也有效,只服胡萝卜汁也可。

7、治痢疾:取绿豆3粒,白胡椒3粒,大枣一枚,共捣烂敷脐上,用胶布固封,一天一次,一般2-3次可愈。

8、治头痛:用艾叶和生姜各等量,捣烂,敷疼痛部位5分钟后可消除疼痛。

9、治咳嗽:用大蒜和白糖,用大蒜450克细捣,于一升开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去渣取汁,白糖1公斤调匀备用。

每次咳嗽时,服一匙疗效佳,久服可根治。

10、治哮喘:用一个鸡蛋壳炒到呈黄色,研末,加糖少许,每天服3次,疗效佳。

此方对慢性哮喘也有效。

一次服用量为一个鸡蛋壳。

全国老中医赴京秘方交流会特效200方- 厚德载福- 厚德载福的博客11、治肺气肿:取蟾蜍一个(癞蛤蟆)把内脏去掉,把鸡蛋放入,用线缝好,用泥巴包好,柴火烧熟,吃8-10个即可。

12、红白痢疾妙法:好白酒一两倒入细碗内,加红、白糖各半两,放火点着,等火快灭时,用半碗凉沏喝下,消炎洗肠,祛寒祛疾,一次痊愈。

13、胃病新验法:枳实、白藤各三钱煎服,外加痢特灵一片,日服三次,十日即愈。

14、羊角风病特效奇方:正月茵陈(又名白蒿)采一小篮(约3斤),用一斤红糖拌蒸吃,日服2次,每次2两,吃完去根。

历代名医效方大全(附方)

历代名医效方大全(附方)

1,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辛附汤桂枝去芍加麻辛附汤麻桂各半汤麻2,大青龙汤越婢汤加半夏还魂续命甘草麻黄汤黄3,小青龙汤加石膏苓甘五味姜辛汤汤4,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豆汤1,桂枝加芍大黄?知母?术附苓?芍姜人参?厚杏?芪桂2,苓桂术甘五苓散防己茯苓汤木防己汤茯苓泽泻枝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近效术附汤汤3,枳实薤白桂枝汤桂甘龙牡汤炙甘草汤温经汤太阳归芪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加吴姜葛根芩连汤葛葛根加半夏汤根柴葛解肌升麻葛根汤1,小柴胡加石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苓桂龙牡柴胡枳桔汤2,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生姜泻心汤黄连汤黄芩汤加姜夏白头翁加甘草阿胶小3,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干姜半夏人参丸伤柴干姜芩连人参汤厚朴姜夏甘生汤橘皮枳实生姜汤胡甘遂半夏汤少阳4,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桔梗白散排脓散瓜蒂散葶苈大枣十枣汤大陷胸丸寒大大黄黄连泻心栀豉小半夏加茯苓大半夏汤柴茵陈蒿汤枳实栀子大黄豉汤栀子柏皮?干姜汤胡1,四逆散枳实芍药散枳术丸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2,大柴胡加芒硝?石膏?厚朴?龙牡芍甘附子汤1,白虎加桂?苍?参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竹皮大丸复脉汤三物黄芩八味丸猪苓汤黄连阿胶汤阳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酸枣仁汤2,调胃承气汤大小承气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明麻仁丸己椒苈黄丸大黄硝石汤大陷胸汤3,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抵挡汤下淤血汤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1,人参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连理汤乌梅丸阴2,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吴茱萸汤肾着汤黄土汤芎归胶艾汤桃花汤薯蓣丸证3,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防己黄芪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破格救心汤六朝千金方1,续命汤及散独活寄生汤2,犀角地黄汤十味地黄汤紫雪3,温脾汤紫丸紫葛丸4,孔圣枕中丹磁朱丸驻车丸苇茎汤鲤鱼汤肾热汤补养地黄丸消渴方5,翼方万病耆婆丸外台方1,外台茯苓饮温胆汤神秘汤二加龙骨汤2,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葱白七味饮3,香丸八首八白美颜珊瑚丸松石丸局方1,至宝丹抱龙丸苏合香丸黑锡丹半硫丸2,凉膈散甘露饮八正散地榆槐角丸洗肝散补肝散3,二陈汤平胃散七气汤(参桂夏甘)藿香正气散五积散六和汤香薷饮缩脾饮4,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无比山药丸十全大补汤十四味建中汤青娥丸真人养脏5,华盖散参苏饮苏子降气汤十神汤香苏饮逍遥散人参败毒散川芎茶调散6,失笑散小活络丹香连丸戊己汤牡蛎散五皮饮(五加皮非桑皮)钱氏药证直决陈文中1,六味地黄丸凉惊丸泻青汤导赤散泻白汤补肺阿胶汤泻黄汤2,七味白术散异功散益黄汤消积丸紫霜丸3,升麻葛根汤保元汤严氏济生方1,牛车肾气丸实脾饮疏凿饮子小蓟饮子2,乌药顺气汤四磨汤涤痰汤3,归脾汤十补丸4,蠲痹汤丁香柿蒂汤清脾汤橘核丸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导痰汤天仙藤散缩泉丸三痹汤四生丸三因方控涎丹加味四斤丸应梦人参散荆公妙香散四七汤十味温胆汤人参养荣汤圣散子方百一紫金锭指迷茯苓丸杨氏马兜铃丸牵正散本事方硇砂丸白金丸朱肱白虎加苍术汤玄参升麻汤金沸草散河间1,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当归龙荟丸三一承气汤三花神佑丸2,六一散桂苓甘露饮3,地黄饮子4,清震汤石膏羌活散戴人木香槟榔丸禹功散易水1,九味羌活汤大秦艽汤2,芍药汤胃风汤黑地黄丸东垣1,补中益气丸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玉屏风散2,当归补血汤麻黄人参芍药汤圣愈汤升阳举经汤复元活血汤3,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木香顺气丸厚朴温中汤4,羌活胜湿汤当归拈痛汤龙胆泻肝汤中满分消丸及汤葛花解珵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滋肾通关丸5,朱砂安神丸当归六黄汤清胃散通幽汤润肠丸清燥汤生脉饮清暑益气汤普济消毒饮清空膏立效散白术除湿汤滋阴地黄丸小半夏加茯苓罗天益三才封髓丹秦艽鳖甲散海藏神术散消暑丸桃红四物汤表实六合汤丹溪1,越鞠丸保和丸左金丸小胃丹2,大补阴丸虎潜丸僵、黄治疫3,咳血方葛氏十灰散固经丸4,二妙丸上中下痛风方倒仓法王节斋化痰丸虞抟九仙散王隠君礞石滚痰丸万密斋牛黄清心丸苍附导痰丸与安时、濒湖俱黄州人聂久吾陈飞霞先醒斋资生丸慎斋更衣丸竹叶柳蒡汤陈实功消风散透脓散王肯堂代抵挡汤调营饮清骨散四神丸鸡鸣散丹栀逍遥散三层茴香丸摄生众妙方定喘汤五子衍宗丸陶节庵再造散柴葛解肌汤黄龙汤导赤各半汤生地黄连汤俞根初蒿芩清胆汤羚角钩藤汤柴胡陷胸汤葱豉桔梗汤加减千金葳蕤汤玉机医统医方考麦门冬汤麦、粳清气化痰丸集解二至丸金锁固精丸润下丸陈甘盐喻嘉言清燥救肺汤进退黄连汤金鉴1,五味消毒饮栀子金花汤如意金黄散海藻玉壶汤2,枇杷清肺饮芎芷石膏汤茯苓导水汤生脉地黄汤一捻金消食健脾丸开胃进食汤程仲龄1,止嗽散贝瓜散月华丸启膈散安神定志丸萆薢分清饮治痢散2,消瘰丸银甘汤修园丹参饮百合乌药散甘草炮姜汤木防己——消水圣愈汤(桂麻辛加知母)细干五张锡纯来复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升陷汤玉液汤硝菔通结汤寿胎丸固冲汤活络效灵丹洪氏集验方琼玉膏还少丹水陆二仙丹韩飞霞三子养亲汤交泰丸黄鹤丹青囊丸全鹿丸良附丸邵应节七宝美髯丹龟鹿二仙胶龟龄集定坤丹黑松露榴莲洪九有天王补心丹补天大造丸扶桑至宝丹斑龙丸鱼鳔丸景岳镇阴煎本草正1,左归丸右归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贞元饮——金水六君煎六安煎五阴煎2,五柴胡饮玉女煎济川煎化肝煎暖肝煎柴胡疏肝散痛泻药方舟车丸孙一奎竹沥达痰丸瓜蒌草红汤薛赵八珍逍遥士材石顽连理汤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都气丸冯楚瞻全真一气汤陈远公1,引火汤蒸膝汤清肠饮四妙勇安汤滋阴止痢丹2,老崩汤易黄汤完带汤生化汤两地汤乳痈方郑氏养阴清肺汤绮石百合固金汤王洪绪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王九峰三类中黄风汤益肾蠲痹丸填精启中汤眼科奇书熟益巴戟汤四味大发散四味破气汤八味大发散叶吴温热1,轻重平三剂?升降散余氏清瘟败毒饮清营汤化斑汤凉开三宝紫金、苏合2,通下十一方宣白导赤牛黄桃核增液承气新加黄龙3,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湿温暑温秋燥1,五加减正气散达原饮——三仁汤连朴饮2,白虎加苍术汤甘露消毒丹——犀角地黄汤安宫、桃红菖蒲郁金汤加苏合?至宝丹?紫金苍、草果3,王氏清暑益气4,霹雳散五积散——茯苓四逆、真武杂症麻疹痧胀白喉岭南鼠疫香附旋复花汤宣痹汤加味木防己汤二金汤魏氏一贯煎增液汤、益胃汤杨栗山温病十五方升降散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饮、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 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增损双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王勋臣三黄通络丸1,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阳汤癫狂梦醒汤2,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通窍活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导读:本篇文章整理了中医里非常出名的10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疗效神奇,而且使用广泛,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功效: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古方溯源: 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

古方新用:六味地黄丸(成药)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临床应用:调节免疫体统;抗肿瘤及抗突变;降血脂;抗缺氧、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降血压;保肝及改善肾功能;延缓衰老;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肝炎、肾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宜同服感冒药。

二、阿胶补血膏古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功效: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古方溯源:《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阿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美容滋补,养性延年,是国药瑰宝。

古方新用:复方阿胶浆(成药) 主要成分: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辅料蔗糖。

临床应用: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本品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三、鹿茸膏古方:红参、五味子、白芍、党参、黄芪(蜜炙)、鹿茸、当归、熟地黄、肉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蜜炙)、远志。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

古方溯源:由补血四物汤、补气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十全大补膏等经典药方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是集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调五脏、强筋骨的传奇药方!公元1148年,作为命门金方记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茸膏滋补命门,入五脏六腑,通气血筋骨。

【收藏】中医名方120个经典处方,常用方都在这了!

【收藏】中医名方120个经典处方,常用方都在这了!

【收藏】中医名方120个经典处方,常用方都在这了!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古代中医之十大明方

古代中医之十大明方

中医十大名方1、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2、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用法:水煎服;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临床应用: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3、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用法:水煎服;功能;峻下热结;主治: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临床应用: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注意事项: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4、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临床运用: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2伤寒论中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证;证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临床应用: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临床应用: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用法:水煎服;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临床应用: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8、归脾汤济生方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主治: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方解: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临床应用: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用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功效: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临床应用: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枣3克用法:水煎服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方解: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临床应用:1、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者为证治要点;2、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3、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名医名方录

名医名方录

名医名方录祝谌予降糖方方歌:黄芪生地降糖奇,苍术元参配相宜;粉葛丹参活血用,临床仍要辩证依。

蒋仰三加味小青龙汤方歌:加味小青龙汤方,肺寒久嗽是良方;麻黄桂枝佐杏仁,细辛半夏淡干姜;五味白芍太子参,陈莱菔缨甘草襄。

李寿山健中调胃汤方歌:李氏健中调胃汤,善治胃炎溃疡方;参术夏陈炙甘草,海螵蛸与降丁香。

补中消痞汤方歌:李氏补中消痞汤,参芪枳术丹参襄;桂枝白芍姜草枣,中虚气滞胃痞方。

和中消痞汤方歌:和中消痞本伤寒,党参丹参夏姜连;白芍甘草蒲公英,寒热夹杂胃痞善。

清中消痞汤方歌:清中消痞源金匮,参麦丹栀青皮配,柴芍夏草丹参入,阴虚胃热胃痞类。

清化益肾汤方歌:李氏清化益肾汤,慢性肾炎经验方,芪归坤苓白茅术,丹葵浙贝益智良。

通络头风汤方歌:李氏通络头风汤,善治顽症头痛方,芎归细辛蜈蚣入,随症加减效尤良。

陆永昌温肾健脾止泻汤方歌:温肾健脾止泻方,参苓术草煨木香;故纸神曲炒泽泻,焦楂扁豆用花良;肉蔻芍砂吴茱萸,诃子炙草共煎尝。

降逆止呃汤方歌:降逆止呃通用方,半夏橘皮公丁香;竹茹柿蒂代赭石,甘草生姜止呃良。

陈伯庄新加苇茎汤方歌:方名新加苇茎汤,源本唐代“千金”长;加减酌情人尽可,变千化万看临床。

附子理中泻黄汤方歌:附子理中泻黄汤,出自仲师活人方;温养脾肾泻胆胃,霍乱吐泻救死伤。

参附麦味汤方歌:四色参附麦味汤,阴阳并损卧匡床;脉微神倦多虚汗,两固阴阳赖此方。

李同生通督活血汤方歌:李氏通督活血汤,黄芪丹参地龙当;狗脊杜仲赤芍入,泽兰苏木鹿片尝;本虚表实腰腿痛,常服本方体自康。

一盘珠汤方歌:李氏祖传一盘珠,接骨续损显威力;续断生地广木香,红花泽兰当归草;黄苏赤乌广三七,乳没功在行滞气。

王士相五法合一甲亢汤方歌:王氏五法甲亢汤,白芍瓜梅酸泻肝;沙参麦冬石斛用,柴栀术莲桑叶全;甲亢突眼加蒺藜,服用三月即渐安。

热痹汤方歌:王氏心裁治热痹,桂枝防己海桐皮;木通黄柏石膏用,湿热挛痹苡仁米;红肿极重伴发热,羚羊胆草栀子尝。

阴虚热痹汤方歌:阴虚热痹绛红舌,辛温表散实不妥;银藤连翘牛蒡子,生地元参知母合;栀子桔梗加麦冬,寄生防己海桐皮;煎加桑枝通经络,六神含服病可夺。

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效验方集锦及案例

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效验方集锦及案例

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效验方集锦及案例中医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在中医药的世界中,有许多被称为“秘方”的验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被广大患者所推崇和使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老中医秘方及其验方效验方,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一、黄芪养正方:黄芪为中药常用的一味草本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填精的功效。

黄芪养正方主要适用于体弱多病、气虚脾胃不和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0g,白芍10g,山药15g,茯苓10g,熟地15g,红枣10枚。

将所有药物一起煮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焕发,体力增加。

实例: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虚寒体质,身体较弱,经常感到乏力、气短,食欲不振。

经风湿科医生中医辨证后,开具了黄芪养正方进行调理。

患者服用数剂后,感到体力恢复,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二、桑螵蛸煎:桑螵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桑螵蛸煎主要适用于各种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如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桑螵蛸10g,白术10g,广陈皮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生姜3片。

将所有药物一起煎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痛经明显减轻。

实例: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多年来月经不调,且伴有痛经症状。

经妇科医生中医辨证后,开具了桑螵蛸煎进行调理。

患者连续服用数剂后,月经恢复了正常周期,同时痛经明显减轻。

三、益母草调经方: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益母草调经方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和子宫肌瘤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益母草10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山药15g,茯苓10g,生地黄10g,生姜3片。

将所有药物一起煎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月经恢复正常,伴随的不适症状减轻。

实例:一位青年女性患者,近来月经不调,并伴有腹痛、腰酸等症状。

清朝名医叶天士的著名方剂

清朝名医叶天士的著名方剂

清朝名医叶天士的著名方剂叶天士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国医巨匠”。

他的医术精湛,医案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方剂是叶氏复方。

叶氏复方是叶天士医学理论的精华之一,是他长期临床实践所总结出的一种治疗痢疾和腹泻的方剂。

该方剂配方独特,用药合理,临床应用证实疗效显著。

今天,叶氏复方早已成为中医药名方之一,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叶氏复方的详细介绍及使用方法:一、方剂组成叶氏复方的组成主要包括三味药材:黄柏、葛根和黄连。

黄柏,即黄檗的根皮,为中药名材,有涩肠止泻、消炎止痛、杀虫驱除的作用,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材之一。

葛根,又称葛粉,为中药常用食品,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衰老等方面,是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天然食品。

黄连,又称黄柏、黄苦参,为中药名材,能够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止痒等,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材之一。

以上三味药材混合起来,能够起到清热止泻、杀菌消炎、防止肠胃病变等作用,是治疗痢疾和腹泻的强力武器。

二、方剂用途叶氏复方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肠炎等疾病,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口渴等。

叶氏复方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止泻止痛等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肠道炎症和感染,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三、方剂使用方法叶氏复方的剂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确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成人每次服用4-6克,一日3次,连续服用5-7天。

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酌情减量。

叶氏复方剂量过大,易导致口干、口苦、口舌燥、大便干燥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用时需注意水分摄入量,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剂量。

四、方剂作用机理叶氏复方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1、清热解毒:黄柏、黄连等药材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扩散,并促进肠道黏膜上皮修复和再生。

2、杀菌消炎:黄柏、黄连等药材能够杀灭肠道细菌、病毒、真菌等,消炎止痛,减轻肠道炎症和感染。

3、止泻止痛:葛根等药材能够降低肠道张力、抑制肠蠕动,减轻腹泻和腹痛。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智慧。

在数千年的实践中,许多名老中医总结出了许多祖传秘方,这些秘方不仅经过长期的验证,而且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以下是我整理的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这些秘方有助于解决一些常见且顽固的病症,值得我们永久珍藏。

1. 复方黄连素:该秘方由名医李刚研制,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胃炎、胃溃疡等困扰人们的胃肠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2. 姜黄粥:这个秘方是王医师传承的,以姜和黄粥为主要材料,可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

3. 麦门冬汤:该秘方由中医名家韩医师研制,可有效缓解咳嗽和哮喘,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4. 复方丹参酮注射液:该秘方由著名中医张医师研制,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和心绞痛,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

5. 马钱子碱:这个秘方由李医师发现,可治疗乙肝和黄疸。

6. 葛根汤:由名医陈医师研制,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7. 甘露消症片:这个秘方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并且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8. 当归四逆汤:由刘医师研发,对于治疗妇科疾病有着显著疗效,尤其是痛经和月经不调。

9. 华蟾素:由马医师研制,能有效治疗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10. 五灵脂:该秘方由名医张医师创新推出,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咳嗽痰多有着显著效果。

11. 复方黄连素:这个秘方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

12. 乳香丸:传承于古代名医葛洪的秘方,对于治疗肺炎和支气管炎有着显著效果。

13. 人丹:古代名医孙思邈开发的秘方,对于调理身体和延年益寿有明显功效。

14. 玄机散:这个秘方由李医师发现,对于肝炎和肝硬化有着良好疗效。

15. 金银花露:名医李东垣的传世秘方,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和咳嗽引起的不适。

16. 丹参片:这个秘方由中医名家赵医师传下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17. 抱龙散:该秘方由著名中医王医师研制,主要用于治疗胃病和消化不良。

80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 (2)

80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 (2)

90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转载于(益寿文摘)报】1. 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 佩兰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朴5g 炙甘草5g 素馨花12g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 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 北沙参30g 石斛20g 怀山药130g 焦山查30g 桑寄生20g 玉竹20g 青代10g 白勺 10g 浙贝10g 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3. 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 炒白勺10g 北沙参10g 大麦冬10g 金钗石斛10g 丹参10g 生麦芽10g 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 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 谷芽30g 内金15g 山药15g 党参10g 甘草5g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 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 沙参20g 白芍20g 麦冬15g 山楂15g 石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内金10g 丹皮 10g 乌梅10g 陈皮10g 生甘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 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 党参15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甘姜3g 炙甘草6g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 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R: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乌贼骨9g 制香附9g 沉香曲9g 白芍12g 蒲公英 20g 台片6g 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中华名医验方大全

中华名医验方大全

中华名医验方大全病名:霍乱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八味香薷饮黄连6克,香薷6克,石菖蒲10克,佩兰9克,木瓜12克,陈皮6克,扁豆10克,厚朴19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行军散3克(兑)病名:春温验方治疗:何任经验方—复方清营汤犀角1.5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鲜生地25克,丹参9克,黄连3克,竹叶心4.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紫雪丹2.5克(分冲)病名:暑温验方治疗:印会河经验方—清瘟避秽大青叶30克,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玉枢丹1粒(化服),青蒿12克,银花12克病名:软脚瘟验方治疗:赵锡武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银花12克,白芍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全蝎3克,蜈蚣3克病名:时行感冒验方治疗1:印会河经验方—清解表热桑白皮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黄芩12克,山豆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验方治疗2:刘惠民经验方—感冒退热汤麻黄6克,防风9克,生石膏18克,炒白术9克,薄荷9克,羌活9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钩藤12克,生姜6克病名:麻疹验方治疗1:蒲辅周经验方—化毒清表汤葛根10克,薄荷8克,地骨皮12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黄芩8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木通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淡竹叶15克。

验方治疗2:赵绍琴经验方—升降散加减蝉衣6克,芦根40克,钩藤12克,僵蚕6克,姜黄6克。

水煎代茶饮病名:白喉验方治疗:李正华经验方—抗白喉合剂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病名:百日咳验方治疗:马莲湘经验方—顿咳百龙汤炙百部9克,地龙6克,南沙参6克,北沙参6克,天门冬6克,麦冬6克,瓜蒌皮6克,鹅不食草6克,炙紫菀6克,化桔红6克,浙贝母9克病名:烂喉丹痧验方治疗1:王伯岳经验方—加减解毒汤青黛6克,儿茶6克,鲜生地9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黄芩6克,马勃6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中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药方是指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具有特效疗效。

本文将介绍72个特效中药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疗效和应用。

特效中药方1: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特效中药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9克,牡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应用:主治寒凝无痛期经、痛经、产后腹痛。

特效中药方3:逍遥散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苏子10克,牡蛎10克。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脘疼痛、胸闷、腹胀。

特效中药方4:百草煎组成:山楂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黄连5克,川贝母5克,浮萍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烦温不思饮食、水肿。

特效中药方5:三七煲鹿尾组成:三七1克,鹿尾血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应用:主治外伤后疼痛、肿胀,疼痛无碍。

特效中药方6:参芪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10克。

功效:补气养血。

应用: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特效中药方7: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10克,石决明2克,鳖甲5克,山茱萸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明目强心。

应用:主治心绞痛、视力减退。

特效中药方8:川贝牛黄清心丸组成:川贝母10克,牛黄10克,冰片5克,石菖蒲10克,丁香3克。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心悸、健忘、多梦、咳嗽。

特效中药方9:黄芪蜜糖膏组成:黄芪30克,蜂蜜100克。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

应用:主治气虚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特效中药方10: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巴戟天10克,鹿茸10克,肉苁蓉10克。

功效:益肾壮阳。

应用:主治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性阳痿。

(完整word版)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

(完整word版)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

当代名医中医经验方400首病名:肉瘿验方治疗:邹云翔经验方—芪甲汤生黄芪12克,炙甲片15克,炒牛子9克,夏枯草6克,淡海藻9克,玉桔梗3克,北沙参9克,单桃仁4.5克,潞党参12克,半枝莲15克病名:瘿痈验方治疗:熊魁梧经验方—清热散结丹皮9克,栀子9克,柴胡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贝母12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玄参15克,牡蛎15克,生石膏15克,枳实10克病名:石瘿验方治疗:《医宗金鉴》方—通气散坚丸人参、桔梗、川芎、当归、花粉、制半夏、白茯苓、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生甘草、黄芩、枳实,各30克,为细末,荷叶煎汤为丸,3克/次病名:瘿气验方治疗:任继学经验方—抑亢丸羚羊角2克(先煎),生地15克,白芍15克,黄药子15克,天竺黄20克,白蒺藜25克,沉香15克,香附10克,紫贝齿25克,莲子心15克,珍珠母50克病名:瘿劳验方治疗:邓铁涛经验方—邓氏甲减方(两方交替使用)甲方: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24克,当归12克,甘草6克,柴胡6克,升麻6克,巴戟天9克,枸杞子24克,陈皮3克乙方:黄芪18克,茯苓30克,白术24克,首乌24克,泽泻9克,桂枝9克,山药9克,淫羊藿9克,莬丝子12克病名:乳痈验方治疗:施今墨经验方—解毒活血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金银花18克,大青叶9克,白茅根9克,山栀9克,竹叶9克,丹皮9克,瓜蒌30克,青皮9克,郁金9克,当归6克,炒豆豉9克,甘草3克病名:乳疽验方治疗1:初期—瓜蒌牛皮蒡汤合逍遥散加减牛蒡子12克,全瓜蒌9克,柴胡6克,生山栀12克,黄芩12克,蒲公英15克,银花9克,连翘9克,赤芍9克,橘叶9克,橘皮9克,丹参9克。

验方治疗2:酿脓期—犀角地黄汤、仙方活命饮加减鲜生地30克,赤芍12克,丹皮9克,水牛角6克,银花12克,连翘9克,紫地丁12克,蒲公英15克,皂角刺6克,炙山甲9克,生黄芪15克,天花粉12克,白芷12克。

整理的一些特效药方收藏学习吧

整理的一些特效药方收藏学习吧

整理的一些特效药方收藏学习吧在古代医学中,特效药方是医生们运用多年的临床经验,经过反复实践后获得的宝贵秘方。

这些特效药方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被誉为中华医学瑰宝。

本文将整理一些特效药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1. 四物汤【药方来源】《妇人良方》【药方组成】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药方功效】补血,调经,养颜【药方应用】主治女性月经不调引起的气血不足症状,如月经量少、经期延长等。

同时还可改善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问题。

2. 四逆汤【药方来源】《妇人良方》【药方组成】干姜6g,人参3g,甘草3g,炙草2g【药方功效】温暖身体,驱寒止痛【药方应用】主治寒性疾病引起的寒痛症状,如寒性腹痛、寒性头痛等。

同时也可用于产后寒症、感冒寒症等。

3. 逍遥散【药方来源】《世医得效方》【药方组成】甘草3g,白术3g,陈皮3g,苍术3g,川芎3g,砂仁3g【药方功效】理气安神,舒缓压力【药方应用】主治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烦躁等情绪问题。

该药方对于大部分情绪失调引起的躁动不安有较好的疗效。

4. 少阳消导汤【药方来源】《伤寒论》【药方组成】黄连0.3g,生姜10g,甘草3g,干姜3g,黄芩3g【药方功效】清热解毒,消除病邪【药方应用】主治少阳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少腹冷痛、寒战、口苦等。

此外,该药方对于防治肝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5. 四君子汤【药方来源】《金匮要略》【药方组成】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大枣10g【药方功效】补脾益气,健脾养胃【药方应用】主治脾虚引起的腹泻、乏力等症状。

同时也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

以上是一些被认为具有特效的药方,这些药方都是经过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方。

另外,患者应该在使用药方之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确认自身没有禁忌症,并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

总之,特效药方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

名老中医特效秘方:精简处方50方

名老中医特效秘方:精简处方50方

名老中医特效秘方:精简处方50方华佗健康小秘籍昨天1、身上痒:河南名医:申金太用荆芥熬水洗患处,两次除根。

2、尿床:洛阳名医:路三军鸡肠子四服,洗净用新瓦焙干研沫开水冲服,日服两次,每次二钱,七天即愈。

3、冻疮:东北传方用麻雀脑子治冻疮,涂抹患处特效。

4、耳炎:武汉市耳科:东方红蛇皮一节,香油泡一天用油滴耳即愈。

5、常见眼疾:洛阳:周西明黑豆二两、白菊花七钱,煮沸熏眼效果良佳。

6、秃头:河南少林道人传方雄鸡头三个捣烂,蜂蜜调涂之神效。

7、病后不语:服龟尿即愈:用大蒜抹龟鼻子自尿。

(验方)8、肠炎:三门峡名医:李百中用筛罗秧煎水洗脚,两次痊愈。

9、老鼠疮:西宁市:李玉洲用癞蛤蟆皮一张,贴上毒水自己出来便好。

10、(遗漏)11、搭背疮:西藏名医:哈佰用秦艽三钱,天花粉二钱研面牛乳调抹即好。

12、白口疮:西安市:白玉河人口中二钱研面(尿盆渣)撒入口中每日3次,两日即愈。

13、睡觉多梦:开封中医院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三钱,积壳、赤芍、甘草各二钱,桔梗、川芎各一钱半,桃仁四钱煎服。

二剂可安然睡眠而梦少。

14、鱼骨卡喉自化:(验方)轻者慢喝陈醋一两,鱼骨即软可吞下;如重者可倒掂鸭腿使其吐液汁,灌入病人口中鱼骨自化。

(别的骨用狗唾液)15、头发脱落特效法:云南名医:李笑白用桑叶熬水洗头,三日即愈。

16、失眠:广东名医:李长年用花生叶煎水晚上喝,三日除根。

17、瘫痪:河南名医槐枝、桃枝、柳枝、椿枝、茄枝,共切碎合煎水三桶。

用大盆浸洗如冷加热立洗。

后睡床盖被让出汗避风,洗数次即愈。

18、面下粉刺:(验方)蔓菁子研沫。

加入雪花膏每天晚上涂抹数日即愈。

19、面上黑星:(验方)芫荽(又名香菜)煎汤天天洗,数日去掉。

20、刁斜风:(口歪眼斜)(验方)(1)将蓖麻籽研烂左歪涂左,右歪涂右,复正即速去之。

(2)黄鳝鱼一条,把头割掉。

用血滴脸,右歪涂左,左歪涂右,复正后立即洗掉。

21、疝气:人中白二钱,红糖一两。

共研细末,黄酒送下,日服二次,早晚各一次。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治骨以来【名方】中和汤(张子维)【组成】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名方】老人便秘方(赵恩俭)【组成】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苁蓉20克,厚朴3~10克,酒大黄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1)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2)便燥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3)气虚重加党参20克。

(4)腹胀重加木香10克。

(5)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名方】健运麦谷芽汤(赵芬)【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凡内伤、外感而有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之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1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

【名方】化滞益胃汤(赵国岑)【组成】大黄12克,白术10克,牵牛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

【功能】化滞益胃。

【主治】胃脘痛(脾虚胃滞型),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

古代名医药方大全

古代名医药方大全

古代名医药方大全古代名医药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名医药方:1.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气健脾的代表方。

2.六味地黄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原本是治疗肾阴虚的方剂。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

3.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是元代医家朱震亨所创,原本是治疗肝火犯胃的方剂。

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是清泻肝火的代表方。

4.八珍丸出自《瑞竹堂经验方》,是宋代医家钱乙所创,原本是治疗气血两虚的方剂。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八味药组成,是补气养血的代表方。

5.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医家钱乙所创,原本是治疗脾胃虚弱、津伤口渴的方剂。

七味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葛根、木香七味药组成,是健脾止泻的代表方。

6.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是明代医家张介宾所创,原本是治疗脾胃虚弱、胸痞胀满的方剂。

香砂六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香附、砂仁而成,是健脾和胃的代表方。

7.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原本是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的方剂。

金匮肾气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是补肾助阳的代表方。

8.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原本是治疗肝郁脾虚、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的方剂。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组成,是疏肝理气的代表方。

9.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原本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方剂。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组成,是清泻肝胆实火的代表方。

10.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家吴谦所创,原本是治疗各种疔毒、痈疮的方剂。

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是清热解毒的代表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前言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第1章内科病证--1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2 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3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4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5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6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7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8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9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10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11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12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13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14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15 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16.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17 肝咳——泻白2散加味(张琪方)18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19 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20.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21.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2.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3.哮喘——哮喘验方(姜春华方)24 哮喘——新加玉涎丹(姜春华方)25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26.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27.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28 支气管哮喘——哮喘方(戴西湖方)29 咳嗽哮喘——咳喘方(叶漳深方30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31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32.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33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34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35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36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37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38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39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40 重症肺结核——二麻四仁汤(陈苏生方)41 冠心病——益心汤(颜德馨方)42 冠心病——益元通痹汤(周信有方)43 冠心病——益君汤(陈伯咸方)44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45 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汤(茹十眉方)46 难治性心绞痛——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47 心肌梗死——愈梗通瘀汤(陈可冀方)48 心力衰竭——郭氏心衰方(郭维琴方)49 心力衰竭——张氏心衰方(张国伦方)50 心悸——宁心汤(张琪方)5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方(周次清方52 心律失常——加减炙甘草汤方(万文漠方)53 心律失常——强心2饮(朱锡祺方54 心律失常——宁心饮(朱锡祺方)55 病毒性心肌炎——养心饮(李裕蕃方)56 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复脉方(顾双林方)57 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整脉饮(朱锡祺方)58 风心瓣膜病变及慢性心力衰竭——通脉饮(朱锡祺方)59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60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61 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62 高脂血症——三降汤(王文敏方63 高脂血症——调脂通脉饮(邵念方方)64 重症乙型脑炎——蝎龙蜈钩汤(茹十眉方)65 中风先兆——清脑通络汤(张学文方)66 中风——复脑愈风汤(高辉远方)67 中风——三七贝母汤(李仲愚方)68 中风——乌附星香汤(李仲愚方)69 中风——通脉舒络汤(张学文方)70 中风——中风一方(张琪方)71 中风——中风二方(张琪方)72 老年性心脑血管病——新加杞菊地黄汤(张学文方)73 失眠——补心安神膏(赵绍琴方)74 失眠——丹参枣仁汤(董建华方)75.失眠——枸杞枣仁汤(彭静山方)76 失眠——交阴安神汤(程爵棠方)77 痴呆——活血通窍汤(颜德馨方)78 癫——痫灵汤(张海峰方)79 癫——祛痰定痫汤(刘际汉方)80 癫——涤痰止痫汤(裘昌林方)81 郁证——菖蒲郁金温胆汤(吉良晨方)82 郁证——白金散(钟明远方)83 躁狂——将军汤(屈泽湘方)84 癫狂证——醒狂汤(崔文彬方85 紧张症——加味甘麦大枣汤(金寿山方)8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养血安神汤(陈伯咸方)87 顽固性头痛——(关幼波方)88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解痉止痛汤(姚培发方)89 老年眩晕——补肾化痰汤(郑绍周方)90 三叉神经痛——(王宝亮方)91 帕金森病——当归黑穞豆汤(姚培发方)92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93 胃脘痛——金佛手丸(步玉如方)94 胃脘痛——滋阴疏肝汤(张学文方)95 胃脘痛——强胃汤(张学文方)96 胃脘痛——和胃冲剂(章庆云方)97 胃病——辛开苦降方(高98 急性胃病——公桂消溃汤(李克勤方)99 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加味(李永成方)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理气汤(张笑平方)10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丹蒲金铃子散(茹十眉方)10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榆贝汤(章文庚方)103 功能性消化不良——调中和胃汤(张介眉方)104 痢疾——大黄椿皮汤(储乃昌方)105 痢疾——黄连阿胶止痢汤(范春如方)106 久泻——益气止泻汤(姜春华方)107 久泻——四六煎(崔文彬方)108 泄泻——加味四神汤(丁济民方)109 慢性泄泻——慢性泄泻方(张海峰方)110 慢性泄泻——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张继泽方)111 慢性肠炎泄泻——慢性肠炎丸(朱锡祺方)112 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方(施汉章方)113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114 溃疡性结肠炎——脐疗方(王秀英方)11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方(王国三方)116 慢性结肠炎——四君子汤加味(冯志荣方)117 肠道疾患——解毒消炎液(崔文彬方)118 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方(巫百康方)119 急性肝炎——章氏肝炎汤(章莲棣方)120 肝炎——清营凉血汤(韩哲仙方)121 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复方降酶汤(张海峰方)122 肝炎——茵陈蜜煎(邱德锦方)123 肝炎——兰花汤(丁济民方)124 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125 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126 重症肝炎——消黄汤(丁济民方)127 肝病——韩氏肝病外用方(韩哲仙方)128 肝病——新方黄病丸(韩哲仙方)129 肝病——益肾解毒汤(韩哲仙方)130 慢性肝病——养阴柔肝汤(韩哲仙方)131 胆石病——柴牡五金汤(陈苏生方)132 胆道结石——胆道排石汤(李遵五方133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清热利胆丸(朱锡祺方)134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利胆消炎汤(周建龙方)135 胆石症胆囊炎——复方茵陈蒿汤(叶景华方)136 胆胀——乌梅丸加减方(范国樑方)137 臌证——臌证丸(李子玉方)138 肝硬化——软肝缩脾方(赵绍琴方139 肝硬化——健脾软肝丸(朱明烈方)140 肝硬化腹水——内服外敷方(夏德馨方)141 腹水——土狗散(田秉澍方)142 肝病腹水——二丑汤(黄志强方)143 肝硬化腹水——扶正化瘀汤(陈伯咸方)144 肝癌——参赭培气逐瘀汤(段凤舞方)145 肝癌——茵藻汤(张梦侬方)146 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陈益昀方)147 脂肪肝——清肝化滞汤(陈伯咸方148 肥胖症——泄浊减肥汤(姚培发方)150 消渴——三消汤(姜春华方)151 消渴——六味地黄加减方(邓铁涛方)152 消渴——三消通用方(萧佐桃方)153 糖尿病——降糖活血方(祝谌予方)154 老年性糖尿病——滋养脾阴化瘀汤(吴德兴方)155 糖尿病坏疽——奚氏糖尿病坏疽方(奚九一方)1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七石汤(裴正学方)15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益气养阴方(黎家玉方)158 过敏性紫癜肾炎——消斑复肾汤(盖国忠方)159 慢性肾炎——水湿泛滥汤(童少伯方)160 慢性肾炎——水湿逗留方(童少伯方)161 慢性肾炎——下虚上盛汤(童少伯方)162 慢性肾炎——邪退正虚汤(童少伯方)163 慢性肾炎——姜氏黑大豆丸(姜春华方)164 慢性肾炎——慢肾方(叶景华方)165 肾虚血瘀水肿——益肾化瘀利水汤(张学文方)166 尿毒症——正衰邪实汤(童少伯方)167 尿潴留——通关利尿散(梅九如方)168 尿路感染——尿感方(叶景华方)169 泌尿系炎症——理淋汤(陈伯咸方)170 泌尿系结石——滑淋化石汤(陈伯咸方)171 尿路结石——四金排石汤(施文德方)172 水肿——逐水消肿汤(储乃昌方)173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174 水肿——麻黄熟地汤(施文德方175 前列腺炎——疏肝方(张珍玉方)176 前列腺肥大——补肾通淋汤(姚培发方)177 遗精、滑泄——固精止遗汤(崔文彬方)178 免疫性男性不育——消抗丸(林天东方)179 痹证——地乌蠲痹汤(姜春华方)180 痹证——刘氏痹证方(刘仕昌方)181 痹证——通络息风汤(欧阳琦方)182 痹证——豨莶四物汤(李旭蕃方)183 痹证——清热通络汤(张沛虬方)184 痹证——温肾宣痹汤(诸方受方)185 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186 痹证——除痹逐瘀汤(吕同杰方)187 痹证——通经逐瘀汤(吕同杰方)188 痹证——益气逐瘀汤(吕同杰方)189?痹证——滋肾逐瘀汤(吕同杰方)190?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191 白塞病——清热解毒利湿方(杜秀兰方)192 痛风性关节炎——驱痛汤(金明秀方)193 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方(陈基长方)194 骨关节疼痛——舒筋止痛散(安义贤方)195 骨质疏松症——骨密葆汤(彭太平方)196 肋软骨炎——仙方活命饮加味(毛天东方)197 血证——宁血饮(储乃昌方)198 贫血——加味举元煎(张海峰方)19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养血止衄汤(崔文彬方200 再生障碍性贫血——填精生血汤方(刘际汉方)201 汗出——止汗汤(孙一民方)第2章妇科病证1 乳腺炎——乳腺炎方(孙一民方)2 乳痈——蒲皂鹿角煎(龙家俊方)3.未溃期乳痈——乳痈外敷膏(崔文彬方)4 乳腺增生——陈皮汤(吴启尧方)5 乳腺癌癌前病变——消结汤(董士锋方)6 乳腺癌——乳腺癌方(徐力方7 产后缺乳——催乳汤(姚树锦方)8 阳崩——养阴止崩汤(蔡小荪方)9 阳崩——化瘀止崩方(蔡氏妇科方)10.阴崩——温阳止崩汤(蔡小荪方)11 崩漏——化瘀止崩汤(蔡小荪方)12 更年期崩漏——更崩汤(杨晓海方)13 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方(姚克敏方)14 闭经——闭经方(曹继新方)15 闭经——滋肝补益方(蔡氏妇科方)16 闭经——龟鹿培元方(蔡氏妇科方)17 闭经——强精还春方(蔡氏妇科方)18 经闭——四二五合方(刘奉五方)19 溢乳闭经综合征——清肝下血方(蔡氏妇科方)20 月经先期——清肝调经方(蔡氏妇科方)21 月经不调——调经方(于述宗方)22 月经不调——导痰顺气方(蔡氏妇科方)23 月经不调——安冲调经汤(刘奉五方)24 月经不调——加减桃红四物汤(张学文方)25.更年期经事紊乱——滋润镇泄方(蔡氏妇科方)26 痛经——痛经方(国培方)27 痛经——痛经方(叶漳深方)28 痛经——祛瘀化癥汤(胡溱魁方)29 痛经——养血温经汤(胡溱魁方)30 倒经——凉血止衄汤(刘奉五方)31 绝经前后诸证——庞氏更年安汤(庞清治方)32 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汤(刘际汉方)33 更年期综合征——清眩平肝汤(张任城方)34 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清眩平肝汤(刘奉五方)35 经行头痛——滋水泻木方(蔡氏妇科方)36 经前便溏——抑木扶土方(蔡氏妇科方)37 经行吐衄——泄火降逆方(蔡氏妇科方)38 白带——祛带汤(白仲英方)39 黄带——清热固带汤(白仲英方)40 赤白带——滋阴降火汤(白仲英方)41 黄白赤带——解毒清血汤(白仲英方)42 久带——补气固肾汤(白仲英方43 带下——健脾除湿止带方(胡溱魁方)44 带下——清热利湿止带方(胡溱魁方)45 带下、阴痒——护宫散(崔文彬方)46 阴痒——阴痒外洗方(胡溱魁方)47 外阴瘙痒——止痒清阴液(崔文彬方)49 不孕——促排卵汤(刘云鹏方)50 不孕——疏肝调经方(胡溱魁方)51 不孕——补肾种子方(胡溱魁方)52 不孕症——调经种子汤(胡秉超方)53 妊娠恶阻——平逆清胃方(方)54 妊娠恶阻——(刘奉五方)55 妊娠恶阻——健脾疏肝止吐方(胡溱魁方)56 妊娠恶阻——恶阻方(叶漳深方)57 妊娠剧吐——清养止呕方(方)58 子痫——寄生羚羊汤(阎伯伍方)59 胎漏——养血荫胎方(方)60 胎漏——安胎方(胡溱魁方)61 胎动不安——黑白安胎饮(储乃昌方)62?胎动不安——益肾固胎丸(阎伯伍方)63 胎动不安——菟鹿寿胎方(方)64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65 胎萎不长——加味八珍汤(胡秉超方)66 先兆流产——清热安胎饮(刘奉五方)67 习惯性流产——补肾固胎散(刘奉五方)68 妊娠水肿——利水保安方(蔡氏妇科方)6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柔肝息风方(蔡氏妇科方)7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压消肿方(蔡氏妇科方)7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止痒消黄方(蔡氏妇科方)72 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解毒通脉汤(刘奉五方73 产后痹证——清热除痹汤(刘奉五方)74 急性盆腔炎——清热解毒汤(刘奉五方)75 慢性盆腔炎——清热利湿汤(刘奉五方)76 慢性盆腔炎——暖宫定痛汤(刘奉五方)77 盆腔脓肿——解毒内消汤(刘奉五方)79 附件炎——盆腔炎方(胡秉超方)79 附件炎——盆腔炎方(胡秉超方)80 百合病、脏躁——生地百合知母汤(姚培发方)81 妇科郁证——六郁舒解方(蔡氏妇科方)82 多囊卵巢综合征——滋源开流方(蔡氏妇科方)83 妇科诸症——清肝利湿汤(刘奉五方)84 妇科诸症——邱氏妇科八味丸(崔秀山方)85 妇科诸症气虚血热者——益气清经汤(储乃昌方)第3章儿科病证1.夏季热——四叶汤(许寿仁方) 2 小儿肝炎——小儿肝炎方(王鹏飞方)3 小儿肝病——金蟾疏肝散(韩哲仙方)4 疳积——牛黄散(王瑞五方)5 腹泻——小儿止泻散(马莲湘方)6 小儿久泻——小儿久泻方(董廷瑶方)7 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孙一民方)8 小儿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方(史正刚方)9 婴儿伤乳腹泻——婴儿伤乳腹泻方(朱锡祺方)10 婴幼儿泄泻重症——健胃运脾汤(王静安方)11 遗尿——遗尿方(孙一民方)12 小儿屏气发作——调神汤(王烈方)13 小儿惊风——镇惊汤(孙一民方)14 抽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方(宣桂琪方)15 肠虫证——乌梅汤加减方(张士卿方)16 疮疡——自拟四黄汤(张士觐方)第4章外科病证1.痰核——消散膏(石幼山方)2 颈淋巴结核——瘰疬方(孙一民方)3.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软坚消瘿汤(姚培发方)4 疮疡——内消确效散(牟玉书方5 疮疡——沈氏箍消膏(沈祖昌方)6 疔疮——大红八宝丹(沈祖昌方)7 阳证疮疡——消痈膏(徐廷素方)8 颈椎病——颈椎病基本方(朱宗元方)9 骨折——接骨丸(马耀轩方)10 骨折——马氏接骨胶囊(马耀轩方)11 骨折——醋制接骨膏(马耀轩方)12 骨质增生等——增生丸(马耀轩方)13 骨质增生等——马氏舒筋活络丹(马耀轩方)14 骨质增生等——参术丸(马耀轩方)15 截瘫——截瘫丸(马耀轩方)16 腰腿痛——活血膏(马耀轩方)第5章皮肤科病证1.黄褐斑——凉血祛斑汤(杨鉴冰方)2 黄褐斑——化斑汤(陈伯咸方)3 黄水疮——黄水疮经验方(施文德方)4 荨麻疹——荨麻疹汤(孙一民方)5 荨麻疹——祛风凉血汤(陈树森方)6 荨麻疹——黄芪桂枝汤(陈树森方)7 银屑病——四物汤加减(卢传坚方)8 湿疹——湿疹汤 (附外洗方)(孙一民方)9 过敏性皮炎——祛风消疹方(张海峰方)10 皮肤瘙痒——散风止痒汤(姚培发方)11.皮肤赘疣——化瘀解毒方(谢秋声方)12 斑秃——斑秃方(沈家骥方)13 干性脂溢性脱发——神应Ⅰ号生发汤(喻文球方)14.湿性脂溢性脱发——神应Ⅱ号生发汤(喻文球方)15.青年白发——首乌汤2号(孙一民方)16 毛发脱落变白——乌须生发饮(陈潮祖方)第6章其他病证1.风寒袭表——麻根细辛二陈汤(张希禹方)2.少阳枢机不和——柴芩蒿薇汤(叶漳深方)3 疏肝解郁——加减柴胡疏肝散(张学文方)4.肝郁血虚证——逍遥散加味(李翰卿方)5 肝气虚诸证——补肝益气汤(杨震方)6 因郁致病——人身三宝汤(陈苏生方)7.脏躁阴盛——十味甘麦大枣汤(胡肇基方)8 病入血络——桂苓通络汤(钟明远方)9 暑湿——术朴夏蔻汤(叶漳深方)10 暑湿发热——涤暑透湿汤(刘仕昌方)11 暑湿发热——少阳分消汤(刘仕昌方)12 暑湿发热——三石汤(刘仕昌方)13.暑湿发热——加味生脉散(刘仕昌方)14 温病——滋阴增液透邪汤(范春如方)15 温病——石膏犀黄汤(储乃昌方)16.病毒感染属阳明热盛者——银翘解毒合剂(姚培发方)17 变应性鼻炎——健脾补肺汤(熊大经方)18 过敏性鼻炎——祛风宣肺汤(陈树森方)19 鼻炎——鼻炎方(孙一民方)20 鼻炎鼻窦炎——鼻炎鼻窦炎方(张炳秀方)21 咽喉疾病——清咽汤(张炳秀方)22 喉核疼痛——凉膈散(吴瑜方)23 慢性咽炎——清咽汤(孙一民方)24 耳鸣——耳鸣方(孙一民方)25 胃火牙痛——牙痛方(孙一民方)26 梅尼埃病——定眩饮(陈潮祖方)27 梅尼埃病——眩晕宁(张学文方)28 中毒——绿豆甘草解毒汤(张学文方)29 痛症——平肝止痛散(陈伯咸方30 肺癌——二生汤(张士舜31 胃癌——降浊化瘀汤(李建新方)32 晚期胃癌——豆芪汤(徐迪华方)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第3章儿科病证1 小儿外感发热——银柴退热汤(贾六金方)2 小儿气管炎——于氏解热止咳煮散(于己百方)3 小儿久咳——益肺宁嗽散(黄甡方)4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发作期方(马莲湘方)5 小儿哮喘——小儿哮喘缓解期方(马莲湘方)6 寒喘——姜子平喘汤(孙浩方)7 咳喘痰——杏苏二陈汤(席梁丞方)8 小儿肺炎——肺炎痰喘汤(马莲湘方)9 小儿高热——慈幼清解汤(王静安方)10 小儿高热——小儿无名高热方(李明皋方)11 小儿夜惊——新加安神汤(周朝进方 12 小儿腹泻——小儿止泻散(马莲湘方13 小儿腹泻——覆脐止泻散(孙浩方14.脾虚泄泻——加减六神汤(席梁丞方)15 胃脘痛——连附芍甘汤(孙浩方)16 小儿厌食——于氏清胃增食煮散(于己百方17 小儿厌食——于氏健脾增食煮散(于己百方18 疳积——牛黄散(王瑞五方19 疳积——疳积散(陈书奎方)20 脑积水——脑积水方(黄少华方)21 遗尿——柿蒂固脬汤(亢殿鸿方22 小儿神经性尿频——温肾固脬方(王烈方)23 小儿多汗——二子散(孙浩方)第4章男科病证-----1 睾丸炎——睾丸炎方(陈潮祖方)2 前列腺增生症——补肾温通饮(张琪方)3 阳痿——滋补肝肾方(吉良晨方)4 阳痿——振痿汤(林天东方)5 男性病——化瘀赞育汤(颜德馨方)6 精子稀少症——温肾益精汤(罗元恺方)7 精子稀少症——生精种玉汤(李广文方)8 死精症——活精汤(班秀文方)9.精液不液化症——液化汤(李广文方)第5章外科病证---1 颈椎病——补肾化瘀方(刘茂甫)2 甲状腺瘤——加减海藻玉壶汤(李廷来方)3 甲状腺瘤——星夏消瘿汤(邱志济方)4 疽痈——五倍子膏(李遇春方6 下肢溃疡——海石脂软膏(李明堂方)7 烧伤——烧伤膏(王炳礼方)8 骨质增生——升降定痛汤(甘聚珊方)9 骨质疏松——补肾壮骨羊藿汤(刘柏龄方)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基本方(张方第6章五官科病证----1 耳聋——耳聋汤(何任方)2 鼻干——清金散(韩天佑方)3 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4 鼻衄——黑白煎(李孔定方)5 鼻衄——清上温下汤(石景亮方)6 咽喉病——金灯山根汤(张赞臣方)7 慢性咽炎——清咽活瘀汤(甘聚珊方)8 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经验方(朱宗元方)9 喉痹——喉痹方(张发荣方)10.音哑——音哑方(说书红方)11 口腔溃疡——四三饮(李孔定方)12 口腔溃疡——黏膜方(彭培初方)13 梅尼埃病——于氏眩晕宁(于己百方)第7章皮肤科病证---1 黄褐斑——化瘀祛斑汤(陈伯咸方)2 黄褐斑——桃红柴附四物汤(张文高方)3 痤疮——加减枇杷清肺饮(艾儒棣方)4 痤疮——消痤饮(马拴全方)5 白癜风——白驳汤(张作舟方)6 白癜风——温脉祛斑汤(王启琏方)7 银屑病——凉血消风散(艾儒棣方)8.荨麻疹——当归饮子加黄连、红花(王海如方)9 荨麻疹——麻黄方(赵炳南方10.荨麻疹——治荨麻疹方(张梦侬方)11 湿疹——除湿方(顾乃芳方)12 湿疡——苍滑汤(甘志绅方)13 带状疱疹——金牛解毒汤(李子质方)14 皮肤瘙痒——消风止痒散(刘哲村方)15 皮肤瘙痒——四物清疹汤(张子琳方)16 皮肤病血热湿毒——牛角四妙汤(臧堃堂方)17 脱发——桑柏汤(程益春方)18 脱发——养阴生发汤(王鼎三方)第8章其他病证---1.肝癌——肝癌基本方(黄金昶方2 肝癌——茵栀攻毒汤(孙秉严方)3 辅助化疗——益气养血解毒方(杜雨茂方4 衰老——参黄冲剂(苑志军方)5 过敏症——过敏煎(祝谌予方)6 梅核气——和中畅卫汤(梅核气方)7 燮理枢机——燮枢汤(焦树德方)8 热毒壅盛——七味消毒饮(罗泽伦方)9 危重急症——破格救心汤(李可方)10 脾肾两虚——归芪四胶汤(廖金标方)第2章妇科病证----1.乳痈——银花白酒散(白2 乳痈——乳痈验方(许履和方)3 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方(陈益昀方)4.乳腺增生症——复元通气饮(梁剑波方)5.乳腺增生症——疏肝散结汤(王寿康方)6.乳腺增生症——乳胀消结汤(杨鉴冰方)7 经前乳胀——乳胀消(张文阁方)8 经行吐衄——滋阴降逆汤(班秀文方)9.闭经——化脂调经方(蔡小荪方)10 闭经——育肾通络方(蔡小荪方)11 闭经——瓜石汤(刘奉五方)12.闭经——育肾培元方(蔡小荪方)13.痛经——温经止痛方(蔡小荪方)14.痛经——化瘀定痛方(蔡小荪方)15 痛经——调经止痛方(孟景春方)16 痛经——清瘀止痛方(蔡小荪方)17 痛经——逐瘀化膜方(蔡小荪方)18 崩漏——益母止崩汤(褚玉霞方)19 崩漏——调肝汤加味(郑惠芳方)20 崩漏——加味胶艾汤(张子琳方)21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方(何任方22 月经病——养血调经汤(班秀文方)23.绝经前后诸症——益肾汤(凌绥百方)24.绝经前后诸症——更年宁汤(于己百方)25 绝经前后诸症——更年益肾养肝汤(陈益昀方)26.绝经前后诸症——滋肾平肝煎(李辅仁方)27.绝经前后诸症——庞氏更年安汤(庞清治方)28.绝经前后诸症——滋肾清心汤(夏桂成方)29.绝经前后诸症——疏肝开郁方(蔡小荪方)30.绝经前后诸症——坎离既济方(蔡小荪方)31 滑胎——调补冲任方(纪翱臣方)32 滑胎——保胎饮(魏仲逵方)33 不孕——暖宫促孕汤(谢海洲方)34 习惯性流产——安胎防漏汤(班秀文方)35 产后发热——银柴胡煎(姚树锦方)36 产后血晕——远志汤(姚树锦方)37 产后缺乳——催乳汤(姚树锦方)38 妇人癥积——养血化瘀消癥汤(班秀文方)39 妇人癥积——妇人癥积方(廖志峰方)40 带下——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于己百方)41 带下——解毒止痒汤(班秀文方42 盆腔积液——温阳利水汤(王云铭方)43 妇科炎症——清宫解毒饮(班秀文方)44 阴吹——加味芍药甘草汤(班秀文方)第2章妇科病证--45 妇科病——妇科基本方(王渭川方)126 红斑狼疮——四衣汤(张谷才方)125 再生障碍性贫血——加味大补阴汤(徐乐九方)124 紫癜——愈癜汤(黄如玉方)123 腰痛——二术汤(刘继祖方)122.关节炎——金线虎头蕉汤(苏元方)121 痛风性关节炎——清热宣痹汤(郭中元方)120 热痹——热痹经验方(吴树棠方)119 类风湿关节炎——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岳美中方)118 寒湿痹痛——温经止痛散(杨介宾方)117 尪痹——补肾清热治尫汤(焦树德方116.尪痹——补肾强督治尫汤(焦树德方)115 尪痹——补肾祛寒治尫汤(焦树德方)114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清化复阴汤(廖金标方)113 糖尿病——降糖对药方(祝谌予方)112 高脂血症——决明子饮(张琪方)111 尿毒症——尿毒症方(谢海洲方)110 慢性肾功能不全——灌肠方(张琪方)109 肾病综合征——清解肾康灵(曾章超方)108 慢性肾炎——戴氏经验方(戴希文方)107 乳糜尿——乳糜尿经验方(张羹梅方)106 尿路感染——利湿通淋汤(臧堃堂方)105 肾病——龙芪鱼草汤(杨景柱方)104 淋证——清热通淋汤(张子琳方)103 特发性水肿——开郁消胀汤(吕承全方102 阴水——消水肾愈汤(宋文耀方)101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100 尿路结石——消坚排石汤(张琪方)99 结石——软坚汤(孙一民方)98 胆病——清胆排石汤(臧堃堂方)97 胆病——利胆汤(俞尚德方)96 慢性肝病——新订鸡胵汤(葛仰山方)95 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林鹤和方)94 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93 脂肪肝——化脂腹肝汤(张瑞霞方)92 肝硬化腹水——通利散结活血汤(乔保钧方)91 肝硬化腹水——利水消臌汤(乔保钧方)90 肝硬化腹水——苍牛防己汤(方药中方)89 肝硬化腹水——兰豆枫楮汤(邹良材方)88 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方(张梦侬方)87 肝硬化——化瘀消癥汤(谢兆丰方)86 肝炎肝硬化——疏肝化瘀汤(刘学勤方)85 慢性肝炎——护肝汤(张琪方)84 乙肝——犀泽汤(颜德馨方)83 肝炎——茵陈消黄汤(薛泱洪方82 肝炎——舒肝化癥汤(周信有方)81 习惯性便秘——扶脾益肾润肠方(张鹳一方)80 便秘——平肝和胃方(王鹏飞方)79 结肠炎——乌梅败酱方(路志正方)78 腹痛泄泻——香姜红糖散(张志远方)77 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王国三方)76 慢性腹泻——仙桔汤(朱良春方)75 慢性萎缩性胃炎——萎胃安(张镜人方)74 萎缩性胃炎——益胃平萎汤(周信有方)73.慢性浅表性胃炎——慢胃平(张镜人方)72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汤(钟坚方)71 慢性胃炎——于氏萎胃宁(方)70.胃炎——清中消痞汤(李寿山方)69 胃炎——楂梅益胃汤(廖金标方)68 消化性溃疡——溃疡方(周信有方)67 胃脘痛——调气汤(张其昌方)66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65 胃脘痛——三合汤(焦树德方)64 胃脘痛——疏肝和胃散(裘吉生方)63 神经衰弱——柴胡枣仁汤(谢海洲方)62 顽固性失眠——调燮阴阳汤(张鹳一方)61 失眠——气机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60 失眠——血行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59 失眠——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施今墨方)58 郁证——菖蒲郁金汤、温胆汤化裁方(吉良晨方)57 狂证——增损旋覆代赭汤(武九思方)56 情志相关病——八味除烦汤(黄煌方)55 情志相关病——八味解郁汤(黄煌方)54 神经衰弱——挹神汤(焦树德方)53 癫——癫丸(何任方)52 癫——金枣代赭汤(王以文方)51.痫证——安神定痫汤(成孚民方)震颤麻痹——通络定颤汤(杨百茀方)血管性痴呆——醒脑汤(陶根鱼方)慢性脑病——三黑荣脑汤(谢海洲方)脑病——乌龙丹(臧堃堂方)中风偏瘫——通络复瘫汤(邱幸凡方)中风中脏腑——固脱保元汤(王季儒方)中风中脏腑——镇肝益阴汤(王季儒方)中风中经络——通络益气汤(王季儒方)中风中经络——通络活血汤(王季儒方)中风——滋阴清肝汤(张殿隆方)偏头痛——偏头痛基本方(杨继荪方)头痛——慢性头痛方(陈宝田方)低血压病——低血压方(周信有方)眩晕等——益气聪明汤(金寿山方)眩晕——补肾化痰汤(郑绍周方)眩晕——定眩饮(姚树锦方)眩晕——益气清眩汤(孙伯杨方)眩晕——平肝清晕汤(张子琳方)高血压病——于氏镇肝熄风汤(于己百方)高血压病——桑菊平肝汤(杨介宾方)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方(杨牧祥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方(周信有方)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组方(周信有方病毒性心肌炎——四参安心汤(张学文方)心律失常阳虚型——温阳复脉汤(张志钧方)早搏——益心汤(李辅仁方)冠心病心绞痛——通阳宣痹旋气方(张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辛附汤桂枝去芍加麻辛附汤麻桂各半汤麻2,大青龙汤越婢汤加半夏还魂续命甘草麻黄汤黄3,小青龙汤加石膏苓甘五味辛汤汤4,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豆汤1,桂枝加芍大黄?知母?术附苓?芍人参?厚杏?芪桂2,苓桂术甘五苓散防己茯苓汤木防己汤茯苓泽泻枝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近效术附汤汤3,枳实薤白桂枝汤桂甘龙牡汤炙甘草汤温经汤太阳归芪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加吴根芩连汤根加半夏汤根柴解肌升麻根汤1,小柴胡加石膏柴胡桂枝干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苓桂龙牡柴胡枳桔汤2,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生泻心汤黄连汤黄芩汤加夏白头翁加甘草阿胶小3,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干半夏人参丸伤柴干芩连人参汤厚朴夏甘生汤橘皮枳实生汤胡甘遂半夏汤少阳4,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桔梗白散排脓散瓜蒂散葶苈大枣十枣汤大陷胸丸寒大大黄黄连泻心栀豉小半夏加茯苓大半夏汤柴茵蒿汤枳实栀子大黄豉汤栀子柏皮?干汤胡1,四逆散枳实芍药散枳术丸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2,大柴胡加芒硝?石膏?厚朴?龙牡芍甘附子汤1,白虎加桂?苍?参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竹皮大丸复脉汤三物黄芩八味丸猪苓汤黄连阿胶汤阳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酸枣仁汤2,调胃承气汤大小承气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明麻仁丸己椒苈黄丸大黄硝石汤大陷胸汤3,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抵挡汤下淤血汤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1,人参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连理汤乌梅丸阴2,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吴茱萸汤肾着汤黄土汤芎归胶艾汤桃花汤薯蓣丸证3,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防己黄芪汤当归生羊肉汤破格救心汤六朝千金方1,续命汤及散独活寄生汤2,犀角地黄汤十味地黄汤紫雪3,温脾汤紫丸紫丸4,孔圣枕中丹磁朱丸驻车丸苇茎汤鲤鱼汤肾热汤补养地黄丸消渴方5,翼方万病耆婆丸外台方1,外台茯苓饮温胆汤神秘汤二加龙骨汤2,黄连解毒汤三膏汤葱白七味饮3,香丸八首八白美颜珊瑚丸松石丸局方1,至宝丹抱龙丸合香丸黑锡丹半硫丸2,凉膈散甘露饮八正散地榆槐角丸洗肝散补肝散3,二汤平胃散七气汤(参桂夏甘)藿香正气散五积散六和汤香薷饮缩脾饮4,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无比山药丸十全大补汤十四味建中汤青娥丸真人养脏5,华盖散参饮子降气汤十神汤香饮逍遥散人参败毒散川芎茶调散6,失笑散小活络丹香连丸戊己汤牡蛎散五皮饮(五加皮非桑皮)钱氏药证直决文中1,六味地黄丸凉惊丸泻青汤导赤散泻白汤补肺阿胶汤泻黄汤2,七味白术散异功散益黄汤消积丸紫霜丸3,升麻根汤保元汤严氏济生方1,牛车肾气丸实脾饮疏凿饮子小蓟饮子2,乌药顺气汤四磨汤涤痰汤3,归脾汤十补丸4,蠲痹汤丁香柿蒂汤清脾汤橘核丸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导痰汤天仙藤散缩泉丸三痹汤四生丸三因方控涎丹加味四斤丸应梦人参散荆公妙香散四七汤十味温胆汤人参养荣汤圣散子方百一紫金锭指迷茯苓丸氏马兜铃丸牵正散本事方硇砂丸白金丸朱肱白虎加苍术汤玄参升麻汤金沸草散河间1,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当归龙荟丸三一承气汤三花神佑丸2,六一散桂苓甘露饮3,地黄饮子4,清震汤石膏羌活散戴人木香槟榔丸禹功散易水1,九味羌活汤大艽汤2,芍药汤胃风汤黑地黄丸东垣1,补中益气丸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玉屏风散2,当归补血汤麻黄人参芍药汤圣愈汤升阳举经汤复元活血汤3,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木香顺气丸厚朴温中汤4,羌活胜湿汤当归拈痛汤龙胆泻肝汤中满分消丸及汤花解珵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滋肾通关丸5,朱砂安神丸当归六黄汤清胃散通幽汤润肠丸清燥汤生脉饮清暑益气汤普济消毒饮清空膏立效散白术除湿汤滋阴地黄丸小半夏加茯苓罗天益三才封髓丹艽鳖甲散海藏神术散消暑丸桃红四物汤表实六合汤丹溪1,越鞠丸保和丸左金丸小胃丹2,大补阴丸虎潜丸僵、黄治疫3,咳血方氏十灰散固经丸4,二妙丸上中下痛风方倒仓法王节斋化痰丸虞抟九仙散王隠君礞石滚痰丸万密斋牛黄清心丸苍附导痰丸与安时、濒湖俱人聂久吾飞霞先醒斋资生丸慎斋更衣丸竹叶柳蒡汤实功消风散透脓散王肯堂代抵挡汤调营饮清骨散四神丸鸡鸣散丹栀逍遥散三层茴香丸摄生众妙方定喘汤五子衍宗丸节庵再造散柴解肌汤黄龙汤导赤各半汤生地黄连汤俞根初蒿芩清胆汤羚角钩藤汤柴胡陷胸汤葱豉桔梗汤加减千金葳蕤汤玉机医统医方考麦门冬汤麦、粳清气化痰丸集解二至丸金锁固精丸润下丸甘盐喻嘉言清燥救肺汤进退黄连汤金鉴1,五味消毒饮栀子金花汤如意金黄散海藻玉壶汤2,枇杷清肺饮芎芷石膏汤茯苓导水汤生脉地黄汤一捻金消食健脾丸开胃进食汤程仲龄1,止嗽散贝瓜散月华丸启膈散安神定志丸萆薢分清饮治痢散2,消瘰丸银甘汤修园丹参饮百合乌药散甘草炮汤木防己——消水圣愈汤(桂麻辛加知母)细干五锡纯来复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升陷汤玉液汤硝菔通结汤寿胎丸固冲汤活络效灵丹洪氏集验方琼玉膏还少丹水陆二仙丹飞霞三子养亲汤交泰丸黄鹤丹青囊丸全鹿丸良附丸邵应节七宝美髯丹龟鹿二仙胶龟龄集定坤丹黑松露榴莲洪九有天王补心丹补天大造丸扶桑至宝丹斑龙丸鱼鳔丸景岳镇阴煎本草正1,左归丸右归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贞元饮——金水六君煎煎五阴煎2,五柴胡饮玉女煎济川煎化肝煎暖肝煎柴胡疏肝散痛泻药方舟车丸一奎竹沥达痰丸瓜蒌草红汤薛八珍逍遥士材石顽连理汤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都气丸楚瞻全真一气汤远公1,引火汤蒸膝汤清肠饮四妙勇安汤滋阴止痢丹2,老崩汤易黄汤完带汤生化汤两地汤乳痈方氏养阴清肺汤绮石百合固金汤王洪绪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王九峰三类中黄风汤益肾蠲痹丸填精启中汤眼科奇书熟益巴戟汤四味大发散四味破气汤八味大发散叶吴温热1,轻重平三剂?升降散余氏清瘟败毒饮清营汤化斑汤凉开三宝紫金、合2,通下十一方宣白导赤牛黄桃核增液承气新加黄龙3,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湿温暑温秋燥1,五加减正气散达原饮——三仁汤连朴饮2,白虎加苍术汤甘露消毒丹——犀角地黄汤安宫、桃红菖蒲郁金汤加合?至宝丹?紫金苍、草果3,王氏清暑益气4,霹雳散五积散——茯苓四逆、真武杂症麻疹痧胀白喉岭南鼠疫香附旋复花汤宣痹汤加味木防己汤二金汤氏一贯煎增液汤、益胃汤栗山温病十五方升降散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饮、大小复饮、增损三膏汤八方;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增损双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王勋臣三黄通络丸1,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阳汤癫狂梦醒汤2,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通窍活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射干麻黄汤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四两,细辛、紫菀、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约合现代的25克),半夏半升(约合现代的65克),大枣七枚木防己汤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10日,医吐下之不愈,属虚者木防己3两,石膏12枚(鸡子大),桂枝2两,人参4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厚朴七物汤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五两抵挡汤下淤血汤大黄27克,桃仁20枚,蟅虫20枚,(熬,去足)水蛭30个(熬)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小续命汤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川芎、芍药、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五两组成。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取汗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大续命汤中风暗哑,昏迷不省,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卒然暗哑,五脏偏枯贼风麻黄八两,石膏四两,桂心、干、川芎各二两,当归、黄芩各一两,杏仁七十枚,荆沥一升紫丸紫丸代赭1两,赤石脂1两,巴豆30枚,杏仁50枚。

紫石膏人参丹参紫参苦参元参细辛齐盐代赭苁蓉巴豆乌头(各三分)干桂心独活(各五分)上十六味为末,蜜和,更捣万余杵,丸如小豆,服六丸,食前三丸,食后三丸鲤鱼汤白术10克,生10克,茯苓15克,皮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青鲤鱼1条(约500克)。

肾热汤肾热耳中脓血,不闻人声者磁石(红淬七次)白术牡蛎(各五两)甘草(一两)生地黄汁葱白(各一升)麦门冬芍药(各四两)大枣(十五枚)神秘汤疗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中鸣音,气嗽绝方麻黄5 杏仁4 厚朴3 皮2.5 甘草2 柴胡2 叶1.5二加龙骨汤导火泄热,清上温下龙骨2分,甘草(炙)2分,牡蛎3分(熬),白薇3分,附子3分(炮),芍药4分,大枣4枚(擘),生5分。

三膏汤石膏30克黄连黄柏黄芩各6克香豉9克(绵裹)栀子9克(擘)麻黄9克(去节)二十五味珊瑚丸珊瑚、珍珠、青金石、珍珠母、诃子、木香、红花、丁香、沉香、朱砂、龙骨、炉甘石、脑石、磁石、芝麻、葫芦、紫菀花、獐牙菜、藏菖蒲、草乌、打箭菊、甘草、西红花、人工麝香。

七十味珍珠丸珍珠、檀香、降香、甘草、天竺黄、西红花、牛黄、麝香、珊瑚、玛瑙、九眼石、坐台等70味二十五味松石丸松石、珍珠、珊瑚、朱砂、诃子(去核)、铁屑(诃子制)、余甘子、五灵脂膏、檀香、降香、木香马兜铃、鸭嘴花、牛黄、木香、绿绒蒿、船形乌头、肉豆蔻、丁香、伞梗虎耳草、毛诃子(去核)、天竺黄、西红花、木棉花、人工麝香、石灰华。

抱龙丸茯苓、赤石脂、广藿香、法半夏、皮、厚朴、薄荷、紫叶、僵蚕、山药、天竺黄、檀香、白芷、砂仁、防风、荆芥、白附子、独活、白芍、诃子、荜茇、白术、川芎、木香、朱砂、天麻、香附甘露饮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洗肝散补肝散夏枯草香附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二两。

五积散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

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

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六和汤缩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

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汁略炒)、木瓜,各二两。

香薷、厚朴(汁制),各四两缩脾饮缩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

干、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无比山药丸薯蓣60克苁蓉120克五味子180克菟丝子杜仲各90克,牛膝泽泻干地黄山茱萸茯神巴戟天赤石脂各30克十四味建中汤半夏、附子、肉苁蓉、麦冬、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耆、肉桂华盖散麻黄,紫,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参饮人参、紫、皮、枳壳、前胡、半夏、干、木香、甘草、桔梗、茯苓十神汤川芎、麻黄(去节)、干、紫、赤芍药、升麻、白芷、甘草(炙)、皮、香附,各一钱半香饮香附、紫、皮(去白)、甘草、生、大枣青娥丸杜仲(盐炒)480g 补骨脂(盐炒)240g 核桃仁(炒)150g 大蒜120g益黄散皮(去白一两)丁香(二钱,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五钱)泻黄散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凉惊丸草龙胆防风青黛(各三钱)钩藤(二钱)黄连(五钱)牛黄麝香龙脑(各一字)消积丸丁香(九个)缩砂仁(二十个)乌梅肉(三个)巴豆(二个,去皮油心膜)乌药顺气汤乌药、橘红各二钱,川芎、白芷、枳壳、桔梗、麻黄各一钱,僵蚕(去丝嘴炒)、炮、炙草各五分,加、枣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