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机械效率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能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能正确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

3.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问题.

【自学反馈】

1.物理学中,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因克服摩擦或机械自重所做的功,对我们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像这样的功叫做;

上述这两部分功的总和就是,总功也可以说是动力所做的功。

我们把叫做机械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2.使用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有哪些?

【探究合作】

1.分析以下实例中的问题。

思考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A 图中拉力做了哪些功。其中对人有用的功是什么?对人没有用,但是使用滑轮时不得不做的功有哪些?

B 图中拉力做了哪些功。其中对人有用的功是什么?对人没有用,但是使用杠杆时不得不做的功有哪些?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表示什么意思?有没有机械效率大于或等于100%的机械?为什么?

3.合作探究:测量如图滑轮组提升钩码时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使用什么测量工具?

请按要求测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一次实验提升一个钩码,第二次实验提升两个或三个钩码,分别测出提升不同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A .用动滑轮和桶将沙子运到三楼

B .用杠杆将石块提起来

1

2

实验结论:

【达标检测】

1.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是70%和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用甲机械省力

B .使用甲机械做功快

C .在相同时向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

D .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2.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 .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 .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3.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

提升相同的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与F2大小相等

B.甲中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比乙大

C.F1做的总功比F2多

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高

4.人直接用F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W1,,若人

使用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F2,所做

的功是W2()

A.F1一定大于F2 Array B.F1一定小于F2

C.W2一定大于W1

D.只有F2大于F1,W2才大于W1

5.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

提升重物,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

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C滑轮组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

B.使用D滑轮组最省力

C.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C滑轮组

D.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B滑轮

6.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B .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 .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 .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7.如图所示,重为50N 的物体A 在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m/s ,下列分析计算正确的是( )

A . 物体所受合力为5N

B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C . 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5W

D . 在10s 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500J

8.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一桶沙匀速拉到10 m 高处,沙重90 N ,所用的拉力是100 N .求:

(1) 有用功是多少? (2) 总功是多少?

(3)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9.图10-46 是小松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小松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⑴ 小松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⑵ 请你根据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并填好表中的空格.

⑶ 若提升的物体重力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设计:许春高)建议:导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习习惯,提高学科素养。在引导方式上要有层次性,题目设计的难易程度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涉及的题目可以分必做和选做。题目设计要体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训练,要具备衍生新问题的功能,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当堂检测题目的

设计必须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