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企业文化智慧

合集下载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启示。

以下是一些启示:
1. 无为而治:《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 以人为本: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本,而不是只看重效益和利润。

3. 和谐共生:《道德经》中提倡“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找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和谐共生。

4. 谦逊低调: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意味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身作则,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5. 持续学习:《道德经》中强调“学无止境”,主张持续学习和自
我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水的这些特点就像是“道”。

我们看不见道,但我们看得见水,知道水的特性,就应该能悟道。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

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为之。

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也是在宣扬一种领导哲学。

“处众人之所恶”,自愿退居“下游”,包容一切,一位优秀且伟大的企业家,就要有这种低调务实的精神。

“居下地”高位向下,且行为底调,这是当前的企业家们最应该要有的.精神。

那些行为高调并且被众多“光环效应”所包围的领导者,往往失败于掌握太多大权,沉迷于下属的赞美,从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结果都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3年5月马云辞去CEO。

他常说,阿里集团要做102年的企业,百年老店必然面临新老交接,只有打造出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淡化个人色彩,用制度管人管事,平缓过渡,才能使企业在没有英雄时也可以运转正常并不断发展壮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说过:“如果一家存活了10年的公司的CEO一天都不能离开,是非常危险的。

”可见,优秀的领导者都会适时的选择“退居”,这不仅表现为企业在治理上质的飞跃,更是企业真正能达到基业长青的一大制度保障。

老子进一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道德经62】优秀的企业文化:拯救企业于危机,成就企业于不凡

【道德经62】优秀的企业文化:拯救企业于危机,成就企业于不凡

【道德经62】优秀的企业文化:拯救企业于危机,成就企业于不凡第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最敬佩的奶奶去世十余年了,她的一生命运多舛,没读过书,却深明大义,且能说惯道,方圆十里谁家有个争吵打斗,化不开的结,都把她请去讲和,修补关系,最后双方往往能化解心结握手言和。

她一生对佛虔诚,深信佛义,因此充满对天地之间万物的敬畏。

我小小年纪受她影响挺深,总觉得自己有佛缘,直到她去世,成为佛教俗家弟子的念头方才开始变淡——毕竟那时只是受影响,并不理解佛理,自主意志也不坚定。

学生时代一手文章在班上总是出彩的,因此会出现有人抄袭的情况。

这让我很生气,回家讲给奶奶听,奶奶一句话就让我从此不再介怀:“没关系,别人抄袭的是你这一篇表面文章,抄不到你脑子里的海量才华。

”这一生里,时刻谨记奶奶的诸多教诲。

她去世的时候觉得悲痛是因为失去亲人,等遇到难解世事时才凄惶地发现,我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亲人,还有一位睿智的人生导师。

我似乎也踩着奶奶的多舛命运线,从童年到现在,经历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浪涛击打。

但始终初心不改,心怀善念,那些生活磨练反而让我更具包容心和更强的意志力。

以前想法狂妄,希望以自己的文章中的正能量去影响全世界。

出发点是好的,但后来渐渐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没有足够优秀和卓越,就算想法再正确,说的话是没有份量和影响力的。

因此,孟子就曾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不得志(没有影响力)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有影响力)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别人自然而然会跟在你后面去做。

你主动去影响他人和他人受你所影响,看似意思差不多,但主语不一样,能动力不一样,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在前天文章中说,“我所做的一切,只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上善若水”的三重境界,七项修炼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上善若水”的三重境界,七项修炼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上善若水”的三重境界,七项修炼中国的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是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而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本质,是优先考虑生产管理的成本和效益,乎视了员工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极限,使得企业对员工没有亲和为,员工不热爱工作岗位,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由此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稳定性和极端事件,埋下了隐患,随时有可能危胁着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典型的如前几年的富士康事件,员工以跳楼自杀的方式,来抗议企业对自己的冷漠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同时,中国企业家也存在着决策力不高,领导力不完美,执行力不强等问题。

因此,如何摆脱单纯依靠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思路,探索能把员工和企业有机融合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利于企业稳健发展,做强做大并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成了企业家急需的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道德经》是老子留给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璀璨夺目,光耀古今。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老子还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他的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受到举世瞩目。

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道德经》的热潮,充分显示出老子学说的意境高深,内涵深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是寻找解决天地万物问题和难题的宝库。

让我们走进“众妙之门”,从《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寻找有助于企业家提升决策维度,提升竞争力,提高领导力,提高执行力的智慧,师古用今,以供企业家慧鉴。

本文以“上善若水”为例,探讨《道德经》对企业家的有益启示。

上善若水语出《道德经》第八章,原文是这样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流传最广的名句,但同时流行的还有解读的片面。

老子《道德经》中管理的四层境界,层层都是大智慧

老子《道德经》中管理的四层境界,层层都是大智慧

老子《道德经》中管理的四层境界,层层都是大智慧1、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就什么事情也做成了。

“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

是说统治者行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定相应的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这一智慧用到管理之中就是指管理者应顺应趋势,不任意妄为,要踏实发展,不朝令夕改,想一出是一出,这样才能“无为而治”。

2、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这句话是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老子这里讲的“不争”,不是放弃所有,而是阐明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这个智慧用到现代管理中,就是告诉管理者要有广阔的胸襟,不要过度以个人为中心,不要太斤斤计较于自身的利益得失,为下属多创造机会,多站在下属的角度上思考,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忠诚。

3、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说“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没有达到圆满,因而才能不断在旧的基础上取得新成就。

这是老子'物壮则老'的思想的体现,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会逐渐走向衰弱。

而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盈”强调的是企业发展不能过于求快,应当控制发展的程度,如果一昧求规模求壮大,很多弊端还没有解决就发展到顶峰,而这些弊端没有趁着发展的时候解决,等到从顶峰走下坡路,这些弊端显露再解决就失去了先机,只有尽量保持在不至于满盈的状态,这样才能在事物破败消亡之前有足够的空间解决问题,从容创新,使之脱胎换骨,继续发展。

4、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应该合理调味,掌握火候,并且不乱搅动。

对于管理者来说,老子'烹小鲜'的智慧强调的是做事要把握分寸,分寸把握不当将会影响到事态的发展,处理事情不分轻重,更是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凃。

《老子道德经》企业篇

《老子道德经》企业篇

《老子道德经》企业篇记得,1992年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会的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全世界的著名儒学家、汉学家和世界知名的企业家。

会上我有一段发言:什么叫企业?《说文解字》说:“企者,举踵也”。

是说人类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带着贪欲的企图来到人世间,由于业力驱使,不自主的提起脚后跟,身体往前倾斜,产生行为。

《说文解字》又说:“业”,大版之言。

企业就是人类脚后跟提起来,往前倾斜,产生行为。

这些行为可以用大版文字记载它的时候,“业”就立起来了。

但《说文解字》又说功业的“业”通罪孽的“孽”。

是说我们行为多是以为社会建立功业的愿望开始的。

最后究竟是作的“功业”还是“罪孽”。

未盖棺前,尚未可逆料。

故中文里“企业”的“企”既是“止人之处”,又谓“人之止也”。

从这个概念上看,何止我们这些经济工作者的经营者在企业中,在座各位专家,你们的脚后跟不是也一样提起来了吗?不都在“企业”范畴吗?故凡把脚后跟提起来,正在或将继续产生“企业行为”的同仁们真是不可不警醒。

看看《老子道德经》企业篇吧。

(一)“企业”总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则败之,执则失之。

我有三宝,宝而执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二)“企业家”总说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悔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尤希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三)“企业家”主角受国之垢,为社稷主。

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果。

而侯王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和邪,故能成其和。

贵以身为天下者。

乃可寄于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托于天下。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内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四)“企业家”配角以道佐人主者,不可兵强天下,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荒年。

道德经的企业文化智慧

道德经的企业文化智慧

老子告诉世人:天下无形万物的背后有人类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本源规律,这一本源总则又分为各层次的细则。

有形的一切都在无形的法则掌控之中。

实际上我们日常商业经营也是无中生有,世间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源于创始人头脑中的想法、思路、思想风暴。

无形的道像气一样无所不入,像水一样无所不适。

这就是《道德经》通篇的核心主旨:宇宙间一切有形的万物都源于无形的“道”能量的运行,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谈到现代商业管理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宇宙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企业治理的成就归根于企业一代代领导者的企业使命、企业文化。

韦尔奇的管理也是从无形开始的。

上任伊始,韦尔奇就提出数一数二的战略愿景。

他说:“我们要能够洞察到那些真正有前途的行业并加入其中,要在自己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里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无论是在精干、高效,还是成本控制、全球化经营方面。

不这样,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将不会再出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必须做到数一数二,因为如果我们对一项业务的长期竞争力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终将有一天业务会陷入困境,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韦尔奇认为GE的各项业务都要力争在市场占有率、在竞争力上达到业界数一数二,否则就要处理掉。

追求数一数二,这正是GE的新战略愿景。

在此后的20年里,这一愿景就像一面旗帜,指引GE从当年的美国十强之一,变成世界第一;从当年的大而有些僵化的“超级油轮”,变成最具活力的企业——“会跳舞的大象”。

在此基础上,韦尔奇强调要确立面对现实的经营态度。

他提出要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计划,而不是按照希望的去做。

这对于克服大公司的骄傲自满和忽视现实的经营态度极为重要。

他同时提出追求卓越的口号,要求各个企业都要追求卓越的经营目标。

韦尔奇喜欢造就一种充满激情的氛围,使员工为追求高质量和出色的工作成就而自豪,使他们愿意并敢于尝试新事物。

追求卓越的理念就是为下属设定看似高不可及的目标,以此激发员工的潜能。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企业家具有重要的
启示。

1、讲究“谦虚”:企业家应该谦虚,不要自大,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接受批评,不断改
进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2、讲究“恒心”:企业家应该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取得
成功。

3、讲究“智慧”:企业家应该有智慧,要学会分析问题,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才
能取得成功。

4、讲究“节制”:企业家应该节制,不要放纵自己,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才
能取得成功。

5、讲究“尊重”:企业家应该尊重他人,不要轻视别人,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取得成功。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企业治理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虽然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道德经中的智慧理念对于企业治理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联系。

一、道德经与企业治理的基本概念1.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述的一部经典著作,共有81章。

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自然而不强制的方式来达到和谐统一。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

2. 企业治理企业治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确保公司高层管理者行使权力时不会滥用权力或违反法规,并保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二、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联系1. 诚信诚信是商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是万物的根源。

如果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不诚实守信,就会破坏商业伦理和市场秩序,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建立诚信文化和诚信机制。

2. 自律自律是企业治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则能够避免过度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等问题。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 公正公正是企业治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在《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这意味着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公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4. 谦逊谦逊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

在企业治理中,领导者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倾听下属的建议和意见,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5. 简约《道德经》中也提到了“少私寡欲”,即要保持简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企业治理中,也应该注重节俭、避免浪费,以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

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

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

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作为一位资深学者,我一直对于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作用感兴趣。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企业道德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通过研究道德经,我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对于企业道德管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首先,道德经强调以德治企业。

道德经中提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将道德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德为先,做到诚信守法、廉洁奉公。

只有以德治企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风尚。

其次,道德经提倡谦逊与谨慎。

在企业道德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具备谦逊和谨慎的品质。

道德经中说:“谦者,道之所由生也;强者,道之所由亡也。

”这句话告诫我们,谦逊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而傲慢和自负则会导致企业的衰败。

领导者应该虚心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谨慎则是指领导者在决策和行动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盲目冒进和决策失误。

第三,道德经强调和谐与平衡。

在企业道德管理中,和谐与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告诉我们,企业应该追求内外的和谐与平衡。

内部和谐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氛围。

外部和谐则是指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共处,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资源,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最后,道德经强调以柔克刚。

企业道德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注重以柔克刚的管理方式。

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话告诉我们,柔弱的力量可以战胜坚强的力量。

在企业中,领导者应该善于沟通和协调,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

只有以柔克刚,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

《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

精心整理《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道德经》彰显的集团管控智慧赵梅阳《道德经》对此不以为然。

“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

”就是说,以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个人说了算,就会治得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

懂得这两种治国之道,心里就有了个好的和坏的模式,经常用好的这个模式治理国家,这就叫做玄德。

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提出了两种管理模式,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

用卞之琳的话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在桥上看着风景,而他们也是员工眼里的风景。

经理填补了员工的口袋,员工实现了经理的梦。

在这种相对的观点引导下,现代的管理理论开始综合考虑企业的各个层次。

他们发现,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想法,改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企业就会具有持续的活力。

在这种新思维下的产生1有人会说如果管理者处下那么是不是失去权威呢?从我们刚才系统的角度看,当领导处下的时候,他满足了下属的心理诉求,获得了下属的信任。

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员工真正为公司效力。

从而使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正性的双赢的循环。

哈佛商务评论的名文《喜玛拉雅山上的领导课程》一文得出同样的结论:领导必须服从于整个团队的需要。

个人的利益和爱好不能凌驾于集体的大家打成一片,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

比如:有几个员工住得较远,班车到不了,下中班后坐不到最后一班公汽,回家只能坐“的士”,我知道后,主动特批他们可提前二十分钟下班。

他们非常感激,总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才提前下班。

2、处下方法在商务当中,交流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不好,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3亏,不能一味顾己。

在合理的范围内处下,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就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合作。

我们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先天不足,优惠条件少。

融资渠道不畅。

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困难。

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各级财政要税收,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卫检等等各部门都来要收入和4盈利。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17卷第4期文化视窗 2017年1月《道德经》与企业文化◦凌世敏(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桂林541003)[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要想经久不衰,一定要靠文化的支撑,而《道德经》中的一些核心 内容,如“上善如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等思想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道德经》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中图分类号]D64,B824.5 [文献标识码]A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 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 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 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

它包括“信誉文化、品牌文化、凝聚力文化和管理文化”,是 企业的灵魂。

“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 百年发展靠文化”。

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 500家 世界大公司,发现百年不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卩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 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这个共同特点其实就涵盖了企业 的信誉文化、品牌文化、凝聚力文化、管理文化。

这种企业文化 与《道德经》里的一些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是道家思 想的主要来源,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 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 之道的智慧。

它的一些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 了思想基础。

-、秉承“上善若水”的品质培育企业的“信誉文化”信誉文化是指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 观等非正式约束,它不同于法律、条例等正式约束,在大多数 情况下并无明确的条文及强制力量而是通过舆论、集体价值 取向、道德评判等方式来规范信用活动。

人无信不立,企业 也是如此。

《道德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道德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建设要懂得分享,追求共赢,无亲疏、利害、贵贱之分别,《道德经》思想中“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正是对和谐社会的设计与渴望。《道德经》第八十章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美好社会的图像,强调了对淳朴民风、和谐社会的追求,这正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为表里。将此应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倡导仁爱、礼仪,就是要员工之间团结友爱,员工与企业之间互惠互利、和谐共处、融为一体。为此,在企业中,要通过不露痕迹的行动、无声无息的引导、切合实际的计划、无拘无束的管理、无戒无责的约束,营造相互学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自觉为企业共同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而不必管理者在场,“无为而治”顺理成章。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与管理哲学理念的有机结合,不外乎是以企业精神、使命、愿景、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形象标志、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为企业指明“道”的方向,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达“道”的桥梁。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道德经》哲学思想中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强调了必须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才能稳定统治,而对于企业来说,在物质利益面前,“上饱下饥”的状态有损于员工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员工的“跳槽”,与其说是别人开出的条件更好,不如说是忽视了自身环境的建设,忽视了物质文化的建设。因此,要把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作为大事来抓,用程序化规范机制而非随意性管理,这样才能“无为而治”。
《道德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近日,笔者在信阳新世纪大讲堂聆听了由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翼成教授主讲的《道德经》与人生智慧,明师点悟、实例论道,种种奥妙尽在其中……

商道即人道,道德经中的商业智慧

商道即人道,道德经中的商业智慧

商道即人道,道德经中的商业智慧《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时代的战乱、社会的不安定、人事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的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其实,万事万物相通,商道也是如此。

无为创造万物,最高的领导境界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企业家、管理者都需要学这个东西。

管理者越有为,公司就越难受,因为老板有为,把自己锻炼成了“超人”,什么都会,什么都干,什么都管,下属就没有锻炼机会,下属就无能,就只好无为了。

公司越壮大,每一层管理者都要相对无为,最后这个公司就很强了,很有活力,而且公司的效率又高。

这个道的特性是来自于道德经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要做到“无为”,并不是说仅仅放权就够了,还要懂得顺应人心。

人心,就是道。

顺应人性,就是顺应道。

其实,《道德经》对商道影响不仅如此,对老子《道德经》深入的学习研究后发现老子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如下: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2.仅5000言的《道德经》是世界上创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3.在Google网站上,搜索到的Taoism(天道思想)超过400多万条;4.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5.当代管理巨著《第五项修炼》风靡全球,他的作者“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基业常青》47页开始持续采用中国的二元哲学思维。

韩国巨作《商道》体现了老子的处世思想;6.“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学;7.《道德经》是美国总统入主白宫必看之书,李根总统奉为宝典的书;8.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思密受《道德经》无为而治的理论指导,而开创了市场经济理论;9.孙子兵法是受道德经的影响创作出来的,道德经是中国多数兵法的源头;10.道、儒、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老子、孔子是2500年中国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中国2500年的历史;11.余秋雨说在德国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12.中国企业家牛根生,张瑞敏都尊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企业文化建设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企业文化建设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资深学者,我多年来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感兴趣。

其中,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强调了一种非强制性的领导方式,即通过不过度干预和控制来实现治理。

它强调了自然法则和自发性,认为最好的领导方式是尽可能地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这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开放、自由和创新的理念相契合。

首先,无为而治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放下权威和控制欲望,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

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往往试图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层级管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

然而,这种过度控制往往会抑制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相反,无为而治的理念鼓励领导者相信员工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创新。

其次,无为而治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平衡。

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意味着通过柔性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可以在组织内部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作,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此外,无为而治也提醒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道德经中强调了“行其事,无欲”。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不追求个人功利,而是以整个组织的利益为重。

他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更好地引导组织的发展。

然而,要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领导者往往需要做出许多决策和安排。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控制范围内实现无为而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为而治理念。

首先,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

道德经讲商业的经典句子

道德经讲商业的经典句子

道德经中的商业智慧:揭示老子的商业哲学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道德经》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商业世界的深刻洞见。

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读《道德经》中关于商业的经典句子,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商业哲学。

一、无为而治:以自然法则驾驭商业运营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而治”,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

在商业领域,这一理念同样适用。

企业家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干预。

通过洞察市场趋势,灵活调整策略,企业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柔弱胜刚强:以柔性管理激发团队创造力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

在商业世界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团队管理上。

企业家应注重柔性管理,尊重员工的个性与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所长。

通过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激发团队的潜能,企业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三、守中不争:以平和心态应对市场竞争老子提倡“守中不争”,即保持中庸之道,不争强好胜。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家应保持平和心态,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

通过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企业将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口碑。

四、道法自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企业未来“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万物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商业领域,这一理念指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家应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

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将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与信任,进而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五、反者道之动:以逆向思维引领市场变革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反者道之动”,即事物发展往往呈现相反相成的规律。

企业家可从中汲取智慧,运用逆向思维破解市场难题。

通过观察市场趋势,把握消费需求的反面变化,企业可提前布局,引领市场变革。

逆向思维不仅有助于企业打破竞争僵局,还能为其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

六、上善若水:以谦逊品质塑造企业形象老子赞叹“上善若水”,意指最高境界的善如同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第十七章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道德经第十七章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道德经第十七章对企业发展的启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章:道德经第十七章解读《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第十七章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企业文化
道德经的企业文化智慧
老子告诉世人:天下无形万物的背后有人类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本源规律,这一本源总则又分为各层次的细则。

有形的一切都在无形的法则掌控之中。

实际上我们日常商业经营也是无中生有,世间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源于创始人头脑中的想法、思路、思想风暴。

无形的道像气一样无所不入,像水一样无所不适。

这就是《道德经》通篇的核心主旨:宇宙间一切有形的万物都源于无形的“道”能量的运行,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谈到现代商业管理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宇宙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企业治理的成就归根于企业一代代领导者的企业使命、企业文化。

韦尔奇的管理也是从无形开始的。

上任伊始,韦尔奇就提出数一数二的战略愿景。

他说:“我们要能够洞察到那些真正有前途的行业并加入其中,要在自己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里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无论是在精干、高效,还是成本控制、全球化经营方面。

不这样,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将不会再出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必须做到数一数二,因为如果我们对一项业务的长期竞争力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终将有一天业务会陷入困境,这只不
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韦尔奇认为GE的各项业务都要力争在市场占有率、在竞争力上达到业界数一数二,否则就要处理掉。

追求数一数二,这正是GE的新战略愿景。

在此后的20年里,这一愿景就像一面旗帜,指引GE从当年的美国十强之一,变成世界第一;从当年的大而有些僵化的“超级油轮”,变成最具活力的企业——“会跳舞的大象”。

在此基础上,韦尔奇强调要确立面对现实的经营态度。

他提出要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安排,而不是按照希望的去做。

这对于克服大公司的骄傲自满和忽视现实的经营态度极为重要。

他同时提出追求卓越的口号,要求各个企业都要追求卓越的经营目标。

韦尔奇喜欢造就一种充满激情的氛围,使员工为追求高质量和出色的工作成就而自豪,使他们愿意并敢于尝试新事物。

追求卓越的理念就是为下属设定看似高不可及的目标,以此激发员工的潜能。

韦尔奇上任以后所做的都是围绕着无形的理念下功夫,从而奠定了GE飞速发展的基础。

21世纪以来,企业文化这个主题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乃至被人们称为企业管理的“文化学派”。

企业文化被当做“宝”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就需要一个精神,这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事。

好的企业文化的确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比如方太集团提出“产品、厂品、人品”的文化精髓,贯彻得非常好,在企业内部树立了很好的情感形象。

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点金石,文化的根本在于效应而不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