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词牌、词律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结构特点。
3.教师对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析,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坚定信念等。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型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词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400字。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欣赏并讨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了解孩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孩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5.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词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美。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如社会环境、文化特点等。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如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宋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3.2 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翻译诗歌,理解诗意的内涵。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教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翻译、分析、写作等。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指定的教材,提供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
5.2 多媒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5.3 网络资源: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诗歌的研究文章、诗人简介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关注自然风光,珍惜美好生活。
(3)懂得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3)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3)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比较教学法: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加深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黄沙道中的自然风光。
(2)播放音乐:古琴曲《西江月》。
(3)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和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探讨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美感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感悟文章。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行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期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神奇景象,表达了词人宠爱大自然,挂念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份。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转变以及词人的快活感受。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神奇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沟通,体味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呈现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宠爱大自然,挂念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把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对“词”的认识2、诗词对对碰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
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过渡:我们今日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1、学生自己制定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2、出示读书方法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读准音1、自由读,字正腔圆2、指名读3、强调“见”4、齐读〔二〕读韵味1、自由读,找韵脚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词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意境。
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
2、教学难点领悟词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理解词中个别词句的含义,如“别枝惊鹊”“听取蛙声一片”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解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深层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词中所呈现的画面,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著名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佳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它的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词句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句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疑难词句。
语文教案-统编版-六年级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案(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诵读、品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词、辛弃疾的资料等,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 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 (例中学)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描绘得真美啊!作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绘了黄沙岭的夜景,大家来说一说有哪些感官呢。
(教师板书:看--明月别枝;听--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嗅--稻花香)你觉得这样的夜景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想象会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豪放派风格,激发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表达的理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宋代背景和辛弃疾的生平。
激发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出现的地理、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进行分析,并向全班分享。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进行相关拓展学习。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抄写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学习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和分析文章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篇1一、文本解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
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
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
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
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
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夏夜美景。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积累经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意,体会词中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情感。
(2)掌握词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3、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夏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夏夜的感受和经历。
2、提问:在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夏夜的呢?引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三)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四)理解词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
2、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五)赏析词句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分析其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
2、提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让学生体会“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星”和“雨”的妙处。
(六)感受意境1、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词中的画面,感受夏夜的宁静和美好。
2、学生睁开眼睛,交流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七)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中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词背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词的文本材料。
3.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为学生学习本首诗词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分发诗词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朗读并体会诗词的意境。
(2)逐句讲解诗词,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增强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诗词,深入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3)推荐学生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提问、讨论等。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包括问题解答、分享观点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月夜”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描绘月夜的佳句,激发学生对月夜的兴趣。
2.诗词讲解(1)介绍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2)解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为“西江月”,题目为“夜行黄沙道中”。
(3)逐句讲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句描绘了夜晚明月下的宁静,惊鹊和鸣蝉的动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表现了丰收的喜悦,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生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句描绘了天空的星雨,展现了夜晚的神秘。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句回忆起过去的景象,表现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3.诗词鉴赏(1)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如“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
拟人:如“清风半夜鸣蝉”,通过拟人手法,使自然景象具有了生命力。
排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通过排比,使句子更加流畅。
(2)品味意境: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仿佛置身于夜晚的黄沙道中,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神秘和生机。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讲解和鉴赏,我们理解了诗词的内容,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分析了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了鉴赏能力。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鉴赏、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领悟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揭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2)设计教学环节和提问问题;(3)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2)思考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辛弃疾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景物的感受;(2)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短文;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介绍其他描写夜景的诗词,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让学生比较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
下面是课文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学生能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描绘诗词中的场景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辛弃疾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的情感和意象;学生能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描绘诗词中的场景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的内容和背景;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学生需要查阅相关的文学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背景和故事,引起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教师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和场景描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4.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诗词的结构、韵律和意象特点;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喜爱和欣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能够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黄沙道中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自读,注意生僻词语的理解。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学生复述诗文内容,检验理解程度。
三、意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明月”、“黄沙”、“夜色”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讨论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 教师总结,强调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四、表现手法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情感体会(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教师总结,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诗歌背诵与欣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展示背诵,教师点评鼓励。
3.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中的美。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5篇第一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三、教学媒体:多媒体四、教学时间:一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语言导入: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已经会背诵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介绍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好。
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
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
打开书本。
二、初读文,疏通字词、轻声朗读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
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思,感受词中描绘的夏日夜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在词中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中运用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词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词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和意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夏日夜晚的音频,如蛙声、蝉鸣、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夏日夜晚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夏日夜晚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作者简介(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他的词的风格特点。
(2)强调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既有豪迈壮阔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3、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词义(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2)重点讲解以下词语:“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点明了这首词是作者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所作。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材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常用的文章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古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和鉴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学背景要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篇文章。
(2)文本的解读着重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字词、句子、典故、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蕴含的情感。
(3)文学鉴赏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蕴和情感特点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方法既有讲解又有互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讲授有重点、有分析、有问题,旨在将“一”的思路充分展开,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背景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讲授方式。
(2)课堂讨论在讲解某些句子、典故、修辞手法等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其含义和作用,并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听说能力。
(3)小组讨论在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布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启发,辅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推导引发以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为线索,通过推导、引发,以此逐渐递进,循序渐进地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后的评估和反思1. 教学评估(1)课前测试在教学前先布置一篇文言文题目,检测学生对古文的认知情况以及学习效果。
(2)课内测验在教学中间进行课内测验,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阅读、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教学反思在教学评估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难度的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解读、鉴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其对当下文学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鉴赏古文的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夜行XX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29课,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习惯也得到了初步培养,还感悟了一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策略。
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还是放在诵读朗读上,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但是在诵读的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不但要读出诗词的节奏,还要读出诗词的韵味。
为了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也让他们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
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
但学生表述方法还比较单一,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技能和习惯也需不断强化训练,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及朗读情感的激发,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且会背诵。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不同层次的解读,品读宋词语言的魅力,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课前准备
1.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几首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资料,感知词的特点
1.孩子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抽生背诵。
导读: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2.知道什么是词吗?抽生读自己查阅的词的相关知识。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揭示词的特点: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
)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养成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
(二)语言导入,解词题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起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
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课件1)。
预设:词的题目和古诗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读的时候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注意停顿,词题夜行那里也要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3.从词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词的题目与诗的题目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课件2)
2.请孩子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
(课件3)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3.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预设:有些字音读不准,要多读几遍。
如山”枝”强调读翘舌音;
明”清” “”强调读后鼻音。
句中的停顿要掌握好,重点指导朗读: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
知道平仄怎样读吗?
导读:平就是
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
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
请孩子们再自由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5.抽生读,再指导。
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诵读朗读上。
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
(四)抓重点词句,解词意
1.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会读词了还要懂它的意思。
在这首词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同桌商量商量,看看能解决哪些问
题,不明白的地方再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有一些词语不太理解,如:茅店、社林、溪桥……可以让知道的同学帮助解答。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
2.通过孩子们的解读,夏夜黄沙岭上的美好景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抽生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
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同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
)
(五)想像画面,境中悟情
1.孩子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还会有谁在说?(课件4)
预设: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可能会说青蛙在说今年的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除了青蛙在说,还有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导读:是呀,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孩子们,你们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一个勃勃生机的田野!
2.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一一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此时他的心里怎样想的?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4.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旧时的茅店,后来怎么看见了?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让他惊喜的是什么?
导读:带着这份惊喜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个发现让词人倍感惊喜,这份惊喜让这次夜行乐趣横生。
孩子们,你们的声音中透出一股喜悦,体会到了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
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边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得真真切切,才会体会到词人的心境。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还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更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
(六)联系生活,内化情
1.你对辛弃疾了解多少?你还知道他的哪些田园词?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课件5)
预设:学生自主说出收集的辛弃疾的简介及作品,老师及时补充。
2.从路转溪桥忽见”,你感受到什么?你生活中有过这类情况吗?说一说。
由此你想到了哪句诗?
导读:大声读出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面对困难、挫折,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那么,前方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3.经历过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辛弃疾一定是喜出望外,大声欢呼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导读:在你们人生的路上,时常会有这样的峰回路转的惊喜,你们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起辛弃疾的这句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以读代讲,
逐层深入文本,再一次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通过交流、朗读、扩展田园词、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方法引领学生表达内心体验,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七)情景展现,延伸情(课件6)
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和词人的愉快感受深深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就让它变成我们笔下的作品吧!
小练笔:夜晚,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引起树枝摇曳;清风吹拂,蝉也叫得格外欢快•此时,诗人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闻到了
(设计意图:将语言转化为文字,可丰富学生词汇,拓展学生想象,提高文字组合、运用能力。
让他们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小散文,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
板书:
读曰韵
阕解词意
入词境
悟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