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五带、经纬线、半球划分资料

合集下载

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分章节

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分章节

第一章地球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天圆地方②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人类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经线与纬线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是半圆。

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南用“S”,北用“N”表示。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是圆圈。

长度:赤道最长,向南向北逐渐缩短。

到北极点,南极点变为一个点。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东用“E”,西用“W”表示。

5.经度与纬度经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

起始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变化规律:0º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东经度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20ºW和160º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 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起始线:赤道(0º纬线)度数划分: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º。

变化规律: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越往两极度数越大。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重要的纬线:①赤道(0º纬线)②北回归线(23.5ºN)③南回归线(23.5ºS)④北极圈(66.5ºN)⑤南极圈(66.5ºS)7.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º~30º、中纬度:30º~60º、高纬度:60º~90º。

初三地理 总复习(经纬网 地球运动)

初三地理 总复习(经纬网 地球运动)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考点浓缩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考点2. 经纬线和经纬度经纬线(1)纬线:形状为圆圈,相互平行,由赤道向两极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汇集于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经纬度(1)纬度的划分:赤道为0°,向南北两极增大到90°;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度数用N标注;南半球的度数用S标注。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2)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标注;向西增大为西经,用W标注。

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考点3. 经纬网(1)作用:定位。

(2)书写方式—地点(纬度,经度)如:北京(400N,1160E)。

(3)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读图理解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地球卫星照片;月食;海边看行船;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 经纬线★横着的纬线相互平行,赤道最长,度数为00,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回归线的度数为23.50;极圈的度数为66.50,两者相加为900★竖着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本初子午线是经线的起始,度数为00,并由00向东西两侧递增。

★地轴穿过地球表面,北端为北极,并指向北极星;南端为南极。

★区分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纬纬度: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度数向北增大的就是北纬;度数后面要标上大写字母N度数向南增大的就是南纬;度数后面要标上大写字母S经度: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度数向东增大的就是东经;度数后面要标上大写字母E度数向西增大的就是西经;度数后面要标上大写字母W★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网用经线简要表示的东半球的范围中的阴影区域为东半球★经纬网A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坐标来表示A(400N,700W)试着写写B和C点的地理坐标B(,)C(,)【注意】约定俗成的书写原则是纬度在前,经度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带知识点地理五带是指以赤道为中心,面积相等的五个带状地理区域。

地理五带的划分是依据不同纬度地球平均气温和自然景观的不同特征来确定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地理五带知识点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从五带的名称、位置和特征三个方面介绍地理五带的相关知识点。

一、五带的名称以 Ecuador(赤道)为中心,根据纬度、温度和气候不同,地理五带分别是:赤道热带雨林带、副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林带、寒带针叶林带和北极冰川带,简称紧凑、草、落、针、冰五带。

二、五带的位置1. 赤道热带雨林带:全球地理五带第一带,赤道以南10度至赤道以南5度。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非洲中西部、东南亚地区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

2. 副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30度至赤道以南20度。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的巴西高原、阿根廷草原、澳大利亚内陆等地。

3. 温带落叶林带:赤道以北30度至赤道以南50度。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东部、日本、新西兰南岛等地。

4. 寒带针叶林带:赤道以北50度至赤道以北60度。

北半球为东北亚、北美洲、欧洲北部和西伯利亚、北非。

南半球为巴塔哥尼亚南部、新西兰南岛的局部地区。

5. 北极冰川带:赤道以北60度以上,主要分布在北极洲和格陵兰岛、加拿大的北部等地。

三、五带的特征1. 赤道热带雨林带:气温高、雨量多、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高。

这是地球上气温最高、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垂直气温梯度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

2. 副热带草原带: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少、植被以草地为主,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常伴有古老的地质构造。

3. 温带落叶林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以落叶乔木为主。

有明显的温差(即一年内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很大)和气温梯度,形成了季节性生产。

4. 寒带针叶林带:气候干燥、气温低、森林以针叶树为主。

这个地区空气干燥,有效降水少,温度低下,森林地带宽广。

5. 北极冰川带:气温极低、降水少、冰川覆盖、植物稀少。

地球上的五带、经纬线、半球划分资料

地球上的五带、经纬线、半球划分资料

纬线和经线的区别比较内容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圆,除两极外,每条纬线都是闭合的圆,赤道是最大的圆圈。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闭合的经线圈长度特点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至两极为一点,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度数范围0—90°N 0—90°S 0—180°W 0—180°E 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特殊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0°(本初子午线)180°20°W160°E相同处无数条,且不真实存在经度和纬度的区别比较内容纬度经度标注原因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起点赤道(0°纬线)(厄瓜多尔基多市)本初子午线(0°经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度数划分向南向北各分90°向东向西各分180°代表符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度数的分布规律从0°赤道起,向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起,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区域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以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东经和西经地球上的五带五带 太阳光照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热带 一年中有两次直射无 终年炎热,长夏无冬 北温带 终年斜射无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南温带 北寒带 终年斜射或无日照 有 终年严寒,长冬无夏南寒带90°N23.5°S66.5°N66.5°S23.5°N90°S五带的形成: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不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分为五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度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E:东半球20°W—0°--160°EW:西半球20°W—180°--160°E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1天1年地轴太阳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夏至C秋分D冬至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66.5°N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气候终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年寒冷。

考点3.地图的阅读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方向:①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③经纬网定位法:经线指1、关于地形图的几个相关概念: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线。

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

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高中低纬度划分标准
---以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为界!
高纬度:南北纬60°--南北纬90°
中纬度:南北纬30°--南北纬60°
低纬度:南北纬0°---南北纬30°!。

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神奇而多彩的星球,由于太阳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地球上被划分成了五个不同的地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这五个地带在气候、温度、昼夜长短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热带。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也就是在北纬23°26′至南纬23°26′之间的区域。

这个地带是地球上接受太阳直射时间最长、最强烈的区域。

热带的气候终年炎热,几乎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

因为太阳高度角大,所以气温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

在这里,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形成了繁茂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中,有着丰富的物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而热带草原则有着明显的干湿季之分,雨季时草木葱茏,旱季时则草木枯黄。

热带的昼夜长短变化相对较小,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差异不太明显。

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这里的人们通常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接下来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这是温带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而冬季则相反,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白昼时间较短。

这种明显的季节变化使得温带地区的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生态景观。

温带地区的降水分布相对较为均匀,既有湿润的地区,也有相对干燥的地区。

在温带湿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如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而在较干燥的地区,则可能形成草原和荒漠。

温带地区的农业发展较为发达,因为四季的变化使得农作物能够按照季节进行种植和收获。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服饰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夏季穿着轻便,冬季则需要厚实的衣物来保暖。

再来说说北寒带和南寒带。

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

寒带地区气候极其寒冷,终年严寒,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上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气候特征是什么

地球上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气候特征是什么

地球上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气候特征是什么地球上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气候特征是什么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和南寒带。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气温明显比较低,四季分明;寒带气候:终年寒冷。

地球上五带的范围、气候特征、出现的特有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是什么?1、北纬23。

5度到南纬23。

5度之间是热带。

2、北纬23。

5度至北纬66。

5度之间是北温带。

3、南纬23。

5度至南纬66。

5度之间是南温带。

4、北纬66。

5度至北极是北寒带。

5、南纬66。

5度至南极是南寒带。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北温带,北寒带东风带气候特征东风带是指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在地转偏力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

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所以又叫做极地东风带,它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从极地高气压区流向低纬度的空气,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一律偏东,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东北风,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西北风。

这些地面风以东风为主的地带,叫“极地东风带”。

受其影响地区的自然现象主要为:寒潮:从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

分两种类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苔原植物可以生长,叫“苔原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的,叫“冰原气候”。

冰川: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普遍存在积雪和冰冻现象。

这些积雪经过积压,重新结晶成冰,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沿着地面以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的方式前进,成为冰川。

地球上的五带什么是海陆因素?如何分析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南回归线到南极圈的范围分别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北极圈以北直到北极点的地区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直到南极点的地区为南寒带,这就是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 sin[90-(- )] H=90-+ (太阳高度公式 ) (式中以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
(2)、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式中的(90-)可看作上点高度。 注意:①北半球H以南点为起点(南半球反之); ②当 = 时,H = 90,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 能达到90的太阳高度;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南北回归线),当 > 时,H > 90; ④极圈内冬半年,若 > 90-,H < 0。
为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是对( 90 - )的季节订正。各自半球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为
负值。
图4—2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图中用两条线表示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就是它们的的纬度差。因此,这 些线条都是呈45°坡度的直线。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冬夏二至,分别以南北回归线 为中心,南北对称。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P101
1、全球分极昼,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极夜四个地带 (两分除外)。
2、 为正值,全球昼长向北 递增;为负值,向南递增。
3、 的绝对值愈大,极昼
(夜)地带愈大。
图4--9 解天文三角形 求半昼弧长;太阳位于 西方地平(日没)时其 时角(t)大小,等于当地 ( )当时( )的半昼弧 (从日中到日没)。
图4--2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线条表示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这些垂直的线条互相平行,表示它们的变化幅度相同,都是 23°26′×2=46°52′。
图4--23 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地球上的四季 P112 (1)、半球性现象:昼夜长 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半球性 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2)全球性现象:日地距离 的变化(影响很小); (3)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 是气候现象。

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

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 南北纬 相反,数值相等。 如A与B ②关于地轴 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 同。如A与C
③关于 地心 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与D
对趾(zhǐ)点:地球表面某点 关于地心对称点 为对 趾点。这两点的纬度数值相等,但南、北纬相反;两 点所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即经度之和等 180°, 但东、西经相反。
南北回归线 (23°26′) 南北极圈 (66°34′)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0°~30°之间为低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极圈至南北极点为寒带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说出A,B,C三点的经度
达标练习
1.在地球仪上,0°纬线与0°经线相比 D
(2)东西方向 ---相对的 首先选择 劣弧段即两点经度差小于 1800的弧段,再按 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 .
【典题导入】 1.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判断该岛位于北京的 (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解析 由图可知,该岛位于 (70°N,40°W)附近,位于北京 的西北。答案 D
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 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B
D 、00。
10.关于下图中 A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纬度是 20°,经度是 15°
(
C
)
B.A点的纬度是 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 A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点位于南半球
写出A点的经度:15°W
5.经纬网及其意义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1. 什么是五带?说到地球的五带,首先得明白这是个啥玩意儿。

五带,就是我们地球表面为了方便研究和理解气候、植被、人口等特点,而划分的五个大区域。

你可能会想,这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嘿,关系可大了!比如说,你在不同的带子里,穿衣服、吃东西甚至说话都可能大相径庭呢!这五带分别是:赤道带、热带、温带、寒带,还有极地带。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

1.1 赤道带赤道带,顾名思义,就是在赤道上。

这个地方可是热得发烫呀,四季如夏,热情如火,简直像个炙热的桑拿房!在这儿,阳光像个小火球,一年到头都能享受“日光浴”。

由于温度高,雨水也多,所以热带雨林那叫一个茂盛,各种奇花异草、动物成群结队,真是个大自然的游乐场。

不过,要是你喜欢冬天的雪景,那就得忍耐了,赤道带可是与冰雪无缘的哦!1.2 热带说到热带,其实也是紧挨着赤道的地方,气候也是温暖湿润。

这儿有各种丰富的植物和动物,香蕉、菠萝、椰子……想吃啥就有啥。

热带的人民也大多生活得比较轻松,穿着清凉,吃着美食,整天享受阳光。

可惜,热带有时候也会遭遇台风和暴雨,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恶作剧,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生活在热带的人可得学会随机应变,跟天气斗智斗勇。

2. 温带温带呢,是我们熟悉的四季分明的地方。

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落叶,冬天下雪,真是个变化多端的地方。

这里的气候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稻米、小麦、水果,简直是丰收的好地方。

温带的人们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有滑雪的冬天,有露营的夏天,真是乐趣多多。

温带的文化也很发达,音乐、文学、艺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2.1 人口与城市化说到温带,这里的城市化程度很高,许多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大家都知道,城市里生活节奏快,人们忙忙碌碌,像上了发条的玩具。

可是在温带的乡村,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慢条斯理,宁静安逸,适合享受生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乡间小路上骑车,偶尔停下来喝杯新鲜的果汁,那种感觉,简直太棒了!2.2 文化多样性温带的文化也是五花八门,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色。

经纬线

经纬线

赤道 南 纬
( 度 数 向 北 递 增 ) ( 度 数 向 南 递 增 )
1、纬线和经线
纬线
形状
经线
相等
圆形(除两极外) 半圆
赤道最长,往两极 逐渐缩短为一点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范围 度数的起点 度数的表示 方法
南北 东西 0°— 90° 0°— 180°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北纬:N 东经:E 南纬:S 西经:W
(D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17、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 山顶海拔高度是: ( D)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
1 5
3
1.高原 2.山地
2
4
3.丘陵
4.盆地
5.平原
等高 线剖 面图 的画 法


西
白昼长短在变化,夏长冬短春秋分
天文特征
90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0 66.5 北 极 圈 既无太阳直射 又 北温带 无极昼极夜现象 0 北 回 归 线 23.5
有太阳直射现象 0
0
0
热 带 道 赤
终年炎热
23.5 南 回 归 线 既无太阳直射 又 南温带 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 极 圈 0 66.5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0 90
图例和注记
二、地形图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绝对高度 又叫____。 垂直距离 2、相对高对:地面上两个地点间的____。
等高线地形图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 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初一上地理记忆口诀

初一上地理记忆口诀

初一上地理记忆口诀初一上地理记忆口诀1、经纬线特点:南北为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纬线,长度不相等,形状为圆圈,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2、经纬度判定: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判断好后添字母,东E西W北N南S。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北纬是北球,南纬是南球。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五带划分。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北逆南顺。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转中心是地球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

地球公转示意图,时间要牢记。

两至日期二十二,两分日期减加一。

冬至阳光射南回,昼短夜长北极夜。

夏至太阳射北回,昼长夜短北极昼。

春分秋分射赤道,全球昼夜一样长。

5、地球五带: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回归和极圈,度数要分清。

回归二三五,极圈六六五,别忘添字母①温,指温度。

五带气候特点:热带阳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寒带极昼极夜,气候终年严寒。

温带两个没有,气候四季分明。

6、地图辨方向: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纬线指东西,经线指南北。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地图要素要牢记,方向图例比例尺。

洲界国界要分清,铁路公路看清楚。

方向判断三步走,一看标了方向没。

二定中心点坐标,三画十字坐标系。

比例尺大小难判断,比例大来范围小,内容描述越详细。

比例小来范围大,内容描述越简单。

比例尺表述有三种,线段文字比例式。

单位换算要弄清,厘米至千米五个零。

线段别忘写单位。

改写后的文章:初一上地理记忆口诀1、经纬线特点:南北为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纬线,长度不相等,形状为圆圈,独成平行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地球上的五带)课件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地球上的五带)课件中图版

一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从题图可知,甲点 的经纬度是20°N,40°E。在地球上,任何相对的一组经线都能组成 一个完整的经线圈,20°W经线所对的经线是160°E经线。东、西半 球的判断方法是西经小于20°,东经小于160°E在东半球,反之位于西 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是,南纬位于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 所以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点只有丙。
一二
人们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 界线。若某地点经度是西经,数值小于20°,或是东经,数值小于160°, 则该地点位于东半球;若某地点经度是西经,数值大于20°,或是东经, 数值大于160°,则该地点位于西半球。
一二
3.经纬网图上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 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 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 为西经。 (4)在极地俯视图上,若是北极,以0°经线为界,逆时针方向度数逐 渐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是北极,纬度就是北纬。若是南极, 以0°经线为界,顺时针方向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因 是南极,纬度就是南纬。
一二
2.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判断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 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 线。
三四

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绕着太阳旋转,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公转运动。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有五个特殊的带状区域,它们分别是赤道带、北回归线带、北极圈带、南回归线带和南极圈带。

这五个带状区域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每个带状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气候条件。

首先是赤道带,它位于地球的中央位置,是地球上最宽广的带状区域。

赤道带的特点是气候炎热潮湿,阳光直射,温度较高,年降水量丰富。

由于阳光直射,赤道带处于热带气候区,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丰富多样。

这里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繁茂的植被类型之一,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接下来是北回归线带和南回归线带,它们分别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的位置。

这两个带状区域的特点是太阳直射,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在这两个带状区域内,气温较高,植被以草原和沙漠为主,动物种类相对较少。

这里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沙漠之一。

然后是北极圈带和南极圈带,它们分别位于北纬66.5度和南纬66.5度的位置。

这两个带状区域的特点是极地气候,气温极低,年降水量很少。

在北极圈带和南极圈带,由于气温极低,几乎没有植被生长,动物种类也很有限。

北极圈带的北极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之一,而南极圈带的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

这五个带状区域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每个带状区域都承受着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赤道带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地球上大部分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北回归线带和南回归线带的沙漠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库,存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北极圈带和南极圈带的冰雪环境对地球的气候和海洋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途径。

每个带状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带状区域,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带的划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带的划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带的划分
有关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带的划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带的划分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时间是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运动叫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时间是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就会产生白天和黑夜,进而影响到五带的划分。

1-3-0经纬线

1-3-0经纬线

图中经度为 (东西)经,理由: 。 纬度为 (南北)纬,理由: 。 请写出A、B、C、D的坐标及过地心的对称点坐标。
120°
75° 40°
A
B
C
D
30°
图中经度为 (东西)经,理由: 。 纬度为 (南北)纬,理由: 。 请写出A、B、C、D的坐标及过地心的对称点坐标。
考试内容
(2)确定方向
例 1: 90°E 120°E
°
A
°
30°N
B
A在B 的
10°N
西北 方向
例2
20°W
°
120°E 30°N
°
A B
A在B 的
10°N
西北 方向
当两地间的经度位于不同范围的时候,如果 两者的和相加大于180度时,位于西经的点 将处于东方。
例3
90°W
°
120°E 30°N
°
A B
A在B 的
10°N
东北 方向
练一练
A(75°E,20°S) B(115°W,30°N) A在B的 方位
考试内容
(3)测量两地间距离
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1°经度距的水平实 地距离约110Km。(40000千米÷360°=111千米/度,为 了方便计算也可用110千米。) 1、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 L=经度差×110km/°×cos α ( α为该纬线的纬度) 2、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L=纬度差×110km/°
强化专练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5°S,15°W ,所属的半球是 南半球、东半球 ,所属的纬度地带是 低纬度 , B点与A点 之间的距离为 1100千米。 170°E, 所属的半球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60°S, ______ 是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275千米 。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球有着五个温度带,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五带是怎么划分的。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地球五带划分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地球五带划分方法北纬23。

5度到南纬23。

5度之间是热带。

北纬23。

5度至北纬66。

5度之间是北温带。

南纬23。

5度至南纬66。

5度之间是南温带。

北纬66。

5度至北极是北寒带。

南纬66。

5度至南极是南寒带。

地球五带是什么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

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

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

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

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

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

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

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地球上五带形成的原因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

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

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线和经线的区别
比较内容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圆,除两极外,每条纬线都是闭合的
圆,赤道是最大的圆圈。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闭合的经线圈
长度特点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至两极
为一点,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
相等。

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度数范围0—90°N 0—90°S 0—180°W 0—180°E 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特殊线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0°(本初子午线)180°
20°W
160°E
相同处无数条,且不真实存在
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比较内容纬度经度
标注原因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
起点赤道(0°纬线)(厄瓜多尔基多市)本初子午线(0°经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划分向南向北各分90°向东向西各分180°
代表符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
分界线
度数的分布规律从0°赤道起,向南向北逐渐增大至
90°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起,向东向西逐
渐增大至180°
区域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以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分东经和西经
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 太阳光照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热带 一年中有两次直射
无 终年炎热,长夏无冬 北温带 终年斜射

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南温带 北寒带 终年斜射或无日照 有 终年严寒,长冬无夏
南寒带
90°N
23.5°S
66.5°N
66.5°S
23.5°N
90°S
五带的形成:
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不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分为五带。

我国陆地主要分布在五带中的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经纬线、低中高纬度、半球划分
纬度经度
度数划分示

图北半球90°(越向北度数越大)
北纬(N)
0°(赤道)
南纬(S)
南半球90°(越向南度数越大)
东半球
20 °W 160°E
180°W 180°E
西经(W)东经(E)
越向西度数越大越向东度数越大

范围0°—90°0°—180°半球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北半球:从赤道向北,到90°N(北极点)南极点:从赤道向南,到90°S(南极点)东半球:从20°W向东到160°或
(从160°E向西到20°W)
西半球:从20°W向西到160°或
(从160°E向东到2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