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举例
人生的四种境界:
1.自然境界:一个人按照本能或社会习俗行事,没有明确的自
我意识或追求。
例如,一个儿童可能只是自然地玩耍、学习,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或目标。
2.功利境界: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追求个
人的成功和满足。
例如,一个企业家可能致力于创造财富和成功,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市场需求。
3.道德境界:一个人超越了个人的私利,开始考虑更广泛的社
会利益和道德准则。
例如,一个社会活动家可能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和环保事业,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4.天地境界:一个人达到了一种超越个人和社会的境界,与宇
宙和自然相融合。
例如,一个修行者可能通过冥想和修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超脱,体验到与宇宙的连接和合一。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体验,是一个人在心灵层面上的成熟和深化。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境界,通过思考和感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浮躁”的境界。
这是很多年轻人常常会经历到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十分强烈,追求快乐的心态往往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
他们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名声和地位,希望通过这些来获取快乐。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外部的东西给予的满足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追求的是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
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往往感到迷茫和没有方向。
他们追逐的目标不断变化,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
第二种境界是“平凡”的境界。
在平凡的境界中,人们已经逐渐关注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追求真实和纯粹。
他们明白物质的追求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开始探索内心的世界。
他们学会与自己对话,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
他们懂得欣赏自然的美丽,懂得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内心充满了平和和满足。
第三种境界是“高尚”的境界。
在高尚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的桎梏,关注到了社会和大众的利益。
他们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
他们有着追求真理和公义的精神,对社会问题思考更加深刻,关注他人的福祉。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追求的目标更高尚。
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动力和激情,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议题和活动中去。
第四种境界是“智慧”的境界。
在智慧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一切的烦恼和纷争,拥有了洞察真理的智慧。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1、自然境界,何为自然境界,这一境界是最基本的物欲需要,就是人类本身的动物属性,动物与人最基本的共通特点是食与色。
2、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们懂得了拼搏奋斗的重要性,除了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之外,还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们,但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当中,也会暴露出人性最根本的劣根性。
3、道德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了,他们有着较高的道德修养,不一样有着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懂得以一个君子的处世标准阅世。
这类人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认知,来避免人性中恶的出现,从而被称作君子,也就是社会中的道德楷模。
4、天地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可以称之为圣人了!自古以来也许只有孔子、老子可以到达这一境界,还其实还可以加上庄子和颜回。
在《论语》中,有一个这样的说法,被称之为孔颜之乐。
老子便是超脱于这三士之外的人,他明阴洞阳,彻悟一切至理,是中国人最伟大的人格典范,孔子与老人是中国哲学的两个最高峰,一个是有为之为,一个是无为之为,皆是到达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的两个人。
请你根据课文理解给下列四种境界作注析
请你根据课文理解给下列四种境界作注析课文《人生的境界》中的四种境界是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只是顺着其本能或其社会风俗习惯,其所做之事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此事于其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这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其所做之事,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动机则是利己,于己有功利意义。
这种人生境界即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并成为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并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即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其所做的符合严格的道德行为,有道德意义。
这种人生境界,即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一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各种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正在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这种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的行为通常是顺应自然的,没有过多的思考和计划。
他们可能以本能和习惯为指导,生活简单朴素,追求基本的物质满足。
2、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利益和物质财富。
他们可能会追求功名利禄,以及各种自我满足和享乐。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念,但可能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3、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道德和社会责任。
他们可能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贡献。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可能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但可能过分关注他人评价和责任,忽略个人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4、天地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称为“天人合一”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宇宙和自然的本质,以及自身与宇宙的联系。
他们可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足,以及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共处。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具有更深刻的人生哲学和智慧,能够实现自我实现和超越。
这四个境界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过渡。
人们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经历这些境界,不断探索和成长。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需求,需
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外在的成就。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我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上述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
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余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的人,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有高级境界的人,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如此等等。
欲求境界最低的境界,我称之为“欲求的境界”。
人生之初,无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不能说出“我”字,尚不能区分主与客,不能区分我与他人、他物。
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舍此以外,别无他求,故我以“欲求”称之。
刚出生的婴儿,据心理学家测定,一般大约在两岁以前,就处于此种状态之中。
此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
但此种境界实伴随人之终生。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即使处于我后面将要讲到的“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中的道德家和诗人,亦不可能没有此种境界,此禁欲主义之所以不切实际之故也。
孟子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单纯处于“欲求境界”中的人,既未脱动物状态,也就无自由之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意义和价值。
婴儿如此,成人中精神境界低下者亦若是。
当然,在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但现实中,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确实是存在的,这种人就是一个境界低下的人,我们平常所谓“低级趣味”的人,也许就是这种人。
求知境界第二种境界,我称之为“求知的境界”(或“求实的境界”)。
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简·卢文格说:“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
直面笑对人生四境界
直面笑对人生四境界人生,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忙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生四境界: 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人生,都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老练,从张扬到内敛,从浓烈到淡雅的过程。
红尘的历练,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生的境界。
周国平说:“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生的境界,就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苦而不言,是一种修行网络上有一句话很火的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听了很高兴。
”这话说得虽然很绝对,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倾诉是有底线的,同情是有时效性的。
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心要足够深,才能装得下一些事。
心若浅得像一个碟子,什么都装不下,稍微有一点苦闷,都会流淌出来。
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智慧的人不轻言悲苦,而会去牢牢抓住那一二分的如意,愚蠢的人却会执迷于自己的不幸。
凡尘即是苦,吃苦,化苦,不言苦。
其中,不言苦,最是修行。
不言苦并非是自我压抑,而是看透了人生,是一种不徒劳挣扎的智慧,是一种与苦难厮杀的勇敢。
苦而不言不是要“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
总有一天,我们会感激始终坚韧的自己,没有被苦难打倒的自己,淡然面对苦难的自己。
苦而不言,是让我们静静地蜕变,待到时运际遇,一鸣而天下惊。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笑而不语是不炫耀。
花宜半开,酒宜微醉,做人最宜低调收敛,韬光养晦。
张爱玲曾有一个好友炎樱,本来二人感情要好,但后来张爱玲受不了炎樱的无心炫耀,以至于绝交。
张爱玲去美国后,经济困难,炎樱却时常夸耀自己如何赚钱;张爱玲孀居多年,炎樱却大谈自己与丈夫的甜蜜恩爱。
张爱玲受不了,为此绝交,断绝来往。
笑而不语,不是说高兴不能分享,而是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痛快。
人生四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人生四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作者:佚名来源:《领导文萃》2018年第13期人生最了不起的四种心境:一是痛而不言。
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
二是笑而不语。
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三是迷而不失。
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
四是惊而不乱。
宠辱很难不惊,心惊则心动,而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尝粪问疾。
国破家亡的痛,他不言;尊严被践踏的痛,他不言;躺卧柴薪,咀嚼苦胆的痛,他不言。
他将这一切悲愤封存入心,凝成锐气逼人的长剑,直指吴王眉心!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千越甲尽吞吴。
痛而不言,是一份坚韧,一份刚毅,是狂风骇浪中傲立不屈的礁石,是滚滚黄沙中顶天立地的胡杨,是铮铮铁骨的硬汉铭烙在骨血中的气节与骄傲。
痛而不言,也是一份灵通,一份豁达,是化刚为柔的太极八卦,是依风而舞的纤纤杨柳,是将迎面刺来的利刃化为无形的英雄大气。
它在向我们传达一种信念:风雨过后,必将迎来彩虹。
到那时,回首向来萧瑟处,必定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笑而不语,是一种洒脱。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李白面对天宝时期昏庸的唐玄宗和整个黑暗的社会,无所作为,郁郁不得志。
虽被奉为翰林,但每天只是陪同皇上和大臣们饮酒作乐,如此而已。
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终究离开了朝廷,带着他的“笑而不语”流连山水之间。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
朋友之间的戏谑,遭人误解后的无奈。
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评。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两个宿怨之人冰释前嫌,可以让异国他乡之人倍感温暖。
比起针锋相对,笑而不语又多了一番容人之量。
它表明了一个人良好的素质,能按捺住内心浮躁,不轻易出口伤人。
迷而不失,是一种智慧不迷失,是掌控生活的一种智慧,也是自己内心强大的一种证明。
有时,迷失真的是在所難免,我们都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那就会走错路,会沉迷于一种形态,比如颓废,悲伤,痴迷……但这些都不可怕,短暂的迷失也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及时地走出来就可以。
冯友兰四个境界
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
生物的人追求的是吃饱穿暖喝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用,满足的是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现实的人则在生物的人基础上,追求自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急功近利,唯我独尊,惟利是图,以自我的实用和提升为中心,表现为自私自利自立;道德的人,自我要服从社会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和伦理的需要,自我以行义为目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我的所作所为应是道德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自我与道德的关系,就好象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的自转是紧紧围绕太阳的公转的,如果没有公转,那么自转也就失去了意义;宇宙的人,以事天为宗旨,人不仅是社会的人,还是宇宙的人,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与天地寿,人与天地参,表现为自在自为自适,以天地为旨归,天人合一,“物物而不物与物”。
参透人生的四个境界
参透人生的四个境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条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阶段。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前进;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充满希望和激情,充满力量。
这些都是人生的不同境界。
参透人生的四个境界是:初学者、实践者、探索者和领袖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个境界。
一、初学者初学者是人生旅途中最初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学习和尝试来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
初学者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此时,我们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和信心。
例如,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后需要学习公司的业务和流程,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他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态,认真学习,不怕吃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二、实践者实践者是已经明确自己方向的人,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实践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尝试,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实践者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冒险和尝试,不怕失败和挫折。
例如,一个刚刚成为经理的人,他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他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态,敢于承担责任和挑战,不怕失败和挫折。
三、探索者探索者是已经成为专家的人,他们已经掌握了自己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开始探索和创新。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探索者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敢于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例如,一个已经成为专家的科学家,他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他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态,敢于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四、领袖者领袖者是已经成为领导者的人,他们已经掌握了领导和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开始引领和影响他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有一颗责任的心,敢于承担责任和挑战,成为他人的榜样和引领者。
例如,一个成为CEO的人,他需要有一颗责任的心态,为公司和员工负责,引领公司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魏书生人生的四种境界观后感
魏书生人生的四种境界观后感看了魏书生讲的人生的四种境界,那真叫一个豁然开朗,就像在一团迷雾里突然被人塞了个手电筒似的。
魏书生一上来就把这人生境界给掰开了揉碎了讲,那感觉就像个老中医在剖析病症一样精准。
第一种境界,叫“自然境界”。
这就像是我们刚来到这世界的时候,懵懵懂懂的,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做事情全凭本能。
就像婴儿,饿了就哭,困了就睡,没什么复杂的想法。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自己小时候,傻愣愣的,只知道玩泥巴开心,吃颗糖就美的不行,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没有啥长远的规划,纯粹是一种天然的状态。
这种境界呢,虽然简单,但也有它的美好,没那么多烦恼,就像小动物一样,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接着是“功利境界”。
这可太常见了,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境界里晃悠呢。
在这个境界里的人啊,做事情就看有没有好处,能不能得利。
比如说上班,很多人想的就是能多拿点工资,能升职加薪。
上学的时候呢,就想着考个好成绩,能得到老师表扬、家长奖励。
我自己也不例外啊,每次做一件事之前,心里总会盘算一下,这事儿对我有啥好处呢?有时候为了这个“好处”,还会拼了老命。
像考试前熬夜复习,不就是为了那点分数嘛。
不过魏书生也说了,这功利境界虽然看起来有点世俗,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大家都想赚钱,就会努力工作,社会也就进步了。
然后是“道德境界”。
这境界可就有点高大上了。
处在这个境界的人啊,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别人好,为了社会好。
就像那些志愿者,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还有那些默默为贫困地区捐赠物资的人,他们不图回报,就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道德感。
我就在想,我啥时候能达到这个境界呢?感觉自己现在还在功利境界里扑腾,要想达到道德境界,还得好好修炼呢。
这境界就像一道光,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高尚之处,也让我有点小惭愧,觉得自己有时候太自私了。
最后是“天地境界”。
哇,这个境界可不得了,感觉都有点超凡入圣了。
在这个境界里的人,那思想境界已经和宇宙天地融为一体了。
人生的苦乐离开四种境界
人生的苦乐离开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身乐心乐;第二种境界身苦心乐;第三种境界身乐心苦;第四种境界身苦心苦。
身苦身乐,众人皆见;心苦心乐,唯己自知。
一个人能够在某个时刻降生到地球的某个角落,是因为有一对生活在地球某个角落的男女,正好在那个时刻,把他带到人间。
毫无疑问,这对男女就是这个人的生身父母。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热爱生命,首先就应该热爱父母。
因为没有父母,你就不可能获得生命。
同理,如果一个人舍弃了自己的父母,就等于舍弃了自己获得新生的机会。
死亡并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每个人的死亡归根结底都可以找到某种原因。
有的人是被别人害死的,有的人是病死的,有的人是自杀死的,有的人是因为自然灾害死的,还有的人是因为瘟疫死的……当然,造成不同人死亡的原因可能有成千上万种,并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情况。
一个人被别人害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暴力、欺诈、意外事故、借高利贷、雇凶杀人、恶意陷害等,多的数不清。
但是尽管导致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些被别人害死的人,之所以会在某个时刻死亡,是因为生存在地球某个角落里的某个人,正好在那一刻为了某种原因夺去了他的身命。
由此可见,少跟别人结怨,是延年益寿、避免死亡的好方法。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你与别人结下的怨仇,很可能就会成为这个人在某个时刻害死你理由。
一个医术高明的人,能够医治别人的身体疾病,但却无法医治别人的心灵疾病。
其中的问题,不是在于医术的高低,而是在于:一个人的身体是可见可知的,而一个人的心却是无影无形,不可捉摸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每个人只能看到别人的“身”,却看到别人的“心”。
有的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行为、表情、神态等种种表现,来了解别人的心。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论一个人言语、行为、表情、神态等究竟是逢场作戏,还是发自内心,但就其本质而言,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或看到别人的言语、行为、表情、神态等种种表现,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人的身体在动(嘴动、四肢动、脸部的肌肉动,体内的器官动),而不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人的“心”在动。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作文素材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作文素材生境界,指一生道路所达精神高度心灵境界。
它既生经历总结,也生价值体现。
古云:“生世,境界同,乐趣亦然。
”生境界四层次,如同四级阶梯,引导着我追求更高生价值,探寻生命真谛。
生存境界。
生境界最低层次,主关注体物质需求。
层次生活而奔波,温饱而劳碌。
阶段,生目标单一,追求物质生活改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仅仅停留生存境界,生将显得平庸无趣。
生活境界。
生境界第二层次,阶段开始关注生活品质提高。
层次追求仅仅物质富足,更精神满足。
他注重身心健康,追求谐际关系,积极投身各种文化活动,充实心灵,提升生活品质。
生活境界使懂得享受生活,感受生美好。
再次,生命境界。
生境界第三层次,阶段开始思考生命意价值。
层次再局限利益幸福,而关注整社乃至全类福祉。
他投身公益事业,社进步贡献自己力量。
生命境界使具备强烈社责任感,懂得珍惜生命,追求生卓越。
心灵境界。
生境界最高层次,也类精神最高追求。
境界心灵得净化,生、宇宙大自然更深刻认识。
他追求心灵富足,懂得宽容、慈悲感恩。
心灵境界使享受生宁静与喜悦,感受生命无限可能。
生境界四层次,由低高,由物质精神,由自我宇宙逐步提升。
每一层次都其独特价值意我能局限某层次,而断追求更高境界,实现生价值最大化。
正如古所说:“生满百,常怀千岁忧。
”我限生道路应努力提升自己境界,追求卓越生。
现实生活中,我可看许多一生都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精神生活丰富。
他虽然拥丰富物质,但内心却空虚寂寞。
也许多他一生都探寻生命意致力心灵修养,尽管生活简朴,却过得充实而快乐。
说明,生境界高低,并非取决物质财富多少,而取决心灵美好与否。
我每一来说,提升生境界一项终身事业。
我需生存境界基础关注生活品质,追求生命意最终达心灵境界升华。
只样,我生才能更加美好,充满无尽可能。
让我勇敢追求更高生境界,书写属自己精彩篇章。
生境界,深邃话题,自古来引起无数文墨客深思。
孔子曰:“君子器”,意告诫我生应断追求卓越,拓宽视野,提升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地藏经·分身集会品第二》中地藏菩萨云:“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
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
”无独有偶,《论语·季氏第十六》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据上儒佛经典,学习可分为四种境界,也就是人生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利根闻即信受(生而知之者)
此种人如优昙之花,世所仅见。
即使是孔子,也谦虚地说自己只达到了第二种境界;非释迦牟尼,谁能及此。
第二种境界:善果勤劝成就(学而知之者)
此种人世间亦不多见,因为导人为善的人太少,而教人作恶的人太多。
能达此境界者有二:一是特别幸运,周围全是善知识指引和帮助;二是自身有坚忍不拔之志,而后者居多。
第三种境界:暗钝久化方归(困而学之者)
此种人若想成功,途经只有一条,即特别的幸运,遇大善知识为之辅佐,如齐桓公之得管仲。
然一旦桓公失仲父,结果就是饥渴而死,虫出于户而不得葬。
所以此种人成功全靠运气,变幻无定,可以“朝
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也可以“暮去朝来颜色故”,以致“门前冷落车马稀”。
第四种境界:业重不生敬仰(困而不学者)
世间之人,大多如此,碌碌无为终日,祸至则束手。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一个人行为不合礼仪内心却不正直,没有经验做事却不谨慎,没有知识却不信圣人之言,上述三点只要具备一点,就连孔子都不知如何教育才好,更何况我们世人大多三者兼具。
人生四境界
人生四境界
人生四个境界的内涵是:所说的人生四种境界,它来源于春秋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及历代先贤的哲理明言,其实是完美人生的四个阶段。
内涵如下
一、自然境界,就是你的思考、行为方式像动物、植物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是作为人而活着。
二、功利境界,就是你知道利益了,并去追求利益,这是一条不归路。
三、道德境界,你的行为从为自己谋利提升至为社会谋利,从私利变为公义,可以说到达了以高尚慷慨的行为准则为出发点的思维、行动模式。
四、天地境界,你已经把自己放在宇宙中来看待地球的一切规律,你有了为这地球、整个人类生存、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你感悟到人与地球同在,与宇宙同在。
以上供参考。
人生最高的八大境界
人生最高的八大境界
1.悟道境界:指能够理解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境界。
只有在这个境界下,人们才能够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从而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提高。
2. 心灵境界:指心灵达到一种平和、深邃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宁静,更加自由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3. 智慧境界:指对于社会、人类、自然等复杂问题有一种深刻、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4. 爱的境界:指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人,从而感受到更多的人间真情和温暖。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5. 生命境界:指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以及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6. 艺术境界:指对于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有着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艺术的美感和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7. 人际境界:指与他人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8. 寂静境界:指在寂静中感受人生,顿悟生命真谛。
在这个境界下,人们可以更好地沉淀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真谛。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是指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和态度。
这四种境界包括初学者的境界、平庸者的境界、精通者的境界以及大师的境界。
每一种境界都代表着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程度的投入和专注,也代表着一种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初学者的境界是每个人进入某个领域时的必经之路,它是一个人在开始学习时的状态。
初学者通常对事物还没有深入了解,他们需要从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始积累,并且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努力,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平庸者的境界是指那些只满足于表层的成就,没有追求更高境界和更高目标的人。
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平庸者通常只是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没有追求自我突破和提升的欲望。
他们往往陷入舒适区,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和尝试,因此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成就。
精通者的境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中拥有出色表现和高度专业素养的人。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精通者对于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他们不断地追求进步,探索新的领域和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而大师的境界则是那些在某个领域中达到了超凡造诣,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人士的人。
大师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境界,而且在思想和创新方面也能够给人启示和引领。
他们的工作成果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创造力,对于整个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总之,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代表了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的不同态度和水平。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大师,每一个境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这四种境界,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定位和规划,从而更好地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呈现内容的框架和组织方式,它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概述本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个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水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但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来说,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来说,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发展到这个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水平,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理解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理解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有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
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
“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来说,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B.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所以“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注重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注重自我”错,文中说这个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注重自我。
D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