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期。面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带动性,把信息化作为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科学的编制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指导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引导信息资源配置、科学决策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安排政府性投资的重要依据,对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结构调整,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利用重点信息资源,建设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多项基础性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得到高度重视,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已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产业持续发展

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我市凭借着作为全国通讯枢纽之一的优势和较为发达的通信网络基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宽带化、广覆盖、多业务、地空一体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其中,中国网通哈尔滨通信公司的总管道长度为2,019管程公里,中继光缆总长度为8,480皮长公里,用户光缆总长度为3,652皮长公里。哈尔滨市宽带城域网出口带宽为4个2.5G。铁通哈尔滨分公司城区用户光缆总长度为435皮长公里。在哈各通信企业的基础通信网络已覆盖哈尔滨市,并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优势渐显。“十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年均29.5%的速度发展(基数不含汽车电子制造业),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敏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为优势的产业格局,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一些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智能型感应电度表和电子式电度表在技术和规模上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以机器人、焊接切割成套设备、金融机具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业居全国领先水平,以气压和红外线为代表的传感器制造业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当代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计算机部件、板卡的生产加工配套以及汽车电子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3、软件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市软件业发展速度较快,形成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院校和哈尔滨软件园为依托的软件发展园区和以亿阳集团、八达集团、哈工大科软公司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为骨干的软件产业,其企业数量占全省软件企业的90%以上,增加值占全省的85%以上。

4、信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到2003年哈尔滨市百户固话拥有数为89.24线;百人移动

电话拥有量为30.3部;城市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为23.2台。2004年全市互联网用户数为123.7万户;万人互联网用户为1,275户。2004年中国网通哈尔滨市通信公司、中国移动哈尔滨分公司、中国联通哈尔滨分公司和中国铁通哈尔滨分公司电信业务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53.3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78.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268万户;长途、数据、互联网(ADSL、随E行)等各类用户数408.5万户。

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家政服务、房产交易、婚姻中介等信息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重点应用领域信息化初见成效

1、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建设完成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实现了省、市、区(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政务内网实现了与国办、省政府、全国副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专线联网和公文、涉密信息的网上传输。28个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办公业务局域网。以《中国·哈尔滨》为门户网站,由70多个市政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群,面向公众提供政府可公开信息服务和市长信箱、百姓谈以及相关行政业务申请和审批表格的网上下载、网上报税、并联审批等服务功能。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一建设了公文传输、信息管理、督办管理、目标管理、议案管理和政务值班管理等6个政务应用系统,在工商、税务等各业务部门分别建设各自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全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工商、建委、市政、市长热线和政务呼叫中心等电话呼叫系统,提高了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效率。

2、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扩展

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和接入系统平台发展迅速。金融部门已完成金融CA认证系统建设,“银联卡”全面推行。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省邮政易通公司以及在哈的铁路、民航、交通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物流配送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商业领域及工业领域中部分企业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

“十五”期间,通过百户试点企业的示范引路,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实现了提档升级。全市应用设计和管理软件的企业比重已分别达到60%和35%;开展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企业比重已分别达到30%和5%;支柱产业链企业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的企业比重达到30%。

4、各行业信息化全面发展

农业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建设完成了区、县(市)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193个乡镇的终端建设,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示范工程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绿、特”农产品实现网上营销。

教育信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243所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部分中小学实施了“绿网工程”,开通了“绿网教室”;在哈的重点高校,全部开通了校园网;建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

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初步建成。初步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急诊、急救信息网络,形成由市、区县(市)和乡(镇)三级网络组成的疫情报告系统。

“数字图书馆”初具规模。哈市“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开设了电子图书室,建设了哈尔滨图书馆网站,实现了互联网上查阅馆藏图书目录。

社区信息化开始试点。试点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就业、家政服务、医疗等相关信息,初步实现了社区服务信息化。

“数字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以电子政务为核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目的的“数字开发区”,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