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
【精选】文献综述范文1
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研究综述08级体教羽一班:邓林学号:2008170423摘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如同新闻的生命,因此,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传媒塑造良好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新闻媒体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个别媒体甚至不顾原则利用虚假新闻进行不正当竞争。
从目前的情况看,虚假新闻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在对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虚假新闻的界定、产生原因及虚假新闻管理这几部分内容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新闻媒介;虚假新闻;新闻管理虚假新闻是经济快速发展、传媒业竞争激烈的产物。
虚假新闻产生伊始,便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词为“虚假新闻”的文献,从1984年至今,共有911篇,其中2004年后的相关文献有311篇。
这些文献大多从虚假新闻的界定、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管理措施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对虚假新闻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与其他新闻类专题的文献相比,研究虚假新闻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目前研究虚假新闻的学者,大多从事传播学或新闻学相关职业,因此,从传播学和新闻学角度看,他们对虚假新闻的研究已经有一定深度。
但我们研究虚假新闻现象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虚假新闻,因此,就目前文献反应的情况看,学者们还没有对虚假新闻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目前,学者对虚假新闻及虚假新闻管理的界定还不充分,涉及到虚假新闻管理外延的文献相对较少,研究的内容也不够深刻。
目前还没有学者明确提出对虚假新闻的管理从属于公共物品管理,但根据部分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一般大众的生活经验,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个综合判断,即“虚假新闻”属于准公共物品;受众对“虚假新闻新闻”的消费模式基本符合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模式。
(一)虚假新闻的定义我国学者对“新闻”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期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对新闻下过定义。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介绍该领域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成果、问题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篇文献综述的范文和写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成果、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对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性、教师角色等问题的探讨。
三、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教学平台、智能评估系统等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具体学科的智能教学系统和平台。
此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四、研究成果与问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提高了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积累。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中,同时更加注重其与教育理论的结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六、结论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关注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问题,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篇文献综述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具体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模板文献综述。
引言。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述,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健康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方面。
其中,健康管理是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健康促进则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研究趋势。
在健康领域的研究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健康档案管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健康教育中的新媒体教育也逐渐兴起。
新媒体教育可以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最后,健康促进中的运动健康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尽管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健康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患者的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次,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错误的健康知识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健康促进中的运动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同的人群适合的运动方式不同,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1)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献综述的要求1.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2000字;2.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一般要求大学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完成文献综述。
3.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
4.在文献综述时,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5.在文献综述中,学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6.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7.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按照引用次序标志。
8.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体育学院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文献综述报告范例
课题调研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个课题的大量的有关资料、情况、数据等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分析、加工综合而成的。
它能够帮助作者了解国内外某专业或者学科或者某课题的研究起源、研究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研究者、主要的派别和观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
文献综述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发现科研主攻方向、有助于把握论文选题的方向和重点。
文献综述不同于原始论文,因为它不是某一科研课题成果的报告,也不是一种论文摘要的汇编和索引,更不是简单地罗列一批文献,而是将许多有关联的文献分析对比,加以评论。
文献综述要反映所写专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和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课题综述包括综述论文和综述报告两种类型。
综述报告必须符合一般的学术论文的格式,对文献的介绍更强调综合与分类,对已有所有的分析或对某领域研究的未来预测是综述论文必备的内容。
综述报告则要求详细给出数据库选择、检索词的确定、检索式的编制过程,对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逐篇介绍;课题综述报告的综述部分的概括性更强,综述报告强调形式的格式化和完成综述报告的步骤。
课题综述的特点和内容1、课题综述的特点(1)内容方面:综述论文是对大量文献的综合描述和广泛综述时空范围内发展和情况。
●语言的概括。
对原始文献中的各类理论、观点、方法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照抄或摘录,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信息的浓缩。
综述集中反映一定时期一批文献的内容,浓缩大量的信息。
一篇综述报告可以反映几十到上百篇的原始文献。
●评述的客观。
叙述和列举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技术及数据时客观、如实反映原文作者的内容;分析、比较、评论各种理论、观点、方法时基于客观进行分析、评价,而非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感情;预测时,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科学的推导方法为手段,力求客观,而非凭空想象,出于主观愿望盲目提出。
(2)形式方面。
标题醒目。
综述论文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综述、概况、评述、进展、动态、现状等字样。
文献综述范文1
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浅探的文献综述一、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将在今后数年内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亦是如此。
尽管我国率先从经济低迷的泥潭中爬出来,但是它对于我国的现有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大批企业处于困境的边缘,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
当中小型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被无限的放大了,中小企业面临无款可贷,而银行又是有款不贷。
而政府又急于复苏国内经济,因此它们选择重点救助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政策虽好,执行力却一般,很多中小型企业还是无法实现的融资。
这个现实很残酷,但是必须面对。
在当前全球经济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同时也强调了落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关系到我国十二五期间能否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二、国外关于中小企业研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市场经济已经走过数百年的历史,市场能够比较好的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各项政策也确保了了政府和企业、货币市场和企业、政府和货币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三个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已经相当明确。
所以,在中小企业的研究方面很过国外的研究(特别是发达国家)跟我国的研究方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外国的研究者通常会借助一系列可靠的数据来进行研究。
有些学者喜欢研究中小企业的整体状况,包括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通过得到的资料来研究这一范围内中小企业的特征,结构,发展状况等等,如在Nicos Michaelas 《Financial Policy and Capital Structure in U.K SM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ompany panel date》一文中利用英国最新金融数据对英国的中小企业的规模,成长和未来发展机遇,经营风险,资产结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Literature Review (Sample 1)文献综述1
Literature ReviewC12 英语〔1〕 X X X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omas Hardy’s finest novel.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891, it has encountered considerable concern in literary criticism. Among these numerous essays dwelling on Tess, most criticisms and interpretations focus on probing into the root of Tess’s tragedy. These scholars ponder Tess’s tr agedy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give a multitude of interpretations on this topic. But no one can exhaust such a great work,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about Tess’s tragedy. Through several months’ efforts in searching, collectin g and reading an abundance of scholars and professors’ literature concerning causes of tragedy of Tess, I have learned much and gained a lot of data and create the following essay which summons up the essence of the literature.1.Analyses of Objective F actors in Tess’s Tragedy.The Ag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Rebel in Tess of the D’U rbervilles – A Feminine Decoding on Tess of the D’U rbervilles by Jiang Lu introduces the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Jiang states that the story of Tess happened during the late half of 19th century, which witnessed the decline and de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peasantry. It was an age of transition and great social upheav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England was slowly developing from its former state of a mainly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its new condition of a primarily industrial society, because of which the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t society order in the country was broken. Helplessly confronted with the change, the country villagers were deprived of their lands, houses and other possessions. Then, in possession of few things they were forced to immigrate away from their accustomed land and to be employed as farm workers. Therefore, country peasants were inflicted tragically b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rt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farmer at Victorian age which is quite beneficial to my paper.An Ecofeminist Reading of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YuKun discusses the tragedy of T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this paper practically explor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nature and women’s tragic fate as the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patriarchal society, which helps me understand Tess’s tragedy from a new angle. It points out that at the late Victorian Age when industrialization began to encroach upon the countryside rapidly and capitalism developed further, the peasants lost their land and many of them were impoverished. Tess’s family,without exception, was poverty-stricken, which turned out to be the very root of her tragedy. Tess, impelled by the economic pressure from her family, had to go to claim kindred with prosperous D’Urbervilles family where she met evil Alec who deprived of her virginity; and it was her poor family that made Tess return to Alec. Besides, the society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was a man-dominated society, woman had to suffer the injustices of man-made law, the law by which man and woman were not equally treated in terms of morality. Angel who set a double moral standard for man and woman certainly couldn’t conceive of a relationship of equality with Tess. He couldn’t forgive Tess for her lost of virginity although he himself had dissipated past. Thus he finally abandoned Tess because of her “impurity〞, which gave Tess a fatal blow.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Angels in House〞in Victorian Period of England by Zeng Yayin demonstrates perfect women’s image in people’s mind in Victorian period. It says that a traditional Victorian woman is supposed to be a perfect woman. First, they should be gentle, graceful and charming, that is to keep an attractive appearance. Second, they should be submissive. They were taught to be sympathetic, gentle and considerable to other peop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s to be submissive to their father or brothers, and after being married, their submission turned to their husbands. Third, they should have pure bodies. Traditionally, virginity was worshipped as a symbol of honor for an unmarried woman. It was very important for a younger woman to be a virgin before marriage and be loyal to her husband after she married him, and virginity was a girl’s virtue and value as well. Fourth, home was her whole world. She should sacrifice herself for her husband and the family. Taking care of the family and making the home healthy andcomfortable was undoubtedly all her duty. Besides, they were economically dependent, what they should do was to stay at home which was the shelter for them, and to seek for support and protection from them, so marriage was pretty much their best choice. All in all, the idle Victorian woman should be devoted, pure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nd submissive. This paper gives me a general idea of the image of women in Victorian period, which will help me a lot in my paper.Analysis of Tragedy of Tess by Tang Xuan points out that Tess is a typical female tragedy, considering the convention and the bourgeois morality of her time. The last yea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ere the Victorian period. Victorian morality imposed rigid norm on women, which demanded women to be pure. The loss of virginity was a fatal blow to Tess as she was turned against and crushed by the social convention. It was a man-dominated society, in which woman had to suffer the injustices of man-made law, the law by which man and woman were not equally treated in terms of morality and the use of double standard in sexual matters was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Victorian society. This was why Tess, being violated by Alec, unfairly suffered from being morally and socially spurned and punished while Alec remained free from any social reprimands. What is more, according to the Victorian customs, a man could live a dissipating life as he had once done while a woman could not. This double standard for man and woman made it impossible for Angel who was domin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cial custom and the bourgeois view of morality to forgive Tess. This part helps get a better idea of the impact of social convention and morality on Tess’s tragedy.The Ruin of a Pure Woman — Analyses of the Tragedy of Tess by Zhou Hong says that Tess is the victim of capitalist law and hypocritical religion. It states that Alec dared to do evil at his pleasure not only because he was a man of money and power, but also because he wa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bourgeois law which was employed as a tool to rule ordinary people and was always at bourgeois’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law, it was ironic that the man who seduced Tess was justified while Tess who suffered damage was sinful. Oppressed by so strong social prejudice, Tess was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protect herself and forced to accept the unfair treatmentimposed on her. Thus, she was doomed to be a victim of power and violence. Besides, hypocritical religion wa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ess’s tragedy. In capitalis t society, religion was just used as a tool to lull and enslave people. When Tess met Alec again, to Tess’s as tonishment , Alec, the man who seduced her and ruthlessly pushed her into the abyss of tragedy, could resort to Christianity and became a priest who asked people to do good deeds. From this part I can see that both bourgeois law and religion are hypocritical.2. Reflection on Subjective F actors in Tess’s Tragedy.Analysis of Tess’s Character by Xu Haibo focuses on Tess’s character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ess’s traged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haracter of T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r fate, it is the tension in her character that leads her to the tragedy. The most obvious ones are those between humility and pride, and between innocence and sensuality. Ultimatel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ension is the one between obedience and rebellion within her character. It presents that both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ess’s character. Tess has the qualities of kindness, honesty, diligence and loyalty which are shared by the label people, besides, she also inherits the pride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noble families, but her pride is conflicted with her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with examples about the tension in Tess’s character which helps me better understand his idea. Besides 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lso conflict between acquired conventional belief and instinctive independence of mind, and between ignorance and education in Tess’s character, which can also be seen from many cases. From this article, I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Tess’s character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her fate.Study on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by Zhou Zhongxin and Wang Yanwen points out that Tess is a pure woman, but, ironically, her purity become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her tragedy. It states that Tess’s pure nature is fully embodied by her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lf -sacrifice to her family. When their horse is killed in an unexpected accident, nobody blames Tess as she blames herself, therefore, she doesn’trefuse once more her parent’s suggestion to claim kin with the wealthy D’Urbervilles family although she is not willing to do so. This is the very action that ruins all her life, she is seduced by Alec and later gives birth to an illegitimate baby. Moreover, h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also clearly revealed when she becomes a mistress of Alec because of the desperate situation of her family. Tess’s purity is also displayed in her honesty and loyalty to love. When she is seduced by Alec, she bravely chooses to leave him at once irrespective of the pressure of her family and the society, because she realizes that she has never loved Alec.As to Angle, she falls in love with him deeply, but she continuously refuses Angle’s wooing because she thinks her being his wife is a shame for him. In order to protect Angle, she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er own feeling and happiness. Although she accepts Angle at last, she decides to disclose her past to him because of her honesty and true love for Angle. But her confession only results in an end of their marriage, she is deserted by her heartless husband, which leads to her miserable life soon afterwards. This paper offers me a good idea of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ess’s purity and her tragedy.A Multi Perspective of the Trage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 les by PengYan mentions the persecution of religion on Tess. Brought up in a heavily religious environment, Tess is deeply poisoned by religious thought, which forces Tess to bear enormou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induces her to sink into tragical abyss. Tess is a victim of religious doctrine. When her baby is dying, she suddenly realizes that she hasn’t been baptized and therefore will die without salvation a nd go to hell, but no parson is willing to do it for her baby, so she decides to baptize her baby by herself. Obviously, all her terrors about the hell are coming from the religious doctrine taught to her. Besides, although she used to doubt the existence of God when she feels desperate toward life, she can’t free herself from the shadow of religion. She always uses religious thought to imagine, explain and symbolize her miserable life. When she meets a man writing biblical texts on walls, she consciously feels ashamed and guilty for her loss of virginity, although it is not her fault. She is always self-contempt and keeps torturing herself by hypocritical religion thought. From this part I get to know religion’s impact on Tess.My Opinion about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Li Honglan points out her family’s role in causing her tragedy. It says that Tess’s parents are ignoran t and vain,which leads directly to Tess’s tragedy. Tess’s father, Jack is lazy, selfish and foolish. When he hears of the news about his noble ancestry, he thinks his family will surely become rich if only Tess go to claim kinship with the wealthy family. When Tess is seduced by Alec, he doesn’t care about his daughter’s feelings and lock the door to prevent Tess from going out, the only thing that worries him is what others will think of this collapse of his family pride.Besides, Tess’s mother Joan is no better than Jack. The news of ancestry also affects her, she wants her daughter to rise in the world by making a successful marriage and thus bring fortunes to the whole family. When Tess chooses to leave Alec, she blames Tess for not marrying him and when Tess is deserted by Angle, she thinks it is all Tess’s fault. At the same time, her father doesn’t show sympathy for Tess either, he even doubts about her marriage, which makes Tess unable to live at home any more. Since her parents cannot be relied on, Tess takes on her younger shoulder the family burdens. She ha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s her family and at almost every stage of her life it is her concern for family that influences her actions-from her agreement to claim kinship to family D’Urberville right to her final decision to return to Alec is totally due to her responsibility to support her family. From this analysis, I get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ess’s family on her tragedy.Tess一A Pure but Tragic Woman by Zhang Qun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wo men —Alec and Angle on Tess’s tragedy. It explains that Alec, typical of a bourgeois villain, m etamorphoses himself into the more dignified style of Alec D’Urberville and decorates himself as a man of nice heart. He takes advantage of Tess’s poverty and innocence, and seduces her on purpose. Thus , Tess intends to look for a way out but is driven by him to a way with a dead end. On the other hand, Angl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bourgeois intellectuals. He regards himself as a man full of new thoughts who isn’t bound by social customs. However, as a matter of fact, he couldn’t free himself from it. He idealizes Tess as symbol of purity and pursues her enthusiasticaly, but desert her as soon as Tess’s confession. Given up by her husband,Tess can’t support her family on her own and she is foeced by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and consequent loss of their cottage to succumbe to Alec to be his mistress. But out of her expection, Angle comes back, she is so shocked and regretfull that she kills Alec, because she thinks it is the only way out. From this analysis, I get a sense of these two men’s impact on Tess and I will use some of his idea in my paper.3. Introduction to the A uthor’s Outlook Reflected in the Novel.On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Hu Ye says that Tess’s t raged y is related to Thomas Hardy’s fatalisti c outlook on life. Tess’s lif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and every stage is sprinkled a series of coincidences that push Tess to the doomed abyss. In this paper, it gives details about these coincides. At the outset, Tess’s father John Durbeyfield is so excited at the news of her ancestor that he drink himself drunk, so Tess has to replace her father to send the beehives to the market. Then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the horse Prince destroys the family’s livelihood, so Tess is forced to go to claim k in with the wealthy D’Urbervilles family, where she is seduced by Alec.After this great frustration, she happens to meets Angle and falls in love with him. When she is about to marry him, Tess decides to write her past in a letter and thrusts it from unde r the door into Angel’s bedroom. But the paper gets mislaid under the carpet and Angel does not see it,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break of their marriage. When Tess eventually decides to visit Angel’s parents and asks them for help, she unfortunately ove rhears the conversation of Angel’s brothers, then she give up asking help from them. There is also the coincidence that she reencounters with Alec at exactly the moment when she is most vulnerable, then she becomes her mistress. Considering these coincides, I think tha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s’s tragedy and these coincidences, although they all happen by chance.Tragic Consciousness Inherited and Future Developed in Hardy’s Novels On The Tragical ness in Tess of D’Urbervilles and Jude the Obscure by Zuo Yanru says that Thomas Hardy is an inheritor of classical tragedy, so he naturally transplanting the ideas of fatalism into his tragedy novels,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a typicalone. It tells that Hardy’s perspective of fatalism ha s two distinctive features. First, his fatalism often arise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oth social and physical, and the internal character of the protagonists. This realistic concern is a new aspect of fatalism. Secon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 d tragic effect, Hardy’s destructive forces are reflect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accidents and inevitabilities, which aims to produce a strong sense of fate. The two features makes Hardy’s novels produce a strong sense of fatalism. This introduction lets me know the character of Hardy’s fatal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novel.Having read the abov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analyses of Tess’s tragedy, we have no difficulty to find that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professo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egin to p ay attention to the field of the cause of Tess’s tragedy. Most of them probe into this f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background, the heroine’s inner factors or the heroes destructive impact, there are not many other interpretations, however, all of them give me good guide to this topic and help me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elements relating to Tess’ tragedy, it also evokes my interest towards this topic and stimulates me to study this topic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my paper, I tend to analyze the tragedy of Tess from individual choices with the help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ritical study done by the former Hardy scholars, and I hope that I can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is field by reading extensively and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ReferencesXu Haibo. Analysis of Tess’s Character [J]. ?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7(06) Zhang Qun. Tess—A Pure but Tragic Woman [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Ed.) 2003(20).胡艳.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J].?太原科技大学报?2021(02).蒋橹.?苔丝?中的时代特征与叛逆形象—苔丝的女性主义视觉解析[J].?电影评介?2006(14).[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05).彭焱. “苔丝〞悲剧的多层次透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唐璇.?苔丝?悲剧根源剖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于坤. An Ecofeminist Reading of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1).—?苔丝?悲剧分析[J].?电影评介?2007(11).左燕茹.Tragic Consciousness Inherited and Future Developed in Hardy’s Novels On The Tragicalness in Tess of D’Urbervilles and Jude the Obscure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4.“家庭天使〞的内涵和特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J].? 电影评介?2021(11).。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
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不具有可保持性,企业战略需要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不断进行调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适应市场变革、对市场需求能够快速相应的动态柔性组织结构,成为了21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趋势。
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知识经济如浪潮般涌现在面前,组织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化,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柔性化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组织面对着竞争环境变现出了一种“超竞争”的特征,企业战略行为的“保质期”在不断的被缩小,战略的更新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在这样的高度多变的环境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混乱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这让组织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在这样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新竞争环境里,某个产业或企业不可能再一直稳定并且长期存在,我们可以从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范围的产业重组和企业结构及运行方式持续变化中可以看出。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动态环境中,组织的柔性化对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人们对组织柔性的研究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柔性的界定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的是马斯查克(Marschak)和尼尔森(Nelson),他们从三个方面界定了柔性:1.选择余地的大小,即最初的富有柔性的行动,使得企业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更多的行动选择;2.边际成本,即富有柔性的工厂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需要较小的额外成本;3.边际期望利润,即富有柔性的工程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或遭受较小的损失。
随后,有关柔性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例如Thompson对柔性专业化进行了剖析,认为柔性专业化意味着竞争性质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以横向合作竞争平衡取代新古典传统下不受约束的原子竞争;科利(Correa)论证了制造系统的柔性、产出变动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探讨了汽车制造中的技术柔性与人力资源柔性等相关问题;陈豪尔(Chenhall)对制造柔性与组织绩效的测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沃尔伯达(V olberda)对快速变化环境下的柔性组织的构建问题进行了讨论;佩吉尔(Pagell)利用多种方法对制造柔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
1-文献综述模板
(空一行)文献综述前□□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电子商务在秦皇岛港务集团的规划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秦港集团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据了解秦港集团也没有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秦港集团电子商务的规划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及港口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电子商务规划到秦港集团的业务中。
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文献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综合物流的加快发展给港口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此,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在物流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EDI 的最初想法即来自美国运输业。
我国交通运输及相关的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较为滞后。
但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
安旗和富森(2007)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发展》中指出构件电子商务平台的必要性,这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状。
并且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李峻峰和苏小玲(2004)在《论电子商务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中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物流理念的影响、系统结构的影响、对运输的影响,以海尔的现代物流为例,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活动对现代物流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相应对策。
刘大军(2003)《浅谈物流运输管理与信息技术》中指出我国绝大多数运输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我国物流运输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业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夏黎(2004)在《电子商务给物流业及其管理带来的变化》提出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其自身的特点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的机遇。
但由于传统的经营渠道仍可以利用,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收到一定的限制。
大数据文献综述(一)
大数据文献综述(一)引言概述: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它以巨大规模的、多种类型的数据集为基础,通过创新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揭示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大数据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梳理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和应用大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内容: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1. 大数据的定义:从数据量、速度、多样性等方面阐述大数据的底线。
2. 大数据的特点:探讨大数据的海量、高维、真实、价值等特点,以区别于传统数据。
二、大数据的技术基础1. 大数据的存储技术:介绍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等存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
2. 大数据的处理技术:讨论MapReduce、Hadoop等大数据处理框架及其应用场景。
三、大数据的应用领域1. 金融领域:探索大数据在风险评估、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2. 医疗领域:分析大数据在疾病预测、基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3. 零售领域:剖析大数据在市场分析、用户行为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4. 媒体领域:阐述大数据在舆情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应用。
四、大数据的挑战与机遇1.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探讨大数据背后存在的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
2. 数据质量与整合问题:分析大数据链路中可能出现的数据质量不确定性和信息孤立问题。
3. 人才缺口与资源投入问题:讨论大数据技术人才与资源投入不足的挑战。
五、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探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紧密结合,推动大数据应用走向智能化。
2. 数据驱动的企业发展:分析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3. 数据治理与合规性问题:讨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治理与合规性的重要性。
总结: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定义、特点、技术基础、应用领域、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述,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的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将继续引领社会变革的浪潮,为各行业创造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文献综述 (1)
《边城》文献综述
沈从文的《边城》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此篇文章的看法和评论也各有不同。
杨昌国和晏杰雄在《复返初始的神话—<边城>水原型的整体解读》一文中,试图用文化批评的重要一支——神话原型批评,对《边城》的水原型做一个整体性的解读。
他们认为:由于沈从文对田园风光和素朴人情美的着力刻画,《边城》的确构筑了一个没有人间烟火味儿的的纯净世界。
在《边城》中,对自然景物描绘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水色”了。
何玉嘉在《<边城>,隐喻和象征的哲学表征》一文中,提到:由于《边城》具有语言学、民俗学、文学、文化学、哲学的意义,“这一步”就是隐喻和象征。
这使得《边城》由此走向哲学的表征。
华北电力大学的何一鑫和陈慧良在《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边城>》一文中,有提到:沈从文自述其美学系统的最高范畴是生命、自然和力、其本体论最终落脚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他以认识认识生命、自然为始,以爱生命、爱自然达到最高潮圆满为终。
山东财经大学的苏科、闫宁在《<边城>小说中语言陌生化的审美辨析》一文中,分析《边城》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边城》这部小说充满了自然美、人性美,然而它独特的文学美也在众家的评论浮现,让我想到古人那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文献综述模板 (1)
文献综述题目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年月日目录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文献综述 (2)2.1.1 国内研究文献介绍 (2)2.1.2 国内研究文献评价 (5)2.2 国外文献综述 (7)2.2.1 国外研究文献介绍 (7)2.2.2 国外研究文献评价 (7)3 评述 (8)参考文献 (9)1 研究目的及意义企业融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融资结构的有效性不仅决定着单个企业的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之后出现了诸如MM理论、权衡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下的新融资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关于股利政策方面的诸多企业融资理论,我们国内的学者也于近些年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对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了相关研究。
新技术革命促成信息时代到来之后,在现代经济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企业规模缩小、中小企业增多、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发挥作用日益增大。
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仍然具有人力资本弱,财力、物力有限,缺少形象力的特点,其中一个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就是它的融资结构与大型企业的区别。
而对中小企业而言,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不仅能有效地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权分配、治理结构及整体资源配置都有一定影响。
中小企业在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技术创新以及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关乎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
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高科技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管理成本低、市场适应性好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创新机制、创新效益方面具有大企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所具有的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和他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其发展的融资瓶颈对他的制约也越来越严重。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一、译介中国大陆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译介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9—2000年。
这一阶段翻译村上的作品比较少,类型也比较单一,主要包括《挪威的森林》(1989年)和《青春的舞步》(即《寻羊冒险记》、《象的失踪》、《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和《舞舞舞》的合集)。
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今。
200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大量翻译村上的作品,包括小说、随笔、游记、童话和纪实文学等。
2006年村上凭《海边的卡夫卡》获得捷克的卡夫卡文学奖,该奖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敲门砖。
这个奖令村上作品的商业价值得到不小的提升,版权费也水涨船高。
所以,村上2007年以后的作品,包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1Q84》、《无比杂芜的心绪》等,都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译者也从林少华换成了施小炜。
在这个阶段,村上的作品在中国一路畅销,并且已经显露出长销之态。
二、研究概况国内对村上春树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9至2000年。
这一阶段研究村上的作品较少,且视角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对“村上春树现象”的分析和以村上春树为代表的日本后现代文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2008年。
随着村上作品被大量地翻译到中国,并在中国一路畅销,学术界开始重视起村上春树来。
研究作品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角度亦是丰富多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另一方面,国内开始出现关于村上的专著。
第三阶段为2009年至今。
2009年村上的集大成之作《1Q84》出版,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从这一年开始,国内每年发表的关于村上的论文总数超过100篇,其中硕博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
研究的角度较上一阶段更加丰富,研究也更加深入细化。
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国内村上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开始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专著。
这个阶段可称为村上研究的繁荣期。
(一)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村上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分析“村上春树现象”和研究以村上春树为代表的日本都市文学的后现代性。
文献综述: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文献综述页范例[1]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姓 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刘博仓教授 李薇 系 别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 学专接本 年 级 2013 级
论关汉卿的爱情观 完成时间 2015 年 月 日
〔1〕关四平《关汉卿杂剧的婚恋理想新论》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7 年 10 月第 查 阅 的 主 要 文 献 10 期 。 〔2〕杨秋红《世俗的魅惑与儒生的妄想—— 关汉卿爱情剧中的俗文化特质探析》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5 卷 第 1 期 〔3〕孟芳《关汉卿笔下女性爱情书写》 , 《当代艺术观察》 ,2013 年第 4 期。 〔4〕贾喜鹏文学》 , 2011 年第 11 期。 〔5〕关汉卿《救风尘》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6〕魏荣华《元曲四大家杂剧的思想内容及文学史地位》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00 年 12 月第 4 期。 〔7〕丁华民,孟玉婷《文豪书系第二十卷——关汉卿》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年 版。 〔8〕 施邵文、 沈树华 《国学大讲堂: 关汉卿戏曲集导读》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0 年版。 〔9〕关汉卿《关汉卿作品集》 ,巴蜀书社,1990 年版。 〔10〕黄克: 《关汉卿戏剧人无论》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
备
注
的思想性。如关四平《论关汉卿杂剧的婚恋理想新论》 ,杨秋红《世俗的魅惑与儒生的妄 想—— 关汉卿爱情剧中的俗文化特质探析》都体现了关剧中新的婚恋理念,作品中的的 先进思想。 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研究也是关汉卿戏剧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从戏剧文体元杂剧就 是反映当时时代的一个特征,元杂剧本身就是当时的诗歌等雅文化与歌舞、说唱等俗文化 的结合、叙事方式、语言艺术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方面有 代表性的研究是陈霓的《关汉卿爱情风月剧的形态建构》 ,陈霓认为戏曲是大众化的艺术, 是运动的直观的艺术, 其审美价值的实现与广大观众的心理反应相对应。 艺术作品只有 在欣赏中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 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具有强烈 的搬演性, 与其始终以观众审美为中心、 注重演出效果是分不开的。董连祥《关汉卿杂 剧的创作倾向和特点》 将关剧的创作大体分为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 宣扬义气、 忠勇、 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裁判公案三种,与后世相比元人的剧作最符合演出的要求 “它们叙述深人浅出词曲皆有天趣,一片好音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 三、 关汉卿创作的文化研究 从文化角度研究关汉卿,关剧当中有很多时代的文化特征,比如《拜月亭》当中王瑞 兰父亲的重武轻文的思想,以及当时很显著的社会特征:蒙古族入主中原初期,分为四等 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政治和文化上都严格限制汉人和南人。在语言方面 也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动作性(外在、内在) 、明显的性格化和通 俗化(不避俗典、深入浅出)以及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语言精炼为特征的诗化,由此 决定关氏语言风格舞台性和诗歌化的本质。前者促成关作在舞台上的巨大成功,后者则是 关作至今魅力犹存的关键。
文献综述范例1【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题目名称:指导老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内容摘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公平合理的价格竞争,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文章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的弊端入手,分析了工程量清单的优势,以及实施的主要程序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使项目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Abstract:Quantity pricing implemented model can enhance the<The Bidding Law >operability,and guid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 fair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ce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construction bidding,orderl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counts the price pattern exist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fixed quantity malpractice obtaining, has analyzed the resilience detailed list superiority, as well as how does the implementation main program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enable the item cost to be under a better control。
文献综述范文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国际价值理论研究述评内容摘要国际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在世界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解释国际经济运行机理,以及揭示国际资本剥削关系的基石。
但是,长期以来,国际价值理论也是学界论战较频繁、创新难度较大的经济领域之一。
有必要系统地理清国际价值研究脉络和阶段性论战的缘由和焦点,并归纳总结其主要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以便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丰富国际价值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国际价值实体国际价值量国际价值转形“在世界贸易中,商品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马克思,1975:163),这才体现了“真正的价值性质……因为国外贸易才把它里面包含的劳动,当作社会的劳动来发展”(马克思,1974:294),显然,商品价值在世界贸易中具有了更一般的表现形式即国际价值,并由比国内社会劳动更一般的社会劳动即“世界平均的劳动单位”(马克思,2004:614)来决定。
国际价值理论则是劳动价值论在世界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是解释国际经济运行机理,以及揭示国际资本剥削关系的基石。
但是,长期以来,国际价值理论也是学界论战较频繁、创新难度较大的经济领域之一,比如国际价值实体是否存在,国际价值如何决定,国际价值是否能够实现转形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理清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脉络和论战焦点,并归纳总结国际价值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以便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丰富国际价值理论体系。
一、国际价值的研究脉络(一)古典经济学家的国际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家最早讨论了国际经济现象的劳动价值原理。
比如,亚当·斯密论证了自由贸易必须建立在同样劳动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基础上。
大卫·李嘉图(1976)则提出了100人的劳动产品交换80人的劳动产品的所谓国际不等量劳动交换问题。
但是,他们的劳动价值基础都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
具体来看,斯密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论的混合主义,其中,劳动价值论只是适用于“资本积累、土地私有”之前的原始经济社会。
文献综述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关于教育治理的相关研究2002年,“教育治理”这一概念初次在托马斯·J·萨乔万尼的《教育的治理与管理》一书中被提出,本研究的教育治理是指高等教育范围内的治理即大学治理。
当前,国外学者对大学治理模式、大学治理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投以了极大关注。
(1)关于教育治理模式的研究Min Hong(2018)指出,澳大利亚的大学采取具有公司管理主义的自治模式,州政府只是大学理事会的成员,与学生代表等其他成员一样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经济和市场因素还发挥重要作用。
Akiyoshi Yonezawa(2015)指出,日本公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自政府,因此其运行和管理受中央政府牵制。
倪其润(2017)指出,美国高校多采取的是系、院、校三级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行政两权分开,各司其职。
臧日霞(2009)对英国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这一治理模式进行了探析,它实际上是作为英国高校的资助机构存在的,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其他与资金相关的事务,它不仅要求各高校承担绩效责任和风险,还制定了相关的指标对高校进行绩效考核和目标责任进行问责。
(2)关于大学治理改革中面临的问题研究Đô Thi Ngoc Quyen(2014)通过一种改进的Delphi方法测量了大学治理指标的发展及其权重系统,发现在管理和指导、参与、责任、自主性、透明度这五个维度中,专家们对参与和透明度的共识不高,并且参与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
Akiyoshi Yonezawa(2015)指出,日本顶尖大学为了加强其国际影响力,追求世界一流水平,在大学治理转变过程中,严重依赖国内资源,对市场机制了解不足,面临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国际化的问题。
Tom Christensen(2010)对大学自治的潜在问题提出思考,大学虽然在改变和政府关系,在财务、管理和决策事务上拥有更多的自治权,但需寻找除政府外更多的财务资源,这既增加大学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依赖,破坏了与有保障的公共资金有关的传统自治权,也在逐渐削减大学对传统学术专业自治的重视。
大数据文献综述范文docx(一)2024
大数据文献综述范文docx(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综述大数据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目前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1. 大数据的概念及演变2. 大数据的四个基本特征:3V(Volume、Velocity、Variety)+ Value3.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差异与联系4. 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影响二、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1. 大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2. 大数据存储的常用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等3. 大数据采集和存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的技术与方法三、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1. 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结果验证等2. 大数据分析常用的算法和技术: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与预测等3.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与案例研究4. 大数据分析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与价值四、大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1. 大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 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3. 大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4. 大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技术与方法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大数据发展趋势: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与应用2. 大数据面临的挑战:数据质量、隐私与安全、算法效率等问题3. 大数据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环境4. 大数据发展的前景与应用展望总结:通过对大数据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和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
同时,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可视化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推广,大数据必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文献综述的方法(一)
组织文献综述的方法(一)在进行研究时,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向。
然而,一份好的文献综述需要仔细地筛选和组织文献,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组织文献的方法。
主题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组织文献的方法,它将文献按照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汇总。
在进行主题分析时,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问题或目标,先确定文献综述的主题,然后再按照主题将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进行梳理和分析。
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一种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和组织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体现出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
在进行时间序列法的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将文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归类分析,了解研究领域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年代分析法不同于时间序列法,年代分析法是一种将文献按照年代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领域比较细分、研究成果发展较快的情况下,通过年代分析可以在时间上串联研究领域的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出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
国别分析法国别分析法是一种按照国别或地区进行分类组织文献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出不同国家在研究领域上的贡献和发展方向,也可以提供研究者了解不同国家研究成果之间差异和共性的机会。
综合分析法在进行文献综述时,还可以采取综合分析法,将以上方法相互结合使用。
例如,可以先按照主题将文献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年代、国别等进行细分,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情况。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献综述组织方法各有优缺点,研究者应根据研究任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文献综述方法进行组织。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还需注意文献来源的可信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组织文献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筛选文献。
应该引用最新、可靠的文献,并排除重复、低质量的文献。
2.形成合理的文献分类和标签。
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分类,标签将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文献的主题。
3.撰写清晰的概述。
在文献综述的开头,需要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问题,并简述所选取的文献的重要性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1汇率对贸易影响问题的理论研究:经济学上,最开始提出各国出口的产品种类不同的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动无质量差异,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均不变;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不考虑消费需求偏好因素的影响。
这样两国的比较优势由劳动生产率差异决定,而这一比较优势又是决定两国贸易及其结构形式的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出口的产品种类数量各不不同,众多因素都会引起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经济学家研究越来越多的就是汇率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汇率变动对贸易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调整的影响。
马歇尔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主要用于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分析。
勒纳发展了该学说,认为汇率调低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能改善贸易逆差;最终得出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弹性分析方法是以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的,但仍然不够完善,随后分别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和货币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在研究汇率与进出口的弹性关系上,早期经济学家便发现了J曲线: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货币升值后在短期内不但不会减少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使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
从长期来看,货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货币升值可以减少出口,促进进口。
但是,由于贸易收支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长期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贸易收支先降后升,货币升值有可能导致贸易收支先升后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收支先降后升或者先升后降的走势很象英文字母“J”,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J曲线效应。
大量的文献均采用总体贸易数据,其隐含着一个较强的假定,即汇率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影响一样。
由于汇率变动对不同产业或产品的贸易影响程度不一,影响的方向也不同,这样,在采用总体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时,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相互抵消现象,从而得出的总体效应不能如实反映汇率变动对贸易的真正影响。
虽然关于汇率对贸易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但它们都表明,汇率的变动可直接影响进出口产品价格,进而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但是,我们认为,当把所有的产品加总进行研究时,无法准确辨别汇率变动对不同分类产品的影响。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对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出口产生的影响力应该是不同的。
2国内外关于汇率对分类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2.1国际有关利用弹性理论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现状最早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转换问题的经济学家当推李斯特,他早在1841年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就较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转换理论。
很多研究在研究汇率变动和进出口关系时,运用的都是总体数据,没有区分行业或商品类别进行研究。
对此,外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Obsffeld(2002)也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对于汇率变化在商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不同类工业商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有关不同类商品之间的差异需要更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1]。
综观中外文献,分析出口和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而研究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能够成立是研究“货币贬值是否能够改善贸易收支”问题最普遍的思路。
国外学者研究集中在ML条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成立以及J曲线效应是否存在两个方面,分析汇率变动是否对贸易净额产生影响。
认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常常不成立,主要包括Dornbusch和Bahmani-Oskooee 等;认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可以成立,包括Krugman和Baldwin、Moffett以及Marquez等。
2.1.1、倾向于ML条件成立Bahmani-Oskooee(1998)通过观察希腊、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六个国家1973-1990年的数据,采用平稳性数据计算出了这六个国家的贸易弹性。
和传统方法相比,进口的数量取决于价格、本国价格和名义汇率。
除了新加坡(0.15),这些国家的进口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实际收入弹性也是富有弹性,但韩国除外,它只有0.3l。
最后得出结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汇率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平衡2。
Olugbenga(2003)研究东南亚四国在1980年到2001年期间的情况。
发现四国与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都符合ML条件[3]。
2.1.2 ML不成立或是无法确定它成立Rose(1991)通过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五个OECD主要成员国的实际汇率和实际贸易平衡,指出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汇率能够显著影响贸易平衡。
他采用了非参数当地加权回归技术(LWR)建立模型,美、英、加、德、日等国1974-1986年的数据的检验表明,上述国家的进出口与实际汇率及国内外产出(工业增加值代替)之间均不存在协整关系,ML条件不成立[4]。
Wilson(2001)对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进行研究。
仅发现韩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满足ML条件[5];Boyd(2001)利用协整理论,运用结构协整向量回归分布滞后(VARDL)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析了八个OECD成员国的实际汇率与实际贸易平衡,指出产出和实际汇率与贸易平衡有很弱的关系。
计量结果显示,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中三个国家(加拿大、德国、美国)的实际汇率升值效应显著,六个国家(除了法国和德国)的J曲线效应显著。
长期中ML条件在八个国家中的五个国家(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美国)是成立的[6]。
2.2国内有关利用弹性理论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情况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国内文献多集中在汇率水平的变动对于进出口的影响,在研究汇率对分类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常规的作法是从标准进出口需求方程出发,运用弹性分析法考察ML条件是否成立。
经济学者们基本是采用的从人民币汇率对相关省不同类型出口商品弹性出发把协整理论应用到了计量分析方法中,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不稳定性做相应处理这样研究方法。
许多学者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和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也做了很多研究。
弹性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大概分为三类:2.2.1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严重不足1 Maurice Obsffeld 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Perspeclives from the New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20022 Bahmani-Oskooee Effects of ernment budget on its Currentaccount winter1989.293 .Olugbenga.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 in East Asia:is There a J-curve? 2003(18)4 Rose,A.K.”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s in A Popla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Doe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Hold?”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1,30,00.301—316.5 Wilson John F.Wendy E Takacs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Price and Exchange Rate Influences in theForeign Trade of Selected Industrial Countries 1979(2)6 Boyd D. 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il the Balance of trsrde 2001强永昌(1999)分析了汇率中性和非中性观点,得出结论:汇率变动对贸易发展长期利好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的,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竞争优势的转换而成的民币升值的方式来纠正中美贸易失衡并不符合“对症”规则的要求,他以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遍最小二乘法,用三个回归方程即出口方程、出口价格方程、进口方程分别得出线性回归系数,它们分别是出口价格指数对出口量的弹性、汇率对中国出口价格指数的弹性以及汇率对进口额的弹性。
计算出的结果认为中国出口额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是很弱的,为0.068,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很小。
Cem和Dayal.Gulati(1999)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变化尤其是进出口的价格弹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他们把影响中国出口需求的因素归结为相对出口价格和世界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的规模,并且使用世界实际收人替代实际规模变量。
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长期和短期的价格弹性都是不显著的。
但他们的结论也表明中国的进出口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反应正在变得更加富有弹性[7]。
Cerra and Saxen(2002)、谢建国(2002)指出中国出口与汇率关系较弱,不存在协整关系[8];厉以宁等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口、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只有0.6871和0.0506,二者之和明显小于1,不满足ML条件中要求的进口和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相加大于1的条件[9]。
沈国兵(2004)使用中日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10]。
2.2.2、认为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强戴祖祥(1997)首先分析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的稳定性条件与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贬值政策有效性的条件是一致的,既都满足“马歇尔.穆纳”条件[11]。
而李建伟(2003)指出我国出口弹性为0.66,进口弹性为0.56:而卢向前(2005)指出我国出13弹性为一1.88.进口弹性为1.96;汇率对贸易影响显著[12]。
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回考虑了国内研究普遍缺乏对数据平稳性的检验,利用了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来分析样本数据,最大可能的消除数据的不平稳性,避免了伪回归现象的出现。
考虑到国内研究此类问题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对进口及出口方程进行估计,再根据各自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的和是否大于l来决定ML条件能否成立,另一种是直接研究实际汇率对进出口差额的影响,他们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额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较强为1.880952,进口额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为1.95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