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新版指南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
因此,专家委员会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
✔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PCSK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
✔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儿童,血脂需从儿童时期开始管理。
新版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建议。
ASCVD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1)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2)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3)对<55岁且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4)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图1 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新版指南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按是否患有ASCVD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3)在尚无ASCVD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三种情况之一。
此外,新版指南强调,在难以确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中危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如左心室肥厚、Lp(a) ≥500 mg/L、肥胖或腹部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血脂合适水平的参考标准及血脂筛查要点提示:(1)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的人群。
(2)在临床实践中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应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得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得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我国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得指导作用[9]。
2023年《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023年《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一、膳食模式限能量膳食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500 kcal~1000 kcal能量。
男性每日摄入1200 kcal~1400 kcal能量;女性每日摄入1000 kcal~1200 kcal能量,或减少推荐摄入量的1/3。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66%,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
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纳入225例健康非肥胖者,并将其分配至限能量膳食组和随意控制饮食组,结果显示,限能量膳食组受试者的TC、LDL-C 水平显著降低。
地中海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鱼、蛋、乳制品、家禽、及乳制品适量摄入;红肉及其产品少量摄入;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并适当饮用红酒。
其营养特点为:脂肪供能比为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坚持地中海饮食可以显著改善血脂异常率。
素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素食可显著降低血液中TC、LDL-C、HDL-C和非HDL-C水平。
总体来说,素食指只吃由植物性食物组成的饮食,强调水果、蔬菜、豆类和谷物的摄入,不吃畜类、鱼类和禽类等动物性食物。
而细分起来,根据饮食所包含的动物性食物成分,素食可以大致分为:•纯素食:饮食严格限制所有肉类及动物源食物,包括鱼类、畜类、禽类、蛋类、奶及乳制品等;•半素食:素食为主,间歇性饮食中会包含肉类;•准素食:饮食中包括鱼类和禽类,但是没有畜类;•乳蛋素食:饮食中包括蛋、奶及乳制品,但是没有畜类和鱼类;•蛋素食:饮食中包含蛋类,但不包含奶及乳制品、畜类和鱼类;•奶素食:饮食中包含奶和乳制品,但是不含蛋类、鱼类和畜类;•鱼素食:饮食中包括鱼类。
二、食物种类1. 谷物、粗粮、水果及蔬菜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全谷物摄入量增加与HDL-C增加和甘油三酯(TG)下降相关。
此外,一项包括11172例成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每天≥5份)与高胆固醇血症呈负相关。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降胆固醇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防治的主要措施,甚至其重要性要高于另外一个常见而重要的ASCVD危险因素——高血压。
HOPE-3试验表明,在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中,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比更加严格的血压控制更为重要。
除脑卒中终点之外,单纯降低胆固醇的获益与联合降脂及强化降压治疗获益相似[1,2]。
但是,如何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水平降低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危险分层等仍然是临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16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恰逢其时,我个人谈一下对该指南的理解。
1胆固醇水平降低的目标是多少?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仍然坚持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
建议对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靶目标调至<1.8 mmol/L(70 mg/dl)对于不能达到此目标者,LDL-C应较基线降低50%以上LDL-C数值在目标值以内者,应进一步下降30%[3]这样一个目标的设定具有比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同时可能具有较低的经济成本。
在此点上,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与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联合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指导思想比较接近[4,5]。
但与中国指南不同的是,欧洲指南认为当LDL-C介于达标值之上、正常高限之下时,LDL-C降幅至少应达到50%以上[4]。
目前中国和欧洲的血脂治疗指南均是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而2013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血脂治疗指南则放弃了一贯坚持的靶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而改为以危险分层为依据的他汀剂量(强度)模式(表1)[6]。
2013版ACC/AHA指南倡导的治疗策略可能操作起来更简单,但并不符合目前更加积极地降低LDL-C的大趋势;而且由于不再关注胆固醇的下降结果,可能会使某些高危患者获益降低,也可能会使某些对他汀类药物反应好的患者服用了不应该服用的过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脂 蛋 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 中 间 密 度 脂 蛋 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和 高 密 度 脂 蛋 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此 外,还 有 一 种 脂 蛋 白 称 为 脂 蛋 白(a) [lipoprotein(a),Lp(a)]。各类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 来源和功能列于表 1[14,15]。
90%,其密度最低。正常人空腹 12 h 后采血时,血清中无 CM。 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 CM 时,血液外观白 色混浊。将血清试管放在 4℃静置过夜,CM 会漂浮到血清上 层凝聚,状如奶油,此为检查有无 CM 存在的简便方法。 1.2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 由肝脏合成,其 TG 含量约占 55%,与 CM 一起统 称为富含 TG 的脂蛋白。在没有 CM 存在的血清中,TG 浓度能 反映 VLDL 的多少。由于 VLDL 分子比 CM 小,空腹 12 h 的血 清清亮透明,当空腹血清 TG 水平> 3.4 mmol/L(300 mg/dl)时, 血清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 1.3 低密度脂蛋白(LDL)
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 订的标准流程 [11]。指南修订过程中,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 集资金,避免与厂家产生利益冲突。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定义借鉴了欧美血脂相关指南 [12,13] 的 定义,具体表述如下:Ⅰ类:指已证实和(或 )一致公认有益、 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Ⅱ类:指有用和(或 )有 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Ⅱ a 类:有 关证据 / 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 )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 合理的。Ⅱ b 类:有关证据 / 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 ) 有效,可考虑应用。Ⅲ类:指已证实和(或 )一致公认无用和 (或 )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2017 AACE 指南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LDL-C< 100; 非HDL-C<130 ; Apo B <90; (目标值和高危相同) LDL-C< 130; 非HDL-C<160 ;
低危
0个CVD危险因素
他汀类药物
AACE指南并未推荐高强度他汀而是推荐他汀治疗的目标是LDL-C达标 Statins:• R56. Statin therapy is recommended as the primary pharmacologic agent to achieve target LDLC goals on the basi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utcome trials (Grade A; BEL 1). • R57.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mild elevation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or an increased risk of new-onset T2DM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do not outweigh the benefits of statin therapy for ASCVD risk reduction (Grade A, BEL 1). • R58. In individuals within high-risk and very high-risk categories, further lowering of LDL-C beyond established targets with statins results in additional ASCVD event reduction and may be considered (Grade A, BEL 1). • R59. Very high-risk individuals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carotid,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or diabetes, who also have at least 1 additional risk factor, should be treated with statins to target a reduced LDL-C treatment goal of <70 mg/dL (Grade A, BEL 1). • R60. Extreme risk individual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statins to target an even lower LDL-C treatment goal of <55 mg/dL (Table 6) (Grade A, BEL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DYSIS-CHINA研究显示,增大他汀剂量并未使LDL-C达标率增加
CHILLAS研究结果未显示高强度他汀在中国ACS患者中能更多获益
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试验主要有PROVE-IT、A to Z、TNT、MIRACL和IDEAL等, 与常规剂量他汀类相比,冠心病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但降低幅度不大,且不降低总死亡率 此外,中国的临床研究证据不支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 短期强化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最新国外指南也未对PCI围术期短期强化他 汀干预策略予以推荐 目前,尚无关于中国人群高强度他汀治疗的安全性数据
对10年ASCVD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的人群,本版血脂指南增加了进行ASCVD余生危 险评估的建议,以便识别出中青年ASCVD余生危险为高危的个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 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注:*:包括吸烟、低HDL-C 及男性≥ 45 岁或女性≥ 55 岁。慢性肾病患者的危险评估及治疗请 参见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治疗。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体重指数。 1 mmHg=0.133kPa
新指南对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的定义
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有益、 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推荐使用Ⅱ类:指有用和 (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 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 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
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 指南精要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心内一科 陈晖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新指南对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的定义
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有益、 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推荐使用Ⅱ类:指有用和 (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 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 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
病因分类:继发性、原发性 临床分类: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 分类 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防治指南1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防治指南2
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 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 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等)与血脂异常有关,大部分 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 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 例如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 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 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另一 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 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 目前还不清楚 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 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 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Iia 类:有关证据/ 观点倾向 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 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Iib 类:有关证据/ 观点尚不 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 效,可考虑应用 II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 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 治疗,不推荐使用
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937-53
高强度、强化他汀获益不显著
在中国人群中,高强度(最大允许使用剂量他汀)的获益递增及安全性尚未能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代谢的影响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代谢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6-23T14:37:44.3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作者:肖忠明1 陈登国2(通讯作者)[导读]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指标影响不明显,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1重庆市涪陵区精神病医院重庆 400025)(2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0025)【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对36例首次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治疗的患者在入组基线时进行糖、脂等代谢指标等检查,两组在治疗第20周后再对相关指标检查后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用典型抗精药氯丙嗪治疗20周后,患者血糖、脂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
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指标影响不明显,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关键词】氨磺必利;血糖;血脂;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R9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174-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过去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等治疗,由于副用作较多,患者常出现锥体外系统和代谢方面一些不良反应[1-2]。
氨磺必利是一个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不少研究显示,该药对病人阳性症状有效,而且对一些阴性症状也有明显效果,在药物副作用方面,催乳素影响较多,锥体外系统影响较小[3-5]。
为了解氨磺必利对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影响,我们用传统抗精神药物氯丙嗪进行对照,现将研究总结报道于后。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诊断;(2)年龄18~30岁,性别不限;(3)入组时糖、脂代谢检查指标正常,无其它躯体疾病;(4)患者首次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高润霖院士:防治高血脂记住123
龙源期刊网
高润霖院士:防治高血脂记住123
作者:韦川南
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高润霖院士,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发布
会上,解读了新指南的亮点。
高院士表示,对患者来说,防治血脂异常,不妨记住123三个数字,也就是记住一个风险、两个目标、三个干预。
一个风险:小于55岁的中危人群,要评估余生风险
根据最新的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有一些年龄小于55岁的人,10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已经是中危级别了。
这些人,要评估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余生风险。
如果有以下任意两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血压大于160/110mmHg、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5.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0mmol/l、BMI(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28、吸烟,那么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余生风险,就会是高危了。
高危人群,要作为防治的重点对象来对待,进一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死亡。
此外,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要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则要每年检测一次血
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两个目标:达不到目标值要记降脂范围
不同的人群,调脂治疗设定的目标值也不一样。
极高危患者的目标值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8mmol/L;高危者的目標值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小于2.6 mmol/L;中危和低危者的目标值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mmol/L。
石家庄市2017年度公交司机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对策
石家庄市2017年度公交司机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对策作者:胡珂宇,孟翠巧,吴晓倩,王晓曦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期【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度石家庄市公交司机的健康体检结果,了解公交司机的健康状态,为检后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8527名公交司机2017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对体检的阳性体征或检出疾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7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石家庄公交司机中,86.95%处于疾病或检查指标异常状态。
患病率或检查指标异常的前5位的分别是:超重/肥胖、脂肪肝、甲状腺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其中,超重/肥胖发病率已超过了60%,其余四位疾病均已超过30%。
结论石家庄市公交司机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以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常见,超重/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公交司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有一定关系,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针对如此高的发病率,应加强对公交司机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公交司机;健康状况;体检;患病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01.060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公共汽车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某些研究显示,驾驶员的健康状态作为发生交通事故的众多因素之一,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70%以上[1]。
公交司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人群,其工作性质具有工作时间长,缺乏运动,长期暴露在交通污染的环境中,饮食不规律,道路环境复杂多变、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较大等特点[2]。
其饮食习惯及其精神紧张程度均影响人体的精神系统及消化系统,亦证实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有一定关系,现选取2017年10—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527名一线公交司机的体检结果。
对其体检资料及检查异常指标进行分析,提出健康管理对策并寻找其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公交司机对健康体检重要性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研究方法
血脂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2013 年 11 月 , 在 国 家 卫 生 和 计 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 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 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 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成血 脂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在委员会成 员中广泛征集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 题,经讨论后最终确定了4个方面 (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心血管总体 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的目标和特殊人 群调脂治疗)共17个核心问题。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 疾病(ASCVD)防控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 的生活方式,是防止血脂异常和ASCBD的基本策略; 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 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年人 血脂异常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但仍处于较 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研究方法
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 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 1 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 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同时利用国内长期 队列研究的新数据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0 2
血脂检测项目
0 8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0 3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0 9
调脂药物治疗
0 4
血脂异常分类
10
血脂异常治疗的其他措施
0 5
血脂异常筛查
0 6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11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管理
01 血脂与脂蛋白
02 血脂检测项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版.电子版本
• 符合上述(shàngshù)条件的极高危和高危人群不需要按危险因素个 数进行ASCVD 危险分层。
第十九页,共39页。
第二十页,共39页。
7 血脂异常治疗(zhìliáo)原则
• 1. 临床(lín chuánɡ)上应根据个体 ASCVD 危险程度, 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
指南(zhǐnán)修订联合委员会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 (zhuānjiā)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第二页,共39页。
中国(zhōnɡ ɡuó)成人血脂异常防治 指南
指南修订工作组成员(按拼音顺序 ): 陈 红 陈伟伟 陈文祥 董吁钢 高润霖 高 炜 高 妍 葛均波 韩雅玲 胡大一 霍 勇 纪立农 贾国良 贾伟平 李光伟 李建军 李向平 李小鹰 李 莹 李 勇 廖玉华 刘 静 刘梅林 陆国平 陆菊明 陆宗良 马冠生 马 虹 宁 光 宁田海 潘柏申 潘长玉 彭道泉 沈卫峰 王拥军 王增武 吴学思 武阳(wǔ yánɡ)丰 徐成斌 鄢 盛恺 严晓伟 杨晓光 叶 平 游 凯 曾定尹 曾正陪 詹思延 张 运 赵 冬 赵水平
• 1.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 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加速 LDL 分解代
谢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
• 包括(bāokuò)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 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调脂药(脂必泰、多廿烷 醇)等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 (1)他汀类药物 • 在人类 ASCVD 防治史上具有(jùyǒu)里程碑式的意义 • 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ASCVD 患者
心血管疾病与合并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探讨-05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56-心血管疾病与合并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探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心脑血管疾病与失眠的关系及诊疗
1、下列关于失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睡眠与循环系统相互影响
B、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失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C、情绪变动[正确答案]
D、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调节失衡
E、炎症因子介导
2、心脾两虚伴发严重的心悸、健忘患者可在归脾汤基础上加用()
A、栀子、知母
B、菖蒲、远志[正确答案]
C、黄连、栀子
D、珍珠母、生牡蛎
E、酸枣仁、琥珀粉
3、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仍出现入睡困难或维持困难
B、早醒
C、总睡眠不足8小时[正确答案]
D、睡醒之后无恢复感
E、白日正常生理功能受损
4、淤血内阻症者可选用()
A、温胆汤
B、血府逐瘀汤[正确答案]
C、桂枝汤
D、交泰丸
E、黄芪生脉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2020/4/17
12
3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强调 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2020/4/17
13
4 血脂异常的分类
❖ 病因分类
❖ 临床分类
继发性高脂血症 肥胖、糖尿病、肾
病、甲减
原发性高脂血症 不良生活方式、基
因突变
高胆固醇血症 高TG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HDL-C血症
2020/4/17
36
❖ 贝特类 通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 体α(PPARα)和激活脂蛋白脂酶(LPL)而 降低血清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
❖ 烟酸类 维生素B3
❖ 高纯度鱼油制剂 ω-3脂肪酸
2020/4/17
37
联合用药
他汀与依折麦布
他汀与PCSK9 抑制剂
2020/4/17
他汀与贝特
他汀与n-3脂肪 酸
❖ TG>5.8mmol/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和 VLDL-C的药物(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 HDL-C<1mmol/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2020/4/17
21
❖ 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 基础措施。
❖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 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
❖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 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 形成。
❖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脂蛋白即载脂蛋白 (apo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20/4/17
4
脂蛋白
乳糜微粒 VLDL LDL
❖ 国际上有血脂指南建议将非-HDL-C列为ASCVD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 年版)》 问答 -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问答一、《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改善高脂血症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
《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
二是针对不同证型人群编制食养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
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
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
《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
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
《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
三是公开透明原则。
《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
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高脂血症疾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与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
修改版-2017版CDS指南重点
四.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孕期糖尿病
2017版指南明确了妊娠相关的糖尿病定义及诊断标准,原妊娠糖尿 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表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包括妊娠期糖尿 病,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使得妊娠相关糖尿病的定 义更清晰明了,便于临床判断。具体为:1.妊娠期糖尿病(GDM): 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但血糖未达到显性糖尿病 的水平:孕期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 5.1~<7.0mmol/L,OGTT1h血糖大于等于10.0mmol/L,OGTT2h血糖 8.5~<11.1mmol/L,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即可诊断GDM。2.妊娠期 显性糖尿病(ODM):指孕期任何时间发现且达到非孕人群的糖尿 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大于 等于11.1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3.孕前糖尿病 (PGDM):指孕前确诊的1型,2型或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 .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和相关管理
表2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指标 血糖(mmol/L) 目标值
空腹 非空腹
糖化血红蛋白(%) 血压(mmHg) 总胆固醇(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男性 女性 甘油三酯(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体质指数
二联治疗
二甲双胍 +
口服类
注射类
新版指南的降糖治疗路径图
图1-2
二.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和相关管理
对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图1-2)加以说明:
•
• • •
将以往的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药物治疗的提法 改为了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 次注射,并突出了二甲双胍的重要地位。 在二联治疗的选择中,新版指南特意区分了口服药 和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在口服降糖药分类中,指南增加了SGLT2抑制剂, 并着重介绍了该药物的作用机制,降糖效力等问题。 在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上,指南将起始胰岛素治疗 的HbA1c标准从大于7.0%改为大于等于7.0%,推 荐胰岛素多次注射可以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与 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方案之间转换,同时对预混胰 岛素的注射次数等问题进行了调整。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被公认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因其能够有效降低LDL-C 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成为防治ASCVD的基石。
然而,尽管对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取得成效,但在经过以目前临床证据为指导的标准治疗后(包括治疗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患者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即心血管剩留风险。
心血管剩留风险与诸多因素有关,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nriglyceridemia,HTG)作为我国最常见的血脂异常,与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及指南的发布,临床医生对血脂异常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积极降低LDL-C水平防治ASCVD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HTG及其相关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临床管理与实践,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商讨,根据中国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相应共识指南,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HTG的临床诊断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甘油三酯(TG)水平以空腹(禁食12h以上)<1.7mmoL/L为合适水平,TG≥2.3mmoL/L为升高。
根据空腹TG水平的不同,对HTG严重程度进行分层(表1)。
血清TG>2.3mmoL/L者患ASCVD风险增加;当TG>5.6mmol/L时,除ASCVD风险外,急性胰腺炎风险明显增高。
我国尚未推荐非空腹TG测定和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HTG的病理生理机制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HTG,并伴低HDL-C血症(HDL-C≤1.0mmoL/L);LDL-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高血压、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与痛风发作部位和发作次数的关系分析
高血压、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与痛风发作部位和发作次数的关系分析作者:李淑伟朱永卢雪玲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血糖及脂代谢异常与痛风发作部位和发作次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8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合并疾病、发作部位、发作次数等,比较不同发作部位临床指标间的差异,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在不同时间点间发作次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BMI与发作次数间的关系。
结果 84例痛风患者中,男82例、女2例。
年龄(37.95±10.16)岁,身高170(165,175)cm,体质量76(70,83)kg,BMI 26.5(24.6,29.3)kg/m2;合并糖尿病7例(8%)、高血压18例(21%)、高脂血症16例(19%)。
患者发病部位以下肢为主,其中跖趾关节(38.10%)与踝关节(35.71%)最为多见,合并高血压、血糖及脂代谢异常与痛风发作部位无关(P均> 0.05)。
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在1个月、6个月、1年内的发作次数均多于未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P均< 0.05),且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发作次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多(任意两个相邻时间点间比较P均< 0.05/6)。
痛风患者的BMI与总体1年内累计的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s=0.28,P < 0.05)。
结论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发作次数多于无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且发作次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多,应积极控制痛风患者的血压及BMI,进而减少其发作次数。
【关键词】痛风;发作部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代谢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hypertension,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the site and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Li Shuwei, Zhu Yong, Lu Xueling. Dongguan East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52357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Shuwei,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tension,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the site and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4 primary gout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Gender, age, height, 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complicated diseases, site and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were recorded.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sites of gout attack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i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also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BMI, and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was assessed by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mong 84 patients with primary gout, 82 patients were male and 2 female, aged (37.95±10.16) years on average, witha mean height of 170 (165, 175) cm, mean weight of 76 (70, 83) kg, mean BMI of 26.5 (24.6, 29.3) kg/m2. Among them, 7 patients (8%) were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18 cases (21%) of hypertension and 16 cases (19%) of hyperlipidemia.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gout attack was the lower limb, especially the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38.10%) and knee joint (35.71%). Th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within 1, 6 and 12 months in gout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ose without hypertension (all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in gout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was increased over time (all P < 0.05/6 between any two consecutive time points). BMI of gout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1-year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rs = 0.28, P < 0.05). Conclusions Th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i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i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ir counterparts without hypertension. Th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 is increased over time. Extensive attention should be diverted to blood pressure and BMI in gout patients, thereb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gout attack.【Key words】 Gout; Attack site;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Hyperlipidemia;Metabolism痛风被认为是一种风湿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以尿酸产生过多、排出过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是其主要的生化基础[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9]。
2007年以来,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进一步验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对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上许多学术机构相继更新或制订了新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此间我国临床血脂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我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长期随访的基础上,获得了20年随访的新数据。
在2007指南推荐的10年总体危险评估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余生危险评估方案[10]。
2013年11月,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成血脂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在委员会成员中广泛征集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经讨论后最终确定了4个方面(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心血管总体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的目标和特殊人群调脂治疗)共17个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
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同时利用国内长期队列研究的新数据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指南修订版提出的推荐建议是在系统评价基础上由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形成,当专家意见出现分歧时,在充分考虑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接受多数专家的共识。
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11]。
指南修订过程中,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集资金,避免与厂家产生利益冲突。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定义借鉴了欧美血脂相关指南[12,13]的定义,具体表述如下。
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本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要点提示•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各类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列于表1[14,15]。
1.CM:CM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主要成分是TG,占近90%,其密度最低。
正常人空腹12 h后采血时,血清中无CM。
餐后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白色混浊。
将血清试管放在4 ℃静置过夜,CM会漂浮到血清上层凝聚,状如奶油,此为检查有无CM存在的简便方法。
2.VLDL:VLDL由肝脏合成,其TG含量约占55%,与CM一起统称为富含TG的脂蛋白。
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TG浓度能反映VLDL的多少。
由于VLDL分子比CM小,空腹12 h的血清清亮透明,当空腹血清TG水平>3.4 mmol/L(300 mg/dl)时,血清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
3.LDL:LDL由VLDL和IDL转化而来(其中的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LDL),LDL颗粒中含胆固醇约50%,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TC浓度的升高与血清LDL-C水平呈平行关系。
由于LDL颗粒小,即使LDL-C的浓度很高,血清也不会混浊。
LDL中的载脂蛋白95%以上为Apo B100。
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高低不同,可将LDL分为不同的亚组分。
LDL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LDL是由肝细胞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分解代谢。
4.HDL: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HDL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
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1为主。
HDL是一类异质性脂蛋白,由于HDL颗粒中所含脂质、载脂蛋白、酶和脂质转运蛋白的量和质不同,采用不同分离方法,可将HDL分为不同亚组分。
这些HDL亚组分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等方面均不相同。
HDL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5.Lp(a):Lp(a)是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类特殊脂蛋白。
Lp(a)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载脂蛋白部分除含有1分子Apo B100外,还含有1分子Apo(a)。
有关Lp(a)合成和分解代谢的确切机制了解尚少。
6.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HDL-C是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计算公式如下:非-HDL-C=TC-HDL-C。
非-HDL-C作为ASCVD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适用于TG水平在2.3~5.6 mmol/L(200~500 mg/dl)时,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国际上有血脂指南建议将非-HDL-C列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16]。
要点提示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Apo A1、Apo B、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Apo A1、Apo B和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17]。
1.TC:TC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TC升高;(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TC对ASCVD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LDL-C精准。
利用公式计算非-HDL -C和VLDL-C时,必须检测TC。
2.TG:TG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与TC不同,TG水平个体内及个体间变异大,同一个体TG 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偏态分布。
TG轻至中度升高常反映VLDL及其残粒(颗粒更小的VLDL)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由于颗粒变小,可能具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多数研究提示,TG 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影响LDL或HDL的结构而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调查资料表明,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18]。
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LDL-C:胆固醇占LDL比重的50%左右,故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水平。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12,16]。
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层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