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精修订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优秀
听课记录一:《水调歌头》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水调歌头》这首诗的音乐,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水调歌头》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容。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演唱《水调歌头》,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二:《噼里啪啦冰雹下》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冰雹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文本的介绍,向学生解释了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模拟冰雹下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雹的力量。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冰雹对农田的破坏,引导学生们思考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听课记录三:《野草》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自然界中的野草,让学生们对野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野草》的音乐,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野草》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野草》,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四:《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根系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根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根的不同种类,并和学生们讨论根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的作用。
听课记录五:《卷云》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卷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卷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卷云的神秘和美丽。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们感受云的变化。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合作创作一幅卷云的画作,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六:《陆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陆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陆地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们明白陆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
本节课的主题是《小兔和小熊》,主要内容是小兔和小熊共同生活的故事。
教师首先通过放映一些小兔和小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里的小兔和小熊干了什么?”学生积极回答,有的说它们在一起玩耍,有的说它们在一起学习等等。
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回答问题。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
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教师在朗读过程中用声音变化,模拟小兔和小熊的声音,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注意地聆听,全神贯注地听课。
读完课文后,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
教师首先问:“小兔和小熊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朋友。
”教师继续问:“他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他们互相帮助,一起玩耍。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指出无论是小兔还是小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但他们通过交流、帮助和包容,成为了好朋友。
教师以小兔和小熊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敦促他们要爱护身边的朋友,并以和平友好的态度待人。
然后,教师提供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和“你有没有看到过身边的同学之间发生争执?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
教师耐心倾听,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教师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师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交往中要注意互相帮助、包容和理解,并引用了一个小故事来鼓励学生:“松鼠和小鸟在一起玩耍,松鼠说:“我们的脑袋是不同形状的,我很难接受你。
”小鸟反驳道:“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快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差异要多得多,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对方。
通过这节课的听课记录,我认为这是一节精品课。
教师通过图片的呈现、问题的引导、问题的提出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4. 教学内容:[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描写春天景色的课文,就展示春天的美景图),提问学生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感觉很美丽,有的说充满生机。
2. 教师顺势引出课文主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
- 教师的朗读声音洪亮、富有感情,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如读到描写人物激动情绪的句子时,声音高亢;读到描写宁静场景的句子时,声音轻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学生们开始朗读,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朗读,部分学生还会圈出生字词。
3. 检查初读情况。
-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如“倔强(jué jiàng)”,有的学生读成“juè qiáng”,教师进行了强调。
同时,对朗读的节奏和语调也给予指导,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小的”“唯一的”处稍作停顿,以突出情感。
(三)生字词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PPT。
- 生字词有:“蝙蝠、铃铛、苍蝇、障碍物”等。
2.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字词。
- 对于“蝙蝠”这个词,教师讲解了“蝙”和“蝠”都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并且介绍了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昆虫。
- 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教学“铃铛”的“铛”,让学生明白左边的“钅”表示金属,右边的“当”表示读音。
- 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读对的小组加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精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精读。
- 教师问:“课文中描写[具体事物或情节]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句子,并举手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部编版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部编版摘要:一、课业概述1.课程背景2.适用年级3.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1.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3.几何图形4.计量单位5.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2.师生互动3.实践操作4.练习巩固四、课程评价1.学生反馈2.家长评价3.专家意见正文:一、课业概述我们这里提供的是一份四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是根据我国部编版教材进行教学的。
四年级下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比较广泛,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课程内容1.数的认识:四年级下数学课程开始引入小数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小数与整数的转换等。
2.数的运算:课程中还包括四则运算、乘方、开方等运算方法,以及运算定律和运算规则。
3.几何图形: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分类和相互转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4.计量单位:课程中会引入时间、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的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5.数据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分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做、动脑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练习巩固:每节课后,教师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四、课程评价1.学生反馈: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普遍较好,觉得课程内容有趣,容易理解和掌握。
2.家长评价:家长们也表示对课程满意,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春联》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让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本课教者匠心独具,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
思路清晰,点拨巧妙,拓展深化,无一不显示教者的文化底蕴。
一、视频导入,寓教于乐以出示春联为线,让学生接触了不同内容的春联。
比如:在大门上可以贴“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在书房上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春联的感性认识,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学生通过读这些春联,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中。
我们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关键一步,高老师这一部分的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了学生的自己发展。
二、朗读春联,注重积累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
高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而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
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又加深了对春联描写内容的印象。
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老师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
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
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真正体现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的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着个体独特见解的人。
三、品味春联,拓展视野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
基于这一点,高老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一个教学重点。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
视频中汹涌澎湃的潮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
2. 教师提问学生看后的感受,学生们纷纷用“壮观”“震撼”等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坐姿和朗读习惯。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师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对于“鼎沸”“横贯”等较难的字词,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2. 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面平静的特点,如“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 重点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方面,学生找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声音的低沉和雄浑。
- 样子方面,学生找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教师追问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潮水出现时的壮观和神奇。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读后面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潮水的动态变化。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学生回答出“奇特、雄伟、壮观”等特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部编版语文四下听课记录
部编版语文四下听课记录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授课教师:陈老师听课时间:2023年4月20日听课地点:XX市第一实验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陈老师在本节课中围绕《小蝌蚪找妈妈》一课,首先介绍了课文内容及背景,通过课文图片、视频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接着,陈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讲解了课文中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然后,陈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段,分析故事情节,并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最后,陈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析陈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陈老师通过播放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小蝌蚪的成长过程;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小蝌蚪,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陈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及故事情节。
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中,学生能够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建议1.在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如朗读比赛、小组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3.在教授生字词时,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优秀
1.诗词赏析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有关诗词的课程。
老师首先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和白居易,他们是唐代的伟大诗人。
随后,老师播放了一些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朗诵,我们倾听其中的美妙音乐。
老师告诉我们,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和共鸣。
我们学习了一首著名的古诗《登鹳雀楼》,老师讲解了其中的几句话的意思,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用意。
此外,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读一些诗歌,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她鼓励我们写一些自己的心情诗,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觉得这节课非常有趣,我对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
2.阅读理解技巧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阅读理解技巧的课程。
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阅读理解,以及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她告诉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阅读理解技巧,比如画重点、找关键词、注重上下文等。
她还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解释,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为了检验我们的理解能力,老师还设置了一些小练习,让我们动手实践。
我觉得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以前阅读理解时常常遇到困难,但现在我明白了一些技巧,相信我将来在阅读理解方面会有更大的进步。
3.作文写作技巧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作文写作技巧的课程。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作文,以及作文的重要性。
她告诉我们,良好的作文能够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她告诉我们,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结构,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
她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写作技巧,如拓展思路、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等。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文写作技巧,老师还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
我们用课堂上学到的技巧来写作文,然后老师会评选出优秀作文。
这让我们对作文写作充满了信心。
4.词语辨析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词语辨析的课程。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听课记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四年级听课记录篇11、导入:(8: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⑶交流讨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听课笔记小学数学四下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听课笔记小学数学四下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上,五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老师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想象分蛋糕的场景,并用圆片代替蛋糕,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出了数学问题。
老师顺势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的操作和讨论,让学生探究新知。
学生归纳总结了通分的规则,并进行了反馈练。
最后,老师进行了全课小结,让学生回顾研究收获和注意事项。
在课外延伸环节,老师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思考分蛋糕的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和素质。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在练的设计等方面还有改善提高的空间。
以下是对文章中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和格式修正:听课教师:XXX一、创设情境导入在课堂上,XXX老师出示两堆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研究的快乐。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注重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二、教授新课1.大象过生日图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
她出示了一张大象过生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都来了哪些,同时也引出了午餐的问题。
通过操作和排列,学生们逐渐了解了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2.统计的定义在这一部分,老师通过回顾前面的研究内容,引出了统计的定义。
学生们通过分、排、数的过程,了解了统计的概念。
3.统计表在这一部分,老师介绍了统计表的作用,并出示了一张表格,让学生们填写。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了解了如何使用统计表,同时也感受到了统计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1.统计鲜花在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们将小动物送的鲜花进行分拣,并按颜色、形状进行排列。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巩固了之前研究的知识。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
在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分拣好的鲜花情况,填写了统计表。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了解了每种花的数量,以及不同花之间的比较关系。
重视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研究十分重要。
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四年级数学教研听课记录
一、教研背景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提升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共有8位,其中包括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
听课对象为四年级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听课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4月10日地点:四年级(2)班教室三、听课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共听了两节课,分别由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
第一节课:张老师授课1.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 能够用分数表示简单的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教学过程:- 导入:张老师以“切蛋糕”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讲解: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数。
- 课堂练习:设计了一系列与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总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亮点:-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
- 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 课堂练习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完成较慢。
第二节课:李老师授课1.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 能够用分数表示简单的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教学过程:- 导入:李老师以“看图猜分数”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数。
- 课堂练习:设计了一系列与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总结: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亮点:- 教学设计新颖,富有创意。
-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 教学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5.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四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3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30篇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加法的意义。
2. 难点。
- 理解加法意义的内涵,能准确判断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一群小朋友在植树),提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 学生回答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种树,有的挖坑,有的浇水等。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左边有3人挖坑,右边有2人浇水,一共有多少人在植树呢?2. 新授。
- 教师板书算式:3 + 2 = 5(人)。
- 接着问学生,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有学生回答是把左边的3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
- 教师顺势引出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教师又列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妈妈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
3. 练习巩固。
-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简单的加法算式,如1 + 4、2 + 3等,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
- 然后让学生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问学生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要理解把数合并起来的这种运算就是加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加法运算。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导入部分利用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较好地引出加法的意义这一概念。
2. 在新授环节,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解释算式意义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方法较为得当。
3. 练习环节中,练习题的难度适中,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可以增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拓展题。
4. 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能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学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15篇⼀.创设情境导⼊出⽰两堆苹果1、两堆苹果:第⼀堆⼀⼀对应排列,第⼆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哪⼀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2、同意第⼀堆的举⼿。
3、第⼆堆为什么不能?乱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堆?先分开,再对齐。
【评:复习前⾯学过得⽐⼀⽐的知识,引导学⽣体会统计的⽅便性,帮助学⽣尽快融⼊其中。
还可进⼀步为下⾯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红苹果多1个。
】⼆.教授新课1.⼤象过⽣⽇图⼤象伯伯过⽣⽇,⼩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动物呢?中午,给⼩动物们准备午餐,每种⼩动物吃多少?不知道该给⼩动物们准备多少份⾷物,我们来帮帮它,好吗?先把⼩动物分下来(学⽣分)同时3个⼈进⾏操作。
排⼀排(注意对齐)(⽼师⽰范)从这个图上知道什么?每种⾷物的数量。
是⼤家最想知道的,因为要准备午餐。
⼩猪最少,⼩猴最多。
2.统计的定义想⼀想刚才是怎样分⽔果的,⼜是怎样帮助⼤象伯伯的?学⽣总结,⽼师板书:分,排,数,这个过程叫统计。
3.统计表⼤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购⾷物了,可是他的记性不好,⼩动物的数量他总是记不清,我们怎么帮他记住呢?图中有5、4、3,怎样知道⼩猴⼏只,⼩猪⼏只?⽼师这⼉有张表,会不会填?介绍统计表的作⽤,引出统计表的需要。
【评:设计故事是为了创设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吸引学⽣的注意,激发学⽣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个故事是学⽣所熟悉的,便于学⽣提出问题,调动学⽣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让学⽣在具体情境中产⽣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价值。
让学⽣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数学学习意识和统计意识。
】三.巩固运⽤1.统计鲜花帮⼤象伯伯第⼆个忙,把⼩动物送的鲜花分⼀分。
怎样来分?把花拿出来。
按颜⾊、形状。
分好后怎样?排⼀排,排在格⼦⾥。
学⽣⾃⼰动⼿操作。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
(展⽰学⽣作业)看着表你知道了什么?每种花的数量,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螺、谙”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湖”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古代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从而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字词学习。
-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重点讲解“螺”字的写法,强调字形结构。
- 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3. 古诗讲解。
-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述鸟儿飞走、云朵飘走,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提问学生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孤独。
- 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另外两首古诗,注重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 朗读与背诵。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
-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小组。
-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填空等形式辅助背诵。
5. 课堂总结。
- 回顾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
三、教学评价。
1. 优点。
- 教学环节紧凑,从导入到字词学习、古诗讲解、朗读背诵到总结,环环相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逐句分析和提问,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 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建议。
-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 可以补充一些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漓江、无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教师问学生是否去过桂林,让去过的学生简单描述桂林的景色。
四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四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一、激趣导入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
(播放录像)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肚肺腭胎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生:巨大生:庞大生:庞然大物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生:那是假设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
一、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语文2.年级:四年级3.课本版本:人教版4.课时:第一课至第八课5.授课教师:李老师二、课堂概述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文的理解、阅读和写作展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三、课堂记录1.第一课《小兔子顶风》教师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小兔子顶风的场景,并通过图片、故事复述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引发学生表达自己对小兔子勇敢的看法。
2.第二课《青蛙过河》教师请学生们参与游戏,通过模拟青蛙过河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鼓励学生们动手动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第三课《山羊拉车》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引入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山羊拉车的过程。
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第四课《小狗和小猫》教师用呼应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通过听到的声音猜测出是小狗还是小猫前来讨食物。
通过观察图片和听音辨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
5.第五课《开飞机》教师通过展示一辆玩具飞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通过图画进行语言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第六课《我爱阅读》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学生们相互合作,互相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第七课《老鼠嫁女》教师通过讲述老鼠嫁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老鼠为什么要结婚和依靠老鼠的智慧解决问题。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第八课《蝴蝶飞飞》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蝴蝶的飞舞,并引导学生形容蝴蝶的美丽。
通过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课堂效果通过听课记录的整理,我发现李老师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李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提高了语文水平。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听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 授课课文:[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出课题。
2.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 读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
3.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讲解生字的字义。
- 例如“蝇”字,教师说:“蝇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表示和昆虫有关,右边是‘黾’,这个字合起来就是苍蝇的‘蝇’。
”4. 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三)精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经过阅读后回答:“作者先到金华城,然后进山,一路上经过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
- 对于“孔隙”这部分的描写,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孔隙的窄小的?”学生找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等语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船的大小来衬托孔隙窄小的写作方法。
3.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书面作业。
2. 拓展作业。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引导法。
- 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方法和主题思想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精品
第一单元:说故事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根据图片或文字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老师先给了我们几幅图片,让我们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然后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备情节合理、人物生动、环环相扣的特点。
接着,老师给我们选择了一篇短文,要求我们一起朗读和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讲述一个故事,并且做到声情并茂。
第二单元:游园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游园会的通知。
老师先给了我们一篇通知,要求我们理解其中的内容。
然后,老师提醒我们注意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时间、地点和内容。
接着,老师把我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写一篇关于学校游园会的通知。
最后,老师请几个小组同学上台念出自己所写的通知,并进行点评。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书写一份规范、准确的通知,并且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语文大会这节课是我们班的语文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我们上台表演了各种语文节目,包括朗读课文、默写古诗词、讲解成语故事等。
通过这次大会,我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锻炼了自信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比如一些富有创意的诗朗诵和精彩的故事讲解。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四单元: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
老师首先让我们自己动手想一想,家乡有哪些特产、风景和节日。
然后,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指导,比如如何引出主题、突出重点和合理安排篇幅。
接着,老师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话题,并开始动笔写作。
最后,老师请几个同学上台念出自己所写的作文,并互相评论。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展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第五单元:观察鸟类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鸟类。
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鸟类,包括鸽子、麻雀和黄鹂等。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观察鸟类。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指导我们如何辨别鸟类的特征,包括身体的形状、颜色和行为习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1、自由读语段。指名读,齐读。师:同学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却讲了好几层意思,你们说说,这段话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
2、理解——朗读——填空更羸( ),只听得( ),那只大雁(直 ),( 直 )。
3、品读两个“直”。能不能给“直”换个词(拼命,笔直)师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课文哪里讲到原因了呢引入课文最后一段研读,读懂了什么呈现段落: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自由读语段。填空练习:更羸看到 ,想到 ,更羸听到 ,想到 。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王明旺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圆》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0日第 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师:我们学到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半径,圆心,直径。(写错字,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字改过来。下面利用我们的工具,圆片、尺子这是就是我们的工具,。。。。这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下面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研究一下,小组互相讨论。开始。生讨论。8时59分师: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就把它写到我们的发现单上面去。9时3分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哪个小组跟大家生:在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师: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怎样的生:通过对折。然后打开,就发现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你是通过怎样发现的生:通过对折。这就是圆的半径,打开就是圆的直径。师: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圆是一个对称的图形。我是折出来的。师:第2个问题:在同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你是怎样发现出来的。生:我是通过比一比和量。我只量了3条,是4厘米。生:量了5条,2厘米。()生:我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师:应该画在同一个圆里。板书:同一个圆。 无数条,相等。(应该强调相等)9时8分 师:打开书本完成第一题,填写下表。生动手。(师补充板书:d=2r r=d/2 )生:半径是。。。直径是。。。生2:直径是。。。半径是。。。生3: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形,你能在正方形里画一不圆吗在书里画。生:动手9时12分师:拿两本书,我们看一下,他们两个画的圆一样大吗(太小了,可能看不清,可放在投影上。)生:因为他们的直径不一样。两脚之间定的距离不一样。师:所以我们得出,画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生:直径和半径。师:要画出最大的圆,半径是多少2厘米,同学们再试着画一下。(生动手画,师巡视)师: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正方形还可以画出最大的圆。()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生:。。。。。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圆,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数学中的问题,同学们放学后去观察一下,好不好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王国舒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0日第 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听课评议
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问:2只小船是几个7相加?生:2个7相加。师板书:2个7相加。
用乘法算式写出:2×7=14以及口诀:二七十四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下面的算式及口诀)
E、指名板演,算式及口诀,集体订正。F、说说每一句乘法口诀表示的意思,指名说。说说如何记忆?G、师说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生说后半部分。
3、练习训练:出示卡片()二十一生补充完整,并说说如何写算式。
1
教学目标过程
18
17
2
教学过程方法
40
36
3
教师基本素养
18
17
4
教学即时效果
16
14
5
教学特色
8
6
评价等级
优
评价总分
90
评价意见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强化实践。能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多元感悟的舞台。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练习,指名上台做。四、作业。
听课评议
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语言流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钟桂林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角的认识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13日第 一节
生交流。师:我们都是这么想的,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再读课文语段。
A、感受“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给课文排一排顺序。
B、交流:听到弦响——心里害怕——直往飞——伤口裂开——直掉下来C、小结:推理。
D、连起来读语段。师:你来推测一下更羸在怎么想?出示:更羸仔细看了看,心想:( ),然后,他指着大雁对魏王…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低。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再次读通顺。
3、检查课文大意: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更羸是谁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着名的射箭能手。理解“能手”。读好句子。在这篇文章中更羸做了一件怎样奇怪的事情呢(更羸只要一拉弓,大雁就射了下来)
三、精读课文引入重点段研读:课文哪一段在写这奇怪的事情呢?呈现段落: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听课评议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单位:仁和小学(盖章) 2011年 4月10日
授课教师
石绍琼
授课班级
五年级
授课时间
2013、4、10
授课学科
语文
授课课题
再见了,亲人
授课地点
五年级教室
授课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听课评议
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语言流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黄顺勇
学校
仁和小学
班级
二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惊弓之鸟
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21日第一节
课堂教学简况
课前谈话:你认识哪些成语(龙飞凤舞,画龙点睛,打草惊蛇,叶公好龙……)
听课人:余开勇所在单位:仁和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