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高级生物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1]

2024版《高级生物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与目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小分子的代谢与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关系•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课程总结与展望目录课程简介与目标课程背景与目的深化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拓展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领域的英文文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生物小分子的代谢与调控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等生物小分子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及其与生物大分子代谢的联系。

基因表达调控与蛋白质组学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化学技术与方法包括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如层析、电泳、光谱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生物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NA 的双螺旋结构RNA 的种类和结构特点核酸的生物学功能碱基配对、大沟和小沟、结构的多态性mRNA 、tRNA 、rRNA 等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单糖的结构和性质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糖生物学与疾病生物小分子的代谢与调控维生素与辅酶作为辅因子参与酶促反应,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氨基酸与肽类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参与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Advanced Biochemistry适用专业:生物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与工程技术学分数:3学分总学时数:54学时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生物学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生物化学是前沿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高科技应用研究的基础,它从化学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高级生物化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应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成就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模拟并产生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运用网络资源、撰写文献综述、翻译最新研究进展等方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以反映当代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及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看到其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生物学科的次级学科为支撑。

结合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其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基础。

五、其他课程作业:翻译外文文献。

资料查阅: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1篇文献综述。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美] B.B.布坎南,W.格鲁依森姆,R.L 琼斯等主编.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42、参考书:李关荣,高级生物化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洪渊,生物化学原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王艳萍,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黄熙泰,现代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杨荣武,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陈彻,生物化学(英文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赵宝昌,生物化学(英文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汪世龙,蛋白质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李冠一,核酸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信号传导的级联放大效应
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酶促级联反应等方 式实现信号的放大和传递。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01
包括网格蛋白依赖性和非网格蛋白依赖性的内吞作用,涉及膜
受体的聚集、内陷和分离等过程。
受体介导的细胞外排作用
02
包括ABC转运蛋白家族介导的外排作用,涉及药物、代谢废物
生物化学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中应用
基因治疗载体设计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设计和构建基因治疗载体,如病毒载体 和非病毒载体,以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传递和表达。
细胞治疗技术研发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扩增和改造细胞,如CAR-T细胞 疗法中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
疗效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基因或细胞治疗产品的生物活性、 纯度和安全性等指标,以确保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和毒性物质的排出。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阐述氮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 以及蛋白质营养在维持氮平衡中的作用。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蛋白质组 学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 的相互作用,控制基因
转录的起始和速率。
转录后水平调控
包括RNA剪接、修饰和 转运等过程,影响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 效率。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 基因引起的疾病。
细胞治疗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改造细胞,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组织和器 官。
25
生物化学技术在预防保健中应用
营养与健康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饮食和 营养补充。
疾病预防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核苷酸代谢
介绍核苷酸的合成、分解及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中的作用。
14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15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 间上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 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面。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控机制 •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 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 •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6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可导致 细胞功能异常,进而 引发疾病。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异 常,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制。
不同疾病状态下,基 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 异。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针对基因表达异常,从多个层面进行 调节。
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影响基因表达。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等专科专业使用)_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等专科专业使用)_生物化学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学时分配表 内容 绪论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维生素 酶 生物氧化 糖代谢 脂类代谢 蛋白质分解代谢 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基因信息的传递 总学时
理论学时 1 4
4 2 4 4 3 5 9 36
实验学时 9 3
6 18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等专科专业使用)
【熟悉】 1. 肽、氨基酸残基、主链、侧链、N-端、C 端等概念。 2. 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
【了解】 1. 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 2. 蛋白质的分类。
第三章 维生素 【了解】
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各种维生素主要的生理功能。 第四章 酶
【掌握】 1. 酶的概念;酶的化学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概念。 2.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3.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第十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掌握】
1.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复制、转录、翻译的概念。
2. 半保留复制。 3. 参与复制的重要酶类及蛋白质因子的功能。 4. 不对称转录的概念。 5. 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 6. 三类 RNA 在翻译中的作用。遗传密码的特点。 【熟悉】 1. 复制的基本过程;前导链、滞后链、冈崎片段的概念。 2. 逆转录的概念。 3. 原核及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后的加工。 4. 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原核生物翻译的基本过程;翻译后的加工。 5. 基因表达的概念。操纵子的概念;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模式。 【了解】 1. 蛋白质合成酶系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功能。 2. 分子病的概念。 3. 抗生素作用机理。 4.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
第九章 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掌握】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高级生物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生物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在生物过程中 的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
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阐述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目标。
代谢物检测技术 介绍核磁共振、质谱等代谢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分析 探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及代谢网络的整体特性。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指整条核酸链中全部核苷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 条核酸链每一原子的相对空间 位置。不过,与蛋白质不同的 是,核酸的三级结构对其功能 的影响较小。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 酶的分子组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 酶的结构特点:酶具有与一般催化剂相似的反应特性,如只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不改变化学平衡等;同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阐述了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 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
深入探讨了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 调控等关键过程。
代谢途径与能量转换
系统介绍了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等基本代谢途径,以及线粒体、 叶绿体等细胞器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课程反馈与建议
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馈,提出了 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 的空间结构,主要形式包 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对 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发 挥重要作用。
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 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 就是整条肽链每一原子的 相对空间位置,是蛋白质 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 态的三维构象。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文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英文名称: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实验课性质:必修
课程负责人:崔行开放实验项目数:3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0 课程总学分: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大纲适用于医疗、公共卫生、口腔、护理、预防医学七年制学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各种生物物质能
量的正常代谢过程,代谢调节,代谢障碍和临床疾病的关系。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
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验证部分课堂理论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
蛋白质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类的提取、测定,学习血液
成分生化测定,以及部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泳仪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
电动匀浆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四、主要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
凝胶扫描仪、电泳仪、电动匀浆器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对生物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等;2.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1.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膜与运输2. 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2.1 糖代谢2.2 脂肪代谢2.3 蛋白质代谢2.4 核酸代谢2.5 能量转化与ATP合成3. 酶与酶动力学3.1 酶的分类和特性3.2 酶催化机理3.3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 基因与蛋白质合成4.1 DNA的结构和功能4.2 RNA的结构和功能4.3 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4.4 基因调控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2. 实验: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 案例分析:引入生物化学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等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导论》,作者:张三;2.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者:李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细胞结构2. 第二周: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3. 第三周:酶与酶动力学4. 第四周:基因与蛋白质合成八、教学资料本教学大纲提供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讲义、实验操作指南、习题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学习参考资料、参考书目、网址:
1、曾宪钊编著,网络科学第三卷:生物网络,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2、汪晓峰、杨志敏主编,高级生物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相关内容研究进展。
5.2 DNA测序
5.3 DNA克隆
5.4克隆基因的表达
5.5基因工程
第6章:生物无机化学及研究(8学时)
6.1生物无机化学概念及研究内容
6.2配合物理论
6.3生物金属的生物功能
6.4专题:多糖(蛋白质)-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第7章:机动模块: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6学时)
7.1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简介
2、重点通过进一步学习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研究技术、基因结构与研究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从更高层次认识与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现象与事实。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课程内容及进度(按教学章节编写):
实验、实践等要求和学生自学要求:
除一般性自学要求外,要求学生重点自学蛋白质研究技术、基因研究技术等内容。
考核方式(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验、上机操作、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小组研究小结;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等):
考核方式:闭卷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终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读书学习报告,课堂提问等内容
第1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8学时)
1.1蛋白质结构概述
1.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3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
1.4蛋白质的变性
第2章:蛋白质的功能(8学时)
2.1与配体可逆结合的蛋白质—氧合蛋白
2.2蛋白质与配体间的互补作用: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2.3由化学能调节的蛋白质互作——肌球蛋白和分子马达
第3章:蛋白质研究技术(8学时)
附件2: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生物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
李大东、张宾
授课对象
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
课程性质
学位基础课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生物学基础等
学分
3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总学时
48
课程理论学时
48
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上,通过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深入。
7.2基因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7.3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进展(机动:代谢网络研究进展)
主要教材:
1、李关荣、王学贵主编,高级生物化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学习基本要求和学习重点:
1、学习基本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实验原理。
2、学习重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研究技术。
3.1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3.2蛋白质的测序及空间结构测定
3.3蛋白质可以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来定量和定位
3.4多)
4.1染色体的组成元件
4.2 DNA分子的大小和序列结构
4.3DNA的超螺旋
4.4染色质和类核的结构
第5章:基因研究技术(8学时)
5.1限制酶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