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整数的概念,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2.能够在数轴上画出正整数、负整数,以及0;3.能够将整数和其相反数对应起来;4.能够比较两个整数大小,口头表述整数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相反数;•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数轴的使用、起点、正负方向的确定等。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本单元包含第1-4课。
第1课认识整数第2课整数的概念第3课数轴第4课整数的相反数授课安排第一课•【导入】通过抽奖、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如温度升高、降雨量等,引出整数的概念;•【整合】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慢慢引出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
第二课•【引入】以及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呈现】通过具体的数轴示例,让学生了解数轴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数轴上整数的表示方法。
第三课•【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测试;•【呈现】再次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并结合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
第四课•【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呈现】介绍整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相反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桥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工具•网络教学互动课件;•数学实验室设备;•教学图像展示;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同桌互评;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中可以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抽奖、操作实践等方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圆规、三角板。
课时分配
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合作
探究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达标
检测
(1)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圆的认识(二)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达标
检测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作业
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个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2节,课题是《买文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能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购买商品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购买商品的问题。
3. 能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购买商品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购买商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购买商品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文具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我会向学生介绍文具的名称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购买文具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我会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名称和特点。
我会用课件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讲解加减法运算我会通过示例讲解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规则。
我会用课件展示一些购买商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4. 练习加减法运算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购买商品的问题。
我会用课件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板书,包括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一些作业。
具体的作业题目包括:1. 列出你最喜欢的文具,并计算它们的总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全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全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方向》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辨认八个方向,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八个方向,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方向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找不到方向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辨认方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2.探索新知(1)认识上、下、左、右师:请大家伸出双手,比划一下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谁能用这四个方向来描述一下你的同桌?师:请大家站起来,面对面站好。
你能用前、后来描述一下你的前面和后面是谁吗?(3)认识东南西北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请大家拿出地球仪,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实践应用(1)找方向游戏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找方向的游戏。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会在教室的某个方向放一个物品,你们需要找到这个物品。
(2)描述位置师:请大家用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描述一下你的同桌的位置。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辨认八个方向,也学会了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让生活更加便利。
第二课时:认识方向的应用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辨认八个方向,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向。
2.探索新知师:请大家设计一个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用上我们学过的方向。
(2)分享路线图师:请大家把设计的路线图分享给小组同学,看看是否合理。
3.实践应用(1)实际操作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按照自己的路线图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2)评价作品师: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一下,看看谁的路线图最合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乘除法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乘除法,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
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小树有多少棵”,启发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通过“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题目小树有多少棵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卡片、课件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3节,主要讲述的是过河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例题过河问题的情景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过河问题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问题。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类似的过河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4. 作业布置:我布置几道过河问题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关键信息,以便学生们进行复习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过河问题小明要过河,河宽10米,小船每次可以载重20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40千克,小船的体重是50千克,问小明需要几次才能过河?2. 答案:小明需要过河2次。
第一次小明和小船一起过河,第二次小明回来,第三次小明再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过河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给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和思考。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给出更多类似的过河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挑战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教案:小熊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小熊购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了解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以及通过购物情景来练习计算总价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人民币,了解其面值,能够正确计算总价和找零。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总价和找零。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计算总价和找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计算器、购物场景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小熊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熊要买这些物品,需要支付多少钱?怎样支付?2. 新课导入: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总价和找零。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例如:一件商品价格为25元,支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情景,练习计算总价和找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各种面值,计算总价和找零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有()、()、()、()。
(2)计算题:一件商品价格为32元,支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3)应用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他还剩下8元,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元?2. 答案:(1)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有100元、50元、20元、10元。
(2)应找回18元。
(3)小明原来有13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总价、找零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购物情景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长购物时的支付方式,了解不同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 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 分析、表示数量关系, 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 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 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板书设计:小熊购物分步: 3×4=12(元)综合: 3×4+612+6=18(元) =12+6=18(元)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 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二)先算乘法, 再算加减法第3课时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2.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 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体验“先算除法, 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 教案
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2 P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创设植树情境,导出有多少棵小树的主题上来,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口算二、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三、探索新知:出示课件,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4、讨论算法。
①用加法算:20+20+20=60(棵)②用乘法算:20×3=60(棵)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的口算过程2×3=6,20×3=60•••••5、教师提出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已完成,最后与同伴交流。
四、拓展应用:1、5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你发现了什么?2、P3第3题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五、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六、作业:课本第2页3题、3页1、2题小树有多少棵?20+20+20=60 20×3=60(2×3=6)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4 P51、探索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节买文具∣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明确“元”、“角”、“分”的具体含义;2.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买文具时货币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念;4.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使用方式;2.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面值的快速认知;3.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含义和使用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使用规则,并能够快速完成货币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一下课堂装饰。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货币的图片和文具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或课堂上。
通过询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物品?”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2. 视频学习播放关于人民币使用和购物计算的视频,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使用方法、透支、花费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视频长度不需要过长,只需要挑选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即可。
3. 游戏练习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做一个游戏练习。
例如,模拟购买文具的场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并填写购买清单。
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出示所做习题的答案,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4. 教师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讲解和指导。
例如,对于理解货币基本单位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利用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帮助其完成计算练习。
5. 课堂总结在课程结束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
例如,让学生回答“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等问题,巩固学生的记忆和掌握的程度。
教学评价1.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要求;3.通过课后练习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提高。
教学拓展1.在教学之外,鼓励家长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践活动,帮助孩子在日常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2.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货币使用和购物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更多的计算方法和技巧;3.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到超市等真实场景中,进行文具购买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消费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过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过河》教学设计主题过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一))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感悟运算的合理性。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白自己的想法,并看懂同学的不同方法,感受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几何直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1.学生能从根据情景图,读懂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集体交流,看懂别人的想法,修正想法。
检验学习目标2、3、4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3、4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新课标提出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主题情景“过河”而展开的。
围绕“过河”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情境中,在编排上,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在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常常会混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混合运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加深理解。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列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练习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2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
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玩中学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
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小熊购物教学内容:P2 --4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9×3= 8×5= 37-15= 8+15= 36+7=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 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混合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规则2.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混合运算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计算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混合运算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规则,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3. 示例:通过PPT展示混合运算的示例,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5. 应用:通过PPT展示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实用性。
板书设计:1. 板书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混合运算的定义、规则、运算顺序、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混合运算的计算题2. 提高题:混合运算的应用题3. 挑战题:混合运算的难题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他们对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创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让学生认识到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提出:提出问题,如“小华有3个苹果,他又得到了2个苹果,小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与讲解规则说明: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等。
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如“4 + 2 × 3”和“(4 + 2)× 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运算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3课时 过河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过河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思考问题;2.培养学生闭合性思维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较强的意识形态,使他们具有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2.帮助学生提高运算技巧,特别是乘法的运算技巧;3.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4.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思维。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以及把乘法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2.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协同合作;3.帮助学生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
教学准备1.纸和笔;2.PowerPoint幻灯片;3.范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目的: 通过简单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预习本课的主题内容。
•让学生观看PPT图片,学生应通过问答形式回答问题: 要过河怎么办?eg.学生:“可以游泳。
” “可以搭桥。
”2. 学习目的: 通过具体的活动案例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的重要内容。
1.学习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和操作:•变等问题的解法;•小学生数学口诀,如乘法口诀。
2.学习乘法应用的问题。
•如果河边有4只船,每只船可以装2个人,现在河这边有9个人要过去,问要几只船?3.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思考河边还有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如大船、轮船和游艇等。
3. 操作练习目的: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来练习解决河边过河问题。
•组成小组,学生要交流、协作、分享;•完成任务的速度和正确性要符合要求。
2.通过对其他同学提交的答案进行思考、分析和批判,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
4. 知识巩固目的: 表扬学生并回顾课程内容。
1.通过课程提问和答案解释来巩固已学数学概念。
2.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发现的问题、答案及新思路。
教学评价目的: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预期目标的比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小组的表现来进行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答案来进行评价;•通过教育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能力来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熊购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熊购物》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购物场景展开,通过小熊购物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感到困难,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实物道具、购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小熊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买了什么吗?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熊购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小熊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购物卡片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每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部分是售货员,一部分是顾客。
售货员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计算,顾客需要检查售货员的计算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小熊购物教学内容:P2 --4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9×3= 8×5= 37-15= 8+15= 36+7=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 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
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巩固练习: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设计:X| k |B | 1 . c|O |m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12+6 =6+12=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第二课:买文具教学内容:P5 ~ 7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 28÷7 36÷6 24÷8 81÷9 15÷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 40-6×4二、探索新知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新| 课|标| 第|一| 网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 . 18÷3=6(元), 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四、巩固练习: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过河教学内容:P8 ~ 10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题:(1)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32-8÷8 20+16÷4 30-4×5二、探索新知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三、课堂练习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板书设计: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教学内容:p11-12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