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环境因素及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概述: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对一个场所、行业或项目等环境因素和安全危险源进行搜集、辨识、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旨在发现和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影响安全情况和事故发生可能的自然、人为、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如气象、地理、地形、设施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等。

2.安全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会造成意外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因素。

如电器设备、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机器、高空、深水等。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潜在或实际安全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的系统分析与评估,以确定现有或新安全措施的效果及改进措施的必要性和方向。

风险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风险评价要素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潜在或实际危险源的特征。

2、危险源与人员、财产之间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

3、危险源引发意外事故的可能性。

4、意外事故的概率。

5、事故发生的可能范围。

6、防范措施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后果的影响。

7、发生意外事故的成本。

8、防范措施的成本。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控制: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控制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规划出具体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可能的安全风险,以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具体方法如下:1、理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界定环境范围。

2、根据环境状况和危险源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监控及评估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4、定期复核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评估,随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结论: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管理程序,它有助于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持续地加强和改进环境和安全管理。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5.1.5.3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应将重大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记录到《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经审核批准后发给各部门,以便实施运行检测,并作为各单位安委会跟踪的依据。
5.1.6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1.6.1定期评审
5.1.6.1.1各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回顾《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中的措施和进度。
1
完全意外但可能性较小
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分数值
频次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一次暴露
0.5
很少或罕见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非常重大,一人及以上死亡
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做相应说明和规定,其他评价方法的说明和要求,各子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进
一步描述和规定。
5.1.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危险程度等级表中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对辨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由各公司安委会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同时应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保证局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对施工区域、办公场所及相关活动领域内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辨识与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局所有施工区域、办公场所及相关活动领域内所产生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有关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活动。

第三条职责一、局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审核与批准。

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管理局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为局、局属各单位(子、分公司、直属项目经理部,下同)和项目经理部三级。

(一)局安全质量监督部负责对全局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

(二)局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

(三)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项目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局安全质量监督部负责指导局各职能部门、局属各单位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调查、辨识、评价,并最终进行汇总,编制成《已辨识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指南)》,经局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

四、局安全质量监督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局已辨识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

五、局安全质量监督部每三年定期组织局各职能部门、局属各单位,更新识别施工区域、办公场所及其相关活动领域内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对出现本规定第五条、三、(二)、1. 情况时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更新评价。

六、局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局总部办公场所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

七、局工程管理部负责对施工过程及推广“四新”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环境破坏进行评价。

八、局各职能部门、局属各单位的各部室负责对本部门分管业务工作范围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分别报局安全质量监督部、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汇总。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因素的危险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环境因素的危险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类型。

自然因素是指天然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自然因素造成的危险源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

在辩识和评价这些危险源时,我们需要关注地理位置、历史数据、气象学原理等因素。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评估出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人为因素的危险源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如化学品泄漏、核能事故、大气污染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人类可以通过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控制来减少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辩识和评价人为因素的危险源需要考虑到行业的监管政策、生产工艺和设施安全等因素。

通过严格监管和强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降低危险源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对于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因素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关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模型等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收集相关的数据,可以综合分析和评价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是保障人类生活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充分了解和评估了环境因素的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危险源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因此,对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可逆转性,环境因素的危险源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环境因素的危险源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和辐射等。

首先,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危险源。

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大规模森林砍伐,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影响。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影响,如洪水、干旱、飓风和冰雪融化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了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威胁。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因素辨识 02. 安全危险源辨识 03. 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辨识
环境因素分类
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 形、地质等
社会环境因素:如人口、经 济、文化等
生产环境因素:如生产工艺、 管理环境因素:如组织结构、
设备、材料等
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
环境因素分析
措施
02
建立风险预警 机制,及时发 现和处理风险
03
加强风险培训 和教育,提高 员工风险意识
和应对能力
04
实施风险转移 策略,降低风 险损失和影响
谢谢
0 1 物理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02
化学危险源:如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物质等
03
生物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04
人为危险源:如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
05
环境危险源:如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
06
社会危险源:如恐怖袭击、社会动荡等
风险评价方法
01
定性风险评价:通过专家经 验判断,对风险进行定性分 析
03
半定量风险评价:结合定性 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综 合评价
05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导 致事故的各个因素,找出关 键风险因素
02
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数学模 型,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04
风险矩阵法:将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 矩阵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06
概率风险评价法:采用概率 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 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 风险程度,将风险划
分为不同等级
风险评估方法:采用 定性或定量方法,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1.个人因素:-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不合适的个人保护装备-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对危险源的不敏感性或过于自信2.物理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不稳定的结构和设备-不合规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缺乏紧急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不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噪音、震动等有害环境-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风险-不安全的物料储存和堆放方式3.组织管理因素:-缺乏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不充分的资源和预算用于安全管理-缺乏监管和检查机制-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安排-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人员不合理数量和分配问题4.操作过程因素:-不规范的工作操作和程序-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不良的工艺和操作控制-作业手册和操作程序不清晰-缺乏恰当的监测和检修程序-不合理的物料和化学品管理5.环境因素:-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以上仅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些常见因素示例,具体的清单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行业进行定制。

清单应包括所有与组织或工作活动相关的潜在危险源,并识别可能的风险等级和可能的风险后果。

这些清单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危险源,还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和优先级不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的应用对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财务损失。

因此,组织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内容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安全的概念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的原则2、系统性危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危险性、有害性。

3、全面性危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

只有认识到它是危险源,才能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能对它采取措施。

4、预测性对危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险源出现的重要依据或设想的事故模式或后果。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流程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划分作业活动1辨识危险源I评价风险I风险控制的策划I实施风险控制计划1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1、划分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险源进行辨识。

1)、作业活动划分的程度的把握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wei)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危(wei)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wei)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wei)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预、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wei)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wei)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1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 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 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 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者服务);4.1.1.2 确定该过程伴有的因素及影响;4.1.1.3 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者过程;2) 浮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概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它们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制度的具体内容。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施、环境等造成威胁的物质、设备、环境等。

危险源辨识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设备、环境等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后续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建立危险源辨识制度的原则•一项生产活动只需进行一次辨识。

但在新情况下、排除危险源、新增危险源等情况下需要迭代辨识。

•辨识应全面、系统,重点关注高风险危险源。

•辨识应记录过程,并跟踪和更新危险源的变化情况。

危险源辨识内容•生产原材料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原材料的物性、化性、毒性、爆炸性等安全信息以及管理措施。

•生产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设备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质、电气性质、易损性、易失效性等安全信息以及管理措施。

•生产环境的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与生产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安全影响以及管理措施。

•生产人员的安全风险评估,包括人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安全信息以及管理措施。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以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建立风险评价制度的原则•风险评价应当与危险源辨识同时实施,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危险源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大小。

•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以准确地确定风险。

•风险评价结果应引导采取可行的改善措施和对策。

风险评价内容•风险矩阵和风险等级评估,以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定量化。

•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以支持风险评价。

•利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大小。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在企业管理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重要的环节。

通过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的关键步骤。

●识别环境因素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环境因素可能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首先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具体而言,需要识别以下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识别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企业的员工和资产带来潜在危险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识别以下危险源:●物理性危险源:包括机械、电气、放射性等方面的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方面的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方面的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包括员工压力、工作疲劳、不当操作等方面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给企业的员工和资产带来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在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基础上,需要对它们进行风险评价。

具体而言,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对每个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多大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安全检查表等,定量方法包括概率-后果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

确定重要因素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哪些因素是重要的,以便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一般而言,以下因素应被视为重要因素:●高风险等级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能对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员工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法规和规定。

下面是一些通用的管理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一、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1.建立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机制,确定哪些因素对员工生产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2.评估各种危险源的潜在危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

3.根据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要求,识别可能存在的具体风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1.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包括可能的危害程度、潜在的危害范围以及暴露可能性等。

2.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针对新风险进行适当的措施。

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制定措施。

三、控制措施管理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优先采取消除或替代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果无法消除或替代,则考虑采取技术控制、工程控制或行政控制等方法来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3.在选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层级控制原则”,即优先考虑工程控制措施,其次是行政控制措施,最后是个人防护措施。

4.实施控制措施后,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控制效果。

四、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1.向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培养他们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五、监督和改进1.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危险源和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2.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生。

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供举报渠道和鼓励机制,及时反馈和处置安全隐患。

总之,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减少职业伤害和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文件制修订记录1 目的为评价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从而相应采取对策,制定本准则。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办公区域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危险源风险级别的评价。

3 职责行政部编制并实施本准则,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源调查表)进行确认,评价、汇总和更新。

4工作程序4.1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根据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和伤害的可能性对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做出判断。

4.1.1伤害程度需考虑的因素4.1.1.1轻微伤害如:a)表面损伤;b)轻微割伤和擦伤;c)粉尘对眼睛的刺激;d)烦躁和刺激(如头痛);e)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4.1.1.2较严重伤害如:a)划伤;b)烧伤;c)脑震荡;d)严重扭伤;e)轻微骨折;f)耳聋;g)皮炎;h)哮喘;i)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j)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4.1.1.3严重伤害如:a)截肢;b)严重骨折;c)中毒;d)复合伤害;e)致命伤害;f)职业癌症;g)其他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

4.1.2伤害可能性的判断,需考虑如下因素:4.1.2.1暴露人数;4.1.2.2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4.1.2.3供应(水、电)中断;4.1.2.4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4.1.2.5暴露于恶劣气候;4.1.2.6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4.1.2.7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规程),如下述人员: a)不知道危险源是什么;b)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必备知识,体能或技能;c)低估所暴露的风险;d)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4.2 风险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每项危害都应进行评价,评价采用是非判断法和MES评价方法。

4.2.1是非判断法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直接判断为重大危害因素:a)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b)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c)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d)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

4.2.2 MES评价方法4.2.2.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的时间E。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完整版)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性D=LXEX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注意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
二、危险源评价标准:
表二:评价结果分类及控制要求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
3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4钢筋工程
作业过程:钢筋工程涉及部门:各项目部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5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6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7防雷接地安装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8给排水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19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0混凝土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1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2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29模板工程
D三170为重大危险源30。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记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20 年月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1 目的本工作规范用于指导公司内部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客观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最佳风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对所有作业(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加以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3 上层流程及引用文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流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4 作业说明4.1 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在每年确定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并将指令下达到安全部门经理。

4.2 安全部门根据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并根据评价工作需要,确定人选组成评价组。

4.3 安全部门安全员根据评价的范围、原则和要求,征询相关人员意见,寻求技术支持,确定按下述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3.1 首先将公司特殊的或具有较大危险特性的危险源通过优先评定法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方法是由公司各单位提出本部门的重要危险源,由单位领导审批后交安安全部门审核,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2 其余危险源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辨识和评价:4.3.2.1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断法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识别出的危险源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公司重大危险源主要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A.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按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名称及临界量见GB18218-2009。

B.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9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要环境因素评定准则、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准则附录

重要环境因素评定准则、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准则附录

附录:重要环境因素评定准则1、是非判断法:各部门对所有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先用是非判断法直接判断,被判为“非”者再用打分法评价。

凡属于下列范围之列的,均可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1.1污染物排放类A污染物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噪声);B危险固体废弃物(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范围的);C紧急事态(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

1.2资源、能源类A国家严格控制的资源、物资的使用;B危险化学品使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C公司重点控制的资源、能源项目。

2、打分法:凡不属于直接判定范围的环境因素采用以下打分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是否为重大环境因素。

2.1污染物排放类评价内容:序号因子名称污染物排放类能源资源类a 频率发生的频率使用频率b 符合性/消耗与法规的符合性单次/机台消耗c 影响/消耗量环境影响范围年消耗量d 可恢复/降耗环境影响的可恢复性节能降耗潜力e 关注程度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f 控制状态目前控制状态2.2评分准则: 2.2.1 a 因子:频率2.2.2 b 因子:符合性/消耗2.2.3 c 因子:影响/消耗量污染物排放类发生频率得分连续性排放 5间断性排放 4 少量性排放 3 偶尔性排放 2 无排放1资源能源使用频率得分每天长时间使用5每天间断使用 4 每月使用一次3 每年使用几次2 极少使用1排放与法规的符合性 得分 严重超标 5 轻微超标 4 不稳定3 偶尔可能出现超标情况 2 不超标或法规无要求1资源能源单次/机台消耗 得分 每天/每次消耗量大 5 每天每机台均使用 4 每天少数设备使用 3 每月使用几次 2 极少使用1环境影响规模 得分 区域性影响 5 周边性影响 4 本厂性影响 3 岗位性影响 2 无影响1资源能源年消耗量 得分 主要消耗量 5 年消耗量大 4 单月消耗量大 3 每月均有消耗 2 消耗少12.2.4 d 因子:可恢复/降耗2.2.5 e 因子: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 2.2.6 f 因子: 目前控制状态2.3、评价得分2.3.1评分方法: X=a ×M M =b 、d 、c 、e 、f 因子中取最大值 2.3.2环境因素判断标准 X 大于等于15为重要环境因素节能降耗潜力 得分 节能降耗潜力极大 5 有节能降耗潜力 4 节能降耗能力不足 3 计划开展节能降耗 2 正开展节能降耗1环境影响的不可恢复性 得分 不可接受 5 影响较严重 4 一般性影响 3 轻微性影响 2 无影响1目前控制状态 得分 无控制状态 5 控制较差 4 控制一般 3 控制较好 2 完全受控状态1社会关注程度 得分 社会极度关注 5 社会一般性关注 4 地区性关注 3 顾客、相关方关注 2 不关注的1附件风险评价准则4.4.1.1.1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4.4.1.1.2 划分等级见下表:L可能性E频繁程度C导致的后果D=L*E*C结果等级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频繁程度分数后果分数危险程度D值表现代号完全可以预料10 连续暴露1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0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320 A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灾难、数人死亡4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160—320 B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70—160 C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每月暴露一次2 严重、重伤7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70 D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每年几次暴露1 重大致残 3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20 E极不可能0.2 非常罕见的暴露0.5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1实际不可能0.1代号A、B、C值(即D值大于70的危险源)判定为重大风险。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规程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规程

一.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公司研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对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减少和控制环保及安全事件的发生,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全公司各部门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三.责任者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清单。

2.EHS:负责指导各部门、车间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审核。

3.所有部门、车间3.1.负责所属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制定控制措施。

3.2.当部门、车间发生变化(如:新增设备、技术改造),必须及时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与更新。

四.相关定义1.环境因素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如: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排放、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的排放。

2.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噪声扰民。

3.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4.危险源识别是确定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工作程序1.环境因素识别1.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覆盖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应包括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噪声排放、土壤污染、社区影响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问题。

1.2.由各部门、车间负责人组织本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机长、操作工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1.2.1.环境因素的识别采用“工序-输出输入法”,对各个工序,分析输入(原材料、化学品等)和输出(向水体、大气、土壤排放及意外泄漏,资源能源消耗、产品及服务等)。

1.2.2.识别人员将识别结果填入EHS设计的《车间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10129》中,以污水站罗茨风机运行举例:在《车间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10129》工作内容一栏中填写罗茨风机运行,在环境因素一栏中填写噪声排放,在环境影响中勾选“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风险评价准则
版号: B/0
批准: 丁学锋
审核: 王永杰
编制: 安全技术部
受控号:
2010年6月25日发布 2010年7月1日实施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1 总则
本准则明确了设计、生产(建筑施工)和服务等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标准。

为我公司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价提供了统一的要求。

2 职责
2.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工作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B、安全技术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组织工作,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C、各工程公司、直属项目部负责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新建项目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同时将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建设公司安全技术部。

2.2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过程的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B、安全技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组织和风险控制工作,负责建立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源清单。

C、各工程公司、直属项目部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与本单位相关的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清单并报安全技术部,对重要危险源制订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D、新建项目部、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应用前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可在公司安全技术部指导下)在施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对重要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E、对外包方和访问者的活动,使用外部产品接受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由责任单位负责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对重要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并负责通报给外包方、供方和访问者。

3、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3.1 各部门/场所首先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登记及评价表》中;
3.2 用公式Z=Y+P+C 确定环境因素的等级,对重要环境因素采取优先控制的原则。

其中:Z—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的数值
Y—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P—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
C—相关方关注的程度
3.3 按3.2条进行计算,Z值≥6即可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如果Z 值<6时,各单位应考虑Z值,以便确定相对重要的环境因素。

4 危险源的评价准则
4.1 各部门/场所首先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识别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4.2 用LEC法确定风险等级:
用公式D=L*E*C 定量计算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小;
其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4.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表(L)
4.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表(E)
4.2.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值表(C)
4.3 按照以上数值计算出实际的风险值D,并根据D值的大小来确定危险等级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对超过70分的列入到《重要危险源清单》中。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