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几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学分支,它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

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和轨迹,在不考虑外部力的情况下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与路径有关,是一个矢量量。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通常用v表示。

速度可正可负,正表示正向运动,负表示反向运动。

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瞬时速度则是极限过程中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加速度也可正可负,正表示加速运动,负表示减速运动。

平均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瞬时加速度则是极限过程中的加速度。

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中作用力和物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关注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这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动力学通过牛顿定律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研究力的产生和作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受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它可以表达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说明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别尽管运动学和动力学都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它们关注的角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1. 角度不同:运动学主要从物体自身的运动状态出发,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几何性质;动力学则主要从力的作用和物体所受的力的影响出发,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情况。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涉及到描述、分析和预测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变化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础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一、物体的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通常使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使用x、y和z轴来分别表示物体在水平、垂直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我们使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物体的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其大小为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则是从起始位置指向终点位置的方向。

位移是与路径无关的物理量,只与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

三、物体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在运动学中,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四、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所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两种。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变化率,而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五、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0。

其物体位移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六、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呈等幅线性变化,位移随时间呈二次函数变化。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可以通过位移、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一半的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运动规律。

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析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质点质点是运动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看作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质点在运动学中被用来简化问题,便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Δr表示。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大小是物体运动的距离。

三、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大小是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

在运动学中,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四、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的变化方向。

加速度可以为正,表示物体的速度增加;也可以为负,表示物体的速度减小。

五、运动的基本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

3.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垂直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

综上所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描述和解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揭示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运动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还在其他领域如机械工程、运输、体育科学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下面是运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利用运动学方程求解问题-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运动学的定义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运动原因和运动过程。

它不考虑物体的具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主要关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变化的速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绝对运动则是该物体在绝对参考系中的运动。

4. 相对参考系和绝对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是以一个物体为参照,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绝对参考系是以绝对空间或绝对时间为参照,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加速度不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绕着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而不损失动能,其碰撞规律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描述。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引力势能相关。

2. 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平动和转动运动学将运动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类型。

平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转动是指物体绕着固定轴线旋转运动。

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参数。

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s=vt,$v=\\frac{s}{t}$,a=0。

3. 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匀速增加或减少。

2. 公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s=v_0t+\\frac{1}{2}at^2$,v=v0+at。

3. 图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五、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运动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运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现代工程学等领域中,运动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下面是运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在一维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表示为∆x=x2-x1,其中x1表示物体的起始位置,x2表示物体的结束位置。

1.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它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v=∆x/∆t。

速度可以用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1.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它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a=∆v/∆t。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负的(减速运动)或者零(匀速运动)。

2. 运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2.1 汽车运动的分析运动学可以用来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安全的交通系统和汽车非常重要。

例如,在设计高速公路时,可以通过运动学分析决定最大的匝道半径和坡度。

2.2 医学运动分析运动学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人类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例如,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可以使用运动学来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以确定康复和治疗方案。

2.3 机械系统分析运动学可以用来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例如,可以用运动学来研究机械装置的移动、跳跃、摆动和旋转等动作,以确定机械系统性能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结论运动学是物理学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支。

它可以用来分析人类运动过程,从而为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运动学在现代交通系统和机械商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因此,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成为当今物理学,机械工程和医学领域中工作者的必备技能。

运动学与力学

运动学与力学

运动学与力学运动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它们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但在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它们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运动学和力学的相关内容。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它不涉及物体受力的情况,只研究运动本身的规律。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位置变化的描述,用矢量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并带有方向。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平均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而瞬时加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值。

运动学通过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推导出运动过程中的规律。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学科,旨在分析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

1.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平衡状态要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在静力学中,我们研究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和弹力等力的作用情况。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它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影响。

动量定律指出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动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之积,是一个矢量量。

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学通过应用力的概念和牛顿三定律等原理,可以解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进一步预测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

三、应用运动学和力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它通过分析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揭示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变化量。

通常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包括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平均速度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瞬时速度指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v=lim(Δt→0)Δx/Δt,是一个瞬时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平均加速度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瞬时加速度指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即a=lim(Δt→0)Δv/Δt,是一个瞬时值。

4.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保持不变,即速度恒定;变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即速度不恒定。

5.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二、运动学的应用1. 车辆行驶距离计算:运动学可以用于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

通过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和行驶时间,可以利用v=Δx/Δt的公式来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

这对交通管理和车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员成绩分析:运动学可以用于分析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通过测量运动员的速度和时间,可以计算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高低,可以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改进训练方法。

3. 坠物运动研究:运动学可以用于研究坠物的运动规律。

通过测量物体的自由落体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关系,以及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4. 机械运动分析:运动学可以用于分析机械装置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运动学基本概念与运动状态分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与运动状态分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与运动状态分析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在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在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矢量表示。

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矢量表示。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在运动状态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图像可以是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或加速度-时间图像。

位置-时间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速度-时间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加速度-时间图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学概念和分析方法也非常重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通过比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加速还是减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来了解其运动状态。

运动轨迹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径。

通过观察运动轨迹,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来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

总结一下,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此外,通过运动图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的基本知识

运动学的基本知识

运动学的基本知识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分支,它研究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等时间间隔内保持相同速度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的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位移 = 速度 ×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计算得出。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等时间间隔内速度以相同的加速度改变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根据运动学的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1/2)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计算得出。

三、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曲线运动需要使用矢量运算来求解。

其中,速度矢量的大小等于位移矢量的大小除以所用的时间,加速度矢量的大小等于速度矢量的变化率。

总结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保持相同的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以相同的加速度改变;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分支,它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通过掌握运动学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

以上是关于运动学的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运动学的基础概念及应用

运动学的基础概念及应用
中的应用
运动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 能技术进行运动分析、 预测和优化
数字化:利用数字技 术进行运动数据的采 集、处理和分析
个性化:根据个体差 异进行个性化的运动 指导和训练
跨学科融合:与其 他学科如生物力学、 心理学等相结合, 提高运动学的研究 水平和应用效果
运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运动学的基础概念及应用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的应用
运动学的发展趋势 运动学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描述
• 运动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科学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 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惯性成正比 • 动量: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表示物体运动的量 • 动能:物体由于其状态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有关 • 功:力在物体上作用的距离和力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 机械能:物体由于其状态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 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量和能量守恒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运动学的基本参数
位置:物体 在空间中的 位置
速度:物体 在单位时间 内运动的距 离
加速度:物 体速度的变 化率
力:物体之 间的相互作 用,使物体 产生加速度
质量:物体 所含物质的 多少
时间:事件 发生的先后 顺序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

在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和理解的。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概念。

它是一个矢量量,并由位矢表示。

位矢的方向表示物体的移动方向,而位矢的大小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二、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它是一个矢量量,并由速度矢量表示。

速度的大小称为物体的速率,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在运动学中,有两种常见的速度概念,即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是位移微元与时间微元比值的极限值。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三、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类似于速度,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并由加速度矢量表示。

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通过加速度,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表示物体在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表示物体在减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即加速度为零。

根据位移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五、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即速度随时间而线性增加或减少,且加速度为常量。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得到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推导和公式可以从运动学的基本公式中推得。

总结: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其中包括了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基本概念
(1)三者位移关系 甲=乙=丙
(2)三者路程关系 甲>乙=丙
(3)三者平均速度关系 甲=乙=丙 (4)三者平均速率关系 甲>乙=丙
例2.一实心的长方体,三边长分别是a、b、c(a
>b>c),如图所示.有一质点,从顶点A沿表面
运动到长方体的对角B,求:(1)质点的最短路
程.(2)质点的位移大小.
B
(1) a2 bc2 A
4、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 运动轨迹 的长度,是标量。 (2)位移:描述物体 位置 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 动的 初位置 指向 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位移大小: 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位移方向: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则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5、时刻与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 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状态 量。
解决此类问题,可设身处地(把你所处的环境比作题中环境)地想.
例2、一游艇匀速沿河流逆水航行,在某处丢失一个救生圈, 丢失后经t秒才发现,于是游艇立即返航去追赶,结果在丢失 点下游距丢失点s处追上。设水流速度恒定,游艇往返的划行 速率不变,游艇调头的时间不计,求水速。
解析:以水流为参考系。则救生圈静止不动,游艇往返速率 不变,故返航追上救生圈的时间也为t秒,从丢失到追上的时 间为2t秒。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丙对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丙对乙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乙对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乙对丙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种 理想化模型 。 物体能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
平动,或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才可 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本文将分别介绍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领域。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量的变化规律。

以下是运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位置的变化量,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可以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v表示。

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前者表示某一瞬间的速度,后者表示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表示。

加速度也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学中的重要参量,用t表示。

时间可以用来描述运动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长,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 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用F表示。

力可以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力后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学与力学的关系运动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密切相关的两个学科。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变化规律,而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力学中,利用运动学的概念和公式可以更好地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质点: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本身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的物体叫做质点。

2.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3.坐标系: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我们选取一个参考系,并在该参考系中建立一组坐标轴,这组坐标轴称为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4.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向量,用符号Δx表示。

–路程:物体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用符号s表示。

5.速度和速率:–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用符号v表示。

–速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长度,用符号v表示。

6.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符号a表示。

7.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8.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二、运动学基本公式1.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Δv/Δt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vt–速度公式:v = v0–加速度公式:a = 0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constant4.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线速度公式:v = ωr–角速度公式:ω = Δθ/Δt–向心加速度公式:a = ω^2r5.动能和势能:–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重力势能)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运动学问题求解方法1.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和坐标系。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

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学公式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它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方式,以及运动的规律、属性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的运动学公式。

1.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运动学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

1.1 位移位移(displacement)是指物体从参考点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变化,通常用Δx表示。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1.2 速度速度(velocity)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v表示。

它是位移Δx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v=Δx/Δt。

1.3 加速度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通常用a 表示。

它是速度变化Δv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即a=Δv/Δt。

2.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的速度,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匀速的。

2.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 × Δt。

其中,Δ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2.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加速度为零,位移与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上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保持一定的值。

3.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0 × Δt + 0.5 × a × (Δt)^2。

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v = v0 + a × Δt。

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起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Δt表示时间间隔。

3.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Δx = v^2 - v0^2 / (2a)。

运动学基础知识

运动学基础知识

运动学基础知识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量的变化。

它涉及到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是理解物体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位置、位移和路径在运动学中,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坐标,通常用直角坐标系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是个矢量量值。

路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轨迹,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复杂的曲线。

2. 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值。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无穷小时,得到瞬时速度,即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值。

平均加速度可以通过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得到。

当时间间隔趋近于无穷小时,得到瞬时加速度,即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3. 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F = ma,其中 F 是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4. 一维运动一维运动是指运动仅发生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

在一维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匀加速运动状态。

在一维运动中,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5. 二维运动二维运动是指运动发生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

在二维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二维坐标来表示,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的分量。

在二维运动中,可以使用向量表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向量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速度向量是位移向量除以时间的矢量,加速度向量是速度向量除以时间的矢量。

6.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运动概念

运动概念

..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 a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一、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改变。

- 时间:运动经过的时间长度。

- 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每秒变化的位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三、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 加速度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四、自由落体-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 加速度: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五、斜抛运动- 特点: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自由落体运动。

- 水平速度: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垂直速度: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总时间: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

- 最大高度:物体抛出后达到的最高点的高度。

六、摩擦力- 特点:物体接触的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的力。

- 静摩擦力:物体尚未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七、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力。

八、牛顿第一定律- 特点:物体在没有受到合外力的情况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九、牛顿第二定律- 特点: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公式: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十、牛顿第三定律- 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对不同物体。

- 作用力: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

- 反作用力: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运动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轨迹:运动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 轨迹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曲线的 叫做 .
南宁二中凤岭校区作息时间表 节 次 时 间 备 注
早起床
6:40--
公寓开门6:40
早 早
操 餐
6:50-7:05-7:40--8:20
8:30--9:10
公寓关门7:35
第一节
第二节
眼操、课间活动
时 间 与 时刻
三、质点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可以忽略,可以不考虑地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本身 的大小和形状是次要因素可忽略)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随着纬度的不同,地球表面的转动情况不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
三、质点
有时,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或者差别小到可以忽略,此时,我们研究一点 的运动可以代表物体上所有的点。
运动 与 参考系
一、常见的运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式各样运动着 的物体。
一、常见的运动
一、常见的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 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 参考系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时,又总是相对 其它物体而言,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 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 (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 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 原则选取) (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选取地面为 参考系)
例题: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 有一句歌词:“小小竹 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 岸走”,问:“竹排江 中游”和“青山两岸走” 分别是以什么做为参考 系的?
小结:
• • • • • • 参考系——运动的相对性; 质点——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 时刻与时间间隔——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量; 位移——质点位置的变化;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常见形式. 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力、速度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 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质量、时间、密度……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为了理解 现象,首要条件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通过对质点的认识,掌握物理学中 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
2、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明确描述机械运动必 须选取参考系。 3、理解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同 4、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5、理解距离与位移的概念及其区别 6、了解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问题1〗对“某人走了1km的路”,甲认为这1km
指的是位移,乙则认为这1km指的是路程,根据你自
己的理解,对甲、乙的说法作一评述。
〖问题2〗一条小船在广阔的湖面航行,开始向东
行驶了20km,接着向西行驶8km,再又向北航行了
16km,求小船在此过程中的位移和所走的路程。
课堂练习
AC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 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 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3.在公路上向左匀速运动的汽车,经过一棵 果树时,恰有树上一个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 下图为运动的轨迹,在地面上观察到的运动 A 轨迹是_____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观察到果 D 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
A
B
C
D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5m
O
X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 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 直线坐标系。
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 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 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
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 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可以 用一个小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机
①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位移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③质点在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其 他情况下位移大小要小于路程。 ④路程与位移在国际单位制中有相同的单位:米(m)
矢量与标量
•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位移 •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如:路程、 时间、质量、温度等
小结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 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2、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 到使运动的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 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参考系比较方便。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物体在下列两 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时间与时刻
请讨论下列情形中涉及的是什么概念?
物理中经常出现的说法: ①第2秒初、第3秒末、开始运动时……
②第2秒内、前3秒中、开始运动至静止时……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时间和时刻的单位:秒(s)
时间与时刻
• 时刻是描述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时间间 隔是描述同一事件所发生的过程持续的 •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在数轴上用一段线段来 表示
长度的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 用符号“m”表示 •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兆米(Mm)、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海里(1852米) 、英里(1609米) •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还有尺、寸、丈等。它 们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米=3(尺)=30(寸)=0.3(丈) • 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 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 被称为光年。1光年=9.04653×1012km
因为飞机的大小与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影响 很小,可忽略不计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用一个小 点代替物体 这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三、质点
研究列车从广州开往北京和列车通过一座桥梁时,什么 情况下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什么时候不需要?为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列车从广州开往北京可以不考虑列车的长度! 研究列车通过一座桥梁时,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
2、下列情况中可视为质点的是 B 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时 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月球 C、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 D、研究火车经过桥梁时
巩固练习
D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C、不选定参考系,有时也可以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 D、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 察结果 4、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的汽车,甲车内的人看见窗 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 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同时向西运动
“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 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 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飞虫,敏捷地把它抓 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B ) A、飞行员反应快 B、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行的没劲了 D、飞行员有手劲
我国是文明古国,对运动早就有研究.早在 汉代成书的《尚书纬· 考灵曜》中就有这样 的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 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 觉也。”
二、参考系
对 面 的 老 伯 看 过 来
对面的伯伯看到女孩是静止的,那么路边的人看到的情 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参考系
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 情况一般不同
课堂练习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BC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课堂练习
一支300m长的队伍,以1m/s的速度行 军,通讯员从队尾以3m/s的速度赶到 队首,并立即以原速率返回队尾,求 通讯员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
45 14
43
• 北京 → 重庆
• (1)飞机
• (2)火车 • (3)先火车,再乘船
⑴ 不同点? ⑵共同点?
轨迹不相同, 位置变化相同
路程与位移
路程与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 ;
请讨论下列情形中涉及的是什么概念?
3.路程与位移的比较
如果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或者差异相对于 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我们也可以将物体简化 为一个集中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质点)。
例题: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 B、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C、体积很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D、同一物体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时间计量
• 法定计时单位 :秒、分、时、(日)、年 • 常用时间单位 :刻 周 季度 • 时间的测量:
59 57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28
13 12 11 10 9
0
14 0 1
31
2
2 33 4 35 6 37 8 39 10 4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