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知识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合格考知识点填空讲解
第一分册第一---第五单元(1-15课)基础知识整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今天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字;刻在泥版上的文字;也称钉头文字;《汉穆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书写。
3、《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私有财产;法典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最负盛名。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三藏)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历史第六册复习 上海会考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 年 月 日 南京解放 解放, 统治结束。 统治结束。 理解: 理解: 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 月到1949年1 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1948年9月到 年 月到 年 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 辽沈、 月,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 知道: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中共七大: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年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 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 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 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 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 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 奠道: 知道: 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 . 年 月 日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1945年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 年 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月 日正式签署了《 纪要》 双十协定》 纪要》即《双十协定》。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 、 卢沟桥挑起七七事 年 月 日 日军在卢沟桥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 开始。 全民族抗战的 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 、 上海发动了军事 年 月 日 日本在上海 进攻,史称“ 一三 事变。 一三” 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 、 沦陷。 年 月 日 南京沦陷 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南京大屠杀 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上海历史高中第六分册知识点
第六分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3、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A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史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1937年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 A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第一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推动了全国抗战。
6、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 A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
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7、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A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平型关大捷 A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山西)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台儿庄战役 A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国民党)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A(1)时间:1945年(2)地点:陕西延安(3)主要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订了党的政治路线,即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确立了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上海)高中历史第6分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
在长达年十四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整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1)原因: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深重(2)事件过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扣押蒋介石和随行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3)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 时间:1937年7月7日2. 内容: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方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发动进攻3. 意义:(1)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统一战线确立标志C1. 中国共产党:(1)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改编军队①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 国民党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3.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淞沪会战B1. 时间:1937年8月13日2. 开端:八一三事变(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坚决回击)3.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沦陷4. 意义(1)第一次大规模会战(2)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3)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4)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5】、南京大屠杀B1. 1937 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B)1、背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调遣张杨军队追击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红军。
张杨感觉“剿共”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逼蒋抗日2、时间:1936年12月12日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来视察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史称“西安事变”4、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事件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6、影响:(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2)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七七事变1、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时间:1937年7月7日事件: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七七事变后才形成,正式形成为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一)递交宣言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内容:(1)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2)实行民主政治(3)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4)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二)、部队改编: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西北红军主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正式形成(C)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2、八一三事变(即淞沪会战开始)(B)时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坚决回击,淞沪会战开始。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集合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时间:1936年;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七七事变(B)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影响: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抗战开始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B)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
(B)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B)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形成标志:1937年8月,红军主力及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A)2、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B)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日军占领武汉后(B)(1938年10月)4、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A)5、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缅甸,英军要求中国出兵。
目的:为协助盟国作战,解除日军对我后方的威胁;保卫滇缅公路经过: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影响: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重新打通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B)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主要内容:政治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上: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组织上: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①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 B 1、背景:①日本不断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③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2、时间:1936年12月3、过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提出停止一切内战等主张.4、结果: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国共十年内战从此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P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国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 是主要矛盾 1935年一二九运动(北平) 驱逐日寇 剿共1927——1937年第一次1924——1927年 第二次1937——1945年 亡国 图1-1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B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附近卢沟桥3、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图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1、号召: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派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确定: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举行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材料: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3、促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4、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①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5、意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P2-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B1、淞沪会战:B⑴概况: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六分册完整版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 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 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A】中共七大 时间:1945 年。 地点:延安。 内容: 1 大会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 强的新中国; 2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 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 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5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内战爆发 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两个解放区:山东、陕北解放区。
第六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转折 标志: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三大战役(大决战,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历时 52 天,歼敌 47 万余人。打锦州,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 淮海战役: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中间突破。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规模最大。 刘邓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总指挥:邓小平。 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 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武汉和上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平津战役(华北,北平天津)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过程: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了平津战役。解放 军依次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 北平:1949 年 1 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之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傅作义率领军队 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六分册
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知识点整理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确立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起进攻,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的开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根据两党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淞沪会战(A)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6、南京沦陷于南京大屠杀(A)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达30万人以上。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平型关大捷(A)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台儿庄战役(A)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代表人物戴安澜。
有力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主要内容(A)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第六分册 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第六分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原因(4条):1)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侵略目标。
2)“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3)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其所占领的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4)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鸦片战争进程(1840—1842):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秉公议定则例“(协定关税)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1)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26课 外交舞台的拓展
第2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一、重返联合国(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1、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2)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3)蒋介石集团继续占据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2、成功重返的重要原因: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3、意义:(1)中国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
(2)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承担的义务也越来越多,并为推进联合国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巩固复习(一)、课标内容要求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二)、核心知识学习1. 重返联合国_______年10月,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_应邀访华和《》,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最终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个原则,即:同,从台湾撤军,美国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
______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_______年9月,中日签署《_________ 》,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
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问题情景探究1.为什么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积极重大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恢复的原因是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二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三是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上海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海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主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变迁。
以下是对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的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希腊与罗马文化: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成就;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建筑艺术、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封建社会的特点: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日本的武士阶级、中国的科举制度等。
4. 古代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二、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3. 思想文化的变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4. 重要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2.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4.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四、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 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2. 政治制度的变革: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和制的推广、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解体。
3. 民族与宗教冲突:巴尔干问题、中东冲突、印巴分治。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业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的发展。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 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的分类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的比较研究。
3. 历史观念的演变: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多元论、全球化视角下的历史观。
上海市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百家争鸣-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司马迁与《史记》的编纂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曹魏、蜀汉、东吴的发展- 魏晋时期的政治变迁与竹林七贤-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佛教传播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 唐朝的盛世与开元之治- 五代十国的割据与社会变革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交流- 明清两朝的中央集权与闭关锁国- 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列强侵略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戊戌变法的尝试与意义3.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抗日战争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与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 印度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2. 中世纪时期-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人文主义的发展3. 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5.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冷战的形成与美苏对峙-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与运用-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分-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3. 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物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人物评价的多元视角4. 历史观点的形成与论证- 历史观点的提出与支持- 论证的逻辑性与说服力5. 历史教学与研究- 历史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上是上海市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近现代史、世界历史以及历史思维与方法等重要内容。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的专制统治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第3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
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二、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
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农业方面的成就: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雅尔塔体制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知道联合国产生的背景、主要机构和历史意义。
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实质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查找和分析联合国各主要机构的职责功能。
通过分析史料,对国联和联合国进行对比,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背景、造成影响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在二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
惟有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进行联合国改革,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大多数国家的正当利益和要求。
二、重难点1、重点:雅尔塔体制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难点:对二战后世界整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导入:1、阅读第三单元绪言,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什么演变到什么?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格局演变到美国的单极霸权日益遭到抵制,而国际政治日益多极化的格局。
演变过程中有五大历史事件: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苏冷战的开始、殖民体系的瓦解、大国关系的重组、冷战的结束。
2、绪言中提到,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整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何谓世界整体化?它的发展历程如何?一般来说,是指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和思想文化的相互融合渗透。
它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它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和中断,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予以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它再次遭到破坏和中断,二战后雅尔塔体制、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它再次重建,国际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背景(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2)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的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3)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4) 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的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急需确立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上海历史2到6分册知识结构
中国古代史知识综合复习【新石器时代】——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夏朝】——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商朝】——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考点【西周】——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考点【东周】——第5课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一、考点【秦朝】——第6课大一统中央国家的形成、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一、考点【西汉】——第8、9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和汉武帝时代一、考点【东汉】——第10课东汉的兴衰一、考点【三国两晋南北朝】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第11课割据与分裂、第12【隋唐】——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一、考点【宋、辽、西夏、金】——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元朝】——第22课元朝的统一【明朝】——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一、考点【清朝】(1616--1840年以前)——第25课康乾盛世上、第26课 康乾盛世下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一、考点中国近代史概述(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社会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一大时代课题:救亡图存;两大革命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要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反封建,要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主政治;两个历史时期: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族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两个主要政权:晚清时代(1840—1912);民国时代(1912—1949);三个主要政府:晚清政府时间范围:1840—1912;北洋政府时间范围:1912—1928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时间范围: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新中国成立;两条基本线索屈辱史:列强侵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史: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探索现代化道路;【第五分册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五分册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救亡图存——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第9课清末新政、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分册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五分册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第26课红军长征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六分册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两种命运的决战——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六分册第五单元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分册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20课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第21课“文化大革命”【第六分册第七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23课改革开放;第24课一国两制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六分册第八单元中国走向世界】——第25课初登国际舞台、第2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第27课新时期对外关系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综合复习【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四分册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第5课英国革命、第6课启蒙运动、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第8课法国大革命一、考点与知识结构【第四分册第三、四单元工业时代的来临、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矛盾、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四分册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14课美国的扩张与强盛、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一、考点与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分册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
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知道: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裕仁向盟国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3、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3)抗日战争的胜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知道: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国共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军从1947年3月起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
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知道: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此外,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人民解放军形成了战略进攻的态势。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
理解: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知道:1.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2.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势力划分的要求。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知道:1.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凯南向国务院建议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
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
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2.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
“杜鲁门主义”标志这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4.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5.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6.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理解: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
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知道:1.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但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
而中苏关系的破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级的转型。
3.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70年代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
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第11课冷战的结束1.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
德国的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徐徐降落,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白红蓝三色国旗。
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告终。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
第13课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知道:1、欧共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欧盟正式成立的时间:1993年3、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的时间:2002年1月1日理解:1、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及关键:(1)背景: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战后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②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西欧渴望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于是开启一体化进程。
(2)关键:法德和解2、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对欧洲:①促进整个欧洲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②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③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2)对世界: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成功范例;②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1995年1月1日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知道: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朱德下达阅兵令,举行盛大阅兵式。
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5月3、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4、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1950年10月(2)抗美援朝的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理解: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北平(2)任务:制定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3)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②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③定都北平,改名北京;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意义:①政协全体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②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