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趣的换—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换—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初步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学生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学生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初步体验到代换思想运用的现实价值,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感受和享受用数学的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达标”

策略

(一)生活导入、创境激趣1. 创境(课件呈现车站候车情境)

师:昨天在乘公共汽车时我遇到了点小麻

烦,我只带了一张十元的纸币,你们说坐

车方便吗?

2.设疑

师:不方便,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表达,达成共识:将10元纸币

换成10个1元的硬币。)

3.初显“换”的思想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呢?

意图:

由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

引入,从“换”字入手,

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

陌生感,让课堂充满了

趣味和生活气息。

策略: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快

(二)自主探究、成功建构1.实验演示,渗透等量代换

(1)简介天平使用原理和作用(出示天平、

砝码图)

(2)解读主题图(课件逐步呈现)

师:猜猜哈密瓜有多重?你是怎么知道

的?

学生讨论得出:哈密瓜也重4千克。虽然

没有用砝码称,从上面可以看出1个西瓜

重4千克,哈密瓜和西瓜重量相等,所以1

个哈密瓜也重4千克。

(3)验证:1个哈密瓜重4千克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得出:用西瓜代替砝码,很容易知道哈密

瓜的重量。

意图:

等量代换的前提条件是

存在“等量”,让学生建

立“等量”的概念,为

下面的探究活动作好铺

垫。

策略:

合理猜想——实验演示

——验证猜想

2.自主探究,感受等量代换

解读主题图(课件逐步呈现)意图:

在“西瓜与菠萝”的互

换中,再次调动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

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

识。借助天平的原理,

通过仔细观察和详尽解

读图中信息,让学生感

(2)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生先独立思考,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课件同步演示替换过程和计算方法)利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替代实物操作,再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结果,最后列式计算。学生亲历了由“具体——半抽象——抽象”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课件的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直观功能,动态演示揭示等量代换的过程和本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让每位学生全方位地感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达标”

策略

(二)自主探究、成功建构方法1:摆图形

方法2:画简单示意图

方法3:计算

(4)引出关键点,找准中间量

师:你们能多角度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很

了不起!西瓜和苹果为什么可以互相替

换?这些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都找准了解决问题的中间量

策略:

小组合作——具体操作

——尝试解决——课件

直观演示——深入探究

——砝码,抓住了1个西瓜和20个苹果的重量相等这个关键的地方,通过代换解决了问题。同时发现用计算的方法能更快捷地得出结果。其实这种西瓜换苹果的方法,蕴涵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叫“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4.知识拓展,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价钱相

等进行等量代换)

(1)师:我们学会了从重量相等解决水果互换问题,但当我来到水果摊前,老板却不同意这样换,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分析:因为苹果与西瓜的价钱不一样,现实生活中不能只从重量相等来考虑互换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从物体的另一方面──“价格”去研究有趣的等量代换。意图:

本环节中“换与不换”的问题,是个精彩亮点。由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等重量”交换的情景内容,这使学生易误认为“等量代换”的“等量”就是“等重量”,产生认识局限性。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达标”

策略

(二)自主探究、(2)(课件出示:价格信息)

买1个西瓜的价钱可以买几个橘子?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

意图:

教师及时捕捉动态生成

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

巧妙地将条件“移位”,

体现等量代换的传递性

a=b,b=c那么a=c,同时

成功建构小组讨论汇报:用4橘子替换1个苹果,

得到3个4,12个橘子。4×3=12(个)

(3)师:你们发现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有什

么不同吗?

讨论得出:前面的问题是按重量相等来进

行替换,现在是按物品的价钱相等进行替

换,但都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将“代换”由重量迁移

到“价值”代换,同时

拓展了对“等量”概念

内涵的深刻理解。学生

了解不同物品按其它规

则也是可以互换的。

策略:

小组讨论——问题引导

——成功建构

(三)巩固运用、体验内化师:看来同学们对等量代换的含义了解得

挺不错,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能接受

挑战吗?

比谁抢答的快(课件出示图:1个水壶的水

可以装满多少个玻璃杯?)

(1)

7×3=21

(2)

7×4=28

(3)

6×5=30

意图:

一个主题数量变换的多

次运用,考察学生是否

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

键,发现实际问题中的

数学成分,并进行符号

化处理,建立数学模型,

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

数学框架,训练思维灵

活性,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策略:

快速解答——抓住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