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时:1课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废旧物品材料。
学具准备:废旧物品材料、剪刀、胶水、胶带、画笔、颜料等。
4、教材版本:初中美术课本八年级下册(湘教版)
5、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二、教学课题:变废为宝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注重废弃物品特征并形成好的创意,以小组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作品的制作工艺及小组同学间的协作。
3、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材质的质感、肌理、形状、色彩,以及材料蕴含的社会生活信息进行造型表现。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作品中的制作方法,例如拼接、捆扎、黏结等。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识。
4、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多媒体。
学具准备:废旧物品材料、剪刀、胶水、胶带、画笔、颜料等。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讨论、示范、展示(多媒体图片)。
2、学法:观察、欣赏、讨论、归纳、对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人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例如:旧纸箱、废纸、空酒瓶、柴草等,对于这些“废品”的处理方法,一般就是扔掉或是低价买个废品收购站。同学们考虑一下,除了这种处理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思考……
师:同学们看我拿的这几件废品,旧纸箱、废纸条、枯树枝,这些物品曾经发挥过不同的作
用,有必要改变它们原有的用途,继续使用吗。
生:辨认回答
师:揭晓答案。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废纸箱通过设计、裁剪、粘贴变成了一件立体艺术作品《鲨鱼》。
枯树枝简单的修剪、装饰变成了一件很有自然意境的立体装饰作品《白桦林》。
废弃的纸条,通过粘贴变成了一幅具有抽象意味的平面粘贴绘画《头像》。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变废为宝继续使用的物品呢?
如果有,你运用了什么艺术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更多的方法,把我们身边的“废品”变成宝贝。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一)、平面艺术作品
ppt展示平面艺术作品《彩色的树》、《电子世界》、《鱼》、
师:看到这些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归纳学生体会,并加以补充升华。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作品都是有哪些物品制作而成
学生辨认说出
(二)、立体艺术作品
ppt展示立体艺术作品《牛头》、《猫》、《头像》、《树》、《新概念苹果》、《彩瓶》。
师:看到这些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归纳学生体会,并加以补充升华。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作品都是有哪些物品制作而成
学生辨认说出
(三)、制作方法分析
师:以上这些艺术作品运用了那些制作手法?
学生分析回答,师总结并板书:
平面作品常用方法:拓印拼贴彩绘
立体作品常用方法:捆扎、粘结包裹彩绘
(四)、体验练习,进行创作
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废弃材料,讨论确定主题、利用这些废弃物创作一件立体作品。
作业要求:A、创意新颖B、小组合作共同完成C、能巧妙用废品的材质、形状特点D、作品完整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不停地巡视之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科学巧妙地提示和帮助。
(五)、作业展示,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
小展览:将小组制作的作品集中摆放在座子上,学生下位互相观摩欣赏,每组的小组长介绍本组的作品,讲解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作品的不足之处,打算怎样改进,教师启发学生为作品命名。
2、教师总结点评,根据学生作业特点给予评价肯定,提出鼓励。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六)、课下选择搜集一些“废品”独立制作成一件艺术作品。
本学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发展迅速,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及表现能力逐渐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加强,对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寻求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上的创新,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表现力缺乏信心。
基于年龄特点,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回避生硬、冷僻的知识术语。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生动直观的形象对这一时期写生思维活动中的学习仍旧非常重要。
活动方式与教学组织应基于这些特点,以便于教学中展开互动交流。同时要注意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注重评价方式,以适合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鼓励大胆表述独立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
讲评后修改后教师应对其修改的作业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课时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如下:
评价内容:1、学生对材料特性、物品形体的理解、想象和利用,包括材质和主题表现、造型手段之间的联系。。
2、作品的完整性、制作方法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形成独特效果的公益。。
3、对有待改进的部分提出建议、学习态度。
评价方法: 1、口头表扬。如:很好,对材料理解的很好,作品很有想象力,小组合作很好。
2、小组长进行优秀作品展示。
如此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美术课堂上一定乐学、愿学!
本教材是以“造型表现”为基础,并综合“探索发现”的学习领域,教材内容要求讲授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使学习做到在艺术创作方面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学习线索设计方面则需尽量避免“概念牵引”,注重“经验优先”、“情趣激活”,“各取所需”以符合学生心理。
变废为宝的课题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担起维护生态环境、珍惜生活资源的紧迫责任。本课是以运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平面拼贴与立体组合来完成作品,合理而巧妙地运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满足视觉美感的需求。实物材料的表面质感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还包含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产达作者的表现意图。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感受体验、交流、制作尝试等教学活动,将触觉感受与视觉感受进行联系和转换,是学生形成对材质表现的感染力的认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于制作中,同时,形成珍惜物质资源的意识。
第一部分“废弃物的平面拼贴”设置了以纸材拼贴的方式进行平面作品表现的教学活动。为教学提供了利用、改造材料质感,运用造型手段进行创作的方法建议,帮助、启发学生完成平面造型的创作体验。
第二部分“废弃物的立体组构”设置了以利用、改造、装饰立体实物为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现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利用范围,加深对材质运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