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合集下载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 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 4.1.1 总体气象情况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采样、保存、仪器操作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变化图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毕竟,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保证学校空气质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1. 介绍学校空气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长时间呆在教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效果。

通过监测学校的空气质量,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室内环境是否达到健康标准,提醒学校及时进行空气净化和通风换气措施。

2. 设备选择与布局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选择专业的监测设备,并合理布局。

首先要选择准确可靠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PM2.5检测仪、甲醛检测仪等。

其次,需要考虑设备的布局,根据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不同场所布置,确保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广泛。

3. 监测项目的确定学校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应包括常见空气污染指标,如PM2.5、PM10、甲醛、苯等。

通过多个监测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全面的空气质量评估。

4. 监测频率和时间段的设定监测频率是指每天监测的次数,可以选择全天24小时监测或根据学校教学活动时间确定监测时间段。

这样能从时间维度上更准确地了解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

5.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将监测到的数据自动化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空气污染问题的规律性和特点,为改善学校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6. 报告生成与发布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将监测结果及时生成报告,并向师生和家长发布。

报告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让相关人员了解学校空气质量的情况。

7. 应急措施的设定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应设定应急措施,当监测到学校空气质量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例如,出现甲醛超标,应及时通风、封锁源头等。

8. 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投入与支持学校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室内空气质量是一个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健康,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二、监测目标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在校园的教室、图书馆和食堂等室内环境中呼吸到高质量的空气。

通过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监测方法1. 采样设备:选择高精度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多参数气体分析仪、颗粒物检测仪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点位:根据学生活动区域和人流密集程度,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监测点位应覆盖学校的各类室内环境,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等。

3. 监测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可根据季节、天气等因素进行调整。

监测结果应每月定期公布,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监测指标1.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

2. PM2.5:监测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

3. CO2:监测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学生不会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环境中。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监测指标的标准限值,评估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

同时,建立数据跟踪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问题解决与改善根据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对于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净化空气、减少室内污染源等。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监测操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学习和关注,积极参与监测活动,并提出改善建议。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西安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方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内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方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方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4.1.1 总体气象情况西安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内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基于我校空气污染以实验楼污染,烟囱污染,垃圾堆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2 、NOx、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资料采集主要污染源:经调查研究,我校污染源主要分为锅炉及垃圾堆和实验楼及印刷厂及东王庄小区。

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要采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 (由于校园内风向均匀及风速较小则在测量时可不与考虑) 。

监测项目必测项目:SO2 、NOx 、TSPA .PM10监测点的布设布设方法:东王庄小区采用网格布点法:由于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将东王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的中心。

采样的时间及频率时间:20XX 年年10 月29 日上午8:00~8:40 中午12:00~12:40 下午5:00~5:40采样工具携带式采样器:采样速率0~1L/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速率11.3~15mg/h 。

PM10 采样器采样纪录污染物的名称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L/min 采样体积/L 温度/℃大气压力/KPa 采样仪器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测定(分量法)一、原理用分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 的方法普通分为大流量(1.1― 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先后滤膜分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 150L/min,滤膜直径8― 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者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学校环境监测计划

学校环境监测计划

学校环境监测计划近年来,环境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尤其是在学校这个重要的教育场所,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学校环境质量,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我校决定实施学校环境监测计划。

一、计划目标学校环境监测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状况,确保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 监测空气质量:测量空气中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如PM2.5、二氧化碳等,确保空气清新。

2. 检测水质状况:测试饮用水和冲洗用水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等指标,保证饮水安全。

3. 观测噪音水平: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噪音水平,确保学习和休息的环境舒适。

4. 检查室内环境:测试教室、宿舍等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保障学生的舒适度。

5. 检测辐射情况:检测学校周边电磁辐射水平,关注师生的健康安全。

二、监测方式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定点监测:在学校内设立监测站点,每日进行空气、水质和噪音等方面的监测,定期更换监测仪器,防止设备老化导致数据不准确。

2. 特定区域监测:针对学校内部特定区域如实验室、图书馆等开展详细的环境检测,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3. 移动监测: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持探测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三、监测结果处理监测结果需要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 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了解变化趋势和问题所在,制定解决方案。

2. 及时反馈:将监测结果公示于校内,增强透明度,使师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环境监测情况。

3. 风险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对师生健康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环境改善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环境改善措施,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1. 加强空气净化:安装空气净化器和通风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监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园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现污染源通过监测校园内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快速发现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

2、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监测分析校园空气的污染状况,可以评估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空气品质水平。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

1、监测区域确定:校园内各关键区域(如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场等)都应该设立监测点。

2、监测参数确定:监测体系应包括PM2.5、PM10、CO2、SO2、NO2等常规参数。

特殊的监测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特定参数监测。

3、采样时间周期:应根据各区域的使用频率及特殊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周期。

建议在学生较少的晚间及节假日进行长期连续监测。

4、监测设备及技术选择:市场上已有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根据监测参数、预算等因素选择。

监测设备及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5、数据管理及报告发布:监测数据应进行规范处理、保存、分析和归档,以备需要时候演示数据的准确性。

制定评估标准和发布监测报告,有助于监测效果的评估及监测意义的传达和推广。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监测成果,因此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相关人员的培训校园空气质量监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控并准确采集所有监测信息,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采样点设置的科学性各区域的采样点要放置在最能代表区域内空气质量的位置,切忌规避污染源,否则采样数据将失去意义。

4、监测成果的有效应用积极的监测和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是保障校园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空气质量治理计划,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2.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3.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设计思路1.通过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2.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3.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

5.流程图:三、调研及资料收集(一)校园概况北京交通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海淀区与西城区交界处,坐落于北京交通枢纽西直门,边环绕众多世界知名公司,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京交大校园建筑现代和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中西合璧风格独特。

教学区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硬件一流,校园环境优美。

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位于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

东校区位于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44号,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两校区相距不到1公里,校园总占地面积约61.3万平方米。

(二)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北京交通大学因其地域面积较小,主要受到北京市大气质量的影响。

其校内的污染源主要是分布在学校内的食堂,锅炉房以及机动车辆。

食堂主要有:学生一、二、四餐厅,留园餐厅、小小小炒部等。

(三)气象资料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2009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

1月-7至-4℃,7月25至26℃。

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2009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关键信息项:1、监测的目的2、监测的范围3、监测的频率4、监测的指标5、数据的记录与存储6、数据的分析与报告7、监测设备的维护与校准8、监测人员的职责与培训9、质量控制措施10、应急处理机制1、监测的目的11 本协议旨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以保障师生的健康和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12 通过对校园内空气质量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2、监测的范围21 监测范围应涵盖校园内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主要区域。

22 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

3、监测的频率31 空气质量监测应每天进行,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32 在特殊气象条件(如雾霾、沙尘等)或季节变化期间,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4、监测的指标41 主要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

42 同时,应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以辅助分析空气质量状况。

5、数据的记录与存储51 监测数据应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指标数值等信息。

52 数据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3 建立数据备份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6、数据的分析与报告61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62 分析结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概况、数据统计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63 报告应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和师生公布。

7、监测设备的维护与校准71 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72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3 建立设备维护和校准的记录档案。

8、监测人员的职责与培训81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工作。

82 监测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嘿,同学们!咱今天来聊聊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这档子事儿。

你们说,这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可重要着呢!就好比咱每天得吃饭喝水一样,好的空气那也是咱健康的保障呀!咱先想想,要是在一个空气质量不咋地的校园里待着,那得多难受呀!就好像你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能舒服吗?所以呀,监测空气质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那怎么监测呢?咱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放上一些小仪器,就像一个个小哨兵一样,时刻帮咱留意着空气的情况。

比如说操场边呀,教室里呀,图书馆里呀,这些地方可都是咱常待的地儿。

这些小仪器能测啥呢?它们能测好多东西呢!像什么 PM2.5 啦,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要是它超标了,那咱可得小心啦!还有一氧化碳呀,二氧化碳呀等等。

你们想想看,要是哪天仪器突然“嘀嘀嘀”地响起来,那可就得引起咱的重视啦!这就好比你身体不舒服会咳嗽一样,这是空气在向咱“报警”呢!那咱就得赶紧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不是旁边有工地在施工呀?扬起了好多灰尘。

或者是教室里人太多了,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啦?找到原因后,咱就得想办法解决呀!要是工地的问题,那就找相关部门反映反映,让他们采取点措施。

要是教室里的问题,那就多开开窗通通风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空气质量监测,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呢!你说,谁不想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呀?这就跟你想穿干净漂亮的衣服一样,谁愿意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出门呢?而且呀,这监测空气质量还能让咱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呢!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咱就会更加珍惜和保护它呀!比如说不乱扔垃圾,少开车多走路,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出一份力呢!咱的校园就像是咱的家一样,家里的空气不好,咱能待得舒服吗?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关注校园空气质量,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这可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做到!你们说是不是呀?咱的校园空气质量,咱自己做主!。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 监测目的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2三、.............................................................. 监测项目3四、.......................................................... 设计布点网络3五、.......................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7)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 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 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11八、.......................................................... 监测报告说明12九、.................................................. 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13十、.......................................................... 校园环境概况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 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 监测结果14十三、................................................................ 结论15进度计划 (15)十四、...................................................... 参考文献、资料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基本思路
1. 针对特定空气污染物,明确检测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和异常可能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应用程序(例如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中污染物的实时分布情况;
3. 根据数据分析判断空气质量是否正常,并建立预警机制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4. 结合特定地形和气候,合理调整加装新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5. 基于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6. 公开报道空气质量信息,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出警报,并募集市民参与空气质量的治理与监督;
7. 根据检测结果和多方信息,及时进行气象空气质量分析预报,协助形成环保从严政策。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校园空气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良好的校园空气质量对于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了解校园内空气质量的现状,包括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

2、评估校园内空气质量对师生健康的潜在影响。

3、为改善校园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监测地点1、教室教室是学生长时间学习的场所,空气质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2、图书馆图书馆是人员密集的场所,通风情况相对较差。

3、食堂食堂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油烟等污染物。

4、操场操场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也需要关注。

四、监测指标1、颗粒物(PM25 和 PM10)颗粒物是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大危害。

2、二氧化硫(SO₂)主要来源于燃烧含硫燃料,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3、二氧化氮(NO₂)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会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

4、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生,对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影响氧气运输。

5、臭氧(O₃)在光照条件下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生成,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6、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致癌风险。

五、监测方法1、仪器监测采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颗粒物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2、人工采样监测定期采集空气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补充和验证仪器监测数据。

六、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重点区域(如教室、食堂)安装实时监测设备,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

2、定期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人工采样监测,涵盖校园内的各个监测点。

七、数据记录与分析1、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指标数值等。

2、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超标率等。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专业:环境工程姓名:***学号:B********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专业班级:B110704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指导老师:***目录第1章检测背景 (1)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2.1气象资料 (2)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2.4设计思路 (4)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2气体的采样 (15)6.2气体的保存 (18)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8.1质量保证 (20)8.2评价方法 (21)8.3实施计划 (25)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9.1 NO2的防治 (26)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9.3 PM10的防治 (26)第10章小结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专业:环境工程姓名:***学号:B********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专业班级:B110704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指导老师:***目录第1章检测背景 (1)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2.1气象资料 (2)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2.4设计思路 (4)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2气体的采样 (15)6.2气体的保存 (18)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8.1质量保证 (20)8.2评价方法 (21)8.3实施计划 (25)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9.1 NO2的防治 (26)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9.3 PM10的防治 (26)第10章小结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经过实地调查确定了几个重要的污染源,确定结果见2-1表表2-1 校园内大气污染源2.2基础资料的搜集2.2.1气象资料洛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环流明显,因此,四季温度和风向变化较显著。

洛阳市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从风向看,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

从气况上看,洛阳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平均气温分别是12.3 ℃~15.2 ℃,22.9 ℃~26.6 ℃,12.3 ℃~14.9 ℃,0.5 ℃~2.0 ℃。

可称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从降雨上看,年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降雨多在7、8、9三个月,明显表现出冬春干燥少雨,夏秋雨水集中,总体表现为春干、夏丰、秋润、冬少。

----洛阳气象局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洛阳理工东校区所在地区是平原地形,是一个封闭性的教学生活综合区。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宿舍区,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我们学校校区人口数千,主要分布于宿舍于教职工家属院区。

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由《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3监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同时在布局上应反映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 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5稳定性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6污染控制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一级主要固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

7污染监控点一局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征为原则进行布设。

8.为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地面1.5~2m处。

9.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应大于30度。

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

2.4设计思路1.通过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2.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

3.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做出评价。

5.流程图:图2-2方案设计流程图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监测区域内的采样点布设。

经典法是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尚未建立监测网或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需要凭借经验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具体方法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及扇形布点法。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气象资料,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所以我们对校园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

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的确定: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非集中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的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由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主要以居住区、教学区、活动区为主)、网格布点法(由于我校没有较大的污染源,且属于面源)相结合的.由于布点时应考虑点的代表性与整体空间区域的一致性,应该保持点位的相应分散。

另外,由于学校校区污染源较为分散,一食堂与二食堂以及教职工家属院区质检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包括B楼实验楼,基本上是以一食堂,二食堂之间为中心的原型区域主要污染源。

另一方面,我校区风向以西北风向为主,考虑到风的下风向布设点位,在保证避开主要污染源的前提下,并且保持校区区域污染测定的一致性,代表性,稳定性。

我们最终决定设置4点位进行采样调查:采样点设置分别是:1.教职工家属院内 2.空旷的操场上 3.教学楼A东面,国旗台左边的路边 4.离1号食堂东门不远处南边的小湖边,见图3-1, 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

图3-1 采样点图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4.1 检测方法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具体见表4-1,4-2校区在文化区范围内,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则在二类区,适用于二级浓度限值。

表4-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浓度限值表4-2 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的检测项目除《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外,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管理需求和点位实际情况增加其他特征检测项目见表4-3。

由《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置技术规范》HJ 664-2013,实地调研发现,监测区内以科研污染(污染气体包括总烃、苯系物、氯化氢、苯并(a)芘等)、交通污染(污染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为主,夏季或有风天气会产生特殊污染(污染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等)。

据此,确立了本次科研区的监测项目: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检测项目因为实验器材有限,再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具体见表4-5,我们选用了HJ482-2009国标法来测二氧化硫,HJ504-2009国标法来测臭氧。

表4-5 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4.2 测定方法的原理各标准规定的各污染物分析测定方法的原理:4.2.1 SO2的测定: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原理:空气中的 SO2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二氧化硫浓度呈正比。

4.2.2 氮氧化物的测定: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的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 NO x 被吸收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

在冰醋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氮氧化物浓度呈正比 ,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4.2.3 PM10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原理:使用安装有大粒子的大流量采样器采样,将 PM 10收集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出 PM 10的质量浓度。

4.2.4 CO 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GC )测定原理:空气中的 CO 、CO 2 和甲烷经 TDX-01 碳分子筛柱分离后于氢气流中在镍催化剂作用下,CO 、CO 2皆能转化为 CH 4 ,然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别检测三种物质,其出峰顺序为:CO 、CH 4、CO 2。

4.2.5 O3的测定:采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蓝红二磺酸钠,在 610nm 测量吸光度,根据蓝色减退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4.2.6 TSP 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

原理:为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 TSP 的浓度。

4.3 数据处理各标准规定的各污染物测定方法对应的测定公式: 4.3.1 SO2的测定Ρ=(A-A0)×B/V×Vt/Va式中:Ρ——空气中 SO2的浓度A——样品试液的吸光度Ao——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计算因子,μg/吸光度Vo——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Vt——气样吸收液总体积Va——测定时所取气样吸收液体积4.3.2 氮氧化物的测定计算结果要用 Saltman 实验系数 f 进行换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