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思修第五章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五章)
【课程学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六)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学习要点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4.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6.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7.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8.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9.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0.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11.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正确的恋爱观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3.个人品德及作用14.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5.高尚道德品格的锤炼16.道德修养与引领的路径感谢陪伴二、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多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B.先天人神论C.情感欲望论D.生产方式论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B.自我意识C.社会关系D.劳动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B.自我意识C.生产方式D.生产力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利益关系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文化关系D.社会舆论关系7.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C.人类道德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D.人类道德的发展是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历史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思修 2018版 第五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道德行为案例1:中国部分百姓的道德素养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 交通岗亭投放了3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 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 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后, 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 仅有6把。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案例之
一。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麦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1953-)在哈佛大学《公平与正义》课中引用
了“失控的电车”(电车难题)案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 你的电车正已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你发现, 在车轨的前方有5位工人在那里干活,你想停下来, 但你发现刹车失灵了,你感到十分绝望,你只能撞 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但这时你突然发现, 在电轨的左前方,刚好有一条岔道,而在岔道上, 只有1位工人,你的刹车失灵了,方向盘还没有失灵, 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岔道上,撞向1位 工人,而挽救另外那5位工人。 现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电车难题 (Trolley Problem):1967 年牛津大学哲学
教授菲利帕·福特 (Philippa Foot)(1920-2010) 提出了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思修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2.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5.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体现这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7.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功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0.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11.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3.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4.(1)婚姻:只有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家庭: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18思修第五章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从使用对象划分,既有适用于一般劳动者的 《劳动法》,也有适用于特定职业的《公 务员法》、《教师法》、《律师法》、《 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 》等。
从层次划分,既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又有国务院及各部 门制定的法律规范,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务 委员会、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
大学生上网成瘾症(退学、猝死、逃避现实 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S O
W T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 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
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 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 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主要的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 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 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 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思修》第五章 道德
(二)道德的作用 第一,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第二,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如法律)具有重大影响 第三,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封建伦理)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 级斗争(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工具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第一,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 第二,规范功能。——在正确的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导人向 善(事前行为) 第三,调节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事后 行为)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的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 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另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思修》第五章 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 容 第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可避免的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的道 德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了道德的普遍性 第四,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历史继承性,又表现为对社会 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不同之处在于道德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种非制度性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思修第五章电子教案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案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课程导入: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与公共空间。
在个人进入不同的生活领域后,便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享受社会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本章将重点探讨公共空间、职业和家庭生活中,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职业素养和家庭美德,从而在道德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
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应的三大道德领域: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案论理: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意义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配搭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图片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试问:我们校园里的大学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不够好?怎样才能做好?(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讨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也需要道德吗?图片展示网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做为重要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五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 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 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 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
践活动中,人类 必然要发生各种 各样的人际交往 和社会关系
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 是道德产生的 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 生的思想认识 前提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
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 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 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问题1
中国革命道德有哪些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
能够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而保持 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 件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进步,既要注意在文明交 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要在文明互鉴中 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 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 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 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主体的道德体系 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 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 以全盘否定
思修第五章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原因是: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整个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
才能实现市场主体的自己利益。
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第三,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是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正确认识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1.第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能分割的。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每个人正当利益又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二、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难免发生冲突时,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原则以大局为重。
同时,集体利益要求个人为国家社会做出牺牲并不是随意的。
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要求个人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做出牺牲。
思修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全解PPT课件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应强调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营业员的职业道德就要强调 公平买卖,童叟无欺,顾客第一,信誉第一。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
道德
法律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如何 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 序的方式中,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 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 会冲突诱因,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
及时“修窗”,防微杜
渐
发挥教育作用,使人不想“破窗” 发挥监督作用,使人不敢“破窗” 发挥制约作用,使人不能“破窗” 发挥机制作用,妥善修补“破窗”
破窗效应及其启示
社会非控制机制 失效
破窗出现
公众安全感 下降
城市衰败过程图解
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 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 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 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 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 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 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 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思修第五章道德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
“诚”和“信”: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着,表里如一” “君子以诚为贵”
.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克己复礼为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恭 宽 信 敏 惠”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
社会公德特点: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
道德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思修第五章 社会公德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适用全院所有专业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 __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3、4、5班;17级国商1、2班物流1、2、3班;酒管1、2班17级电商1、3、5班、艺术教师________ 张苗苗______ ___教案首页重点:1、大学生如何树立合理的就业观;2、大学生如何树立合理的创业观;难点:1、认清就业形势,做好充实准备;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思考题:1、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复习导入】复习上堂课重要内容,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导出本堂课内容。
【告知目的】主要内容:一、社会公德;二、职业道德;教学目标:帮助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在社会公德、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了解职业与婚姻家庭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新授】导入:案例:中国----礼仪之邦第一节社会公德【案例】:高中生接吻镜头被曝光,起诉学校:胜诉还是败诉?2003年某日晚自修,上海复兴中学某班魏杰和小云(化名)在有20多名学生上自修课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影镜头摄下。
之后,上海复兴中学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现象。
2003年8月,魏杰和小云正式向法院起诉母校,认为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了其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学校认为:在校园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安装监控设备,易于及时发现各类情况,解决问题,以履行其教育管理职责。
法院认为:被播放的二原告的亲昵动作,是在教室这一学校的公共场合中,且有20多位学生在场的晚自修时间内,公开和不避忌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原告自己已超越个人空间的领域,该行为不具备隐秘性。
18思修第五章之中华传统美德不能丢
西方学者如是说:
1988年1月,全世界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 召开集会并发表宣言指 出:“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 首2500年,去吸收孔子 的智慧。”
礼仁和
• 儿童读经运动
•
什么是传统?为什么说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所谓“传统”,指的世代相传、从历史 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 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方法五: 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
但是分粥的那个人 要最后一个领粥。
值得借鉴的西方道德传统
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礼仪 经济伦理中的合理成分 人道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
• 新加坡 新加坡把合格公民的基本价值观概括
为5个方面:
第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第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第三、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 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 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 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 必要的。
当然,传统道德中“孝”的思想应当批 判地继承。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无原则地顺 从。所以,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对孝的绝对 化、片面化的理解,应当持批判的态度。
两个饥饿的美国人得到一个面包, 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反正两个人 分着吃都吃不饱,不如我们打个赌, 谁赢了谁就享用这个面包”。
方法一: 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方法二: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方法三: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方法四: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 和一个监督委员会, 形成监督和制约。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和进步的。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思修2018版--第五章第二部分幻灯片课件
要有精神生活。
28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 要标志。
29
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 较高文化的程度。它包括两个部分: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相互扶持,缺 一不可。
公共生活更能体现人们的道德风尚, 更能体现精神文明的程度,所以有序的 公共生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 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45
(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主要影响 (A)积极影响:
拓宽知识来源,促进专业学习;信息内 容丰富,开阔学生视野;方便信息交流, 增强思想沟通。
46
(B)消极影响:
伦理规范滞后,道德建设迫切;信息 污染严重,优化环境迫切。网络不良信 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欺诈与失 信现象时有发生;黑客和病毒散播攻击 网络等。
11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交往对象从熟人世界扩展到陌生人世界, 社会对规则的要求更加迫切。
12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从生活必 须到休闲娱乐, 从学习到健身, 活动方式和内 容不断翻新。
13
公共生活需不需要公共秩序?
14
公共秩序的含义
15
P11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 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 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 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34
2、社会公德的作用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 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 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 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 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35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人与自然层面上, 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 特点,大学生在学习、求职、兼职、留学、 社会实践等方面都用得上。
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因使用不 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 展或给自己带来伤害。
克己复礼为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恭 宽 信 敏 惠”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即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 用。
“慎独”:
“君子慎其独也”。
“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
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 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 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 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放纵自己的情感,束缚或强迫对方,都不符 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同时,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在受制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同时,还具有 相对独立的特性。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一 般是指道德作为 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 展所具有的功效 与能力。
调节 认识 功能 功能
规范功 能
1、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 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 志。在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个人品 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才 智等其他素质的完善和成就,也离 不开品德力量的支持。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 要的主体精神力量。社会是由通过 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社 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道德状况也是 由相互影响的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 品德体现出来的。
范跑跑现象:
范美忠,1997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 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 京、 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 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 四川地震时任职于都江堰光亚学校。因地震 发生时“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得名“范跑 跑”。
大学生上网成瘾症(退学、猝死、逃避现实 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S O
W T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 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
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 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 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主要的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性的参与 。 4、爱情与其他。
大学生与恋爱: 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1)、精神满足型。 (2)、感观满足型。 (3)、功利满足型。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1)、求急心理。 (2)、求乐心理。 (3)、求强心里。 (4)、求新心理。 (5)、求助心理。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 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 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 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 道德和法律作用发挥的推动力量。 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 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 。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 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 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 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1)、求急心理。 (2)、求乐心理。 (3)、求强心里。 (4)、求新心理。 (5)、求助心理。
失恋者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理智型。 第二,升华型。 第三,自责型。 第四,闭锁型。 第五,逃避型。 第六,报复型。
如何对待失恋:要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 失德、失恋不失态。
私人生活: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开放性和透明性 。 公共生活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即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特点: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孝慈”: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诚”和“信”: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着,表里如一” “君子以诚为贵”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义轻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
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荀子 仁者自爱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 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 明的两重性。
精华部分:积极、革新、进步 糟粕部分:消极、保守、落后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二、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 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参与志愿 服务活动
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 动
1、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
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 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开展结对工 作。
52
2、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3、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民以责、权、利的 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和国家社会的关系 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
基本内容:第一,职业道德的灵魂是为人民服务, 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第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 对工作的认同 感和敬畏感。
第三,职业道德的外在要求是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自觉承担责任
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 对方承担责任。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相亲相爱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 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 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 成不良影响。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从使用对象划分,既有适用于一般劳动者的 《劳动法》,也有适用于特定职业的《公 务员法》、《教师法》、《律师法》、《 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 》等。
从层次划分,既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又有国务院及各部 门制定的法律规范,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务 委员会、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
“道德无用论”
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 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 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这种观点忽视了道德作为上 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片 面强调其消极方面,或从根 本上忽视其积极方面的存在, 必然不利于道德作用的发挥。
一 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道德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规范是《劳动 法》和《公务员法》。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 会议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共18章107条。
家庭美德
爱情是什么?
1、对爱情的看法和做法,是一个人的人格的 集中体现。
2、爱情的价值如何判断。 3、爱情不能全部“跟着感觉走”,必须有理
2.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 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社会 功能。
调节人们的行为从“实然”向“应然” 转化 问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具有调节作用。 道德具有教育作用。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