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总结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个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
近年来,关于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研究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学生两级分化情况日趋严重,若不直面学困生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转化学困生,必将造成学困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及队伍的庞大!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主动地发展,本学科在转化学困生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学困生的数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做了一定的努力,现将我校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如下:一、归因分析——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前提我们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必须对学困生实行归因分析,只有充分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才能采用准确的方法与途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理解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我会做到理解学困生一周来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与存有困难,即时表扬和挖掘“学困生”的先进事迹、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相互交流探讨,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兴趣保护——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基石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特别重视他们好的方面和持续放大他们“闪光点”,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保护。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但因为“光环效应”的作用,学困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所以,我们要擅长发现、挖掘、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大力展开成功教育,举行分层次的学科竞赛,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坚持履行减负承诺,严格执行课后作业总量不超过1个半小时。
为了探索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途径,学校召开了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将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了重要内容,开设了转化学困生研讨课,在教研组实行了以转化学困生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统一教师的思想,让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护,为学生的乐学爱学铺平了道路。
《八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转换研究》期中总结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生。
在八年级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班级整体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八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转换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两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1.问卷调查:针对八年级数学学困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内容。
共有200名学困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2.教学实验:将学困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学习转换策略进行探索。
实验组学习转换策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合作学习等;对照组继续传统的单向讲授方式。
实验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一次测验,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发现1.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学习动机不高,学习习惯较差。
其中,有70%的学困生表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60%的学困生认为数学学习很难。
2.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困生采用了学习转换策略后,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也有了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困生在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八年级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包括学习成绩低、学习动机低、学习习惯差等。
2.采用适合学困生的学习转换策略,如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合作学习等,可以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3.学困生的学习转换策略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五、研究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困生在学习前对知识点进行了解和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研究报告概要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
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需要中学生的智力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在数学学习的信度、态度、方法等方面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关注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
因此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是必要的。
通过对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总结,制定出每种成因的可行性对策,尽可能地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困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
对克服“应试教育”种种弊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遵循教育规律,以系统的方法谋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者的育人之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有效的体现教育公平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克服只关注优生,轻视学困生的错误思想,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第二阶段总结惠农区回民学校初中数学课题组李建忠我校初中数学课题组自2006年6月开始,在教科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已进行了二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一)继续加强学习为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1)、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成功素质教育全集》《新课程标本教研》《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卷》等书籍。
(2)、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韦纳归因理论、日本学者北尾伦彦的三层次说、台湾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心理缺陷的研究理论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师的科研知识,,增强了教师搞科研的信心(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次的课前练习出三组练习分难中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学困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学困生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学困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集体组织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必须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通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
在平时我们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
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对家长进行开放,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促进和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变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头中学宋雪琴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过多已成为限制乡村初中数学整体教课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略了学困生这一特别集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课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变学困生,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足调换他们踊跃主动参加教育教课活动,与培育学优生同样重要。
特别在目前学校反省课改、推动素质教育的今日,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落伍,就显得尤其重要。
推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所有小学毕业生,不单使学生数目增添,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别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
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应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乡村中学甚至更高。
这此中主要原由是这样一部分学生集体的数目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少自信、缺少踊跃的感情态度,或对达成数学学习任务有必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反感、恐惧感,或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假如缺少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致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伍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课。
本课题侧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剖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要素。
研究怎样经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互相配合,讲堂内有效的分层教课和课外的合适的“因材施教”的指导等,努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变,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课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1)乡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剖析,包含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要素。
(2)数学讲堂教课怎样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3)怎样展开有效的课外指导转变学困生。
(4)教课日志促进学困生的转变的研究。
2.研究方法:借鉴现代教育理论,采纳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高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美实践。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头中学宋雪琴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
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
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
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
(4)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惠农区回民学校初中数学课题组李建忠一、问题的提出(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地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九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分化影响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人都能的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
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反映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小而言之,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让每位学生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这就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学生有困难的学生,因此我们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二)问题的提出:1、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落实“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两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
“学困生”多元转化策略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意义有学校存在,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可以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并促进他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做的重要工作。
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出几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论著《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序言中说:“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这“一切的人”,理所当然也包括学困生。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和转化都存在的许多的差别与问题。
针对该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只是各人表现有所不同。
如果给予适当的培养和指导,大部分人都能使八项智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学校教育中,不应该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只有各具特点,不同方向发展的可造就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使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要彻底抛弃以往片面的智能观。
要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宽容学生困生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被传统智能观认为是“智优”、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却表现平庸;相反,有不少被认为是“一般”,甚至是“差生”的人进入某一个行业却可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绩的策略研究》论证报告大桥第二初级中学王益琴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
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
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理论意义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
”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
如:袁妙月(省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
黄鸿基(省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
瑞菊老师(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问题陈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我们将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2. 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3. 具体的转化策略和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样本包括农村初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相关参与者。
结果和讨论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困主要表现为研究成绩下降、研究动力不足以及研究方法不当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研究动力丧失以及对研究的兴趣减弱,进而对学生的成绩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有限且师资力量不足;2. 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困难,缺乏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家庭支持;3. 研究方法问题:部分农村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导致研究效果不佳。
转化策略和措施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转化策略和措施:1. 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2.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合作,提升家庭对学生研究的支持和关注;3. 培养研究方法:向农村学生普及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学困的研究发现,研究成绩下降、研究动力不足以及研究方法不当是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而教育资源不足、家庭环境和研究方法问题是其潜在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和培养研究方法等策略和措施。
希望此研究结果能对农村初中学困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学生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成为所谓的“学困生”。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转化策略,帮助初中数学学困生摆脱困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了解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兴趣等等。
基础薄弱是学困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够顺利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
如果在初中阶段就出现了基础薄弱的情况,那么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丧失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其基础薄弱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有些学困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对于缺乏兴趣的学困生,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困生存在的客观原因,不要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本人。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游戏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数学俱乐部、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提高数学水平。
家长也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问题所在,并要求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推荐】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头中学宋雪琴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
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
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
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
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能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
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
所以,能不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提升了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选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研究的课题,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决定的,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称为“难教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儿童,他们不愿意学习,且学习成绩不良,另一类是道德修养上有问题的儿童,这是一个“学坏了的孩子,令人讨厌的孩子,不讲道德误人歧途的孩子”。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是一项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学困生问题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学困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困生也不例外。
学困生可能有着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解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并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有可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研究潜能。
因此,本研究也将探索如何针对学困生的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主心、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学困生问题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探索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同时,本研究也是对德育常规管理的创新探索,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观:教育公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舞台和机会。
对于研究困难的学生来说,表现性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成功衡量标准和个性化的表现机会,促进他们的转化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困生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困生的独特见解,从他们的视角认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可能不符合教师预期,但是基于学困生自身的研究、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资源。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理解、适度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研究潜能。
本课题以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到有效的途径来转化学困生,最终通过研究使这部分学生改善厌学倾向,激发研究兴趣,解决基础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周边的人进行访谈,了解研究对象,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建立档案,全面观察,作好记录,从而找出前后差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分析 共29页
• 现状: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进行学困生 研究,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学生互相辅导计划。 像美国利皮特辅导计划。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学 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有学者从能力和动 力两个维度分类,将学困生划为四个主要类型, 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 性困难;有学者从学困生外显特征分类,主要有 四种表现:缺乏学习动机、情感上存在障碍、意 志力薄弱和自我消极。许多学校重视转化学困生 的研究,有的提出培养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有的认为“爱”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也有的认 为从课堂学习指导出发,强调课堂对转化学困生 的重要意义……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转 化学困生的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李小妮、核心 参与成员 (2019年11月)
• 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 :曹金星、核心参 与成员( 2019年3月 )
• 转化策略方法 :李小妮、核心参与成员 (2019年5月-2019年10月)
• 观摩示范课堂课件 :王小荣、曹金星核 心参与成员 (2019年12月-2019年12月)
山河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小妮 2019.09.21
一、课题的界定
• 1.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 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 不当,或由于这样那样的影响,不能适应 学校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 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 2.“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指 的是对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调查 与分析,寻找原因,研究转化的对策和措 施。
• 3.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 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 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 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 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 发展。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课题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仅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学困生转化措施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学困学生的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
学困生转化措施的实效性研究是对目前我校教师所采取的转化方法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摈弃那些不恰当的转化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出学困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示 :数 学学困生学 习兴趣 与积极 性 高涨 ;学 习有 了主动性 ;逐 象的课堂.在课 堂上 ,我 注重 四点 :
渐养成 了 自觉学习的好 习惯. 这表 明 了学 困生的学习能力有 了明
显 提 高 ,课 题 研 究和 实践 产 生 了一 定 的 效 果 . 关 键 词 :数 学 学 困生 ;转 化 ;策 略 .
来 ,让 学生在生活化的情 景中逐渐走进文本 ,走进生活.
2 .触 焦点 ,寻 求灵 光 的 闪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想 :真正 简约 、真 实的课堂 ,就要做到眼里有学生. 让课 堂成为学生情绪 自然 、心境放松 的场所.简约的语 文,不是教学
环 节在形式上 的减少 ,也不是训 练强度 上的削弱 ,而是要 固守 语 文教学 的 “ 根 本”. “ 删 繁就简 三秋树 ,标新 立异二月花 ”.
1 .有 总结 性 的板 书
在课 堂上 ,对 于学 困生 来说 ,他们 几乎做不 到每一分钟 都 在集 中精力 ,但是要 让他们 记住本节课 的重点 ,我做 了一个 强
新课程标 准指 出 : “ 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的数学 . ”可见新课 制性 的要求 ,每个学 生都要记 数学笔记 ,因此 ,每 节数学课 上 程标准 的设置是 面 向全体学 生 的,但 是在我们 的 日常教育教 学 都会有一个 总结性的板书 ,方便他们记忆 、归纳.
◆
、 、
摘要 :课 题组 调查 了初 中数 学学 困生的 学 习现状及 存在 问 我依 据我校实际情况 ,总结 出能有效 培养 、提 高数 学 “ 学困生”
题 ,归纳 了影响 学困生学 习兴趣 与 能力的 因素 ;探 究了初 中数 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成绩课堂教学模式 .
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洛南县东街小学石健康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
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
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
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
(4)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2.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
采取跟踪调查法、量化分析法等通过制定计划、方案实施、反思总结等阶段完成。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对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
1、根据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统计情况确定及格线以下的学生作为摸派对象
2、深入具体班级进行调查摸底
具体形式:(1)观察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2)查看学生作业情况
(3)走访学困生的家长
(4)与有典型代表性的部分学困生座谈
(二)汇总、反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主要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总结学困生形成的:①智力因素②非智力因素
(三)研读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边学习、边思考,做读书笔记,
写案例分析
(四)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对策
通过自我反思和平时听课调研时与同行之间的商讨与交流,提出具体措施,博采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再通过网络进行反馈,用之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以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地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五)形成具体系统的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1、初步找到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探索出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方法.
2、经过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困生”实施帮扶、转化,产生的比较好的效果:
(1)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正逐步增强。
(2)促进了“学困生”的主动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3)通过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看,数学平均成绩在稳步提高,特别是低分率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学困生”转化工作成绩较为显著。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本课题研究实施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短暂,研究内容比较肤浅,特别是受调查范围的限制,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判断可能不太全面。
2.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压力重,研究实践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使课
题研究仍处在前期阶段。
3.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尚不成熟,未形成具体的研究成果。
4.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更新的举措去卓有成效地转化“学困生”。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结题以后,再继续努力针对本课题的后续、深入研究,积极迅速促成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