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4第三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17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第三章_感知觉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措施。

①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②教会幼儿科学的观察方法;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④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习惯。

2. 简述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对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3.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①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②观察缺乏持久性;③观察不够细致;④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二、材料分析
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儿童时间知觉的规律缺乏了解。

幼儿的时间知觉则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仍然困难;幼儿晚期,时间概念进一步发展,开始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很难分清。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而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所以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幼儿的时间知觉逐渐得到发展。

尤其是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准确的时间观念。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知觉练习题学前儿童的感知和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学习的基础。

在学前班阶段,为了促进孩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感知方面进行练习和培养。

以下是一些与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 视觉感知:家长可以在房间中放置一些有鲜明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对象,引导孩子观察并尝试用手指指向或说出它们的名称。

比如可以用红色苹果、黄色香蕉、蓝色球等来进行游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形状和颜色辨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听觉感知:在教室或家中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

然后停止音乐,询问孩子刚才听到了什么样的乐器声音。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训练听觉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触觉感知:利用纸张的不同质地,向孩子展示一些有粗糙、光滑、柔软等不同质感的纸张,让他们用手触摸并说出感觉。

家长或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纸张的触感,如“柔软如棉花”、“光滑如丝绸”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4. 味觉感知:选取一些常见的食物,如苹果、橙子、葡萄等,让孩子尝试,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可以引导孩子用甜、酸、苦等词语来描述食物的味道。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味觉感知,并丰富他们的词汇和口味。

5. 嗅觉感知: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香皂、鲜花、咖啡等,让孩子尝试用鼻子闻,并说出它们的味道。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不同气味的辨识能力和嗅觉感知能力。

在进行上述练习题时,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感知和知觉的习惯。

此外,还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感知觉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刺激物本身的结构以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 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从主观因素来看,有无明确的目的,有无积极 的态度,以及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 都会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探寻一 解析感知觉
(2 人的知觉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完备的
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刺激物进行加工 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这一特点称为知觉的整体 性。 (3
探寻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及特点 1.视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视觉敏锐 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的发展。
(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 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 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也是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挑战时间”
探寻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的发展与特点 1.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 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一般来说,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的 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的儿童则能完 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3.观察不够细致。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
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 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 的特征。
探寻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4.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幼儿初期,儿童观察到的事物一般是零散的
特征、孤立的现象,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中期和晚期能有顺序进行观察,能获得事物比 较完整的系统的印象,能概括出事物的更加高 级的特征。
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 认周围事物的特点。 3.触觉的发展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 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 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 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 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 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 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 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 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 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三)感觉和知 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 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 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 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 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二)感知觉是其 他心理过程产生的 基础 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 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 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 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 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 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 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 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 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2.触觉的发展
(1)口腔触觉
• 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 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 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PPT课件
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20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 有深度知觉。
21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22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51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 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 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 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 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 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 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 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 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49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 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 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 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50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PPT课件

(一)感觉的种类
外 视觉(定位)
部 听觉
感 觉
味觉(新生儿最发达)
嗅觉
肤觉
内 运动觉
部 平衡觉(静觉)
感 觉
机体觉
(刺激) (转换为神经冲动)
(加工)
感觉器官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辨别两种不同刺激强度所需的最小差 异量。
第3页/共35页
追踪观察法发展变化二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评价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角度目的性持续性精确性顺序性组织性理解性概括性二测查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方法寻找法匹配法比较法纠错法分辨法猜测法构成法1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感知觉的概述及作用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感知规律的应用 观察力的培养
(二)时间知觉
一日、一周、一年
第11页/共35页
第三节 感知规律的应用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教育活动 感受性: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一)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感 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 味觉适应等 遵循并利用感觉适第应12页规/共律35页。
8.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一长方形—八边形一五边形 C.五边形一八边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第32页/共35页
总结:
一个人认识世界是从注意和感知世界开始的。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 一、感觉、知觉的定义、种类、特点 二、感觉、知觉的规律及应用 三、观察力的培养、评价、测查
乐的样子
第29页/共35页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感觉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发育较好,而味觉、嗅觉和触觉发育相对滞后。

- 感觉活动较为单纯:学前儿童的感觉活动较为单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 感觉活动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感觉活动容易疲劳。

- 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学前儿童对新奇、鲜明的感官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2. 知觉的规律:
- 知觉活动具有片面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往往只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特征,缺乏全面性。

- 知觉活动缺乏稳定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 知觉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念形成较为困难。

- 知觉活动具有主观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感知能力
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 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 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 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 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 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 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P21) • (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 客观事物具有一定属性,如颜色、声音、
味道、气味、温度、软硬等,当事物这些 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反映。
(个别属性) 颜色 气味 形状 直接作用 味道
眼睛
红色
鼻子
香的
皮肤 得出 圆的 (感觉)
味蕾
酸的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感觉 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却 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是知觉并非 就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对 刺激物(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的 有机结合。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E.肤觉:冷、温、痛、压、触。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内部感觉:主要接受机体内部的适宜刺激,反映 自身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包括 运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
• A.运动觉:是有机体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 觉,如书写、绘画、手工等),也叫本体感觉。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感 觉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
➢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种感觉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感觉之间。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 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三、感觉与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根据分析器的特点以及它所反映的刺激物 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 觉和内部感觉。
基本的味觉: 酸——舌边后部 甜——舌尖 苦——舌根 咸——舌有气味的物质 • 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 觉、冷觉、痛觉
运动感觉
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
平衡感觉
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 器官,包括耳石和三 个半规管
晕车、晕船 ——平衡器官过于敏锐
• 教学重点 •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 教学难点 •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 作业或思考题 • 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特点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
全色盲
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
色觉缺陷和色盲
• 男性:6%色弱,2%色盲 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
• 女性:0.4%, 0.03%
听觉
听觉
• 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可听声波 • 感受器-----科蒂氏器官 • 听觉现象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味觉
• 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 • 感受器-----味蕾
(二)知觉的种类:
1、按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分为: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肤知觉
2、按知觉的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 分为对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 的感受是有高低的。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在实际生活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来 直接反应客观事物的,很少存在孤立的单 纯的感觉,如 “听”、“看”、“闻”可 以被认为是感觉,但是“听到”|、“看到 ”、“闻到”的必然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 1、均为感性认识 2、均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反映 3、均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的反映。
学前心理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 教学目标 • 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二者的联系; • 2.了解感知觉的种类; • 3.理解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 4.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 5.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方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 B.平衡觉:是反映身体位置变化、运动速度、超 重、失重等感觉 ,如荡秋千、坐过山车等。
• C.机体觉:反映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 不正常,如饥、渴、饱、胀、恶心、疼痛等。
(一)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视觉
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 红、绿、蓝三色组成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区别:
• 1、感觉反应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应事物 整体。
• 2、感觉是只需个别器官参与的活动。

知觉是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 机联系。
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 知识(经验)的源泉。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刺激,反映事物个 别属性,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 A.视觉:反映客观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 B.听觉:反映客观事物的声音。 • C.味觉:反映客观事物酸甜苦咸辣的属性,如东
北人爱咸(泡菜),湖南四川爱辣、山西人爱酸 • D.嗅觉:反映客观事物的味觉,如入芝兰之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