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文学作品按先后顺序

春秋战国文学作品按先后顺序

春秋战国文学作品按先后顺序摘要:一、春秋战国文学概述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1.诗经2.楚辞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1.历史散文1.左传2.战国策2.诸子散文1.论语2.孟子3.庄子四、春秋战国文学的影响和特点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起源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丰富多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其特点,以期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春秋战国文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思想活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两大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1.诗经:诗经是春秋时期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楚辞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对后世辞赋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和《战国策》。

《左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春秋》作的注解,以叙事为主,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则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国别史,记载了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以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经典著作为代表。

其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则阐述了仁政、民本等儒家政治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以寓言和对话的形式论述了道家的哲学观念。

四、春秋战国文学的影响和特点1.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诗经对唐诗的影响,楚辞对宋词的影响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对后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特点:春秋战国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点。

现实主义体现在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如诗经中的民歌;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等的描绘,如楚辞。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诗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诗歌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诗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段时期的文学与诗歌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充满了思想的冲击力和艺术的独创性。

下面将从文学与诗歌两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诗歌。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1.《春秋》的创作《春秋》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以简练的文字方式,记录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政治事件、战争、内乱等。

同时,《春秋》也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2.散文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散文主要包括题记、议论、比兴、赋闲等。

这些散文作品多有抒发个人情感、描绘人物形象、叙述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特点,展示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3.经学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和学问逐渐兴起,儒家经典成为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的产生,为后世经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1.楚辞的创作楚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代表性诗歌作品,由楚国文人所创作。

楚辞以其独特的感性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

楚辞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辞章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感受和思想。

2.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在战国时期,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等不同学派,诸子散文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散文作品主要以阐述学说和论述人生观念为主题,通过赋闲、议论等方式,展示了当时知识界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3.山水田园诗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局限于散文和楚辞,还出现了一系列山水田园诗。

这些诗歌作品以描绘大自然景象、表达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性的关注和独立的审美追求。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广泛涉及了散文、编年体史书、楚辞、山水田园诗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

六.《孟子》 (一).孟子(约前372—前289) 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 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 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 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 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 《孟子》流传后世。
(二)思想内涵简介: 1.“兼爱” 2.“非攻” 3.“节葬”“节用” 4.“尚同”“尚贤” 5.还有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
(三).艺术特色: 1.质朴少文、讲求逻辑、论点明显、论据充分、 富有说服力。 《墨子》在论文中注重譬喻、引证、援引、推论 等,提出“三表之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 有用之者。” 2.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如《非攻上》。
和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为后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异 端思想的文化提供了哲学出发点。
(2).消极:追求起现实的绝对自由,提供给人们逃避 社会矛盾的方法
(三).艺术特色分析: 1.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追求。
第二,想像奇幻,如《逍遥游》。
第三,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八.庄子
(一).庄周简介:庄子(约前369 年—前286年),汉族。名周, 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 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 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 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 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 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 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 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
2.也难怪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原理,如《秋 水》。
3.结构灵活多变。 4.文章词汇丰富、多用韵语、声调铿锵和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的发展情况简析
《孟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在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完善。

《孟子》的散文风格以雄辩、犀利、富有感染力著称,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运用比喻、类推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主。

庄子追求自由、无为、逍遥的境界,倡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回归自然本真。

《庄子》的散文风格以奇幻、夸张、幽默、富有想象力而著称,其文章结构灵活多变,语言生动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孟子》和《庄子》在诸子散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而且在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这两部作品的出现丰富了诸子散文的内涵,为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和史学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将从历史文献和史学观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I. 历史文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献记载比较丰富的时期,其中以《春秋》、《战国策》和《史记》等文献最为重要。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其中记载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以及交往情况。

《春秋》以年代为序,记录重大政治事件,但并不详尽。

不过,它是后世史学家研究春秋时期的重要依据。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典籍,收集了各国的政治斗争、外交安排和军事策略等信息。

这本书的编写更加注重对各国政治角力的详细描述,因此对于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具有较大的帮助。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其中包含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详细记载,例如《鲁周公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

《史记》通过纪传体的写作方式,以个人为中心,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风采和历史事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

II. 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学派的兴起和各种学说的提出,对后来的历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孔子及儒家学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人伦道德、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他提出的“仁”的概念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核心之一。

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对后来的历史观、道德观以及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墨家和墨家学说墨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家学说主张爱人、兼爱、非攻、明天下等思想,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学说在劝戒战争、倡导和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3. 道家和道家学说道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也逐渐兴起,道家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观念,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个人修身养性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孟轲的文论观点

孟轲的文论观点

孟轲的文论观点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孟子在文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两个原则和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孟轲的文论观点:一、以意逆志说根据汉儒文人的注释,“以意逆志”说,这里的“意”是说诗者的“意”,是说诗者自己的“心意”;而“志”则是作诗者的“志”,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所以“以意逆志”的意思就是说诗者用自己的心意揣测诗人的意旨。

从而可见,“以意逆志”说有它的弊病,以诗者的“意”去逆作诗者的“志”,就难免不带主观的成分。

这样去解诗往往是拿诗来为我所用,这样就很难得到诗人的本意。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读者根据对作品的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验、理解,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换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别人的心思。

根据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情境,穿凿附会,来主观地解说古人的作品。

很明显,这种的“以意逆志”说带了很大的主观性。

这主要体现在文学批评上。

如“以意逆志”说见于《孟子·万章上》答咸丘蒙问一节,原文如下: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

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这里问题是由咸丘蒙提出的,他听人说,有高尚道德的人,君主不能以他为臣,父亲不能以他为儿子。

舜不以尧为臣民,虽然尧让位与舜,但舜一直等他死后方真正即位。

舜的父亲瞽瞍,在舜做天子时,又不算他的臣民,这和《诗经》中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岂不是矛盾了吗?孟子回答说,这是他对诗的本意缺乏正确理解,不懂得如何读诗的一种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非常丰富,包括《左传》、《国语》、《孟子》等众多经典著作。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官方史书,全书共列传292篇,约收录了332年至481年间的历史事件。

《左传》语言简练、文字优美,以传统的叙事方式描述了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传奇。

《左传》表现了春秋时期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观念,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管仲相齐」,讲述了鲁国大臣管仲率领鲁国军队进攻齐国,最终成功并成为齐国相国。

这个故事代表了春秋时期的权力斗争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玄学思想与实际行动的同时并行的特点。

《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思考空间。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即受到《左传》的启发。

二、《国语》《国语》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全书共有三十卷,适合于爱好历史的人士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

《国语》以国为主体,讲述了各国的政治,历史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国语》中也有许多关于人物的描述,像如管仲、鲍叔牙、孔子等人物的事迹都通过《国语》被推广开来。

三、《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

《孟子》是收集了孟子著作的文献,共分上下两篇。

《孟子》在哲学上,在政治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优秀哲学巨著,更是对中国儒学文化的深入诠释。

孟子的政治观点主张仁政,宽阔地处理社会事务,等等。

四、《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名家之一——墨子创作的哲学著作,墨子过去历来有“墨家”一派的文化影响。

《墨子》的基本思想是兼爱,反对战争,反对征服。

《墨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以工匠为学,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思想的代表。

墨子的著作都涉及到科学追求。

像如防御工事的原理,发展工程的方法等。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代表着当时社会与人民的思想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与名篇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与名篇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与名篇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精彩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地盘,保卫疆土,社会各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化也是其中的一大变化。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名篇。

这些作品和名篇,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我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一、《诗经》《诗经》是一部古代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诗经》中收录了至少300多首诗歌,大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

这些诗歌大多通过口传的形式流传下来,需要靠记忆传承。

这些诗歌大都歌颂了社会中的各个层面,如亲情、友情、爱情、宗教等。

《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还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习俗和神话传说的重要历史资料。

二、《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古代文学巨著。

它是中国文学中一部优秀的辞赋文集。

《楚辞》中收录了17篇正文和5篇附录,共22篇。

这些篇目大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作品。

《楚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抒情、赞美、讽刺和议论等为主要特点。

它为后世的诗歌、辞章,以及情感文学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之一。

《战国策》共计20篇,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和军事事迹,以及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争霸。

《战国策》凭借其独特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历史事件、描绘人物形象,彰显了自身丰富的政治、军事、文化内涵。

同时,它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四、《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政论类名著。

全书共计三十篇,包括《利国》、《贵习》、《轻重》及《方术》等。

《吕氏春秋》的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政治、治国理政、军事指引、礼仪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它是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遗产之一。

五、《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13篇,总结了孙武智慧,阐述了正确指挥战争所必备的军事统帅艺术和兵器战术等理论,提出了“攻城略地、借刀杀人、兵不厌诈”等兵法原则,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战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多种流派,形成了众多的学派。

本文将从文化成就、学派等角度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

一、文化成就1.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兴盛时期,传统思想为主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家思想等的形成,逐步演变为性理学说、和谐共济、五行八卦等流派。

范元凯认为“春秋是天下分野之年代,战国是天下变法之时代,这是中国文化从幼年进入成年的时期”。

2.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其唯美的情感和音韵上的完美,成为了后来很多作品的基础。

《楚辞》则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悲壮的故事集,被视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3.史学地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史学与地理学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史传世的《史记》、《汉书》、《三国演义》等均与这个时期文学一脉相承,而《山海经》、《周易》等也记录下了这个时期的地理知识和宇宙观念。

4.工艺制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制造也相对较为发达,如冶铸技术、碾波器、车辕制造等都为后世不可忽视的发明。

5.思想启蒙: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去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不断反思人性和人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了诸如“仁爱”、“和谐共济”等思想基础,为后世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派流派1.儒家学派:儒家思想传承了中华文化数千年,提倡的是“礼治”、“德治”、“治国平天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程颐等;2.道家学派: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与道之关联,注重“舍我其谁,由己不由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3.阴阳家学派:阴阳家思想强调对天、地、人三位的均衡调和关系,以及通过占卜预测、医疗等行为来达成宇宙调和与个体健康。

代表人物有李光地、申公豹、邹衍等;4.法家学派:法家思想是以法律、制度、管理等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鼓励人类创客,极力追求权力的利用和增强。

古代文论诗本质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论诗本质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论诗本质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很早就出现从文学的内容方面揭示文学本质特征的论说,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创作实践的发展、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关于文学本质特征的观念也相应的经历了由广到狭、由浅到深、由笼统到清晰的历史发展过程。

“诗言志”说既是中国古代的最早文论,也是影响最大的文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尚书》即“上古之书”,由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求古代事迹的著作汇集而成,相传为孔子编选,后来成为“六经”之一。

“诗言志”说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人们对诗歌本质的看法。

先秦时期,就有不少典籍中出现类似的说法,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诗以言志”;“诗以道志”;“诗言是其志也”等。

“诗言志”的“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闻一多曾考证说:“志有三个意义:记忆;记录;怀抱”。

显然,“诗言志”的“志”,主要应该指“怀抱”。

朱自清在《诗言志辩》中联系先秦时期普遍强调诗的政治教化功能的事实,把“诗言志”解释为“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他在解释《礼记·擅弓》中“子盗言子之志公乎”一句时,把“志“注为“志,意也。

”我们认为,此注是比较符合原意的。

因为“志”确实与“意”的含义相通,可作意图、意愿、志意解。

因此,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干脆把《尚书·尧典》中舜对夔讲的“诗言志”写成“诗言意”。

班固对乐府诗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提出了“诗缘事”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叙事诗的理论基础。

和汉代以前的诗歌相比,乐府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叙事性。

汉乐府诗歌148首,其中将近一半诗是叙事诗,表现现实情况,反映人民意愿。

如《孤儿行》《东门行》、《战城南》、《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等等。

显而易见,“缘事“的乐府诗表现出客观社会的鲜明倾向。

其特定的含义无疑是“缘时事而发”。

班固以不偏离诗教的时代思潮,又兼顾乐府诗反映现实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在传统“讽谏”说的基础上提出“缘事”说,必然系于政治和社会兴衰。

【议论文】战国论(楚篇)_300字

【议论文】战国论(楚篇)_300字

【议论文】战国论(楚篇)_300字
《战国论(楚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该篇论文主要论述了楚国在战
国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对该篇论文进行简要解读和分析。

《战国论(楚篇)》通过对楚国历史的追溯,指出了楚国的特点之一是勇猛好战。


国曾经发起多次战争,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论文指出,楚国人民勇猛奋战,对抗外敌,
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这种勇猛好战的特点使得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同时也为楚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国论(楚篇)》还指出了楚国的特点之二是文化繁荣。

楚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成就。

楚国文化在战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楚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还提到了楚国有丰富的民歌和楚辞,这些民歌
和楚辞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和力量。

《战国论(楚篇)》还探讨了楚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地位使得楚国文化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
在楚辞等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战争、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楚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
献不可忽视,它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篇《战国论(楚篇)》对楚国战国时期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文通过对楚国历史的追溯和对楚国文化的梳理,全面展示了楚国在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

该篇论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士,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一、文化春秋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地方领主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纷争十分激烈。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之间互相交换文化成果和技术,同时也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文化成果:1.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诗文集,它共收录了十七篇,作者有屈原、宋玉等。

楚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集之一,以歌颂爱情和历史事件为主题,以抒发情感和抨击时弊为特点。

通过楚辞,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2.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礼制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这本书主要是从仪式、礼节、音乐、舞蹈等方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礼记对后世的礼仪文化、社交礼仪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它主要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等,并以史为鉴,以警示后人。

本书的作者是鲁国官员左丘明。

春秋左传具有鲜明的文化和哲学特点,它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强调知行合一和修身齐家。

二、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

本节中,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它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应该有「君子」的行为规范,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孔子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基础。

2.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围绕“道”而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一)总述(二)政治因素(三)经济因素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论(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三)《易传》的文学批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总述: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生产力发展,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政治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放松了对知识分子的约束。

(二)经济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最高峰打下了良好物质基础。

启示:文化发展繁荣需要两个大的因素:一是具备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条件;二是需要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儒家文论概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并且成为显学。

其标志是以孔子为先师,孟子思想为后继,以“仁”、“乐”为其思想体系。

其文学理论是“教”、“用诗”,文化要义是以诗“教化”,对后世的创作影响甚深。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伟大的思,教,政。

主要文论思想是“仁”,其文论主要表现是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批评。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发展与作品鉴赏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发展与作品鉴赏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发展与作品鉴赏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数量大幅增加,题材丰富多样,形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文学发展的背景、文学作品的特征以及作品鉴赏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发展与作品鉴赏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发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交战、联盟、争霸,这种社会动荡使文化生活得到了迅猛发展。

同时,作为社会阶层分化时期,统治者和士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也愈发增加。

同时,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较量,也为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这一时期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除了继承了先秦文学的“君”和“乐”的传统外,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诗经、春秋左传、史记等等,涵盖了政治、战争、爱情、哲学等多个领域。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表现形式也开始出现变化,不再局限于书面文字,而是加入了音乐、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使得文学作品的呈现更加多样化。

此外,作品中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从而更贴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品鉴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诗经》中《关雎》一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家庭、婚姻关系的看法与思考。

其次,作品鉴赏也有助于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演变。

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通过研究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

最后,作品鉴赏也有助于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发扬。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可以挖掘和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从而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变革和发展。

作品鉴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演变,同时也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发扬。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哲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纷纷涌现,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哲学理论得以创作和发展。

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个时期一直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下面将重点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与哲学。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1.1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峰,诸子百家中的各家思想学说被广泛传播并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诸多学派各自厚积薄发,使当时的文化思潮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这些学派的兴起,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

1.2 史书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的秘史被收集编纂成为《春秋》,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也成为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最早史学巨著之一。

1.3 诗歌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不少名家辈出,大量珍贵的文学作品被留下来。

其中《诗经》、《楚辞》、《乐府诗集》、《离骚》等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二、春秋战国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被推崇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个体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稳定,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和道德伦理的建设造就了重要贡献。

2.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始于老子,代表人物是庄子。

道家思想秉承“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摆脱人为的规定和束缚,以达到个体的境界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对于哲学思考、人生伦理、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讨论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影响。

2.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认为人类应该彼此爱护,促进和谐相处。

他们也关注社会公正,主张一支制度更强、更慈悲的政府。

墨家学派的兴起,为中国以后政治制度的思考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法家学派为代表,重视法治。

法家学派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管理人民和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一)总述(二)政治因素(三)经济因素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论(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三)《易传》的文学批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总述: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生产力发展,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一)政治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放松了对知识分子的约束。

(二)经济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最高峰打下了良好物质基础。

启示:文化发展繁荣需要两个大的因素:一是具备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条件;二是需要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儒家文论概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并且成为显学。

其标志是以孔子为先师,孟子思想为后继,以“仁”、“乐”为其思想体系。

其文学理论是“教”、“用诗”,文化要义是以诗“教化”,对后世的创作影响甚深。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伟大的思,教,政。

主要文论思想是“仁”,其文论主要表现是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批评。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兴观群怨”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战国时期文学概况

战国时期文学概况

一、《诗经》与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此一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即是先秦散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也迎来了文化光辉灿烂的时代,尤其是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楚辞汉赋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

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

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

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三、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王朝,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曹操力量最强,在文学方面成就也最大。

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即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

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

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

四、宋元戏曲和明清小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因此,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直至元、明、清才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均为文学珍品。

《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世界许多知名的小说媲美。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不断发展着,但却表现出异常稳定和凝固化的特点,与西方文学相比,统一性和单一性相当明显。

春秋战国文学研究

春秋战国文学研究

春秋战国文学研究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春秋战国文学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社会矛盾激烈,而这些背景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文学在这个时期变得多样化,有骈文、楚辞、诗经、竹书、离骚、论衡等各种文学类型。

二、春秋战国文学风格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中,骈文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学形式,它的词句排列非常整齐,讲究对仗工整,形式和内容密不可分。

楚辞则是以歌谣形式广泛流传的文学类型,曲调优美婉转,突出了情感表达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显示了这个时代宫廷文化的影响。

诗经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叙述情感和道德教育为主。

三、春秋战国文学的作品研究1.《诗经》《诗经》是春秋时期的文学代表之一。

在《诗经》中,有很多的民间歌谣,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政治和道德风尚。

例如,《大雅》、《小雅》中表现了贵族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闲适富有。

而《周颂》、《商颂》中则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统治。

2. 《楚辞》《楚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代表之一。

它的题材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描绘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例如《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屈原被放逐的遭遇和他对祖国的深情思念。

《九辩》则是《楚辞》中的一篇讽刺文章,嘲讽了当时的政治家口是心非的奸诈和骄傲。

3. 《论衡》《论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代表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论衡》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记录和人物传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尚。

四、春秋战国时期文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对于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诗、赋、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奠定了基础,并且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风格和基本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学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学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学变革引言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多变而又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发生了,这些变革在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儒家思想的兴起到百家争鸣,从诸子百家的兴盛到经济繁荣带来的文学繁荣,这个时期见证了中国思想与文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传播孔子及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创性地提出了儒家思想。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这是一本记录了他的言行和学说的书籍。

孔子提倡“仁”的理念,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的学说注重个人的修养和礼仪的尊重,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学说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后世儒家思想的核心。

他的学说被大量传播,受到许多学者和政治家的追随。

孔子的弟子们广泛传播了他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后来几百年中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经典的整理与传承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的整理和传承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孔子的弟子们通过编纂和整理孔子的言论和著述,形成了《尚书》、《礼记》、《易经》等经典著作,并传承给后世。

这些经典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对于后来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整理,儒家经典逐渐被确立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与新思潮的兴起诸子百家的兴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碰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这些思想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例如,墨子强调兼爱和无为;老子提倡道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与宇宙;韩非子则着重于法治和政治管理。

在诸子百家的兴盛中,思想和学说的多样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观点,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路和选择。

这种多样性对于文学的繁荣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一)总述(二)政治因素(三)经济因素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论(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三)《易传》的文学批评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总述: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生产力发展,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一)政治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放松了对知识分子的约束。

(二)经济因素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最高峰打下了良好物质基础。

启示:文化发展繁荣需要两个大的因素:一是具备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条件;二是需要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二、主要的文论内容(一)儒家文论概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并且成为显学。

其标志是以孔子为先师,孟子思想为后继,以“仁”、“乐”为其思想体系。

其文学理论是“教”、“用诗”,文化要义是以诗“教化”,对后世的创作影响甚深。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伟大的思,教,政。

主要文论思想是“仁”,其文论主要表现是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批评。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修身当先学诗,立身则要学礼,人性完善依靠音乐的陶冶。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

’”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兴观群怨”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总的影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5.文与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论语·雍也》)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文学创作中,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生活中,“质”人的内在品质,“文”外在仪表,“文质彬彬”是要求人既要具备“仁”的品格,又要有“礼”的外饰。

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发展了孔学,是儒家又一重要思想家。

其文艺思想有3个要点。

1."以意逆志"说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说诗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理解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2."知人论世"说《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影响:孟子以“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说来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3.“知言养气”说《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

”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

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概要:道家文论包括老子和庄子的文艺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关注文艺的美学特征、文艺的审美标准、文艺创作的主体心态和思维规律等有关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

其文艺思想孕育于以下哲学观中。

其文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无为之道:超功利审美文艺观的创立。

其一,道的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老子》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二,道在本质上是以自身为法则,是自然而然的事物本身。

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三,道在现象上看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非实体性的至大的恒在的玄妙的奥理。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自然天工之美。

《老子》第41章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指达于道境的自然至美之音乐非人工拙制之声,是一种自然天籁之响;大象无形即是说大道之法象不是人工可以塑成的图景,而是自然而然的自在图景。

3.有无相生,致虚守静:文艺主体精神修养的道学解说。

有无与虚静是老子论道的核心概念,老子推重“无”,故尚虚尚静。

文艺活动中,要求主体虚空其心、宁静其性,才能以无生有、以静寓动,才会顺其天然流动出美妙的文章。

庄子: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

其文艺思想亦孕育于其哲学中,庄子发展了老子道学思想,对后世文艺追求自由创造精神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其文论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虚静”说“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的学说。

《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2."物化"说庄子的“物化”说与“虚静”说联系的。

物化在庄子看来就是指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

即物我兩忘的境界。

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

——《庄子·大宗师》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为物化。

——《庄子·齐物论》3.“言不尽意”:人的語言和心意之间的关系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天道》——世人所看重称道的是书。

书不过是记载的言语,言语自有它的珍贵之处。

言语可珍贵的是意义,意义自有旨趣相随。

意义所所伴随的旨趣,是不能用言语来传达的。

4."得意忘言"说《庄子·外物》篇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捉兔子的,捉到了兔子,就会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意义,就忘了语言。

启迪了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的理论,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三)《易传》的文学批评理论简介:《易传》是一部战国时解说《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观物取象”说《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此段文字中“象”是模拟“物”而产生的,“象”、只是符号之类卦象,但“象”是人主观加工的产物,对后世意象的产生具有影响。

而《易传》讲的是“物”和“象”的关系。

2.“阳刚阴柔”说《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阴一阳之谓道。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易传》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结合而成,阴阳刚柔。

这一说法被引入文论中,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及作家的个性。

如刘勰等人的观点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通变”说“通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术语,指文学的沿革与发展。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易传》。

“易者,变也。

”“变则通,通则久。

”这是贯穿在《周易》中的思想,易本身就是讲变异与发展。

《系辞》中的“通变”说对后世文学史观产生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