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解析-最新教育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我是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我是谁

想要放弃这一切,寻求一种超脱。
• 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 存在的现象。许多人都在思考:
•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与他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缺点?
• ……
• 然而,在这个思考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 把握不好衡量自我的尺度,就可能出现自 我意识上的偏差。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偏差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第一,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 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面。
生理自我又称为物质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生 理等自然面貌的认识。
心理自我又称为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其心理活动的感知 ,即个体能够感知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和特征 。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者群体所关注的反映, 是自我的中心部分。
自我再统一
这是积极的统一类型,表现为正确的理
自我肯定型 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矛盾
斗争达到统一。
这是自我再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其特
自我矛盾型 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延续时间比较
长,新的统一的自我久久不能建立。
这是消极的统一类型。特点是对现实自
自我否定型 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
距过大,心理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
如,果他小的宇成能绩够还清在楚下地滑认,识到他自一身再的惩优罚点自,己摆,正陷自入己了的 位置恶,性发循挥环自之己中的。长到处,大或三许时等,待他他五的门就功会课是不另及外格一种,结 局了面。临退学的结果。这时的小宇已经万念俱灰,感
到无脸见父母、老师和同学,觉得自己的存在毫 无价值,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 本然案而例一中个的人小的宇时,间由和于精没有力充是分有地限了的解,自他己的、学认习识成自 己,绩没开有始给下自滑己。一大个二正确开的学定了位,,小以宇超仍乎在想社象会的工高作标准方严 格要面求倍自加己努,力盲,目学地习追求也全非面常的刻成苦功。,当因他而考造试成不了及自己格学 习自上杀时己的的,一失不他天败归认 不,路为 吃给。是 饭自自,己己以带来还提了不醒过够自高刻己的苦更精努加神刻力压苦,力学于,习是最。就终然罚走向而自了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

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12-30 20:49 |提问者:hello2103最佳答案自信与实际的差别爱情与物质的交错人生前途的迷茫自信心的衰弱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 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 ]匿名回答:3 人气:14 解决时间:2009-06-24 10:23满意答案好评率:100%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

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

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

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

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

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

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认知和体悟,是个体思想观念与自我形象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角色、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特殊的自我意识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时期是个体人生成长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千姿百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开始从中学的相对封闭环境进入开放多元的大学环境,面对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和观念的人群,自我认知和意识也逐渐形成。

自我意识分化,即大学生个体在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表现。

首先,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体现在社会角色上。

对于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化经历、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差异,使得每个大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份。

例如,一位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与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知必然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化和分化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体验和需求。

其次,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还表现在认知水平上。

大学作为知识和智慧的渊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积累的平台。

而每个大学生的个体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其对于知识的接纳和理解程度也有差异。

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掌握和吸收新知识,形成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而另一些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达到相同的水平。

因此,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化在学习态度、学术表现和知识应用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另外,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还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看法和认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群体同样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其对于人生目标、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大学生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比较强烈,而另一些则更关注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

这种价值观念的分化使得大学生在个人行为、道德标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表现。

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

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

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矛盾,无时无刻、无处不有的存在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我们无法避免矛盾,所以,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矛盾的同时,慎重地做出选择。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位在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在面对矛盾的时候不惊慌失措,要懂得正确的认识所面临的矛盾,认真的分析矛盾,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信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这些所谓的矛盾应该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而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就变得容易起来了。

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篇2]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就是推进的风帆。

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

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同时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更使社会多元化。

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又将何去何从?此时我们翻找出“矛盾”一词。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的普遍性。

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即存在着矛盾。

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的特殊性。

故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照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而居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核心地位的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因此,下面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就业篇一、矛盾的斗争性年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怀着满腔的抱负与远大的理想走向社会。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

论当代⼤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理学与⽣活期末论⽂论⼤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刘⼼悦5091209077【关键词】⼤学⽣⾃我意识⾃我冲突⾃我调适【引⾔】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我意识是⼈格发展的核⼼要素,⽽青年期是⾃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学时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阶段,告别中学⽣涯的⼤学⽣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考转向⾃我,主动探索并体验⾃⼰的内⼼世界,⾃我意识在逐步成熟。

研究表明,⼤学⽣⾃我意识的发展规律表现为:分化→⽭盾→统⼀。

随着⽣活环境、学习要求的变化和意识⽔平的发展,⼤学⽣在⾃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我的接纳与排斥、⾃我的肯定与否定等上下震荡的复杂情感体验,许多⼼理问题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学⽣的学习、⽣活以及⾝⼼健康。

作为正在亲⾝感受上述情感体验的⼤⼀学⽣,我想就⼤学⽣在⾃我意识分化期和⽭盾期⾯临的问题进⾏⼀定的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和思考,我能正视这⼀年来的⼼理变化,并学会⼀些基本的⼼理技能。

⼀、⾃我意识分化和⽭盾的表现1.⾃我意识分化的表现当⾃我意识明显分化的时候,⼤学⽣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的⼼理活动和⾏为举⽌,对物质⾃我、⼼理⾃我、社会⾃我的细微变化⼗分敏感,⾃我思考和⾃我反省开始增多,“我应该怎样做”、“我是什么样的⼈”、“怎样⽣活才最有意义”等是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识在各种丰富的体验和思考中不断加深。

由于⾃我认识是指个体对⾃⼰⾝体、⾏为、⼼理等各⽅⾯特征的主观认识,是⾃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意识分化将引起⾃我概念的修正和完善。

2.⾃我意识⽭盾的表现⾃我意识的明显分化使⼤学⽣开始注意到过去未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细节,这种发现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但也同时让他们发现主观⾃我与他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由此引发⾃我⽭盾的凸显。

有⾃我意识分化引发的⽭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①主观⾃我与他观⾃我的落差作为同龄⼈中有资格接受⾼等教育的⼈,⼤学⽣对⾃⼰有着相对积极地评价,但由于⼤学之前未有深⼊的思考和丰富的体验,他们对⾃⼰的看法并不完整,评价也不够客观。

大学生个体矛盾的原因及规避路径探析

大学生个体矛盾的原因及规避路径探析

大学生个体矛盾的原因及规避路径探析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社会中,大学生是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

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未来的高期望使得大学生进入校园后需要面对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财务压力等。

另一方面,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问题也会使得大学生陷入种种矛盾之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学生个体矛盾的原因及规避路径。

一、大学生个体矛盾的原因1.价值观和目标的不一致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同伴、媒体和其他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设定。

因此,一些大学生的个体矛盾就在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与家庭、社群,甚至社会的期望或实际情况不一致。

2.学业和生活的矛盾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都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维持好学习成绩,同时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维持生活质量和社交。

对于一些更强调学习成绩的人来说,生活上的享受和社交可能被看作是缺陷,导致矛盾的产生。

而另外一些人则可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社交或娱乐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3.家庭生活和个人发展的矛盾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家庭背景和家庭生活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有一些家庭对子女有着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放松心态,过上轻松自在的校园生活。

大学生在面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矛盾时,往往会感到身心俱疲。

4.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的矛盾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确定。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矛盾的产生,甚至会使大学生感到失落,无所适从。

二、大学生个体矛盾的规避路径1.审视自身的内部矛盾对于大学生来说,发现和审视自己的内部矛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这些内部矛盾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一来,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2.理清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设定理清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设定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今天,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为了积极开展认知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本文将就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进行探讨,以提出更有效的对策。

首先,讨论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

当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认知落后、社会角色不定型、情感低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

在认知方面,由于某些大学生经济条件受限,他们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或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补充,导致学习认知水平落后。

在社会角色方面,不少大学生仍处于未成熟状态,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未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角色,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

在情感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他们很容易陷入焦虑、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未能在情感上建立起自信心,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发展。

在思考能力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他们在分析问题、把握机遇困境时能力不足,他们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开展培训。

其次,针对这些问题,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的对策。

一是重视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补充,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智能教育,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扩大大学生的认知空间。

二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角色认知,在课程教育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三是多样化地开展情感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以教育手段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四是推行参与式学习,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把握机遇困境的习惯。

最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改善大学生自我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者们应坚持踏实全面的教育方式,以合理的教育对策,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总之,教育部门有责任实施更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发展。

实施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帮助培养自身的自我意识。

当代大学生主要矛盾和问题

当代大学生主要矛盾和问题

当代大学生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他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经历着许多变化和成长,但也面临着压力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主要的矛盾和问题。

一、学业与就业压力矛盾在当前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严格的考试制度以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他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以获取更好的成绩和毕业证书。

然而,学业压力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焦虑和失落感。

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应对,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

此外,就业市场的竞争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他们需要面对就业的压力,与众多优秀的求职者竞争。

二、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问题除了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还常常面临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许多大学生需要自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负担。

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食宿条件不佳、生活环境不利于学习等问题。

这些困难常常导致大学生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或者感到身心俱疲。

除此之外,生活压力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

三、人际关系和社交问题在大学期间,人际关系和社交问题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需要与陌生的同学建立起联系和友谊。

然而,不同的性格、背景和兴趣常常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一些大学生可能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归属感。

与此同时,社交问题也常常导致焦虑和自卑感。

大学生需要克服害羞和社交不适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努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对未来的迷茫和定位问题最后,大学生经常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和定位问题。

在大学期间,他们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方向。

这是一个关键的决策,往往给大学生带来极大压力和纠结。

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时,大学生常常面临一系列的选择和权衡。

他们需要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就业前景等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这个过程常常充满困难和挣扎。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与就业压力矛盾、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问题、人际关系和社交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定位问题等诸多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丰富充足的时代,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幸福的一代;但是,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思想的开放和价值观的多样化,相对落后的教育体制、充斥着各种思想的书刊杂志、花样百出的影视媒体……面对这一切,意识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无免疫力的我们常常会被误导甚至走入各种各样的误区;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开始觉得迷茫,觉得无助,价值观出现混乱,产生强烈的自卑或自负的不健康心理,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以上的一切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组成的一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迷惘:一、知音难觅的孤独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认同需要,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然而这并不容易。

一方面,他们抱怨别人不对自己敞开心扉;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宁愿把自己封闭在心灵的孤岛上,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就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

同时当他们评价一个新同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

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而很难接纳他们。

难觅知音的另一个原因是彼此的志向和兴趣的各异。

高中阶段,上大学是大家最迫切的目标,在这个统一的目标下,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进了大学之后,目标分散了,要找到一个在某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在陌生的环境里,形单影只,孤独感油然而生,导致一味迷恋过去,希望回到过去特别是高中时期。

二、中心地位的失落能在激烈竞争中挤入高等学府的,当然不是弱者。

高中时期的各种成绩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中心,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过高的自我评价。

进入大学后,各地的佼佼者在一起学习,对比之下,很多的人因此而变得平常,失去了高中时期时引人注目的地位。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探析-精品作文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探析-精品作文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探析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问题、人生观问题、价值观问题等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大学生又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年心理上还残留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特征。

他们初入大学,面临学习、生活的重大转折,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困扰。

因此,分析和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努力探索在社会转型期开展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分化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形式。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四部分。

二是自我意识的动力和导向系统,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三是自我意识的功能系统,包括气质、性格、态度、意志、情感、能力、理智等。

这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在其人格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自我意识具有两种功能:一是驱动和激励功能,能使人自尊、自信、自强、奋斗不息、追求卓越;二是调节控制功能,能使学生自察、自省、自律、自爱,不断修正、升华自己,使自己逐渐趋于完善。

所谓自我意识的分化,是指把自我分成观察者的自我与被观察者的自我。

一般来说,前者是“理想的自我”,后者是“现实的自我”。

其具体表现则因人而异。

一年级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已进入了青春期,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注意的中心已由外及内,自我探索成为主要的关注范围,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分化。

进入大学后,由于社会地位和社会期待的提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第一篇: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大学生是国家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成长在知识经济年代的他们已经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

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走向成人的转变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险的时期。

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心理断乳期”。

有时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与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产生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越来越大,致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其中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41.54%有心理问题,51.54%有偏执倾向,1.5%有轻生念头。

16.0%--25.4%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情绪等。

大学生心理问题女生比男生严重,农村比城镇严重。

心理问题是导致辍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

在大学生休学、退学中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分别占64.4%和37.9%。

在心理休退学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

此外大学生独生子女已经将近一半,他们的心理障碍尤为严重,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能相互理解,心胸狭窄致使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心理问题:一、人际关系敏感。

过分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他人不当行为和错误,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

存在自卑心理,使自己在公共场所或者异性面前紧张不安,甚至害怕等心理。

二、麻木或者冷漠。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群体中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进而维护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是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并坦然接受,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

对自我的接受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过度的自我接受是有些自我扩张的人,片面认识自己,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不切实际。

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过高的自我评价容易滋生骄傲心理,对自己易提出过高要求,往往因不切实际的目标而以失败告终。

2、缺乏自我接受。

缺乏自我接受会导致自卑感及从众心理。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一种自我否定的情感,即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独立主见,遇事从众,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

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合理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产生自卑心理后,大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怯于与人交往,甚至还会封闭自己,即使原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此时也会由于没有信心而主动放弃。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缺少独当一面的勇气。

大学生若从众心理过强,便会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导致自我意志薄弱。

3、盲目心理和消极懒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偏差就是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评价,从而导致盲目心理,过度培养自己的兴趣,过多地尝试新鲜事物。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第一篇: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建议。

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多种冲突,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并采取策略,使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与完善,本文将从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培养策略入手,希望可以使大学生整合自我意识并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

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生活、经济、思想等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的看法,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大学生倍受“孤独”的煎熬。

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故而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从1970年代起,由于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大学教育经历了一次结构性的变革。

新的教育模式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使学生们面临着更复杂的学习环境和负担更大的责任。

因此,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得尤为重要,也变得日益复杂。

然而,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教育的改革也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中缺乏自尊心是一个主要问题。

在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缺乏自尊心,他们的自信心往往缺乏,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由于缺乏自尊心,许多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容易放弃,也容易被拒绝。

此外,许多大学生还缺乏主观能动性,往往因为受到外部压力而迷失自我。

其次,物质审美观念的流行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强调的是物质享受,这种价值观强烈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由于这种观念的流行,许多大学生倾向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自我发展。

长期下来,这将给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有效改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视,以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摆脱物质观念的困扰,转变以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把实现自我价值放到第一位。

第三,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尤其是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且影响着教育的改革。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视,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心理辅导,来改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的极大价值。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上多种问题也不断出现,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状态,他们有可能会拥有自我超越和自我彰显的心态,因此当他们发生困境时,容易出现不可避免地过度自信或自卑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状态。

考虑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建立和维护,正确的识别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探究有效的教育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1、自我超越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落后于同龄人、社会形象等方面的自负情结,他们容易有过度自信的心态。

过度自信的学生容易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容易有不合理的攀比心态,从而追求自我超越,最终导致学习和生活上的失踪。

2、自我彰显问题。

大学生也容易由于攀比心态和外界要求导致自我彰显的心态。

这种行为一方面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生获得成功时容易因此而获得不可理喻的快感,但是当他们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则容易行为失衡,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3、自我关注问题。

大学生也容易有过分自我关注的心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特别的关注,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社会的关怀,最终导致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低效性和难以自拔的情绪。

二、教育对策教育对策是解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核心,有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提供学生更好地获得优越感及客观公平性。

大学也可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课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以教师为核心的自我意识建设。

大学应重视教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教师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以教师身份引导学生,承担起教育使命。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大学平时可以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以增进家长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我意识,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的矛盾你也许会发现,与高中时相比,你更喜欢分析自己,更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探讨有关人生、生命的话题,喜欢看有关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你也许会说:“我有时觉得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我自己,我经常像观察其他人那样观察我自己。

不过,唉,有时我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但有时觉得自己又不是这样的,常常推翻曾给自己下的结论。

有时候,我又觉得我没办法来把握我自己。

”年轻的朋友,你不要那么轻易就灰心,其实,你的感觉正是其他千千万万个的同龄人正在经历的心路历程,是我们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历自我意识的分化,没有体验自我的矛盾冲突之苦,就没有可能在深层次上获得自我的统一和灵魂的整合。

(1)自我意识的分化当你惊奇地发现,你像观察其他人那样在观察自己时,你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分化:你的主体“我”正在观察你的客体“我”。

当你不无严肃地宣告你的理想是去联合国工作时,你的理想“我”就生产了,目前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你就出现了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得我们大学生更频繁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比较高中时,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揣摩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你更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你渴望有非常知心的朋友,能相互诉说心事,探讨如何待人处世。

你对未来有了更详细、更具体的设计,你学会了在困境中激励自己……你明显地感觉自己长大了。

(2)自我意识的矛盾当你享受成长喜悦和快乐的同时,你也不得不承受与惊喜一并而来的焦虑、不安、自我怀疑、挫败感和失落感,在这成长的痛并快乐中,你不无老成地引用了简·爱的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是为了含辛茹苦!”其实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是由于自我意识分化的矛盾而产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主观我是自己所认识和评价的我;客观我是他人所认识和评价的我。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碰到的。

理 解 自 我

理 解 自 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的统一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分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自我观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主体的我”(我是什么,我 做什么)和“客体的我”(别人怎样看我,对我的态度如何等)。 从自我发展状况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1.自我完善型
5.消极补偿型
自我意识的统 一
2.面对现实型
4.自我反差型 (自我扩张型)
3.自我安慰型 (自我否定型)
1.自我完善型
这类学生在自我意识出现矛盾时,会主动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自我自觉改变现实 自我的不足,扬长避短,使现实自我逐步完善,以便与正确的理想自我趋于统一。
2.面对现实型
这类学生一方面不断完善现实自我,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自我的实际状况修正理 想自我,达到两者统一。
5.消极补偿型
这类学生常以不正确的方式从消极方面努力,以摆脱、发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 带来的痛苦,补偿理想自我的需要。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关注自我发展,自我认识日趋成熟 (二)自我评价能力提升 (三)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四)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一) 自负与自卑 (二)逆反与从众 (三)以自我为中心 (四)过分追求完美
3.自我安慰型(自我否定型)
这类学生一般采取强调客观因素或原谅自己的办法去解决自我意识的矛盾,当理 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产生矛盾时,往往以“我本来就不行”而自我安慰,或者勉强拼搏 一阵子,遇到困难,就降低理想自我的要求,获得自我意识的虚假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解析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和察觉,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维度的心理系统。

它一方面体现在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则体现于认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上。

从结构角度分析,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内容的统一体。

随着身心的不断成长,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来的。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时期文化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使他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心理素质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自我观念明显加强,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以至对待社会,而不愿接受他人的干涉。

其次,自我评价渐趋成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观察和分析自己,评价自己的才能、品格以及自己的价值。

这种评价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达到主客观的统一,但其中积极、主动的成分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们往往将这种自我评价的结果付诸于实践。

第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种与进取心、自信心以及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连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强调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对于当众的和不讲方法的批评极为反感。

大学生还表现出另外一些特点,如: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家庭中多数都是生活在
“众星捧月”之中,使得其在学校生活中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权衡他人,喜欢评价(批评)他人,让别人围着自己转;生活自理能力差以及交往上的功利性。

“天长地久”式的友谊被“曾经拥有”的片刻满足而代替,有深度有耐心的友情被弱化,交往过程被无情的压缩,所追求的是付出后的即时回报。

这种“平面交际”是当代大学生过于“自我”的充分体现,不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基于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则常常体现为一系列的矛盾。

研究、分析和深刻理解这些矛盾,是正确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根本前提。

首先,“个体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

“个体的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社会的我”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才能有足够的估计,觉得自己有能力把工作做得很好。

但往往他们的行为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注意。

这样就构成了个体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之间的矛盾。

对自己较高估计所产生出的倾向是强烈要求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而来自周围人的态度却又往往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长期“左”的思想的禁锢。

“个人价值”常常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相混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个人只有“无私的奉献”而不允许有超出“计划”的创造,只有服从“计划”的责任而没有追求个性的自由,个人的价值无从体现,完全被抹杀。

1980年5月,“潘晓讨论”
揭开了全国上下关于人生观大讨论的序幕。

也正是从那个炎热的夏天开始,个人价值问题被关注,人的完全意义上的自我意识才开始觉醒,实现个人利益被逐渐接受。

而“个体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其次,“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的矛盾。

“理想的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体格、才华、人格、职业、家庭、前途等的设计和描绘;“现实的我”则是现有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真实的我。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并在很大程度上期待自己成为有巨大成就的人,便在自己的头脑中设计着自己,塑造着一个理想的我,这种“设计”和“塑造”是近乎完美的。

但由于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又形成一个现实的我,这个现实中的我往往与理想中的我相去甚远,现实中真实的我又形成头脑中对自己的真实认识。

处在大学生阶段的青年,无法摆脱对自我的真实认识,又不愿放弃理想中对完美的我的追求,这便成为这一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

“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

很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很多的收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中要行动起来,有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这种“现实的我”落后于“理想的我”的状态,必然会引起大学生的不满足,造成个体的不安和焦虑。

最后,心理、生理成熟和滞后的自主性依附之间的矛盾。


着心理上日趋成熟,大学生常用成年人的标准来权衡自己。

在个人发展方面,大学生凭借在学校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科学文化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所掌握的知识能否正确指导实践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在心理上仍存有一定的依附性:即包括对物质(家庭经济条件)和精神(道德、法律)的双重依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