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隙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合集下载

相邻节段颈椎病的手术策略

相邻节段颈椎病的手术策略

有兴趣 ,都会影响检验人员生理疲劳 的产生 。 而消极情绪是心 理疲 劳产 生的重要原因 。 工作 中人 际关系 的不协调感 、 事业上 的挫折 感 、 生活上的失落感、从事简单工作 的单调感和长期从
事 一 定 工 作 的 厌 烦 感 , 容 易 导 致 检 验 人 员 产 生 心 理 疲 劳 ,由 都
平均 9月。 结果
所 有患者神 经 系统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 的改善 , 1 无 例发 生钛板 或螺钉断裂、 动及 滑脱等并发 症。 松 结论

椎 前路 椎体 次全切 除减压植骨 融合 内固定具有操作 简便、安 全、并发症 少、 固定节段 稳定性 高等优 点 ,适用 于相邻 节段 颈
椎 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
标本采取应是 自然咳痰 : 要求患者清晨 留取 ,留取标 本前 用清
此可表现 出检验人员精神不佳 ,遇事烦躁 , 工作 效率 低,而且 在工 作中容易 出现差错 。
相邻节段颈椎病的手术策略
邱小波‘ 潘显明 邓少林 李 伟 吴 群
( 川 省成 都 军 区总 医 院 骨科 四 608 10 3)
素 而 造 成 差 错 的检 验 人 员 , 仔 细 分 析 其 原 因 。 中 生 理 疲 劳 应 其 与心理 因素有关,情 绪的好坏 ,是否有心理 负担 ,对工作是否
223 血液 标本血液 细菌培养 标本 的送 检 中在 抗菌 治疗 ._ 后或发冷 发热后采集血液细菌培养标本 。 正确 的采血 时机应 而
[b t c] O jc v T bev eapi t nefc o eai ycri l ne o p rahh p - t eet ndpes n A s at r bet e oo sreh p l ai f t f p rt nb evc tr r poc y ot a rsci ersi i t c o e o o aa i a ol o o

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疗效比较

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疗效比较

的 1 .分 , 48 随访时 l. 65分; 术后 改善率 9 %。 3 次全切除组 : 手术前的 9 从 . 4分增加到手术后 3 月的 个
1 .分 , 43 随访时 1. , 62分 术后改善率 9 %。结论 颈前路经椎问隙减压 与椎体次全切除加融合固定 2
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达到 良好的效果 ,而采用经椎间隙的减压融合固定 术不但减压彻 底, 而且具有 出血少 、 损伤小 、 融合快等优点。
pe tmy co wi ttn u t i i m me h n b ne r f uso p u t a i m pae i ai n o mul — e e c r ia h a s a d o g at f in l s i n u t lt f to f r x t l v l e vc l i
严 力生 , 罗旭 耀 , 海平 , 心刚 , 宏伟 , 钱 钮 鲍 宫峰
( 解放 军 第 4 1医院 骨 科 , 海 20 8 ) 1 上 00 1
摘要: 目的 比较前路经椎 问隙扩大减 压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融合 固定术治疗多节 段脊髓型 颈椎病 的疗效。方法 自 20 — 3 2 0 — 8 采用前路减压加融合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 型颈椎病 04 0 — 0 9 0 ,
颈腰痛杂志 2 1 0 0年第 3 卷 第 6 l 期
T eJun l f evcdnaadL m ov i 2 1 , o.1N . h o ra o ri yi n u bd na 0 0 V 1 o C o 3 6

4 03・

临床论 著 。
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 疗效 比较
l i yeo otc m lpat y h

《脊柱外科杂志》2010年第8卷(1~6期)卷终总目次

《脊柱外科杂志》2010年第8卷(1~6期)卷终总目次
… … … … … … … … … … …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 中椎体 内植骨与非植 骨病例
2年随访疗效比较 … ……… … 孔维清 , 徐建广 , 周蔚 等 . ( )7 81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 … … … … … … … … … … …
李大伟 , 马远征 , 朴庆佑 等. ( ) 2 1 85 : 6
腰椎融合术后感染 ………… 胡光 宇, 李新锋 , 黄平 等. ( ) 28 8 5 :7

儿 童中、 上胸椎 可容纳椎 弓根钉直径临床研 究
… … … … … … … … … … … … … …
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段多节段脊柱结核
… … … … … … … … … … … …
经后路全脊椎切 除在重度脊柱侧 凸的临床应用
… … … … … … … … … … … … …
项良碧 , 于海龙 , 陈语 等. ( )2 3 8 5 :8 黄阳亮, 刘少喻 , 梁春祥 等. ( ) 26 8 5 :8
张忠民 , 则征 , 大地.( )31 刘 金 8 6 :2
尹 刚 辉 , 大 地 , 忠 民 . ( ) 36 金 张 8 6 :2
… … … … … … … … … … … … … …
李忠海 , 马辉 , 赵杰 等. ( ) 1 81 : 5
后路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 带骨化症 的疗效分析
… … … … … … … … … … … … …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 内固 定在腰椎椎 间盘突出症
术后复发 中的应用 …………… 项 良碧 , 刘军 , 陈语 等. ( ) 2 8 1 :0 后路椎 弓根钉系统联合 c g a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

・论 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早期塌陷的探讨徐建伟 贾连顺 陈德玉 谭军 陈雄生 袁文 摘 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患者钛网应用优缺点。

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间隙49例,3个间隙5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并辅以4种不同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 钢板25例,Zephir 钢板11例,Coddman 10例,CSL P 钢板11例。

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57例中51例获6~17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3例患者在术后6周发生钛网下沉,颈椎椎间高度降低,颈椎曲度减小,但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满意,3月后复查未见进一步下沉。

结论:钛网植骨比自体髂骨植骨有优越之处,但有发生下沉的可能。

正确处理终板、合适的撑开高度、修剪面进行适当处理以及选择全锁定钢板,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钛质网笼; 带锁钢板; 塌陷中图分类号 R6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2)13-1267-03Discussion of Titanium Mesh E arly Subsidence in Anterior C ervical Subtotal Subcorpectomy P atients ∥XU Jian 2wei ,JIA L ian 2shun ,CHEN De 2yu ,et al.Orthopaedic Depart ment ,S hanghai Changz heng Hospital ,S hanghai 200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itanium mesh used in anterior cervical subcor pectomy with locking plate.Method :Fifty 2seven cases of cervical s pondylosis myelopathy were studied ,among which 49cases involved two intervertebral discs and 5cases with three intervertebral discs.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subcor p ectomy and im 2planted with titanium mesh filled with cancellous bone of resected vertebra bod y combine with 4different kinds of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Orion 25cases ,Zephir 11cases ,Coddman 10cases and CSL P 11cases ).The patients ’outcome and titanium mesh fusion were evaluated.Result :Fifty 2one of 57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7months in average.S olid fusion of the titani 2um mesh was obtained within 12weeks.3cases had titanium mesh subsidence followed b y the lost of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cervical lordosis but still had satisfactory self 2reception.No further subsidence was found after 3months postoperatively.Con 2clusion :Compared with auto iliac bone graft titanium mesh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also has the possibility of subsidence.Correct end plate preparation ,ideal distracted height ,proper process of cut face of the mesh and using the firmly locked plate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arly stage mesh subsidence.K ey w ords Cervical ; Anterior decompression ; Titanium mesh ; Locking plate ; Subsidence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上海 200003作者简介:徐建伟(19682),男,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创伤。

单节段ACCF与两节段ACD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单节段ACCF与两节段ACD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单节段ACCF与两节段ACD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方勤; 周骏武; 魏建军【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9(059)020【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作者】方勤; 周骏武; 魏建军【作者单位】池州市人民医院安徽池州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

CSM基本病理改变是环绕颈椎管的诸多结构的“环状”退化,逐渐导致椎管和(或)椎间孔狭窄,引起脊髓神经、血管组织继发受累,从而产生各种神经症状。

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2]。

颈前路手术治疗CSM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3]。

目前常用的颈前路手术方式主要有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4]。

目前有关前路治疗多节段CSM的报道较多,多数研究认为ACCF与ACDF治疗多节段CSM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1,4,5],而Song等[6]报道ACCF治疗多节段CSM较ACDF疗效更好。

对于临床上常见的相邻两节段CSM,相关的报道较少,目前仍不确定单节段ACCF效果是否优于两节段ACDF。

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CSM患者的资料,对比单节段ACCF与两节段ACDF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相邻两节段CSM患者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24~77岁,病变节段为C3~C5 4例、C4~C6 15例、C5~C7 40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原发症状符合相邻两节段CSM,有颈髓受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②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和MRI检查可发现相邻两节段CSM的证据,且与症状、体征相符;③保守治疗无效;④手术均为同一医师完成。

CSM相邻两节段颈脊髓减压的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CSM相邻两节段颈脊髓减压的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Gr u o pB:a ea eo e ain t e v lm eo le ig we ehg e h n Gr p A ; Th OA c r f v rg p rt i , o u fbe dn r ih rt a ou o m eJ s o eo
o c r e c ,g a tf so a e a d n r e f n t n c u rn e r f u i n r t , n e v u c i .Al d t r n l z d b PAS .5 o l a a we e a ay e y S S1 1 .Re u t sl s
p ct y w ih i e na i ton. Com pa e ve a e om t nt r lfxa i r d a r ge ope ato tm e, v u e ofbl e i g, c m pl a i n r in i ol m e d n o i to c
c n _ e e M YU u— l ,ta . e t 一lv l CS Yo ai e 1 ( p r me t fOrh p d c , f i t d Ho p t lo z o De a t n t o e i s Afi a e s i fXu h u o l a
t n a d s bo a o p co t ft i n u ttlc r e tmy wi h n en lfx t o h r ame to wo— da e t —lv l o h o —a jc n — e e CS .Meh d A r s e t e su y wa a re u n c s so wo a jc n e t n o M to s p o p c i t d sc rid o ta d 4 a e ft da e ts ci fCSM v 0 o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重点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重点

【摘要J
目的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问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 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7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 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13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 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 (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 距)分别为(9.11±2.34)、(9.36士1.88)、(9.89±2.46)、(9.61±1.62)lIl/n和B组(7.57±o.78)、 (7.76±0.91)、(7.21 sO.33)、(7.36±0.79)nlnl,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 为89.O%,A组高于B组。结论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 颈椎生理曲度。
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取横形或颈右前斜形切口,按颈前 外侧人路途径逐层分离各层组织,将气管食管牵拉向 左侧,颈动脉鞘牵拉向右侧,切开椎前筋膜、前纵韧带, 充分暴露椎体前方。在C型臂透视定位下确定选择 病变椎间隙。A组患者撑开椎间隙至正常高度,然后 用刮匙环锯法切除病变节段椎间盘,枪式咬骨钳切除 病变间隙后缘增生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彻底解除脊 髓压迫并显露硬脊膜。处理上下椎体终板,根据患者 的椎间隙高度选择与之相吻合的椎间融合器(法国枢 法模公司)植入椎间隙,安装钛板钛钉内固定,透视见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颈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选择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颈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选择
郭永飞, 陈德 玉 , 袁 文 , 贾连 顺
【 关键词 】 颈椎 ; 间盘切除术 ; 椎 脊柱融 合术 ; 综述文献
【 中图分类号】R 6 15 10 【 8 . 3 .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 2—25 ( 0 7 0 0 7 0 97 2 0 ) 3— 18— 4
维普资讯
20 0 7年 6月 . 5卷 第 3期 第
JS ia S r ,u e2 0 , o 5, o3 pn l ug J n 0 7 V l N

综 述

椎 体 次全 切 除 减 压 后 颈 椎 稳 定 性 重建 方 法 的选 择
受 多节 段 AC DF的 融 合 失 败 率 高 达 3 % , 椎 体 4 而
次全 切除减压 后再 植 骨融合 失 败率 仅 为 7 , % 然 而 , 要 提 到 的 是 , 中 有 6例 患 者 发 生 了植 骨 需 其
压植 骨术 、 椎体 次 全 切 除减 压 植 骨 融 合 术 及 椎 间 盘 摘除 、 椎体 后缘 骨赘 刮 除联合 植 骨融 合术 等 。 椎体 次 全切除 减压 植骨 融合 术对 治疗 多 节段 颈
势 。该 术 式 不 但 可 以 改 善 植 骨 融 合 率 , 且 其 手 而 术视野 显露 较 A D C F术 式 广 泛 , 于 彻 底 减 压 ; 利 此 外 , 压 时 切 除 的 碎 骨 块 本 身 可 以 作 为 植 骨 来 减 源 使 用 。 目前 , 术 式 临 床 上 主 要 应 用 于 多 节 段 该 脊 髓 型颈 椎 病 、 纵 韧 带 骨 化 症 以 及 椎 体 后 方 存 后 在致 压 物 的 病 例 。对 于 相 邻 双 节 段 的 病 变 ,
椎 疾患具 有 独特 的优点 , 充分 显露 手术 视野 , 可 除切

椎体次全切除加单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加单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髓或硬脊膜前方多个平面的压迫, 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
颈椎病, 尤其是多节段病变的颈椎病, 常合并后纵韧带肥厚 骨化、 椎体后缘骨赘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磁共 振的出现, 对多节段颈椎病的认识越来越深人。临床治疗需 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我 们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椎体次全切联合单间隙减压、 钛 网及 C g 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 ae 现报告如下。
J u n l fP a t a to a dc 1 1 , . Au . 0 0 o r a r ci l o c Orh p e isVo . 6 No 7, g 2 1
文章 编 号 : 。 8 5 7 ( 0 0 0 一 O O —O 10 — 5 2 2 1 )8 6 O 3
关 键 词 : 节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 体 次 全 切 ; 间 隙 减 压 ; 间 融 合 多 椎 单 椎 中 图分 类 号 : 8 . R6 1 5 5 文献 标 识 码 : B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e i l pny t yl a y cr c odl im e pt , vas oc o h
椎体次全 切除加单问隙减压治疗多节段 脊髓 型颈椎病
刘玉军 , 卫 山, 中续 , 孙 蔡 于学忠 , 李亮
( 东省 东营 市 人 民 医 院脊 柱 外 科 , 东 东 营 2 7 9 ) 山 山 5 0 1
摘要 : 目的 探 讨椎 体 次全 切 联 合 单 间 隙 减 压 治疗 多 节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的效 果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5年 3月 至 20 年 l 09 o月 采 用 椎 体 次 全 切 联 合 单 间隙 减 压 治 疗 2 2例 多 节 段 ( 续 3个 或 4个 节 段 ) 变 的 脊髓 型 颈 椎病 的 临 连 病 床 效果 。其 中男 1 6例 , 6例 ; 龄 4 - 7 女 年 5 5岁 , 均 5 平 6岁 。术 前 x线 片及 MRI 查 显 示 均 有 不 同 程 度椎 间盘 突 出 、 检 骨 赘形 成 、 颈髓 受压 。 析 术 中 出血 量 、 后 6个 月 植 骨 融 合率 、 分 术 6个月 时 的 J 评 分 改 变 。 果 术 后 切 口均一 期 愈 0A 结 合 。患 者均 获 随访 , 随访 时 间 6 3 ~ 6个 月 , 均 l 个 月 。术 后 6 月 随 访 时 J A 评 分 均 有 不 同程 度提 高 , 善率 与术 平 8 个 0 改 前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0 )6 月植 骨 融 合率 为 1 0 0所 有 患 者 的 颈椎 畸形 矫 正 后 曲 度 明 显 恢 复 , 分 恢 P< . 5 ; 个 0 Y, 部 复 正 常 。按 照 O o S临床 效 果 分 级 进 行 评 价 , 1 d m 优 8例 , 3例 。无 植 骨 块 延 期 融 合 、 良 内置 物 下 沉 或 移 位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结 论 椎 体 次 全 切 联 合单 间 隙减 压 是 治 疗 多 节 段 脊 髓 型 颈椎 病 较 好 的 手 术 方 式 。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作者:孙峰于腾波刘金鑫张益寇建强郑修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病人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2年,按照影像学评定标准,ASD的发病率为23.3%(14/60)。

ASD组和无退变组病人性别、椎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病人年龄大于无退变组,术后Cobb角和钢板距邻近椎间隙之间的距离(PDD)均小于无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12~2.83,P<0.05)。

结论手术时年龄与ASD的发病率相关,PDD过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不佳会导致ASD的发生。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R687.3;R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0)05-0520-03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single-segment cervicalspondylosi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underwent ACDF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7.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D was 23.3% (14/60) according to imag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and spinal canal diameter between the ASD group and the non-ASD group(P>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non-ASD group, the ASD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older age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operative Cobb angle and plate-to-disc distance (PDD)(t=-8.12 to 2.83,P<0.05). Conclusio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and small PDD and poor recovery of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can cause ASD.[KEY WORDS] spinal fusion; cervical vertebrae; diskectom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root cause analysis頸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的改变,加速了相邻椎间盘退变的进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SD)是ACDF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ACDF术后翻修的一个常见原因。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20 0 7年 7 月 第 2 8卷
第 4 期
It to , uy2 ,2 0 ,V 1 8 No 4 n Orh p J l 5 0 7 o.2 , . J
颈椎术后邻 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夏 良政
T 三节段 椎 间盘切 除融合 术患 者 , 4年后 出现邻 近 的
T ~ 节段 退变并 引起胸 痛。但 Eea 等 对 2 例 患者 t r b 5
次手术 , 这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
1 颈椎术后 A D发病率 S
平均 随访 4 . 48个月 , 为邻 近节段 出现有 临床症状 的退 认 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 仅为 39 。 .
2 A D机 制 研 究 S
H l rn 等口对 34 iba d 7 例神经根型和脊 髓型颈椎病患 i 者行前路融合术 ( 4 9 共 0 个节段) 并进行最长时 间为 2 年 1 的随访 , 结果发现术 后 1 年 内患者 相邻节段 出现有 临床 O 症状的退变的发生率 , 年相对恒 定 , 每 平均 为 2 9/( . 0 9 6 48/ ; . )统计显示 ,5 患者融合 的邻近节段在术 后 1 9 6 2 0 年 内会出现新 的 问题 , 同节段 发生有 症状性 退变 的可 不

目前对发生 A D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 , S 但在使用融 合 内固定时 , 当某 一节段 脊柱被 融合 、 固定 后 , 该部 位脊 柱生理 曲度 、 运动就发生 了异常 , 其上 下两端会产生应力 集中, 增加该部分 的分离倾 向和不稳定 , 本来要发生在 固
定 节段椎体 间关节 的变形量 , 只能 发生在 上 、 就 下节段 , 导致 这些节段 的退变加速 。因此 , 生物力学应 力的改变 、

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1. 适应症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适用于:1、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症状和体征无缓解者。

2、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剧,或在短期内急剧加重,应尽早手术者。

3、急性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因外伤诱发,造成四肢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者。

4、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混合性颈椎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5、多节段或严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节段多且范围广者,需扩大减压者。

6、颈椎椎体骨折伴脊髓压迫者或陈旧性骨折脱位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并存在较广泛的致压物者。

7、某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如连续型,混合型,行多节段减压可使骨化物呈浮动状,有助于减压者。

2. 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重要脏器疾患,不能承受手术创伤者。

2、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其他疾患。

3、诊断不明确,虽有类似颈椎病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有疑问者。

4、高龄病人,丧失正常自理能力,不能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者不宜手术。

5、颈椎病病程长,合并四肢瘫痪,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表明脊髓损伤严重,即使减压,脊髓功能也难以恢复。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推移气管和食管训练特别对于术中采用颈神经浅丛阻滞麻醉者,术前必须训练推移气管和食管。

颈前路手术入路系经颈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

如果术前牵拉不合要求,术中可因无法牵开气管而被迫中止手术。

如果勉强进行,则可能损伤气管或食管,甚至引起术后喉头痉挛、水肿。

训练方法是患者或他人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颈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处,持续性向对侧推移。

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分钟,此后渐增加到30~40分钟,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训练3~5天,即能适应。

这种牵拉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必须反复向患者交待其重要性。

2、卧床排尿、排便训练术后将有数日卧床,为减少因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以及插导尿管后引起的尿路感染,在术前必须进行床上排尿、排便练习。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卢一生;潘兵;许文根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07(28)4
【摘要】目的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83.73%,植骨融合率为99.07%.结论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总页数】3页(P283-285)
【作者】卢一生;潘兵;许文根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南京军区骨科中心,浙江,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南京军区骨科中心,浙江,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南京军区骨科中心,浙江,杭州,3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R687.32
【相关文献】
1.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黄凯;常步青;于潮将;高啸;蒋允昌;冯虎
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
比研究 [J], 钱明权;顾羊林;曾柯;陈刚;朱国兴;杜炜
3.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J], 张德生
4.148例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配合 [J], 尤祥妹
5.颈前路开槽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J], 李志伟;吕锦瑜;魏成建;陈巨鹏;周福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多节段颈椎病是前路手术好还是后路手术好?

对多节段颈椎病是前路手术好还是后路手术好?

椎体 次全切 除术等 , 以获得 更 加彻底 、 可 广泛 的减 压 。 间隙减压 最符 合 颈椎 病 的病理 特 点 , 椎 因为病 变主 要位 于变性 突 出的椎 间盘及 相邻 椎体 后上 下缘 形成 的 骨赘 。对是 否有 必要切 除后 缘 骨赘 争议 已越 来越 少 虽有报 道在 发 生融合 的 节段 增 生的骨赘 可 以 自动 吸收 , 至今 只有 影像 学证 据 , 无确切 临床 证据 。 但 还 目前绝 大 多数 学者强调 手 术 中彻 底减 压 的必要 性 。越 来越 多的 外科 医生都 主张在 手 术 中切 除增 生或 至
( ) 间植 骨与 内固定。椎 间盘 主要 为前 柱结 构 , 除颈椎 间盘后 , 然会 改 变颈椎 的 力学特 性 , 3椎 切 必 或 多或 少地 造成 颈椎 生理 曲度 的丢 失 。有研 究表 明 ,4 3 %的病 例 可 以发 生 自动 融合 , 6 %的病 例 则形 成 而 6 纤维 连接 , 最终 造成 颈椎 前柱 高度和 生理 弧 度丧 失。 临床 经验证 实 , 骨有利 于恢 复椎 间 隙 高度 , 止前 植 防 柱塌 陷 , 维持 生理 曲度 , 融合后 有利 于 维持 颈椎 的稳 定性 。上海 长征 医 院近 5年 收 治 因手术 效果 不 佳的 病例 实施 翻修 手术 , 分析 其结 果表 明 , 忽视 减 压植 骨 融合是 影响 疗效 、 导致 症状 复发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 临 床常 用 的植 骨方 式有很 多种 , 主要 是椎 体 间植 骨 , 用最 多的还是 保 留 2 3面 皮质 的 自体 髂 骨植 骨 , 应  ̄ 这 是金 标 准。 骨 时要 适 当撑 开椎 间 隙 , 植 去除 部分 终板 以提供 良好 的植 骨床 。 了提 高植 骨 融合 率 、 少供 为 减 骨 区的 并发症 , 近年 来国 内外陆 续开展 了颈 椎 间融合 器技 术 , 期 效果 尚满 意 , 早 但植 骨床 面 积 不够 , 出 常

钛网融合器在颈椎病椎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钛网融合器在颈椎病椎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钛网融合器在颈椎病椎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洪士东;欧阳晓;刘晓钟;王景荣【摘要】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阶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

结果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前后融合节段生理曲度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改善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

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及维持良好,植骨融合满意,无自体取骨并发症。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bone graft and titanium mesh fixed in vertebral body rebuild in multi-stage cervical disease in the joint plate. Methods32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taken anterior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titanium mesh plate fixation joint reconstruction,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s.Results 32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follow up of 6~28 months,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they had received bone fusion, fusion segments, lordos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xcellent in 22 cases, good in 7 cases, not bad in 3 cases, the good rate was 91%. Conclusion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ifxation with titanium mesh and bone graft reconstruction can maintain good bone fusion satisifed, and have no autologous bone graft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页(P42-42)【关键词】钛网;颈椎病;椎体重建【作者】洪士东;欧阳晓;刘晓钟;王景荣【作者单位】221005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221005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221005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221005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钛网融合器在颈椎病椎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洪士东欧阳晓刘晓钟王景荣【摘要】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阶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比较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术(AIFC)和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60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IFC组和ACFP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脊髓功能40分评分、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平均住院日、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40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IFC 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供骨区并发症少于ACFP组;AIFC组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改善41°,明显大于ACFP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AIFC组28个月,ACFP 组25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AIFC和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短期结果均满意。

AIF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供骨区并发症和融合节段Cobb’s 角矫正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脊柱融合术椎体次全切融合器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 versus corpectomy and fusion with plate in treating adjacent two-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ixt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 (AIFC) group or anterior corpectomy and fusion with plate (ACFP) group The averagefollow-up period was 28 months for AIFC group,and 25 months for ACFP group[Result]The average loss of lordosis angle, the lost correction of segmental height and the scores on the criteria of 40-score method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se 2 groups The lordosis correction, operative estimated blood loss,and operative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better in the AIFC group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The short-term results of AIFC andACFP in treating adjacent two-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satisfactory The advantages of AIFC are the elimination of donor site complications, increasing more segmental lordosis, and reducing blood loss and operative timeKey words:cervical vertebrae;anterior decompression;interbody fusion;corpectomy;cage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两个节段以下的颈椎病,而三个节段以上的椎间盘突出,采取前路多节段融合术或是行后路椎管成形术还存在较多争议。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重节段行椎 间盘切除 , 开槽减压 , 恢 复颈段硬膜搏 动 , 应 用三 面 能锻炼提供了可靠保证日 。
皮质 自体髂骨或钛质 网经切除病椎的松质骨植骨 ,并置入减压
在本组的资料中 , 对2 0例 三节段脊髓 型颈椎 病患者应用颈
槽 内。选 择合适 的颈前路钢板 , 并固定于上下相邻 椎体 , 同时还 前路椎间隙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方法治疗 ,术后无一例患
床活动 。 在手术 的过程 中 , 对患者 进行彻底减压 , 解除神 经根压迫 , 恢 复 1 . 3观察指标 术前和术后对 患者进行常规颈椎 正 、 侧位 x 患者颈椎 的正 常生理弧度 ,是提高三节段脊髓 型颈椎病患者治 线拍摄 以了解 融合节段 C o b b角情况 ;治疗 前后应用 J O A评分 疗效果 的关键1 3 ] , 且在充分减压 的同时还 应尽可能多 的保 留颈椎
有 患者术后 3个月的 C o b b角明显大于术前, I OA得分 明显高于术前, 且P < 0 . 0 5 。 结论 颈前路椎 间隙减压联合椎体 次全切除术治疗三 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减压彻底 、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良好优 势, 值得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椎间隙减压; 椎体 次全切 除术 ;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中图分类号 l R 6 8 1 【 文献标识码 】 B
应注意的是应将钢板跨越植骨块或钛 网 , 应用 C臂 x线机下透 者 出现并发症 , 所有患者术后 3个月 的 C o b 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 P < O . 0 5 ) , 且所 有患者术后神经 功能情况 明显改善 ( P < 0 . 0 5 ) , 视确认固定牢靠 , 打人螺钉。 并应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切 口进 善 ( 行彻底冲洗 , 并 留置引流管 , 最后逐层缝合切 口。 提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 可彻底减压 , 并且可显著恢复患者 的神经 1 . 2 . 2术后处理 术后 常规应用抗 生素以防感染 ,引流管可 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 , 且并发症少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同时值得一提 的是 于术后 2 4 h拔除 ,术后 2 4 h 患者 可在 颈托保护 下进 行坐起 和离 功能情况 ,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2— 5- 节段 椎 间 盘退 变 突 出 , 部 有 骨赘 形 成 , 3" 相邻 局
术 中、 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 3~ , 5d 静脉用甘露 醇、 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3d以防脊髓水肿 , 次 日可带 颈托下 床活 动 , 常规 用 颈 托保 护 2个 月 , 后 术 I 、 月、 周 2个 4个 月 、 月 、 6个 1年进 行 随访 复查 颈椎 X线片 , 了解 内 固定 系 统 位置 及 植 骨 愈合 情 况 , 察 观
广西医学 2 1 1 月第 3 00年 1 2卷第 1 期 1
16 31
保 留椎体后壁的椎体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陆 生林 庄 小 强 白 宇
500 ) 30 1 ( 广西民族医院骨科 , 南宁市
【 摘要】 目的 观察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保
2 结

型的脊髓型颈椎病, 1 例伴神经根压迫症状 。 有 3 12 手 术方法 患 者 取仰 卧位 , 气 管 内插 管 全 身 . 经 麻醉 , 肩垫枕 , 头后伸 中立位 , 右侧 胸锁 乳突肌 内缘 取 斜切 口, 沿颈血管鞘 与气管食管 内脏鞘之 间钝 性分 离 , 入 颈椎 前 筋 膜 , 据 c臂 x线 定 位 , 除 病 变 进 根 切 椎 间盘 , 用颈 椎专用 咬骨 钳 咬除病变 椎 间隙 的椎 体 中 心部分形成骨槽 , 保留该椎体 的双侧及后壁骨质 , 可
留椎体后壁 的椎体 开槽、 间隙减压 、 椎 植骨 融合 、 内固定 术 治疗 多节段 颈 椎病 3 6例 , 察 其 临床 疗 效。结果 观 3 6
例 患者植骨术后 1 内骨性 融合 , 6周 术后椎 间高度 恢复 , 颈椎 生理 曲度 维持 良好 ,o JA评 分 由术前 的平 均 83分 至 . 术后 1. 45分, 无脊髓神 经损伤加 重、 钢板松 动或脱 落、 植骨块塌 陷、 关节形成 等并发症 。结论 假 壁的椎体 次全切 除术 治疗 多节段颈椎 病操 作安全 , 减压彻底 , 融合 率高 , 床 疗效 满意。 除开槽椎体后壁上下缘 , 只保留后壁的中部 , 以彻底去除致压物。取 自 体髂骨 修整成合适骨槽大小和长度的植骨块嵌入骨槽 , 或将 切 除椎 体 的碎骨块 填 塞 入 长 度 大小 合 适 的钛 网植 入 骨槽 , 此时取 出撑 开 器 , 骨 块或 钛 网因椎 体 的 回缩 植 被嵌紧, 将钛板 预 弯 成 颈椎 生 理 弯 曲, 固定 在 骨槽 相

颈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治疗两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治疗两节段颈椎病
维普资讯

l9 ・ l2
浙江临床医学 20 08年 9月第 l 0卷第 9期
颈前路椎 体部分切除 治疗两节段颈椎 病
朱 宝华 王 俊 管功奎 包士忻 刘 昌华 李力 飞
颈椎病致压物 一骨赘或突 出的椎 间盘压 迫脊髓或脊 神
经根 , 为两 个 连 续 的 节 段 , 压 均 来 自脊 髓 前 方 , 临 床 多 受 故
上 采 用 颈 前 路 手 术 , 骨 融 合 , 路 钢 板 内 固定 。本 院 19 植 前 98
月后 自动消失 , 例无好 转。待愈合后 , 1 取出 内固定 。患 者
均 未 出现 内 固定 失 效 翻修 , 出 现 退钉 , 无 明 显 不 适 , 2例 但 未
予 特 殊 处 理 。本 组 显效 6 例 、 效 1 例 、 效 7例 。 7 有 2 无
12 手术方法 .
各组患者 术前 常规摄 颈椎 X线 片及颈椎
手 术 前 后 P<0.5 丽组 手 术 治 疗 均 有 效 , 后 改 善 翠 =( 后 总 分 一术 0, 术 术
磁共振。具体手 术方式 为, 采用 气管 内插管 全麻 或颈丛 神
经阻 滞 麻 醉 。仰 卧 位 , 部 伸 直 。 取 右 胸 锁 乳 突 肌 内斜 切 颈 口 , 离切 口周 围软 组 织 暴露 颈 椎 前 缘 , C型 臂 x线 机 引 分 在
年 1 至 20 月 05年 1 手 术 治疗 8 颈椎 病 , 道如 下 。 2月 6例 报
1 临床 资 料
植 骨 融 合 时 间测 定 : 骨融 合 标 准 , 指 形 成 连 续 骨 小 植 是
梁桥接融合区 , 区、 前 后伸侧位 片显 示椎 问成 角 <4。根 据 。 8 6例患者 中男 4 例 , 3 ; 出现较 严 9 女 7例 均 x线确定是否融合 和融合时 间。患者除 2例出现植骨不融 合外 , 其余病例 皆获骨性融合。平 均融合时问 2 周 ±3 2 周。 手术前后 JA评分 : O 术前神经根型( 包括混合型)U _A评 I 分 , 9—1 , 为 3分 平均 1 . 分。术后 J A评 分, 1 7 , 14 O 为 2~l 分 平均 1 . 分 。脊髓 型患者 的 JA评分 , 52 O 8~1 分 , 1 平均 9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意义( 0 0 ) P> .5 。末次随访时植骨 融合率 为 10 。结论 0%
赘 较 多 , 以操 作 , 及 时 更 换 手 术 方 式 。 难 应
2种方法 治疗连 续双 节段颈 椎病均 可获得 可靠 临床疗
效, 并能获得术后稳定性 。但椎 间隙减压操作相对复杂 , 治疗 费用略高 。如术 中出血较 多影响术野 , 或者椎体 后缘骨
Hoptl in s nvri s i ,Ja g u U ies y,Yxn 1 2 0,C ia a t iig 2 4 0 hn
【 bt c】 0 j t e o o pr t icle l t o dcm r s n i ti r c m r d c t o A s at r b c v T m a e li s toa e r eo p s o ta e oc p t yo aj e — ei c eh cn ar u sf n r i e i w h n rr o e o f a n t w
C mp r t esu y o neird cmp es n tr u h itretb a sae t op co o dae tt ol e o aai td fa tr eo rsi ho g nevre rl p c l cr etmy fra jcn w - vl v o o l e
【 关键词 】 颈椎 ; 减压术 , 外科 ; 脊柱融 合术 ; 骨术 ; 截 骨移植
【 中图分类号 】R6 15 【 8 .3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5 ( 00 0 0 5 0 6 2— 97 2 1 ) 5— 2 7— 4 【 O 】di1.9 9 ji n 17 2 5 .0 0 0 .0 D I o:0 3 6/.s .6 2— 9 7 2 1. 50 1 s
lv lc r ia p nd lss M e ho Fr m a 0 o M a 00 e e e v c ls o yo i. t ds o M y 2 03 t y2 8,21pai ns ta uf r d fo t l v lc v c po yo te t h ts fe e r m wo—e e erials nd l—
cria p n y s J N a i ,LU Li H N e a ,T N Jn eat eto r oadc,Y igP ol’ ev l o d l i I G H i n c s os A p g I e,Z A G Li n A u .Dp r n fO t p ei y m h s i n e e s x p
ssw r e td b e s me o t o e itw t n e irs r ia r c d r s i e o e t a n e w n ne ird c mp e so i e e t a e y t a r p d s i a t r u gc p o e u e .N n f h m h t d r e ta tr e o r s in r h h h o l t u o w t e i a b n r f n n u i n w t a e ma e u r u whl t e 2 p t nst a n e e t n e o e vc o — i c r c l o e ga t g a d f so h c g d p G o p A, i oh r1 ai t h t d r n tr rc r i a c r h v i i e e u w a i l
组 。A组 , 椎间隙减压联合椎 间融合器植 骨融合组 9例 ; , 留椎体 后壁 的颈前 路椎 体次全 切除减 压联合 钛 网植 B组 保 骨融合组 l 。比较 2组手术时 间 、 中出血量 、 2例 术 住院花费 、O J A评分 、 颈椎 生理 曲度及椎 间高度 变化 , 并观察 植骨融
合情况。结果 B组 中有 2例原计划 为行经椎 间隙减 压 , 中改 为行 保 留椎 体 后壁 的次全切 除减 压术式 。所 有患者 术
p co t r s r e o tr rv re r lw l c mb n d w t i n u me h f so d p Gr u e tmy wi p e e d p s i e b a al o ie i t a i m s u i n ma e u o p B.T e e a u t n i d x h v eo t h t h v l ai n e o
志 .0O年 I 2I O月 , 8卷 第 5期 第
J pnl ug O tbr 00, o 8,o5 ia S r, c e 1 V l N S o 2

・ 5 ・ 27
临床研究 ・
经椎 间隙 减压 与椎 体 次 全 切 除术 治 疗 相 邻 节段 颈椎 病 的 比较
均 随 访 l 月 以上 , 均 2 8个 平 2个 月 。 B组 手 术 时 间 略 短 于 A 组 , 血 量 略 低 于 A组 ,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出 但 P
00 ) .5 。末 次随访时 , 的 J 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2组 O 尸>0 0 ) .5 。2组 均无 内置 物松 动或下 沉。A组 治疗 费用 高 于 B组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0 0 ) P< .5 。2组术后 3个 月椎 间高度及 生理 曲度较术前 均有提 高 , 2组问差异 无统计 但
蒋海 平 , 刘 磊 , 雷炎 , 张 谈 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要 】 目的 比较前路经 椎 间隙减 压 与椎 体次 全切 除术 治疗 相邻 节段 颈 椎病 的 临床疗 效 。方法 回顾性 分 析
20 0 3年 5月 ~ 0 8年 5月 由同一组 医师行 颈前路 手术治 疗的相 邻双 节段颈椎 病患 者 2 20 1例。依 据手术方 式分 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