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
我国的宪法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宪法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根本法律规范。
宪法的形式可以是宪法法典或宪法基本法等。
2. 宪法的作用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统一国家制度的基本法律规范,规范国家政府的职责和行为。
二、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 我国宪法的历史我国的宪法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清朝宪法、辛亥革命后的宪政思想、国民党时期的宪法和现行宪法。
其中,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于1911年由清政府颁布的清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 现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于198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正,之后又分别进行了4次修正,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进行的修正。
我国现行宪法总共有4个修改版本。
三、我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1. 宪法的总体安排我国宪法总共有138条,分为四章,即总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基本原则,共分成四章总计。
2. 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经济基础、国家的法律制度等。
3. 宪法的主要特点我国宪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及时性和政治性等特征,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根本法律规范。
四、我国宪法的保护对象和方式1. 宪法的保护对象我国宪法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经济基础、国家的法律制度等。
2. 宪法的保护方式我国宪法的保护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的机构和法律制度来保护。
例如,国务院、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宪法的内容。
五、我国宪法的权威性和适用性1. 宪法的权威性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根本法律规范。
中国宪法知识点总结
中国宪法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定义和意义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和原则,保障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维护了公民的权益和利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宪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的宪法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法家思想,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为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颁布过法典或大全,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现代中国的宪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辛亥革命后的宪政试验时期,包括辛亥革命后的各类宪法草案;第二是民国时期的宪政建设时期,包括辛亥革命后的宪法和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第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时期,包括1949年和1954年两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以及1978年以来的宪政改革和宪法修正。
三、中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包括了前言和11章138条。
其中,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宪法的制定以及宪法的修改和解释。
第一章规定了宪法的一般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制度、国家的旗帜等。
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等。
第三章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的分配,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第四章规定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等。
第五章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等。
第六章规定了基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自治区、自治州等。
第七章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宪法的修改、宪法的解释、宪法的监督等。
第八章规定了基本的国家制度,包括国家的使命、国旗、国徽、首都等。
第九章规定了宪法的施行和解释的权威,包括宪法的制定、宪法的解释、宪法的修改等。
第十章规定了宪法的监督和保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对宪法的监督和保证。
中国宪法ppt课件
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的关系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确保国家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的组成和职权
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负责审判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职权
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 察院,负责检察工作,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 为进行监督。
宪法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 犯,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和休息权。
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不受任何歧视和压迫。
法治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 得同宪法相抵触。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与政体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即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本质特征。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套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宪法监督制度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主要包括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实施监督 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对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是否 违反宪法进行的审查;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则是对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是否遵守宪法进行的监 督。
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和广度,确保所有规范性文件都 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二是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监督机 制,确保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 格遵守宪法;三是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形 成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中国宪法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宪法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宪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以下是对中国宪法历史和现状的全面回答。
1. 历史:中国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4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此后,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修改,分别于1975年、1978年、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订。
目前,中国宪法的最新版本是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内容:中国宪法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法律原则和规定,涵盖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
宪法规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
3. 主要原则:中国宪法强调了一系列的主要原则,包括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平等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安全、统一和领土完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原则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
4. 宪法保障的权利:中国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隐私等权利。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社会秩序等。
5. 宪法的修改:中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
宪法的修改通常需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征求意见,确保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的利益。
6. 宪法的实施:中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实施。
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和执行宪法,确保宪法的实施和维护。
总结起来,中国宪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经历了多次修订和修改。
宪法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法律原则和规定,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宪法的实施通过法律和司法机构进行。
以上是对中国宪法历史和现状的全面回答。
中国宪法典型案例
中国宪法典型案例中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法律,也是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总纲和总章程。
它规定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宪法的典型案例。
一、中国宪法的起草与颁布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期间召开了五届会议,期间进行了该国宪法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这项工作由起草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中央人民政府组成。
最终,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此后,宪法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二、中国宪法的权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宪法制定的最高权力机关,宪法的修改和解释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宪法的权威性体现在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所有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无效。
此外,宪法赋予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保护了公民合法的权益。
三、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宪法的重要特点。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和原则,确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在中国宪法中,还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战略和任务,指导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保证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稳定发展。
四、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财产权、人权等。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包括劳动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公民的尊严和权益。
五、中国宪法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宪法不断改革与发展也是中国宪法的特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宪法不断进行修订,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1、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我国宪法经历几次修订?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权力行使的途径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权力行使的途径:(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2)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何种经营体制?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关于中国宪法的提问
关于中国宪法的提问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宪法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中国宪法?
中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发展。
1954 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中国宪法的基础。
此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宪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3. 中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
4. 中国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中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责和义务,要求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5. 中国宪法对于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中国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为国家机构的运行提供了法律框架。
它强调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公民的福祉。
我国宪法的发展史
我国宪法的发展史
我国宪法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年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该纲领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1954年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
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1975年宪法。
这一版本的宪法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需求。
1978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
宪法对国家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982年宪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内容。
宪法体现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等基本精神。
此后,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以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总结来说,我国宪法的发展史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宪法始终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简述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宪法发展历程中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宪法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一、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历程始于1954年。
当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中国宪法的诞生。
此后,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其中,较为重要的修订包括1982年宪法、2004年宪法修正案等。
二、宪法的内容中国宪法的内容涵盖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重要内容。
此外,宪法还对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国家象征进行了规定。
三、宪法的作用中国宪法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和国家任务,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保障了公民权利的行使和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
3.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4.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四、宪法的实施中国宪法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对宪法的解释和监督实施。
2.宪法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处理。
3.宪法宣传:各级政府和媒体负责宣传宪法,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
五、宪法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宪法将继续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中国宪法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公民权利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加强国家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责,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3.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推动法治建设深入人心。
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现行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的发展一直与我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紧密相连。
下面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第一部宪法、1978年宪法修正案、1982年第二部宪法和2018年宪法修改等方面,介绍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编写和实施宪法。
1954年,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该宪法是在中国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
这部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组织机构,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制度等政治制度为后来宪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第一部宪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要求对宪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1978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对前一宪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修订。
此次宪法修正案明确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同时加强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直接参与和监督权限。
这次修宪是我国宪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宪法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1982年,中国第四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颁布实施。
这部宪法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权利的保护和发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分工。
宪法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准则和原则。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次进行了修改。
此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调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监督,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中国宪法书本
中国宪法书本序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众多的成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司法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中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制定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第一章国家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国家的性质第一条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三条中国的国家机关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四条中国的国家机关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
第二节国家的形式第五条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节国家的领土第七条中国的领土完整、固有。
第八条中国的国家统一,不容分裂。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首都是北京。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四节国家的宗教政策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第十二条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干涉。
第十三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进行破坏国家安全、制造民族仇恨和宗教歧视等活动。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公民权利第十四条国家对公民实行平等保护,禁止对公民实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第十五条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第十六条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第十七条公民有住宅的自由。
第十八条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利。
第十九条公民有个人自由的权利。
第二节公民义务第二十条公民有劳动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公民有学习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公民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公民有维护社会主义荣誉、崇尚民族精神的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性质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
第二节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七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宪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宪法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宪法主要内容是:一共有五部分,分别是序言,总纲,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其结构为:序言,共13个自然段;第一章“总纲”,共32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24条;第三章“国家机构”,分为8节,共84条;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3条。
▲一、中国宪法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宪法主要内容是:一共有五部分,分别是序言,总纲,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其结构为:序言,共13个自然段;第一章“总纲”,共32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24条;第三章“国家机构”,分为8节,共84条;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3条。
▲二、关于宪法的其他内容(一)国家的领导核心力量和指导思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思想理论体系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确认。
195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一经典论述深刻指明了新中国国家制度、宪法制度的灵魂和要旨。
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和共同思想基础。
这些都属于我国宪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从我国历次宪法性文献看,党的领导和指导思想在表述和规定方式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最早是间接的、内含的,后来是直接的、明示的;其基本内容也是在不断丰富、深化和拓展。
在最近这次宪法修改中,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宪法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中国历部宪法的内容
中国历部宪法的内容
中国历部宪法的内容是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和各个时期宪法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上有多部宪法,每一部宪法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状况。
以下是中国历部宪法的主要内容:
1.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此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归属和行使机制。
2.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宪法是对第一部宪法的修订,强调法治原则,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鼓励经济改革开放。
4.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宪法是现行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宪法权威和宪法修改程序,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根据以上宪法的发展,中国宪法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法治的历史变迁。
宪法
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宪法的内容持续更新,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中国宪法课件(2024)
发展。
4
宪法基本原则
•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来源于 人民,归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近代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在宪法中的体现。
2024/1/26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特点
2024/1/2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特点
实行民主集中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 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
10
03
国家基本制度及权力结构
2024/1/26
11
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
国体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 理制度的基础。
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全国 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中央政府,各地 方政府的权力均来自中央政府的授予 。
《中华民国宪法》
北洋政府时期,先后颁布多部宪法和 宪法草案,其中1923年颁布的《中华 民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 颁行的宪法。
2024/1/26
9
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发展历程
2024/1/26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全面贯彻和维护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宪法明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国各级党委都必须遵守宪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确定的方针政策,其基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在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同时国家和社会保护和提供保障各项权利的依据和保证。
3.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制度是依法治国,强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种权利和自由。
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和运行方式,体现了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公正。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宪法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权力,保证国家有序和个人权益的充分保障。
5.坚持依法行政:中国宪法规定行政机关要以法律为准绳,实行法定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规定了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
6.坚持司法公正:中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审理案件,保证审判工作客观公正,人民法院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同时,中国宪法还规定公民和法人等享有诉讼权利,司法机关必须保障其合法权益。
7.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各民族平等,推进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
宪法对于各民族都有保护和发展的规定,鼓励各个民族共同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8.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宪法重视保障和改善人民民生,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障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事业、改善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的原则。
宪法要求政府依法提供公共利益,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
01中国宪法
宪法是法,宪法至上,宪法与宪政、民主、法治、人权等观念 相关联;
宪法与宪政(二)
宪法产生于近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政治建立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基础上;
宪政是具有活力的宪法能够在现实中与人们息息相 关的基本制度的总和。
(如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克拉伦敦宪法》,1215年英王约翰《自由
大宪章》等)。
中国古时“宪法”词义
一指国家的一般的法律、法令;
二指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法令;
三指法律、法令的公布;
四指法律、法令的实施。
近代“宪法”词义
1.是资产阶级创造的。
2.具有国家根本法的含义。
3.中国“宪法”一词,源起于19世纪。
宪法特征
作为法律形式意义上的宪法不同于一般的法律。主要表现在:
1.不同于普通法的内容
2.不同于普通法的效力 3.不同于普通法的创制程序
宪法概念
作为法学概念的宪法含义
1.具体地指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包括宪法创制、
宪法监督等具体地运作宪法制度。
2.包括与宪法制度相关的宪政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
宪法本质
(英国学者肯尼斯.克林顿.惠尔的观点,转引自李步云主编 《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 月版,第15页
宪法实施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社会生产活动形成的良性机制,以 及经济关系中人们自发形成的正当程序观念包含市场经济所能提
供的公平原则理念与公正程序理念。
从宪法的功能看
考虑“政府如果没有宪法,就成了一种无权的权力”。所以说, 宪法是具有的双重功能,即授予权力并限制权力的行为规则。
中国宪法内容概要
中国宪法内容概要
1.总纲: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机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任务以及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第一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机构,规定中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3.第二章:阐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以及文化教育权利等。
4.第三章:具体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立和任务,包括国家主权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主席等)和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5.第四章:规定了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制度。
6.第五章: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
7.最后的章节:规定了国旗、国徽、首都、国歌等国家象征和符号。
中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社会主义法治等基本原则。
对于确保国家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宪法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的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下面是我对我国宪法规定的描述: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以及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这些制度,国家的各级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运行。
我国宪法还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或者职务任命的方式,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制定和修改宪法、通过法律、决定重大问题等。
另外,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进行了规定。
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社会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宗教信仰自由等。
同时,宪法规定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等义务。
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结构和运行的规定,包括国家机构和各级政府的组织和职权、国家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基础、国有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国家财政制度等。
宪法还明确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国防、建立和巩固国家安全体系等重要原则和目标。
总的来说,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
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人民宪法内容
中国人民宪法内容中国人民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基石,是国家最高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法律基础。
审视中国人民宪法的内容,可以发现如下几个方面:一、宪法的前言,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宪法的前言中明确了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统一,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法治国等。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权力机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其中,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三、宪法的人民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民生保障等。
人民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等自由,财产权、住宅权等基本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公民权利。
四、宪法的国家机关组成和职权,限制政府权力。
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国家机关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等。
国家机关组成和职权规定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五、宪法的保障和修改方式。
中国人民宪法有明确的保障方法和修改方式,重点包括:宪法的保障方法包括: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等,宪法的修改方式包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
总之,中国人民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法治、民主、平等、自由的基本原则,保障人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宪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中国宪法
•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三、宪法的分类 • 四、宪法的作用 • 五、宪法的渊源于宪法的结构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 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一样,都是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它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其内容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宪法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自身特征。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宪法的分类
1.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这种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是宪法是否具有统一 的法典形式。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这种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是宪法的法律效力和宪 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这种分类是以制定宪法的主体为标 准而作的划分。 2.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以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把宪 法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方法揭 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因而是科学的分类方法。
宪法是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 的根本法 根本法 宪法是公民权 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民主 事实法律化 的基本形式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 以及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动影响,是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主要表 现在以下2)限制和规范作用; (3)指引和协调作用; (4)评价和宣传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作业考核
《中国宪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间接选举: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由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指有选举权的人通过选出的代表进一步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
2、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资产阶级国家称为人权、公民权。
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4、“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答: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进行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守
以下主要原则
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公开审判原则。
即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的案件外,一律公开审
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应公开宣判。
(4)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5)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合议制原则。
即除法律规定的情況外,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
(7)回避原则。
这是指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人不应参加案件的审
理
2、为什么说宪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答:(1)完法集中表现了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段的意志和利益
(2)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的具体内容
(3)当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完法的变化。
3、现行宪法同前三部宪法相比较,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方面有哪些发展变化。
\ 答(1)结构顺序有所变动。
前三部宪法历来都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作为第三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后。
而1982年宪法则把它改为第二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和总纲联结起来。
(2)条文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
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只有2条,1978 年宪法是12条,1982年宪法增加到18条。
而且内容更加充实、具体、明确。
(3)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究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另外还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4如何理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1)它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
表组成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它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向它负
责,受它监督。
(3)它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5、简述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答: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进行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公开审判原则。
即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的案件外,一律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应公开宣判
(4)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5)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合议制原则。
即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
7回避原则。
这是指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人不应参加案件的审
理
6、现行宪法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三、论述题(共20分)
1、试论公民的政治权利及其宪法地位。
(1)公民的政治权利又称为公民的参政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
的总称。
(2)公民的政治权利其实就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因而其性质也受到民主制度之具体方式
的制约。
但无论是在直接民主制还是间接民主制之下,政治权利都具有能动的性质。
政治权利的能动性决定了享有该权利的主体自身为实现对该权利的行使,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的主体意志或意志决定能力。
然而,独立的主体意志或意志决定能力须在不断的政治实践中才能获得。
(3)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政治自由。
此外,还包括
其他各种政治参与的权利。
如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第2条第2款),以及各种形式的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第2条第3款)等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中传统而典型的类型。
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作为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权利,也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淅取得重要地位。
因此,我国现行宪法第34条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紧接其后就在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
(5)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主权意义上的权利”,它既构成了实现人民主权原理及其各种
具体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又反过来体现了人民主权原理及其各种具体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
因此,公民的政治权利在整个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般而言,诸如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社会经济权利等基本权利,大多为实体意义上的基本权利。
为了确保这些权利,公民就有必要通过行使能动的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意志的形成或法律秩序的创造。
因此,在宪法学中,政治权利又被视为具有一定程序意义的基本权利,或者说是一种为实现其他基本权利而存在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