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必修3生物模块综合测评三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答案:C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 B细胞、T细胞发育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而T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反应。
结合题干的实验结果可判断,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3.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答案:A由图中e是糖蛋白可以看出该生物膜是细胞膜,不能表示突触小泡等生物膜,若该图示突触后膜,则膜外为有糖蛋白的一侧,即上侧,所以突触间隙位于该膜的上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c为亲水端,故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时,c与水面接触。
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觅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D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不是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单元检测1及答案
招远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综合)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 .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 .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 .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2.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 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 .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3.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4.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如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鱼中的幼年鱼、成年鱼和老年鱼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关系B.由草鱼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占草鱼所同化能量的20%C.h属于植物固定的能量,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5.甲图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示相应能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B.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以后,仓鼠种群数量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c时C.从甲图可知,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0降到了K2-K3之间D.乙图中A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也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6.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B.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练习是高中学生发挥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了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内容后,可以通过练习加强训练,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 C解析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营养级固定以外,其他消费者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A错;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即为分解者,因此B错;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为分解者,寄生细菌为消费者,腐生细菌为分解者,故D错。
2.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A.④→①→②→③→⑤?B.②→⑤→③→①→④?C.③→②→①→⑤→④?D.②→⑤→④→③→①?答案 B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藻类作为池塘的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藻类→水蚤→水生甲虫→鱼类→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量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分解者均为最高营养级答案 C解析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所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由于能量沿营养级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当这些能量不能满足最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就不存在了。
在食物网中,分解者不占营养级。
4.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答案 D解析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作为生物都能把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形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第五章练习及答案
必修3 第四章第五章训练题1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2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高二理科班)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9·11”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
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4、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A. 4%和4%B. 0.8%和0.8%C . 4%和0.8% D. 10%和4%5、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B.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C.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6、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 的食物比例由A ∶B = 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875倍B .1.375倍C .1.273倍D .0.575倍8、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A .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 .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 .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9、 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太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测试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
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D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解析:D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硝化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解析:A4.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解析:C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解析:C6.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解析:C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C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少生产者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解析:C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A1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5、6章检测BWord版含解析
第5、6章检测(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W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B匕.2•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
答案:D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T蝉T螳螂T黄雀T鹰。
鹰捕食黄雀,因此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螳螂数量增加,最终会使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故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使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增多,但未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练)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答案】A【解析】细菌也有生产者,如化能合成细菌,故①错误。
凡是自养型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
植物也有消费者,如菟丝子,故③错误。
动物也有分解者,如蚯蚓和蜣螂,故④错误。
异养型生物也有分解者,故⑤错误,因此选A,其余错误。
2.下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C.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D.猫头鹰只占一个营养级【答案】A【解析】草是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A正确;食草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C错误;猫头鹰占两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D错误。
3.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为树→虫→鸟,B错误;鸟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错误;蚯蚓属于分解者,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D正确;答案是D。
5.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 D.分解者【答案】A【解析】第一营养级永远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是植食性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选A。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及答案通过检测练习可以有效梳理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因此学生需重视平时的练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A.猫吃鱼B.人吃蘑菇C.青蛙吃昆虫D.兔吃草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3.下列不属化学信息的是()A.植物生物碱B.植物有机酸C.性外激素D.植物花粉4.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1/ 12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5.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A.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B.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C.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D.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6.如下图所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C.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D.硅藻数量下降导致养分降低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2/ 12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④⑤⑦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考试题
第五章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2.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3.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5.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9.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综合训练5及答案
第五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中,信息传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 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数量的影响,C项正确;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图可以得出A、B之间是捕食关系,即B捕食A。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五通过激素的调节含答案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1.产生促胰液素和促胰液素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A.胰腺和胰岛B.胰腺和小肠黏膜C.小肠黏膜和胰腺D.小肠黏膜和胰岛解析:选C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经血液运输到达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选C 胰岛素等激素是在内环境中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发挥作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与相应受体结合,酶也与作用的底物结合;酶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而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分解。
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解析:选D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4.(2018·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解析:选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性激素分泌减少,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延长光照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垂体功能受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产热能力降低。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激素有的是无机分子,有的是有机分子B.激素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从而调节生命活动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选D 激素是有机信号分子;激素的作用是影响细胞内原有的生命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激素随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平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基础知识限时练习 - 附答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特例:硝化细菌(化能合成),光合细菌、蓝藻(光合作用)消费者:异养型,动物,包括寄生动物特例:菟丝子,蛔虫,捕蝇草,猪笼草分解者:异养型,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特例:蚯蚓,蜣螂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营养级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3)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4)输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5)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6)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7)摄入量 - 粪便量 = 同化量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能逆转,也不能循环。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三.能量流动的意义1.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道小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2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 .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B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15/ 1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6、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106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①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B.a>b+cC.a<b+d D.a<c+d5.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161kJB.2322kJC.2870kJ D.5740kJ6.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7.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产生了6amol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最多是( )A..232akJC.D.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C.若X表示A 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 >③+④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A.3、1、4、2 B.3、1、2、4 C.4、2、1、3 D.2、4、3、1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D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9.下左图是物种S 1和S 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11.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 ,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A .等于10-1NB .等于10-2NC .小于10-1ND .多于10-1N 1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利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13.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 .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 .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 .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14.某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 ,B ,C(食物关系见右下图)。
假设能量传递率是10%-20%,C 从A 处获得的能量比B 从A 处获得能量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的传递率为10%--20%.A-C 的传递率为10%--20%B .A-B 的传递率为10%,A-C 的传递率为l0%C .A-B 的传递率为20%,A-C 的传递率为l0%D .A-B 的传递率为10%,A-C 的传递率为20%1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 捕食生物B 和C 最为经济$B .生物G 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占有四种不同的营养级C .生物H 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D .如果环境中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用可导致生物H 体内汞的浓度最高16.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 —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共有3条食物链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人 鸭水奶D.若c所含能量为×109kJ,d含×108kJ,则a至少约含×107kJ}17.以△形代表生态金字塔,当△等宽,下列组合中能量利用最充分的是A.B. C .D.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19.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B.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二、非选择题:20.( 7分)在稻田中生长着浮萍、稗等杂草,还有稻飞虱、蝗虫等害虫。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十分突出。
请将左右对应关系用线联接:#合理密植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除草治虫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秸杆还田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基因工程减少化肥使用(2)稻田中多根浮萍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于水体表面。
是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的关系是,右图中 A 曲线代表,判断的理由是。
?21.(7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4)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KJ。
<22.(9分)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号码选用的土壤浇水量光照时间施肥量说明1[壤土+ + ++ + ++ + ++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2粘土+ + +、+ + ++ + +3壤土+ + ++ + + ++ +4粘土+ + ++ + + ++ +5~壤土+ + ++ + + ++ + +6、号盆中的植物在实验中其他因素的设定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因此对比这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应是《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
(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4)为了通过与4号盆比较确定浇水量的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在表格中对6号盆的土壤、浇水等情况作出合理的设定:(请表格中填写2分))(5)在上述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23.(5分)种群数量的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
据图回答:(1)在偏离最适温度或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
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决定的。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倍数保持不变,且λ=,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24.(6分)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
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来地区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 个体为48%,aa个体为16%。
比较物种在入侵前后的基因频率,可推知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生物应怎样处理。
25.(6分)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
薇甘菊原产生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海南岛开始发现,内伶仃岛1996年开始受到薇甘菊的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25%的面积被其侵占,树林变为草地,猕猴等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灭绝。
(1)薇甘菊进入内伶仃岛内,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
(2)薇甘菊对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3)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样的防治办法。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 D?BB C D B B B 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 C C A"DB A A A B题号21—22232425答案ABC CD BCD ABD ABC水面,吸收更多的阳光用于光合作用,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7、(7分)(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b、c、d、e、f(1分)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直接(1分) (4) 1/25~1/100m28、(9分)(1)选用的土壤不同的土壤(2)3号与5号(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2分) (4)粘土+ +或+ + + + + + + + + +(2分,每格分) (5)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单一)变量原则(2分)29、(5分)⑴减少;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30、(9分)(1)5 (2)捕食和竞争(3)等于或大于热能(4)(5) 2 下降31、.(6分)(1)C(1分)(2)入侵种群无基因突变,新环境与原来环境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