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工作要效率,学习要效果,这是一种通识。
教师的工作效率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来,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如何是我所要探讨的教学有效性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创新型教学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那么在这新环境下,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教学目的的有效性要想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我们在教学时,要告诉学生什么?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什么、领悟了什么?只有目的明确,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第17课《解放战争》:从课题看这是一节讲述战争史的课,其基本内容是“内战爆发”(背景和原因)、“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果和意义)。
课程标准是“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很清楚,我们通过教学主要告诉学生什么呢?我们可以尝试确立以下三个目标:目标一:中国与世界,即二战后世界格局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在此目标下,重点讲述背景部分,即引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在雅尔塔会议、美苏掌控世界格局基本划定、美苏秘密协定损害中国利益的背景下,美苏共同推动了国共重庆谈判。
重庆和谈表面上看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可事实是受到大国干涉,是在三国(美、苏、中)四方(美、苏、国、共)共同作用下召开的,也是中国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对和平解决中国问题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
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当时的中国并未能真正独立,和谈有美苏的影子,内战也是在美苏博弈和国民党政府不妥协的情况下爆发的。
由此引导学生站在世界角度观察和审视中国历史,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和世界紧密相连。
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世界史观,用普遍联系的方法思考历史,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教学也就是有效的。
目标二:战争及其教训。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摘要: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时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高中历史的成色。
但是,现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新课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起到指引的作用。
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蕴藏的潜能得到大力的开发。
这个过程与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息息相关。
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当务之急。
笔者就此浅谈在高中文科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脱离实际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惑然不解;问题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符合其思维规律,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临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二、巧抓提问契机学生对每节历史课的学习,不一定自始至终都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案例一:如人民版必修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作者做了如下设计: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七子之歌》,到今天已经有几位儿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还有哪一位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归的?台湾在回归的道路上还存在哪些障碍,前景如何?从而导入新课。
再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做如下设问:在哥伦布出世以前,法国巴黎的一家饭馆里,厨师开了如下一张菜单,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请说明理由。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中确实遇到不少的困难和困惑,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历史学科教改的成败。
因此,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新课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性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去教育学生,就会使书本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得不到体现。
因此,必须冲破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师思想的束缚,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内容是相当广泛的。
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知识的广度。
包罗万象,融汇古今,时空跨度大,内涵丰富,充分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
所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 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知识结构;鉴别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主要的分类史 ( 如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军事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等) 知识;与史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 如文物考古知识、古汉语、外语、地理学、经济学、法律学等)。
当然,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文化素质,还应该具备其他的素质,如教学能力素质、科研能力素质、技术素养等等。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们也是最为喜欢的是充满新鲜感的体验式教学,却很反感传统的说教式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倾听,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变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判断,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判和梳理,在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敏锐的观察和捕捉,把从学生身上得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与学生同步的教学体系,贴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对高一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使学 生 缺 乏 新鲜 感 。 中学 生 往 往 关 心社 会 , 索 人生 , 现实 思 对
生活 中 的热 点 问 题有 着 强 烈 的探 究 欲 望 。因 而历 史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针 对 学 生 感兴 趣 但 又 存 在 迷 惑 的 社会 现实 问题 设 计 教 学 , 教 学 中引 用 社 会 生 活 新鲜 事 例 , 其 是 联 系学 生 身 边 的 在 尤 事例 , 导学 生 认 真 分 析 , 刻 思 考 , 确 对 待 , 引 深 正 这不 仅 仅 是 贯
人 ” 教 师 占7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 生 对 改 进 历 史 课 教 学 方 的 1 学
370 ) 150
不 断 实 践 。 断 总结 。 不 课 堂 教 学 目标 的 有 效 性 在 实 行 新 课 改 后 , 一 年 级 的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要 达 到 怎 样 高 的教 学 目标 、 成 哪 些 教 学 任 务 呢 ? 我 认 为 关 键 在 于 摆 正 高 完 历 史 课 堂教 学 的 目标 定 位 问 题 。在 新 课 程 的教 学 大 纲 中 ,
一
七、 面对 现 实 情素 质 紧迫 性 突 出 。 提 问卷 调查 的种 种 数 据 充分 显 示 , 在传 统 的历 史 课 教 学 中 , 历史 课 无 论从 课 程 设 置 、教学 方 法 或 解 决 现 实 问题 都 无 法 激 起学 生 对 政 治科 的 信 任 和兴 趣 。 史 教师 加 强 学科 情 感 培 养 , 历 已是 新 课 程改 革 急 需 解决 的关 键 问题 。 五、 增强 学 习动 力 。 扩大 学 科 亲情 改 革 后 的高 中历 史 课 课程 内容 包 括 近 代 现代 史 、 济 学 、 经 历史 学 、 学 等 学 科 。所 学 的基 本 观 点 、 理 对解 决 生 活实 际 法 原 问 题 , 解 、 析 社 会 现 象 , 别 是 帮助 自身 成 长 提 供 了很 多 理 分 特 有 现实 性 的 帮 助 ,是 一 门 具 有 时代 感 、针 对 性 和 实效 性 的学 科 教 师在 讲 授课 程 时 应 不 断地 对 学 生强 化 此 观 点 , 能让 学 不 生误以为这是一门“ 条条 、 条条 、 条条 ” 讲 背 考 的僵 死 的学 科 , 应 紧 密 结 合 与 学 生 息息 相 关 的经 济 、 治 、 化 生 活 的 实 例 , 政 文 使学 生 明晰 实 实在 在 地 将 所 学 理论 与实 践 相 结 合 后 可 能产 生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下面就谈一谈本人关于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点滴思考:1.更新教学观,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2.关注材料学习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新型高中学习方法;3.优化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逐步实现高质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更新教学观,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二、关注材料学习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新型高中学习方法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一些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历史课堂,如何认识这些学习方法并有效发挥它们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
例如:材料学习法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材料学习法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推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
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要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而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摘要:在新课改及创新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历史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加强,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等。
这段时间以来我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在此,我对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浅析。
关键字: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性【中图分类法】g633高中历史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推广下,历史教学面临着新课程的严重冲击,高中历史教师作为学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掌握知识的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实现学习高效性。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点感悟。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师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教与学的定式思维,教师机械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加上高中学生对历史科学肤浅的认识,认为历史科学的学习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甚至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应对考试。
由于这些方面的限制,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难上加难。
当然,如果掌握正确的方法,不断探索,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明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教师只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而科学的内化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在课堂中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教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思考,敢于提问。
同时也可以开展小组辩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会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而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生共 同搜 集准备 的教学 素材 异彩纷 呈 。
这些原 本被视为 “ 鸡肋 ” 的内容 , 而一 反
以前 我认 为教学只要做到 “ 传道 、 授 业、 解惑 ” 就可 以了。但是新 的课 程标 准
且是课程的开发者 , 即教 师是“ 用教科 书 教, 而不是教教科 书” 。新 的课程 改革 在 冲击教师传统角色 的同时 ,也为教师 成 为研究 型教师提 供 了广阔 的发展空 间 。
超 越 自己 。
( 者 单位 : 苏 省 淮 阴 中学 ) 作 江
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 向学生 “ 传
话” 的单 向传递信息模式 , 以平 等的态度 对 待学 生 ,让课 堂在教师 和学生 的积极
互 动中互动 中擦出新 的智慧火花 。
作者简介 : 王
茜 (9 9 )女 , 17 一 , 汉族 , 本科 ,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师 , 研究方 向: 历史教育 。
的有效性呢?我认为需 注意以下几个 方
面:
一
“ 之乏味 , 讲” 弃之又不放心 。 我根据教学 内容的基本线索 ,设计 出了一 系列丰富
多彩的学生活动 , 从婉容 的生活照片 如“
看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 中 国 人 的 生 活 理 “
、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想” 我家祖孙三代童年生活 比较 ” , “ 等 师
守旧 、 不思进 取的工作状态。与过去的教
五 、 时进行教学反思 及
古人云 :教然后 知困 ,知困然后能 “ 自强也。” 思得失 : 是针对课堂教学 ① 这 效果而进行 的必要 的思考。 思改变 。 ② 教 学反思是提高 和深化课 堂教学有效性的
必要途径 , 师在 “ ” 学 , “ ” 教 思 中 在 改 中探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析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自然包括文综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怎样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在职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课堂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使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
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正确的高效课堂途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首先,从教学理念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考备受瞩目,受其影响,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等等。
二、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3.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后反思和评价也不容忽视。
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1 ] 冯 荣军. 新课 程 下初 高 中历 史教 学的衔接探 讨[ J ] . 现代 阅
读: 教育版 , 2 0 1 2 .
[ 2 ] 蒋丽. 语言, 让历 史课 堂更精彩 : 看 易中天 品三 国有 感[ J ] .
教 育版 , 2 0 1 2 . 史 教学 中创设历 史情境 , 可 以将历史 复原 , 使久远 的历史 重现 , 使 现 代 阅读 :
许多教师在遇 到这种教材和学术界 观点差异较 大的情况 时 ,
以教材为准 , 放弃争议 ” 的处理方 式。但这种方 法并不可 解答一结论” 的封 闭式过程 。 我们必须打破 这种模式 , 构建“ 问题~ 采取 了“ 在实 际的授课 中教师应 巧用学术观点 , 活跃课 堂气 氛 , 教师可 探 究 — 解 答 一 结 论一 问题 — 探 究 … … ” 的 开 放式 教 学 过 程 。 开 放 式 取 ,
在课堂教学 中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 吸 智者 见智 。每一位在第一线从事历史教学 的教师都会有 自己的方 以上只是我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一些粗浅思考。 引住 。 导课 如 同 桥 梁 , 联系着新旧知识 ,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如 同 法 , 敬请大 家批评指正 ! 序幕 , 预示着后 面的高潮和结 局 ; 如 同路标 , 引导着学生 的思维方 欠妥之处, 向 。历史课的导课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 、 教授 内容 、 学生特点创造 性 地选用精 妙导语 , 激发学生兴趣。 2 . 呈现真实情境 , 激活学 生思维 情 境教 学法是一种能促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的教学 方法 。在历
情 境教学法有很 多的方法 , 比如运用 图片 、 影视 资料 、 乡土史
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要点所在。 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 , 意是文章胆。 无 料 、 史料等等。 而高 中历史教学 中的情境 教学 一般通过史料来制造
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程 。尤 其在 当前 中学 历 史 新 课 程 的 大 教 材 观 与 新 课 程 资 源 观 下 。 教 学 中基 于 学 生 的 知 识 、 维 和 生 活 经 验 实 际 而 对 教 材 在 思 进 行 开 发 与 整 合 可 以弥 补 一 些 缺憾 , 阔 教 学 视 野 , 绎 出精 开 演 彩 的课 堂 教 学情 景 , 高 教 学 有效 性 。 提 三 、 持 乐 学 原 则 。 动 学 生 参 与 坚 调 在 传 统 的历 史课 堂 教 学 中 , 师 是 学 生 精 神 王 国 的 主 宰 , 教 学 生 是 教 师 意 志 的 服 从 者 。课 堂 上 的所 谓 理 想 境 界 是 圆满 完 成 教 案 , 死 ” 教 案 成 了支 配 和 制 约 “ ” 教 师 与 学 生 的 工 “ 的 活 的 具 , 堂 成 了 “ 案 剧 ” 出 的舞 台 , 师 是 主 角 , 学 生 是 配 课 教 演 教 好 角 . 数 学 生 只是 群 众 演 员 , 至 是 “ 众 ” “ 众 ” 课 堂 没 多 甚 观 和 听 , 有 了灵 气 。把课 堂还 给学 生 , 让课 堂焕 发 生 命 活 力 。只 有 在 这 样 的课 堂 里 . 生 的精 神 活 力 才 可 能 得 到 释 放 和 生 成 , 本 由 学 原
320 ) 6 8 1
二 、 理 使 用 教 材 , 阔 教 学 视 野 合 开 目前 .我 们 有 了新 标 准及 依 据 新标 准 编 写 的 四种 版 本 的 高 中历 史教 材( 教 版 、 麓 版 、 民 版 和 大 象 版)无 疑 是 向构 人 岳 人 ,
建 新 的 教 材 体 系 和新 的教 材 观 迈 出 了 可 贵 的 一 步 。但 可 以 明 确 地 说 . 了新 教 材 . 等 于 有 了 新 课 程 . 不 等 于 有 了 新 的 有 不 更 课 堂 教 学 。 因此 , 何 使 用 新 教 材 进 行 教 学 , 成 为 推 进 目前 如 便
关于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人教版《马克思主义诞生》教学反思
、
一
在 说 空 话 、 话 , 而 增 强 了 思 想 教 育 的有 效 性 。 大 从 三 、 学 方 法 的运 用 要 服 从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教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 在新课程下 师 生互动 、 小组讨论 、 角色扮 演等形式 的运用很多 。有 时候为了追求课堂师生互 动 , 师刻 意将讲 授知识 教 变 成 了 提 问 回答 , 成 问 题 繁 而 无 序 、 对 性 不 强 、 造 针 主次不明 , 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使教学 目标和学生 掌握知识 的广度 和深度无法得 以实现 有时候一味 追 求让 学 生 分组 讨 论 , 交 流 情 感 , 扮 演 角 色 , 或 或 而 对 小组 讨 论 的 目的 、 题 、 机 及 过 程 缺 乏 思 考 和 把 问 时 握 , 结 果 造 成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不 明 显 。我 认 为 其 教 师要 在课 堂上 提 出 富有 挑 战性 的 、 开放 性 的 问题 , 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 热 情 。如 在 这 一 课 中 , 设 计 了 这 我 样 一个 问题 , 克 思 在 《 产 党 宣 言 》 提 出用 暴 力 马 共 中 手段 推 翻 资产 阶 级 统 治 , 现 社 会 主 义 最 终 过 渡 到 实 共 产 主 义 ;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以通 过 渐 进 的 、 平 另 可 和 的 方式 实现 社 会 主义 、 产 主 义 。你 同意 哪种 观 点 , 共 说说你 的看法 ?通过 学生争 论 , 发 内在的智力 活 激 动, 使学生的创造力 、 潜力得 以开 发 , 感 、 情 态度 、 价 值 观得 到 陶 冶 , 性 得 以 张 扬 。教 学 的 生 动 要 服 从 个 于 教学 的 有 效 性 , 追 求 教 学 的 真 实 、 实 、 实 。 要 朴 扎 教 师要 发挥 主导 作 用 , 多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内 在 学 习 更 动力 , 学 生 则要 发挥 其 主 动性 和创 造 性 , 极 投 入 而 积 到学 习 活动 中去 。 问题 设 置 、 生 互 动 、 动 开 展 都 师 活 必 须 围绕 目标 而展 开 , 障 课 堂 教学 质量 。 保 四 、 设 适 当 的 学 习情 境 。 近 历 史 与 现 实 的 创 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激越浑厚,槌槌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我每节课的导入都精心设计:其中以“引趣开讲”“设疑开讲”“温故开讲”三种导入法为多。
1.引趣开讲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
有人也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2.设疑开讲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
在新课导入中设置一连串疑问或悬念就是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法。
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曾这样设置导语: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林则徐为什么禁烟?英国又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这都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一一阐释清楚的。
这样的导入便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学科思维。
同时疑问和悬念的设置,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温故开讲温故开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
”可见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教学法)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推崇。
新课独具匠心的导入,就能起到“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所以它既是学生是否“主动学”的前提,又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
二、精心设置课堂教学方法是有效性课堂的关键“喜新”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始终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音调上课。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树立生本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如雷贯耳,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然而,一旦仔细追问——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吗?我的教学真的有效吗?恐怕很多人会心虚。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穿“新衣”演“旧戏”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无效。
在此状况下,我们教师亟需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亦或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由此可见,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需树立生本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教学的效益。
下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上乐于参与,主动探索,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喜欢 、 蛮配合 的, 上课积 极性也很 高。 自我感觉也 很实在 , 很有
效 。 两三个 月过 去之后 , 但 情况发生 了变 化 。我发现很 多学生 慢慢懈 怠了, 出现 了抄学 案、 还 抄答案 现象 。 我就 去 问课代表 ,
N
2
高 中历 史课 堂有 效教 学 反 思
’ 余 亚
磁
壳
螋
丹 阳市 吕叔 湘 中学 ,江 苏
丹阳
22 0 13的学生 总有这几种 心态 : 副课 , 简
接 导致 了学生该讲 时不讲 。最大错误 ,问题抛 出来 时过于 简
一
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 , 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 的轻松 、 自由、 和 谐 的气 氛, 使好学生 不敢说 , 中低 层次 的学生不 去想 。 而
在 高中历史 的课 堂上 , 只有老师 的讲是远 远不够 的 , 样 这
、
只 是我 的舞 台
’
会 变成“ 满堂灌” 新课程要 求“ 。 以学生 为主 体 , 以老师 为主导 , 开展教 学活动” 课 堂教学 中, 生的互动 不能没有 “ 这 一 , 师 问”
就想 睡觉”某某 同学突然从 后面 冒出了这么 一句 。全 班哄堂 大笑 , 哑然… … 我
何对待答 的结果 , 需要老师仔 细揣摩 。一旦 处理不好 , 仅 却 不 不能完 成教学任务 , 还会 令学生在 问题 的轰 炸中失去 信心 , 无
效学 习。
三、 再好 的方法也 会腻味 自从高 二第 二学期开始, 我在文科班 的历 史教 学转 为复习
环节 。老 师通过 问来创设 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 思维 ; 学生通 过 问来反 映疑难杂症 , 到释疑解 答 。但 是 , 得 问什么 , 么 问, 怎 如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的语 言 、 合理的速度 、 恰如其 分 的点 拨会让 学生 如沐春风 ,
形成 良好 的情绪感受 。 同时 , 当、 恰 得体 的语 言运用能给学 生 以美 的享受 , 调动学生全 身心地投入课 堂 , 提高教学的有
目的 。
四、 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 习兴趣
成 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 生学 习, 是激发学 生的兴趣 。 而
出创新性 、 可操作性 。现代教学 强调 因材 施教 , 教师 必须全 面掌握 学生的学 习情 况 , 了解学 生的知识 现状 , 在吃透 教材
的基础上 , 结合实际 , 充分备课 , 为学生搭 建进步 的阶梯 , 拓 展学生 的认知 , 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课时教师还要特 备 别 注意材料 的准备情况 , 如果准备 的太少 , 太过 简单 , 容易
种轻松 、 自由 的 学 习 状 态 , 利 于 发 挥 学 生 在课 堂 教 学 中的 有
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 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三 、 化 课 堂 教 学 的情 绪 氛 围 优
环节入手 , 论述 了提 高课 堂教 学有效性 的具体措 施 , 确保 实 现 高中历史课 堂的有效教 学, 高教学质量。 提 【 关键词 】 史; 堂教 学 ; 历 课 有效性
效性 。二是教学过程 的合理性 ,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 维速度 、 接受能力和学 习方 法上存在 的差异 , 科学合理 的安 排教学 内容和课 堂节奏 , 学生体验 到学有所成 的快乐 , 让 感
受到学 习的乐趣 。三是教学评价 的科学性 , 运用课 堂教学评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想法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想法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吕洪华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我们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看似“精彩”,其实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把握。
一、在新课标的宏观指导下,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历史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如我在讲授《五四运动》时,在新授之前播放播放影片《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历史活动场景,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历史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我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分别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介绍自己的观点。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经常思考并为之不断实践探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针对学情,强化备课教师备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更要深入分析学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老师在每次教授新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去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用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对这节课需完成的知识目标十分清楚,根据目标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知道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等。
最后教学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所以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只有明确课堂目标,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闻多识广。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是在识记、理解基础上的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课文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识记、理解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形成对历史的真实、情感、生命的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理性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中,新课标把“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作为重点,把“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作为难点,在初步完成了这两个重要课标教学之余,我紧接着组织了一个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插入了一个非常具有历史使命感及现实情感教育意义的内容,主题思想是“不忘国耻,理性爱国”。
既抓住了历史事件的表象再现,又抓住了“以史为鉴”的本质作用,挖掘其潜在深层的教育意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于高一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一些史实,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体,也接受到了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信息。
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高中历史学习就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通过史实再现,渗透“以史为鉴”的本质作用,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日军的滔天罪行”内容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好材料,我处理教材如下:①过去的罪行,铁证如山,用选择性地加以展示,让学生内心深处开始产生一种共鸣——痛楚与悲怆;②再以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遗留化学武器遗毒对现在中国人的伤害,直接过渡到课后第二个探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延伸: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
学生内心的感情已由痛楚、悲怆、心寒上升为憎恨、愤怒;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26页的“学思之窗”文字图片,教师开始抛出自己准备的探究性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始步入思考的情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 新课改下既要求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着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文从二种教育的关系、学生地位、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何谓课堂有效性?所谓课堂有效性是指教师以遵循教学规律为前提,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使我们预先设定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终真正实现,从而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都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教学,笔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并结合近十年来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教学反思,下面谈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体会。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对于新课改来说其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目前客观情况下学生要上大学就必须参加考试,因此在高考指挥棒下就回避不了应试教育,问题是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题海战术就成了课堂主旋律。
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只剩下了应试。
看似二者虽然存在矛盾但是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在某些方面还应是相辅相成
的。
为什么呢?近几年高考,都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说明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具有一致性。
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应指学生素养得到提高,还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应是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老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的理解是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设问,而怎么分,分成几个?这些需要我们先了解学情,有些学生不认真、基础差,有些学生认真甚至爱好、基础好。
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
总之问题的设置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新中国成立,就可以问新中国成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很多人的名字叫建国、国庆等。
因此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训练
这里是指对学生的评价、训练,《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地评价为主,在评价时要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成人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教学中要注意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其他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评价科学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评价得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思维容量大的问题,尽量能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这样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学习兴趣就浓一些。
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敢发言,允许争论和发表不同意见。
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教师更应以宽容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现代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各种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
多媒体教学有很
多优点:如可以直观的展现资料,可以生动的再现历史,可以提供大量史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使课堂不再感到单调枯燥,反而会增加其学习兴趣。
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多媒体教学是不是每
节必用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所谓过犹不及,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一些常规课不必花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可;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复杂、信息容量大的在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多媒体与历史进行整合,提高其课堂效率。
五、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整合
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情境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仅使用一种一成不变的“万能教学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重组,实现优化,也就是要采用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总结了一些较好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如:
1、检测巩固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历史这门学科就是“难背难记“,所以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那么在历史课堂上复习测验法便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历史课堂中,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提问或书面练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本回答问题,方式可以很灵活,,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尽量让学生在课堂消化当节课所学知识,减轻他们的负担。
但是要注意这种方法不要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尽量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不然容易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
2、讨论探究法,这种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小组研讨可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比如可以把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辩证性的问题设置成有争议性
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且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让他们充分思考,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过实施讨论法教学的缺点是,课堂上难免浪费时间和偏颇的观点;加上学生知识与经验不足,在讨论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由老师进行总结,并修正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一些同学出现的错误和偏颇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辩论体验法,辩论是针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作讨论,辩论是促进学生们更加熟悉该课程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们对辩论问题的知识愈丰富就愈能发挥他们的思想。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可以改变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枯燥无味“的观念,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但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免出现言语偏颇、观点尖锐的现象,所以教师应于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并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检讨整个辩论的过程,从而纠正偏颇的思想倾向,这种方式可以更加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发现学生真实的内在想法和观点,进一步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极富弹性与变化,可以说任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都不可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纯粹运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就需要看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整和,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众多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本文仅从课堂主体、教学方法整合和教学资源重组等几个方面就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一些粗浅做法和认识,与大家共酌。
参考文献:
[1]译者:顾瑞荣、陈标、许静.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12.
[2]王雪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内容标准的创新与不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