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 新课改下既要求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着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从二种教育的关系、学生地位、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何谓课堂有效性?所谓课堂有效性是指教师以遵循教学规律为前提,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使我们预先设定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终真正实现,从而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都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教学,笔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并结合近十年来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教学反思,下面谈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体会。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对于新课改来说其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目前客观情况下学生要上大学就必须参加考试,因此在高考指挥棒下就回避不了应试教育,问题是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题海战术就成了课堂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只剩下了应试。看似二者虽然存在矛盾但是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在某些方面还应是相辅相成

的。为什么呢?近几年高考,都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说明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具有一致性。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应指学生素养得到提高,还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应是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老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的理解是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设问,而怎么分,分成几个?这些需要我们先了解学情,有些学生不认真、基础差,有些学生认真甚至爱好、基础好。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总之问题的设置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新中国成立,就可以问新中国成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很多人的名字叫建国、国庆等。因此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训练

这里是指对学生的评价、训练,《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地评价为主,在评价时要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成人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教学中要注意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其他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评价科学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评价得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思维容量大的问题,尽量能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学习兴趣就浓一些。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敢发言,允许争论和发表不同意见。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教师更应以宽容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现代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各种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很

多优点:如可以直观的展现资料,可以生动的再现历史,可以提供大量史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使课堂不再感到单调枯燥,反而会增加其学习兴趣。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多媒体教学是不是每

节必用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所谓过犹不及,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一些常规课不必花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可;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复杂、信息容量大的在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多媒体与历史进行整合,提高其课堂效率。

五、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整合

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情境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仅使用一种一成不变的“万能教学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重组,实现优化,也就是要采用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总结了一些较好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如:

1、检测巩固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历史这门学科就是“难背难记“,所以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那么在历史课堂上复习测验法便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历史课堂中,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提问或书面练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本回答问题,方式可以很灵活,,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尽量让学生在课堂消化当节课所学知识,减轻他们的负担。但是要注意这种方法不要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尽量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不然容易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

2、讨论探究法,这种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小组研讨可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比如可以把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辩证性的问题设置成有争议性

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且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让他们充分思考,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过实施讨论法教学的缺点是,课堂上难免浪费时间和偏颇的观点;加上学生知识与经验不足,在讨论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由老师进行总结,并修正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一些同学出现的错误和偏颇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辩论体验法,辩论是针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作讨论,辩论是促进学生们更加熟悉该课程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们对辩论问题的知识愈丰富就愈能发挥他们的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可以改变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枯燥无味“的观念,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但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免出现言语偏颇、观点尖锐的现象,所以教师应于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并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检讨整个辩论的过程,从而纠正偏颇的思想倾向,这种方式可以更加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发现学生真实的内在想法和观点,进一步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极富弹性与变化,可以说任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都不可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纯粹运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就需要看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整和,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