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免疫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 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 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 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 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 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 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病学及流行特征
感染类型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感染类型
创伤感染 脐带感染 其它感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破伤风没有自然特异性免疫力,故人群 普遍易感。破伤风患者病愈后难以获得保护水 平的抗体,因此不能再次防止发生破伤风;
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阳菌培养,部分病例 (30%)可获得破伤风杆菌阳性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1)加(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破伤风免疫预防
儿童免疫:百白破三联疫苗(DPT)---主动免 疫
高危人群和育龄妇女免疫:对育龄妇女接种破 伤风类毒素(TT),提高育龄妇女尤其是孕妇 的免疫水平,可以大幅度降低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高危地区育龄妇 女接种TT是控制和消除NT的有效策略---主动 免疫
创伤后免疫---被动免疫为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儿童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成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 素、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吸附剂。
接种对象:3月龄~6岁以下儿童。 用途: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不良反应:较少。以局部红肿、硬结为主。
ຫໍສະໝຸດ Baid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儿童的免疫预防
全程免疫:出生后3、4、5 月龄接种3剂次无细 胞百白破疫苗;1.5岁~2岁,接种无细胞百白破 一剂次
加强免疫:6周岁,加强免疫白破二联疫苗一剂 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人的免疫预防
接种破伤风疫苗---高危人群和育龄妇女 接种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人型---适合12岁以上人群;免疫程序注射1 剂次;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红肿、疼痛、发 痒以及其他全身性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创伤后免疫
凡在免疫规划阶段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或 者混合制剂的全程预防者,在接种后10年内受 伤就可不再应用TAT或TIG,若实施干预,则只 需要再加强注射1次疫苗即可。只有未经过主动 免疫、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才需要注射TAT 或TIG。
吸附破伤风疫苗
有效成分: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
妊娠期妇女接种本品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用途: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破
伤风。 不良反应较多: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或有地
热、疲倦、头痛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全程免疫:第一年,接种两剂次,间隔4~8周 ;第二年注射一剂次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
疾病简介: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 行病学特征等
破伤风的免疫预防:儿童预防、成人预防、创 伤后预防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疾病简介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 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 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 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诊断依据
有近期创伤史、特别是深刺创伤;有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颈肌僵直、角弓反张、阵发性僵直 性痉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
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部处理消毒不严史或 新生儿出生后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临床表现:出生后4~6天,少数早至2天迟至14 天以上发病
破类免疫母亲产生的破伤风IgG类抗体,通过胎 盘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提供短暂的破伤风被 动保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特征
发病大幅度下降 明显的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仍以NT为主,在
经济发达国家的发病则有老龄化的趋势 病死率高:发展中国家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高
达100%,抢救治疗后的病死率仍高达70%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原学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系专性厌氧菌,可 产生毒素,但亦可逐渐在需氧的环境下发育, 此时毒素产生的能力即丧失。最适培养温度为 37℃,34~35℃产毒最好;
它能够广泛分布是在于其芽胞有巨大的抵抗力, 在一定条件下能无限期生存于泥土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天~数月,一般为1~2周;新生儿破 伤风为5~7日。起病大多缓慢,早期往往全身 不适、头痛、肢痛、咀嚼不便等,继而出现肌 肉强直和肌肉痉挛。肌肉强直主要累及咀嚼肌、 腹肌及脊柱竖立肌,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 闭、腹肌坚如木版、角弓反张等;紧张强直在 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这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之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用含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做过全程免疫者 ,以后每10年用破伤风疫苗加强注射1针即可。
妊娠妇女可在妊娠第4个月注射第一针,6~7个 月注射第二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白喉破伤风疫苗
儿童型---适合12岁以下儿童;免疫程序注射1 剂次;目前主要用于6周岁儿童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一般每10年加强注射一针,如遇特 殊情况也可5年加强一剂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经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之人员,自最后一次注 射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要再注射破伤风疫 苗。超过3年者,用破伤风疫苗加强注射一次 。严重污染的创伤或者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 ,除注射本品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 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 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 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 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 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 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病学及流行特征
感染类型 人群易感性 流行特征
感染类型
创伤感染 脐带感染 其它感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破伤风没有自然特异性免疫力,故人群 普遍易感。破伤风患者病愈后难以获得保护水 平的抗体,因此不能再次防止发生破伤风;
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阳菌培养,部分病例 (30%)可获得破伤风杆菌阳性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1)加(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破伤风免疫预防
儿童免疫:百白破三联疫苗(DPT)---主动免 疫
高危人群和育龄妇女免疫:对育龄妇女接种破 伤风类毒素(TT),提高育龄妇女尤其是孕妇 的免疫水平,可以大幅度降低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高危地区育龄妇 女接种TT是控制和消除NT的有效策略---主动 免疫
创伤后免疫---被动免疫为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儿童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成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 素、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吸附剂。
接种对象:3月龄~6岁以下儿童。 用途: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不良反应:较少。以局部红肿、硬结为主。
ຫໍສະໝຸດ Baid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儿童的免疫预防
全程免疫:出生后3、4、5 月龄接种3剂次无细 胞百白破疫苗;1.5岁~2岁,接种无细胞百白破 一剂次
加强免疫:6周岁,加强免疫白破二联疫苗一剂 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人的免疫预防
接种破伤风疫苗---高危人群和育龄妇女 接种成人型白破二联疫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人型---适合12岁以上人群;免疫程序注射1 剂次;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红肿、疼痛、发 痒以及其他全身性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创伤后免疫
凡在免疫规划阶段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或 者混合制剂的全程预防者,在接种后10年内受 伤就可不再应用TAT或TIG,若实施干预,则只 需要再加强注射1次疫苗即可。只有未经过主动 免疫、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才需要注射TAT 或TIG。
吸附破伤风疫苗
有效成分: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
妊娠期妇女接种本品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用途: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破
伤风。 不良反应较多: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或有地
热、疲倦、头痛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全程免疫:第一年,接种两剂次,间隔4~8周 ;第二年注射一剂次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
疾病简介: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 行病学特征等
破伤风的免疫预防:儿童预防、成人预防、创 伤后预防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疾病简介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 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 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 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诊断依据
有近期创伤史、特别是深刺创伤;有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颈肌僵直、角弓反张、阵发性僵直 性痉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
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部处理消毒不严史或 新生儿出生后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临床表现:出生后4~6天,少数早至2天迟至14 天以上发病
破类免疫母亲产生的破伤风IgG类抗体,通过胎 盘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提供短暂的破伤风被 动保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特征
发病大幅度下降 明显的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仍以NT为主,在
经济发达国家的发病则有老龄化的趋势 病死率高:发展中国家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高
达100%,抢救治疗后的病死率仍高达70%左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原学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系专性厌氧菌,可 产生毒素,但亦可逐渐在需氧的环境下发育, 此时毒素产生的能力即丧失。最适培养温度为 37℃,34~35℃产毒最好;
它能够广泛分布是在于其芽胞有巨大的抵抗力, 在一定条件下能无限期生存于泥土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天~数月,一般为1~2周;新生儿破 伤风为5~7日。起病大多缓慢,早期往往全身 不适、头痛、肢痛、咀嚼不便等,继而出现肌 肉强直和肌肉痉挛。肌肉强直主要累及咀嚼肌、 腹肌及脊柱竖立肌,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 闭、腹肌坚如木版、角弓反张等;紧张强直在 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这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之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用含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做过全程免疫者 ,以后每10年用破伤风疫苗加强注射1针即可。
妊娠妇女可在妊娠第4个月注射第一针,6~7个 月注射第二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白喉破伤风疫苗
儿童型---适合12岁以下儿童;免疫程序注射1 剂次;目前主要用于6周岁儿童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一般每10年加强注射一针,如遇特 殊情况也可5年加强一剂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附破伤风疫苗的免疫程序
经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之人员,自最后一次注 射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要再注射破伤风疫 苗。超过3年者,用破伤风疫苗加强注射一次 。严重污染的创伤或者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 ,除注射本品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