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从 公 司 内部 分 析 : 由于 股 份 制 公 司 制 度 方 面 的缺 陷 , 公 司
经 营 者 和 股 东 之 间委 托 代 理 关 系 的 存 在 , 双 方 利 益 主 体 不 仅 存
在 着 利 益 冲 突 , 双 方 的信 息 也 是 不 对 称 的 ,信 息 之 间 的 交 流 受 到 了影 响 和 阻 碍 ,足 盈 余 管理 的 出 现 的 基 本 条 件 , 也 是 其 存 在 的基 本 原 因 ; 公 司 的 管 理 者 当 局 为 了 上 市公 司 的整 体 利 益 进 行
其 二 ,由于 委托代 理 问题 ,公司 管理层 和股 东之 间存 在信 息不
3 .规范我 国上 市公 司盈余 管理 的对策 和建议 3 . 1 股权 制度 改革
对称 现 象 ,使得 公 司管理 层有 动机 进行 盈余 管理 来追 求 自身利益 的 分 离推动 了盈余 管理 的产生 和发展 。 2 .我 国上市公 司进 行盈 余管理 的 原因分 析
在 完成 审计 工作 阶段 ,注册 会计 师应 当取得 企 业的 书面 说明 ,
通 过对 各种 来源 的证据 的分 析评 价 ,得 出审 计结 论 。 都 需要 就有 关事 项进 行 必要 的沟通 ,对 此 时段 的工作 可 以进行 必要
的整合 。在 沟通 过程 中,注册 会计 师可 用充 分 的证据 ,说 明企 业 内
上 市公 司利用 会计 政策 变更 和 以权 责发 生制 为基 础 的应 计项 目
豳 内外一 些学 者通过 实证研 究 发现 ,股权 结构 以及治 理结构 对
的流通股 比例 对盈 余 管理都 是不 利 的,而 我国 的股权 制度 恰恰 是股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究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究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以企业的管理部门作为整体,以会计和非会计的综合手段实现收益,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新会计准则以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背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制约作用,探讨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金融资产也成为上市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修订,由之前的主观分类法改为客观分类法,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下,财务部、证监会、银监会等等都应该联合起来,创造一个严格守法的监管环境,保证会计准则能够有效落实。
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1.1制约作用1.11强制性的要求多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部分上市公司会在第一年加大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在第二年转回巨额资产减值,达到盈利目的。
新的会计标准颁布以后,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1]。
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一旦公司加大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就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
其次,银行等特殊行业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值的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再次,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的控制力度加大,母公司需要把自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这些规定一方面使母公司的债务压力加大,一方面避免了关联交易的行为,使具体的操作环节更加科学有效,保证公允价值的有效使用。
1.12可选性的政策少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越来越少。
以应付债券的溢折价摊销为例,原本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直线计算法或利率计算法,现在却只能采取利率法进行计算。
新的会计准则同时取消了存货后进先出法等等,致使企业只能先进先出,对企业的盈余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与探讨
2 . 盈余管理产生 的基本条件 ( 1 信 息的不符。 产生盈余管理的条件之一则是信息不对称的存
在, 也就是不符合 。 直接运作-  ̄ - J , k 的信息提供者 , 企业内部的各种信
息都由f 电 1 门 掌握 , 而使用者去了解企业的各方面状况只能靠管理当 改制后上市 的这些公 司在计划经济时期 , 都实行利润上缴 ; 在改
充分的评价, 这样则可能有了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
因之 一 , 最 终 形 成 了 上 市 公 司 上 市后 就 面 临 的资 金 枯 竭 的危 险 ,
于是这些公司产生了强烈 的盈余管理 动机 。 f 2 ) 会计 固有 的特点 和局 限性 。会计信息是会计过程的最终 公 司难 以正 常运转 , 上市公司 内部治理结构不科 学 , 管理层的筹资 目的有最大 产物 , 在一定程度来说它是 由主观判断产生的 , 是会计主体相关 最 后 ,
局通过提供的信 息。所以, 相对于管理者 , 信息 使用者就处于劣势。
为银行贷款之后 , 资本 的严重不 足 , 这就使企业产生了再 筹资的
我国股市属于监管当局 向国有企业发放特许经 如果管理当局不客观、 完整、 及时披露其拥有的信息的话 , 使用者很 强烈欲望。其次 ,
难获得管理者独占的信息,这样也就不能对提供 的信息做出真实 、 营权 交 易 的市 场 ,这 种 特 征 是 上 市 公 司 整 体 盈 利 质 量 低 劣 的原
3 . 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关联交易 、 非经常损益关联交易
在 我 国 的 上 市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当 中存 在 这 样 一 个 普 遍 的 问
题, 那就是母公 司“ 一家独大” , 与上市公 司之 间的关联交易受 到
3 . 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相关表现形式
关于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20 0 5年 被 出具 非 标 准 审 计 意 见 的 上 市 公 司 很 少 ,只 占全 部 上 市 公 司 的 92 % , 与 我 国存 在 严 重 的 盈 余 管 理 问题 是 不 .1 这 符 的 。 出 现 这种 现象 , 能 与 我 国 的惩 罚 机 制 息 息 相 关 。尽 管 可 《 法 》 《 券法 》 《 司 法 》 《 册 会计 师 法 》 《 票 发 行 与 交 刑 、证 、公 、注 、股 易 管 理 暂行 条 例 》 都 有 关 于会 计 信 息 虚 假 责 任 方 应 负 担 的行 中 政 责 任 、 事 责 任 的 规定 , 根 据证 监会 公 开 披露 的处 罚 信 息 , 刑 但 我 们 可 以发 现 对 违 规 事 务 所 及 相 关 注 册 会 计 师 的处 罚 主 要 局 限 在行 政 责 任 方 面 。在 我 国 , 少 数 有 注 册 会 计 因执 业 质 量 而 很 招 致法 律 责 任 , 因而 在 揭 示盈 余 管 理 与 不 揭 示 盈 余 管 理 之 间 , 注 册会 计 师 一 般 倾 向于 选 择保 持沉 默 , 由于 提 供 低 质 量 的 审 计 服务 需 要 承 担 的风 险 较 低 , 一 定 程 度 也 上 打 击 了部 分 会 计 事 在 务 所 追 求 高 质 量 审 计 服 务 的积 极 性 。 因此 , 大 注 册 会 计 师 的 加 法 律 责 任 、 善惩 罚 机 制 势 在 必 行 。可 以 采 取 的 措 施 主 要 有 以 完 下几个方面 : 1完 善 《 司法 》 《 券 法 》 《 册 会 计 师 法 》 会计 信息 、 公 、证 和 注 对 失 真 责 任 的 认 定 和惩 处 , 大 对 审 计 造 假 行 为 的 打击 力度 。对 加 于 注册 会 计 师 因 串通 舞 弊 或 重 大 过 失 而 不 能 发 现 上 市 公 司重 大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件 ,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 监 会 、 券 交 易 所 案 注 证 证 等 要 一 查 到 底 . 严 格 按 照 法 律 法 规 给 予 惩 罚 . 使 投 资 人 或 并 致 债 权 人 蒙受 损 失 的 , 当 承 担 民事 责 任 . 还 要 承担 刑 事 责 任 应 若 的, 决不手软 , 也 只有 这 样 才 能 给 注 册 会 计 师强 大 的威 慑 力 。 2 完 善 审计 诉 讼 体 制 。 报表 使 用 者 因会 计 信 息 失真 而 导 、 在 致 决 策 失 误 时 。 鼓 励 报 表 使 用 者 向 注册 会 计 师 起 诉 , 大 的 应 强 起 诉 压 力 将 对 提 高 注 册 会 计 师 的执 业 质 量 起 到 很 大 的 推 动 作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一、引言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盈余管理已成为他们在财务报告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调整会计估计值,以达到影响财务报告盈余数额或趋势的目的。
虽然盈余管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合理和合法的,但滥用盈余管理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1.扭曲财务报表: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掩盖实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改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看法。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降低信息透明度: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表难以理解和分析,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可能降低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认识,增加投资风险。
3.短期主义:盈余管理往往注重短期利益,将公司的长期发展置于次要位置。
这可能导致公司对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忽视,最终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和持续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应加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力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全面和及时披露。
同时,应主动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的信息,将盈余管理的可能影响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说明。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的会计政策制定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以遏制盈余管理的可能行为。
4.提升企业文化意识:上市公司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稳健经营的理念,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标准。
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扭曲、信息透明度的降低以及短期主义的产生。
契约理论视角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 7 冯福根 、 吴林 江、 刘世彦 :我 国上市公 司资本结构 形成 的 《 影响因素分析》 《 ,经济学 家>o 0 第5 。 > o年 2 期 [] 8 柳松 :农 业类上市公 司资本结构 的影响 因素 实证研 究》 《 ,
《 济 问题 探 索) o 5 第 5 。 经 20年 期
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工具 , 于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 有利
心, 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 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 此外 , 管理 还可 以 盈余
成本的同时存在给予了经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的可趁之机 。 另一方面,
经理的薪酬一般 由现金收入 和长期报酬两部分组成 , 但我国上市公
通过合理调节收益 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 减少企业经 营成本 , 确保企 业获得预期收益 。 盈余管理 的“ 面 : 恶” 过度的 、 有悖于会计原则的盈
严重( 肖继辉 ,0 5 。 2 0 )这就导致了管理层为获取超额的现金报酬进
行盈 余 调节 进 而实 现企 业短 期 利润 最大 化 , 股东 权 益最 大化 。 无视
其二 , 债务契约动机。 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 , 保证到 期收回本息 , 在贷款时, 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的利益相关者有不 同的 目标函数 , 加之契约 本身具有不完备性 , 各 利益主体之 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冲突 。 当冲突发生时 , 企业管理 层作为契约关 系中能够影响和改变会计信息的一方 ,为使契约的
签 汀和履行朝着有利于 自己或企业 的方 向发展 ,就会产生调节盈 余的机会 主义行 为。 其一 , 薪酬契约动机。 会计信息通常作为契约签订和执行基础 。
研究与探索 IT D NDE P O U YA X L RE S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财务手段,被部分上市公司所采用。
然而,这种行为并非全然有益,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一)损害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往往依据这些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如果信息失真,他们可能会错误判断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遭受经济损失。
例如,公司可能在某一时期虚增利润,吸引投资者买入股票,而随后利润又大幅下滑,股价暴跌,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二)破坏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干扰市场对企业真实业绩的判断,使得资金流向那些表面上业绩良好但实际经营不佳的公司,而真正有潜力和价值的公司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无疑降低了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削弱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盈余管理往往侧重于短期的利润操纵,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为了达到盈余目标,公司可能会削减研发投入、减少员工培训、降低产品质量等,这些短期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使利润看起来好看,但从长期来看,却损害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和品牌形象,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长期竞争力。
(四)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内外各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如果被扭曲,不仅会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还会破坏整个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降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度。
(五)增加审计风险和监管难度对于审计机构来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辨别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迹象,以确保审计质量。
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挑战,监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监测和查处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几点 : 第一 , 报酬 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 制。 建立 在激励 相容的报酬契约中 , 经营者 的业绩衡量 不仅应 采用会计 数据 , 同时 还需采用股 价和其他 非财务数据 衡量 , 减少 会计数据的依赖 , 增强业绩指标 的客观性 和全 面性 。第
二, 提高股东 大会 的代表性 。 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 , 小股 东并不参 与股东 大会 的投票 , 股东大会实质上成为大股 东操纵的工具 。 我们建议 引入 网上投票和代理投票等维
一
、
引起 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 视 ,加大对 上市公司 的监 管力 度, 进一步规范上市公 司的行 为。
三、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措施 近年来 , 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行为的盛行已经使得编 制财务报告几乎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 。 上市公 司盈余管 理严重危及 了财务信 息的可信 性 , 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
_ 会讨 |, 上市公司披露 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 市
的具体表现 。 财政 部财政科 学研究所 的吴江涛认 为盈余管 理是 企业管理者基于主体 的利益 , 利用可控制手段 , 对企业经 营成果进行调节 , 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国外学 者对盈余 管理 的研 究主要集 中于对盈余 管 理动机 的研究 , 国内学者并没有对盈余管理 的动机进 而 行研究 , 本文将对 这一 问题 进行深入 研究 , 一方 面是对 现有盈余管理成果的一个有益补充 , 另一方面也希望能
管理行 为的研究 , 提醒投资者在做 出投资决策之前 不仅 要关注传统 的盈 余指标 , 更要综合 考察公 司业 绩 , 而 从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投资者不必要的损失。 2有利于上 市公 司的长远发展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 . 理行为 的规 范可 以督促 上市公 司通 过正 常的途径改善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探讨
管理 ,使得企业 管理 当局 利用会计 手段 调节盈余 信息的成本
4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应更具实用性。 . 环境信息的披 露可以遵循许 多方式 , 一是编制环境报表 , 二是将可量化的环
资动机 、 债务契约动机 、 避税动 机、 摆脱政策性 限制 的动机 、 政 治成本动机 、 树立良好形象的动机等 。随着社会各界对盈余管 的成本增加 。
2 0 年新颁 布的《 06 企业会计 准则——资产减值 》 规定 , 于以 对
前 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 经确认 ,在以后 会计期间不得转
上市公 司真实盈余 管理行为探讨
丛丽莉
从2 世纪9 年代 以来 ,我 国证券市场上有 多家上 市公 司 0 0
朱朝晖
间来调节盈余的行为 ; 它通常 同时影响现金流量和 当期盈余 , 当然有时也影响应计 利润 ; 它通常不增加公司价值 , 甚至很可 能损害公司长期利益 , 减少公 司价值 。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 当局 出于一定 目的和动机 ,对 企业 盈余进行调节 , 以达到管理 当局期望水平 的行为。从盈余管理 的实施手段来看 , 盈余管理可 分为 两类 : 第一类为披露盈余 管 理; 第二类为真实盈余 管理 。 披露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 的范 围内,通过会计
手段 对盈余数字进行调节 ; 常只影 响应计 利润 , 通 而没有 直接
形式的定性分析 , 提供进一步更具实用性的信息 。
5 . 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应进一步完善。 从对我 国现有
的与环境信 息披露有关 的法律 法规 的分析 中我们可 以看到 : 目前上 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方面的法规 准则显得尤 为不足 , 现有的一些法规 准则存 在内容 空泛操作 性较差范围较窄等情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
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过度盈余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严重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各种手段对盈余进行操纵,使得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依据这些被扭曲的信息做出决策,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某上市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营造出业绩良好的假象,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其股票。
但当真相被揭露时,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次,盈余管理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应该基于企业的真实业绩和发展潜力。
然而,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误导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导致资金流向那些表面上业绩良好但实际上经营不佳的企业,而真正有发展潜力但暂时业绩不突出的企业则可能被忽视,从而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再者,它削弱了市场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
当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时,会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质疑和不信任,进而减少投资或者选择退出市场。
这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引发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忽视长期战略规划,将精力集中在短期的财务指标操纵上,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关键。
会计准则应更加明确和具体,减少模糊性和可操纵的空间。
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准则应及时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情况。
加强监管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督,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罚机制。
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以提高违规成本,遏制盈余管理的冲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问题 探讨
河南大 学 潘 宗英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同时也是
一
的盈余管理 动机 。 斯威 尼( w e e ,9 4 对 由于债 务合 同导致 盈 S en y 19 )
场价格 , 那么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确定股票价格 的重要信息源, 为了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 , 获得较多融资, 其
管理人员很可能会对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余信息进行管理。
二 、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影 响 上
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 , 面盈余管理会对企业 的经营活动产 一方
中小 股 东无 力 对 公 司 施 加 影 响 。 外 , 事 会 的 监 督 能 力 不 强 , 此 监 独
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 , 上市公 司进行盈余管理 的情况愈来愈普遍 ,
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 日益受到各 方关注 ,因而对我 国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的相关 问题进 行研究治理是非 常必要 的。
管理层会为了维护 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 。 希利( e y 1 8 ) H ' ,9 5 对 l f
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 。 希利观察到 , 在进行盈余管理前 , 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 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 , 外部的利益集 团包括董
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 司利润 , 所以管理 人员就会乘机操
行 盈余 管 理 的 主 要 方 法 。
第四, O I 业务也会诱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 P 由于 申请公开发行 股票 的公司必须符合我国《 公司法》 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条件 , 于 是, 一些经营业绩不佳 、 不够资格上市 的公 司, 其{ 理当局会为 了获 得上市资格而进行盈余 管理 。 另外 , O I 企业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 P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一大重要问题,通过对其手段和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和对策,包括内控机制的建立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在提出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化道德建设等相应对策,以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管理盈余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手段、对策、内控机制、信息透明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道德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技巧,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来控制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掩盖实际经营状态,夸大盈利能力;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探讨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何贡献或者价值。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监测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问题,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关 键 词 : 市公 司 ; 余 管 理 ; 策 上 盈 对 中图分类 号 :25 F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3 9 ( 0 0 0—1 70 l 7 -1 8 2 1 ) 202 —2
薪 酬合 同 中规 定 的奖 金 最 大 化 , 即盈 余 管 理 的 动 因 源 于 企 业 与 管理 人 员 之 间签 订 的确 定 管 理 人 员 薪 酬 的 分 红 计 划 。
1 2 债 务 契 约 动 因 .
的失 去 或 违 反 债 务 契 约 。
2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手 段
由于 我 国 经 济 环 境 和 发 达 市 场 经 济 国家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为 控 制 贷 款 者 与 管 理 人 员 的 道 德 风 险 问题 , 型 的 长 不 同 , 而 盈 余 管 理 呈 现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从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典 因 期 借 款 合 同 中包 含 了 保 护 性 条 款 , 止 管 理 人 员 采 取 损 害 上 来 看 , 国上 市 公 司 产 权 关 系 不 明 的 特 征 相 当 明 显 。证 防 我 债 权 人 利 益 的行 为 , 发 放 超 额 现 金 股 利 、 加 举 债 规 模 、 券 市 场 建 立 之 初 , 是 国 有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日渐 滑 坡 之 时 , 如 增 就 许 降 低 营 运 资 金 或 股 东 权 益 至 一 定 水 平 等 有 损 现 有 债 权 人 贷 多 上 市 公 司 由 原 来 的 国 有 企 业 剥 离 或 合 并 而 成 , 而 在 管 因 款 安 全 性 的行 为 。如 果 违 反 合 同 的 代 价 是 高 昂 的 , 司 管 理 上 与其 母 公 司 关 系 十 分 复 杂 , 这 种 情 况 下 , 市 公 司 的 公 在 上 理 人 员 自然 会 想 方 设 法 避 免 违 约 。 实 际 上 , 们 尽 量 避 免 关 联 交 易 多 。 同 时 , 于存 在 “ 他 由 内部 人 控 制 ” 经 理 人 员 可 通 , 违 约 出 现 的可 能 性 , 为一 旦 出 现 这 种 趋 势 , 理 人 员 的 经 过 其 对 公 司 的 控 制 取 得 较 大 的 控 制 权 收 益 从 市 场 环 境 来 因 管 我 营 自由 就 会 受 到 限 制 。 因 此 , 余 管 理 就 作 为 降 低 违 反 借 看 , 国资 本 市 场 或 者 金 融 市 场 有 许 多 与 典 型 市 场 经 济 不 盈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夏靓莹摘要: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是出于与股东的受托关系、与债权人的债务合同、避免政治风险等原因,达到股东、管理当局、公司员工等内部人员均收益的目的。
因此要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减少政府过度高于、加强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等方面来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维护会计秩序。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造假赢余管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会计研究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而在我国,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的发展,公司的盈余问题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最终利润,盈余管理也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不同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变更估计都会影响上市公司最终的会计报表,并影响实际利润的变化,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性的实施会计政策会计变更估计方法,以少计或多计总收益、少计或多计总成本费用的手段,目的在于使上市公司当局管理者满意、公司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合法性选择行为。
(一)合法性不同盈余管理是在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采用合理的、有利于公司经济利益的措施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盈余管理有自己合理的限度,在实现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受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认可的;而会计造假咋是一种非法的手段,管理当局通过精心的设计,蓄意的更改、掩盖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在非法操作后极力的隐瞒,一般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时间越长,则造假行为就越不容易被发现。
(二)实施与受益主体不同一般情况下,盈余管理是由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估计方法等的选择和运用,从开始实施到发生时点再到最后的目的达成,都是由董事会、经理和高级管理者等人共同进行把控并且负责的,最终的受益主体也还是企业管理当局、股东、员工等企业内部人员,能够使他们的工资增加,而承受损失的通常是收取税款的政府和投资者;会计造假是财务管理人员道德败坏的表现,造假者是需要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公共财产损失负责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了得到满意的财 务结果 , 借助 会计 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 变更等多 种手段对 企业会计 利润进行 操纵 。依 据此定 义, 对盈余管理 的动 因及手段进行分析 。
设” “ 、配股资格假设 ” 高价发行假设” 结 合我 国的企 和“ 。
收益 , 用贬义的说法 ,盈余 管理就是企业钻会计准则 和 “ 公司法的空子 ” ,在不违法 的情况下使 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从企业 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 , 管理改变的是企 盈余 业 的实 际盈利在不 同会计期 间的分布 , 以使会计报告呈
盈余管 理所使用 的方法是 在会计政 策允许 的范 围
内综合运 用会计 以及非会计 的手段 来调整 和控制会计
较早有关盈余管理动机 的文献认 为 , 计信息在资 会 本 市场的决策有 用性会 导致管理 者有 目的的会计 政策 选择 , 资本市场 的激励是盈余 管理的主要动机。 后来 , 西
摩擦契约和信息不对称动 因。 两权分离 , 委托—代理
关系的存在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 间靠管理契约 和一组规 范制度来相互约束 。 由于信息 的不对称 , 但 公司管理层有 可能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 实现其 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 。 政治成本动 因。 企业面临着与会计行为相关联 的管 制和控制 ,其财务成 果一旦高于或低于一定 的界 限 , 就 可能会受到政府管制或处罚 。尤其是垄断性企业 , 具有 高公共敏 感性 ,其 高利润 的信息 可能会招致社 会 的不 满, 因此 管理层 可能会 调低 报告利润 , 以减少政治成本 。
8 3
摆脱政策性限制动因。 公 司法》 《 规定 ,最近三年连 “ 续 亏损 的上市公司应暂停其股票上 市” ,所 以许 多上市 公 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非正常调减盈余 , 而在扭 亏为
浅议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
浅议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摘要】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首先从盈余管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开始探讨,接着详细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然后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影响其盈余管理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盈余管理的对策。
在结论部分浅议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同时总结了现状与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浅议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重要性, 盈余管理定义, 盈余管理内容,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对策, 重要性讨论, 未来发展展望, 现状与问题总结"1. 引言1.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概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后,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其目的是为了使公司的盈余趋于稳定或增长,从而提高公司的财务表现和股价表现。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更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活动,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与传统上市公司有所不同,因为创业板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风险性,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盈余,避免因盈余管理不当而引发的财务丑闻和投资者信任危机。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披露,确保信息透明度和财务良好运作,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基石,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盈余管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盈余管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盈余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稳定发展和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
不会肆元忌惮地进行盈余管理 。政府可以通 过适 当的宣传 培训 ,提升投 资者对盈余管理 的关注 度,提升识别 风险 的能力 , 不 要盲 目 进 行投资 , 使企业被信息外部使用者监督着运行 。 ( 三)进 一步完 善立法 。我 国关于盈余管 理的法 律 目前还不 是很健 全 ,有关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政策等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 和实施 ,针对 我 国如今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 ,我国应加 大法律力度 ,努力完善并 实施相关法律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
我 国上 市公 司 盈余 管公 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现 象越 来越严重 ,越 采越 多的上 市公 司为 了 自己的利益 ,滥用盈余 管理 笔者针对我 国上市公 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 了分析 ,并作 出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公 司治 理
作者简 介 :付永丽 ( 1 9 9 0 -) ,女 ,汉族 ,河南林 州市人 ,会计硕士 ,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MP A C C专业,研 究方 向:公 司理财。
s 1 . 3 7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 ,由于筹资资格是有关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 的关 键 ,所 以因 为筹 资而进 行盈余管 理 的表现得 最 为明显 。主要 有上 市动 机、配股 动 机、避免停牌、退市动机等。为了避免退市 、提高盈 利 、提升 自己企业 的品牌 ,上市公司开始滥用盈余 管理 ,主要手段主要有 :( 1 )采用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某些企业为了使 自己 的利润 提升 ,或是 使 自己的企业免于退市的风险 ,从而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 更 的方 式进 行盈余管理 ,从 而达到 自己的 目的 。采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 计 的具 体方 法有很 多种 ,譬 如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 计方法 ,通过更改 折 旧策 略 ,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 ,实现盈余管理。还可以利用潜亏 的时间差或是 利用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先行确认收入等等各种方法 ,造成大量 的虚拟 资本 、虚增利润。( 2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很多上市公 司事先 采取 了协议 定价的原则 ,进行关联交易 ,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 于上市公 司的需要 , 从 而实 现利润在关联 方之间的转移 。由于我国上市公 司多为 国企改 制而来 ,所 以母公 司与子公 司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系 ,利用上 述的 关联交 易方式 可以进 行盈余 管理 ,对 自己有利 。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 虽 然上市公 司盈余管 理与财务造假 是不同的 , 但 是滥用盈余管 理则 是对 我们公 司乃至国家社会产 生不 良的影响 ,( 1 )盈余管理 的滥用会导 致会计信息失 真,资源 的优化配置受到影 响。公 司披露 的信息是公 司想 要呈现 给观众 的信息 而非真正真实 的信息 ,公 司通过 “ 内部人” 对会计 信息加工装饰 ,这样披露 的信息则一定会失去真实性 ,从 而市场信 息会 遭到扭 曲,投 资者也会被这些信息所误导 ,如此下去 ,不仅损害 了投 资 者 的利益 ,而且将会严重影 响了资本市场 的资源优化配 置。( 2 )损 害上 市公司 的长远利益 。 虽然盈余管 理在短 期 内可能给 公司带 来一 些益处 , 但它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投资者一旦发现企业对其进行着不 利的盈余管 理 ,他们就会对企业 的道德 和能力 失去信任 ,对公 司的决策产 生怀疑 , 影响公 司的声誉 ,给公司今后 的发展带来不 良影 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治理措施
一
盈余操纵 。方式一是母公 司将稳定、
宝贵的已上市资格 ,便不惜通过财政
、
业绩” 我 国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具 有 高获 利 能力 的资 产 低价 委 托 上 市 支 持 向本 地 区 上市 公 司进 行 “
公司经营 ,将收益以较高的比例 留在 援 助 。
问题 ,增 加 国有 股 、法人 股 股 东参 与 际惯例 ,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
配股 、特别处理及停牌等都作了相应 上市公司监控 的动机。第二 ,明确股 则 ,谨 慎 地 赋予 企 业 会 计选 择 权 ,应
规 定 。 这些 监 管 政 策 ,是 上 市 公 司盈 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的职 有 意识 地 减 少会 计 的职 业判 断 空 间并
润 。第三 ,利用费用负担转嫁进行盈 分摊 ,对早 已投入使用的竣工项 目仍 余 操纵 。当上市公 司利 润水 平不佳 将其借款利息资本化 ,甚至利用 自有
42
2 . 证 券 市 场 监 管 政 策 。 我 国 的
《 公司法 》、 《 证券法 》及 中国证监
会某些条例对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 、
利 的财务结果 ,但实质上它 明显是一 是向母公司计提名 目繁多的资金占用 的 ;第 四 ,违背 “ 一 贯性 ”原 则 ,通
种 利 润操 纵 行 为 。随 着证 券 市 场 在我 费 ,在帐面上反 映为金额 巨大的营业 过会计政策 、方法 的选择 与变更获得
国经济 中的作用 日益加大 ,我国一些 外收入 。方式二是向母公司支付资金
内部人控制 ”问题相 或上市公司以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标 准 行盈余管理 。利用会计方法干涉财务 构成不合理 , “ 从集团公 司收取租金。上市公司还将 结果 :第一 ,无视企业 资产的实际情 当严重 ,缺乏对经理监控 的动机。监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作者:宋迎婷张丽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5期[提要] 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以来,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盈余管理手段基础上,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1月4日一、盈余管理的界定盈余管理是直接由Earnings Management一词翻译而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
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概念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报告人为获得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既包括选择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也包括那些能够影响会计盈余的政策游说活动,如争取补贴收入等,该行为最终会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从而误导财务报表使用人对企业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着严格的区别。
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操纵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以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之上的。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动因。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拥有不同要素的所有者通过一组明示或默认的契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利益结合体。
在一般情况下,各种契约都要用到会计信息,其中有的契约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如管理报酬契约、债税收和管制等,而有的则与会计信息有着隐含的联系,如劳资合同、审计合约等。
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管理当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便会利用其处于控制会计系统的有利地位,产生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动机。
而且,盈余等会计信息在契约中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盈余管理的力度。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外部条件1、信息不对称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代理人行使,即由代理人直接运作和管理着企业,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
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能靠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管理当局相比,明显处于信息上的劣势,这就形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
作为代理人的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追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公司的业绩进行盈余管理。
2、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
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会计准则本身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漏洞,而很容易给职业道德方面有问题的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条件。
3、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固有的缺陷。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的项目进行简化或灵活处理,而重要性的判断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也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稳健性原则的运用,使得企业收益平均化和秘密准备金的操作更容易。
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为了使财务报告显示出持续稳定的盈利趋势或为了其他经济利益而采取收益平均化的会计行为,压缩经营状况好的年度会计利润,将其转移到亏损年度或经营状况较差的年度。
4、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弱式有效阶段,即股票价格只反映以往的历史信息。
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信息不对称性程度加大,这无疑为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一)利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进行盈余管理1、利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盈余调节(1)提前确认收入。
如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在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时仍确认为收入;仍需提供进一步服务时确认收入等手段。
(2)推迟确认收入。
企业一般会在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下降时才会使用此种盈余管理手段。
推迟确认收入会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高估本期收益。
(3)创造收入事项。
是企业为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人为制造经济业务以增加收入行为。
如,在报告年时做一笔销售,再于第二年度退货,从而达到虚增当年利润,实现扭亏保盈目的等。
2、利用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盈余调节(1)费用资本化。
主要是借款费用和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即把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计入相关资产。
(2)费用的推迟和提前确认。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当期的收入与相关费用应相互配比,然而现实中费用的受益期很难确定。
如很难确定广告费到底能使哪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增加及增加了多少。
对这种费用如何在各个会计期间分配及分配多少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正是利用这一点,随意确定推销时期进行盈余管理。
(3)潜亏挂账。
是指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导致账面资本价值的虚计和本期利润的虚增,从而达到管理盈余的目的。
这种方式,盈余管理手法多样,归纳起来有:低转产品成本、高估存货、投资损失不冲销、不良债权长期挂账、财产盘亏与损失挂账、少提不提折旧、少计负债等手段,以此导致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成了母公司的取款机,而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时,关联方交易又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为继续“圈钱”创造条件。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或利润)则转出上市公司。
通过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一些科目中。
另外,关联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也是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非实质性重组很难实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根本改观。
(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在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会计政策。
而事实上,所有的会计政策又是由企业管理当局来选择的。
这样,管理当局会基于自身的立场,选择满足于自身目标需要的会计政策。
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
2006年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导致企业盈余弹性增强。
以债务重组为例,债务重组中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等方式偿还债务,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是作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
同时,债务人转出的非现金资产也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处置收益。
对于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全部或部分豁免,其重组收益将会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一)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压缩盈余管理空间。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给管理当局提供了太多的判断空间,允许他们有过多的选择,但相关的规定不够具体明晰,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之间又存有一定的时滞,实践中经常出现上市公司会计处理“无法可依”,这些都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的空间。
所以,目前各国对盈余管理研究都追跟至会计准则的不完善。
要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治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必须完善目前的会计准则,建立起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盈余管理内部约束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企改制而成,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较普遍。
一般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最终使得公司管理当局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目的的驱使下,大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与证券机构勾结进行投机炒作,使中小投资者成为其牺牲品。
从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角度出发,治理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就要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这种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三)推进《证券法》等相关法规制度改革,弱化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
在我国的资产市场上,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应付证券监管机构颁布的相关法规制度。
这些相关法规制度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因为证券法对公司上市、取得配股资格、终止上市的条件规定的过于简单,并都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单一财务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法规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推进监管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弱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强化盈余管理的外部监督。
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其提供的审计报告也能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然而,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委托人变成上市公司管理当局。
管理当局为进行盈余管理方便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时有发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率要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独立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此外,再加之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不完善和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恃无恐。
主要参考文献:[1]苏柯,杜金岷,张超林.公司治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产经评论,2014.5.[2]孙艳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中国外贸,2014.2.[3]谢海洋.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4]黄海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北方经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