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161b42e459eef8c75ebfb374.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农业工具铁工具开始出现;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水利楚国:孙叔敖修芍陂秦国: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手工业冶铁创造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20XX年以上铸铜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技术漆工艺采用夹技术纺织麻织品的纤维相当细密煮盐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酿酒已能用曲造酒专著《考工记》商业商业发达,出现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社会变革土地所有制出现私田,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变革齐国:管仲变法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铁制农具的使用要求学生记住我国铁器出现的最早时间、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使用情况。
理解铁制农具使用的重要意义。
2、牛耕技术要求学生记住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的时间,掌握牛耕技术运用的历史意义。
同时,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且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制约。
3、水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灌溉农田工具是桔槔。
根据书中的地图,要求学生记住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主要水利设施。
(二)手工业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商业要求学生记住当时主要的商品、重要的商业中心。
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使学生了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私田的主人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使私田主人与耕种者之间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地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指出春秋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重点介绍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44dcf307b52acfc789ebc926.png)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
实行连坐法,推行严刑峻法 政治 内容: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废分封,行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经济 统一秦国度量衡 废井田,开阡陌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 积极——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为秦王 影响: 朝的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消极——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导致秦王朝暴政 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根本原因) 成功原因: 措施全面彻底,推行坚决 秦孝公的信任与重用
2,政治上:封建制的确立 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与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改革,发 背景条件: 阶级基础: 展封建经济,废除贵族特权,建立地主专政 思想基础: 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为众多诸侯所采用 方式:各国由新兴地主阶级推动的变法运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性质 影响 成功原因
课堂巩固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井田制的瓦解 C.周王室的衰微 D.诸侯野心大增
课堂巩固
4.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最本质的是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B.诸侯国林立,兼并战争不断 C.有分裂走向统一 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
冶铸业 漆工艺
冶铁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青铜铸造 :莲鹤方壶 金银错 “夹纻”技术 战国麻布残片
2.手工业发展
纺织业
煮盐业 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酿酒业 用曲造酒 手工业工艺专著 《考工记》 3.商业 商业中心 著名商人 经济发展的原因 既是政治中心 又是经济中心(城市职能) 中原市场开始形成
第六节_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六节_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949c7ac8f90f76c661371a81.png)
④3秦]孝看公新的旧鼎势力力支的持对比
重要条件
⑤4法]家看思改想革奠者定的了素变质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4)商鞅之死原因
主要:变法侵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遭抵制
直接:秦孝公去世,失去支持
启示:改革是曲折、复杂的;作为改革者,要充分认识 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注意协调好改革中利益的协 调问题等。改革要讲究策略性,减少阻力;商鞅死后, 其变法措施继续推行,表明了社会变革不可抗拒的必然 性。(顺应历史潮流)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等。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
阅读1、以铁下制材料农:具的使用
铁使西更周大晚面期积:的铁农器田开耕始作使,用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 成(为1可)能春;秋它时给期手:工铁业农工具人开提始供使了用一;种其坚固和锐利 非石头或战当国时时所期知:道铁的农其具他使金用属范所围能扩抵大挡。的工具。所 有(这2些),特都点是:逐坚渐硬实、现锋《的利马。,克胜思过恩木格石斯和选青集铜》工第具4卷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和推广,使耕作率大大 提高,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1)灌溉技术:
中原地区已普遍用 桔槔来灌溉农田
桔槔
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灌田
(2)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程 芍陂 郑国渠 都江堰 西门豹渠
时间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铁器牛耕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3.从争霸战争出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4.封建制度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975fd1ae27284b73f342504f.png)
叁
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等著 )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 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 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 ,正宗,兼纳百家、融 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 繁行的市民文化 ,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铁犁牛耕的普及说明生产力有所发展,生产力 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促进小农经济 的发展。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 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新的高度。 畜力与铁器的 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 表明了 农活技术含量的低下和简单。作为牛耕技术, 算是 技术含量 比较高的,有一定难度。
(1)这种特征在经济.上的表现,反映在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两种新 的生产工具? (2分)
(2)这种特征在政治的表现是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确立了什么新的 社会制度?
答案:(1)铁器(1分)和牛耕(1分) (2)封建制度 (1分)
肆
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思考: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原因:① 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 : 西周未春秋初,秦襄公 (公元前777-公元前766年在 位)时代的诗《诗秦风》有 “驷孔阜之句,这是说驾 车的马,色黑如铁,特别肥硕,这说明铁为当时的 人所熟悉,到春秋后期战国已发明者了生铁技术, 这比欧洲早1900年。
贰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二、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1、 农业的进步 (1)铁器的使用 农具:铁锄、铁犁、铁叉等 手工工具:铁斧、铁凿、铁锥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1](https://img.taocdn.com/s3/m/087e5be352d380eb63946d00.png)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
你 知 道 都 江 堰 吗
?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产业的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临淄之中七万户……户三男子,三七二 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 一击万 ,矣 人。 肩临摩淄,甚连、实衽而(re富n),成…幕…,临举淄袂、之(m途ei),成车幕ˉ毂,(挥gu) 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大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
交通发达也是商业繁荣的重要原因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兴修水利
春秋战国时期
著名水利工程
看图说文
从课本15页的地图上 找出这时期著名的水 利工程,并记住它们的 位置 春秋时楚修芍陂(qu、ebe– i)
战国时 都江堰 (成都平原) 秦国 郑国渠 (关中地区)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5f86d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5.png)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农耕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演变、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文化思想的变革等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特点和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耕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提升,使得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为了满足城市和贵族的需求,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向商品经济方向转变的趋势。
不仅农作物品种增多,而且农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
二、政治体制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多个小国的格局。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世袭制逐渐建立并得到稳定。
原本是贵族地主的统治者,逐渐变成了君主或国君。
国家内部的政治权力也更加集中,中央政权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思潮,例如齐桓公、晋文公等改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三、社会地位的改变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地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
原本以贵族地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开始逐渐变化,商人、手工业者等非贵族阶层的地位逐渐提高。
其中,商人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逐渐崭露头角。
商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中来,他们通过贸易和市场交换,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并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同时,手工业者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手工业者的技术和工艺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他们的地位也得到了认可和提高。
四、文化思想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时期,也是诸子百家思想的盛行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兴起,成为影响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力量。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在这一时期竞相兴起,提出了各自独特的学说和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的兴起和交锋,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0f9f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9.png)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发生了大量的战争和政治变革,也见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这篇文章将探讨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仍然是经济的基础,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逐渐改进,农作物品种的丰富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在土地利用方面,人们开始采用轮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
此外,对农业的投资也增加,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等的建设不断推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二、手工业的繁荣在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陶器、铜器、纺织品等手工业产品得到广泛生产和流通。
手工业者开始出现分工,技术和经验的传承也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许多城市和工坊的兴起,为手工业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手工业产品成为了经常的交易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成为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城市的出现为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场所。
人们开始进行更多的商品交换,商业活动逐渐繁荣。
由于社会的分工和交流的增加,商人的地位和财富也逐渐上升。
部分商人甚至拥有自己的船只,通过水路贸易获得利润。
商业的兴起不仅为经济提供了推动力,也加剧了社会的流动性。
四、货币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开始发展并逐渐取代了物物交换的方式。
铜钱作为最早的货币形式出现,并得到广泛使用。
铜钱的使用在商业活动和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同时,货币的出现也推动了经济的货币化和市场化进程,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
农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增加了生产和交流的需求,而货币的出现则加速了经济的货币化和市场化进程。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为后来中国的经济演变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388a6d3d482fb4daa58d4bea.png)
思考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领域各有什么反映? 政治 大变革 ①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崩溃
②变法运动的兴起
经济 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 (井田制)
对外关系(封闭)
归纳: 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考工记》
纺织业:
商业 煮盐业: 酿酒业:
麻布纤维相当细密
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 用曲造酒
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
1、根本原因 私田不断增加 2、具体原因 井田制受到冲击
变革 的原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产生 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土地国有制 3、主观原因
文学艺术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屈原:伟大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 名人 〈离骚〉
3、诸子散文:孟子、庄子
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①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前613年) ②春秋时历法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19年7闰的原则 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物理学:〈墨经〉 3、医学:扁鹊 “四诊法
(1999年 广东) 2、商鞅以“世治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 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主要原因:
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③将农民仅仅地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 社会问题 ⑤ 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 ⑥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61a6350b4a7302768e993952.png)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①状况:
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灌溉工具)
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水利,
兴修一批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②意义: 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掌握 以下著名水利工程:
1.春秋:楚国 修芍陂 (孙叔敖)
都江堰(成都平原)(李冰) 秦国 2.战国: 郑国渠(关中地区)(郑国) 魏国 西门豹渠 (西门豹)
(1)顺应的历史的潮流
变法成功的原因: (2)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比较彻底、全面
(4)变法取信于民,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关于重农抑 商政策的评 价:
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基本政策, 在当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 新兴地主的统治。在明清以后……阻碍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社会性质的变化
各国的变法运动
手工业专著 《考工记》
成为繁华商业中 心:
大商人的出 现和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开垦 的荒地叫做“私田”。 (2)原因(公田转为私田): ①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②直接原因: 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 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3)结果: 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出现 (4)评价: 生产力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变 革,劳动者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 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1、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
1) 原因:
2)目的:
生产力发展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巩固奴隶主统治
3) 事件: 4)实质: 5)性质: 6)影响:
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初税 亩”
承认土地私有
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 促使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2、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4541865ecc7931b765ce1582.png)
[键入文字]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 公元前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①魏:李悝变法;②楚:吴起变法;(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ZYB 煤焦油泵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B、变法的主要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和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1。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cc3bd161336c1eb91a375d6e.png)
第3单元济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等
角度二:史料研习 1、(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 (2)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4) 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
第3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3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主干知识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铁农具 和牛耕 并将其推广。中国开始进入 铁犁牛耕 时期。 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垄作法 耕作方法 。 3、水利工程的进步: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 都江堰 。 4、土地制度的变化: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大量私田出现,同时 由于兼并战争频繁, 土地转让 关系进一步发展, 井田制 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变法,以 法律 形式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制 。 5、耕作方式的变化: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 从集体劳作到 个体农耕 的变化。 6、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 的出现和 牛耕 的逐渐推 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 。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精品PPT课件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75d9e3169a4517623a30b.png)
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
水平,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后来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 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历史纵横:传统的精耕细作带来了什么?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农业实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 比较高。 •而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 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 路美拉农书》记载为4-5倍, 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 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 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 获量为播种量的200-24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 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 比20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 量还高。
制
2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兴修: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由于生产工
具、生产技术的进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例如, 战国的都江堰(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
3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特点之一.
治铁水排模型
战国铁农具
铁铧及鐴土
• 战国时期进入到铁器时代. • 铁农具的广泛运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 • 丝织业\煮盐业等都有很大进步
冶铁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长沙
子弹库出土) 铁双镰范,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 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 可铸两镰。
铁犁铧
铁镰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
冶铁技术的发展
在济南汉代的冶铁作坊遗迹 发现有大量铁矿渣、煤渣及 红烧土等冶铁遗迹。
战国时冶铁炼炉遗迹 (河南棠溪)
春秋 战国 时期 的 社会 经济 和 社会 变革
![春秋 战国 时期 的 社会 经济 和 社会 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83cb89dcd15abe23482f4d4a.png)
【本节小结】
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 会开端时期。 1.经济基础的变化 (1)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瓦解实际是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井田 制)的瓦解。生产力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2)奴隶制土地所有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表现为 公田转化为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这一变革过程的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2.上层建筑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各国变法)。各国 的变法实质上是把经济变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标 志着封建社会的建立。 始于春秋后期的各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最终在各个诸侯国确 立了新的封建制度;秦国的商鞅变法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按因果关系排列是:生产力 发展(铁器、牛耕)──生产关系变化(公田转化为私田)──政 治制度变化(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经济却 得到了发展,所以说社会动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你同意吗? 2、你同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可以解放劳动力, 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吗?用本节课的史实和当代的 事例加以说明。
3、我们应该怎么办!
【课堂练习】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 速,无所匿其力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关系比井田制进步 2.《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 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人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回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1cedfa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f.png)
铸造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铸铁、铸铜等工艺不断发展, 铸造出的产品既实用又具有艺 术价值。
冶金业和铸造业的繁荣发展,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军 事力量的壮大。
04
社会经济制度
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化
井田制
井田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将土地划分为“井 ”字形,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这种制度下,土地所有 权属于国家,农民只有使用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 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化进程加速。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伦理观念逐渐形成, 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强调诚信、公正、责任等价值观念。
社会经济伦理观念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商业行会组织出现
为了维护商人的利益和规范商业行 为,商业行会组织开始出现,促进 了商业的繁荣。
03
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经济逐渐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
经济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手工业行业门类齐全,涵盖了纺 织、制陶、冶金、铸造等多个领 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
02
在春秋战国时期,无为而治思想得到了部分统治者的认同,他 们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竞争。
03
与重农抑商思想相比,无为而治思想更加注重自由竞争和市场 调节,但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国家干预,以维护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伦理观念
社会经济伦理观念主张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 和伦理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如设立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国家还推行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如赈灾 、济贫等,以缓解社会矛盾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d238fa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d.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引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变革。
一、经济结构的演变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但与商周时期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农业生产逐渐向破土耕种和精耕细作转变。
人们开始采取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使用犁具和农具进行耕作,同时积极开垦荒地。
这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产量显著增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得到发展。
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农具和武器的制作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的提升。
与此同时,城市的兴起和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得商品流通更加便捷,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由于商业活动的发展,货币经济逐渐取代了物物交换,成为主要的交换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二、社会阶层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阶层结构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传统的贵族阶层逐渐衰落,而新的阶层逐渐崛起。
首先是士大夫阶层,他们主要由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组成。
士大夫阶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才能,他们参与政治、文化和教育活动,成为社会的精英。
其次是商人阶层的兴起。
由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阶层逐渐壮大,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
他们通过经商积累财富,与士大夫阶层一样,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农民阶层也有所改变。
一些农民通过破土耕种和手工业生产,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逐渐向上流动,成为新的地主和士族。
三、政治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分封制度和诸侯国的兴起。
分封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
君主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亲信的官员,使得君主与官员间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
这种分封制度使得各诸侯国拥有自主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10ab12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曾侯乙尊盘
二、手工业的发展
部 冶铁业 门 冶铁业
技 铸铁柔化 术 技术金银 进 错新技术 步 雕铸技术
漆工艺 纺织业
夹贮 技术
煮盐业
意 义
酿酒业
彩漆木雕屏座
这是战国时期的彩漆木雕屏座,1965年 在湖北江陵出土。整个屏座雕有凤、鹿、 雀、蛙、蛇,并漆有黑、红、黄、绿等彩 色。屏座上雕的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漆器 色泽华丽,是先秦时代木雕彩漆工艺的精 品。
3.衰落的原因
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 策失误破坏了稳定
经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 阶级压迫
军事:战乱不断、农民起义 破坏了社会经济
生态:过度采伐和围垦 带来的环境生态变化。
4.农业发展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 工具的改进 ②水利技术的发展 ③政治局面安定 ④国家政策的推动
春秋铁器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土地所有制 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 为私人所有
转、买
4.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转向 封建性 的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其 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农业
水利灌溉也的发展
冶铁业
漆工艺
手工业 纺织业
煮盐业
酿酒业
商业和城市
由公田到私田
战国
都江堰
战国
位于四川省成都 市59公里处。这个 工程采取在岷江中 流作堰的方法,将 岷江分为内、外二 江,内江供农业灌 溉,外江分洪。汹 涌的岷江,经都江 堰化险为夷,变害 为利。两千多年来, 都江堰滋润了大片 土地,使川西平原 成为“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沃野千 里,世号陆海”的 天府之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c2786232cfc789eb172dc894.png)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是什么? ①……②……③需要进行改革,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④法家思想为改革提供了理论。
幻灯片 11 二、各国改革 1、春秋时期改革 ①齐国管仲改革 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多少 和好坏征收赋税。 ②鲁国实行“初税亩”
幻灯片 8 B、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 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 商业的发展。 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
幻灯片 6 商鞅变法时曾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那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有经营盐铁而成巨富的手工业者,如鲁人猗顿因煮盐发家,邯郸郭纵以冶铁致富; 有在城镇开作坊的手工业者,往往前店后场,亦工亦商; 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匠人,如墨子的一些弟子,其中,能工巧匠鲁班还被喻为中国木匠的祖师。
幻灯片 17 第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
a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禁止和处 罚私斗者。 b 废除“世卿世禄制”。 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 其它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以此强化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d0f5719151e79b8968022689.png)
2、商业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3、经济制度和政策 土地制度:土地私有代替土地国有。
背景: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井田制破坏。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国风· 齐风· 甫田》 过程: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的多少和田制的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按亩征税。这些措施实际上承认私 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 地私有制,后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税,巩固统治。 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明清资本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一、基本体征
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的出现。
二、重要经济现象
1、农业
农具和技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 极其坚固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都江堰 小农经济 基础: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确立。 基本生产单位:家庭(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特点: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优点:积极性,利于精耕细作。 确定:规模小、脆弱,封闭。
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牛耕的普遍推广 (三)水利灌溉业的发展
1.灌溉技术: 2.水利工程:
时期 工程名称 主建国(人) 所在地
春秋 战国 战国
芍陂灌溉工 程
都江堰
楚相孙叔敖
淮水(今安 徽安丰塘)
秦国蜀守李冰 今四川都江 市岷江流域
郑国渠
韩国水工郑国 泾水、洛水
作用
①灌溉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防洪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省博物馆。
PPT文档演模板
龙凤纹绣花绢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二、手工业的发展
部 冶铁业 门 冶铁业
技 铸铁柔化 术 技术金银 进 错新技术 步 雕铸技术
漆工艺
夹贮 技术
纺织业 煮盐业 酿酒业 战国麻 山西池盐
布原料 山东海盐 曲酒
纤维细 四川井盐
意
义 P15
P16
三、商业和城市
PPT文档演模板
该器1978年在湖北省 随县出土,曾侯乙尊 盘最令人称奇的,是 用青铜铸成的层层叠 叠的青铜透空附饰; 这些附饰玲珑剔透、 层次丰富、节奏鲜明; 它是由非常先进的失 蜡法铸造而成,说明 当时的铸铜工艺已经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曾侯乙尊盘被称为绝 无仅有的稀世珍品。
曾侯乙尊盘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铁器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一)铁农具使用的历史: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范围扩大。
农具使用的意义:标志生产力水平提高。
(二)牛耕的普遍推广 (三)水利灌溉业的发展
1.灌溉技术: 2.水利工程:
时期 工程名称 主建国(人) 所在地
春秋
芍陂灌溉工 程
楚相孙叔敖
淮水(今安 徽安丰塘)
战国
都江堰
战国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PPT文档演模板
位于四川省成都 市59公里处。这个 工程采取在岷江中 流作堰的方法,将 岷江分为内、外二 江,内江供农业灌 溉,外江分洪。汹 涌的岷江,经都江 堰化险为夷,变害 为利。两千多年来, 都江堰滋润了大片 土地,使川西平原 成为“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沃野千 里,世号陆海”的 天府之国。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二)牛耕的普遍推广 (三)水利灌溉业的发展
1.灌溉技术:桔槔汲水 2.水利工程:
时期 工程名称 主建国(人) 所在地
春秋
芍陂灌溉 工程
战 都江堰
国 郑国渠
楚相孙叔敖
淮水(今安 徽安丰塘)
秦国蜀守李冰 今四川都江 市岷江流域
郑国渠遗址
郑国渠是战国 时期由秦国水工 郑国主持修建的 又一大型水利工 程。郑国渠沟通 了泾水和北洛水, 整个渠长三百多 里,灌溉面积达 四万多倾;关中 地区因此而成为 沃土。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二、手工业的发展
部 冶铁业 门 铸造业
技 铸铁柔化技术 术 金银错新技术 进 雕铸技术 步
漆工艺
意 义
纺 织 煮盐业 业
酿酒业
冶铁业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手工业。那时 候,不少炼铁炉用成排的橐进行鼓风、烧 炭来提高炉温。同时,人们已经创造了铸 铁柔化处理技术。这项发明要比欧洲早 2000多年。
2020/11/16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瓷器、造纸等。 ③商业:商品、集市、货币、外贸、
交通、城市、娱乐。
3 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
.
衰
策失误破坏了稳定
落 的 原 因
经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 阶级压迫
军事:战乱不断、农民起义 破坏了社会经济
生态:过度采伐和围垦
带来的环境生态变化。
4.农业发展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 工具的改进 ②水利技术的发展 ③政治局面安定 ④国家政策的推动
二、手工业的发展
部 冶铁业 门 冶铁业
技 铸铁柔化 术 技术金银 进 错新技术 步 雕铸技术
漆工艺 纺织业
夹贮 技术
煮盐业的彩漆木雕屏座,1965年
在湖北江陵出土。整个屏座雕有凤、鹿、
雀、蛙、蛇,并漆有黑、红、黄、绿等彩
色。屏座上雕的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漆器
色泽华丽,是先秦时代木雕彩漆工艺的精
①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②市场:中原市场已经形成,商品繁多
表现 ③城市(商业中心): ?
④人口增多 ⑤出现了一些特权商人 ⑥金属货币的大量出现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四、由公田到私田
1.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 ●根源:生产力发展(如:铁农具、牛耕)因
果 关 ●私田的大量出现(开垦井田以外的荒地)系
PPT文档演模板
品。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二、手工业的发展
部 冶铁业 门 冶铁业
漆工艺 纺织业
技 术 进
铸铁柔化 技术金银 错新技术
夹贮 战国麻
技术
布原料 纤维细
步 雕铸技术
意 义
煮盐业
酿酒业
这是1982年在 湖北省江陵县出 土的战国时期的 丝织品。该绢图 案鲜艳生动,蟠 龙飞凤,绣工精 细,反映出了战 国时的丝织业已 经具有较高的水 平这件龙凤纹绣 花绢现收藏在湖
奴隶主阶级与 奴隶阶级
春秋战国时私田出 现
私田主人所有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地 租农民保留部分产品 私田主人成地主耕种人 成农民并向地主缴租
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分封 一些贵族把公田转化
土地所有制 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 为私人所有
转、买
4.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转向 封建性 的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其 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PPT文档演模板
课堂小结:
春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秋 农业
战
水利灌溉也的发展
国
冶铁业
时
漆工艺
期 手工业 纺织业
的
煮盐业
社
酿酒业
会 经 济
商业和城市
由公田到私田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PPT文档演模板
2.私 田
①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的
增
多
②阶级关系的变化
带
来 的 一部分奴隶主贵族
耕种井田的奴隶
影 响
封建地主
依附农民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3.井田制与私田的对比:
分配方式 剥削方式 阶级关系
井田制(公田)
奴隶主阶级所有 诸侯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 耕作剥夺其劳动果实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6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1]
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 1.发展原因可从以 ②国家统一安定 下几个方面寻找 ③民族之间的交流
④生产技术进步 ⑤劳动人民的贡献
①农 业: 工具、技术、水利、 作物、耕地、仓储。
2.发展的表现 ②手工业:冶铁、纺织、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