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https://img.taocdn.com/s3/m/7c7b314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e.png)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赫尔巴特与杜威,前者被称为“传统教育学之父”,后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两人在教育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也不是截然不同的。
读过相关的书籍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
杜威在批判地继承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他强调:“作为能动的主体的儿童,同对于儿童的社会要求的外部世界如何结合起来的问题,乃是教育理论与时间的中心课题。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它们平列并重,不能偏废。
一切教育的终极问题,就是将心理因素同社会因素统一起来。
这就是贯穿于杜威教育学说的一根主线。
杜威抨击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和缺少组织,远离儿童的经验。
他所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一、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
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验”,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
一方面,经验是主体与客体间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
(2)经验就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
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的实验性给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空间。
(3)知识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习得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力和可证实的意义。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04d445e45c3b3567ec8b7f.png)
从 19 世纪至 20 世纪,美国兴起了经验课程、活动课 程的运动 。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等。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第一,经验必须能促进儿童生长。 凡是对儿童的成长起阻碍或歪曲作用的经验,都必 须被排除在课程之外。 第二,经验必须具有连续性。
杜威认为有一些经验本身也许是新鲜的、富有活力 的和有趣的,但是互不相关,可能使人们形成不自 然的、分散的、割裂的和离心的习惯,使人们没有 能力去控制未来的经验。这种类型的经验同样是没 有教育意义的。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 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 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 设。 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七,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广义地说, 道德就是教育” 可见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解示范
彭罗斯阶梯
五,论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说
杜威将教育目的分为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 的目的 教育过程以外没有目的,教育除自身之外没有目的 教育无目的说,主要是指教育历程以外无目的,真正的教 育目的内在与教育历程,它和历程是合二为一的。
六,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 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 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 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1)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和生活出发,把各门学科的 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 验。 (2)依照儿童经验生长的实际情况,还原为直接的 和个人的经验,并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未来的经验 之间架设桥梁。
经验主义教学理论共24页
![经验主义教学理论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62c6ffdfad6195f302ba6be.png)
Hale Waihona Puke 经验主义教学理论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简述经验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经验课程论的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8352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e.png)
简述经验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引言经验课程论是针对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论,该方法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参与,结合反思与总结,实现知识的领悟与内化。
本文将对经验课程论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述。
一、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经验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只依靠被动接收知识,而是通过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探索,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经验主义教育理论还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
二、经验课程论的特点经验课程论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1. 学以致用经验课程论强调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真实场景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实践获得反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个性化教学经验课程论注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
3. 反思与总结经验课程论强调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行动和所学知识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与沉淀,促进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4. 合作与协作经验课程论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组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与协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和学习。
三、经验课程论的实施步骤经验课程论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课程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需要结合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特点,确保课程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契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
2. 实践活动在课程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56c3b2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d.png)
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
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
1这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美国当时1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盛行的赫尔巴特主义依然强调“主知”,注重“形式教育”,与美国公民强烈的就业要求等社会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最终导致规模宏大的以“探讨民主、科学、进化和工业制度对于教育的意义”为主题的进步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促成了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萌芽。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2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74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bdd28335727a5e9856a6198.png)
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
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
1这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美国当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盛行的赫尔巴特主义依然强调“主知”,注重“形式教育”,与美国公民强烈的就业要求等社会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最终导致规模宏大的以“探讨民主、科学、进化和工业制度对于教育的意义”为主题的进步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促成了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萌芽。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
杜威认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理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这也是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
第五讲 逻辑经验主义
![第五讲 逻辑经验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b15a71a26925c52cc5bf1e.png)
• 4.情感主义伦理学 • 休谟命题
“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却大吃 一惊地发现, 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 与‘不是’ 等连系词, 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 一个‘应该’ 或一个‘不应该’ 联系起来的。这 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 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 的。”
——《人性论》, 商务印书馆,第509-510页
• 总之,除这分析命题和可证实的综合命题
外,一切形而上学的、伦理的、美学的命 题都是无意义的伪命题,这类命题无真假 意义可言,但可以表达情感。进一步说, 科学语言可以表述有真假意义的命题,情 感语言只涉及人的感情欲望。
(2) 发展史:
• •
• •
•
1) 创立时期(1920—29) 1907 年,弗兰克、汉恩和纽拉特等组织了一个哲 学研究小组,这个小组被称为“第一个维也纳学 派” 1922 年,石里克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的哲 学”讲座教授 1926年,卡尔纳普到维也纳大学任讲师 1928 年,维也纳学派的部分成员建立了马赫学会, 纲领是:促进和传播科学的概念,为现代经验论 铸造一种塑造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所必需的思想 工具。 1929 年,《科学的世界观 —— 维也纳学派》发表, 宣告维也纳学派正式成立
• 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价值陈述”是一种综合
•
命题,因之也是一种知识。但根据一般经验主义原则来看、 价值陈述不是科学的陈述,它不能获得普遍经验的证实。 也就是说,伦理学的命题并不是“在实际意义上有意义的 陈述,而只是既不其又不假的情感的表达” 例如,“你不该偷钱”,在伦理学上看,这个判断也就是 “偷钱是错误的”,或“偷钱是不道德的”的同一说法。 在这一语句中,“错误的”、“不道德的”语言符号具有 明显的规范意味。由它们所构成的陈述并没有陈述经验事 实(无法得到普遍经验的证实),甚至也不是关于人们的 “心灵状态的陈述”,而只是表达着人的“某些道德情 操”。所以,当甲、乙两人对“偷钱”作出不同判断时, 显然难以证实究竟孰是孰非。
论杜威“经验课程”教育理论
![论杜威“经验课程”教育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75e466767f5acfa1c7cd89.png)
论杜威“经验课程”教育理论作者:杨婷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1期【摘要】: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课程观”是其课程理论中最基本和较为复杂的理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着一定的误读。
根据杜威经验课程理论,我们应重新审视课程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关注基于过程的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突破传统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功能价值。
【关键词】:经验经验课程杜威经验课程教育体验课程功能价值一、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经验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尤其是课程理论中,“经验”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概念。
他认为,“离开了经验的理论,甚至不能肯定被理解为理论。
”杜威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教育命题,如“对民主的信仰就是对教育、对经验的的信仰”、“教育即经验改造”等等。
但是,我们大都对杜威所强调的“经验”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解。
有人认为是杜威是指“间接经验”,有人则认为是“直接经验”。
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对杜威教育与课程思想的误读。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杜威所提出“经验”的真正涵义。
杜威所认为的经验不再只是通过人的感官被动获取的一些零碎的感觉呈现,他认为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环境也可能会随着个体作用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再利用已有经验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改造,促进下一经验的形成。
这就是利用经验指导经验,利用经验改善经验,从而帮助个体的发展。
杜威对理性的认识是重新建立在理性与感性二者统一的基础之上的。
由此看出,他破除了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割离局面,并重構了新意义的“经验”。
二、杜威经验课程的特点1.主体能动性杜威把经验看作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过程,这与把经验看作是个体被动认识的感觉主义经验论所不同。
主动的认识过程的经验意味着在课程中不再只是受教育者被环境所影响和塑造,还包括受教育者对环境的主动自发的改造或影响。
其实传统课程也强调了受教育者主体性,可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教育者好像就成为了“第三者”,传统课程中教师大量知识的讲授使得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记忆口诀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00bb6b6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b.png)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记忆口诀一)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我们考试中最常考的理论之一,经常性考查人物和观点匹配。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该理论的分支、代表人物及具体内容,接下类我们将从这几方面展开。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A.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B.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C.课程实施上倡导发现式学习法。
2.要素主义观点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巴格莱核心观点:A.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B.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C.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
3.永恒主义观点代表人物:赫钦斯A.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B.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
(二)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生中心,对我们新课改所提倡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在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核心观点:A.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B.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主义课程理论相较前面而言考试的频率较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
核心观点:A.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B.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C.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结合上面的具体内容,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么结合几个具体的题目来加深理解。
练习巩固1.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践脱离的是( )。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经验主义课程论【答案】A。
解析: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经验主义课程杜威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课程杜威经验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d384151f121dd36a22d820e.png)
经验主义课程_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下面是WTT整理杜威经验主义的范文,欢迎阅读!杜威经验主义篇一杜威的课程论是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突出表现。
他提出的社会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的教育原则,实质是其课程论的本质特征。
杜威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给予活动课程以系统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杜威这位著名的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虽然有缺陷和实践偏差,但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一些有益的原则,对于杜威这样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的评价,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的哲学观和心理观联系起来,辩证、历史地评价。
杜威的课程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这样就难免使其陷入不可知论中,他的课程论的失败和实践偏差今天看来是十分明显的:(1)他将课程的本质看成是直接经验的总和,强调儿童的本能,否定了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间接经验的教学。
(2)片面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阻碍了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3)强调开放型的课程内容,将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以活动作业的形式引入学校课程,大大削弱了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4)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活动教学,忽视课堂教学。
这种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杜威用这种课程论指导教学势必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但是杜威的课程论又是极具特色的,有着不可否认的合理因素和可借鉴的价值: (1).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旧的课程观忽视儿童的缺陷。
自杜威之后,再也没有哪一派教育家敢公开忽视儿童及其自主性了。
(2).强调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以儿童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组织课程,这在课程论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c2fe83390b1c59eef9c7b42b.png)
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1、要素主义(巴格莱)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风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2、 永恒主义(赫钦斯)
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他推移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首要的。首先是古典书籍。
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缺点: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课程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评价
经验主义课程论
杜威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和目的。
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优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缺点: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课程不应该帮住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1、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
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优点: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
缺点: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存在主义课程论
奈勒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优点: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缺点:缺乏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流于主观。
现代主义课程论
多尔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
1、丰富性richness 体现了开放性。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23页PPT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2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c8a136f61fb7360b4c65d6.png)
1、纪律是管理关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caad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3.png)
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是指将生活经验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以及利用生活经验来开展教育的一种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而不需要刻意学习。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经验
主义倡导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教育,建立学生学习的语境,即使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和语境,结合教师设计的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的经验。
首先,经验主义课程论重视自然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学习知识。
因此,经验主义课程论提倡创造一个自然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活动和参与集体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效率。
其次,经验主义课程论注重教师的角色。
它强调教师作为学习的导师和指导者,在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协助和支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者不断探索,实现学习目标。
教师应通过问题跟踪,灵活调整学习活动,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激发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学习者以及学习结果的反思。
它提倡让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结果,并通过反思和思考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反思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和困难。
综上所述,经验主义课程论是一种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开展教育的有效方法,它重视学生在自然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强调学习者反思学习结果,并以积极的心态和动机来提高学习能力。
2020年教育学考研热点复习: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2020年教育学考研热点复习: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e7bba0d31126edb6f1a10b7.png)
教育学考研热点复习: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主要观点包括: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②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③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④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经验主义课程论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致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2)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该理论堪称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的理论,早期斯宾塞崇尚科学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一直到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大多是学科知识本位的基础上来阐述课程。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是: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主要观点包括:①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②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做社会的一员;③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④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⑤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社会改造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
但它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
(4)存在主义课程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
主要观点包括:①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②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③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经验主义教学理论
![经验主义教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988ac39f111f18583d05a45.png)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1)经验主义课程的产生(2)经验主义的课程主张(3)对经验主义课程观的评价(4)杜威的经验课程观经验主义课程的产生经验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形成与进步教育运动及儿童中心主义息息相关。
“儿童中心主义”源于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人的教育思想。
从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兴起了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的运动。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等。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主张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对经验主义课程观的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不足之处: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杜威经验课程观—儿童中心论杜威反对以学科的形式呈现课程。
他主张课程应当还原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只有连续的、能促进儿童生长的经验才能进入课程。
杜威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并不是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放任自流,相反,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杜威经验课程观—儿童中心论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乃是使 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皮尓斯:1878年: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在 于它能引起人们有效的行动。“存在就是有用”。 詹姆斯:1907年《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 新名称》。“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生活 有好处,便是真的”。 “有用就是真理”。
二、理论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 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 “为什么有人认为一个人必须在以下两种情况中 作出选择:是牺牲自己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呢,还是牺牲别人以达到自己独有的目的呢? 这种二元论已根深蒂固,不易推翻。由于这个 原因,目前教育上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 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 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
是必须使其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生长,或者发展着的生长,不仅指身体的 生长,而且指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生长的首要条件是儿童的未成熟状态”, “它是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是向前生长 的力量”。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谢谢大家!
二、理论基础
杜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 自然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核心概念:“经验” “经验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在主动方面, 经验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是承受结果”。 经验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经验中包括反思。 第二,经验即实验。
二、理论基础
第五讲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内容提要
• • • • • 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杜威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基本的课程观 杜威的课程思想的影响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背景 • 新教育运动 •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 现代教育运动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一)对国外的影响 • 倡导自然教育,在欧洲国家产生影响。 • 对日本战后教育的影响。 • 平民教育运动:强调在自由民主的社会中, 不允许少数人垄断教育机会。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二)对我国的影响 1、社会改革思想 • 哲学思想。 • 社会学思想。 • 实证科学的思想。
五、杜威课程思想的影响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四、基本的课程观
四、基本的课程观
(二)关于课程形态——主动作业
1.特点
所谓“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 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就是着眼于儿童 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 归纳和提炼而获得各种活动方式。
2.主动作业的类型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改造或改组 “我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 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我的教育信条》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 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 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心理学基础: 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 反对仅仅研究心意识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实质 在于有机体采用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并满足 自己的需要。 关注人的情绪、习惯、兴趣冲动等。 根据这种心理学,杜威提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按 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刺激和 材料,以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儿童本能 的生长就是教育的天国”,导向“儿童中心”。
烹饪、纺织、缝纫、木工、金工等。另一方面是游 戏。手工课堂一角神情专注分享成就感
讲解示范
作 品 展 柜
四、基本的课程观
(三)课程评价
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分。内在价值不是判断的 对象,不能与其他价值相比较。工具的价值体现 在能够实现外在的目标,是通过比较、判断得出 的。对内在价值要“欣赏”或体认。 课程评价中要统一二者。 教育首先具有内在的价值,教育中的每一科目在经 验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每门学科又具有工具 价值,但不能过于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