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合集下载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

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

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

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

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264页4-7行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

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

(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题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世界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研究。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历史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

因此,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与传统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2. 与庸俗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3. 与形而上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整体和过程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点,更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析。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事物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相互关系复杂,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指导,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哲学辨析题

哲学辨析题

9、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因此任何真理都不会被推翻。(对)
答:所谓真理,是表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实际相一直的内容,这点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也是不会被推翻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它将不断的得到完善和修整。
10、世界统一于存在。(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反过来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是辨正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一切偶然性的背后也都存在着必然性,即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答: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字眼,可以理解为,可以认为物质存在,也可以意识存在,因此这个命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的命题。具有明显的折中调和的特性,实质是一个二元论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明确指出世界统一于物质。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一、辩证唯物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4、5、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6、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7、世界统一于存在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9、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1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1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14、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7、18、19、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2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24、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25、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26、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2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28、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29、30、31、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2、33、34、假象是一种错觉。

3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6、哲学是37、38、39、40、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41、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4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43、规律是变化、发展的。

44、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

45、46、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4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48、49、50、51、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广泛。

52、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选择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选择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1、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这句话只强调了主观的追问和思考,舍本求末,表述错误。

2、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源泉,真正的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3、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辨析: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亡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辨析: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而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

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与方法论无关。

辨析: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辨析: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8、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相同的。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1.哲学是关于世界不雅的学问,世界不雅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错误.世界不雅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意见.人们在日常生涯中总会自发地形成如许或那样的世界不雅,但只有体系化理论化的世界不雅才是哲学.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成知论.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根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成知论是基于哲学根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完整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确定思维与消失的同一性,保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定思维和消失的同一性,保持不成知论.3.世界同一于消失.错误.这是一个调和主义的不雅点.因为在这里,消失是不明白的,假如消失是物资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不雅点,假如消失是指精力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不雅点.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与它的物资性.4.物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不雅消失.错误.物资是标记客不雅其实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什物的关系是共性与共性的关系.把物资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器械,混杂了共性与共性的关系.如,临盆方法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5.大脑排泄思惟,就像肝脏排泄胆汁一样.错误.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主不雅映像.”6.新闹事物就是新消失的事物.错误.新消失的事物不必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相符客不雅纪律,具有壮大性命力和弘远前程的事物.不克不及以消失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尺度.7.准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不雅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脑筋主不雅自生的.错误.意识是客不雅世界在人脑中的主不雅映像.准确的思惟是对客不雅事物的错误反应,错误的思惟是对客不雅事物的曲解的.虚幻的反应.8.唯物主义都建议能动的反应论.错误.264页4-7行9.人类的熟悉和实践是有限的.错误.就具体熟悉进程而言,人们的熟悉才能收到主客不雅前提的制约,不成能穷尽对客不雅事物的熟悉.但按其赋性及其无穷成长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整可以或许熟悉无穷着的客不雅世界.(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标中介或者手腕都是有限的.但同时,人是有意识的消失物,对实践既定目标超出是永无只尽头的.(81页)10.既然实践是熟悉的独一路源,那就没有须要倡导卖力念书,接收间接经验.错误的.确定实践是熟悉的起源,其实不排挤接收间接经验的须要性.熟悉起源于实践是就人类熟悉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熟悉主体,其绝大部分常识起源于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须要也不成能事事直接经验.在你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则是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熟悉都是来自于实践的,但接收直接经验的同时,不排挤接收间接经验.11.有效即真谛.(不做请求)错误.这是适用主义的真谛不雅.适用主义以为真谛是不雅念和行动对人有效的后果,以为概念.思惟.理论是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标而设计的对象,这实际上是一种主不雅真谛论.(P286)12.人平易近群众是汗青的剧中人,汗青人物是汗青的剧作者.错误.人平易近群众是汗青的创造者.人平易近群众作为创造汗青的决议力气,既是汗青的“剧中人”,又成为汗青的“剧作者”.汗青人物对汗青成长有深入影响,但其感化的施展受到社会成长客不雅纪律的制约,植根于人平易近群众的实践活动.离开人平易近群众,汗青人物将一事无成.13.是否承认社会汗青的纪律性,是唯物史不雅与唯心史不雅的根本对峙.错误.二者的根本对峙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汗青的纪律性,而是表示在对社会汗青关根本问题的不合答复上.唯物史不雅以为社会消失决议社会心识;而唯心史不雅则以为社会心识决议社会消失.二者的其他对峙和不合都是由这一根本对峙派生和成长而来的.14.经济基本是社会的最终决议力气.错误.经济基本决议上层建筑,但经济基本其实不是社会成长的最终决议力气.经济基本是在临盆力基本上形成和成长的,是被临盆力决议的.临盆力才是社会成长的最终决议力气,它决议了经济基本并经由过程经济基本决议着全体社会生涯.15.经济落伍的国度在哲学上仍可以或许吹奏第一小提琴.准确.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心识相对自力性道理的准确论断.社会心识同经济成长程度具有不服衡性,经济成长程度较高的国度,其社会心识其实不必定属于时期前列,经济成长程度其实不高的国度,其社会心识不必定滞后,有的还超出临盆成长程度较高的国度. 16.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错误.胡适的这句话是豪杰史不雅的不雅点,属于主不雅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它从社会心识决议社会消失的不雅点动身,单方面夸张少数汗青人物的意志和思惟在社会成长中的感化.17.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须要基本和前提.错误.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须要前提.小我只有获得自我须要的须要的知足,才干成为价值的创造者,为他人和社会进行创造和奉献.同时,自我价值经由过程人的社会价值来实现和表示,经由过程对社会的进献显示本身的人生意义.18.物资文明是社会文明成长的根本标记.(本题不做请求)准确.物资文明指人类改革天然界的物资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临盆力成长状态的实际表示.临盆力是社会成长的重要标记,是实现社会成长各类目标的前提前提,是社会成长的分散表现,是社会成长的客不雅标记,是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标记.物资文明作为精力文明.政治文明的基本,是社会文明成长的根本标记.19.临盆力成长是社会成长的独一尺度错误.198页第三段.是重要尺度但不是独一尺度.准确看待和处理各类尺度之间的关系.不克不及仅看临盆力程度的高下,更要看临盆关系对于临盆力的顺应程度.20.社会心识都属于思惟上层建筑错误.思惟上层建筑又叫意识形态.P244页倒数第二段.如天然科学.逻辑学. 说话学等不属于思惟上层建筑.21.科学技巧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重要标记.错误.这是技巧决议论的不雅点.它的错误不在于确定科学技巧在社会成长中的动力感化,而在于把这种感化绝对化,不睬解只有临盆关系才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根本标记,并组成了社会形态的实际基本.(第188页)2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错误.否定是新旧事物接洽的环节,辩证否定的本质就是“抛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续,既战胜其消极身分有保持其积极身分.23.真谛的内容是客不雅的,情势是主不雅的.答.准确.真谛是标记主不雅与客不雅相相符的哲学范畴.作为真谛的反应对象,客不雅事物及其纪律是不以人的主不雅意识为转移的.作为人脑对客不雅对象进行不雅念上的加工的产品,真谛须要经由过程感到.知觉.表象.概念.断定.推理等主不雅情势表达出来. 24.熟悉是反应和创造的同一.准确.人的熟悉是以实践为基本的创造性的反应活动.反应与创造不成朋分,反应内涵地包含创造,创造消失于反应之中.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把熟悉的反应特征与创造特征同一路来,是一种能动的反应论.(265页)25.人们不克不及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准确.人类的汗青的成长(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不雅的因果性和必定性,它为主体选择供给了汗青成长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实现每一种可能的多种情势.人们的主体选择不是自由和随便的,只能在由汗青必定性决议的必定规模内进行.或者人类汗青是人自发创造活动的进程和成果.当临盆关系不顺应临盆力成长的请求时,人们势必在客不雅可能性的基本上变动陈旧的社会形态,树立顺应临盆力成长请求的新的社会形态.但是,正如人们不克不及自由选择必定的社会临盆力,人们也不克不及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26.一切汗青都是当代史.错误.(书P160页倒数第三行起)27.唯物主义都以为社会消失决议社会心识.错误.社会消失决议社会心识是唯物史不雅的根本不雅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天然不雅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汗青范畴,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以为是社会心识决议社会消失.28.感到到了的器械,我们不克不及连忙懂得它,只有懂得了的器械才干更深入地感到它.准确.感性熟悉经由过程感到器官获得的对事物表示现象和外部接洽的熟悉,具有形象性但缺少深入性.只有把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才干战胜感性熟悉的局限性,更清楚地感到这个对象各方面的特色和变更.29.上层建筑合适本身的经济基本也不必定对社会成长起促进感化.准确.对于某一社会而言,该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本本质上老是相顺应的,上层建筑可否促进社会成长不单单取决于它是否顺应本身的经济基本,而取决于它所办事的经济基本的性质.当这一经济基本合适于临盆力成长的请求时,与这一经济基本相顺应的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社会成长,反之,就阻碍社会进步.30.人不克不及一次踏进同一条河道.(不做请求)错误.物资是绝对活动和相对静止的同一体.假如说人一次都不克不及踏进同一条河,就是否定了物资的相对静止性.这句话是对赫拉克利特不雅点的画蛇添足,是狡辩论.31.时光是“人成长的空间”.准确.自由时光的若干直接决议着人的成长空间的大小.人的成长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人的各类活动在时光上所占的比重.经由过程进步劳动临盆率,缩短须要劳动时光,增长自由时光,扩展了小我的社会成长空间,供给了小我自由成长的舞台.32.文化和文明是一回事.错误.(248第二段4-7行)。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哲学辨析题

哲学辨析题

一、唯物论1、辨题: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世界遗产。

答:(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总是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保护好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如果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好世界遗产,还会对世界遗产起到破坏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把主观意识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

(4)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2、辨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就事业。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这点看,辨题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

(2)人们要成就事业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人们要成就事业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辨题观点是片面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直接的推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能够能动地改选世界,即反作用于物质,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库[1]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库[1]

辨析: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逻辑证明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

其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逻辑证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理论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已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计划、方案。

但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但是我们老师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在最后)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辨析题

第一章辨析题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哲学易错知识判断

哲学易错知识判断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辨析生活与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具体问题的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是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8.唯物主义是正确,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9.“气者,理之依也”、“理在事先”,都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0.“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分歧体现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11.“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符合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2.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1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4.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1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

16.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7.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1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20.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2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2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3.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5.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途径。

26.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7.事物的联系时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8.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29.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0.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不仅表现为空间上的左右联系,也表现为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方案]

马克思哲学辨析题(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哲辨析题汇总

马哲辨析题汇总

辨析题1。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应是一般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科学的哲学。

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而哲学一旦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概括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就能够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各门科学的发展,又不断地以新经验、新材料、新成果丰富和发展哲学,如此循环往复,使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伴相长。

2唯心主义均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错误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有些事物现在不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被认识。

⑵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

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

答: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果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恩格斯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哲学概论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辨析题集锦一、辩证唯物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背景: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

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答案:(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二)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3)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因此,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3、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如果从个别事实出发,从某一方面的事实出发,就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也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有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了客观实际,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否则,也不能算是真正从实际出发。

4、背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政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辨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不“唯书”,只“唯实”。

答案:(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办事情、作决策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如果要求“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上述观点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但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若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上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二、唯物辩证法(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6、“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说明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伤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但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仅仅因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存在,就认为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片面的。

(5)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7、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6、(1)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的是整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和决定作用,部分从属于整体,但这只是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一方面,二者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8、我们在办事情的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这是因为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可见,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规律的客观性,所以办事情要量力而行。

(2)规律的客观性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所以办事情要尽力而为。

(3)认为规律的客观性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规律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9、背景材料:2001年用于西部地区的财政性建设资金超过上年,西部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93%和16.3%,高于东部地区6个和3个百分点。

2001年又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如青藏铁路、“西电东送”、龙滩水电站等。

2002年新增的1500亿元国债投资中安排西部地区的投资占40%以上。

辨题:事在人为。

因此,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有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一个发达的大西部将很快出现。

答案:(1)事在人为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是合理的。

国家的支持、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热情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同西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3)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西部大开发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进行。

因此,认为一个发达的西部将会很快出现是不科学的。

(4)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0、背景:近年来不断发展阶段网吧,在开阔公众视野、丰富大众信息的同时,也使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有害信息和不良游戏的威胁,全国各地因“泡吧”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辨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应尽快取消网络。

答案:(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从材料中看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吧在开阔公众视野、丰富大众信息的同时,也使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有害信息和不良游戏的威胁。

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因此,我们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

尽管网络有利有弊,但其给人类带来的利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其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而取消网络。

(3)我们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是,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限制其不利的一面,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四)矛盾的观点1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

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会适得其反。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五)内外因的关系12、“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才能实现变化发展。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一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外因的作用。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河边走”会不会“湿鞋”,关键在于内因,只要我们善于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自觉抵制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就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3、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答案:(1)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性质促成事物发展时,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实现事物质的飞跃和发展。

(3)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学会“优化结构”。

(4)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并把它作为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不仅在于是否承认和揭露矛盾,是否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还包括是否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承认和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认识事物矛盾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它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