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
地球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报告报告内容:1.测井实验报告目的2.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3.报告感想与建议第一部分:测井实验报告目的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4、确定地层孔隙度5、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6、计算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7、确定束缚水电阻率和束缚水饱和度8、确定地层的含油性9、可动油气分析10、确定岩石渗透率第二部分: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1.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测井是以岩石物理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连续地测量岩石某种物性参数随井深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油气田、煤田、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划分油气层、煤层,确定油气储集特征、煤质等参数。
另外测井也可连续地观测井眼状态(井斜、井径)、地层产状等有关参数、检查套管质量、固井质量,为钻探、油气开发等工程服务。
测井是通过观测钻孔内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来研究钻孔周围介质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从而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有关科学技术问题。
测井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是将电磁学、声学、核物理学、热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用于油气井或其他矿井的勘探中,依靠测量仪器获取的大量地层信息进行资源评价。
测井方法分类: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成像测井;工程测井;生产测井等。
通从过各种方法确定储层参数计算,岩性识别。
2.处理过程:(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曲线采用不同的判别方法,进而划分地层界面,划分渗透性地层,进而进行相关处理与解释。
(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分析实验用图3可以发现用自然点位、微测向、声波时差等发现自然电位、井径、自然伽马曲线于某些取值处曲线差异很大,如下三处所示:由上图判断渗透性地层,相关量为阿尔奇公式:mt wnwφR a b R S =在完全含水地层上R t =R o ,S w =1,于是aφR R mt w = (b 设为1),在油气地层上R t >R o ,S w <<1,由此引人视地层水电阻率R wa :a R mtwa Φ*=R 取m=2, a=1 注:水层: R wa =R w 油层: R wa >>R w(4)确定地层孔隙度于第一层DEN=2.5,CNL=15;第二层DEN=2.4,CNL=16;第三层DEN=2.4,CNL=15。
测井实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背景 (2)二、实验目的 (2)三、实验主要内容 (2)四、实验具体过程 (2)(一)建立测井曲线道 (2)(二)导入数据 (3)(三)选定目标井段 (3)(四)导入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曲线道 (3)(五)编辑调整页面 (4)(六)实验成果图 (4)五、实验结果分析解释 (4)(一)对测井曲线图的大致认识 (4)(二)测井曲线的特征 (4)(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原理 (5)(四)实验成果资料分析解释 (6)六、实验总结 (6)七、体会与建议 (7)八、附录 (7)附录1:实验成果图图1 (7)附录2:实验成果图图2 (9)附录3:泥质含量计算 (10)附录4:孔隙度计算 (11)附录5:渗透率计算 (12)附录6:饱和度计算 (13)一、实验背景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本学期我们跟随刘之的老师修读了《测井方法原理》这门课程,在理论上对测井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有了大致了解,但这种了解还是浅层次的,需要实验的佐证,因此在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此次的上机实验,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上机分析,以求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实验目的1.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的分析,使我们深入了解测井数据格式、测井曲线类型,测井曲线的处理流程等,从而为测井资料处理奠定基础。
2. 通过上机操作,使我们深入了解到物探专业基本软件carbon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从而为我们以后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主要内容1.认识测井曲线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
2.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定性识别。
3.使用声波时差及微电阻率曲线进行储层物性定性分析。
4.使用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含油性定性分析。
5.开展分析井段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定量计算(选择代表性深度点数据计算)6.依据上述识别和划分结果撰写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四、实验具体过程(一)建立测井曲线道1.安装卡奔3.0软件2.打开IntellExpore,建立9个测井曲线道,即自然电位测井(SP)、自然伽马测井(GR)、井径测井(CAL),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D)、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S)、微球形聚焦测井(RMSFL)、声波测井(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
学习测井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7月至8月期间,在XX油田测井分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得到了带队老师李明的悉心指导,以及公司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
在此期间,我对测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实际工作环境有了切身体验。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概况XX油田测井分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测井、录井、试井、地质勘探为一体的综合性油田技术服务企业。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先进的测井设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油田技术服务。
2. 实习内容(1)测井理论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测井原理、测井方法、测井解释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对测井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2)测井仪器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测井仪器的操作方法,如电测井、声波测井、核磁测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技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测井现场实践在实习期间,我跟随测井队伍前往油田现场,亲身参与了测井作业。
在现场,我了解了测井作业的流程,学习了如何进行测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
(4)测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如测井解释软件、测井解释数据库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测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测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实习期间,我亲身参与了测井作业,掌握了测井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对于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测井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了视野实习期间,我了解到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了油田行业的发展现状。
测井地质报告

具体方法步骤
(1)在熟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诸岩心井进行系统而仔细的岩相或层序观察,并与测井曲线相对照、对比、 修正,划出典型的骨架相曲线类型。 (2)最大海泛面或密集段(时间线)的确定,由于密集段剖面极薄,通常几厘米至数十厘米厚,故在野外易于忽 略,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然而由于其典型的测井响应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易于识别,故更确切的识判密集段的 方法是测井方法,即通过钻井岩心化石丰富或分异度的分析和测井曲线特殊信息的解释,提出具年代意义的界面, 并把相应的古水深及生物事件与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并标定在测井曲线上,作为划分对比层序的重要的时间界面。 (3)层序边界(时间线)的识别及确定,对于岩性组合相近似的层序,层序间的界面难以通过野外露头和地震剖 面上识别,由于测井曲线或资料的灵敏度或高分辨率特点,故极容易从测井资料或曲线的不连续性或突变性进行识 别。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层序边界类型,并标定在测井曲线上,作为大尺度年代地层框架。 (4)按点一线一面逐步展开,进行测井曲线的层序或体系域对比,从而对不同层序、体系域在时间、空间上的演 变规律有较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层序对比时,应在上述时间框架之基础上,确保同一体系域或层序在时间、空间上 相变的协调性,即岩相展布的有序性和沉积条件的一致性(钱奕中、陈洪德等,1995) 测井曲线是地层记录的一 种测井响应型式,其解释往往存在多解性,因此,我们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层序地层研究时要结合实际的岩心观察, 建立层序、层序边界、体系域等的测井曲线解释模式,以便准确地开展测井资料层序地层解释。
五、对于沉积体系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1)冲积扇体系 冲积扇属陆地上山口或断层附近的堆积体,它是山地洪流或间歇性洪流出山 口进入冲积平原区,因坡度突然变缓,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大 量堆积而形成的扇状砂砾岩体。由于组成冲积扇的沉积物物源丰富,搬运距 离短,所以分选极差,颗粒大小不等。在乌东冲积扇为大套杂色块状砾岩夹 薄层泥岩,块状构造,表现为块状韵律或正韵律。电阻率曲线为箱形高阻, 续性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变好,顺扇体倾向方向为发散的楔状,顺走向方向呈 丘状。一般存在于铜钵庙组时期。
测井个人总结

测井个人总结绪论一、钻井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测井钻井地球物理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地下水和地热、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等资源勘探中, 以及基础地质研究和许多工程监测中, 凡涉及需要取得钻井资料时, 都可以进行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钻井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工业中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工程技术, 工业部门习惯上称它为地球物理测井或简称测井。
在国外也存在着类似的两种称呼,在该课程中简称测井。
测井以地质学、物理学、数学为理论基础,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设计专门的测井仪器。
将测井仪器置于井中沿井身进行测量,得出井壁地层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地层结构及井身几何特性等各种信息,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矿产的勘探和开发提供资料和服务。
二、测井的概念测井是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孔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种手段。
测井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测井是获取地层信息的最直接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通过在井下放置一定的测量仪器,同时在地面配置对井下仪器进行控制、操作、记录和分析的设备。
沿井孔测量井孔地层剖面上不同地层物理参数的变化,然后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地层的各种地质特征。
三、测井的发展简史世界上第一次测井是由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与道尔一起,在1927年9月5日实现的。
我国第一次测井是由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于1939年12月2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实现的。
1、模拟记录阶段2、数字测井阶段3、数控测井阶段4、成像测井阶段四、测井工作的两个阶段1、现场测取资料阶段即将仪器运往井场,组装测井仪器,下到待测井段,上提仪器测量各种参数,得到满足一定要求的测井曲线。
2、资料处理解释阶段将测井数据带回室内,在专用的测井解释工作站上用专用测井解释软件进行处理、解释,得到地层各种地质参数。
五、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石油测井求取的主要储集层参数储集层:具有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并且储集空间之间联通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测井知识学习总结报告

测井模块学习报告第八采油厂郭鹏2016/1/22测井模块学习总结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测井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结束,此次测井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1.测井技术发展概况、测井曲线原理及应用;2.储量参数研究与解释方法;3.地质储量相关知识。
其中,测井曲线的应用、储量参数研究与解释方法、地质储量相关知识为重点学习项目,主要学会对有效厚度、表外厚度的识别及划分、地质储量参数的确定及储量计算,现将近期学习的内容整理与总结。
一、测井技术发展概况、测井曲线原理及应用1.1 测井技术发展概况全称地球物理测井,就是指通过井下专门仪器,对井筒周围岩石及流体的不同物理、化学或其它性质的测量过程。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以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为手段,设计出专门的仪器沿着井身进行测量,进而获得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地层结构、构造和井身的几何特征等信息,可对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其它重要的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别,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资料。
世界上第一支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是由法国人马奎尔·斯伦贝谢(Marcol Schlumberger)和康纳德·斯伦贝谢(Conrad Schlumberger)兄弟发明的,并与道尔(Doll)一起,在1927年9月5日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测井。
而我国第一次测井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于1939年12月3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实现的,录取了一条电阻率曲线和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并划分出气层位置。
大庆油田测井系列发展历程主要经历3个阶段:1)20世纪60~70年代发展横向测井系列;2)20世纪80年代发展JD-581测井系列和8900测井系列;3)20世纪90年代后开发调整井发展国产DLS测井系列。
测井方法众多,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
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井间电磁、核磁共振、元素俘获测井等1.2 测井曲线原理及应用当前油田主要利用测井学划分储集层、识别流体性质和确定储层参数三个方面,当前测井方法种类众多,每种方法均有自身的探测特性和适用范围。
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本科阶段重要实习,在大三的暑假进行,在炎热的酷暑中,我们不仅得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也经历酷暑的考验。
二、井场概况本次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实习在中国地质大学现代钻探实践中心进行。
中国地质大学现代钻探实践中心位于学校东南角,教五楼以南、测试楼以东、南翼楼以西。
现代钻探实践中心钻塔高为17.5米,钻头为岩心钻。
根据塔高,该钻塔可钻进1000米的深度;加上塔基,钻机占地17.5平方米。
在前期本科生实习中,已钻进约20米,基本上可以满足测井实习的需要。
由于钻进较浅,钻遇地层为第四纪土层。
地层含砂越多、电阻率值越高,泥浆滤液矿化度对电阻率也有影响。
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电阻率一般为20~100欧姆米。
第二章仪器设备本次测井实习所需仪器包括:(1) 地面仪器:JGS-3型智能测井主机;(2) 下井仪器:JD-2型电极系;(3) JCH-1000型测井绞车;(4) 井口滑轮。
测井过程中所需要的其它辅助设备和耗材,包括交流电、地面电极、专用导线、万用表、手套等。
1、JGS-3型智能测井系统JGS-3型智能测井系统是一套轻便的小口径测井设备,由重庆地质仪器厂制造。
适用于固体金属和非金属数字测井、煤田数字综合测井、煤层气测井、水文和工程地质数字测井等。
现场测井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面测井主机、绞车电缆、下井仪器几部分,本次实习主要用到电极系探管。
2、JD-2电极系电测井以研究岩石的导电性为基础,其中的视电阻率测井是最常用的方法,视电阻率测井是电极系探测范围内各介质电阻率的某一加权平均值,一般来说,岩层至电极系的距离越近,它对电阻率的影响就越大。
电阻率曲线可以用来划分地质剖面,确定矿层位置及估算岩层的真电阻率等。
利用JD-2电极系,可以作以下参数的测量:(1) 电位电阻率在电位电阻率曲线测量中,电极2和电极3是供电电极,电极1和井口组成测量电极,记录点在电极1和电极2的中点。
测井实习报告总结

测井实习报告总结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射孔、测试、井下仪器、测井解释、地面仪器、测井工艺、现场测井观摩、综合录井。
射孔是将射孔枪送到预定的深度后,进行校深、点火,利用聚能罩聚集很高的能量,爆炸将射孔弹射出,穿透套管和地层,从而达到形成通道的目的。
射孔是一种完井手段,主要是让地层中的油气能通过射孔通道流入井筒内。
射孔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井下射孔、卡钻的判断、井壁取芯。
在射孔作业中常遇到的问题有射孔弹在井下不爆炸而在工作地面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误射孔、卡枪。
实习前以为射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经过老师的讲解,现在我才发现射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射孔作业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测试是试油的一种手段,它是指在动态条件下对油气层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地层压力,温度,地层产出流体性质的判断,渗透率,测试影响半径,油气的边界等。
测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裸眼井测试,另一类是套管井测试。
其中裸眼井测试是一种不稳定的测试,一般风险较大,因此测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井下不超过8小时;而套管井测试是一种稳定测试,风险较小,测试时间长,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层位污染,需要开井10分钟,然后关井,再开井充分流动,观察两次流动压力是否一样。
通过听取老师的讲解和对仪器的观察,我对测试这个在学校并没有接触过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井下仪器的观察,在仪器车间我们观看了普通声波探头、长源距声波探头、硬电极、双感应探头、微球形聚焦探头、岩性密度探头、地层倾角方位探头、补偿中子测井仪、双侧向测井仪等一系列的井下装置和设备。
井下仪器除了有这些探头外还包括电子线路和防转短节。
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过一些井下测井仪器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这次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实际的仪器,发现和自己想象当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
通过观察这些仪器,加深了我对测井仪器及测井原理的进一步认识。
测井解释包括资料的上井验收和资料解释。
上井验收时要看测井曲线是否符合标准;测井解释时一般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对测量的曲线进行解释,陆相一般为沙泥岩剖面、海相为碳酸盐剖面,可以利用测井曲线来划分剖面,识别岩性计算参数。
石油测井实训心得总结报告

石油测井实训心得总结报告当我参与石油测井实训时,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总结我在实训中的心得,并按照给定格式完成写作。
一、在实训中,我首先学习了石油测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我了解到测井是一种评估地下岩石和油气储层性质的重要方法。
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对石油测井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石油测井是通过测量井内各种物理量的方法来评估地下岩石和油气储层性质,帮助石油工程师了解井内状况,作出合理的决策。
2. 研究了石油测井的分类和常用测井方法。
石油测井可分为地层测井、岩性测井和工程测井等。
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电测井、声波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
3. 学会了石油测井数据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掌握石油测井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我能够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并评估油气储层的潜力和产能。
二、在实训过程中,我还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提高了石油测井的实践能力。
1. 学习并掌握了常用测井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电测井仪、声波测井仪和核磁共振测井仪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技巧。
2. 参与了虚拟实训和现场实操。
通过虚拟实训软件的模拟操作和真实油井的实地测井,我能够准确地获取测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3. 学会了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在实训中,我了解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对于石油测井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三、除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我还通过实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在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队友协商、协作和分工合作。
通过分工合作,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2. 在模拟项目中,我学会了与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的讨论和交流。
这不仅加深了对石油测井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向导师请教和与同学交流心得,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这次石油测井实训,我不仅提高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测井实验报告

一、前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物理测井这门课程。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以物理学、数学和地质学为理论基础,以井眼及其周围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专门的仪器设备,沿钻井剖面测量各种物理参数,通过数据处理和综合研究,揭示测量对象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发现油气、煤、金属与非金属、放射性、地热、地下水等矿产资源。
通过本次的实验课,我们认识了测井仪器,了解测井仪器系统的组成。
通过课上邹长春老师对测井曲线的讲解,我们看到了常规的测井曲线图件,进一步看懂了测井曲线图,掌握常规测井的种类;另外认识常规测井资料处理成果图件,了解测井能够解决哪些地质问题。
通过这次的认识实习,我们在学习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测井的仪器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我们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为我们假期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内容和过程老师在实验课上首先讲解了测井仪器。
测井仪器分为地面仪器和地下仪器。
地面仪器主要包括绞车和控制面板。
地下仪器包括:密度三侧向探管、声波探管、伽马探管、电测探管。
绞车的作用包括连接井上和井下的仪器、使仪器在井中能够上升和下降。
另外线缆能够传输测量信号,使地上的面板能够及时地接收到地下的仪器传输上来的信号。
同时绞车上的线缆上每隔一定的长度都有记录,使绞车具备了深度记录的功能。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常规的测井方法,重点讲解了声波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和密度测井。
对于常规测井来说,一个深度只能测量一个数据点。
声波测井(AC)是在井中利用声波传播特性研究地层和钻井本身特征的一系列测井方法的统称。
声波管的上部和下部都有扶正器,它有两个作用。
下井时处于打开状态,始终保证仪器位于正中心。
其次它还有固井的作用,能够消除井眼垮塌的影响。
仪器上有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同一发射器发射,同时安装在仪器上的接收器在接收到经过岩石反射声波时会有时间差。
通过时间差来分析岩性。
普通电阻率测井是采用电极系沿井眼测量岩层或矿体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其测量结果是视电阻率,也称为视电阻率测井。
地质学感想与心得(精选10篇)

地质学感想与心得(精选10篇)地质学感想与心得篇1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
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
”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
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
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
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地质学感想与心得篇2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
测井实习报告

测井实习报告辛苦的实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
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测井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井实习报告1一、见习目的:1、了解石油生产的粗略过程,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2、理解和深化之前和今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3、了解今后实际的工作环境。
二、实习时间:20xx.3.9—20xx.3.13三、实习单位:江汉油田四、指导老师:尹太举五、班级姓名:xxx六、实习过程:20xx年3月10日行程:上午,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下午听取了有关于江汉地层记录井方法的报告。
报告之后,我们在尹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实地看到了采油机,俗称磕头机。
老师给我们粗略的介绍了磕头机的构造和原理。
抽油机就是抽油井地面机械传动装置,它和抽油杆、抽油泵配合使用,能将井下原油抽到地面。
20xx年3月11日行程:上午,参观了江汉油田测井公司,在测井负责人的介绍下,粗略的了解了测井的仪器和工作过程,并在从事测井的工作人员引导,参观了测井车。
下午,听尹太举老师讲解我院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旋回长井段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报告。
20xx年3月12日行程:上午我们参观了江汉石油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首先听取了“全国劳动模范”,原江汉油田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地质总师张建荣的先进事迹,学习其作为一名石油人的担当、奉献、敬业的精神。
之后在尹太举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了江汉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及油气分布图,在这幅图前,尹太举结合地层信息与油气分布,讲述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圈闭。
之后参观了地质所各科室的职能工作。
下午,参观了广六站,了解了从地下抽取油气并达到初步分离的工艺流程与使用装置。
20xx年3月13日行程:参观了江汉油田地质资料中心岩芯馆,了解岩芯岩屑的编号,管理,以及对于发现油气的作用,岩芯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质、矿产情况地下油层及所含流体特征等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测井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或应用组长:师凯歌 201302030233 组员:钟寿康 201302030208杨燕茹 201302010107朱晨蔚 201302010107陈佳作 201532020018王雅萍 201532020142016.4.20一、绪论1、问题的提出以及必要性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能局限于单井或者单一岩层的局部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区域性、多层岩层关联性的地质解释。
这种要求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将测井知识和地质中的沉积相知识联系起来,把两门学科从原理层面上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测井沉积这一边缘性学科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变得更加具有宏观性,使得测井资料解释而来的地质数据回归到地质体系中,这将使得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提升到区域层面上来,如此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2、学科的产生做为这一学科的主体—沉积相,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沉积相是指古代沉积的产物,它是根据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加以定义的岩石体或沉积物特征的组合。
沉积相的识别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第一,宏观层面:相与相之间的组合。
根据沃尔索相律:“只有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这一规律指导了在沉积相分析过程中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组合。
第二,局部层面: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古水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沉积相的知识以后,如何解决两门学科的联系成为关键。
我们必须认识到测井沉积学的本体—沉积相的识别,然后利用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将测井“嫁接”到沉积相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
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测井相。
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的。
测井实习报告

测井实习报告第1篇:测井实习报告.关于七个泉油田七7-7(K9-K10)测井解释的实训报告目录1、前言............................................第1页2、油田与层段的基本概况. (1)2.1 油田概况····································第 1页2.2 油井(七7-7井)概况 (1)2.3 层段(K9-K10)概况···························第1页3、初步评价方法···································第1页 4、层间定量分析···································第1页5、储层划分及相关参数(表格)·······················第2页6、测井结果分析····································第2页7、心得体会·······································第2页8、测井解释成果图································(见附页)可编辑.一、前言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油气田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测井资料解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教程实验报告学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姓名:李超凡学号:1006142218指导教师:邹长春日期:2017.3.1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报告一、前言地球物理测井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以物理学、数学和地质学为理论基础,以井眼及其周围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专门的仪器设备,沿钻井剖面测量各种物理参数,通过数据处理和综合研究,揭示测量对象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发现油气、煤、金属与非金属、放射性、地热、地下水等矿产资源。
本学期我们学习地球物理测井这门课程,但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我们对于其中很多东西都毫无概念,比如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对于测井曲线的解释及从图件中可以获取到什么信息,测井的方式方法,测井的用途及可以解决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次在实验室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初步认识了测井工作的各种仪器及其工作原理,并且还了解了常规测井使用的一些测井方法,如声波测井、电阻率测井和井径测井等等。
实验中,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仪器的工作方法,并结合课上老师的介绍讲解,让我更能形象具体的理解测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
另外,最后老师还给我们看了具体的测井曲线图,并且详细的解释了图上各部位所代表和传递的信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让我深刻的理解了测井的意义。
而此次实验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接触和认识客观的仪器,为以后测井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一个基础和客观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较大的帮助。
二、实验内容、过程实验过程中,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几种常用的测井仪器及其工作原理,并在最后给我们较为详细的解释了测井曲线及反应的井的特征。
声波测井:是在井中利用声波传播特性研究地层和钻井本身特征的一系列测井方法的统称。
包括五种测井方法,常用的为声波速度测井---是在井中测量井壁地层声波传播速度的一类测井方法。
由于声波速度测井直接记录的是声波时差(即声波速度的倒数),因此也被称作声波时差测井。
实验中介绍的为单发射双接收测井仪,仪器上具有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发射器发射声波,那么安装在仪器上的接收器在接受经过岩石反射的声波时,会出现时间差,那么通过时间差就可以分析反射声波处的岩性。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读书报告

第七章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监测第一节压力监测一、压力监测的意义和监测系统目前油层压力是油藏某时期开发动态最敏感的参数之一,它是注水保持能量状况和注采平衡关系的直接反映,也是我们选用合理的开采方式和进行配产配注的主要依据。
按一定的要求被选定为定期观测其井底压力的一批井(观测井、油井、注水井)及其监测制度,就构成了一个压力动态监测系统。
有的油田规定,要选三分之一的采油井每半年测一次压力,选二分之一的注水井每三个月测一次夺力,且保持其连续性。
二、测压方法1、直接测量法选用合适的压力计下入井底,直接测取关井后的恢复压力值。
这种方法较为准确。
但需关井,影响产量。
现场常常将所测取的未达稳定状态的恢复压力数据再经过处理后求取地层压力。
直接测量地层压力的仪器包括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环空测压法、重复式地层测试器。
2、间接测量法利用压力恢复数据求油井平均地层压力用井筒液面计算地层压力。
3、油井生产资料计算法利用油层油井生产数据,如两种工作制度下油井的稳定产量和流压或油井生产指示曲线等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计算油层压力。
三、压力监测结果分析1. 油层压力的保持水平油田投产后,油层能量消耗,产生压力降。
注水补充能量,可使油层压力回升。
所以,目前油层压力的保持水平直接反映了注采两方面的平衡状态和目前油层水驱油的能量状态。
一般要求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即尽量避免原油中溶解气在油层中脱出,由于气体的流动而抑制油的流动。
但也并不是油层压力保持的越高越好。
如果注水使油层压力高于岩石破裂压力,则会产生新的裂缝或使原微裂缝进一步开启,也可能使油水过渡带附近原油外流损失,也会产生油套管损坏变形等问题。
实际上,油层压力的保持水平。
应考虑多种因素,根据本油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般认为,为使油层保持较高的能量状态,应使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
2.单井及井组剖面压力监测结果分析单井压力分析是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区块乃至全油田动态分析的基础。
地质学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地质学实习报告心得体会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8月31日一、实习内容及安排在某某矿业公司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矿区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防、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作。
实习期间,公司安排了一系列的岗前培训和学习,让我们对矿区地质特征、地质勘探技术、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实地考察和勘探工作,亲身感受到了实际地质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实习心得体会1. 地质勘探使我更加了解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深入了解了不同地质岩层的形成过程、构造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
通过实地勘探和采样工作,我对地质学理论和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地质勘探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使我对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于矿区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预防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进行勘察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一点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感受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在实习期间,我亲身参与了公司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
通过地质工程测量和勘探工作,我了解了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质学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地质背景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
实习期间的这些工作,让我对地质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地质学研究的兴趣。
4. 实习使我对地质学职业有了更明确的规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职业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也明白了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测井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或应用组长:师凯歌 201302030233 组员:钟寿康 201302030208杨燕茹 201302010107朱晨蔚 201302010107陈佳作 201532020018王雅萍 201532020142016.4.20一、绪论1、问题的提出以及必要性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能局限于单井或者单一岩层的局部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区域性、多层岩层关联性的地质解释。
这种要求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将测井知识和地质中的沉积相知识联系起来,把两门学科从原理层面上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测井沉积这一边缘性学科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变得更加具有宏观性,使得测井资料解释而来的地质数据回归到地质体系中,这将使得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提升到区域层面上来,如此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2、学科的产生做为这一学科的主体—沉积相,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沉积相是指古代沉积的产物,它是根据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加以定义的岩石体或沉积物特征的组合。
沉积相的识别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第一,宏观层面:相与相之间的组合。
根据沃尔索相律:“只有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这一规律指导了在沉积相分析过程中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组合。
第二,局部层面: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古水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沉积相的知识以后,如何解决两门学科的联系成为关键。
我们必须认识到测井沉积学的本体—沉积相的识别,然后利用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将测井“嫁接”到沉积相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
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测井相。
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的。
它是一组测井响应集合,它代表一定的地质相,并能将其它相体相区分。
测井相又称电相。
二、测井相1、测井相的定义测井相的提出,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
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集”。
事实上,这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RIM)、深感应电阻率(RID)这样一个9维向量就是一个常用的测井测量向量。
2m厚地层共16个采样点,一个16×9测井数据集就可以表征这一地层。
而测井测量值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如孔隙度(Ø)、饱和度(Sw)、渗透率(K)、骨架参数Vmal,Vma2,Vma3…及泥质含量(Vsh)、粉砂指数SI等来表征。
2、测井相分析(1)定义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2)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测井相分析就是要用测井特征表征岩相特征。
测井资料是地层各种地质现象的综合反映,通过对测井资料(包括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及其处理成果)进行分析,能够解释多种沉积特征与现象,其指示的主要沉积相标志有:岩石组合(类型及构造)。
对测井资料进行数字处理,能确定出岩石类型及计算出岩石的百分比含量,利用成像测井等资料时别岩石结构。
沉积构造。
对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相关处理后,就能做沉积构造解释,如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
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
利用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上下解除关系及岩石成分的数字处理结果分析地层垂向序列变化关系。
古水流方向。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或成像测井得到的地层倾角方位频率图或地层倾角矢量模式判别古水流方向。
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在测井中为间接体现。
(3)测井相分析思路如下图(4)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含油气区;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极为有利;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三、沉积相标志的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1)幅度:分为低幅、中幅、高幅三个等级(2)形态:①钟形:反映水流能量向上减弱它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或逐渐废弃。
②漏斗:反映砂体向上部建造时水流能量加强,颗粒变粗分选加好,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收造影响,此外也代表砂体前积的结果。
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一致,物源充足的供应条件,是河道沙坝的曲线特征④对称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它多以充刷、充填作用为主,具有正粒序。
⑤反向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河水道末稍前积式充填为主具有反粒序。
⑥正向齿形:为充填堆积特征,常代表洪水作用下的堆积具有对称粒序。
⑦指形:代表强能量下的中层粗粒堆积,如海滩、湖滩⑧漏斗-箱形:代表丰富物源供应下的水下沙体堆积,为河口堆积的典型特征。
⑨箱形-钟形:环境为有丰富的物源,但后期由于河道迁移或废弃导致能量衰减,具有河道的均质沉积,到后期正向粒度的沉积。
⑩上为漏斗-箱形,下为漏斗-钟形:代表河道在迁移摆动条件下,有丰富物源供应的水道充填式堆积。
(3)接触关系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曲线形态上的凸型、直线和凹型。
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部突变)。
单砂层顶部突变,反映了砂体沉积末期水动力、物源供应条件。
(4)光滑程度:光滑、微齿、齿化(5)齿中线:水平平行、上倾、下倾平行(6)幅度组合包络线类型(7)层序的形态组合方式:加积式、后积式、前积式2、层序序列特征测井解释模型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曲线形状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其粒序序列变化,通常用反映岩性、粒序变化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的形态组合来反映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特征(1)正粒序模型。
一般为钟形,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2)反粒序模型。
对应于漏斗形测井曲线。
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3)复合粒序模型。
对应于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连续变化组成。
(4)无粒序模型。
对应于箱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
3、岩石组合(成分、颗粒大小)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测井参数值)选择几口沉积研究较详尽的井(井段)作为基准井(井段),然后推广出去,反过来以测井响应确定沉积相。
把目的层段的各类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值采集起来,建立不同岩性相的测井参数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判别、聚类分析就可以系统处理出来对应井段的岩性序列(2)测井相图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岩石组合在不同研究区不同目的层段有较大差异性,表现出电性数值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地区要选择不同测井解释模型,采集岩心样本用于系统处理。
4、岩石构造测井解释模型(倾角测井响应)(1)槽状交错层理:表现为一组短模式线连接的小红、蓝模式组合,底部往往为模式群间断处显示的冲刷面。
(2)板状交错层理:为一组模式线被彼此平行的红、蓝模式组合。
(3)楔状交错层理:为一组模式线被彼此交叉的红、蓝模式组合。
(4)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为小角度绿模式或杂乱模式。
在倾角对比处理中难以检测这种小型层理。
(5)小型砂纹交错层理:表现为小红蓝或杂乱模式。
(6)浪成冲洗双向低角度斜层理:表现为低角度的红蓝模式且合间互,模式的矢量模式方向相反。
(7)高角度斜层理:表现为单一的高角度蓝或红模式。
(8)冲刷面(再作用面):表现为上、下两种不同倾角矢量模式的间断处,通常上部倾角大,下部倾角小。
5、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倾角矢量成绿模式。
砂岩层序面或者薄砂层、泥岩层相互平行。
常见于席状沉积及海相沉积之中。
(2)前积构造:倾角矢量成蓝模式。
水流向前(盆地)推进过程中,有前积作用形成的结构。
常见于三角洲前缘和水道中心部位。
(3)发散结构:倾角矢量呈红模式。
同一时间单元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沿下倾方向加厚,反映不均匀的沉积作用。
常见于差异压实后河道边缘。
(4)杂乱结构。
倾角矢量杂乱,反映块状砂或者井眼条件不好。
5、古水流方向测井解释模型(1)全矢量方位图法全矢量方位频率图法就是将一段砂层中所有矢量进行方位统计,作成小方位频率图,哪一个方位点子最多,就表明主要的水流方向。
图为某井的一段河道砂的全矢量方位频率,图中清楚地表明水流方向为南西方向。
该方法是一种效果既好又十分简便的方法。
(2)红、蓝模式法在短对比矢量图上,一段砂岩层看起来点子似乎很乱,但是只要按照红、蓝模式法将砂岩层中的矢量进行分类,显然就清楚了。
对于砂岩层中的矢量大致可分为前述及的四种情况:红模式、蓝模式、绿模式、随机矢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短对比矢量图上,红、蓝模式的划分原则比在长对比图上严格,其原则是:a把深度接近的箭头相连;b连接时不要通过一个有异义的倾角;c将方位大致相同的箭头连上,倾角值越大时,方位角必须越相近似才能相连。
反之,当倾角很小时,方位角的变化可达90o;d蓝色图象的终端可以是红色图象的始端,反过来也是一样。
四、地层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1、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1)关键井测井沉积亚、微相模型的建立(2)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a测井对比标志层常选择特征标志层为等时界面,如火山喷发含高放射物质岩层。
标志层在全区分布稳定,区域上为等时界线。
因此在全区对比中以这个测井标志层对齐,上下地层依次等时对比。
b骨架砂体顶底界的确定测井曲线形态变化,岩性组合特征及地层倾角识别的沉积构造垂向序列,以砂岩层底冲刷面或再作用面为底界,以砂岩之上与泥岩接触面、砂岩层间明显间断或侵蚀面为顶界,横向连接砂体形态变化。
c成因地层单元划分根据区内不同测井曲线垂向变化规律和横向等时对比性,依据成因地层学(W.E.Galloway,1983)的对比原则,将剖面上地层按沉积成因单元不同的电性特征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