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技术基础-第二章气体分子运动论基本原理
第二讲_真空技术基础
真空系统的导流能力 流导
不同形状管路的流导已被编制成图表 不同流导C1、C2、C3间可相互串联或并联 ,构成总流导C
1 1 1 1 C C1 C2 C3
串联流导: 并联流导:
C C1 C2 C3
(就象描述气体流动的欧姆定律)
真空泵的抽速
为获得真空环境,需要选用不同 的真空泵,而它们的一个主要指标 是其抽速Sp,其定义为
涡轮分子泵运 转速度极高, 因此需要在优 于1Pa的较高真 空度下运转
涡轮分子泵的抽速曲线
涡轮分子泵的极限真空度达10-8Pa,适用的压力 范围在110-8Pa之间
隔膜真空泵的外形图
隔膜泵的能力较小(1L/s) ,极限真空度较差(100Pa) ,但无油污染问题
干泵系统的外形图
干泵的能力较大(100L/s) ,极限真空度较高(10-2Pa) ,无严重的油污染问题
p(t) p0 (pi p0 )e
则极限真空度:
S pt V
p0
Qp SP
0
有限流导情况下真空泵的抽速
当真空管路流导为有限,真 空容器出口与真空泵入口处 的气体压力不相等,但气体 流量相等。泵的实际抽速S 降低为
SPC Q S p SP C
即抽速S永远小于泵的理论 抽速Sp,且永远小于管路 流导C。即S受Sp和C二者 中较小的一个所限制。
气体压力的单位与换算
大气压: atm, kg/cm2, bar Pa: N/m2 Torr: mm· Hg 1atm = 1000mbar = 0.1MPa 1Torr = 133Pa
薄膜技术领域:从10-7Pa到105Pa,覆盖了12个数量级
分子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真空产生原理
真空产生原理一、引言真空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
真空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真空产生的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方法降低气体分子的密度,使气体压力降低到低于大气压的水平。
本文将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解释真空产生的原理。
二、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分子运动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在空间中运动规律的学科。
根据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微观粒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具有一定的动能。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的速度也增加。
三、压力与分子运动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气体分子在容器壁上产生的压力是由于分子不断与容器壁碰撞产生的。
分子与容器壁碰撞时,会产生一个冲力,冲力的大小与分子的速度和碰撞频率有关。
当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度增加,碰撞频率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压力的增加。
四、真空的产生根据分子运动论的原理,要产生真空,就需要降低容器内气体分子的密度,使其压力低于大气压。
常用的真空产生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机械泵机械泵利用机械运动将气体分子从容器中排出,以降低气体压力。
机械泵通过不断地抽取气体,使得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量减少,从而实现真空的产生。
2. 扩散泵扩散泵是利用分子的自扩散作用将气体分子从高压区域扩散到低压区域,从而降低气体压力。
扩散泵通过将气体分子从高压区域排出,使得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量减少,从而实现真空的产生。
3. 分子泵分子泵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将气体分子从容器中排出,以降低气体压力。
分子泵通过分子的连续碰撞和扩散,将气体分子排出容器,从而实现真空的产生。
4. 吸附泵吸附泵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分子进行吸附,从而降低气体压力。
吸附泵通过将气体分子吸附在吸附剂上,使得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量减少,从而实现真空的产生。
五、真空的应用真空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真空技术常用于电子显微镜、质谱仪等仪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在工业生产中,真空技术常用于真空蒸镀、真空包装等工艺中。
第2章+真空技术的稀薄气体理论
真空技术基础
克努森准数Kn —划分分子流状态与黏滞流状态
Kn D /
其中,D为气体容器的尺寸, 为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根据Kn的大小,气体的流动可 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间:
分子流状态:
过渡状态: 黏滞流状态:
Kn﹤1
Kn=1~110 Kn﹥110
§4-2 气体管路的流导
流导:真空系统中总包括有真空管路,而真空管路中气 体的通过能力称为它的流导。 设某一真空部件使流动着的气体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降低,则其流导C的定义为:
Q C P 1P 2
式中,P1和P2为部件两端的气体压力;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该真空部 件的气体流量(L)。
流导的求解: 当不同的流导C1,C2,C3之间相互串连或并联时,形 成的总流导C可以通过下式求出:
串联流导:
1 1 1 1 1 C C1 C2 C3 Cn
并联流导:
II.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 RT M
P
其中:
m m N RT kN0T kT nkT VM VN 0 V
R P0V0 / T0 8.3149 J mol1 K 1
k R / N0 1.3810
23
J /K
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 为气体分子的
2
n为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数目。
平均自由程( )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玻耳兹曼常数 (k=R/N0)、某种气体分子的有效截面直径d(常温常压下= 0.5 nm)、气体压力和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n之间的关系 为(普通物理学,程守洙主编,P299) :
平均自由程(
kT 1 1 2 2 2d p nd 2
C C1 C2 C3 Cn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2、1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
分子热运动: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2、1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分子热运动1.扩散(1)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①物态②温度③浓度差2.布朗运动(1)概念: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6)布朗运动的实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微粒的运动。
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布朗运动与温度有关,表明液体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气体动理论应用容积为20.0l的瓶子以速率v=200m/s匀速运动,瓶子中充有质量为100g的氦气。
设瓶子突然停止,且气体分子全部定向运动的动能都变为热运动动能,瓶子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求热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压强、内能及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各增加多少?解:定向运动动能为Nmv2/2气体内能增量Nik∆T/2(i=3)按能量守恒应有:Nmv2/2=Nik∆T/2则∆T=(NAmv2)/(iR)=(Mmv2)/iR=6.42K∆P=MR∆T/(MmV)=6.67×104Pa∆E=M/Mm·i/2·R∆T=200J∆ε=ik∆T/2=1.33×10-22J。
第二章真空技术基础
真空技术中,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和脱附现象总 是存在的,只是外界条件不同,产生吸附或脱附的 程度不同。
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空间气体压力不断降低,表面 上脱附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气体吸附量逐渐减少, 气体从表面上缓缓放出,这种现象在真空中叫做材 料的放气或出气。
一般地,影响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和脱附的主要因 素是气体的压强、固体的温度、固体表面吸附的气 体密度以及固体本身的性质,如表面光洁程度、清 洁度等。当固体表面温度较高时,气体分子容易发 生脱附,对真空室的适当烘烤有利于真空的获得就 是利用这个道理。
真空各区域的气体分子运动性质各不相同。低真空 下,气态空间近似为大气状态,分子仍以热运动为 主,分子之间碰撞十分频繁;
中真空是气体分子的流动逐渐从黏滞流状态向分子 状态过渡,此时气体分子之间和分子与器壁之间的 碰撞次数差不多;
当达到高真空时,气体分子的流动已为分子流,气 体分子与容器器壁之间的碰撞为主,而且碰撞次数 大大减少,在高真空下蒸发的材料,其粒子将沿直 线飞行;
旋片式机械泵
图2-1 油封旋片式机械泵结构图
(1)理论基础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Boyle-Malotte Law)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它的体积的 乘积是不变的。其数学表达式为
pV=恒量
若能将原压强为p0的容器体积V扩展∆V,扩展容积 后的压强为p1,则由玻-马定律有
p0V=p1(V+ ∆V)
“真空泵”是用于抽出容器内气体的机器。
真空泵主要性能参数:
抽气速率(体积流速): 在给定压强下,单位时间内从泵的进气口抽入泵内 的气体体积,称为泵在该压强下的抽气速率。单位: L/s;m3/s
极限真空:
在被抽容器的漏气及容器内壁放气可忽略的情况下, 真空泵能抽得的最高真空称为极限真空。
气体分子运动理论.doc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基础知识精讲】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气体分子不受力的作用,在空间自由移动.气体能充满它们所能达到的空间,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每个气体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发生碰撞使每个气体分子都在做杂乱无章的运动.(3)大量气体分子的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①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数目是相等的.②对于任一温度下的任何气体来说,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在某一数值范围之内,比这一数值范围速率大的分子数和比这一数值范围速率小的分子数依次递减.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都很少.在确定温度下的某种气体的速率分布情况是确定的.在温度升高时,多数气体分子所在的速率范围升高,而且在这一速度范围的分子数增多.2.气体压强的产生(1)气体压强的定义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即P=F/S.(2)气体压强的形成原因气体作用在器壁上的压力是由碰撞产生的,一个气体分子和器壁的碰撞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它施于器壁的作用力是不连续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从宏观上看,可以认为气体对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续的、均匀的.(3)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①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密集程度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即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每个气体分子撞一次器壁对器壁的作用力越大,而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次数越多,对器壁的总压力也越大,而撞击次数又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分子的密集程度)和平均动能(分子在容器中往返运动着,其平均动能越大,分子平均速率也越大,连续两次碰撞某器壁的时间间隔越短,即单位时间内撞击次数越多),所以从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决定于气体的平均动能和密集程度.②气体的温度与体积从宏观角度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的大小决定分子的密集程度,而温度的高低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4)几个问题的说明①在一个不太高的容器中,我们可以认为各点气体的压强相等的.②气体的压强经常通过液体的压强来反映.③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重力无关,这一点与液体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造成的).这是因为一般容器内气体质量很小,且容器高度有限,所以不同高度处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几乎没有差异.所以气体的压强处处相等,即压强与重力无关.④对于地球大气层这样的研究对象,由于不同高度处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不同,温度也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同高度差处气体的压强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重力有关.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从微观上看表示气体分子的总数和分子平均动能保持不变,因此气体压强只跟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②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时,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压强就会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体积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会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压强就会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保持不变.(2)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从微观上看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保持不变,因此气体的压强只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②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压强会跟着增大;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压强会跟着减小.(3)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从微观上看是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的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与由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相互抵消.②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时,气体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会使气体的压强减小,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才能使气体的压强增大来抵消由气体体积增大而造成的气体压强的减小;相反,气体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会使气体的压强增大,只有气体的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才能使气体的压强减小来抵消由气体体积减小而造成的气体压强的增大.4.理想气体内能及变化理想气体,是我们在研究气体性质时所建立的理想模型,它指的是不考虑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是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远,已超过10r0,故可忽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这样理想气体的内能就取决于分子的总数目和分子的平均动能,而分子的数目又由气体的摩尔量决定,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是气体的温度,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就可用摩尔量和温度这两个宏观物理量来衡量了,而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它的内能只由温度来衡量.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它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看它的温度是否变化了就可以了,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理想气体做功与否,只需观察它的体积,若体积增大,则气体对外界做功;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的改变量等于气体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气体做功之和,即△E=Q+W.【重点难点解析】重点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难点用统计的方法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例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此:①;②从而导致压强增大.解析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不变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与器壁碰撞速率增大,冲力增大,同时碰撞机会增多,故压强变大.答案 ①分子每次碰撞器壁时给器壁的冲力增大 ②分子在单位时间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增多.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分析时要结合分子动理论,压强产生原因综合分析.正确理解决定压强的两个因素是关键.例2.一个密闭的绝热容器内,有一个绝热的活塞将它隔成AB 两部分空间,在A 、B 两部分空间内封有相同质量的空气,开始时活塞被销钉固定.A 部分气体的体积大于B 部分气体的体积,温度相同,如下图所示.若拔出销钉后,达到平衡时,A 、B 两部分气体的体积V A 与V B 的大小,有( )A.V A >V BB.V A =V BC.V A <V B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解析 对气体压强大小决定因素的理解和物理过程物理情境的分析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初态两气体质量相同,V A >V B ,因此气体分子数密度不同,ρA <ρB ,又因为温度相同,根据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可知P A <P B .当活塞销钉拿掉,因为ρA <ρB ,所以活塞向A 气方向移动,活塞对A 气做功,B 气对活塞做功,导致A 气体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B 气体密度减小,温度降低,直至P A ′=P B ′,此时T A ′>T B ′.又因为最终两边气体压强相等活塞才能静止,而两边气体质量相等,A 气温度高于B 气,两边压强要想相等,只有A 气体密度小于B 气体密度,故最终一定是V A ′>V B ′,A 选项正确.答案 A 正确说明 本题若对气体压强大小决定因素不理解,又不清楚销钉拔掉后物理情境的变化,极易错选B 或C.【难题巧解点拨】例1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解析 对于理想气体:①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由温度高低决定;②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由气体体积决定;③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TPV =恒量. A 、B 选项中,“分子热运动变剧烈”说明气体温度升高,但气体体积变化情况未知,所以压强变化情况不确定,A 错误B 正确.C 、D 选项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说明气体体积变大,但气体温度变化情况未知,故不能确定其压强变化情况,C 、D 均错误.答案 选B.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状态的简单综合.注意从分子运动理论深刻理解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从状态方程判定三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例2 如下图所示,直立容器内容部有被隔板隔开的A、B两部分气体,A的密度小,B 的密度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部分气体均匀混合,设在此过程气体吸热Q,气体内能增量为△E,则( )A.△E=QB.△E<QC.△E>QD.无法比较解析 A、B气体开始的合重心在中线下,由于气体分子永不信息地运动,抽去隔板后,A、B两部分气体均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因此合重心在中线处,造成重力势能增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吸收热量一部分增加气体的内能,一部分增加重力势能,所以B正确.答案选B.点评此题要综合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求解.【典型热点考题】例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温膨胀,在该过程中( )A.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B.气体压强减小C.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D.气体密度不变解析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不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所以A 正确,由密度定义及题意得到D错误;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故C错;由玻意耳定律知气体等温膨胀时其压强减小.答案选AB.【同步达纲练习】1.质量一定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气体的温度由-13℃升高到17℃,则保持不变的是( )A.压强B.分子的平均速率C.分子的平均动能D.气体密度2.气体的压强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A.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B.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力C.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排斥力D.气体的重力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则(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情况4.在一定温度下,当气体的体积减小时,气体的压强增大,这是由于( )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大,单位时间内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B.气体分子密度变大,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变大C.每个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大D.气体分子的密度变大,单位体积内分子的重量变大5.两容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氢气和氧气,且两容器中的气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则此两容器中( )A.氧分子的平均速率与氢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B.氧分子平均速率比氢分子的平均速率小C.氧分子的个数比氢分子的个数多D.氧分子的个数和氢分子的个数相等6.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素质优化训练】1.当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都相同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是同种气体B.两者气体质量一定相同C.两者气体含有的热量相同D.两者具有相同的分子数2.已知高山上某处的气压为0.40atm,气温为-30℃,则该处每立方厘米大气中的分子数为 .(阿伏加得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3.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曲线是一定质量气体的变化图线,从a→b是一条双曲线,则气体从b→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密度,从c→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可以从微观上来解释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也就是分子的和不变,即每个分子平均一次碰撞器壁的冲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分子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个数,从而导致压强增大.【生活实际运用】1.一个细口瓶开口向上放置,细口瓶的容积为1升,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当细口瓶内空气温度从原来的0℃升高到10℃时,瓶内气体分子个数减少了多少个?阿伏加得罗常数N A=6.0×1023mol-1,要求一位有效数字.【知识验证实验】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实验定律基本的思维方法是:依据描述气体状态的宏观物理量(m、p、V、T)与表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的微观物理量(N、n、v)间的相关关系,从气体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所描述的宏观物理量(如m一定和T不变)推出相关不变的微观物理量(如N一定和v不变),再根据宏观自变量(如V)的变化推出微观自变量(如n)的变化,再依据推出的有关微观量(如v和n)变与不变的情况推出宏观因变量(如p)的变化情况.【知识探究学习】如下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其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过程吸热大于bc 过程放热B.ab 过程吸热小于bc 过程放热C.ab 过程吸热大于bc 过程吸热D.ab 过程吸热小于bc 过程吸热提示:①a →b 是等压过程∵V B >V A ∴T B >T A∴a →b 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且内能增加,气体吸收热量②b →c 是等容过程 ∵P C <P B ∴T C <T Bb →c 过程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但气体内能减小,所以b →c 气体放热 ③由TPV =恒量及图像知T A =T C ,故a →b →c 的全过程中内能没有变化,综上所述a →b →c 中,气体对外做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a →b →c 过程中气体吸热,结合前面分析,ab 过程吸热一定大于bc 过程放热.所以选项A 正确.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D2.B3.A4.A5.B6.A【素质优化训练】1.D2.1.2×1019个3.减小;减小4.质量,热运动平均速率,不变,数密度,增多.【生活实际运用】提示 ρ2T 2=ρ1T 1 ∴ρ2=21T T ρ1 则n 2=21T T n 1△n=(n 1-n 2)= 212T T T -×4.221×6.02×1023=4.2228302.6⨯×1023≈1×1020个。
第二章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温度的微观解释
p
M
RT
n
kT
p
2 3
n
k
k
3 kT 2
R8.3J1 /mK ol k R /N 0 1 .3 1 8 2 0 J 3 k 1
温度的统计意义: T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t
1 mv 2 2
v2 3kT
3 RT
T,
t
3 2
kT
m
M
v 2 称为方均根速率(root-mean-square
设: 同种气体,分子质量为m,
N—总分子数, V—体积,
n N —分子数密度(足够大), V
n i — 速度 vi的 为分子数密
n ni
i
2.2 理想气体压强
二、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推导: 取器壁上小面元dA(>>分子截面面积)
小
第1步: 一个分子对dA量: 2mvix
柱 体
vi
器
壁 第2步: dt内所有 v i 分子对dA冲量:
1.每个分子运动速度各不相同,且通过碰撞不断发 生变化;
2.平衡态时,若忽略重力作用,分子按位置的分布 是均匀的:
n dN N dV V
3.平衡态时,分子的速度(相对于质心系)按方 向的分布是均匀的,有:
vx vy vz 0 vx2 vy2 vz2 0
2.2 理想气体压强
一、理想气体模型
1.分子可以看作是质点;
2.分子所受的重力和分子力忽略;
3.分子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理想气体分子像一个个很小的彼此间无相 互作用的遵守经典力学规律的弹性质点。
4.大量分子服从统计规律。
➢ 分子密度相等; ➢ 沿空间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相等; ➢ 分子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分量得各种统计平均值相等。
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精品PPT课件
6个自由度 t+ r = 3 + 3 = 6
定质心位置需3个平动自由度
cc cc
c
y
转轴
x
z
● 每一点绕过c 点的轴转动 先定转轴 2个自由度
共有 3个转动自由度
也可以理解成物体 系对三个轴的旋转
再定每个质量元在垂 直轴的平面内绕轴旋 的角度 1个自由度
27
3.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将每个原子看作质点 所以分子是 质点系
平面上 2个 平动自由度 t 2 直线上 1个 平动自由度 t 1
25
例3.1 自由运动的刚体 (如大家熟悉的手榴弹 )
首先应明确 刚6个体自的由振度动自由度 s = 0 自由度?
按基本运动分解:平动 + 转动
● 整体随某点c(通常选cc质心)平cc动定质心位置需
3个平动自由度
● 每一点绕过c 点的轴转动 3个转动自由度
2)转动
3)振动
23
一般运动: 看成基本运动(平动 转动 振动) 形式的叠加
如 自行车轮子的运动(刚体) 刚体 无振动形式 (平动) 加 (转动)
(随C平动) 加上
P
过C轴的转动
C
P
cP
24
2.自由度 定义:确定物体位置的最少的坐标数 独立的坐标数 例1 自由运动的质点 (三维空间) 3 个 平动自由度 记作 t = 3 若受到限制自由度降低
f=0
1
f
斥力
合力
r0
O
s
10 -9m r
d
引力
分子力
气体之间的距离
r 8r0
引力可认为是零 可看做理想气体
范德瓦耳斯力
2
二、气体分子热运动服从统计规律(平衡态下)
真空技术第二讲
RT nRT
克拉伯龙方程
气体分子运动论基本假设
• 1.任何气体均由大量微小分子的质点所组成;对 于单一气体,这些质点完全是相同的。这些微小 质点称为分子。 • 2.分子尽管微小,但仍有一定体积。因此在运动 时它们不断碰撞,且亦与容器器壁碰撞,这些碰 撞是完全弹性的,即无能量损失的,即无能量损 失的。 • 3.分子的运动及碰撞遵从牛顿定律,可以用经典 力学来处理。 • 4.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而气体的宏观性质是大 量分子微观性质的统计平均值,可以采用统计学 的方法予以求出
• 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分布函数是用来描述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 表 示速率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若气体分子总数为N,dN为速率区间v~v +dv内的分子, 则
dN dN N f (v) dv f (v) N dv
由于分子速率在0~ ∞之间分布,在其上概率为
2.气体的压强
• 宏观定义:处在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施有压力。 在达到平衡以后,这个压力是恒定的。单位面积 器壁上所受的压力称为压强 • 微观定义: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气体 的压力是大量分子碰撞于单位面积器壁而产生的 动量变化率的总和。(从此观点判定,压强这个 概念是具有统计性质的) • 根据分子运动论理论,可求出压强公式
在真空技术的具体问题中,常需要计算单位时间内 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目,即分子入射率。 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推导出的分子入射率为
1 nv x f (vx )dvx nv 0 4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与分子 数密度 n 成正比,与气体热运动平均速率 v成正比。
N0 P P 2m KT 2RT
混合气体中分子平均自由程 1 1 K m2 d1 d 2 2 1 ( ) ni m1 2 i 1
第二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5
例题2 试求氮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设(1)在温度 t=10000C 时, (2)在温度 t=00C 时, (3)在温度 t= -1500C 时?
解(1)在温度 t=10000C 时
3 3 23 20 kT= 1.38 10 1273J 2.63 10 J 2 2 3RT 3 8.311273 2 v = m / s 1.06 103 m / s 28 10 3
宏观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在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空隙。例如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又如水和酒精混合后 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有体积之和,这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用20000atm的压强压缩钢筒中的油,结果发现油可以透 过筒壁渗出,这说明钢的分子间也有空隙。 目前用高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已能观察晶体横 截面内原子结构的图像,并且能够操纵原子和分子。
p 1.013 105 3 25 3 (1)n = m 2.45 10 m 23 kT 1.38 10 300
p 1.33 10 3 15 3 ( 2)n = m 3.21 10 m 23 kT 1.38 10 300
可以看到,两者相差1010倍
排斥力:固体和液体的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结论:一切宏观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所有的分子都处在不停的、无规则热运动中;分子之间 有相互作用力。
2013-8-28 崎山苑工作室 6
三、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吸引力:由于固体与液体的分子之 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使固体能够 保持一定的形状与体积而液体能保 持一定的体积。 右图演示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
2013-8-28
崎山苑工作室
2011-2真空技术基础
器壁
A 所受平均冲力 1
v
F
A1
2 vx
Nm x
y
z x
气体压强
A2
o
z
x
N n xyz
F Nm 2 p vx yz xyz
2 vx
统计规律
1 2 v 3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2 k mv 2
2 p n k 3 16
压强的物理意义 统计关系式
2 p n k 3
39
40
• 关于气体分子对所接触固体表面(如容器壁)的 碰撞问题,可以从入射方向和入射数量二方面加 以讨论。若一立体角dω与面积元ds的法线间的 夹角为θ,则单位时间内由dω方向飞来碰撞到 ds上的气体分子数目dNθ与cosθ成正比,这就 是通常所说的余弦定律: • •
19
f (v )
S
dN f ( v)dv dS N 速率位于v v dv 内分子数
o
v1 v2
v
dN Nf ( v)dv
v v1 v2 区间的分子数 N v 2 N f ( v)dv 速率位于 1
速率位于 v1 v2 区间的分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N ( v1 v2 ) v2 S v f ( v)dv 1 N
f (v)
物理意义
dS
o
v v dv
v
表示在温度为 T 的平衡 状态下,速率在 v 附近单位 速率区间 的分子数占总数的 百分比 . 表示速率在 v v dv 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 百分比 .
N 0
dN f ( v)dv dS N
归一化条件
dN 0 f ( v)dv 1 N
5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01
分子流状态:在高真空环境下,气体的分子除了
02
与容器壁碰撞以外,几乎不发生气体分子间的相
03
互碰撞。
04
特点: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大于气体容器的尺寸
05
或与其相当。(高真空薄膜蒸发沉积系统、各种
06
材料表面分析仪器)
07
粘滞流状态:当气压较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
08
由程很短,气体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较为频繁。
涡轮分子泵★ 工作原理: 高速旋转的叶片(2000-3000r/min)将动量传给气体分子,并使其向特定方向运动。 特点:压缩比高(氮气 109,氢气 103),无油。 适用范围:1~10-8 Pa
工作原理:
低温吸附泵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
依靠气体分子在低温条件下自发凝结或被其他物质表面吸附而获得高真空。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
设:回流量Qp,
令Q=0,极限真空度
实际抽速
流量相等
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0时的真空度
1.3 真空泵简介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
01
03
02
旋片式机械真空泵★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
工作原理: 依靠安置在偏心转子中的可以滑进滑出的旋片将气体隔离、压缩,然后排出泵体之外。
Back
本章小结
薄膜制备的真空技术基础
*
1
概念:平均自由程,通量,流导,抽速
2
真空的划分, 气体流动状态的划分(克努森准数Kn)
3
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旋片式机械真空泵、涡轮分子泵、溅射离子泵)
4
真空计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热偶真空规、电离真空规)
真空技术基础-第二章气体分子运动论基本原理
压力: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
(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对容器壁面作 用力的宏观表现);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 = RT µ
M = m⋅ N
µ = m ⋅ N0
温度: 对物理冷热程度的表征 (分子热运
动剧烈程度的宏观反映);
p = nkT (k = R / N 0 )
ρ = m⋅n
体积: 盛装气体容器的容积;
v2 =
3RT µ
2 4 18 28 分子质量 平均速率 16.93 12.08 5.65 4.54 ×102 m/s
v=
8 RT πµ
2 RT µ
�气体分子间的速率分布
vp =
�分子在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分子运动的方向分布亦是均匀的 ---内在属性 �气体分子间的速率分布 ---不因相互碰撞而改变; �分布函数的概念 ---速率在某一间隔中的分子数多少;
理想气体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对容器壁面作 用力的宏观表现);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 = RT µ
M = m⋅ N
µ = m ⋅ N0
温度: 对物理冷热程度的表征 (分子热运
动剧烈程度的宏观反映);
p = nkT (k = R / N 0 )
ρ = m⋅n
体积: 盛装气体容器的容积;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
� 碰撞频率:处于无规则热运动中的气体分子,彼此间不断碰
撞,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的碰撞次数成为碰撞频率。
�平均碰撞频率:反映大量分子间的碰撞情况; � 特定种类的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
�与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有关; �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vr
� 单个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为:
v 2 〉 v〉 v P
T 升高,速率分布曲线向 v大的方向移动;
�平均运动速率—取决于气体所具有的温度
选择作用:凡与热运动速率有关的现象,其结果 对各种气体是不相同的
气体 H2 He H2O N2 O2 32 4.25 Ar 40 3.8 CO 28 4.54 CO2 Hg 44 200 3.62 1.7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有效直径 • 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分子力场间的相互作用
所谓碰撞,就是分子接近到一定距离后,出现了显著的相互斥力,从改 变了它们的运动轨道。这个距离就称为分子的 “有效直径”。
• 分子有效直径---与温度有关
随温度愈低而愈显著,即温度愈低,分子 “有效直径”愈大。
① 当考虑有斥力存在时 :温度愈高,分子动能愈大,故愈能克服
率一般更快 。
1 λe = σ +σ 2 π( e ) n 2 σ e 〈〈σ
λe---电子在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 σe---电子的有效直径;
λe =
1 4 = = 4 2λ ≈ 5.7λ 2 σe +σ 2 πσ n π( ) n 2
自由程长度分布律
� 分子自由程分布律 自由程处在x∼x+dx中的几率是多少 � 自由程分布率的推导
dN m 3/ 2 mv 2 2 = 4π ( ) exp(− ) ⋅ v ⋅ dv N 2πkT 2kT
则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 最可几速率 � 平均速率
v=
∞
1 dN m 3/ 2 mv 2 2 f (v ) = = 4π ( ) exp(− )⋅v N dv 2πkT 2kT
vp =
2kT = m 2 RT µ
(与速率分布函数一阶导数为 0时的速率相对应)
∫ vNf (v)dv
0
∞
N
∞ 2
= ∫ vf (v)dv =
0
8kT 8 RT = πm πµ
� 方均根速率
v =
2
∫ v Nf (v)dv
0
∞
N
=
∫v
0
2
f (v)dv =
3kT 3RT = m µ
-麦克斯韦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三个速率 —不同侧面描述大量分子统计规律
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
� 概述 � 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 分压强与总压强 分压强与总压强-麦克斯韦分布 �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平均自由程及自由程长度分布率 � � 碰撞截面及碰撞于表面分子数 -余弦定律 分子从表面的反射 分子从表面的反射-
概 述
� 气体状态的基本参数
� 单一气体中分子平均自由程:
特定的气体,当温度 T一定时,
p λ = 常数
λ=
z
=
2πσ 2 ⋅ n
p = nkT
对于25℃的空气
5 ×10 −3 λ (单位:cm) ≈ P(单位:Torr )
λ=
kT kT or p λ = 2πσ 2 ⋅ p 2πσ 2
p λ = 常数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气体分子进行无规则热运动的每一时
刻,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有偶然性,对于大量气体分子而言,其速率 分布遵循统计规律。
•
速率分布函数 用来描述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表示速率v附
近单位速率区间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 � )只是气体分子速率的 对于一定温度的特定气体,速率分布函数 f(v f(v) 函数。 若气体分子总数为 N, 则当它们处于热平衡时,速率区间 v ~ v+dv,该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dNv,则 dN v dN v = f (v) ⋅ dv → f (v) = N Ndv 归一化条件:
p = p1 + p2 + ⋅ ⋅ ⋅ + pk
I. 理想气体的压强是一个可加量。同种类气体的压强和不同种类 气体的压强皆具有可加性; II.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与分子间的碰撞情况无关。就压强范围来 说,有分子间相互碰撞为主的低真空情况,分子与墙壁碰撞为 主的高真空情况,混合气体分压定律都成立; III. 真空测量的主要任务 ——对气体进行总压强或分压强测量。
)为分子飞行x路程未遭任何碰撞的几率 ;而飞行x+dx路程可 ① 设P(x P(x) 视为由路程x与路程dx所组成,依据几率原理有 P(x+dx )= P(x)P(dx ) P(x+dx)= P(x)P(dx) ),则可设 ② 设在dx路程中必然遭遇碰撞的几率为 Q(dx Q(dx) )=αdx , α为比例系数, Q(dx Q(dx)= dx, )便为:P(dx )=1-Q(dx)=1-αdx 而P(dx P(dx) P(dx)=1-Q(dx)=1)= P(x)P(dx )= P(x )( 1-αdx) P(x+dx P(x+dx)= P(x)P(dx)= P(x)( )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只取一级无穷小量.则有 ③ P(x+dx P(x+dx)
理想气体的压力
�所有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等,并且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1 1 2 2 p = nmv 2 = ρ v = En 3 3 3 p = nkT
3 E = kT 2 1 2 ( E = mv ) 2
p-气体压强; n-气体分子密度; m-分子质量; v2-分子热运动均方速率; ρ-分子密度; E-分子平均动能; k-玻尔兹曼常数;
v2 =
3RT µ
2 4 18 28 分子质量 平均速率 16.93 12.08 5.65 4.54 ×102 m/s
v=
8 RT πµ
2 RT µ
�气体分子间的速率分布
vp =
�分子在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分子运动的方向分布亦是均匀的 ---内在属性 �气体分子间的速率分布 ---不因相互碰撞而改变; �分布函数的概念 ---速率在某一间隔中的分子数多少;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 平均自由程λ:
① 一个气体分子连续两次碰撞间飞行距离的平均值,其大小取决于气体 分子的密度。 ② 平均自由程仅指气体分子间的碰撞而言,分子与器壁间碰撞所形成的 自由程属于另一概念范畴; 例如:一个特征尺寸为 d≈10cm的容器,压强为 1×10-6Torr, 与此相应的 λ≈5000cm ,实际能够实现的只能与器壁碰撞形成的自由程,其数值 约为d≈10cm v 1
� 克努曾(knudsen)数:分子自由程λ与容器尺寸d的比值
λ 〈〈 1 d
λ 〉〉 1 d
分子间碰撞是主要的;
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主要的;
λ1---成分1的分子在混合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 ni---第i种气体的分子密度; m1---第1种气体的分子质量; mi---第i种气体的分子质量; σ1---第1种气体的分子有效直径; σi---第i种气体的分子有效直径;
� 多成分混合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
λ1 =
1
k
π ∑ 1+
i =1
m1 σ 1 + σ i 2 ( ) ni mi 2
① 气体仅有两种成分组成
λ1 =
1 m σ +σ2 2 2πσ 12 n1 + 1 + 2 π ( 1 ) n2 m1 2
λ2 =
1 m σ +σ2 2 2 2πσ 2 n2 + 1 + 2 π ( 1 ) n1 m1 2
P ( x) = Ae −αx
P( x) = e −αx
∞
P( x)Q(dx) = P( x)αdx = αe −αx dx
将此几率乘上 x,并从 0 → ∞ 积分,得平均自由程
� 同一气体,条件完全不变,当气体温度T1与器壁温度T2不相等时
p/ =
1 T p(1 + 2 ) 2 T1
可见,对气体的现象起决定作用的是 n 例如.一个真空性能已稳定的电真空器件,其内部 n是不变的,但 p则随 T而变.
分压强与总压强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分压强与总压强� 道尔顿分压定律
=1,2,3,…,k)之和 。 理想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p等于各个成分气体分压强 pi(i (i=1,2,3, 所谓分压强,是指各个成分单独占有混合气体原有体积时的压强。
1 λi = σ +σ 2 π( i ) n 2
λi---离子在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 n---气体的分子密度; σi---离子的有效直径; σ ---分子的有效直径;
离子即为该气体分子被电离后形成的,则可令σi=σ
λi =
1 1 = = 2λ 2 σi + σ 2 πσ n π( ) n 2
� 电子在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电子比离子或分子质量小得多,动速
z = πσ 2 ⋅ vr ⋅ n = 2πσ 2 ⋅ v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