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物理九年级上知识点人教版比热容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原理的科学学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世界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物理知识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密度2.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弹力和重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4. 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颜色和光的速度第二部分:力学知识1.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动能和势能- 能量转化的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功和功率3.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加速度的计算- 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第三部分: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转换- 热量的传递-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2. 物质的状态变化- 溶解和凝固- 沸腾和气化- 冰的熔化和融化3. 热能的转化-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饱和蒸汽和凝结水的产生- 热能转化的效率第四部分:电学知识1. 电荷和电路- 正电荷和负电荷- 静电场和静电力-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电能和电功率- 电能的转化和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和电功率的计算- 电路中的效率和耗能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对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力学知识、热学知识和电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不断拓展物理思维和应用能力,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备课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学习备课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在备课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物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所教内容,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一、物理实验知识点1.气体的压力与密度- 气体的压力与温度、体积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 影响气体密度的因素及计算方法2.力与运动- 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运动的奇点及运动描述方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 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电学知识点- 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关系-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电功、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物理定律与公式1.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惯性、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概念与应用2.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机械问题中的应用3.电能守恒定律- 电能的计算方法- 电能守恒定律在电路问题中的应用4.波动定律- 波长、频率、周期的定义及其关系- 波动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及其应用三、物理现象与实际应用1.声音的传播与特性-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接收-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强度与响度的关系2.光的传播与特性- 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的解释- 光的颜色与波长的关系- 透镜与成像的原理与应用3.能源与环境- 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应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以上整理与归纳,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内容和相关概念,并能够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些整理与归纳,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学习备课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系统地整理物理实验知识点、物理定律与公式以及物理现象与实际应用,教师可以拥有更好的教授物理知识的能力,也能够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主要贡献: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即:惯性定律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主要贡献: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重点掌握:1m2=102dm2=104cm2 1cm2=10-2dm2=10-4m2 1m3=103dm3=10-6m31mL=1cm3 1L=1dm3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 中考总复习 (教材基础知识点梳理 常考易考点整理)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类型3 按要求连接电路 5. (2016永州30题3分)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用
类型2 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3. (2016岳阳5题3分)与实物图对应的
电路图是
( A)
【解析】从实物电路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回到电源 负极有两条支路,故灯泡L1与L2是并联的,开关在干 路上.与之对应的电路图应该是 A.
4. (2015永州30题4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 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命题点5 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1.(2016益阳8题3分)如图所示,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2电流的
电路是
()
【解析】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要正进负出,而 且要选取合适的量程.A图电流表测量的是两个灯泡的总 电流.即干路电流, A错误;B中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 反,B错误;C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而且电 流正进负出,C正确;D图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1的电流, D错误.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电流表指针偏向了0刻度线的左侧, 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也就是电流从导线a进入了 电流表;此时电流表选择的是0~3 A的量程,对应的分 度值为0.1 A,此时的示数是0.4 A;为测量准确并且读数 误差较小,需要改变进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改接小量 程,所以需要将导线a与标有“0.6”的接线柱相连,b与 标有“-”的接线柱相连.
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开关状态
闭合S,断开S1、S2 闭合S、S1,断开S2 闭合S、S2,断开S1 断开S,闭合S1、S2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前言初中八年级物理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部分,也是中学物理学科的第二个学习阶段。
在初中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逐渐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档将着重梳理初中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基础知识点初中八年级物理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物理基础概念•物体、物质、质量•物理量、单位•物理图像•物理实验方法运动学•运动状态、参照系•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加速度、加速度的表示方法•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力学•力的概念、种类以及单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斜面上的物体、垂直上抛运动能量和功•能量的概念以及单位•功的概念以及意义•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静电学•静电荷的产生、性质和测量•静电感应、静电力和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和电势、电势差的概念•电容和介电常数实践技能除了基础知识点外,初中八年级物理学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观察和操作初中八年级物理实验是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实践技能:•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能培养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培养一些技能,例如:•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利用物理常识解释周围的现象•掌握科学表达和交流的方法思考题•为什么物理学习是中学课程的重点学科之一?•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初中八年级物理学习需要掌握基础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这些知识点和技能包括了物理基础概念、运动学、力学、能量和功、静电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验观察和操作、技能培养等实践技能。
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机会,逐渐掌握物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与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与整理物理是探究物质、能量和宇宙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并逐渐形成了对物理原理的初步理解。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与整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移(s):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2.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平均速度用位移除以时间求得,即v=s/t。
3. 加速度(a):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平均加速度用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求得,即a=(v2-v1)/t。
二、力学1. 力(F):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施力与受力物体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1. 电荷(q):物体电性的基本属性。
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相互吸引,相同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2. 静电力(Fe):由于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
库仑定律:静电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场(E):电荷周围空间中存在的一个物理量,描述了电荷对其他电荷产生的力的影响。
4. 静电感应:电荷在靠近带电物体时,会受到电荷的影响,并在物体上产生静电感应。
四、光学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当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2.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符合折射定律。
4.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会使光线发散,凹透镜会使光线汇聚。
5.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红光波长长,紫光波长短。
6. 可见光谱:太阳光经过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1. 温度(T):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的度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很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的物态之间的物体也能发生扩散。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要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 。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上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的物质内部转移的过程。
(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热量: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下)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气液固V V V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15℃时空气中声速:340m/s 。
5、回声 (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2)、回声产生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人耳才能区别出原声与回声。
(即声源与障碍物至少有17m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耳感知声音的方式⎩⎨⎧骨传声空气传导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1、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2)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
(5)超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 (6)次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2、响度(1)概念: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清单一、光的传播1、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枪的瞄准、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等等。
2、光速:在真空中速度是m/s,合k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在空气中可近似为。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角入射角。
2、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现象也不同,平滑表面会发生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所成的是立的(选填“虚”或“实”)像。
(2)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
(3)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平面镜除了可以成像,还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潜望镜。
2、除了平面镜,还有面镜和面镜。
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
实例:潭清疑水浅,钢笔“错位”、水面处铅笔好像断了等等。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5)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
这是英国科学家于1666年首先发现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三种色光,其他的色光可以通过它们混合而成。
颜料的三原色是色、色、色。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色玻璃是因为红光能它,而其他色光(选填“吸收”或“不吸收”),因而呈现红色。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广泛且重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和概念。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运动和力初中物理的基础之一是运动和力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运动的本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力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等相关知识。
2. 机械能和能量转换机械能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机械能的定义以及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能量转换的原理,包括重力势能、动能等能量形式的转换与计算方法。
3. 声音和光学初中物理还涵盖了声音和光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和吸收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包括光的折射、反射、透射和色散等。
4. 电学和电路电学和电路是初中物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电荷、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分析,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基本关系。
5. 热学和热能转化初中物理还包含了热学和热能转化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热能转化的原理,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电能等的转换。
6. 相互作用和力的平衡初中物理还涉及相互作用和力的平衡的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分解原理。
7. 天体物理学初中物理还包含了天体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运动、天体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太阳、月亮和行星等。
8. 科学实验与实践初中物理教育强调科学实验与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初中物理总复:物态及其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表示。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大气压为1.01×10Pa时,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将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将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在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壁或底。
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则称为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和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会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和玻璃。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而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影响蒸发的因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物理降温是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上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有两种方式,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而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光学知识光的反射定律规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与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与整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整理。
1. 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过程。
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以及简谐振动等不同类型的运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重力、弹力等。
2. 声音与光声音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我们了解了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学习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点,同时还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色散等方面的知识。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的性质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学习了静电、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4.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和传递的一门学科,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传热方式以及热量的计算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功和机械功的区别,以及热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化等知识。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原理和光学现象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反射、折射、色散、成像和光的干涉等基本概念。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透镜和眼睛的成像原理,并且能够解释大气中的彩虹等自然现象。
6.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以及牛顿三定律等概念。
通过学习动力学,我们可以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且能够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等问题。
7. 压力和浮力学习了压力和浮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我们能够解释浮力原理和物体浮沉的条件。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液压技术的应用和作用原理。
8. 相变和物态变化相变是物体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相变的条件和过程。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液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即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5.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7.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9.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10.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滑轮(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392030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要点诠释: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动物GG F +=。
要点三、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段绳(n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n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21-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1+n 个定滑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t s v =,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ts v =; 15. 根据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s t =第三章 声的世界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 多彩的光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厚薄不同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光总偏向较厚的部分。
12、凸透镜成像:(2/)(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投影仪。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13、光路图:空气水水水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像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自行车的刹车)。
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方向与两力相同。
方向与大力F1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合力为零(即平衡力)。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和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kg/m 3,(还有:g/cm 3),1g/cm 3=1000kg/m 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V 的单位是米3(m 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 水的密度ρ=1.0×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
10.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V m =ρ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V =。
二、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3)物ρ = 液ρ 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