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附表六

合集下载

【VIP专享】风景区总体规划

【VIP专享】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总体规划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姓名:张纪元学号:20110555176指导老师:周丽日期: 2014.6.21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目录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二)人文历史二、规划依据三.规划理念四、设计说明五、道路系统规划六、功能分区 1.民俗观光旅游区 2. 寻古觅踪区 3.自然野趣密林区 4.民俗风情体验区七、局部景点规划 1.滨河地带 2.古银杏苑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妥乐古银杏风景区位于距盘县城关镇35km 之石桥镇妥乐村。

妥乐古银杏村位于盘县石桥镇,距盘县新城红果25公里的石桥镇妥乐村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这里流水潺潺,古树绵绵,小桥映虹,奇峰傍寺。

全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胸径一般在50一150cm,最大220cm。

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

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汉,村寨总人口1713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4%,人均年收入3728元。

2008年10月,妥乐村被批准为“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

银杏树是繁茂生长在3亿——1.7亿年前,古生代二迭纪至中生代三迭纪侏椤纪时期,第四纪冰川期后仅在我国山东、贵州有少量保存。

是地球遗留下来的古植物,人称“活化石”,银杏树的树形、叶片奇特、精巧,四季分明,春天青翠,秋天金黄,其果实“白果”可以人药,是不可多得的观赏树种。

(二).人文历史据考证,妥乐村600 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

随着历史发展,妥乐村居民虽有所演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

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研究认为,这种文化有个性鲜明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树文化之魅力村寨。

目前该校正在妥乐筹备成立中国第一个树文化研究基地。

贵州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千年银杏树是妥乐村人对长寿和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
的批复
【法规类别】旅游景点管理
【发文字号】黔府函[2016]191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7.16
【实施日期】2016.07.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6〕191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申请审批〈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筑府报〔2014〕15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花溪风景名胜区东起云顶村云顶草原(东经106°51′59",北纬
26°13′44"),南抵甲定茶山村(东经106°51′48",北纬26°14′16"),西接上车
田村(东经106°32′23",北纬26°26′16"),北至中曹司尖山村(东经
106°40′35",北纬26°29′56"),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

请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三章 体系规划一览表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三章  体系规划一览表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管理,打造精品,申报世界遗产。
黄果树管委会白水镇滑石哨村为省级重点民族村镇
2、天星片区

观光游览
3、石头寨片区

文化探源
4、郎弓片区

生态旅游
5、坝陵河访古片区

文化探源
6、滴水滩片区

生态旅游
龙宫风景名胜区
安顺市
国家级
中型
1、龙潭-漩塘片区

观光游览
国内
国际

完善设施建设,加强与黄果树景区的联系。
平坝天台山-斯拉河风景名胜区
平坝县
省级
大型

文化探源
省内

突出屯堡文化。
天龙镇天台山村为省级重点民族村镇
地区
名 称
位置
等级
规模
主要片区
类型
职能
市场
开发状态
发展方向
备注



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屯堡风景名胜区
安顺市
市县级
小型

文化探源
省内
市内

突出屯堡文化。
七眼桥镇云山屯村为省级重点民族村镇
西秀区宁谷天落湾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大型
1、总溪河峡谷片区

生态旅游
观光游览
国内
国际

发展喀斯特特色景观游览。
2、九洞天片区

观光游览
科学考察
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
赫章县
省级
大型

生态旅游
文化探源
省内
国内

突出贵州屋脊高原特色,保护彝族古朴原生风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01•【字号】黔府办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1日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平台建设,其中包括100个旅游景区建设。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各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共筛选了100个旅游景区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

到2017年,全省建成2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打造出一批遗产性项目;通过100个旅游景区示范带动,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4.48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以上。

为做好2013年度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做新做实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为指引,努力把旅游业做特、做优、做强,把我省建设成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立足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眼于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03•【字号】黔府函〔2023〕48号•【施行日期】2023.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3〕48号铜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请示》(铜府呈〔2023〕3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市组织实施。

二、印江木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42.2平方公里,划分为木黄和紫薇王等2个景区,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4.3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田园耕地、河流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

五、你市和印江自治县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健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

杜鹃湖中心旅游区规划

杜鹃湖中心旅游区规划

杜鹃湖中心旅游区规划目录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规划设计方案图一、综合图1、风景区功能分区图2、区域位置关系图3、旅游景点分布图4、道路交通图5、市场分布图6、旅游线路图二、杜鹃湖中心旅游区规划效果图(一)、杜鹃湖规划总图(二)、杜鹃湖中心旅游区功能分区图(三)、水上杜鹃培育保护规划图(四)风景区主入口规划方案效果图1、沙子关入口广场规划效果图2、沙子关装修效果图3、沙子关民族风情园规划效果图4、贵州绿色长廊规划效果图5、主入口停车场规划效果图6、主入口华表效果图7、半边街规划方案效果图8、望天门规划方案效果图9、主入口文化休闲广场规划效果图(五)、贵州文化长廊规划方案效果图1、广顺神仙洞古人类遗址效果图2、贵州古岩画效果图3、夜郎遗踪系列壁画方案图(四)“贵州建省”系列壁画方案图(五)朱元璋调北征南、靖难之变系列壁画方案图(六)屯堡文化系列壁画方案图(七)八艳赏花石雕效果图(八)“天下大师”石雕效果图(九)“阳明洞”规划效果图11、阳明路规划效果图(一)阳明路起点规划效果图(二)阳明路中段规划效果图(三)阳明路中段规划效果图(四)河东桥规划效果图(五)河西桥规划效果图(六)圣泉规划效果图12、码头接待中心规划效果图13、和尚坡水上活动中心规划效果图15、望云楼规划效果图16、机动船码头规划效果图17、杜鹃水苑入口规划效果图18、杜鹃水苑秋池规划效果图19、杜鹃水苑北楼装修效果图20、杜鹃会馆规划效果图21、杜鹃水苑荷塘规划效果图22、空中狩猎园规划效果图23、花果山度假村鸟瞰图24、但家坟码头规划效果图25、牡丹亭规划效果图26、梦草池规划效果图27、百草园农训基地规划效果图28、但家坟规划效果图30、白云山白云寺规划鸟瞰图三、主要建筑物建筑方案图1、望天门建筑方案图2、码头接待中心建筑方案图3、望云楼建筑方案图4、花果山度假村单体建筑方案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将杜鹃湖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国内有影响的水利风景区,成为人类文化与自然文化和揩统一的复合生态园,成为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实现杜鹃湖景区的跨越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贵州省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和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增长,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特制定《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了全省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总体布局、资源利用、管理政策以及与省域主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展。

全省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划,各地、州、市、县旅游规划及相关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三条本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掘和利用风景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突出重点,强化特色,通过培育风景旅游核心,全面合理地推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把贵州建设成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1、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省域风景名胜资源,明确发展优势与开发前景,建立结构合理、类型齐全、分布科学的风景名胜区体系框架,为全省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明确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时序与建设重点,防止分散建设与重复建设,选择适合于贵州省情的发展模式,突出特色,深挖内涵,为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协调省域相关部门规划,特别是城镇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兼顾,为省内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沟通平台。

4、为全省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与科学管理提供政策支持,为解决涉及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具体的措施建议。

5、为全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提供依据、原则与指导思想。

第五条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五”旅游业发展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四章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四章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原则与措施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与作用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这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风景名胜资源一直未被当作国家的重要资源而加以保护、利用。

我国正式实行风景名胜区制度是在1982年,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

根据《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具有观赏、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环境。

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与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是要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

(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在管理目标上也是近似的。

IUCN规定国家公园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生态保护和游憩)。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开发资源(甚至是掠夺性开发)给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环境恶化,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在工业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历史上创造出来的许多文明亦遭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被彻底毁灭。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已是伤痕累累,那些幸存下来的优美的原生自然风景环境和文化遗产,已成为孤岛。

如果我们今天再不觉醒去保护这些处于濒危状态的自然和文化本底,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永远失去从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中享受利益的权利。

正如IUCN在《巴厘宣言》中所说的“我们可能是能够选择大型自然区域加以保护的最后一代人”。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风景名胜区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保护”。

●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府函[2018]14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8.09.29
【实施日期】2018.09.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8〕149号)
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
你州《关于呈请审批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18〕93号)
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雷山风景名胜区东起控拜村与麻料村界,南至雷山县与丹寨县界,西抵南孟村与
乌瓦村界,北达雷山县与凯里市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0′43″-108°13′04″,北纬26°15′05″-26°33′13″,总面积为6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3.89平方公
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雷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以古朴自然、特征典型、保护良好的苗族村寨及山水环境为依托,以淳厚浓郁的苗族文化为特色,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开展风情体验、文化活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9•【字号】黔府函〔2021〕41号•【施行日期】2021.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1〕41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六盘水府呈〔2021〕3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市认真组织实施。

二、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起牛角山,南至大山镇下厂村,西起民主镇煤炭包——兴义道路,北至英武镇锣锅塘,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8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详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矢量图)。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以大洞古人类遗址和竹海植被群落为主体,以古人类文化景观和竹海风光为主要特色,结合大山丫高山杜鹃林景观,是开展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科普、生态体验等游赏活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盘州市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竹海景区、大洞景区、杜鹃花海景区等3个景区。

(一)竹海景区。

东起牛角山,南至喇谷村,西抵上冲梁子,北达英武镇锣锅塘,面积为50.7平方公里。

(二)大洞景区。

东起杨梅山,南至吴家寨,西抵石皆箐,北达大凹子,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杜鹃花海景区。

东起皂角树村,南至大山丫镇区边界,西抵国道G246,北达大水井,面积为17.8平方公里。

五、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六章 分期发展一览表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第六章  分期发展一览表
●启动赤水旅游机场建设。
●赤水至茅台水上游线全面形成。
发展区域
近期(2003—2005年)
●龙洞堡机场成为国际机场。
●完成贵阳—惠水—龙里—贵定—福泉—瓮安—开阳—息烽—修文—贵阳的公路等级改造,带动贵阳周边风景名胜区发展,构筑贵阳都市旅游圈。●以香纸沟、鱼洞峡、乌当相思河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建设城市郊野休闲度假旅游。
安顺-织金区域
●加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三大传统景区的治理整顿,强化保护意识,挖掘区域内现有已开发的资源潜力,提高旅游效益,构筑西部旅游环线的核心“三角”。
●全面完善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遵义革命纪念地景观体系,使“长征文化”的旅游品牌具有国际影响。
●遵义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全面建设“金鼎山—海龙囤”片区,突出屯堡文化和宗教文化。
●市域风景游览体系基本形成。
●建设茅台至赤水高速公路,启动赤水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尽早促成建设赤水至泸州的高速公路,解决四川、重庆进入赤水风景区的交通瓶颈。
贵州风景名胜区体系分期发展一览表
发展区域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贵阳中心区域
●加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的治理整顿,保护环境,清理“三化”,充实内容,提升红枫湖风景区的地位作用。
●重点开发青岩古镇、镇山村、花溪十里河滩、天河潭等景区、景点,提升贵阳市的旅游吸引力。
●开发滴水滩景区、坝陵访古景区,完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游览组织,着手申报世界遗产。
●王二河风景名胜区初具规模,成为区域休闲度假的主要景区。
●建设黄果树经王二河至龙宫的水、陆游览交通系统,实现两大国家级风景区的联接。
●建设以关岭新铺古生物博物馆、穿洞遗址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 夜郎文化园、上峒自然溶洞探险、格凸河穿洞自然山水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基地,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组织。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雷公山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为苗族圣山、苗岭最高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气候资源优势明显。

沿巴拉河分布着的几十个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

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源品位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二、规划需要破解的难题文化与旅游一体化问题:即如何将苗文化以适当和可持续方式加以利用,贯彻保护促进开发理念,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战略问题。

南部核心吸引物打造问题:打造南部核心吸引物,解决南部被边缘化问题,是本规划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难题。

西江提升问题: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千户苗寨空间拓展、环境提升、产品转型、品牌提升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难题。

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问题:区域内重点旅游发展区如何实现功能和产业分工,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和形象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难题。

资源线性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河谷村寨景观,有机整合以点为载体将之成面、成片,最终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景观廊道和产业廊道的问题。

文化差异化产品塑造问题:苗文化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通过产业和功能分工,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差异化形象。

快旅漫游问题:如何构建从北、东、南、西入口快速进入的“快旅”通道体系以及区域内自助游、自驾游绿道“慢游”体系的问题。

营运模式创新问题:针对目前社会资金进入雷山县很困难,用地条件差等现状,如何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产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如何搭建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社区参与机制和旅游目的地信息平台等问题。

三、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目的地战略推进少数民族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和国家旅游产业造血扶贫战略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四、旅游发展定位1、总体定位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目的地2、形象定位世界苗族,圣地雷山;醉美苗乡,中国雷山;高高的苗岭,幸福的家园;雷公山苗乡,栖息心灵的地方3、产业定位将规划区作为旅游功能区来打造,按照旅游功能区的要求配置区域生产要素,旅游业成为城乡统筹、土地利用、空间组织等建设方面的纲领。

【精品篇】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精品篇】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发布时间:2020-03-25各地的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文是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欢迎阅读!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最新版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四条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按照规定报请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市、州人民政府或者地区行政公署审核,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五条因设立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风景名胜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及自然环境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和谐发展。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20•【字号】黔府函〔2018〕134号•【施行日期】2018.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18〕134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的请示》(黔南府呈〔2018〕10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东起桥尾村,西至坪子山,北抵新水村,南达苦蒿冲北侧山体。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6″—107°03′45″,北纬26°17′32″—26°24′34″,总面积为123.7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19.89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以奇特的喀斯特高山台地草原为核心,以秀美的峡谷、独特的气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特色,集观光游赏、休闲避暑、生态保育、水源涵养、科普探险、民族文化体验及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划分为马郎坪景区、五里坪景区、谷鸟坪景区、猴子沟景区4个景区,1个龙里大草原服务区和湾弓寨、麻若地宫、水落洞3个独立景点,面积共43.2平方公里。

其余区域根据现状条件及未来保护与发展要求,划分为居民调控区和生态控制区,其中,居民调控区8.57平方公里(不含内部独立景点),生态控制区71.97平方公里(不含内部独立景点)。

(一)马郎坪景区。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26•【字号】黔府函〔2018〕115号•【施行日期】2018.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18〕115号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请求审批〈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18〕12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剑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剑河风景名胜区东起剑河县界,南抵太拥乡,西至革东镇宝贡屯村,北达岑松镇马山村平塘坡。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2′55"—108°58′12",北纬26°47′28"—26°25′23",总面积为20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91.0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48.04平方公里。

请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剑河风景名胜区性质:以清水江山水资源和地域人文为依托,以河湖风光、温泉、古生物化石群、森林生态景观和苗侗文化为主要特色,以生态体验、科普科考、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剑河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八郎温泉景区、百里森林景区、仰阿莎湖景区、磻溪景区等4个景区,以及下岩寨、寨章、久脸苗族分迁遗址、八万山、龙尾巴山、凤龙山、小广村等7个独立景点。

(一)八郎温泉景区。

位于革东镇,东达冷水沟以东760米,南抵猫猫寨以北470米,西至辣子寨,北达平塘坡溶洞群,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2′55"—108°30′09",北纬26°47′28"—26°43′44",面积为33.64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7处(已被公布为国保的除外)
名称
地址
名称
地址
黔灵山弘福寺
贵阳市
国际援华医疗队旧址
贵阳市
甲秀楼
贵阳市
达德学校旧址
贵阳市
文昌阁
贵阳市
周渔璜墓
贵阳黔陶
阳明祠
贵阳市
青岩慈云寺
贵阳青岩
黔明寺
贵阳市
青岩万寿宫
贵阳青岩
君子亭
贵阳市
赵以炯故局
贵阳青岩
王伯群故居
贵阳市
是春谷摩崖
贵阳小碧
贵州工委旧址
长顺县
镇宁城墙
镇宁县
交麻崖墓
长顺县
顶营司城垣
关岭县
广顺白云山
长顺县
灵龟寺无梁殿
关岭县
龙家院岩画
长顺县
花江铁索桥
关岭县
来远写字崖
长顺县
关索岭
关岭县
肖国宝墓
长顺
红崖古迹
关岭县
睦化地层剖面
长顺县
花江崖壁画
关岭县
龙里冠山
龙里县
海百化石埋藏点
关岭县
罗发先墓
贵定县
飞虎山遗址
平坝县
贵定城隍庙
贵定县
金家大坪汉墓
平坝县
毕节市
万屯汉墓群
兴义市
慕俄格城堡遗址
大方县
刘氏庄园
兴义市
九层衙门遗址
大方县
鲁屯石碑坊
兴义市
大渡河桥
大方县
何应钦故居
兴义市
阁雅驿道
大方县
查氏宗祠石碑
兴义市
千岁衢碑
大方县
西南屏障石刻
兴义市
川滇黔省革委会旧址
大方县
观音洞遗址
安龙县
凤凰穿洞遗址
黔西县
菩萨洞遗址
安龙县
甘棠汉墓
黔西县
十八先生墓
安龙县
李世杰墓
黔西县
望谟县
金银洞宋墓
务川县
理智村宋墓
遵义县
申佑祠
务川县
杨辉墓
遵义县
瓮溪桥
务川县
郑珍墓
遵义县
他山摩崖
余庆县
莫友芝墓
遵义县
红军抢渡乌江遗址
余庆回龙场
黎庶昌墓
遵义县
两岔河宋墓
仁怀市
名称
地址
名称
地址
高坪古墓群
遵义县
鹿鸣塔
仁怀市
尚嵇陈玉殿祠
遵义县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
仁怀市
板桥中寺
遵义县
袁锦道墓(祠)
习水县
龙坑场牌坊
遵义县
贵阳市
青岩教案遗址
贵阳青岩
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贵阳市
花溪西舍
贵阳花溪
新华日报分销处旧址
贵阳市
镇山古建筑群
贵阳花溪
来仙阁
贵阳乌当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遵义县
协天宫
贵阳乌当
岩灰洞遗址
桐梓县
钟昌祚墓
开阳县
夜郎坝宋墓群
桐梓县
画马崖
开阳县
周市石棺墓
桐梓县
三人坟
修文县
周西成祠
桐梓县
三潮水
修文县
卧龙山寺
绥阳县
蜈蚣桥
修文县
南泉山寺
黎平县
云落屯悬棺葬
松桃县
两湖会馆
黎平县
思南文庙
思南县
纪堂鼓楼
黎平县
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
思南县
黎平会议会址
黎平县
岑头盖咸同起义遗址
思南县
信地鼓楼
从江县
旷继勋故居
思南县
高阡鼓楼
从江县
煎茶溪古墓群
德江县
红七军军部旧址
榕江县
黔中砥柱石刻
德江县
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
榕江县
梅林寺咸同起义遗址
德江县
飞山庙
锦屏县
张凌翔、马河图墓
安龙县
金沙后山古墓
金沙县
招堤
安龙县
敖家坟石刻
金沙县
兴义府度院
安龙县
织金鱼山
织金县
马一元帅府
贞丰县
织金东山
织金县
文昌宫
贞丰县
财神庙
织金县
欲飞石刻
晴隆县
文昌阁
织金县
猫猫洞遗址
兴义市
贵州龙化石点
兴义顶效
铜鼓山遗址
普安县
普安烽火台
普安县
交乐汉墓
兴仁县
三家寨道堂
兴仁县
寿福寺
兴仁县
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
玉皇阁
威宁县
金角洛夫墓
沿河县
辅处汉墓
赫章县

扁扁洞遗址
毕节市
安健墓
六枝特区
海子街大洞遗址
毕节市
普安州文庙
盘县
老鸦洞遗址
毕节市
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盘县
七星关摩崖
毕节市
硝灰洞遗址
水城县
猪拱箐苗民起义遗址
毕节市
高家渡铁索桥
水城县
川滇黔省革委会旧址
毕节市
张口洞遗址
兴义市
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丹寨县
拉来寨崖墓
罗甸县
雷公坪咸同起义遗址
雷山县
孙应鳌墓
凯里市
夏同和状元第
麻江县
甘囊香芦笙堂碑记
凯里市
诸葛洞纤道
施秉县
飞云崖
黄平县
华严洞摩崖
施秉县
岩门司城垣
黄平县
川主宫
铜仁市
重安江铁索桥
黄平县
观音山莲花寺
铜仁市
黄飘大捷遗址
黄平县
铜仁东山
铜仁市
何腾蛟墓
黎平县
周逸群故居
铜仁市
吴文彩墓
黎平县
虎渡口遗址
松桃县
仰望抗贡碑
贵定县
云盘汉墓
平坝县
甘塘乡规碑
贵定县
赖坟包汉墓
平坝县
竹王城遗址
福泉市
老鸡场、新堡汉墓群
平坝县
葛镜桥
福泉市
夏云尹关母猪龙潭汉墓
平坝县
高石头摩崖
福泉市
名称
地址
名称
地址
平林汉墓
平坝县
偏岩摩崖
瓮安县
肖家庄汉墓
平坝县
玉华山咸同起义遗址
瓮安县
冷少农故居
瓮安县
苏元春公馆
台江县
江界河红军抢渡乌江
瓮安县
石桥白皮纸作坊
三都县
石鹅嘴摩造像
赤水市
引郎石板墓
三都县
三会水石窟寺
赤水市
九阡水族起义遗址
三都县
宁保遗址
西秀区
石板寨抗日旧址
三都县
八番六朝壁画墓
西秀区
水浦石板墓
荔波县
西秀山白塔
西秀区
永济泉
荔波县
安顺武庙
西秀区
瑶麓婚规碑
荔波县
王若飞故居
西秀区
邓恩铭故居
荔波县
白岩脚洞遗址
普定县
石头寨洞棺墓
惠水县
平颂摩崖
普定县
来远神仙洞遗址
红二六军团会师碑
印江县
吴王洞摩崖
镇远县
红二六军团会师旧址
印江县
文昌宫
台江县
红三军军部旧址
印江县
石阡文庙
石阡县
保安寺
织金县
石阡太虚洞
石阡县
杨家店宣慰府遗址
纳雍县
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石阡县
中水汉墓
威宁县
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特区
向天墓群
威宁县
名称
地址
名称
地址
乌江洪峰标记石刻
沿河县
凤山寺
威宁县
黔东特区革委会旧址
沿河县
三岔河摩崖
习水县
瓦厂寺
遵义县
马鞍山崖墓群
赤水市
黎庶昌故居
遵义县
官渡宋墓
赤水市
禹门山摩崖
遵义县
道场宋墓群
赤水市
红军抢渡乌江遗址
遵义县茶山关
赤水古城垣
赤水市
赤水万寿宫
赤水市
下坝棺材洞
平坝县
复兴江西会馆
赤水市
平庄汉墓
平坝县
天恩桥
赤水市
都匀文峰塔
都匀市
官渡崖刻
赤水市
都匀百子桥
都匀市
葫市摩崖造像
赤水市
羊福崖墓
张喜山祠
绥阳县
阳明洞
修文县
尹道真务本堂
正安县
索桥
修文县
复兴崖墓
道真县
桃溪寺古墓群
遵义县
明真安州城垣
道真县
赵家坝明墓
遵义县
万天宫
道真县
新下场烈墓
遵义县
金桥宋墓
湄潭县
邓平墓
遵义县
湄潭文庙
湄潭县
普济桥
遵义市
天主堂红军标语
湄潭县
湘山寺
遵义市
玛瑙山营盘
风岗县
桃溪寺
遵义县
大坪汉墓
务川县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遵义市
枫香溪会议旧址
江口县
龙大道故居
锦屏县
梵净山金顶古庙
江口县
九龙山咸同起义遗址
天柱县
梵净山金顶摩崖
江口县
木召庄园遗址
岑巩县
梵净山禁砍山木碑
江口县
镇远古城垣
镇远县
三角庄咸同起义遗址
江口县
四官殿
镇远县
印江文昌阁
印江县
天后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