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前线的原西北红军_张化民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作者:张化民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01期察哈尔抗战中,抗日同盟军一度收复多伦,这是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土。
但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仅仅存在一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中,谢子长、阎红彦、许权中等陕西共产党人和西北红军将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收复多伦,西北红军将领强龙光光荣牺牲,成为在抗日前线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中共参与组织的抗日前线中牺牲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31年9月18日,东北的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
局部抗日战争爆发。
1932年,与中共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冯玉祥决心组织抗日同盟军对日作战。
这年9月,冯玉祥的旧部宋哲元出任察哈尔省(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主席,于是,中共在北方成立的秘密组织华北政治保卫局(即中共北方特科)建议冯玉祥到张家口组建抗日力量,冯玉祥接受了这一建议。
随着建立抗日同盟军准备工作的初步展开,一批来自陕西的共产党干部渐渐聚集到了冯玉祥的周围。
冯玉祥召旧部举旗抗日1932年10月9日,冯玉祥秘密抵达张家口,他要求共产党派人到张家口帮助他组织新的军队和抗日政府。
应冯玉祥邀请,中共北方特科派张慕陶(陕西旬邑人,曾任冯玉祥联军总政治部政治处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参与策划了清涧、渭华起义)、吴化之(湖北汉川人,1925年到1927年陕西和西安党团负责人)、武止戈(陕西渭南人,曾任中共旅苏莫斯科支部书记)等人来到了张家口。
1933年1月,中共北方特科决定,由张慕陶、吴化之、武止戈三人组成中共张家口特委,负责领导推动抗日同盟军的工作,特委书记由张慕陶担任。
中共北方特科还指定肖明(渭华起义担任中共陕东特委委员,渭南县委书记)负责对特委的联系与指导,共产党员宣侠父、张存实、刘继曾(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中共陕东特委书记,领导了渭华起义)、刘少文(河南信阳人,1931年6月作为中央巡视员帮助改组了陕西省委,建立了西安市委)、许权中(陕西临潼县人,曾任冯玉祥联军卫队师代理师长、渭华起义总顾问)、杨晓初(陕西渭南人,渭华起义军委财经委员)、马志敬(陕北人,参加过渭华起义)和汾阳军校的共产党员赵力钧等也被派往张家口工作。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0)壮志未酬英雄虽死犹生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10月/21日/第016版史鉴壮志未酬英雄虽死犹生——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0)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壮志未酬身先死周家崄会议情况告知谢子长时,他忍着伤情恶化的痛苦高兴地对护理工作人员说:“这下好了,在刘志丹等同志的领导下,敌人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一定能粉碎,红军和根据地一定能扩大,这样我的伤就是好不了也安心了。
谢子长一行在1934年腊月三十那天转移到安定县灯盏湾村。
那时谢子长身体虚弱得已经不能动弹。
谢绍明回忆:“那年我9岁,除夕夜我和村里的娃娃们在院子里放炮。
正放得起劲,突然听到父亲叫我。
当我进去时,父亲高兴地对我说,他有几个月没打仗了。
想闻闻火药味。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做,这时父亲叫我掰开几个鞭炮,将火药倒在石砌的炕栏上,再用火点着。
当我弄好火药再用香点时,试了几次都没点着。
一直慈祥地注视着我的父亲教我说,先在火药中埋个纸捻子,再用香把纸捻子点着,照他说的一试,果然灵,火药滋啦啦地燃起了火花,并散发出浓烈的硝烟味。
见我吓得直往后躲,父亲笑着说,连这点火药都怕,以后还怎么掂枪打白军!当时,他一个人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你闻,这火药味真好闻。
那种神态,好像他又在和神勇的红军战士一道驰骋疆场。
”就在周家崄会议(谢子长因伤未出席)后,谢子长的伤情恶化。
在2月21日,漫天飞雪,天快黑的时候,谢子长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他流着泪给一直伺候他的爱人史秀云和堂嫂白盛英及其他护理人员说:我不行了,老百姓怕我死,只可惜我就这样死了,我给他们做得太少了,我对不起他们呀!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闭上了再没有睁开,年仅38岁。
鉴于谢子长在西北的重大影响,为稳定军心和民心,并避免敌人乘机进攻,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严密封锁了谢子长逝世的消息,并于当天夜里就将谢子长秘密安葬,规定家属和战友一概不准披麻戴孝。
当晚,雪下了一夜,山梁银装素裹,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老天爷的“百草吊孝”。
李妙斋_为保卫照金苏区壮烈牺牲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5日/第016版史鉴李妙斋:为保卫照金苏区壮烈牺牲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西北师范大学吴兰涛西北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创建者之一,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原名王玉玺。
山西省汾西县城关镇店头村人,1903年5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少年时期的李妙斋,就在当地堡子庙初小和甘河高小读书。
由于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后来在他舅父的资助下,才勉强读完了高小。
高小毕业后,在本县天平小学教书一年多,因遭受有钱有势人家的欺压和排斥,只好回乡务农。
1927年5月,李妙斋毅然告别父母妻女,离开家乡投身革命,1933年9月壮烈牺牲。
后来,他的女儿王良俊也参加了革命,并担任汾西县妇联主任。
1946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创建照金苏区1927年11月到陕北肤施(今延安)的国民党高双成部投军,从此改名为李妙斋。
由于他能写会算,很快当上了连部的事务长。
1928年,李妙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3月,他在高双成部李亚军团担任营长,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蒋时,他任冯五祥部第八方面军总司令邓宝珊的警卫营长。
冯阎讨蒋战争失败后,他又随邓宝珊返回西安,任邓宝珊的卫士班长。
1932年2月,邓宝珊到兰州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兼新—军军长,李妙斋随之到了兰州,当了干部补习队的队长。
同年10月,邓宝珊派李妙斋到甘肃平凉接枪。
在返回途中,李妙斋和共产党员李艮等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蒿店兵变”,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任队长,李艮任政委。
后因兵变失败,李妙斋来到陕甘边区,参加了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吴岱峰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
1932年11月,李妙斋跟随陕甘游击队转战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耀县照金、芋园一带,开展武装斗争。
不久,李妙斋等人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芋园游击队,他任政委,刘世荣(后叛变)任队长,王金海任副队长。
没有武器,他们就自己秘密打制马刀、长矛。
经过20多天的准备,李妙斋率领这支游击队首战川口,接着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塞,占领土儿梁,创建了照金苏区。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2)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19日/第014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2)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共进社结识共产党人1923年夏,谢子长从山西学兵团毕业。
在他的同学们纷纷投靠军阀而谋求升官发财之际,谢子长孑然一身前往北平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当他风尘仆仆到达古城北平后,选择住在了三眼井吉安所左巷六号的“共进社”总部。
“共进社”是一个由陕籍旅京“志愿革新之青年”组成的进步社团,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其宗旨是“提倡文化,改进社会”,其社刊是五四后期著名的进步刊物《共进》。
当时,中国共产党陕西组织创始人李子州、魏野畴、刘含初、刘天章就参与“共进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在当时的革命氛围中,谢子长积极参加北平学生运动,常常赴各大高校参与学生集会并多次进行演讲。
谢子长在这里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大开了眼界,接受了不少的新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改造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认为,尽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在旧社会这个根基上挖下一些砖,总比空说作用大,大家都来“做所能做,做所应做的事情”,那旧世界这座腐朽不堪的大厦总有一天会倒塌的。
于是,谢子长决计回到家乡安定县做挖毁大厦根基的基础工作。
北京入党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办起了安定县民团,担任团总。
他招收贫苦农家子弟、青年学生加入民团,加强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热心为民办事。
同时,利用民团这一合法组织,谢子长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保护群众利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谢青天”。
在此期间,谢子长帮助太原学兵团的同学安定县警佐(警察局长)李象九成立了“学兵连”,随后,谢子长把阎红彦、雷恩俊等一批有志青年送到学兵连。
学兵连后来被陕北“土皇帝”井岳秀收编为石谦团第三连,为中国共产党以后在石谦团建立地下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之后,经多方努力,谢子长成功地将其控制的安定县民团编入石谦部三营十二连,谢子长自任连长。
宝塔山下巾帼别样红记陕北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史秀芸张化民

宝塔山下巾帼别样红记陕北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史秀芸张化民宝塔山下巾帼别样红记——陕北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史秀芸张化民陕北早期妇女运动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段重要的篇章,而在这段峥嵘岁月中,有两位杰出的女性领导人,她们分别是史秀芸和张化民。
她们的勇敢和智慧,为妇女争取解放,为社会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史秀芸,字泽清,湖南浏阳人。
自幼聪明好学,家境贫寒的她对救国救民的志向就埋下了种子。
1921年,史秀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省妇女运动联合会巡回宣传员。
在她的积极发动下,湖南省农村女性开始了自组织的妇女运动,争取妇女权益,加强农村妇女的觉悟和组织力量。
1922年,史秀芸调往陕北,成为陕北农村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
在那个时代,陕北的农村妇女处于封建压迫的深渊中,缺乏基本的教育和生活保障。
史秀芸深入农村,与妇女们一起努力,帮助她们争取婚姻自由、劳动权益和教育机会。
她积极倡导的女童义务教育运动,为陕北的女童们打开了一扇光明的大门。
张化民,字琪明,湖南吉首人。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农民家庭中,目睹了农村妇女的困境。
张化民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革命斗争。
她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首次来到了陕北。
张化民和史秀芸一样,非常关心陕北农村妇女的命运。
她深入农村,与普通妇女交流,了解她们的困境和需求。
她发动妇女运动,组织妇女们学习、生产和宣传。
她帮助陕北的妇女们成立了合作社,改变了传统妇女只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命运,让她们能有自己的事业和收入来源。
史秀芸和张化民是陕北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她们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改变妇女们的觉悟和生活状况上,更重要的是她们为妇女争取了政治地位。
在她们的努力下,陕北妇女开始参与各级政权建设,她们成为村委会和妇女联合会的骨干,为社会的发展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秀芸和张化民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陕北地区,她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整个中国。
她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激励着更多的妇女投身到革命历程中。
陕北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史秀芸和张化民,以她们的才智和勇气,改变了陕北农村妇女的命运,为妇女争取了平等和解放的权利,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的西北红军将领□特约撰稿张化民常文平编者按:今年7月12日是多伦(现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收复80周年,也是陕甘红军将领强龙光牺牲80周年。
多伦是184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的失土;强龙光是在抗日前线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的抗日前线中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8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知道的不多,对察哈尔抗战前线浴血奋战的西北红军将领的事迹,就更少有人知道。
为此,本报刊发系列文章,向读者介绍这段峥嵘历史。
陕甘共产党察哈尔义举抗日80年以前,日本深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境,为转移民众视线,转嫁国内矛盾,当时的日本政府大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33年1月1日下午,日本关东军进攻山海关,接着侵占热河。
3月初接着向长城各口进攻,长城抗战随之打响。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南京政府没有彻底抗战的决心和完整计划,谋求妥协,导致长城抗战迅即失败。
何应钦与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日军在冀东得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察哈尔,继察哈尔重镇多伦被日军在5月11日占领后,察省的宝昌、沽源也先后于5月20日、24日失守,日军进而兵分3路准备进攻张家口。
大革命时期,冯玉祥曾经在陕西和中国共产党进行过良好的合作。
1931年春天,冯玉祥通过他的部下李平一与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陕西省高陵人)取得联系,并同意共产党在他所创立的汾阳军校中发展党组织。
汾阳军校在三年内发展李启明、张文舟等共产党员百余名,为日后参与察哈尔抗日提供了思想基础。
1931年8月,中共临时中央特科负责人陈赓来到北方开辟秘密工作,陈赓委托吴成方创建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中共北方特科)。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6)矢志不移创建陕甘苏区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16日/第011版史鉴矢志不移创建陕甘苏区——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6)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四村原游击根据地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立即开展武装斗争,第二天就打下旬邑县职田镇,打了以少胜多的大胜仗,红军的影响迅速扩大。
谢子长接着率领部队南下耀县照金镇,消灭了部分民团,并及时在香山召开会议,总结经验,讨论如何按照中央红军的办法建立根据地。
会后,在宜君焦坪一带又消灭了部分民团,乘胜进入正宁县山河镇四村原,建立农民协会,创建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从而开辟了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在此前后,游击队为了建立根据地,两次攻打甘肃正宁县山河镇,由于向导引错了路,耽误了时间,又缺少重武器,都没有成功,部队随即转移到盘克原一带活动。
1932年4月2日,由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两当县发动兵变。
起义部队200余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
随后,部队离开两当向北进发,沿途进行了五六次战斗,行军千余里。
正当部队准备向谢子长率领的陕甘游击队靠拢、攻打永寿县城时,不料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遭遇。
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兵变失败。
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省委书记杜衡于1932年4月18日来到游击队,以两次攻打山河镇失利为口实,指责游击队不在平原建立根据地,转战山区是“拒不执行省委指示”,给谢子长扣上了“游而不击、逃跑主义、流寇思想、梢山主义”等大帽子,说“梢山里没有马列主义”,然后在党内宣布撤销谢子长总指挥职务。
杜衡考虑到谢子长威望高,怕引起部队波动,没敢在部队中公开宣布。
谢子长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带领部队于4月20日一举奇袭旬邑县城成功。
这是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第一次攻下的县城,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和群众。
事后,杜衡为了推行南下平原建立根据地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撤销了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派谢子长到甘肃靖远搞兵运工作。
从红军晋西游击队到红二十六军_红_省略_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的发展_连载_拓宏伟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成立85周年,它是中共山西特委在陕北特委的配合下,组织领导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支有正式番号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第一支打出中国工农红军旗帜的队伍,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晋西游击队的创建1930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山西尽快组织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并于当月派刘天章任山西省委书记。
1930年底,山西省委改为山西特委,刘天章任特委书记。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刘天章和山西特委从驻平定高桂滋部中的中共地下党和骨干分子中抽调了杨重远、拓克宽、吴岱峰、胡廷俊、周维仁、李成兰、田有莘等一批有军事作战经验的同志,陆续派往吕梁山区,开展筹备建立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谢子长也派阎红彦、白锡林到山西开展改造土客(即保镖武装),创建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此外,刘天章和山西特委又从太原兵工厂抽调了马佩勋、尹子安、阎茂林、安世仁等一批工人地下党员和骨干分子,先后派往吕梁山区进行建立晋西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准备,1931年春夏之交(5月8日前后),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以下简称晋西游击队)在隰县辛庄(今属交口县)宣告正式成立。
大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北方局所派),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总支书记杨重远。
大队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阎红彦(兼),第二中队队长白锡林。
从此,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诞生了。
部队成立后,连打胜仗,很快发展到100多人,声势浩大,威震晋西,吕梁山地区各县政府纷纷向省里告急。
1931年农历七月间,山西省主席商震从红军晋西游击队到红二十六军◇ 拓宏伟 张化民——红军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的发展(连载)下台后,徐永昌成为山西省主席,各派军阀矛盾暂时缓和,形成了一致反共的局面。
不久,徐永昌派敌军1个师、1个炮兵团和地方武装共万余人,对晋西游击队进行围剿。
晋西游击队队委会根据山西特委的预案,在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后,最后突出重围,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本地人转为地下工作,留下30名共产党员,每人挑选好2支枪,于9月2日西渡黄河,转入陕北。
马文瑞与西北根据地

马文瑞与西北根据地□柳成荫、张化民《各界》2016年第12期,第4-7页马文瑞,陕西省子洲县人,原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
1926年加入共青团,是西北少数几个在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都担任了重要职务的领导人之一。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和红27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
”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硕果仅存的唯一根据地,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我党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一、马文瑞与陕北根据地1926年冬,在周家崄读高小的马文瑞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7月,陕北军阀井岳秀追随蒋介石开始“清共”, 很多地方党、团组织解散、瘫痪。
1928年到1930年初,马文瑞先后担任共青团绥德县西区区委书记,绥德县委常委兼共青团县委书记,使绥德农村的党、团组织得到健全和较大发展,团员达三四百人。
1930年8月,马文瑞调任中共安定县北区区委书记,10月,立三左倾盲动错误祸及陕北,陕北大多数县、区党、团组织活动停顿。
马文瑞自觉抵制左倾盲动,安定县北区党团组织、外围群众组织完好无损。
1931 年初,马文瑞任陕北特委委员兼安定县委书记,到年底,全县4个区委和12个党支部,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党、团员达120多名。
1932年初,他回到特委,协助特委代书记马明方主持陕北特委的日常工作,并被任命为特委的南路特派员,负责清涧、延川、安定、延长、延安等地党的工作,先后与延长、延川、绥德等县的党、团组织联络上。
陕北党的组织经过一段停滞状态,又逐渐开始恢复与发展,到1932年底,延安北部有县委2个,区委10个,特支6个,支部74个,党、团员1000多人。
1933年7月,陕北特委扩大会议在佳县高起家洼召开,决定在陕北全面开展游击战争。
会议上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定,主要是马文瑞和马明方事前设计和商定的意见。
1933年10月,马文瑞到神木、府谷,组建了神府特务队,开展武装斗争。
接着,他又恢复了中共葭县县委和绥德县委。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8)重整旗鼓缔造陕北红军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30日/第014版史鉴重整旗鼓缔造陕北红军——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8)特约撰稿张化民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常文平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恢复红一支队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返回陕北安定。
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正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
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攻打安定枣树坪失利,惠泽仁等5名同志牺牲,支队长强世卿受伤。
部队在转移中又遭遇敌人,政委魏武不幸阵亡。
随后,白德胜、任志贞分队在延川关庄作战失利,白德胜负伤。
强世卿、白德胜、任志贞等被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部队失散。
谢子长于1934年11月回到安定后,找到陕北特委地下党组织,他先后联系上了一支队的李胜堂,谢绍安、刘明山、薛兰岗等人。
谢子长召集几人开会,他总结了一支队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安定的敌我斗争形势,并严肃指出埋枪行为是错误的。
当时,他鼓励大家说,革命就是要有三起三落的思想准备。
此后,谢子长带领李胜堂等七八个干部和战士白天在山窑子里隐蔽培训骨干,晚上到村子里发动群众。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准备,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一支队在谢子长的领导下,于同年3月8日晚上在刘家圪劳正式恢复。
谢子长任命李胜堂为支队长、谢绍安为副支队长。
谢子长当场将一面由红色被面缝制而成的、上面写有“陕北工农红军第一支队”的三角形队旗郑重授予支队长李胜堂。
紧接着,召开了由一支队十多名干部参加的会议,最后一致决定以安定县的李家岔为中心成立人民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
随后,陕北游击队一支队在谢子长的带领下连战连捷,尤其是在姚则峁河一战中,谢子长带领一支队一举消灭了敌一个营部及一个排的兵力,敌营长张建南混乱中逃走。
经此一役,红军声威大震,一支队也因此迅速扩大到100多人,成为陕北游击队的主力。
而且,以李家岔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也随之建立起来。
之后,红军在陕北的游击战争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建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1934年7月8日,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作为中共北方代表派驻西北的军事特派员,谢子长迅速在陕北掀起了武装斗争的新高潮。
陕北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年/1月/1日/第004版理论陕北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纪念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红二十七军成立80周年(一)禹贡学社西北根据地研究室主任张化民本报总编辑、禹贡学社秘书长蔡功文(特约撰稿张化民)编者按:2015年1月,恰逢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二十七军成立80周年,重温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回顾红二十七军和陕北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李子洲、谢子长、刘志丹、马明方、马文瑞、阎红彦、郭洪涛、杨琪、贺晋年、张达志、吴岱峰、崔田夫、崔田民、王兆相、霍维德等革命先辈的卓越功勋,对于我们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报特刊登禹贡学社西北根据地研究室主任张化民,本报总编辑、禹贡学社秘书长蔡功文撰写的纪念文章,分4期编发,以飨读者。
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陕北的共产党人就在革命实践中艰苦探索在近代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区,如何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以李子洲、谢子长、马明方为代表的陕北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北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科学分析陕北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探索解决了在陕北实际条件下党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和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合并组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
在西北根据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同样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西北革命的播火者李子洲、魏野畴等人的影响和教育下,谢子长、刘志丹、马明方、马文瑞、贾拓夫、刘澜涛、安子文、阎揆要、霍世杰、郭洪涛、白如冰、张德生、贺晋年、张达志、白明善等上百名有志青年加入党团组织,走上革命道路。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5)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3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9日/第016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5)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晋西游击队1931年春夏之交,根据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同志的指示,正式把阎红彦和拓克宽等领导的游击小组和太原兵工厂的部分地下党员,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总支书记杨重远,阎红彦和吴岱峰为副大队长。
1931年秋,农历七月二十,由拓克宽、黄子文、阎红彦、杨重远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遭到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处境十分困难。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同志的指示,游击队的骨干、30名共产党员西渡黄河,进入陕北。
农历七月廿三,游击队行军到安定县南沟岔时,途中突然遇到敌军六七人,因拓克宽、黄子文认识该股敌人,放走了敌人,引起队员们的强烈反对。
经全体队员讨论,撤销了队长、政委职务,一致选举阎红彦为队长,杨重远为政委,吴岱峰仍为副队长。
游击队在安定一带活动时,中共安定县委(今子长)马文瑞同志组织动员了马云泽、强龙光、强世卿等一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参加了游击队,队伍很快发展到六七十人。
这时,活动在黄河沿岸的杨琪、师储杰两支土客武装,因受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要求与晋西游击队联合行动。
晋西游击队队委会与陕北特委马文瑞研究,为争取和改造他们,在接受听从红军游击队的“统一指挥、不抢穷人、不强奸妇女”三个条件后统一行动。
为统一指挥,暂将土客保运队编为陕北游击支队(因当时他们还不具备红军的条件)。
晋西游击队和陕北支队在特委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了不少胜仗,迅速发展到300多人。
游击队向陕甘边转移,急切希望找到西北革命斗争中的领袖谢子长、刘志丹同志。
1931年10月,晋西游击队派曾经和刘志丹一起搞兵运的马云泽带了20多个骑兵,在南梁梢山的土窑里找到了刘志丹。
随后,他们一起到阎家崖子和阎红彦、杨仲远、吴岱峰会合,阎红彦等非常高兴见到刘志丹,并把他最好的一把手枪送给刘志丹。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1)永远的纪念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10月/28日/第016版史鉴永远的纪念——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1)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民族英雄,给谢子长和刘志丹极高的评价。
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子长县。
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体移葬到他的家乡子长县枣树坪。
为此,毛主席先后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同志,民族英雄”和“谢子长同志,虽死犹生”,并书写了277字的碑文: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
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讲习所,组农协会,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
“九·一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第二十六军之前身。
一九三三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高岗诸同志创建了陕甘宁边区。
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负伤,一九三五年春因伤逝世。
党政军民各界感子长之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
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时书以叙之。
毛泽东题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九同时,毛主席在延安接见谢子长侄子谢绍彦、白卓武时给谢子长很高的评价,并亲切慰问谢子长的家属,勉励他们继承谢子长的事业。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陵。
这一回,毛主席第三次为谢子长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
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给同一个人墓3次题词,并亲写碑文,这在毛泽东一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朱总司令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地图上题词:“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同志创造了这块福地。
”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如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也都一一为谢子长题词。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1)上下求索_寻求救国之路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12日/第016版史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者谢子长(1)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编者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以及老一代革命家马明方、阎红彦、马文瑞、吴岱峰、贺晋年、郭洪涛、张秀山、张达志、崔田民、王世泰、崔田夫、刘景凡、黄子祥等人和李子州、魏野畴、刘含初、刘天章、杨重远、王泰吉、杨森、杨琪、李妙斋、强世卿、白雪山、黄子文等革命先烈都对西北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报从本期起,刊发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的革命系列故事。
寻常家世西北革命领袖、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民族英雄谢子长,1897年1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起名世元,后改为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
谢子长父亲谢彪鹏务农,但他聪明好学,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了山沟里的“先生”。
加上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成为上下川道里断案了事的“乡官”,受到人们的敬重。
母亲是位贤惠、勤劳,有副菩萨心肠的农家妇女。
少年时期谢子长聪明勤快,农忙时下地劳动,农闲时读书认字、练功习武。
8岁开始读私塾,14岁开始在村里父亲办的农村冬学上学,1914年,16岁到安定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
这期间,先和姓朱的镖头学拳,后拜闻名陕北的武林高手魏进德为师习武,学了一身好武艺。
父母的善良正直,祖父母的贤惠勤劳,耳濡目染,从小就给他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印。
在父母、兄长和师傅影响下,谢子长从小就养成了同情穷人、疾恶如仇、打抱不平的性格。
反羊圈税、抗盐税他刚上小学那年,安定县玉家湾村民牵头,集合九里二乡农民近千人到县公署要求取消羊圈税,当众挖出收税科员赵国安的眼珠,迫使知县宣布取消羊圈税。
这对谢子长影响很大,他痛恨贪官污吏,钦佩农民群众的斗争精神,看到了团结起来群众的力量。
1916年,安定县数千群众奋起砸了瓦窑堡盐税局的招牌,进行抗盐税斗争。
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7)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9月/23日/第019版史鉴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记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谢子长(7)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常文平组建十八师谢子长、阎红彦在上海受训以后,1933年初派他们到北方局。
1933年,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热河和察哈尔东部4县。
北方局派了330多名共产党员到察哈尔工作,成立了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前委),协同冯玉祥组建同盟军的工作,领导察哈尔地区军队和地方的一切工作。
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1933年5月26日,在察哈尔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
北方局派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一起协助许权中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十八师,许权中是十八师师长,谢子长是党代表。
谢子长、阎红彦到包头孙殿英部和共产党员、副团长刘振远成功举行了“包头兵变”,拉出一个团,编为十八师第一团,是十八师的主力。
收复多伦,强龙光殉国1933年6月21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各部分头北上,向日、伪军展开进攻,中共领导的十八师是主力作战部队之一。
22日,克复康保。
7月1日,克复宝昌、沽源。
7月12日,经过5天激战,收复日军茂木骑兵第4旅团2000多人及炮兵部队固守的塞北重镇多伦,在收复多伦的激战中吉鸿昌“亲率敢死之士,肉袒匍匐前进,爬城三次”。
强龙光担任敢死冲锋队队长,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攻进多伦城中后,大部队被日军堵在城外无法跟进。
由于战事激烈,部队几进几退,强龙光壮烈牺牲。
收复察东四县各战役,共毙伤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数百名。
同盟军计伤亡官兵一千六百余人,内有团长五人。
多伦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土。
谢子长参加了这些战斗,特别是在收复多伦的战斗中,亲眼看到了原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队长强龙光担任冲锋队长在攻城战斗中牺牲,他非常难过,还一再说革命成功后要立碑纪念他。
为了实现谢子长的这个遗言,他的儿子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于2010年率西北红军将领亲属到张北抗日同盟军纪念馆院内专为强龙光立了烈士纪念碑。
长征战役中的西北红军_下_张化民

24 1
团向北
、
组 建了红
93 6
28
29
军 和 黄 河 游击
红
一
个方 面 都 起到 了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同 2 4 3 团 向 南
一
,
举扫 平 黄 河 东 岸 约
40
1
年2 月
20
日
’
方 面 军 改 时也 付 出 了 重大 的 牺牲
红
28
军 军长
公 里 之 敌据点
” 。
,
刻 骨 铭 心 地记 住 那 些风 骨 擎 天
!
、
道路 的 北 斗 星
战 士也 都 是
一
母 亲 和 所 有 的 红 军女
、
着自 己
目
的 的人 的活 动 而 已
,
在跨
意 志 穿 岩的 红 军 战 士
,
记 住 那些 英 勇
颗颗 默 默 发光
蓄 势燎
,
人新 世 纪 的 中 国
一
母 亲那
,
,
师长 杨 琪 都在 战 斗 中 光 荣 牺牲
30
红
中 央红 军到 陕 北时
15
西 北 除 了 红举 突 破 国 民 党晋 绥 军 黄 河 防 线
)
。
经 石 师 和 红
军 为 了 掩 护 红 军 主 力 西 渡黄
,
军团
,
光陕北
,
(
不 包括 陕 甘 边
有
,
楼
、
关上 村
,
、
兑九 峪 等 战 斗
人物 风 采
长征 战役 中 的 西 北红 军
抗日前线的原西北红军_张化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2ఝ྇༄ሣࡼᏇᇝ۱ం张化民 杨建邦由于各种原因,由原西北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各部队在抗日前线的事迹鲜为人知。
宣传西北红军在抗日前线的的英勇事迹是很有必要的。
早在1933年,就有许多西北红军将领参加了察哈尔抗战,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
抗战爆发后,西北红军里面第26军、28军、独立第2师和15军团骑兵团分别编入八路军115师、120和129师,东渡黄河到敌后方抗战;第27、29、30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陕甘宁独立师等其它部队则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
一、察哈尔抗战前线的西北红军将领1933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热河和察哈尔东部4县。
北方局先后派了330多名共产党员到察哈尔工作,成立了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前委),协同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领导察哈尔地区军队和地方的一切工作。
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1933年5月26日,在察哈尔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
北方局派原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红26军的前身)第1、4任总指挥谢子长、第3任总指挥阎红彦及骑兵大队长强龙光一起,协助许权中组建了共产党独立领导的18师,许权中是18师师长,谢子长是党代表。
谢子长、阎红彦到包头孙殿英部和共产党员、副团长刘振远成功举行了“包头兵变”,拉出一个团,编为1师第1团,是18师的主力。
1933年6月21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各部北上,向日伪军展开进攻,18师是主力作战部队之一。
22日,克复康保。
7月1日,克复宝昌、沽源。
7月12日,经过5天激战,收复日军茂木骑兵第4旅团2000多人及炮兵部队固守的塞北重镇多伦。
在收复多伦的激战中,吉鸿昌“亲率敢死之士,肉袒匍匐前进,爬城三次”。
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都参加了多伦的激战。
强龙光担任敢死冲锋队队长,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攻进多伦城中后,大部队被日军堵在城外无法跟进。
由于战事激烈,部队几进几退,强龙光壮烈牺牲。
红军陕甘游击队的诞生

红军陕甘游击队的诞生
张化民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
1931年,为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中共山西省特委领导组建一支游击队伍。
【总页数】3页(P61-62,64)
【作者】张化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活跃大巴山的地方红军
2.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罗云坝诞生的红色军队
3.“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80周年暨红军烈士陵园开园仪式”在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举行
4.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成立
5.陕甘边红军、陕北红军、陕甘红军名称辨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2ఝ྇༄ሣࡼᏇᇝ۱ం张化民 杨建邦由于各种原因,由原西北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各部队在抗日前线的事迹鲜为人知。
宣传西北红军在抗日前线的的英勇事迹是很有必要的。
早在1933年,就有许多西北红军将领参加了察哈尔抗战,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
抗战爆发后,西北红军里面第26军、28军、独立第2师和15军团骑兵团分别编入八路军115师、120和129师,东渡黄河到敌后方抗战;第27、29、30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陕甘宁独立师等其它部队则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
一、察哈尔抗战前线的西北红军将领1933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热河和察哈尔东部4县。
北方局先后派了330多名共产党员到察哈尔工作,成立了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前委),协同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领导察哈尔地区军队和地方的一切工作。
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1933年5月26日,在察哈尔成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
北方局派原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红26军的前身)第1、4任总指挥谢子长、第3任总指挥阎红彦及骑兵大队长强龙光一起,协助许权中组建了共产党独立领导的18师,许权中是18师师长,谢子长是党代表。
谢子长、阎红彦到包头孙殿英部和共产党员、副团长刘振远成功举行了“包头兵变”,拉出一个团,编为1师第1团,是18师的主力。
1933年6月21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各部北上,向日伪军展开进攻,18师是主力作战部队之一。
22日,克复康保。
7月1日,克复宝昌、沽源。
7月12日,经过5天激战,收复日军茂木骑兵第4旅团2000多人及炮兵部队固守的塞北重镇多伦。
在收复多伦的激战中,吉鸿昌“亲率敢死之士,肉袒匍匐前进,爬城三次”。
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都参加了多伦的激战。
强龙光担任敢死冲锋队队长,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攻进多伦城中后,大部队被日军堵在城外无法跟进。
由于战事激烈,部队几进几退,强龙光壮烈牺牲。
收复察东四县各战役,共毙伤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数百名。
同盟军计伤亡官兵1600余人,内有团长5人。
多伦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土。
克复多伦之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著名学者章炳麟给予很高评价:“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砦一垒,既失,则不可复得矣。
得之自多伦始。
以争一县,死将士几两千人,虽在一隅,恢复之功,为九十余年所未有。
”强龙光是中国工农红军牺牲在抗日前线第一个指战员和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另外,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以后,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1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4白坚、王怀德、赵通儒、蔡子伟、高敏珍、张文华、鲁贲、王再兴、张文舟、李启明、王达成等先后被派回陕甘边和陕北,均在红军或根据地中担任了重要职务。
二、改编为八路军前的 西北红军各部队1、第26军1932年1月初,刘志丹领导的南梁地方武装和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谢子长,副总指挥刘志丹,政委李杰夫,参谋长杨重远。
2月12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后刘志丹、阎红彦、谢子长),政委李杰夫(后李艮),参谋长杨重远。
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第26军第2团,团长王世泰,政委杜衡。
1933年6月13日,渭北游击队和富平游击队整编为红26军第4团,团长黄子祥,政委杨森。
11月8日成立红26军42师,师长先后为王泰吉、刘志丹、杨森,政委先后为高岗、张秀山、谢子长、张秀山。
1935年9月18日,在延川县永坪镇,红26军42师改编为红15军团78师,师长杨森,政治委员张明先,后崔田民。
第26军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
2、第27军1932年3月13日,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司令刘善忠,政委高朗亭。
10月改编为陕北9支队,1933年4月改名为1支队,队长强世卿,政委李成荣(后杨重远、魏武) 。
10月,连续战斗失利,主要领导牺牲,埋枪解散。
1934年1月谢子长回到陕北,3月8日恢复红1支队,队长李胜堂,副队长谢绍安,指导员刘清山(后贺晋年)。
7月8日,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兼任总指挥(后贺晋年),政委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
1934年9月,撤销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把第1、2、3支队组建为陕北红军第1、2、3团。
1935年1月,陕北红军第1、2、3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
师长杨琪(后贺晋年),政委张达志。
9月改编为红15军团第81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
1936年12月15日恢复第27军,军长贺晋年,政委王平。
第27军创建了陕北根据地。
3、第28军1935年12月,陕北省的红军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军长刘志丹(后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
下辖第1团(由绥德、吴堡战斗团编成)、第2团(由米西游击师编成)、第3团(由清涧红4团编成),共1200余人。
不久,又成立了第5团。
4、第29军1936年1月,由陕甘省的中宜、延安、宜川、富县独立营和韩(城)郃(阳)游击队编成,军长肖劲光(后谢嵩、李仲英),政委朱理治(后甘渭汉)。
5、第30军1936年4月,由陕北红军黄河游击师与陕北几个县独立营编成,军长阎红彦(后宋时轮),政治委员蔡树藩。
6、独立第1师1936年秋,由关中特区的游击队编成,第1师师长白志文,政治委员李宗贵(李赤然)。
7、独立第2师1933年10月18日成立神木红军特务队,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
11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3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
1934年9月,改编为陕北红军第3团。
1935年1月改编为第27军84师第3团。
1936年8月扩编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1师。
1936年12月改名为独立第2师,师长王兆相,政委张秀山。
8、陕甘宁独立师1936年7月17日,由红29军一部与豫旺堡、七营、黑城岔等地方武装组成,师长姚喆,政治委员黎林。
9、第15军团骑兵团第15军团骑兵团的前身是1932年1月初成立的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骑兵队,队长强龙光。
2月12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队长强龙光。
12月,改编为第26军第2团骑兵连。
1933年11月,第26军第4团改编为第42师骑兵团。
1935年9月,改编为第15军团直属骑兵团。
11月,编为军委直属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1团。
1936年,第15军团手枪团与骑兵连(原26军2团骑兵连)合编,组建了新的15军团骑兵团——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3团。
三、战斗在敌后的原西北红军各部在抗日战争中,第26军、28军、独立第2师和15军团骑兵团分别编入八路军115师、120和129师,东渡黄河,到华北敌后抗战。
1、红78师1937年8月,红78师缩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第687团第2营和第688团第2营,先后参加了平型关、策应忻口会战、反击日军八路围攻等战斗。
平型关战斗中,687团2营首先冲下峡谷隘口附近公路,切断公路,率先攻入公路,截断日军退路,并且打退了数倍于己的灵丘增援之敌,对围歼敌人起到了重大作用,引起了115师师长林彪的注意。
战后,他专门询问了2营的有关情况。
当他了解到这个营曾是红26军的一部分时,林彪建议发扬陕北红军的光荣传统、战斗作风,恢复原红78师的建制,使陕北红军有一个完整的编制保存下来。
12月,根据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命令,以原红78师的人员组建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
1938年4月,689团参加了著名的粉碎日军对晋东南八路军9路围攻的作战。
尤其是在粉碎9路围攻最关键的长乐村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4月16日上午,689团经过七八次冲击,从1200多人的日军108师团25旅团117联队手中,夺回了日军所占领戴家垴阵地,接着坚守阵地,先后打退日军七次冲锋,持续到下午5点,日援军104旅团105联队和117联队残部会合后向南逃走。
长乐村战斗是一次载入军史的著名战斗,共歼灭日军主力108师团2200多人,其中689团在戴家垴主阵地上就歼敌500余人,战马500-600匹,彻底粉碎了日军合歼八路军的计划。
1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6战斗结束的当天,129师师长刘伯承就发布嘉奖令,褒奖在此战中作出重大贡献的689团指战员。
689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500余人,其中近200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接着,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的徐州战役,129师挺进冀南,689团奉命配合129师行动。
5月10日,689团强攻威县,歼敌近百名,缴获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一挺,我伤亡营以下指战员350余人,其中牺牲114人。
威县守敌清水部遭我打击后,于13日在临清敌人接应下弃城东逃,689团进驻威县县城。
战后不久,南宫和平乡等县日军便弃城向邢台等据点龟缩,再不敢窥我冀南根据地。
临清、武城、内丘和隆平等地伪军及保安队500多人,自动向689团缴械投诚。
689团由1000余人壮大到3000余人,并建立了迫击炮连。
1938年8月底,689团奉令涉过漳水,抵达晋东南归建。
689团归建344旅后,即转战于晋冀,连续参加了临济、南家、河口等十余次战斗。
1938年9月24日,在奔袭被日寇收编的有5000人的扈全禄伪军师的战斗中,689团全歼了近两倍于己的一个师的伪军,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1940年6月,344旅奉令南下豫皖苏根据地。
689团改为八路军4旅9团。
9团在豫皖苏根据地征战半年,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歼敌2300多人。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4旅9团奉命改编为新四军10旅29团,仍活动于豫皖苏,抗击与新四军磨擦的国民党顽军。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太行山上。
1941年9月,10旅划归3师指挥,向苏北淮海区开进,29团担任10旅突击队,掩护主力北进。
进军途中在来安与敌军遭遇,战斗激烈,经3营反复冲杀,将敌击溃,毙伤敌近百人,掩护10旅于9月19日安全抵达苏北淮海地区。
10旅开进淮海区时,正值新四军3师对顽军王光夏的3个团发起陈道口战役。
29团立即参加了这个战役。
战斗中29团担任打援任务,在大兴庄击溃顽军余士梅部近千人的进攻,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1942年11月,10旅兼淮海军分区,29团改编为淮海军分区1支队。
从1942年11月至1945年8月近3年时间里,l支队参加大小战斗130余次,歼敌伪顽700多人。
尤其是1945年2月12日,1支队包围了沭阳西南22公里的叶圩据点。
经过激烈战斗,到13日2时,全歼守敌。
此次战斗,共歼灭日伪270余人。
击毙日军米今小队长以下38人,伪军大队长以下49人。
俘日军9人,伪军18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装备和物资。
叶圩子战斗成为苏北新四军进攻战斗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