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1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C)。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C)。

3、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B)。

设计意图:先回忆初中所学的物质类别和反应类型,再交流、归纳出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最后讨论,解决新问题。

重点难点: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物质分类的方法1、从物质组成分类:2、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将物质分成固态、液态和气态。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分为易溶、微溶、难溶、不溶等。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来源等其他角度对以上八种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知识点三:化学反应的类型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多少分类(1)化合反应:A+B=AB;(2)分解反应:AB=A+B;(3)置换反应:AB+C=A+CB;(4)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化合价的升降分类(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2)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1、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

将挑出的物质(写化学式)和挑选依据(挑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三组物质分别为:、H、C、N;(2)Fe、Na、Al、Si;(3)NO、CO、SO、Fe。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Fe,F:H2。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化学必修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连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响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响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根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觉察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局部内容在《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属于主题 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局部,内容要求“生疏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展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像的性质,肯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生疏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生疏物质世界;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根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生疏,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学问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把握的事实性学问的根底上开头建构并逐步形成根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一些典型物质的根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学问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展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楚地生疏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而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而往往是简单的实际的甚至是生疏的物质体系,更迫切地需要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由此可分析学生的进展点如下:1、基于分类思想,构建化学学问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丰富,形成化学学科学习的根本模式。

2、生疏物质转化根本规律,将初中记忆型的思维模式进阶成高中阶段推理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语: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应用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开始,逐步深入探讨物质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物质的本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基本概念(概述)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2. 物质的性质:可感性质和运动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

2. 物质的组成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三、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转化过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b. 化学反应的特征:气味、颜色、温度、气体生成等。

c.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则。

3. 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变。

a. 相变的概念和种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b. 相变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1:酸雨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应用案例2: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应用案例3: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五、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过程。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认识物质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奥妙。

个人观点与理解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科学原理的关键。

通过学习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下面,让我们以“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认识、研究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做好准备了吗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 2、O 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掌握物质之间转化的基本条件和规律。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物质之间转化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物质分类标准。

掌握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背后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化学试剂:钠、水、酚酞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等。

教学课件:包含物质分类图表、实验步骤和示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学场景】教室前方的屏幕上展示了一张超市货架的照片,各类商品井然有序地分类摆放。

学生们好奇地注视着屏幕,等待教师的引导。

【教师活动】教师微笑着指向屏幕上的照片,并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师生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张超市货架的照片,有没有注意到商品是如何摆放的?”生1:“老师,商品都是按照种类摆放的。

”师:“非常好!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呢?”生2:“方便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

”师:“没错,分类摆放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提高了超市的管理效率。

同样地,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应用它们,我们也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超市商品分类摆放的实例,引出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出发,自然地过渡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过渡语】“那么,在化学中我们是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呢?不同种类的物质之间又能否相互转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一神秘的化学世界。

”教师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期待,成功地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物质分类(约1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打开课件,展示出一幅清晰的物质分类图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两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3) 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若要到“华联”商场买一瓶饮料,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思考交流】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12块糖进行分类活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3-4对常见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分类的方法?2. 讨论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总结】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导电性:导体﹑半导体﹑绝缘体.2、根据物质的性能溶解性: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3、根据物质的组成P3图1-2【思考讨论】试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回答】【学习探究1【案例1】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钠(Na) 氯气(Cl2) 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NaOH)【学生归纳】按P3图1-2进行分类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在化合物中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于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盐为:碳酸钙。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4)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5)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认识丁达尔效应6.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7.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胶体及其主要性质难点:1.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丁达尔效应教学方法与过程: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一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化合物,100多种元素可以能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我们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来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等。

(2)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A.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下:B.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叫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可以采用交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根据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氧化物质的性质可对氧化物进行分类,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如CO2;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表格中物质的分析,掌握物质分类的角度和方法;2.通过对酸(碱)性氧化物以及物质转化图的探讨,提升对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图书分类与物质转化的分析,体会分类的价值。

【学习过程】Na Mg Fe NaCl NaOH Fe(OH)3CO CO2 C H2O2 O3Na2CO3CaO Na2O SO3K2CO3H2SO4H2CO3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2.你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这些物质分类吗?3.上面列出了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如何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梳理?4.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你能发现表格中的同素异形体吗?二、元素与性质的关系1.根据CO2、SO3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得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类比得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3.预测Na2O能发生的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三、物质的转化结合以上物质转化的路径思考:如何用Cu制备CuSO4?(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一物质B.同种化合物C.同素异形体D.无法判断2.某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 ℃)制得了铁。

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A.均属于混合物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均属于纯净物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水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胆矾D.铜、氧化铜、醋酸、生石灰、氯化铜4.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5.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2SO4应属于()℃酸℃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混合物℃二元酸℃化合物A.℃℃B.℃℃℃℃C.℃℃℃℃℃D.℃℃℃℃℃6.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B.SiO2C.H2O2D.MgO7.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D.部分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二、单项选择题II8.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一、教材分析从节标题来看,本节内容增加了“物质的转化”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转化的途径。

在本课时的具体内容设置方面,新人教版在物质分类方法层面变化不大,但增加了物质分类的角度(通过物质性质分类),并加入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等知识点,体系更加完整。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了解或掌握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如下:(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的分类;(3)CO2、CaO的化学性质。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根据元素组成和物质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结合物质的类别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进而实现物质的转化;3.能体会到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评价目标】1.通过对表格中物质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分类角度和方法的认识;2.通过对酸(碱)性氧化物以及物质转化图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图书分类与物质转化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类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树状分类法;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2.教学难点:物质的转化五、教学方法1.问题链(围绕着框图中的物质进行一系列问题驱动)2.演绎推理(含碳元素物质的分类、同素异形体、Na2O的性质物质的转化)3.类比推理(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先从图书馆的分类引入物质分类的意义及角度,而后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了一些物质,整节课围绕着这些物质依次探讨两种分类法、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物质的转化。

此外,本节课主要以问题链的方式进行驱动,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十、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钙盐的是()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2.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A.CO和CO2B.和C.C60和C70D.HCl和HClO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⑦4.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3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aCO3B.SO2C.CuOD.KMnO45.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如图所示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的是()。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杨宇
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
【总结】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拓展】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为例完成下图的转化关系。

三、物质间转化的应用
1)物质的制备:从上述转化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酸反应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反应
③盐的制备: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2)工业上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因素:要从反应的可此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质类别与各类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方式。

b.理解物质分类和转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

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物质的珍惜和保护的意识。

b.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守则。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2.物质的转化方式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物质的转化方式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2.物质分类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几张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分类,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学习1.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颜色分类、形状分类、材质分类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分类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2.以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物质的转化方式,设计以下两个实验:a.实验一:铁钉生锈(材料:铁钉、水、盐)i.将两个铁钉分别放入装有水的两个容器中,一个容器中添加盐。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盐的容器中的铁钉比没有盐的容器中的铁钉生锈得更快。

ii.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盐的水会加快铁钉生锈的过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转化方式为氧化反应。

b.实验二:蜡燃烧(材料:蜡烛、火柴、瓶子)i.点燃蜡烛,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将瓶子迅速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火焰熄灭后瓶内现象。

取掉瓶子,试着再次点燃蜡烛。

ii.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子内的火焰熄灭后,蜡烛不能再次点燃,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转化方式为燃烧反应。

(三)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转化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不同物质分类和转化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讨论,针对性地讲述物质分类和转化在环保和资源利用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的行动意识。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题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能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学习,能判断一个反应的类型是什么;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培养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教具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各不相同。

单一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二、物质的转化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
分类方法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化合价分
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有变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无变。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应用。

三、教学分析《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采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超市购物引入“分类”的话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题很简单,也很生活化,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化学知识也更具有系统化,便于以后的学习和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交叉分类法教师通过问题,在初中化学中我将元素、物质如何分类,引出化学中“分类”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过渡)刚刚,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认识物质的一些方法,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合成新物质的一些手段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科学家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往往需要合成一些新的物质,那怎样由我们已有的物质来合成新的物质呢,请大家和我一同看书上第4页的“问题解决”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方程式)在下面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这里的CO2、SO2在我们留的作业中也有出现,他们都可以和碱反应,那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分类的依据呢?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那下面呢,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把我们刚刚列在黑板上的物质进行一下分类。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见板书设计
回答的同学要注意,先要说明你的分组依据,然后再说明分组的大致结果。
可能的结果:
第一种分类结果
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类思想、 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分析讲解
教具及多媒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本书第一个专题的第一个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引入课题并板书)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板书)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实例
同一类物质的组成相似,性质也有很多相似性,在同一个类别中人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就能应用迁移的方法了解并预测一些不熟悉的物质的性能,
那在这里,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在氧化物这里,给大家补充几个氧化物(如:SO3、CO2、CaO、Fe2O3、Al2O3、ZnO),那这些氧化物彼此之间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可不可以再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在你们的随堂练习本上为这几种氧化物进行分类,星期一要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
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分析讲解
【课时安排】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
能够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书籍?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对将商品进行分类,即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我们学过很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们分类呢?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学生活动)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大家交流讨论)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讨论并归纳)第一种分类结果
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
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第二种分类结果
固体:硫酸铵、铜、碘、石墨
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
气体:空气、氢气
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总结并讲述)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不同,在化学学科中,科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将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物质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盐。

【巩固练习】
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D
2.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4)浊液、溶液、胶体、水(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解析:先仔细分析每组中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

(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的钠盐、其中氯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
(2)只有Cl2中Cl的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
(3)只有HCl为无氧酸;其余合理的分类也算是正确的如H4SiO4是难溶于水的。

(4)浊液、溶液、胶体为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
(5)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
(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的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的后面。

也可以根据金属在通常情况下状态不同分类,汞通常情况下是液态金属。

【过渡】相信大家对物质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仅仅是物质进行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类型之间的转化规律。

物质的转化有什么意义?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的物质是可以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板书】二.物质的转化
【交流与讨论】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
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

物质的转化类型 化学方程式 单质
化合物
H 2+Cl 2HCl 金属氧化物→氢氧
化物
Na 2O+H 2O
NaOH 酸盐 HCl+NaOH
NaCl+H 2O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实例 A+B====AB Ca+Cl 2=====CaCl 2
AB==== A+B
AB+C====A+CB Ca+H 2O====Ca(OH)2+H 2↑ AB+CD====AD+CB
CaO+2HCl====CaCl 2+H 2O
化学反应⎪⎪
⎩⎪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类根据物质类别和组成分 (创设新情景)与物质分类一样,化学反应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有一些元素的前后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而在另一些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前后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从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是否有改变这个角度,化学反应又可以分成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变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改
1.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2.两类反应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生成。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巩固练习】
1.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解析: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

但C选项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换反应。

2、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
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列举一例。

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固态物质等。

(2)CaO + H2O = 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 + CO2 = 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浓硫酸、CaCl2、 P2O5 、碱石灰等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类型。

我们学习了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