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PPT共28页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PPT共28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傲,审ຫໍສະໝຸດ 容膝之易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本页仅供浏览参考,具体内容下载后可见。

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即可。

(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课题: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一.学习目标1.掌握杜甫生平,知人论世。

2.赏析作品:《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理解诗中思想情感。

3.通过《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对比鉴赏,感悟意境营造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知识链接1.生平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写作背景《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763年。

760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定居成都;765年,严武病逝,无所依靠的杜甫被迫离开成都,全家栖居在长江边的一艘小船上,依靠接济度日;在夔州寓居两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时局又陷入军阀连年混战的内忧中,对外又得面临吐蕃对蜀地的不断侵袭,期间,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一系列不好的消息加深了杜甫思乡之情,决意北上返家,但又由于经济拮据,流落湖南岳阳。

三.作品赏析(请把笔记做在课文空白处!)1.结合“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分别概括出《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和《阁夜》的思想情感。

(写在课文的空白处)2.在《蜀相》中,3.《阁夜》的感情基调在“悲”的基础上,还有这与其他三首诗不同的意蕴,你能从具体的诗句中读出来吗?请结合“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4.在《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中,四、学以致用(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人物形象2.在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学习过程】一、背诵与默写1、自由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2、默写《登岳阳楼》,请一名同学演牌3、教师点评默写情况4、齐读《登岳阳楼》二、初读课文,体验形象美1、教师描绘《登岳阳楼》诗句展示的画面,学生体会诗中杜甫的形象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岳阳楼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侧,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

天长地久,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

回头想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予漂泊沦落的我。

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木舟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想到这,靠在窗边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2、学生归纳《登岳阳楼》中杜甫的形象(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无”“老”“病”“孤” 展示了杜甫晚年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抒发了浓重的身世之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杜甫仍关心北方的战事,时刻惦记国家的安危,展示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

3、教师点拨:杜甫之所以伟大,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他能够始终把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仍然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杜甫的诗歌只是一味的感叹身世不济,命途多舛,那杜甫也就只是一个二流三流的诗人,无怪乎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4、再次诵读《登岳阳楼》5、自读《旅夜书怀》,分析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6、教师用对联总结杜甫的形象: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白头一支秃笔,直指河山忧国难三、研读鉴赏,品味意境美借助意象通过想象来体会意境是我们解读诗时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杜甫的这两首诗歌来体会杜诗特有的意境。

1、品味《登岳阳楼》中的“今”与“昔”(1)学生分析“今”与“昔”写出了作者见到岳阳楼后的激动与喜悦。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赏析诗文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 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 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赏析诗文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阁 夜 杜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 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 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 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 )、郭英乂(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 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 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高二语文(人教版)《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高二语文(人教版)《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有人说颔联“夸大形容,牵强失真”,你怎么看?
对于《登岳阳楼》中颔联的景物描写,喻守真在其编注 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这样评论:“诗人写景状物,往往 喜欢夸大形容,因此就不免有牵强失真的地方。照地理上讲, 洞庭湖四周均为楚地,哪能说是与吴分界之处。乾坤日夜浮, 倘用来咏大海,那还相当,若咏洞庭,未免不称,究与事理 未当。”你怎样看待他的评价?说说你的理解。与孟Fra bibliotek然一诗的比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很生动,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 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撼”字 很有声势,但这是炼字的结果,不如老杜“浮”字自然, 那是观察的结果;孟诗为投赠之作,头重脚轻,沉于个 人出路,无老杜之胸襟气魄。
凡是能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能渲染气氛、增强 感染力,能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 就应该是好的夸张。
诗歌不是科学,诗人借助夸张,来抒写深刻的感情, 由于感情真切,事实上不会有的话,也变成了合理的和真 实的了,这正是无理而妙。同时,从阅读实践上说,经得 起读者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的,能流传到今天并且仍然脍 炙人口的,就证明它是名句,说明它的夸张是用心推敲过 的。
与颔联相比,颈联的境界是不是太狭窄了?
空阔的境界,往往能激发人们的飘零之感,前后是有 内在联系的。如《登高》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之后,却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道理是一样的。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 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 阔而变窄,“阔狭顿异”,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 种大幅度的起伏变换,正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点。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蜀相》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

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被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合作探究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登岳阳楼自主学习写作背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当时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合作探究1.首联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析“坼”“浮”的表达效果。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阁夜+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新)

•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颈联:写个人漂泊无 依的生活遭遇。 • 尾联:写登楼远眺北 方,想到战火连年不 息,靠着栏杆眼泪、 鼻涕不停流淌。 • 杜甫律诗特点:前两 联写景(一般写壮 景),后两联写个人 遭遇与抒发感情。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悲慨? 前一句借典抒情,借忠、逆之臣殊 途同归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难伸,功业 无成,自我安慰的无奈消极情绪。
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亲人、朋友音 讯全无,也只能徒然地感到万分寂寞的 心情。
本诗内涵丰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 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表达多重悲慨。
①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悲 慨
②浪迹天涯,无依无靠。
③融 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
借典抒情
市检题
• 17.下列对诗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本诗为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 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寄寓了伤乱思乡 之意。 • B.尾联诗人思及先贤功业,表达了对国事 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强做自我安慰的无 奈。 • C.诗歌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 的田野生气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 向往夷歌田园的生活。 • D.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鼓角声、野 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氛围,痛切地表 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 旅夜书怀 杜甫
• • • • • • •
• 颈联:是愤懑之语。 表面写的是自己名声哪 里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呢? 细草微风岸, 官倒是因为老了,病退 危樯独夜舟。 了。实际上是反语,表 达诗人匡世济民的抱负 星垂平原阔, 不得实现的遗憾激愤之 月涌大江流。 情。 名岂文章著, • 尾联:以孤鸥自喻,加 强了诗人身世的孤独之 官应老病休。 感,抒写诗人抑郁苍凉 飘飘何所似? 的心情。整首诗意境苍 天地一沙鸥。 凉悲壮。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 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 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 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 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 己!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 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 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 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初高学习】高中语文 专题06《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小初高学习】高中语文 专题06《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宋)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

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是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重点表情达意的词语。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登岳阳楼_及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_及旅夜书怀
诗人昔日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至今 兵荒马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由个人的 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 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 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 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诗歌主题思想:
诗歌意境十分宽阔雄伟,不仅表 达了自己个人机遇的感伤,也表现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 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 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 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 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六句在意境 和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意境:宽阔广大 →狭窄具体 感情:喜悦豪迈→凄凉落寞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七句“戎马关山北”又一转,这五个 字的广阔胸襟,与第三、四句的宏奇伟丽气 象,上下衬托,十分相称。
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无”和“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成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像一叶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楼窗远望不禁流出眼泪。

1.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一般。

描绘了洞庭湖浩瀚壮阔、气势恢弘的景象。

2.亲朋音讯全无,没有书信,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

表现了作者年老多病且远离故乡亲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赏析“垂”“涌”的表达效果。

3、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4、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2“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垂”字,反衬出平野之广阔;“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

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

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关于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在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几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越中览古》。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诗歌文意理解: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 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 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圆月照耀着幽静 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少。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 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联想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亲人 能与我共沐月光。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③这两个字烘托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反衬了诗人孤独 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有手法答手法
语言的锤炼
考查方式
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2、鉴赏“诗眼” 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 4、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1)关注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 (2)关注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名词。 (3)关注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答:是“空”和“同”。“空”是空荡荡、荡然无存的意思。 “同”是相同,没有变化的意思。 (1分)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②“空”所在诗句写了六朝繁华当然无存,只有草连成一片。 “同”所在诗句写了天和云从古到今都相同,都还是那样的淡 蓝、悠闲。(2分)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提问: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联,其中有两个关键字, 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 1、通过“旅”字看背景 读诗,思考杜甫是在什么样的境遇下写 了这首诗?
旅:是旅居之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漂泊西南天地间”
探究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诗中诗人是如何来描写他在岳阳楼上观到 的洞庭湖景象的,找出描写景物的诗句。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湖水的汪洋广阔,似乎包容了整个宇宙,连天地日月也宛若昼夜都浮在水 面之上。诗句突出了洞庭湖水势浩荡,无边无际。)
问题:古人写诗,讲究练字,一字精炼,意境 全出 。例如《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句,一个自字一个空字的嵌入, 使武侯祠顿失满眼春色,变得凄清冷寂,那么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周元鼎题岳阳楼
杜诗范记高千古; 山色湖光共此楼。 ——黄道让题岳阳楼
登岳阳楼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翻译诗句(提出不 懂的字词,讨论释义)(学生小组内交流)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 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出国的疆 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的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 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遥望胸怀 国家涕泪交流
杜 甫 诗 三 首
关于杜甫
⑴读书和壮游时期 (712—746,35岁以前) ⑵困守长安时期 (746—755,35—44岁)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756—759,45—48岁) ⑷漂泊西南时期 (760—770,49—59岁)
• 化身杜甫,与杜甫对话
• 要求:深入阅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 P1-25, 读后化身杜甫本尊,写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宇宙永恒、人生 无常的悲哀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 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 “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 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意境宽阔宏伟
老杜品格,穷而愈坚,
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 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
阔大的胸襟。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壮景面前容易引起人内心的万丈豪情。杜 甫在登临泰山时也曾壮志凌云,“会当临 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面对烟波浩渺 八百里洞庭,诗人杜甫此刻却有不同表现。 他怎么了?为什么?
课堂练习
• 1.原文填写。(2分)
• 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 是 , 。 • ⑵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 是 , 。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情吗?你读出了怎样的杜甫?
对比阅读二:
将《阁夜》与《旅夜书怀》 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 法上的不同。
阁夜 意象
旅夜书怀
意境 情感 章法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 请在文字开头注明所处的时期!!!
• 文字中必须包括:
• 1.杜甫此时期的代表作品,诗句可以揉进文字,也可以单独写 在开头 • 2.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杜甫的经历和遭遇,尤其是仕途上的经历 • 3.可以适当抒发诗人也就是“我”当时的情怀
• 可以借鉴的句式有:
• 漫游时期,
• 那时的唐朝( 我(
• 十年长安蹉跎时期 • 长安十年,( • 长安十年,是( 十年…… ), )的
• 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化用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
的诗《登幽州台歌》, 的诗《饮酒》。
探究一:
置身诗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探究二:
缘景明情:
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 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 不紧。 •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 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 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 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 ,那时的 ),那年……
• 【示例】
• 那时的唐朝,朱门酒肉,路有冻死骨 • 那时的我,放荡齐赵同,表马清狂 • 那年,我与李白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道……
杜甫诗三首
1、P36《旅夜书怀》(765年) 2、P43《阁夜》(766年) 3、P33《登岳阳楼》(769年)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 。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 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 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 河破碎,民不聊生。 •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 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 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 摧残,总会延续。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情 后两联是抒怀
作业:
• 1、鉴赏分析《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 楼》三首诗的艺术手法。 • 2、伟大的作品,都流淌在生命之河中,永远激荡 着最美的情愫。 伟大的作品,都是用血泪写就,永远照耀着残 缺的人生。 请写下你心中的杜甫。
• (词)“坼”是裂开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划分。“浮”是漂浮。
• (句)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 浮在湖水之中 ,
• (境)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宏伟奇丽的壮阔图景。 • (手法)诗句寓情于景, (感情)寄寓了诗人长期漂泊无归的情感,表现 了他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
探究三:
•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如何理解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含义?(提示: 变成陈述句,联系学过的诗体会作者思想回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
杜 甫
阁 夜
赏析诗文
• 初读:读准字音 • 再读:读出韵律 • 再读:读出诗意 • 四读:读出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 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 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 读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完成练习。
•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散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 下! •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 来? • ⑴上联写了四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与岳阳楼有关的事,四个人物 即 。 • ⑵“杜少陵五言绝句”指的是杜甫所写的 中的两字是指 和 。 ,“范希文两字关情”
万方多难成就了诗圣杜甫,时代用冷酷的眼 光选中了他,让他受尽种种磨难,让他瘦削的 双肩承受起国家的兴衰,人民的悲苦。一生贫 病交加,一生居无定所,溘死孤舟,凄凉,孑 然一世。没有人为他默哀,没有人为他送葬, 只有那涛涛的江水永远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中 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