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讲座听课笔记之一
![讲座听课笔记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e39c7eec51e79b8969022665.png)
东亚朝鲜的音乐:
1、 朝鲜与中国的关系 2、 朝鲜的三弦(枷倻琴、琵琶、玄琴。
三竹(大岑、中岑、小岑)
3、 宋朝后传入的牙(轧)筝、奚琴(胡琴 前身)
4、 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赠朝鲜大量的悬架乐 器、俏舞等大晟雅乐。
越南音乐: 1、 越南与中国的关系 2 、 中国明朝与越南的关系 3、 越南雅乐的俗乐化倾向。 4、 越南宫廷乐的乐种。 5、 乐器、乐谱。 顺化歌 (独弦琴)
日本的雅乐:(歌舞乐并存) 1、 雅乐的概念 2、 雅乐的内容 3、 九世纪中叶日本雅乐的故事 4、 雅乐的内容 5、 雅乐在日本 上登歌 歌颂皇帝 日本从中国南朝时接受中国文化 小乱声
日本的声明:(发声学)
•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音乐。他是梵语 (Sabda----vidys)汉译。最早他是古代印 度婆罗门教所推行的五种学问:内明 (教学)、声明(音韵、发音)、医明 (医学)、因明(伦理学)、巧艺明 (工艺、阴阳、历教)之一。是关于音 声、语言的学问,后来在日本变为佛教 经文的唱经音乐。
在12世纪的浮雕中开始出现了带共鸣 筒的金属排琴以及一些弦乐器(列巴布等)
14世纪开始出现了排锣及甘美兰的其 他乐器,标志着甘美兰乐队的形成。
.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器与音阶 1)乐器 锣族乐器(gong);2)釜锣类(kenong; ketuk; bonang);3)排琴(gambang); 金属排琴(saron);共鸣筒排琴(gender) 弦乐器(rebab);拨弦乐器(切连朋, celempung);竖笛(suling); 2)音阶
东南亚的音乐
1、 东南亚半岛的音乐特征:受印度佛 教与中国文化双重影响。
2、 泰国音乐:典雅的宫廷舞蹈与七 平均律。
3、 缅甸的弯琴 4、 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的马来
东方之音亚洲音乐的瑰丽乐章
![东方之音亚洲音乐的瑰丽乐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e102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0.png)
东方之音亚洲音乐的瑰丽乐章亚洲音乐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东方之音,作为亚洲音乐的代表之一,展示了其瑰丽的乐章。
本文将从历史、特色以及对当代音乐的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东方之音亚洲音乐的魅力。
一、亚洲音乐的历史渊源亚洲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跨越了数千年的时间。
最早的亚洲音乐可以追溯到中国、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中国的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印度的笛子、手鼓、古典舞等元素,中东的阿拉伯音乐等,都是亚洲音乐独特的代表。
这些古老的乐器和音乐形式早已渗透到了亚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中,成为这个地区音乐的瑰宝。
二、东方之音的特色与表达方式东方之音亚洲音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和乐器选择上。
亚洲音乐通常以柔美、凝重、富有内涵的旋律为特点,通过简洁的乐句表达情感。
节奏方面,亚洲音乐通常运用特殊的韵律模式和复杂的打击乐器,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节奏效果。
此外,东方之音亦善于选用中阶乐器,如古琴、二胡、尤克里里等,使得音乐更加丰满,显示了亚洲音乐的独特韵味。
三、亚洲音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亚洲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在亚洲地区具有深远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方之音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色被广泛吸纳到了当代流行音乐中。
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都受到亚洲音乐的启发,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同时,亚洲音乐也在国际音乐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总结亚洲音乐作为东方之音的代表,展示了其瑰丽的乐章。
其丰富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特色以及对当代音乐的影响,使得亚洲音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无论是古老的古琴、二胡,还是现代的流行音乐,东方之音的亚洲音乐都将继续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奏响动听的乐章,传承和发扬亚洲音乐文化的精髓。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3eb0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2.png)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前言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音乐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音乐以其多样性、独特性和艺术性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亚洲各地的音乐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可以总结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古代音乐阶段(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在亚洲,古代的音乐主要集中在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地。
在这个时期,音乐更多地被视为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所以音乐和祭祀、战争、礼仪等紧密相连。
例如,中国的古代音乐以礼乐系统为基础,主要包括雅乐、颂乐等。
而印度的古代音乐则以经文为基础,主要包括吠陀、布拉曼、阿诺普文等。
中东的古代音乐以经典的古兰经为基础,主要包括西塔尔、卡喀里、儒巴巴等。
中世纪音乐阶段(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世纪是亚洲音乐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标志着亚洲音乐逐渐从地方性逐渐向全球化转变。
在这个时期,亚洲音乐逐渐走向各自独立发展。
例如,中东地区的音乐开始出现丰富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它们逐渐发展成为阿拉伯音乐;印度音乐则形成了印度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两个主要流派;中国的音乐逐渐产生了丰富的戏曲、民族音乐等风格。
现代音乐阶段(公元1500年-1900年)在现代音乐阶段,亚洲音乐开始展现出更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亚洲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例如,中国民族音乐中开始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其中关中、江南、西南、云南等地的民族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印度音乐则开始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氛围和演唱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中东地区的音乐从传统的弦乐和打击乐器为基础,开始使用西方音乐中的管弦乐和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
现代化音乐阶段(20世纪以来)20世纪以来,亚洲的音乐在现代技术的驱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东 亚音乐(外国民族音乐)
![东 亚音乐(外国民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268d722482fb4daa58d4b36.png)
能乐在明治政府成立以前,一直被称为猿能乐,这是在吸收中国民 间曲艺和唐朝散乐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滑稽性的表 演、对白艺术。
中世纪的能乐受到中国傩舞和傀儡戏的影响。13世纪的观阿弥、 世阿弥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歌舞为主体的能乐。由于受 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能乐成为上层阶级所喜好的宫廷艺术。16 03年,江户幕府将能乐定为宫廷音乐,民间不能擅自演出。当时 的人们把习读能乐台本视为一种文化素养。
日本雅乐的历史
日本雅乐是自中国、朝鲜半岛、南亚的仪式音乐演变而来, 这些音乐约在中世以前传入日本。雅乐在中国属于仪式音 乐,但是日本雅乐中自中国传入的唐乐曲目,却被认为是 自唐朝的宴会音乐燕乐演变而来。由于同样都吸取了中国 传统音乐的养分,日本雅乐与越南雅乐、韩国国乐之间可 说是相当于兄弟的关系。 虽然乐曲分类中留存了唐乐、高 丽乐和林邑乐(越南音乐)这些异国风情浓厚的名称,但 日本雅乐也包含了大陆音乐传入之前古代音乐的成分。再 加上雅乐与民谣、声明(以韵文为词的佛教赞曲,分为梵 赞、汉赞与和赞)之间相互的影响,雅乐在日本形成了一 种独特的形式。现在日本内阁府宫内厅的式部职乐部继承 了约莫百首的乐曲。
声明
声明,又叫梵呗、鱼山。是在佛教典礼中所用的 音乐。日本的声明有从中国传入的,也有在日本 创作的。 特色:以佛教的教理和思想为内容,风格平稳庄 重,速度较为缓慢;与仪式典礼直接结合,据此 而按规定来使用曲目;乐器使用金属打击乐器, 多作歌唱的间奏,歌唱时无伴奏;歌唱有一定的 旋律型。 曲目赏析 (1)《如来呗》 (2)《云何呗》《散华》
“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
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 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
亚洲民歌课件ppt
![亚洲民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598e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9.png)
印度民歌种类繁多,包括印度斯坦歌曲、泰米尔歌曲、孟加拉歌曲等。这些民歌 大多以印地语或方言演唱,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印度民歌中还有许多表现宗教 、神话和历史故事的歌曲,如印度教歌曲、佛教歌曲等。
韩国民歌
总结词
韩国民歌是韩国各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在长期 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歌唱艺术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民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功能
民歌在民俗活动中具有多种功能,如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营造氛围等,通过民歌的演唱 ,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民俗活动。
民俗元素在民歌中的体现
民歌中常常融入民俗元素,如中国的山歌、日本的樱花谣等,这些民歌中包含了丰富的民 俗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历史与民歌
节奏感强烈
亚洲民歌通常具有非常强烈的节 奏感,这种节奏感能够激发人们
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节奏型多变
亚洲民歌的节奏型非常丰富多样, 不同的民歌有其独特的节奏型,这 种多变的节奏型使得民歌更加丰富 多彩。
节拍自由
许多亚洲民歌的节拍自由度较高, 不受固定节拍的限制,这种自由的 节拍使得民歌更加自然流畅。
演奏乐器
历史事件对民歌的影响
亚洲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事件对民歌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歌曲成为 当时的重要民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
民歌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
民歌常常成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通过民歌的演唱,人们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如印度的民 歌《印度之歌》,反映了印度独立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旋律特点
旋律优美
装饰音的使用
亚洲民歌通常具有非常优美的旋律, 其音调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入人心。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PPT培训课件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d35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f.png)
事。
演奏家推荐
03
李祥霆、吕思清、陈萨等艺术家都是亚洲传统音乐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造诣都很高。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类型,其中宫廷音 乐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民间音乐则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曲艺等。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 如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其音乐理论也独具特色,如宫、商、角、徵、羽五声音
阶和音律等。
日本传统音乐
总结词
日本传统音乐深受中国和西方音乐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 体系和表演方式。
印度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印度斯坦音乐、卡 纳塔克音乐和旁遮普音乐等类型,其中印 度斯坦音乐的表演形式包括声乐和器乐, 卡纳塔克音乐则以南印度为中心,旁遮普 音乐则是北印度的民间音乐。印度传统乐 器包括萨罗达琴、小提琴和塔布拉鼓等, 其音阶和音律也具有独特的特点。Leabharlann 韩国传统音乐总结词
韩国传统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其音乐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
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减少。
保护与传承
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许多传统 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更多的 努力来保护和传承。
国际化发展
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传统音 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为 传统音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亚洲传统音乐将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 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亚洲传统音乐在历史上受到外来文化和音乐的影响,如阿拉伯音乐、欧洲音乐等, 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体系。
音乐类型与风格
亚洲传统音乐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民 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音乐2.doc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音乐2.doc](https://img.taocdn.com/s3/m/e7da1168ad51f01dc381f16b.png)
desArabisch—islamischenBereichs),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关阿拉伯音乐研究的历史总括。
对阿拉伯音乐技术理论的研究还有赖特(O.Wright)的《阿拉伯—波斯音乐的调式与体系》(TheModalSystemofArabandPersianMusic,1978年)等(注:参见《音乐大事典》,平凡社,1982年,第四卷,1705页。
)。
伊斯兰音乐在东方的研究较早的有日本的学者饭田忠纯1936年的《中世纪阿拉伯人的音乐观》(注:日本《东洋音乐研究》第一集,1936年。
)。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岸边成雄于1952年完成的《音乐的西流》(东京《音乐之友社》),1983年被译成中文,改名为《伊斯兰音乐》(上海文艺出版社,郎樱译),这是一本八万字左右的小册子,但它却对我们了解伊斯兰音乐几乎是惟一的一本中文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著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伊斯兰音乐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以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论述了阿拉伯音乐与希腊、波斯及印度音乐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以实例阐述了伊斯兰音乐对欧洲和东方的影响,对前人的研究总结也十分客观翔实,是一部非常明了易懂的伊斯兰音乐专著。
另外,亚洲地区尚有许多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地区,原因是文献资料的缺乏,研究者一般只能从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入手。
因此,要完全精确地把握亚洲古代音乐历史状况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以上主要对亚洲地区的音乐史料及音乐研究状况,按地域及文化圈做了一个归纳和综述,限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及有限的资料只能做一个浮光掠影的描述。
我国的音乐文化与亚洲各国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相互间的交叉、渗透都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流动关系,因此笔者在执笔此文时的一个主导思考是:我们在研究中国音乐史的时候不能忽视关注周边地区相互间的文化渗透和交叉现象,对周边地区文化的研究和了解也是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重要步骤。
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左坊去方换育@②原字汤去氵换日@③原字左亻右耶@④原字左犭右白。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d99b13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e.png)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从印度、中国到阿拉伯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然而,除了古代的文献记录,许多亚洲国家的音乐史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在中国,音乐史料的保存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发掘出的乐器和乐曲。
宋代以后,音乐的记录变得更加详尽,政府设立了乐府、樂器署等机构,用于收集、编纂和传承音乐。
在印度,古代吠舍什时期的圣书《吠舍什经》里面就有音乐的记载。
后来的文献包括印度经典文学《摩诃婆罗多》和《拉姆五部曲》,同时也有许多音乐家们创作的传统音乐作品。
在阿拉伯地区,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出现了音乐家,他们使用手鼓、竖琴等乐器演奏传统的音乐作品。
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分散,但通过歌曲和音乐演奏的传承,阿拉伯地区的音乐传统得以保存至今。
不幸的是,许多亚洲国家的音乐史料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在某些国家,这是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动荡或殖民统治等因素导致记录、保存和传承音乐的机构遭受了破坏或威胁。
在另一些国家,音乐的记录和收藏系统不够完善,致使许多重要的音乐文物和传统的音乐演奏方式失落。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和研究者正加强对亚洲音乐史料和传统音乐的研究。
他们在回顾历史和了解本地文化的同时,秉持着一种对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心,用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重建音乐的历史和意义,以确保亚洲丰富的音乐传统得以延续下去。
1。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doc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dad27dda38376bae1fae6e.png)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世界音乐通史上的话,C.萨克斯(CurtSachs,1881—1959)撰写的《乐器的历史》(TheHistoryofMusicalInstruments,NewYork,1940)是值得一提的,他把世界乐器的历史分为史前、古代、中世和近代,按东、西方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平行叙述。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以乐器为主体线索撰写的世界音乐通史。
其后是德国学者W.维奥拉(WalterWiora,1907—)1961年完成的《世界音乐史的四个时代》(DievierWeltalterderMusik,Stuttgart)也是一部将东西方音乐现象融为一体进行横跨面平行叙述的世界音乐史专著。
这一时期作为一般史的世界音乐史的体系与研究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撰写世界音乐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将视线投入世界音乐史的撰写以前,首先必须科学地完善东方音乐史的学科体系。
田边尚雄1930年的《东洋音乐史》,岸边成雄1948年的《东洋的乐器及其历史》是其尝试。
但是,两者在世界史和东方(亚洲)史的体系上观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实欧洲音乐史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这里民族文化的一体化现象,东方要比欧洲复杂得多,作为一个文化圈要形成体系是很困难的。
无论是东方音乐史还是西方其他地区音乐史都难以完整地叙述各民族与国家从古代到现代的完整的音乐历史。
在对世界音乐史的尝试中,有奥地利音乐学家安布鲁斯(AugustWilhelmAmbros)的《音乐史》(GeschichtederMusic,全五卷,其中前三卷是他个人约在19世纪下半叶完成的),菲迪斯(F.J.Fetis)的《音乐家传记及一般的音乐书志学》(1835—1844)的音乐史那样,将东方音乐与古代欧洲音乐以横向的历史线索进行平行论述的专著。
C.萨克斯《乐器的历史》和他的《音乐的起源》(TheRiseofMusicintheAncientWorld:EastandWest,NewYork,1943)其时代观显得比较暖昧。
亚洲音乐史料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音乐史料历史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cda78cb251e79b89680226f9.png)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据。
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它们在亚洲音乐史中却并非如此,乐谱在音乐演奏和实践中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与西方音乐相比可以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其数量也十分微少(相对来说中国和日本较多一些)。
但不同的是理论书籍、美术、戏剧却相当丰富。
以中国为中心,日本、朝鲜在一般的史书中以音乐制度、乐律理论、历史沿革以及音乐美学等的记录得到了充分地整理和叙述。
它与音乐家的传记不同,音乐史叙述的整体与音乐的本身同时得到记录。
在亚洲,除文献史籍外,考古资料也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竽、瑟,三号墓出土的筑等乐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陶埙等。
除了出土文物外,美术上的壁画、浮雕等也十分丰厚多量,我国新疆地区的库车、吐鲁番,甘肃的敦煌、麦积山,以及柬埔寨的吴哥(Angkor)、印尼爪哇岛中部的婆罗浮屠(Borobudur)遗址等都记录了丰富的音乐历史资料。
这里值得注意的还有,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大量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丝绸之路乐器实物,从公元752年收藏至今天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是现在世界上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音乐文献史料在亚洲的历史文献中,中国的史料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甲骨文,春秋战国便有了大量记载音乐的文献著作。
另外,从汉朝开始,在中国的史料中,皇帝的敕撰史书可以视为正统的、高学术价值的史料。
在这一类史书中以西汉司马迁首创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开端,形成了后来的“二十五史",被称作正史。
它以纪传体编辑,体例上分为三大类:①以天子、国家大事的编年记录为中心的“本纪";②记录文物典章制度的“志";③重要人物的传记,其身份从皇后到奴隶兼有的“列传"。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5dc0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0.png)
亚洲音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亚洲地区是世界上音乐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亚洲音乐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
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乐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印度古典音乐也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伊斯兰教和波斯音乐也对亚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的亚洲音乐变革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当时西方音乐被引入亚洲地区。
这个时期的亚洲音乐家探索了西方音乐和本土音乐的融合,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比如印度的“Raga Rock”和日本的“演歌”,使得古老的亚洲音乐与现代音乐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互动。
20世纪上半叶,亚洲音乐发生了更为根本的转变。
在中国,以毛泽东的领导为主导的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这对亚洲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其他亚洲国家,政治领导人也采取类似的措施,这导致亚洲音乐的发展受到了挑战。
然而,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多元文化日益受到重视。
亚洲音乐也经历了一次复兴。
亚洲新生代音乐家创造出了很多全新的音乐风格,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的影响,使得亚洲音乐更加多元化。
例如,印度现代流行音乐是由印度古典和西方乐曲的融合而成的。
在韩国,K-pop已经走向了全球市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音乐流派之一。
亚洲音乐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多个国际音乐节上,来自亚洲的音乐家参加了演出。
同时,亚洲音乐在数字平台上也获得了大批粉丝。
例如,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音乐在2019年IPO时,市值达到了25亿美元,凸显了亚洲音乐市场的潜力。
总之,亚洲音乐的发展历史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它始终是多元文化的产物。
随着亚洲地区的发展,亚洲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全球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30f3a6f9aeaad1f346933f3d.png)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 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 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 船时用“星星索”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 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
欣赏《星星索》
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作品欣赏: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伴奏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 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 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 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 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 (1155—1227)已流传民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 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 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 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 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 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 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 和草原风格。
蒙古呼麦表演,马头琴伴奏
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 马》,思考: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 感?给你怎样的心境? 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 短调? 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
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 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 境界。 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 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 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 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 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 已开始学习“呼麦”。 呼麦: 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 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231692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8.png)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马来西亚华人是华人的后裔,他们传承了祖先们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经历了许多变迁。
这篇文章将探讨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现象。
首先,为了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我们需要了解华人移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大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许多中国人移民到马来亚地区。
这些移民携带了自己的传统音乐,如京剧、评剧、南音等。
这些音乐形式在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们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是人们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中国人移民到马来亚地区,他们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会。
在马来西亚,华人与其他族裔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华人传统音乐遭遇了一些挑战。
许多华人移民为了迎合当地乐迷的口味,开始融合马来亚音乐元素,并打造了一种独特的马来西亚华人音乐风格。
这种创新音乐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马来亚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个新的音乐风格。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变迁还可以追溯到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随着马来西亚独立,政府开始鼓励本土文化的发展。
这导致了华人传统音乐在当地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化的娱乐手段,如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开始在马来西亚流行,这对传统音乐形式提出了挑战。
然而,尽管经历了这些变革,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并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通过演奏、教学和研究传播这些音乐形式。
他们组织音乐会和演出,以吸引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关注。
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得音乐的传播更加容易和快捷。
许多年轻人通过视频分享平台展示自己演奏传统音乐的才华,这使得更多人对传统音乐感兴趣并且愿意深入了解。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470ff04f78a6529647d539f.png)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 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 产。是一种由多收乐曲组 成的歌舞套曲。通常由某 一特定调式贯穿全曲,而 此调式的名称往往就、就 称为该曲的曲名。木卡姆 常变化调式、节奏、装饰 音等进行即兴表演。 《巴雅提木卡姆》是用卡 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 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 ,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 地区也有流传。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这里居住着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数百个 民族,分布着40多个国家,这一被称为“东方” 的广大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区,四大文明 古国都产生在这片土地上。它们所培育创造的灿 烂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些宝贵的音乐财富对其他大陆和地区的音乐的发 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 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萨朗吉(Sarangi)是 印印度最精巧的一种 弓弦乐器,被称为 “印度的小提琴。音 色柔美、抒情、善于 模仿人声,精粹用来 为歌唱、舞蹈伴奏和 独奏,流行于印度各 地。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首都雅加达, 热带雨林气候,称为“千岛之国”。 由于地理、种族、和历史诸方面原因,印度 尼西亚音乐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其中代表性的 就是甘美兰音乐。是以固定音打击乐器为主组成 的传统乐队。是印度尼西亚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 此外还是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与葡萄牙名额 相结合、近代广泛流行的歌曲——“克隆宗”, 著名的克隆宗风格歌曲有《梭罗河》、《星星 索》、《哎呀妈妈》等。
“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 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 中特有的民间唱法。“呼麦”蒙古语原意是 “喉”,所以也称为喉音唱法。人的声带发 出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高亮的泛音,加 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 音部形成旋律。
音乐 亚洲
![音乐 亚洲](https://img.taocdn.com/s3/m/3e55eade195f312b3169a554.png)
• 是一种一个人能同时唱出两个声部—— (高)(低)的歌唱艺术,是蒙古族特有 的一种民间唱法。 • “呼麦”也称“潮尔”。 • 在马头琴的伴奏下,唱出类似器乐演奏、 不带歌词的歌声。 • 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与交融,令人进 入一种清新、美好的境界。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迹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 是一首印尼“克隆宗”歌曲。 • 实际上是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姑娘 的深切思念。 • 全曲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 •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桨起落节 奏的哼声。
• 是印度尼西亚本土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 乐相融合的产物。 • “克隆宗”原来为马来语中的一个拟声词,意指 舞蹈时的脚铃声。后转义为演奏音乐的乐队,它 包括曼陀林、长笛、小提琴、吉他、拨弦的大提 琴、三角铁、手鼓和五弦小吉他等。 • 歌曲《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都 属于克隆宗音乐。
• 它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
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歌
舞套曲。
• 木卡姆常变化调式、节奏、装饰音等进 行即兴表演。 • 它是流行于阿赛尔拜疆的一首木卡姆。
欢 迎
• 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
民间乐曲。
• 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点。
• 乐曲演奏以萨朗吉为主,伴
以笛子、西塔尔、鼓和铃等
乐器。
• 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是印度最精巧 的一种弓弦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 提琴”。 • 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 • 琴放在腿上,坐着或站着用一把比小 提琴弓稍重的弓演奏。 • 经常用来为歌唱、舞蹈伴奏和独奏。
亚洲音乐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1 东亚 2 南亚 3 东南亚 4 中亚 5 西亚
• 音乐旋律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并
有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说唱和 舞蹈。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80954c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2.png)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据。
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它们在亚洲音乐史中却并非如此,乐谱在音乐演奏和实践中并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与西方音乐相比可以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其数量也十分微少(相对来说中国和日本较多一些)。
但不同的是理论书籍、美术、戏剧却相当丰富。
以中国为中心,日本、朝鲜在一般的史书中以音乐制度、乐律理论、历史沿革以及音乐美学等的记录得到了充分地整理和叙述。
它与音乐家的传记不同,音乐史叙述的整体与音乐的本身同时得到记录。
在亚洲,除文献史籍外,考古资料也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竽、瑟,三号墓出土的筑等乐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陶埙等。
除了出土文物外,美术上的壁画、浮雕等也十分丰厚多量,我国新疆地区的库车、吐鲁番,甘肃的敦煌、麦积山,以及柬埔寨的吴哥(Angkor)、印尼爪哇岛中部的婆罗浮屠(Borobudur)遗址等都记录了丰富的音乐历史资料。
这里值得注意的还有,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大量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丝绸之路乐器实物,从公元752年收藏至今天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是现在世界上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音乐文献史料在亚洲的历史文献中,中国的史料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甲骨文,春秋战国便有了大量记载音乐的文献著作。
另外,从汉朝开始,在中国的史料中,皇帝的敕撰史书可以视为正统的、高学术价值的史料。
在这一类史书中以西汉司马迁首创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开端,形成了后来的“二十五史”,被称作正史。
它以纪传体编辑,体例上分为三大类:①以天子、国家大事的编年记录为中心的“本纪”;②记录文物典章制度的“志”;③重要人物的传记,其身份从皇后到奴隶兼有的“列传”。
亚洲音乐
![亚洲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ebc4b8e80975f46527d3e153.png)
部 马 和 我 国 西 部 的 音 乐 产 生 响 影 响 阿 拉 。 伯 音 乐 文 化 也 曾 。 影 巨 大 予 给 曾 都过 十 程 中 平 , 古 埃 及 、 古 波 斯 和 对 印 度 腊 北 罗 。 重 希 、 持 古 和 柔 风 格 。 阶 音 律 的 均 四 二 用 音 典 伯 拉
东南亚音乐最早受到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后来一些国家受伊斯兰和后周文化的而影响。 泰国、印尼的古典音乐部分采用七声音阶。大 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印尼 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 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 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但它的律制 (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与12平均律不同,有 点接近五平均律,初听时不很习惯。演奏甘美 兰时还要遵循一种称为帕台特的调式,它与印 度的拉格相类似,表现不同的情绪要采用不同 的帕台特。甘美兰乐队中还有少量的歌唱家。 甘美兰音乐甚至是西方人眼中亚洲的代表。
阿 雨 中 度 亚 和 西 亚 属 于 伊 音 斯 兰 文 化 间 音 乐 用 齐 着 声 音 阶 的 , 中 源 亚 的 系 。 关 渊 深 很 有 , 采 民 和 乐 典 古 的 陆 大 次 印
装 饰 音 系 体 的 系 到 。 孟 加 拉 国 被 成 为 “音 样 乐 之 邦 音 ” , 孟 加 拉 音 乐 的 特 和 独 式 调 节 饿 的 多 着 , 有 展 发 的 度 高 体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23b0381f0912a216147929f0.png)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但是与欧美、西方音乐响比较,至今为止对亚洲的理解与研究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就目前来说,亚洲各国的音乐史可能有所研究和介绍,比如,中国音乐史;日本音乐史;越南音乐史;阿拉伯音乐室等。
但是将近占世界30%陆地面积,且历史悠久的亚洲,她的音乐文化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相互间又是如何流动的?作为亚洲人的一员我想是渴望得到了解的。
不过就目前来看,欧洲的音乐文化几乎覆盖全球。
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一般的音乐教育中,除中国音乐史外就是西方音乐史,而亚洲却很少了解其音乐文化特征和历史流动状况。
今天我们就亚洲音乐的整体现状作一历史性的描述,力图整体上来了解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从音乐的特征出发可将亚洲音乐分为以下五大文化圈。
1,南亚印度文化圈2,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圈3,东亚汉字文化圈4,东南亚半岛及南洋文化铜锣圈5,西亚环阿拉伯地区皮革文化圈P4.看着地图解说以上五大文化圈的历史行程及其特征。
P5.南亚印度文化圈的形成。
由于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对亚洲地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早期佛教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浮雕、壁画和历史传说。
这种深厚的佛教文化在公元前二世纪由中国的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征打开了丝绸之路,并逐渐引进了印度及波斯的文化。
其中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深刻。
天竺乐、龟兹乐在中国宫廷乐中地位重要,其中乐人、乐器、乐律对中国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南北印度文化出现明显的不同特色,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展开对北印度文化影响深刻,出现了以宫廷文化独具特色华丽即兴的音乐色彩,而南部则以佛教寺庙文化的传统特色为独具。
古代的印度乐器极其发达,弹拨的弦乐器以及丰富的打击乐器对整个亚洲都产生过影响,早期的五弦直项琵琶、凤首箜篌以及都云鼓、鸡娄鼓、羯鼓等打击乐器都是由印度传来,在中国隋唐时期的宫廷十分盛行的乐器。
由苏祇婆从印度传来的五旦七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宫廷,产生俗乐28调和雅乐84调的乐律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但是与欧美、西方音乐响比较,至今为止对亚洲的理解与研究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就目前来说,亚洲各国的音乐史可能有所研究和介绍,比如,中国音乐史;日本音乐史;越南音乐史;阿拉伯音乐室等。
但是将近占世界30%陆地面积,且历史悠久的亚洲,她的音乐文化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相互间又是如何流动的?作为亚洲人的一员我想是渴望得到了解的。
不过就目前来看,欧洲的音乐文化几乎覆盖全球。
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一般的音乐教育中,除中国音乐史外就是西方音乐史,而亚洲却很少了解其音乐文化特征和历史流动状况。
今天我们就亚洲音乐的整体现状作一历史性的描述,力图整体上来了解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从音乐的特征出发可将亚洲音乐分为以下五大文化圈。
1,南亚印度文化圈2,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圈3,东亚汉字文化圈4,东南亚半岛及南洋文化铜锣圈5,西亚环阿拉伯地区皮革文化圈P4.看着地图解说以上五大文化圈的历史行程及其特征。
P5.南亚印度文化圈的形成。
由于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对亚洲地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早期佛教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浮雕、壁画和历史传说。
这种深厚的佛教文化在公元前二世纪由中国的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征打开了丝绸之路,并逐渐引进了印度及波斯的文化。
其中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深刻。
天竺乐、龟兹乐在中国宫廷乐中地位重要,其中乐人、乐器、乐律对中国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南北印度文化出现明显的不同特色,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展开对北印度文化影响深刻,出现了以宫廷文化独具特色华丽即兴的音乐色彩,而南部则以佛教寺庙文化的传统特色为独具。
古代的印度乐器极其发达,弹拨的弦乐器以及丰富的打击乐器对整个亚洲都产生过影响,早期的五弦直项琵琶、凤首箜篌以及都云鼓、鸡娄鼓、羯鼓等打击乐器都是由印度传来,在中国隋唐时期的宫廷十分盛行的乐器。
由苏祇婆从印度传来的五旦七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宫廷,产生俗乐28调和雅乐84调的乐律理论。
P6. 丝绸之路的打开,由中国的汉朝经南北朝至隋唐七、八百年间,由波斯和印度两股文化传入中国,这两股不同的音乐文化进入中国后在我国新疆地区形成三股文化势力。
印度文化主要囤积在天山北麓的龟兹(现库车地区)和高昌(今吐鲁番),而波斯文化主要停留于塔里木盆地的南缘——于阗(今和田)。
这一格局经南北朝逐渐进入我国中原。
六世纪下半叶隋炀帝结束了战乱,统一了大业,宫廷内首次建立了七部乐,融东西南北音乐文化于一体。
这一形式至唐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宫廷乐中的十部伎。
这十部俗乐中,中国只有两部(清商乐和燕乐),其余都是来自西域、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中部的林邑乐)以及东南亚半岛的扶南、骠国乐。
形成一股以长安为据点的向心力。
这是五世纪东罗马帝国解体后,第二个世界文化的高潮,即八世纪的唐朝文化。
唐朝高度的文化形成的内核便是内教坊,教坊是教习、排练乐舞的中心,俳优杂戏、歌舞百戏等,它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俗乐机构,担负起运作整个庞大的宫廷俗乐文化。
由汉以来经南北朝至隋唐,来自强势的西域胡乐随同中国的雅乐与俗乐,构成了中国成熟的大唐宫廷文化,这种汉化了的唐文化逐渐开始向东亚诸国辐射,日本、朝鲜、越南,经过了唐、宋、明代形成了以佛教为载体的儒家文化的文化圈,被称作东亚汉字文化圈。
P10.中国文化传播的第一站——日本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最初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是规模性、国家化的交往是从公元六百年遣隋使的派遣为开始的。
从公元600年的第一次派送遣隋使到894年最后一次的派送遣唐时,近三百年间共23次,其中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将中国的音乐制度、乐器乐人、乐谱、音乐体裁等大量传入日本。
P11.奈良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终点站,那里藏有一万件左右的文物,乐器有18种75件,是了解唐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日本藏有中国大量的乐器、古谱外,还传承着大量活着的的音乐体裁,如雅乐、声明、能乐等,对追溯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仓院及乐器的介绍。
P19.日本音乐体裁——雅乐1,雅乐的概念雅乐的概念来自于中国周朝,但是日本雅乐与中国仪式化雅乐不同,是俗乐。
中国雅乐的形式是: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物八佾。
是歌、舞、乐三者兼有的体裁。
高度仪式化的象征。
而日本雅乐是由中国的宫廷俗乐传来,称为舞乐。
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同名乐种。
2,日本雅乐的内容:如前所说,日本雅乐没有中国雅乐中歌颂皇帝的颂歌(登歌);没有富有阶位悬架乐器(编钟、编磬);也没有孔子所赞赏的文武八佾之舞。
而是由中国隋唐时期传入的:秦王破阵乐、兰陵王、拨头、甘州等俗乐。
3,九世纪中叶日本雅乐的改革及其内容亚洲大陆系的乐舞约在公元五世纪至九世纪间陆续传入日本,最初是朝鲜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乐。
中国的唐乐主要是在630年~894年间十数次遣唐使派遣过程中大规模地传到日本的。
此外还有度罗乐、散乐、林邑乐、渤海乐等相继传至日本。
但是,由于这些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外来乐,其乐器及乐调等十分繁多杂乱,不易统一。
从乐调上来讲,就有印度传来的五旦七调、有中国的俗乐二十八调、雅乐八十四调、荀勖笛律,来自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大量乐器以及乐谱体系等。
因此为了适应、符合日本人的欣赏习惯,到了仁明天皇(833~850在位)时期对雅乐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乐曲进行了左右方两个系统的分类。
右方乐:朝鲜三国乐(含渤海乐)称作高丽乐。
左方乐:以唐乐为主体含林邑乐,称作唐乐。
形成了左右对置的乐舞形式。
2.对乐器及乐队编制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删除,特别是把不符合日本欣赏趣味的竽、尺八、大筚篥、箜篌等排除出雅乐队的行列。
形成了如今的管、弦、打击乐的小规模乐队体制。
3.对乐调理论的调整。
将来自中国乐庞大的调理论简素化,构成了雅乐的六调子,并以唐乐为中心对雅乐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
这一改革使雅乐向着日本化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平安中期以后雅乐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曲目、乐器及番舞等形式逐步制度化。
日本的雅乐经九世纪初的第一次改革后形成了初步的雅乐编制和格局,到了明治时期(1867~1911)雅乐又经历了一次调整。
在音乐制度上,太政官下设了雅乐局,从而代替了十个世纪以来的雅乐寮。
随后将流落在民间、寺院的各路乐家大统合,对各系统传承的曲目进行遴选,同时对雅乐的记谱法、节奏、旋法等进行了规划和统一。
5,雅乐在日本雅乐在日本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雅乐在日本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为贵族服务的角色。
因此,其雍容华贵的艺术特征使其变得节奏缓慢,沉重而富历史感。
P20.欣赏日本雅乐《兰陵王》P.21.东亚朝鲜的音乐1,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朝鲜与中国是半岛的地理关系,两国间的历史交往悠久,尤其是中国的宋朝,全面接受中国的儒教文化,中国宫廷文化对其影响深厚。
大量的登歌、轩架雅乐器传入朝鲜,与日本不同至今为止韩国传承了中国正中的雅乐形式: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物八佾。
2,朝鲜的传统乐器中代表性的称为三弦和三竹。
三弦(伽倻琴、玄琴、琵琶);三竹(大笒、中笒、小笒)。
此外还有牙(扎)筝和奚琴等。
3,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赠朝鲜大量的悬架乐器、佾舞等的大晟雅乐。
P.21.欣赏韩国雅乐P.23.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同朝鲜半岛相仿,越南与中国的国土相连,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交往。
10世纪丁部领中国明朝与越南的关系越南雅乐的俗乐化倾向越南宫廷乐的乐种乐器、乐谱P.24.越南的雅乐P.25.越南的大乐P.26.概括的讲述东亚月中国的音乐文化关系。
P.27.东南亚音乐概述1,东南亚半岛的音乐特征受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双重影响2,泰国的音乐:典雅的宫廷舞蹈与七平均律。
3,缅甸的弯琴4,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音乐P.28. 欣赏缅甸的弯琴P.29. 欣赏菲律宾的儿童竹制乐队P.30.南洋的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关于印尼的乐器8~9世纪的婆罗浮屠、勃兰班南陵庙的一些浮雕上已经出现了不成群的锣类、金属排琴、竹排琴、鼓、竖笛等乐器。
在12世纪的浮雕中开始出现了带共鸣筒的金属排琴以及一些弦乐器(列巴布等)14开始出现了排锣及甘美兰的其他乐器,标志着甘美兰乐队的形成。
P.31.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器与音阶1),锣族乐器(gong);2)釜锣类(kenong; ketuk; bonang);3)排琴(gambang);金属排琴(saron);共鸣筒排琴(gender);弦乐器(rebab);拨弦乐器(切连朋,celempung);竖笛(suling);音阶斯连德罗(slendro):五声音阶培罗格(pelog):七声音阶。
帕台特(patet):一种适合于特殊音阶体系的调式概念(M. Hood)P.32. 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的特色音乐的构成gamelan音乐是一种复杂与简单交织而成的,独具魅力的音乐。
它具有复合迭层性格的音乐。
其乐甘美兰音乐可分为四个层次:1,核心旋律层。
(四个金属排琴分别在不同的八度上作缓慢演奏)2,装饰变化旋律层。
(由共鸣通、金属排琴等作技巧性的装饰演奏)3,对比旋律层。
(由竖笛、列巴布及齐唱等在不同的层面上作对比、交叉演奏)4,节奏交错。
(由吊锣、釜锣、鼓等以不同的节奏层面默契的交叉演奏)P.33.欣赏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P.34.印度的音乐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阿拉伯皮革文化的交融印度的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印度的舞蹈与声乐P.35.印度音乐印度音乐的基本理论shruti,一种微分音程。
印度音阶中的22个shruti.Raga,一种旋律的框架、结构。
1), Alap,引子、前奏。
2),Sthayi 主题呈市部分3),Antara, 变化的部分。
4),Sanchari 主题展开的部分。
5),Abhogi 达到高潮部分。
Tala,印度音乐中地节奏。
P.36. 乐器沙洛德与塔伯拉鼓的介绍Sarod + Tabla bayaGat的形式见P.36中的表P.37. 欣赏印度的沙洛德(Sarod)P.38.北印度、西亚的音乐阿拉伯的宗教歌巴基斯坦的Qawwālī歌队的排列形式:E E D E EA CBC BA:主唱;B:副唱;C:手风琴加歌;D:太鼓;E:和声部,手拍子Ⅱ,音乐形式:乐器与手拍子+ 主唱(solo,呈示出音阶特征)→4+4,八拍子。
P.39 欣赏巴基斯坦的宗教歌QawwālīP.40.西亚土耳其音乐地中海地区的音乐是东西方音乐的接壤,深刻地反映出两种文化的交融与会合。
看:1,土耳其的鼓吹乐(军乐)2,土耳其的乐队小合奏3,黑海的青年之舞P.41.欣赏土耳其的鼓吹乐(军乐)P.42.欣赏土耳其的乐队小合奏P.43.欣赏黑海的青年之舞P.44. 总结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P.45.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