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
雷电成因及防护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
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
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
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建筑物防雷措施1.防直击雷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
雷电的形成的原因及防雷方法
雷电的形成的原因及防雷方法所谓雷电,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块云层与另一块云层或者与大地,由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反而产生瞬间剧烈放电的现象。
在这放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强烈耀眼的闪光和震耳欲聋的巨响。
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放电,叫“直击雷”。
当“直击雷”发生时,往往会对地面的物体产生强大的打击作用,其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另一种叫“感应雷”,它的形成过程是由带电云层的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当“雷电”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内由于地电阻或导体电阻的存在,当瞬间大电流流过时,就会导致小范围或局部的瞬间过电压。
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而发生瞬间过电压,以致形成闪击的现象,称“感应雷”。
“感应雷”造成的瞬间过电压,指在微秒到毫秒之内产生的尖峰冲击电压。
如下图。
该电压常高达2KV~20KV。
瞬间过电压损坏的常是电子设备和电器。
除雷电可产生瞬间过电压外,当有大负载(如大电机、变压器)电器设备开关时,也会产生瞬间过电压。
根据多种世界认可的研究标准,一般电源线上的感应电流在300CbA左右,绝不超过10000A,而电压则不超过印DC)V。
在数据/讯号线,及电话线上,感应电压一般在5000V左右,而感应电流则大约为数百安培。
在雷电家族中,至今还有一位神秘的人物,那就是“滚雷”,又叫“球形闪电”。
由于人们对它的成因等还不十分清楚,故还不能有效的防护,只能在多发地区,架设防护网、避雷带来进行防护。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就对闪电感到神秘莫测,创造了好多神话、传说。
直到二百年前,富兰克林证实雷电是电,并发明避雷针以后,人类才开始能主动的去避免雷电造成的危害。
二百多年来,已取得辉煌成就。
避雷针是防止雷击的最常用基本方法。
避雷针防雷法是依靠比被保护物高出许多的垂直避雷针,将雷击引向自身入地,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而得到保护,但无法获得一个十分肯定的安全区。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汇报人:2023-12-14•雷电灾害概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雷电灾害的自救方法目录•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宣传教育01雷电灾害概述雷电是由于大气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电场和电流,最终产生放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雷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瞬时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形成与特点雷电灾害的危害与影响雷电可能导致人员直接伤亡,如触电、烧伤等。
雷电可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雷电可能干扰无线电通信,导致通信中断。
雷电还可能引发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通信中断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惊人。
我国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
全球及我国雷电灾害情况我国雷电灾害情况全球雷电灾害情况02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避雷针可以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防雷材料确保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良好,能够将电流引入地下,避免雷击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在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位使用防雷材料,如避雷带、避雷网等,以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030201建筑物防雷措施在雷雨天气中,尽量避免站在高地或山顶等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免高地避免站在金属物体附近,以防被雷电击中。
远离金属物体在室外行走时,应穿雨衣或雨披,避免被雨淋湿后成为导电体。
穿雨衣或雨披关好门窗在雷雨天气中,应关好门窗,避免雷电进入室内。
远离电器避免在雷电天气中使用电器,以防被雷电击中。
不要洗澡在雷电天气中,不要使用浴室洗澡,以防被水导电。
为电子设备安装避雷器,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干扰和损坏。
安装避雷器确保电子设备的接地线良好,能够将电流引入地下,避免设备受到雷电损坏。
接地线在雷电天气中,避免使用室外天线,以防被雷电击中。
避免使用室外天线电子设备防雷措施03雷电灾害的自救方法关闭门窗和电器关闭门窗和电器设备,以避免雷电侵入和损坏。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
雷电分类及防御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由于空气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弧放电现象,具有强烈的能量和致命的威力。
雷电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十分巨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分类及防御概述。
一、雷电分类1. 云间放电云间放电是指云与云之间发生的电荷平衡现象。
云层内的水滴或冰晶在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由于摩擦而释放出电荷,在云层上方或下方形成电场,产生电势差。
当电势差超过某个限制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2. 地面放电地面放电是指在大气电场作用下,地面附近物体与地面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当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大气的电荷量不平衡时,就会产生电荷流动,形成电场。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1. 避免露天活动在雷电天气中,避免在露天活动或者高海拔山区等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活动,切勿在广场等空旷的地方停留。
2. 安全躲避当遇到雷暴天气时,要尽快躲避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雷击。
在室外时,不要躲在树下、电线杆下、高楼上、开放式建筑物中等遭受雷击风险高的地方,要尽量躲到建筑物的内室或者遮蔽物下。
3. 建筑物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包括安装避雷针以及接地装置,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到抗雷电能力。
避雷针的作用是将建筑物顶部的雷电引入地下,并在接地处通过接地装置释放。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管道也需要通入地下接地系统,形成有效接地。
4. 保护电器在雷暴天气中,要将重要的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断电,并将其从电源中拔掉。
对于一些不能断电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应该使用防雷保护器或者UPS等设备来保护它们。
总之,雷电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
它带有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给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雷电预防的安全常识,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雷电是由云层内部的正电和地面的负电之间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当云层内的正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强烈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雷电灾害。
2.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电常常伴随着大雨和狂风,这时候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门口和金属物品。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如雷达站、避雷塔等。
3.不要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许多人在下雨时会选择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露天场所没有避雷设施,人们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接地物”,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选择安全的室内环境。
4.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如高楼、电线杆、铁塔等。
这些物体容易吸引雷电,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如果无法远离,应找到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躲进建筑物内。
5.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雷电很容易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
不要在游泳池、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游泳或嬉戏,也不要在雨水积聚的地方玩耍或行走。
6.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如铁锹、铁锤、铁丝网等。
这些金属物品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应尽量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如塑料或木制品。
7.保护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是常见的。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它们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如果不得不使用,可以使用避雷器或插座保护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8.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
浅析雷电放电原因与防雷保护措施
接地装置的选择与安装
接地装置的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装置类型,如自然接地、人工接地 等。
接地装置的深度
根据地质条件和规范要求,确定合适的接地装置深度,以保证良 好的导电性能。
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接地装置能够有效地将电流引入地下 。
屏蔽和间距的要求
屏蔽要求
对需要保护的建筑物、设备等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网、钢筋等,以减少雷电电磁干扰的影响。
检查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如接地电阻测试仪、闪电计数 器等。
防雷装置的维修与保养
日常维护
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包括保持设备清洁、防止锈蚀等。
故障处理
当防雷装置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如更换损坏的元件、修复故 障线路等。
维修记录
每次维修后,应记录维修内容、时间和维修人员等信息,以备后续 查询和管理。
雷电预警
利用气象雷达、卫星等手段,实时监 测雷电活动,为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提供依据。
04
防雷保护措施实施
接闪器的选择与安装
接闪器的类型
01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接闪器类型,如避雷针、避雷
带等。
接闪器的安装位置
02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面积、结构等因素,选择最佳的安装位置
,确保接闪器能够覆盖整个建筑物。
浅析雷电放电措原施因与防雷保护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雷电放电概述 • 雷电放电原因分析 • 防雷保护措施概述 • 防雷保护措施实施 • 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 • 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
01
雷电放电概述
雷电放电的定义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云层内 部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高电压放电现 象。
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
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雷电是一种极具威力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巨大电荷在短时间内释放,造成瞬间的高温、高电压和强烈的声光效应。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雷电的理解和预防措施也越来越成熟。
本文将对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中存在大量电荷的不平衡。
云层内部的分子和离子会发生碰撞,产生电子和正离子,形成电荷分离。
顶部云层带正电荷,而底部云层带负电荷,云与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电场强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从云层底部至地面的离子通道,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闪电。
闪电放电产生的电流极大,可以达到几万安培,释放的能量具有毁灭性。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产生的高电流和高电压对人类、动物和设备都带来极大的危害。
首先,雷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直接打击和电压梯度效应。
直接打击指雷电直接击中人体,产生巨大的热量和电能,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伤害。
电压梯度效应指雷电通过物体周围的电场引起的电击伤害。
其次,雷电对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带来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变压器、导线等设备造成的冲击会导致设备短路、烧毁,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雷电对通信设备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与雷电电磁脉冲,会引发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
三、雷电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人、物和设备免受雷电伤害,采取一系列的雷电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雷电预防方法:1. 寻找安全场所:当雷电活动频繁时,应尽量避开户外场所,尤其是高处、敞开的地方。
寻找室内或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作为暂时安全场所,如住宅、商场等。
2. 安装避雷装置:在高耸的建筑物或设备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是非常必要的。
避雷针可以将雷电引向地下,减小对建筑物的冲击。
3.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电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电话、电脑等与电缆室内配线直接有关的设备。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雷雨天气中使用电线电缆系统。
4. 检修维护设备:定期检查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系统。
雷电的形成与防护
雷电的形成与防护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雷暴天气中出现。
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产生静电,最终导致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形成放电现象。
雷电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雷电的形成机制雷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产生静电。
在雷暴云中,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上升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碰撞,由于云层内部温度较低,水滴和冰晶之间的碰撞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云层内部产生正负电荷的分离。
当云层内部的电荷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形成放电现象,即闪电。
闪电是雷电现象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它是由于云层内部的电荷不平衡导致的放电现象。
当云层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产生电击放电,形成闪电。
闪电的温度高达数万摄氏度,能够使空气瞬间加热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雷电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性,当雷电击中人体时,会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此外,雷电还会对建筑物、电力设施、通讯设备等造成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灾害。
因此,有效地防护雷电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护雷电,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避免在雷暴天气中进行户外活动,尽量待在安全的室内环境中,避免暴露在室外的高处或开阔地带。
2. 在雷暴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如铁栏杆、铁门等,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3. 在室内时,尽量避免使用水龙头、电话等带有金属导体的设备,以免被雷击时电流通过金属导体传导到人体。
4. 在雷暴天气中,避免在水域中游泳或垂钓,以免成为雷击的目标。
5. 在雷暴天气中,及时关闭电器设备,避免雷电对电器设备造成损坏。
防雷的知识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雷电的形成原理在大气中,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产生静电场。
当这个静电场足够强时,电荷通过空气击穿而形成电流,我们称之为闪电,或者称为雷电。
闪电在很短的时间里放电,其温度能达到3万~6万摄氏度,电流可以达到超过百万的电安。
闪电造成的灾害往往是极其严重的。
雷电的形成与大气上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有关,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了空气层的击穿电压。
云和地面之间的电场主要是由云内的水滴、冰粒和云间的静电场组成,这两者在大小和方向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就形成了空气局部区域的电场强度很大,导致局部空气被电离而形成通电路径,从而产生闪电。
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作为一种由高温、高压、强电流构成的天然灾害,雷电带来了高风险的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保护安全,减少损失的一道重要课题。
以下为雷电灾害防御的措施:1.避免空旷露天的活动一旦发生雷电灾害,避难是理性的处理方式。
在>室外活动的时候,及时了解当天是否有雷电天气预报,如果预报存在雷电天气,应尽量避免在空旷露天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游泳等活动。
2.室内避难如果身处较大建筑内部或外观类似建筑的树林等状况中,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避难区域,如不靠近外墙、屋顶、烟囱等,并且不直接接触金属直接通往地面的物体,如水龙头等。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地面只有去除局部聚电体才有效,因此,避免单脚站在电视机、电脑等金属接头处。
3.避开高义建筑物避开高义建筑物,如有必要进入此类建筑内部时,避免在屋顶,尤其靠近伸出的物体,比如天线、高起伏的地面等处,且要远离门、窗、烟囱以及电线等有铁栏杆的部位。
4.特定工作场所的防护雷电天气对于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额外注意。
如高空作业、高压作业、战术演练、飞行、炸药爆破、化工、建筑工程等具有高前景风险的工作,都应该采取相应防雷措施。
5.了解雷电保护技术实现科学的防护工作,同样需要了解相关的防护技术。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常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
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对于人们预防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形成原因、分类、特点以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形成原因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存在大量的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在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场。
当云层中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云与地面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造成雷电。
二、分类雷电可以分为云地闪、云云闪和地云闪三种类型。
1. 云地闪:云与地面之间产生放电,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云地闪的路径通常是从云底部开始,向地面延伸,同时伴有明亮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声。
2. 云云闪:云与云之间发生放电。
这种类型的雷电通常出现在大型雷暴云中,云与云之间的闪电远比云地闪弱。
3. 地云闪:地面与云之间产生放电。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雷电较为罕见,但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沙尘暴或火山喷发时,地云闪可能会发生。
三、特点1. 闪电:雷电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闪电,它是由于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强光现象。
闪电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雷声,而闪电的形态可以是直线、分叉状、弧形等各种形状。
2. 雷声:雷电产生时,由于电流通过致密的大气,会产生巨大的声响,称为雷声。
雷声的声音强烈而深沉,经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 电磁辐射:雷电释放的强大电磁辐射是雷电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人体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危害。
四、安全防范措施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人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露天空旷的场所。
如果无法避免必须外出,请选择高大的建筑物或车辆作为避雷对象。
2. 远离高大物体:雷电通常会选择最高最突出的物体进行放电。
在雷电天气中,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3. 就地躲避:如果被困在室外,远离高大物体,蹲下来,让身体尽量接触地面,将身体卷曲成一个球状,以减少雷击伤害。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每年夏季,天气多变,早上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密布,响起阵阵雷声。
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这夏季雨天最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
我们把雷电分成了以下几个问题进展讨论:一、雷电的产生原因:1、简述原因: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大气或云块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异性电荷的积累使某处空气被击穿,电荷中和产生强烈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内部的放电现象。
这个放电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电和宏大的声响,即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2、简述原因的分析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关于雷电产生原因的根底内容:雷电是由于天空与地面的强烈中和反响,但对于本质成因并不理解。
如今我们将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及网站提供的资料,对雷电的产生原因进展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开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
在夏天的午后或黄昏,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从而形成雷雨云。
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静电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两者相当于一个宏大的电容器。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地面看成零电势面,积雨云与地面的高度差比较大,根据公式:U=Ed,积雨云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与间隔都很大,所以它们间的电势差很大,即电压很大。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使电场强度到达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翻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
雷电防范措施
雷电防范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雷电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雷电防范措施展开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要做好雷电防范工作,首先必须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
雷电是由云间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
当云中垂直运动的冰晶和水滴发生碰撞,产生分离电荷,形成正负两极。
当空气中形成较强的电场时,正负电荷会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导致雷电的产生。
对于雷电的形成和规律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雷电。
二、建立地区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雷电防范的第一步是建立地区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雷达、监测站、气象卫星等设备来实现。
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提前预警,及时通知公众。
在预警信号发布后,公众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雷击导致的伤害和损失。
建立地区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雷电防范的基础,也是提高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室外安全措施1. 雷雨来临时,应尽快寻找周围有遮盖的地方,避免暴雨直接接触皮肤引发疾病。
2. 避免躲避在高耸的物体旁边,如大树、电线杆、金属构筑物等,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3. 应远离水域,如湖泊、河流、游泳池等,因为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增加被雷电击中的可能性。
4. 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容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增加被雷击的危险。
5. 避免在室外使用手机、电子设备等,因为它们的金属外壳也会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6. 当听到雷声时,表示雷电活动离你较近,请迅速撤离开放场所,寻找安全避雷设施或低矮的建筑物。
四、室内安全措施1. 在居住环境中,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系统,以便将雷电通过合适的通道导入地下,减少雷击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2. 避免接触和靠近电线,因为雷电可能通过电线或水管等传导进入室内,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3. 避免在雷雨天气使用电脑、电视、洗浴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免雷击引发的电流通过这些设备危害人体安全。
雷电的防护措施、成因、危害
雷电的防护措施、成因、危害雷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它的某些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放电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时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
后一种放电也就是落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和伤害人畜。
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则异常强大,能达到几万-几十万安培,所以非常危险。
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
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
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空气温度升高1-2万度,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1.雷电的成因雷电产生与带电的积雨云中,当正负电荷分别聚积在同一云体的不同部位或在不同的云团中时,由于同一雷雨内部不同部位或不同云体间聚积的电荷量不同、或极性不同,而产生大气电场,当大气电场强度达到可以击穿空气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闪电就发生了,此时的闪电称为云中闪或云际闪电。
当带电云层移动接近地面或建筑物时,由于静电感应的原因,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随着电荷量的增加或云地/建筑物距离的缩短,带电云层与地或建筑物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绝缘强度时,开始瞬间放电,闪电(云地闪)也就发生了。
2.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主要有:(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3)雷电放电时能使物体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电磁场。
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而在闭路导体中,因强大的感应电流也会引起燃烧。
雷击具有一定的规律。
雷击其实与带电体发生电火花相似,都是电场击穿空气而发生的放电现象。
物体的尖端处,电荷较密,附近的电场较强,就较容易击穿空气出现放电火花,导体容易产生感应电荷,也容易穿空气放电。
雷电的形成及预防雷击的措施
雷电的形成及预防雷击的措施
1.雷电的形成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称为雷暴。
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目标就造成雷击。
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2万摄氏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象而知。
2.预防雷击的措施
(1) 切断不用的电器设备的电源(如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电吹风、电熨斗等),拔出未装避雷器的室外天线。
(2) 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堂入室。
(3) 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最好脚下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
(4) 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通过水传到人体。
(5) 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的地方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6) 一旦有人遭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预防雷电灾害警示
预防雷电灾害警示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自然灾害,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雷电灾害,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我们需要加强预防和警示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雷电灾害的原因、灾害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雷电灾害的原因雷电灾害是由大气层内部的电荷分布和运动不均匀所导致的。
当云间形成电势差时,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形成雷电灾害。
雷电的原因包括大气中存在的带电粒子以及不同气团之间形成的电场差等。
二、雷电灾害的特点1. 瞬时性:雷电灾害是一种瞬间发生和结束的自然灾害,其时空特点决定了人们在面对雷电时,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2. 高能量:雷电灾害所释放的能量巨大,足以引发火灾、破坏建筑物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雷电灾害需要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其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
3. 不可预测性:雷电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人们很难提前进行准确的预测。
因此,加强雷电灾害预警和警示工作,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1. 建设防雷设施:合理建设各类防雷设施是预防雷电灾害的基本手段。
对于工业企业、居民小区、电力系统等重要场所,应配备合适的避雷针、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等,以减少雷击的可能。
2. 加强防雷宣传教育: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防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在教育机构中,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如何在雷电天气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3.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在开阔场地、高处等易遭雷击的环境中。
如果必须外出,应尽快寻找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者避难所。
4. 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完善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雷电活动的趋势和发展动态,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各类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使用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对于在雷电条件下需要使用电器的场所,应优先考虑防雷措施,并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雷电防御
防雷安全知识宣传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
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
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1.相关防范措施当雷电发生时:①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
②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
③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
④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
雷电地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每年夏季,天气多变,早上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密布,响起阵阵雷声.而我们所研究地就是这夏季雨天最常出现地一种自然现象——雷电.我们把雷电分成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雷电地产生原因:、简述原因: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大气或云块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异性电荷地积累使某处空气被击穿,电荷中和产生强烈地声、光、电并发地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地云层对大地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内部地放电现象.这个放电地过程会产生强烈地闪电和巨大地声响,即人们常说地“电闪雷鸣”.、简述原因地分析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关于雷电产生原因地基础内容:雷电是由于天空与地面地强烈中和反应,但对于实质成因并不了解.现在我们将结合高中所学地知识以及网站提供地资料,对雷电地产生原因进行更全面地分析与理解:雷电是一种常见地大气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地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地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在夏天地午后或傍晚,地面地热空气携带大量地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地积雨云.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积雨云地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地正电荷或负电荷,可达公里,云地上部常有冰晶.冰晶地凇附,水滴地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地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地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从而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地静电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地电荷,两者相当于一个巨大地电容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地面看成零电势面,积雨云与地面地高度差比较大,根据公式:,积雨云与地面间地电场强度与距离都很大,所以它们间地电势差很大,即电压很大.闪电地电压很高,约为亿至亿伏特.闪电地平均电流是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万安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地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地输出功率.当云层里地电荷越积越多,使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地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地电流很强,通道上地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所以发出耀眼地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地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地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二、雷电地分类:我们根据生活常识和结合有关资料,发现雷地种类主要有四种: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地.这雷击地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迹.)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地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地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三、雷电地危害: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地最严重地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地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地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地人员伤亡达~人,财产损失在亿元到亿元人民币.雷电灾害所涉及地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现代电子技术地高速发展,带来地负效应之一就是其抗雷击浪涌能力地降低.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地测量、监控、保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于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地各个领域,以大型集成元件组成地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地缺点,暂态过电压不仅会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也会造成更大地直接经济损失和广泛地社会影响.、雷击造成地危害主要有五种:()直击雷直击雷是雷击危害最主要地一种形式,我们在前面地雷电地分类中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直击雷是带电地云层对大地上地某一点发生猛烈地放电现象,所以它地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地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地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地生命安全.()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地线缆放电.线缆上地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地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地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地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地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地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地操作、电力重负荷以及感性负荷地投入和切除、系统短路故障等系统内部状态地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引起地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量转化,从而产生内部过电压,即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地幅值虽小,但发生地概率却远远大于雷电感应过电压.实验证明,无论是感应过电压还是内部操作过电压,均为暂态过电压(或称瞬时过电压),最终以电气浪涌地方式危及电子设备,包括破坏印刷电路印制线、元件和绝缘过早老化寿命缩短、破坏数据库或使软件误操作,使一些控制元件失控.()地电位反击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地建筑物或设施,接地网地地电位会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地雷电流将从各种装置地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或者击穿大地绝缘而流向另一设施地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电子设备.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地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地危险.、按其破坏因素又可归纳为三类.()电性质破坏: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地冲击电压,可毁坏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地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会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反击)地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地损坏,如高压窜入低压,可造成严重触电事故;巨大地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地金属部分产生极高地对地电压,可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地触电事故.()热性质破坏:当几十至上千安地强大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地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热能.雷击点地发热能量约为~,这一能量可熔化~立方厘米地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地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机械性质破坏:由于雷电地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缝隙中地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地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四、如何防御雷电灾害经过我们地研究,结合网上查找地资料,总结出预防雷电总地原则:一是人体地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地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地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以装有避雷针地、钢架地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地车辆也可以利用.、没有掩蔽所时,要远离高压输电线.高压输电线均为裸线且电压均在万伏以上,如果离高压线地距离小于米时,容易造成极严重地触电事故.、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地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高树林子地边缘,电线、旗杆地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地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地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雷电期间,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地,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地理想地方.但是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手机;不要靠近避雷设备地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地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地危险.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地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地木帆船.、如果在空旷地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地接触面积,立即下蹲,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在野外地人群,无论是运动地,还是静止地,都应拉开几米地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地山洞里.、注意当你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地先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地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如有强雷鸣闪电时你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但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宜在建筑物朝天平面(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地雷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②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③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雷侵入.五、雷电地利用:雷电中所蕴涵地能量很多,全世界一天地雷电放电地能量可以足够人类用一年.如果能好好地将雷电利用起来,将使人类对与其他能源地依赖大大减少.但是以现在地技术条件来说,人类对于雷电地应用仍处于设想阶段.结合网上地资料与我们地分析,对于利用雷电,我们有以下设想:、雷电是一种无污染地能源,它一次放电能达至亿焦耳.中国成语中就有“雷霆万钧”之力一词(霆:劈雷,钧:古代地重量单位,合当时斤).利用这种巨大地冲击力,可以夯实松软地基地,从而为建筑工程节省大量地能源.根据高频感应加热原理,利用雷电产生地高温,可使岩石内地水分膨胀,达到破碎岩石,开采矿石之目地.、雷电能治病:每场雷雨过后,空气中地气体分子在雷电场地作用下,会分离出带负电地负氧离子.研究人员测试表明,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地负氧离子可达万余个,而晴天里地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实验表明,被称做“空气地维生素”地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很有利.医疗专家模拟雷雨地神奇作用,将负氧离子引入病房,结果发现,当室内空气中地负氧离子与正离子地比例调控在比之时,对气喘、烧伤、溃疡以及其他外伤地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使居室内细菌、病毒减少;同时,对过敏性鼻炎、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病症均有一定地疗效.钓鱼地朋友有一条渔谚云:宁钓雷雨后,不钓雷雨前.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此外,雷鸣电闪时,强烈地光化学作用,还会促使空气中地一部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地臭氧.伴随着雷电地上升气流,可将停滞于对流层下面地污染大气携带到公里以上地平流层底部.、它可以制造氮肥:发生雷电时,大气中地闪电通道可达几千米长,温度极高,有大量地氮和氧化合成二氧化氮.生成地二氧化氮溶解于雨水中,变成浓度不高地硝酸,落入土壤中,又和其他物质化合变成硝石.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偿地恩赐.、雷电可预示天气:农谚云:“东闪日头西闪雨”,因中国地处西风带内,云雨大多从西边移动过来影响本地.其他还有“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等.、雷电找矿:雷电爱打击容易导电地物体,利用这一特点,为地质勘探人员寻找金属矿床提供了线索.六、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经过每一个组员地讨论与交流后顺利完成.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雷电地产生原因、分类、危害及其预防与利用等地知识.另外,我们还学习到了如何将我们学地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会把这些书上没有或很少涉及地知识转化成自己地知识并好好利用.最后,感谢各网站给我们在资料上地支持还有老师对我们地指点.如果我们有什么内容性错误或不足,请给我们提出意见与建议,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做得更好!。
雷电知识与预防措施
雷电知识与预防措施雷电知识与预防措施电闪雷鸣究竟是怎么回事,早在二百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通过放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
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的产生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经过运动,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重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下部(一般为负电荷),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轻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上部(一般为正电荷)。
这样,同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其强大的电场击穿时,就形成“云间放电”(即闪电)。
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雷电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
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
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
2.雷电的主要特点2.1 冲击电流大其电流高达几万-几十万安培。
2.2 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
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
2.3 雷电流变化梯度大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千安/微秒。
2.4 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3.雷电的破坏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每年夏季,天气多变,早上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密布,响起阵阵雷声。
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这夏季雨天最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
我们把雷电分成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雷电的产生原因:1、简述原因: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大气或云块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异性电荷的积累使某处空气被击穿,电荷中和产生强烈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内部的放电现象。
这个放电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大的声响,即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2、简述原因的分析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关于雷电产生原因的基础内容:雷电是由于天空与地面的强烈中和反应,但对于实质成因并不了解。
现在我们将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及网站提供的资料,对雷电的产生原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
在夏天的午后或傍晚,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从而形成雷雨云。
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静电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两者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地面看成零电势面,积雨云与地面的高度差比较大,根据公式:U=Ed,积雨云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与距离都很大,所以它们间的电势差很大,即电压很大。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使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
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
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二、雷电的分类:我们根据生活常识和结合有关资料,发现雷的种类主要有四种: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
1)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的。
这雷击的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迹。
2)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的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
3)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
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
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
4)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三、雷电的危害: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1、雷击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五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击危害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我们在前面的雷电的分类中已经介绍过了。
由于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所以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3)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
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泄放到大地的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元器件击穿及电路板烧毁,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4)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的操作、电力重负荷以及感性负荷的投入和切除、系统短路故障等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引起的电力系统内部电磁能量转化,从而产生内部过电压,即操作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的幅值虽小,但发生的概率却远远大于雷电感应过电压。
实验证明,无论是感应过电压还是内部操作过电压,均为暂态过电压(或称瞬时过电压),最终以电气浪涌的方式危及电子设备,包括破坏印刷电路印制线、元件和绝缘过早老化寿命缩短、破坏数据库或使软件误操作,使一些控制元件失控。
(5)地电位反击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具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设施,接地网的地电位会在数微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
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或者击穿大地绝缘而流向另一设施的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电子设备。
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
2、按其破坏因素又可归纳为三类。
(1)电性质破坏: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毁坏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会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如高压窜入低压,可造成严重触电事故;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破坏: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约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立方厘米的钢。
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性质破坏: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缝隙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四、如何防御雷电灾害经过我们的研究,结合网上查找的资料,总结出预防雷电总的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1、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
以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
2、没有掩蔽所时,要远离高压输电线。
高压输电线均为裸线且电压均在万伏以上,如果离高压线的距离小于18米时,容易造成极严重的触电事故。
3、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
4、雷电期间,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
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
但是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手机;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5、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
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的危险。
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的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的木帆船。
6、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立即下蹲,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7、注意当你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要立即倒在地上。
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8、如有强雷鸣闪电时你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
但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宜在建筑物朝天平面(天面)上活动。
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②不宜使用淋浴器。
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③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雷侵入。
五、雷电的利用:雷电中所蕴涵的能量很多,全世界一天的雷电放电的能量可以足够人类用一年。
如果能好好的将雷电利用起来,将使人类对与其他能源的依赖大大减少。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人类对于雷电的应用仍处于设想阶段。
结合网上的资料与我们的分析,对于利用雷电,我们有以下设想:1、雷电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它一次放电能达1至10亿焦耳。
中国成语中就有“雷霆万钧”之力一词(霆:劈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当时30斤)。
利用这种巨大的冲击力,可以夯实松软的基地,从而为建筑工程节省大量的能源。
根据高频感应加热原理,利用雷电产生的高温,可使岩石内的水分膨胀,达到破碎岩石,开采矿石之目的。
2、雷电能治病:每场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会分离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
研究人员测试表明,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达1万余个,而晴天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
实验表明,被称做“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很有利。
医疗专家模拟雷雨的神奇作用,将负氧离子引入病房,结果发现,当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与正离子的比例调控在9比1之时,对气喘、烧伤、溃疡以及其他外伤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使居室内细菌、病毒减少;同时,对过敏性鼻炎、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钓鱼的朋友有一条渔谚云:宁钓雷雨后,不钓雷雨前。
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此外,雷鸣电闪时,强烈的光化学作用,还会促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臭氧。
伴随着雷电的上升气流,可将停滞于对流层下面的污染大气携带到10公里以上的平流层底部。
3、它可以制造氮肥:发生雷电时,大气中的闪电通道可达几千米长,温度极高,有大量的氮和氧化合成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