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是一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技术。
通过将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以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监测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坏境变化趋势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来进行分类与识别。
光谱特征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到的不同波段的影像数据,而空间结构特征是指地物在影像上的分布、形状等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分类与识别。
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常用方法1.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每个像元进行分类,即将每个像元划分到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而直观,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复杂研究区域中,同一类地物的像元可能存在光谱变化、空间紧密等问题。
2. 基于目标的分类方法基于目标的分类方法是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捕捉到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形状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像元分类方法的问题。
通过目标提取和形状识别等技术,可以将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
3. 基于纹理的分类方法基于纹理的分类方法是通过提取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纹理特征,实现对地物的分类与识别。
纹理特征描述了地物表面的复杂度和变化性,通过纹理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准确的分类与识别。
三、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法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遥感影像的多光谱信息的充分利用、分类器的选择和优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如:1. 多光谱信息的融合通过将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分类与识别的准确性。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概率法等。
2. 分类器的选择与优化选择合适的分类器对于分类与识别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遥感图像的分类课件
理等空间信息。
区域生长法
从种子点开始,根据像素之间的 相似性(如灰度值、纹理等)进 行区域扩展,直到无法再扩展为 止。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特征提
取和分类。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 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结合它们 的预测结果来进行分类。这种方 法能够处理高维特征,并在一定
支持向量机(SVM) 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来对像素进 行分类。对于多类别分类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多个二分类 器来解决。
K最近邻(KNN) KNN算法根据像素周围K个最近邻的类别来决定该像素的 类别。这种方法考虑了空间上下文信息,通常能够取得较 好的分类效果。
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
分水岭算法
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流程
• 流程概述: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和分类结果评价四个主要步骤。其中,数据 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如去噪、增强等,以改善图像质量和提高分类精度;特征提取是从预处理后的 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光谱、空间、纹理等特征,为后续分类器设计提供输入;分类器设计是根据提取的特征,选择合适的 算法设计分类器,实现对图像的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评价是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验证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城市用地分 类
遥感图像分类可用于城市用地类型的 识别与划分,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 据。
城市扩展与变化监测
利用遥感图像分类技术对城市扩展和 变化进行监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遥感图像分类的研究前沿与挑战
深度学习技术应用
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 提高分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PPT课件
样和量化。通常是以像元的亮度值表示。 数字 量和模拟量的本质区别: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3.
4. 数字图像直方图:以每个像元为单位,表示图像中
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的频率的分布图。
5. 直方图的作用:直观地了解图像的亮度值分布范围、
峰值的位置、均值以及亮度值分布的离散程度。直方图的曲 线可以反映图像的质量差异。
对于遥感影像而言,将黑白单波段影像赋上彩色 总是有一定目的的,如果分层方案与地物光谱差异 对应得好,可以区分出地物的类别。例如在红外波 段,水体的吸收很强,在图像上表现为接近黑色, 这时若取低亮度值为分割点并以某种颜色表现则可 以分离出水体;砂地反射率高,取较高亮度为分割 点,可以从亮区以彩色分离出砂地。因此,只要掌 握地物光谱的特点,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地物类别图 像。当地物光谱的规律性在某一影像上表现不太明 显时,也可以简单地对每一层亮度值赋色,以得到 色彩影像,也会较一般黑白影像的目视效果好。
(2)孟赛尔颜色立体:中轴代表无色彩的明度
等级;在颜色立体的水平剖面上是色调;颜色历代中 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
二、加色法与减色法
1. 颜色相加原理
①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
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 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 之为三原色。红、绿、蓝。 ②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 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黄和蓝、红和青、绿 和品红。 ③ 色度图:可以直观地表现颜色相加的原理,更 准确地表现颜色混合的规律.
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操作简单、效
率高等优点,有逐步取代光学方法的趋势。
三、光学增强处理
1. 彩色合成 加色法彩色合成 减色法彩色合成 2. 光学增强处理 3. 光学信息的处理 图像的相加和相减 遥感黑白影象的假彩色编码
第四章3遥感图像处理图像增强
5.遥感图像多光谱变换(Ⅰ)——主成分分析(K—L变换)
② 就变换后的新波段主分量而言,K—L变换后的 新波段主分量包括的信息量不同,呈逐渐减少趋 势。其中,第一主分量集中了最大的信息量,常 常占80%以上,第二、第三主分量的信息量依次 快速递减,到第n分量信息几乎为0。由于K—L变 换对不相关的噪声没有影响,所以信息减少时, 便突出了噪声,最后的分量几乎全是噪声。所以 这种变换又可分离出噪声。
基于上述特点,在遥感数据处理时,常常用K— 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数据压缩和图像增
强)。举例P125
6.遥感图像多光谱变换(Ⅱ)——缨帽变换(K—T变换)
(1)K—T变换是Kauth—Thomas变换的简称,这种变换也是 一种线性组合变换,其变换公式为:Y=BX 这里X为变换前的多光谱空间的像元矢量,y为变换后的 新坐标空间的像元矢量,B为变换矩阵。这也是一种坐标 空间发生旋转的线性变换,但旋转后的坐标轴不是指向主 成分方向,而是指向了与地面景物有密切关系的方向。 1984年,Crist和Cicone提出TM数据在K—T变换时的B值: P126 在此,矩阵为6X6,主要针对TM的1至5和第7波段,低分 辨率的热红外(第6波段)波段不予考虑。
1.遥感图像增强(工)——对比度变化1
非线性变换
直方图均衡化(histogram equalization):把原图像的直方 图变换为灰度值频率固定的直方图,使变换后的亮度级 分布均匀,图像中等亮度区的对比度得到扩展,相应原 图像中两端亮度区的对比度相对压缩。
1.遥感图像增强(工)——对比度变化1
MN
r(i, j) (m, n)t(m, n) m1 n1
将计算结果放在窗口中心的像元位置,成为新像元的灰度 值。然后活动窗口向右移动一个像元,再做同样的运算。 P117说明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及应用示例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及应用示例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分类是遥感技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特征进行分类,并生成分类结果。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应用示例。
一、遥感图像分类方法1.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将遥感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看作一个样本进行分类,通过像素点的光谱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常见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最大似然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求解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来确定像素点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样本间距离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构建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2.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组成的对象进行分类,通过对象的形状、纹理等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区域的分割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区域的分割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形成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在分割得到的区域基础上,通过提取区域的特征来确定其所属类别。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自动学习遥感图像中的特征表示。
常见的方法有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空间特征,循环神经网络可以捕捉图像序列的时序特征。
二、遥感图像分类的应用示例1. 农作物类型分类农作物类型分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的分布情况和种植结构,指导农作物管理和精细化农业。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可以将农田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农作物进行分类,比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这样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识别和农田监测,提高农业效益。
2.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利用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与分类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与分类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与分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到大规模的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进行目标识别与分类,以支持各种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与分类。
一、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遥感影像的目标识别是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特定目标的过程。
目标可以是建筑物、道路、农田等。
在进行目标识别之前,我们需要处理原始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确保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将影像数据转化为可量化的特征向量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
在选择特征时,需要考虑目标的特点和任务需求。
例如,如果要进行建筑物的识别,可以考虑使用建筑物的形状和纹理作为特征。
特征提取后,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目标的分类。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学习,构建分类模型,并对新的影像数据进行分类。
二、遥感影像的目标分类目标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特定目标分为不同的类别的过程。
例如,将影像中的土地分类为农田、水域、城市等。
目标分类与目标识别紧密相关,但目标分类更加注重对整个影像场景的分类。
对于目标分类,我们可以采用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种方法。
监督学习是指利用有标记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和分类。
在进行监督学习时,我们需要手动标记一部分影像数据,给出它们所属的类别。
然后,使用这些标记好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构建分类器。
最后,使用分类器对未标记的数据进行分类。
无监督学习是指在没有标记的训练样本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分类。
该方法通常使用聚类算法,将影像数据分为不同的簇。
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来划分簇,以实现目标分类。
除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我们还可以采用半监督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目标分类。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C方向 20 卢昕一、名词解释1.光学影像:一种以胶片或其他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的图像。
它是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
2.数字影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图像,它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光密度函数。
3.空间域图像:用空间坐标x,y的函数表示的形式。
有光学影像和数字影像。
4.频率域图像:以频率域的形式表示的影像,频率坐标Vx,Vy的函数。
5.图像采样:图像空间坐标(x,y)的数字化称为图像采样。
6.灰度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称为图像量化。
7 .ERDAS:是美国 ERDAS 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它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合理的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
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nt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低、中、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产品模块的组合比较灵活。
8.BSQ: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即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
9.BIL:也是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二、简答题1、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光学图像可以看成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像片上的密度随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
而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光密度函数。
光学图像可以通过采样和量化得到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可以通过显示终端设备或照相或打印的方式得到光学图像。
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图像的处理简捷快速,并可以完成一些光学处理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等。
2、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答: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要经过采样和量化两步。
采样是将图像空间的坐标(X,Y)进行数字化,此时实现了空间的离散化。
《遥感图像分类》课件
将原始特征进行变换,生成新的特征,以更好地 反映地物类别之间的差异。
分类器设计
监督分类
利用已知样本的训练集设计分类器,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非监督分类
对未知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样本归为同一类。
混合分类
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势,提高分类精度和稳定性。
分类结果评价
精度评价
通过比较分类结果与实际地物类别, 计算分类精度、混淆矩阵等指标。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器。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问题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可以提高分类精度和可靠性,但同时也带 来了数据匹配、融合算法选择等问题。
解决多源遥感数据融合问题的策略包括使用先进的融合算法 ,如基于深度学习的融合方法,以及优化数据匹配方法。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正朝着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
可靠性评价
评估分类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 抗干扰能力。
应用价值评价
根据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如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对分类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04
CATALOGUE
遥感图像分类的挑战与展望
数据质量问题
遥感图像常常受到噪声、失真和 模糊等影响,导致数据质量下降
。
数据质量问题还表现在不同传感 器获取的图像之间的差异,以及 不同时间获取的图像之间的变化
遥感图像分类的应用
遥感图像分类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调查、军事 侦察等。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物信息,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02
CATALOGUE
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
遥感自动分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图像自动分类技术作为遥感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分类遥感图像中的地物信息,提高遥感数据的应用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操作,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选择、分类结果分析等。
3.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分类精度,并探讨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遥感图像自动分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遥感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混合分类。
1. 监督分类:在分类前,需要先对遥感图像进行人工标注,提取训练样本,然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分类模型,对图像进行分类。
2. 非监督分类:无需人工标注,根据图像自身特征,自动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类别。
3. 混合分类: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点,先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初步分类结果,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部分类别进行监督分类。
四、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收集实验所需的遥感图像,包括原始图像、参考数据等。
2. 图像预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操作,提高图像质量。
3. 特征提取: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如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
4. 分类器选择:根据实验数据和特征,选择合适的分类器,如最大似然分类器、支持向量机等。
5. 分类结果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分析分类误差,并探讨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本次实验选用某地区Landsat 8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影像分辨率为30m,包含10个波段。
2. 预处理:对Landsat 8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提高图像质量。
遥感图像中的场景分类与识别
遥感图像中的场景分类与识别第一章导论1.1 研究背景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景物信息的图像。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获取的遥感图像数量越来越多,其对场景分类与识别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场景分类与识别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不同景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并根据其特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应用。
1.2 研究意义遥感图像的场景分类与识别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农业领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对农作物进行分类与识别,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城市规划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对城市建筑进行分类与识别,提供决策支持;环境监测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对森林、湖泊、河流等进行分类与识别,帮助保护生态环境。
1.3 研究内容本文将从遥感图像中的场景分类与识别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展开研究,重点包括遥感图像特征提取、分类算法和应用案例分析等内容。
第二章遥感图像特征提取2.1 传统特征提取方法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颜色、纹理和形状等方面的特征。
颜色特征通过提取图像中像素的颜色信息来进行分类与识别;纹理特征通过提取图像中像素间的空间关系来进行分类与识别;形状特征通过提取图像中物体的边缘信息来进行分类与识别。
这些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复杂的场景分类与识别任务来说,效果不够理想。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与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利用CNN可以自动从遥感图像中学习到更高层次的抽象特征,提高场景分类与识别的准确度;利用RNN可以捕捉遥感图像中的时序信息,提高场景分类与识别的时序性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和泛化能力,逐渐成为场景分类与识别的主流方法。
第三章场景分类与识别算法3.1 传统分类算法传统的场景分类与识别算法主要包括K近邻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和决策树等。
KNN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的距离进行分类与识别;SVM算法通过构建超平面进行分类与识别;决策树算法通过构建决策规则进行分类与识别。
遥感图像中的目标识别
遥感图像中的目标识别1、 飞机识别2、 机场识别3、 桥梁识别1、飞机识别算法是基于部分的(Part-based )和层次的(hierarchical ),包括两个部分:学习和识别,算法框图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
(1)学习阶段。
通过对属于同一类别的学习样本的学习,得到基于部分的结构模型,并针对问题特点用一个属性关系图来表示。
然后由这些图匹配得到一个模糊属性关系图,以此作为形状模型。
(2)识别阶段。
用上述形状模型来检测识别形状。
首先用柔性形态学凸集检测器检测出最显著的子部分,得到候选区域,然后在其邻域检测识别其它子部分,分析这些子部分的几何结构关系,以此作进一步证实。
下面就对各个部分作详细论述。
一组由40幅图像(其中包含97架飞机)组成的图像库被用来实验,其中之一示于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训练结构模型 输入 图像凸子部分 预处理形状分解 图表示 建 模 识别子部分 关系证实描述图 候选区 • • • • • • • • •训练样本识别(a)训练样本(b) 识别结果2、机场识别机场识别系统界面:机场识别过程:3、桥梁识别桥梁识别系统界面:桥梁识别过程:像处理技术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模拟图像处理(Analog Image Processing)和数字图像处理(Digtal Image Processing)。
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
其优点是处理精度高,处理内容丰富,可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处理,有灵活的变通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改变软件就可以处理内容[1]。
困难主要在处理速度上,特别是进行复杂的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几何处理(Geometrical Processing)、算术处理(Arithmetic Processing)、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图像复原(Image Restoration)、图像重建(Image Reconstruction)、图像编码(Image Encoding)、图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图像理解(Image Understanding)。
第四章遥感图像特征提取
第一节:基本概念
纹理特征要素组成: 纹理基元:是一种或多种图像基元的组合。 纹理基元的排列组合:基元排列的疏密、周期性、 方向性。 纹理特征提取:通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抽取出 纹理特征,从而获得纹理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检测出纹理基元 检测纹理基元的排列方式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灰度分布统计特征--灰度梯度共生矩阵 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同时提供了直方图信息和梯度信息, 因此也可以从中抽取图像的纹理统计特征参数。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灰度分布统计特征--灰度梯度共生矩阵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灰度分布统计特征--灰度梯度共生矩阵
练习: 0 1 2 3 0 0 1 3 0 2 2 0
p (i, j )(i, j 0,1,...N 1)
灰度分布统计特征-灰度共生矩阵
0度方向
(0,1)
90度方向
135度方向
45度方向
灰度分布统计特征-灰度共生矩阵
0度方向
90度方向 45度方向
135度方向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灰度共生矩阵特点
矩阵大小: L×L L为灰度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运算量,可先减少灰度级数, 再计算共生矩阵。 归一化
相关是用来衡量灰度共生矩阵的元素在行的方向 或列的方向的相似程度。如,某图像具有水平方向的 纹理,则图像在0度方向的共生矩阵的相关值往往大 于其它方向的相关值。
第二节:纹理特征提取
由灰度共生矩阵派生出的纹理特征参数
熵
熵是图像所具有的信息量的度量,因纹理信息也 属于图像的信息,若图像没有任何纹理,则灰度共生 矩阵几乎为零阵,该图像的熵值接近于0。若图像纹理 较多,则熵值也较大。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命题:2011级土管系)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考题:第一二章(A卷)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A.紫外电磁波()B.可见光红外电磁波 0μm)C.微波电磁波(1mm-1m)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分)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
(1分)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
(2分)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B卷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
(1分)A μmB μmC μmD μm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
(3分)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
(2分)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
(1分)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答:资源调查应用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全球性宏观研究。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1 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第四章遥感图像的特征
第四章遥感图像的特征一空间分辨率二光谱分辨率三时间分辨率四辐射分辨率五遥感系统的信息容量一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辨率前者是针对传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空间分辨率的三种表示法:(1)象元(pixel)(2)线对数(3)瞬时视场空间分辨率的三种表示法:(1)象元(pixel),指瞬时视域内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即与一个象元大小相当的地面尺寸,单位为米(m)。
如LandsatTM一个象元相当地面28.5X 28.5m的范围,简称空间分辨率30m •…。
象元是扫描影像的基本单元,是成像过程中或用计算机处理时的基本采样点。
⑵线对数(Line Pairs),对于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的确定往往通过I毫米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单位为线对/毫米(1 /m m )。
所谓线对指一对同等大小的明暗条纹或规则间隔的明暗条对(3)瞬时视场(IFOV),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mrad)。
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象元遥感数据的概括能力地面目标是个多维的真实模型,是个无限、连续的信息源(时空尺度上);遥感数据是对地面信息源有限化、离散化的二维平面记录。
像元的大小反映了离散化程度。
从地面原型到遥感信息,即把地面信息有限化、离散化过程必然要损失部分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概括能力。
其概括程度是随着空间分辨率的增大而增加的。
这种概括能力对于宏观概念的建立是有意义的几何特性每张遥感图像与所表示的地表景观特征之间有特定的几何关系。
这种几何关系是由遥感仪器的设计、特定的观测条件、地形起伏和其它因素决定的。
地面目标均有其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位置、形状、大小、相互关系)。
从地面原型经遥感过程转为遥感信息后,受大气传输效应和传感器成像特征的影响,这些地面目标的空间特征被部分歪曲,发生变形全景摄影图像的几何畸变常规象片(A)与扫描图象(B)几何畸变比较二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遥感图像分类与目标识别
遥感图像分类与目标识别随着近年来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图像分类与目标识别逐渐成为了遥感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支持下,遥感图像分类和目标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为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型的过程。
它是遥感图像分析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
遥感图像分类通常分为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两种方法。
有监督分类是利用对样本地物类型已知的遥感图像进行训练,建立分类模型,对另一张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建立分类模型时,我们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标签的标注。
常用的有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最小距离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等。
无监督分类则是不依赖于已有的分类标签信息,而是只基于遥感图像自身的统计特征,将像素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的方法。
无监督分类通常采用聚类法完成,常用的聚类方法有K-Means聚类法、ISODATA聚类法等。
二、目标识别目标识别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特定地物进行检测定位并识别的过程。
目标识别是遥感图像分析中的高级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见的遥感图像目标识别任务包括道路提取、建筑物提取、水体提取等。
道路提取是目前遥感图像目标识别应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由于道路网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对道路提取算法的精度和效率有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道路提取算法包括基于图形学的方法、基于分割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建筑物提取是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的另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物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
建筑物提取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图形学的方法、基于分割的方法、基于纹理特征的方法、基于光谱信息的方法等。
水体提取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水源、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进行提取的过程。
它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常用的水体提取算法包括基于周边像元的分水岭算法、基于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算法、基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算法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 第四章
4
遥感原理与应用
4.1传感器概述
➢ 收集系统:收集来自目标的辐射,送往检测系统。在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波段中,收集系统的主要元件是透镜或反射镜,在微波 中是微波天线。
11
遥感原理与应用
4.1传感器概述 三、传感器的性能
2、图象的光谱分辨率(Spectral Resolution)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 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 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
12
遥感原理与应用
4.1传感器概述 三、传感器的性能
4.4微波成像类传感器
微波波段的特征
微波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 能力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 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 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 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 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 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 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 系统。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
4.4微波成像类传感器
微波信号穿过植被的穿透性
1厘米波长
1米波长
由树顶反射的微波信号
由树顶、树干、 地面反射的信号
由树顶、树干反 射的信号
遥感原理与应用
4.4微波成像类传感器
微波可以穿透土壤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
不同类型土壤的穿透深度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遥感原理与应用
4.4微波成像类传感器
17
遥感原理与应用
4.2摄影型传感器
➢ 摄影成像:得到的象片信息量大,分辨率高;但由于受感光乳剂的限制,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与结果验证技巧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与结果验证技巧遥感图像分类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物分类的过程,是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而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选择和结果验证技巧的使用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以及一些结果验证技巧。
一、遥感图像分类方法1. 监督分类方法监督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它需要先手动标注一些样本点,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这些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表现出色,但要求标注样本点会增加工作量。
2. 无监督分类方法与监督分类方法相反,无监督分类方法不需要事先手动标注样本点,而是通过对图像内部的类别划分进行分类。
常用的无监督分类方法包括聚类算法,如K均值算法和谱聚类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从遥感图像中自动识别出地物的类别,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不如监督分类方法。
3. 半监督分类方法半监督分类方法结合了监督和无监督分类方法的优点,它既可以利用有标签样本进行训练,又可以利用无标签样本进行分类。
典型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包括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
这些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具有潜力,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二、结果验证技巧1. 精确度评估精确度评估是验证分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精确度评估方法包括混淆矩阵、精确度(Accuracy)、召回率(Recall)和F1值等。
通过对分类结果和真实样本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分类算法的准确性。
2. 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是在有限的数据集上评估模型性能的常用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集选择不当而引起的偏差。
常见的交叉验证方法有k折交叉验证和留一交叉验证。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交叉验证可以帮助评估模型在不同样本集上的分类性能。
3. ROC曲线分析ROC曲线分析是衡量分类器性能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绘制出分类器在不同阈值下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遥感图像分类
聚类过程
一般的聚类算法是先选择若干个点作为聚 类的中心
每一中心代表一个类别,按照某种相似性 度量方法(如最小距离方法)将各点归于 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别,形成初始分类
然后由聚类准则判断初始分类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就修改分类,如此反复迭代运 算,直到合理为止
聚类过程
A. 按照某个原则选择一些初始聚类中心 B. 计算像元与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把像素分配
ISODATA判断迭代结束
两次迭代之间,如果上一次和这一次的中 心不变,或者变化小于一个阈值,说明聚 类结束
如果迭代次数达到了预设值I ,那么即使不 收敛,也强行结束
ISODATA
类别数:20 迭代次数:20
ISODATA
类别数:10 迭代次数:10
非监督分类方法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 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价
训练样区的选择
准确性——确保选择的样区与实际地物的 一致性
代表性——考虑到地物本身的复杂性,所 以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同类地物光谱特 性的波动情况
统计性——选择的训练样区内必须有足够 多的像元
选择训练区
训练区与特征空间的联系
选择样本区域
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 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 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 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 的方法
根据图像数据本身的统计特征及点群 的分布情况,从纯统计学的角度对图 像数据进行类别划分
聚类
利用事先定义的参数确定特征空间中类别的 位置,然后确定单个像元是否属于某个类别
距离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定义 几何距离:欧式距离、绝对值距离 统计距离:马氏距离
图像分类方法
按人工干预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监督分类法 非监督分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原理与基本过程
分类过程中采用的统计特征变量包括:全局统计特征变 量和局部统计特征变量。 全局统计特征变量如地物的光谱特征,TM的6个波段 数据进行K-T变换(缨帽变换)获得的亮度特征。 局部统计特征变量是将数字图像分割成不同识别单元, 在各个单元内分别抽取的统计特征变量。例如,纹理。 在很多情况下,利用少量特征就可以进行遥感图像的 地学专题分类,因此需要从遥感图像n个特征中选取k 个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我们把从n个特征中选取k个更 有效特征的过程称为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要求所选择的特征相对于其他特征更便于有 效地分类,使图像分类不必在高维特征空间里进行, 其变量的选择需要根据经验和反复的实验来确定。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Maximum Likelihood Defines a typical pixel for each class Calculates the probability that each pixel in the image belongs to that class Maps classes on the basis of confidence levels Boundary problems resolved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分级集群法
分级集群法的分类过程如下: 确定评价各样本相似程度所采 用的指标,这里可以采用前面 监督分类中介绍的几种距离。 初定分类总数n。 计算个体间的距离;根据距离 最近的原则判定归并到不同类 别。 归并后的类别作为新类,与剩 余的类别重新组合,然后再计 算并改正其距离。在达到所要 分类的最终类别数以前,重复 样本间相似度的评价和归并, 这样直到所有像素都归入到各 类别中去。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2)、多级切割分类法 通过设定在各轴上的一系列分割点,将多维特征 空间划分成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类别的互不重叠的 特征字空间的分类方法。 对于一个未知类别的像素来说,它的分类取决于 它落入哪个类别特征字空间中。要求训练区样本 的选择必须覆盖所有的类型。 多级分割法分类便于直观理解如何分割特征空间, 以及待分类像素如何与分类类别相对应。但它要 求分割面总是与各特征轴正交,如果各类别在特 征空间中呈现倾斜分布,就会产生分类误差。因 此运用多级分割法分类前,需要先进行主成分分 析,或采用其他方法对各轴进行相互独立的正交 变换,然后进行多级分割。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用多级切割法分割三维特征空间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3)、特征曲线窗口分类法 特征曲线是地物光谱特征曲线参数构成的曲线。 以特征曲线为中心取一个条带,构造一个窗口,凡是落在 此窗口内的地物即被认为是一类,反之,则不属于该类。 依据是:相同的地物在相同的地域环境及成像条件下,其 特征曲线是相同或相近的,而不同地物的特征曲线差别明 显。 可以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如利用标准地物光谱曲线的 位置、反射峰或谷的宽度和峰值的高度作为分类的识别点, 给定误差容许范围,分别对每个像素进行分类;或者利用 每一类地物的各个特征参数上、下限值构造一个窗口,判 别某个待分像元是否落入该窗口,只要检查该像元各特征 参数值是否落入到相应窗口之内即可。 分类的效果取决于特征参数的选择和窗口大小。各特征参 数窗口大小的选择可以不同,它要根据地物在各特征参数 空间里的分布情况而定。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监督分类实例
4-3-2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
分类结果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非监督分类---聚类分析 非监督分类 聚类分析
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是把一组像素按 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它的目的是使得属于 同一类别的像素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而不同 类别上的像素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一般算法:先选择若干个模式点作为聚类中心, 每一中心代表一个类别,按照某种相似性度量 方法,将各模式归于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别, 形成初始分类。然后由聚类准则将判断初始分 类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修改分类,如此反 复迭代运算,直到合理为止。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通过模式识别理论,利用计 算机将遥感图像自动分成若 干地物类别的方法
数据 信息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分类原理与基本过程
计算机遥感图像分类是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在遥感 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关键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 组统计特征值。 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基础是地物的光谱特征。然 而,有时多波段影像的原始亮度值并不能很好地 表达类别特征,因此需要对数字图像进行运算处 理(如比值处理、差值处理、主成分变换以及K- T变换等),以寻找能有效描述地物类别特征的模 式变量,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变量对数字图像进行 分类。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4)、最大似然比分类法(Maximum Likelihood) Maximum 通过求出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的归属概率,把该像素分到归 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 假定训练区地物的光谱特征和自然界大部分随机现象一样,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非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化 为正态问题来处理)。利用训练区可求出均值、方差以及协 方差等特征参数,从而可求出总体的先验概率密度函数。 当总体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分类可靠性将下降,这种 情况下不宜采用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必须注意几点:(l)为了以较高精度测定平均值及方差、协 方差,各个类别的训练数据至少也要为特征维数的10到100倍 以上。(2)如果2个以上的波段相关性很强,那么方差协方 差矩阵的逆矩阵就不存在,或非常不稳定。在训练数据几乎 都取相同值的均质性数据组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此时,最好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维数减到仅剩相互独立的波段。(3) 当总体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不适于采用以正态分布的假 设为基础的最大似然比分类法。其分类精度也将下降。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分Fra bibliotek原理与基本过程
特征变换(类间大,类内小---主成分变换等)和特征选择(减 少数量,选择典型特征)。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像素的相似度。常 使用距离和相关系数来衡量相似度。 采用距离(特征空间中象元数据和分类类别特征的距离)衡 量相似度时,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 采用相关系数衡量相似度时,相关程度越大,相似度越大。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法: 监督分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 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 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 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 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 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图像分类方法
监督分类
(1)最小距离分类法:是用特征空间中的距离表示像元 数据和分类类别特征的相似程度,在距离最小时(相似度 最大)的类别上对像元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Step 2 – for each unclassified pixel, calculate the distance to average for each training area
确定采用的距离 确定分类总数n 找出距离最小的类别组 归并距离最小的类别 计算归并后新的个 体间的距离
N
归并后的 类别数
Y
STOP
梅小明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ISODATA
在初始状态给出图像粗糙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 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 为止,这种聚类方法就是动态聚类。 ISODATA (Iterative Orgnizing Data Analysize Technique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方法 Technique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方法)具有代表性。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方法)具有代表性。 按照某个原则选择一些初始类聚类中心。在实际 操作中,要把初始聚类数设定得大一些,同时引 入各种对迭代次数进行控制的参数,如控制迭代 的总次数、每一类别最小像元数、类别的标准差、 比较相邻两次迭代效果以及可以合并的最大类别 对数等,在整个迭代过程中,不仅每个像元的归 属类别在调整,而且类别总数也在变化。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监督分类
训练样本选择的不同,分类结果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一类地物的训练场地应多选择几块。 利用图件进行样本选择要注意时间和空间问题。 对同类地物向阳面、向阴面不能用都分为一组进行采 样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会使训练样本总体不服从多元 正态分布,且样本的离散程度增加,导致分类精度下 降。向阳面、向阴面可采用“同类多组法”选择训练 样本。 特征变量不宜过多,过多不能增加分类精度,反而造 成更多的混淆和不确定。特征变量之间相关性要小。 使同类大体接近,不同类距离尽量大。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 遥感数字图像的自动分类 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利用计算机进行遥感图像智能化解译,可以快速获 取地表不同专题信息,并利用这些专题信息迅速 地更新地理数据库。)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数字图像的性质和特点
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表示的遥感图像,其最基 本的单元是像素.像素是成像过程的采样点,也是 计算机处理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具有空间特征和 属性特征. 像素的属性特征采用亮度值来表达. 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 图像信息损失少;抽象性强。
分类精度不很高,但计算速度快,它可以在快速浏览分类概况中使用。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所 梅小明
最近邻域分类法 Nearest Neighbour class: Defines a typical pixel for each class: Assigns pixels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istance Can separate diverse classes Boundary problems remain unresol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