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2006年碳排放系数

合集下载

IPCC—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IPCC—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Kcal/M3
Kcal/L Kcal/Kg Kcal/L
Kcal/L
注1 2.60E-05 注1 2.85E-05 注1 2.68E-05 注3 3.14E-05 注1 2.85E-05 注1 2.68E-05 注3 2.07E-05 注3 1.67E-05 注2 9.40E-06 注3 1.05E-05 注1 1.59E-05 注1 2.93E-05 注1 1.03E-04 注1 9.42E-05 注1 1.00E-04 注1 1.13E-04 注2 8.29E-05
其他气态生 1.0 质燃料 航空汽油 3.0
kgCH4/TJ -70.0% +200.0% 4.19E-09 Kg CH4/Kcal kgCH4/TJ -66.7% +233.3% 1.26E-08 Kg CH4/Kcal 7500
航空燃油 3.0 kgCH4/TJ -66.7% +233.3% 1.26E-08 Kg CH4/Kcal 8000
1.26E-08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Kg CH4/Kcal
航空燃油 3.0 kgCH4/TJ -66.7% +233.3%
原油
3.0 kgCH4/TJ -66.7% +233.3%
奥里油 3.0 kgCH4/TJ -66.7% +233.3%

IPCC收录的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IPCC收录的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奧里油 21.0 kgC/GJ 1
液化天然氣 17.5 kgC/GJ 1 (LNG)
煤油
19.6 kgC/GJ 1
燃料 頁岩油

柴油
20.0 kgC/GJ 1 20.2 kgC/GJ 1
77,000 kgCO2/TJ -10.0%
64,200 kgCO2/TJ -9.2%
71,900 kgCO2/TJ 73,300 kgCO2/TJ 74,100 kgCO2/TJ
-
--
-
-
-
其他氣態生
質燃料
14.9 kgC/GJ 1 54,600 kgCO2/TJ -15.4% +20.9% 2.29E-04 Kg CO2/Kcal -
-
--
-
-
-
航空汽油 19.1 kgC/GJ 1 70,000 kgCO2/TJ -3.6% +4.3% 2.93E-04 Kg CO2/Kcal 7500 Kcal/L 註1 2.20 KgCO2/L -3.6% +4.3%
-
--
-
燃料 生質柴油 19.3 kgC/GJ 1 70,800 kgCO2/TJ -15.5% +19.1% 2.96E-04 Kg CO2/Kcal -
-
--
-
其他液態生
質燃料
21.7
kgC/GJ
1
79,600 kgCO2/TJ -15.7%
+19.7% 3.33E-04 Kg CO2/Kcal -
石油焦 26.6 kgC/GJ 1 97,500 kgCO2/TJ -15.0% +17.9% 4.08E-04 Kg CO2/Kcal 8200 Kcal/Kg 註1 3.35 KgCO2/Kg -15.0% ######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首先是能源行业的碳排放计算公式。

能源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电力生产等。

公式如下:CO2 emissions (E) = fuel consumption (A) × emission factor (B)这个公式中,fuel consumption表示能源的消耗量,通常以吨或千克为单位;emission factor是排放系数,表示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CO2排放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量,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次是工业领域的碳排放计算公式。

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公式如下:CO2 emissions (E) = activity level (A) × emission factor (B)在这个公式中,activity level表示工业生产的活动水平,比如生产的数量或产值;emission factor表示每单位产量所产生的CO2排放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工序的碳排放计算。

另外,农业领域的碳排放量也需要进行计算。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主要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

公式如下:CO2 equivalent emissions (E) = activity data (A) × emissions factors (B)这个公式中,activity data表示农业活动的数据,比如牲畜数量、粪便管理等;emissions factors表示每个活动对应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因子。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对不同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计算。

最后是森林领域的碳排放计算。

森林的管理和变化会影响到大气中的CO2浓度,因此也需要进行碳排放的计算。

公式如下:CO2 emissions or removals (E) = change in carbon stocks (A) × carbon content (B)在这个公式中,change in carbon stocks表示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森林清查来获取;carbon content表示每单位碳储量所对应的CO2排放或吸收量。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 能源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 能源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能源摘要:1.IPCC 与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发布3.2019 年修订版的目的与意义4.能源领域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性5.我国在能源领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6.结论与展望正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一个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国际组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IPCC 于2006 年发布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在2019 年,IPCC 对这一指南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和政策需求。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发布,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这一指南对于了解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制定减排政策以及评估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的深入,2006 年指南的部分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IPCC 在2019 年对指南进行了修订。

2019 年修订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最新的科学认识和技术进步,使指南更加完善和实用。

修订过程中,IPCC 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减排措施。

此外,修订版还强调了透明度和可重复性,以方便各国在制定和评估减排政策时进行比较和借鉴。

能源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70%。

因此,减少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在我国,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等。

总之,IPCC 2019 年修订版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各国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实用的减排工具。

在我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已经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果。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附件 8A.2 报告表
附件 8A.2:报告表
清单年份 联系人姓名 国家 组织 地址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报告表.1
第 1 卷:一般指导及报告
目录
汇总和小结表
表A 汇总表 T.4 表B 小结表 T.10
部门和背景表 能源部门表
表 1 能源部门表 .......................................................................................................................................... T.12 表 1.1 能源背景表:1A1-1A2...................................................................................................................... T.15 表 1.2 能源背景表:1A3-1A5...................................................................................................................... T.17 表 1.3 能源背景表:1B ............................................................................................................................... T.19 表 1.4a 能源背景表:1C CO2 运输、注入和储存........................................................................................ T.20 表 1.4b 能源背景表:1C CO2 运输、注入和储存-概述 ............................................................................. T.21 表 1.5 能源背景表:参考方法 ..................................................................................................................... T.22

燃料缺省CO2排放因子IPCC2006

燃料缺省CO2排放因子IPCC2006

IPCC2006 Vol2 第一章 表1.4 缺省 CO2 排放因子缺省碳含量缺省氧化 碳(kg/GJ)因子C=A*B*44/12*100020173 30071 10021177 00069 30017.5164 20058 300Motor Gasoline 车用汽油18.9169 30067 500Aviation GasolineGasoline 汽油航空汽油19.1170 00067 500Jet Gasoline喷气机汽油19.1170 00067 50019.5171 50069 70019.6171 90070 80020173 30067 80020.2174 10072 60021.1177 40075 50017.2163 10061 60016.8161 60056 50020173 30069 30022180 70073 00020173 30071 90026.6197 50082 90020173 30068 900Refinery Gas 炼油气15.7157 60048 200Other Oil Paraffin Waxes 其他油固体石蜡20173 30072 200White Spirit & SBP 石油溶剂和 SBP20173 30072 20020173 30072 20026.8198 30094 60025.8194 60087 30025.8194 60089 50026.2196 10092 80027.61101 00090 90029.11107 00090 20026.6197 50087 30026.6197 50087 300Coke oven coke and lignite Coke 焦炉焦炭和褐煤焦炭29.21107 00095 70029.21107 00095 700表 1.4燃烧 1 的缺省 CO 2 排放因子有效 CO 2 排放因子(kg/TJ) 2燃料类型英文说明缺省值 395% 置信区间AB较低Crude Oil 原油Orimulsion 沥青质矿物燃料Natural Gas Liquids 天然气液体Jet Kerosene 煤油Other Kerosene 其他煤油Shale Oil 页岩油Gas/Diesel Oil 汽油/柴油Residual Fuel Oil 残留燃料油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液化石油气Ethane 乙烷Naphtha 石油精Bitumen 地沥青Lubricants 润滑剂Petroleum Coke 石油焦Refinery Feedstocks 提炼厂原料Other Petroleum Products 其他石油产品Anthracite 无烟煤Coking Coal 炼焦煤Other Bituminous Coal 其他沥青煤Sub-Bituminous Coal 次沥青煤Lignite 褐煤Oil Shale and Tar Sands 油页岩和焦油沙Brown Coal Briquettes 棕色煤压块Patent Fuel 专利燃料Coke 焦炭Gas Coke 煤气 焦炭22180 70068 200Gas Works Gasn 煤气公司煤气12.1144 40037 300Coke Oven Gas 焦炉煤气12.1144 40037 300Derive d Gases 派生的气 体Blast Furnace Gas 鼓风炉煤气70.81260 000219 000449.61182 000145 00015.3156 10054 30025191 70073 300391143 000110 00020173 30072 20028.91106 000100 000木材/木材废弃物30.51112 00095 000Sulphite lyes (black liquor)亚硫酸盐废液(黑液)526195 30080 700Other Primary Solid Biomass 其他主要固体生物量27.31100 00084 700Charcoal 木炭30.51112 00095 000Biogasoline 生物汽油19.3170 80059 800Biodiesels 生物柴油19.3170 80059 800Other Liquid Biofuels 其他液体生物燃料21.7179 60067 100Landfill Gas 填埋气体14.9154 60046 200Sludge Gas 污泥气体14.9154 60046 200Other Biogas 其他生物气体14.9154 60046 20027.31100 00084 700Coal Tar 煤焦油Oxygen Steel Furnace Gas 5 氧 气吹炼钢炉煤气天然气城市废弃物(非生物量比例)工业废弃物废油泥炭固体生物燃料液体生物燃料气体生物量3 BFG 排放因子值包括该气体最初包含,以及由于该气体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管理表6.0版

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管理表6.0版

使用限制:序号工具表名称1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CO2排放系数2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CH4排放系数3固定源与移动源(燃料)N2O排放系数4温室气体GWP值5外购电力与外购蒸汽排放系数6非标准燃料燃烧 & 逸散排放源7制程排放源8设备之冷媒逸散率排放因子9国际组织公布之不确定性建议值1.修改GWP 值,统一采用采IPCC 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

2.热值修正:(1)固定燃烧源之焦煤、柴油、蒸余油(燃料油)、天然气(9906修正)、液化天然气(9906修正)等2009年公布资料进行更新;(2)褐煤(11.9TJ/Gg)、泥煤(9.76TJ/Gg)、乙烷(46.4TJ/Gg)等热质,根据IPCC 20进行更新;(3)一般废弃物热值根据行政院环保署公布之我国2009年我国垃圾之发热量进行更新。

3.液化天然气由原先引用Natural Gas Liquids 更改为用Natural Gas 之IPCC 原始系数(9907)。

4.(9906修正事项)CO2、CH4、N2O 等排放系数小数点进位修正:(1)CO2排放系数进位改为小数位数第三放系数进位改为小数位数第六位。

5.GWP 值修正:(1)同时纳入1996、2001、2006等三年IPCC 报告公布之GWP 值;(2)根据IPCC 2006年报告。

6.制程排放源:修正(七、硝酸制程系数),新增(十)~(二十一)(9907)。

7.增加98年电力系数。

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管理表(6.0版本)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管理表(6.0版本)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

柴油、蒸余油(燃料油)、天然气(9906修正)、液化天然气(9906修正)等热质,根据能源局1.9TJ/Gg)、泥煤(9.76TJ/Gg)、乙烷(46.4TJ/Gg)等热质,根据IPCC 2006年报告表1.2资料政院环保署公布之我国2009年我国垃圾之发热量进行更新。

Liquids更改为用Natural Gas之IPCC原始系数(9907)。

IPCC—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IPCC—各种燃料CO2排放系数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CO2/Kcal
G 我国热值 热值 6200 6800 6400 7500 6800 6400 4933 3989 2245 2496 3800 7000 8200 7500 8000 9000 6598 热值单 位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Kg Kcal/L Kcal/L Kcal/L Kcal/Kg 热值 数据 源
I
J 计算式
建议排放系数之不确 定性 95%信赖区 95%信赖区 间下限 间上限 -7.7% +6.8% -7.7% +6.8% -7.7% +6.8% -3.8% +2.7% -7.7% +6.8% -5.4% +5.4% -3.4% +4.1% -10.0% +13.9% -15.7% +16.8% -5.7% +1.9% -10.5% +11.8% -10.6% +11.2% -15.0% +17.9% -3.6% +4.3% -2.5% +4.1% -3.0% +3.0% -10.0% +10.9% -9.2% -1.5% -7.5% -2.0% -2.5% -2.4% -5.5% -9.5% -1.9% -1.5% -8.3% -3.2% -16.3% -16.0% -15.8% -20.1% +9.7% +2.5% +8.0% +0.9% +1.8% +4.0% +4.1% +11.4% +2.6% +1.5% +11.4% +3.9% +19.8% +21.8% +18.5% +32.0%

2006年IPCD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PDF 62页)

2006年IPCD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PDF 62页)
第 5 章:农田
来自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
第5章
农田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5.1
第 4 卷:农业、林业和其它土地利用
来自www.3722.Hale Waihona Puke n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作者
Rodel D. Lasco (菲律宾)、 Stephen Ogle(美国)、 John Raison(澳大利亚)、 Louis Verchot (世界 农林中心/美国)、 Reiner Wassmann (德国)和 Kazuyuki Yagi (日本) Sumana Bhattacharya (印度)、 John S. Brenner(美国)、 Julius Partson Daka (赞比亚)、Sergio P. González(智利)、 Thelma Krug(巴西)、 Yue Li(中国)、Daniel L. Martino (匈牙利)、 Brian G. McConkey(加拿大)、Pete Smith(英国)、 Stanley C. Tyler(美国) 和 Washington Zhakata (津巴布韦)
参加作者
Ronald L. Sass(美国)和 Xiaoyuan Yan (中国)
5.2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第 5 章:农田
来自 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
目录
5 农田 5.1 导言...................................................................................................................................................... 5.6 5.2 仍为农田的农田..

IPCC 碳排放系数

IPCC 碳排放系数

CO2
燃料 氣
其他 燃料
生質 燃料
移 動 源
燃料 油
煉油氣(炼厂干气) 煉焦爐氣(焦炉煤气) 高爐氣(其他煤气)
一般廢棄物 事業廢棄物
其他非化石燃料
木頭-固態 黑液 木炭
其他固體生質燃料 生質汽油 生質柴油
其他液態生質燃料 掩埋場沼氣 污泥沼氣
其他氣態生質燃料 航空汽油 航空燃油 車用汽油 柴油 煤油 潤滑油
kgCO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kgCOJ 2/T
3.14 3.41
3.3 3.25 4.02 3.02
3.72

-7.7% +6.8% -7.7% +6.8% -7.7% +6.8% -3.8% +2.7% -7.7% +6.8% -5.4% +5.4% -3.4% +4.1% -10.0% ###### -15.7% ###### -5.7% +1.9% -10.5% ###### -10.6% ###### -15.0% ###### -3.6% +4.3% -2.5% +4.1% -3.0% +3.0% -10.0% ###### -9.2% +9.7% -1.5% +2.5% -7.5% +8.0% -2.0% +0.9% -2.5% +1.8% -2.4% +4.0% -5.5% +4.1% -9.5% ###### -1.9% +2.6% -1.5% +1.5% -8.3% ###### -3.2% +3.9%

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方法说明

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方法说明

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方法说明(一)基本测算公式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对湖北省碳排放的测算可以根据化石燃烧的燃料数量以及建议排放系来计算:其中,EC i,t表示第i种能源在第t期的消耗量,ef i第i种能源的含碳量,EC i,t表示第i中能源未被氧化的比率,其值一般被设为0, O i表示第i中能源的氧化率。

结合湖北省能源消费状况,我们考虑三种燃料类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含碳量和氧化率分别为: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2006.(二)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转换由于《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省改革开放30年》中提供的能源消费量数据的单位为万吨,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各种燃料含碳量的单位为吨/太焦, 因此首先要对各种能源消费量进行热值转换,即用原始的能源消费量分别乘以各自的热值来进行转换。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热值为:表2各种能源的热值进一步,可以得出计算公式:转换后的煤炭消费量=原始的煤炭消费量M (万吨)* 20934 (千焦/千克)=M*209.34 (太焦)转换后的原油消费量=原始的原油消费量N (万吨)*41868 (千焦/千克)=M*418.68 (太焦)转换后的天然气消费量=原始的天然气消费量Q (万立方米)*35588 (千焦/立方米)=Q *0.35588 (太焦)------------------- 式(1)第二步:计算各种能源的碳排放量各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消费量*排放系数*氧化率* 44/12(1)煤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消费量(TJ)*24.7 (t/TJ)*0.9* 44/12(2)石油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石油消费量*20 (t/TJ)*0.98* 44/12(3)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转换后的天然气消费量*15.3 (t/TJ)*0.99* 44/12(这样得到的单位是吨,再除以10000,得到万吨单位)式(2)第三步:加总各种能源的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煤的碳排放量+石油的碳排放量+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二、碳强度计算方法说明(一)基本公式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GDP(二)计算步骤第一步:计算碳排放总量(具体计算方法见第一部分)第二步:根据碳排放强度计算公式,碳排放总量除以GDP即得。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英文回答:In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general equation: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 (Fuel consumption) x (Carbon emission factor) x (Oxidation factor)。

Where:Fuel consumption is the mass or volume of fuel consumed.Carbon emission factor is the mass of carbon emitted per unit of fuel consumed.Oxidation factor is a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the fraction of carbon in the fuel that is oxidized duringcombustion.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 and oxidation factor can be obtained from default values provided in the IPCC Guidelines or from country-specific data.For example, 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 for coal is 27.6 tCO2/TJ, and the oxidation factor for coal is 0.98. This means that for every TJ of coal consumed, 27.6 tCO2 will be emitted, and 98% of the carbon in the coal will be oxidized.The IPCC Guidelines also provide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emissions from other sources, such as industrial processes, agriculture, and waste.中文回答: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使用以下通用公式计算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 (燃料消耗) x (碳排放因子)x (氧化因子)。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日本 Hayama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为 IPCC 出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 年。版权所有。 使用本指南时,请引作: IPCC2006,《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编写,编辑:Eggleston H.S., Buendia L., Miwa K., Ngara T. 和 Tanabe K.。 出版者: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
由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Taka Hiraishi(日本)和 Thelma Krug(巴西)及 Michael Gytarsky(俄罗斯联邦)、William Irving(美国)和 Jim Penman(英国)共同组成的指导小组对 这些指南的编写进行指导,以确保各卷的一致性并与以前的 IPCC 清单报告保持连续性。因此,我们希 望对他们在引导和指导本报告编写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 技术支持组
在法国印刷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转 2108 -11, Kamiyamaguchi Hayama, Kanagawa 日本,240-0115
传真: (81 46) 855 3808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
译自英文
编写本指南有赖主要协调作者、主要作者和供稿作者 —— 全世界有 250 余名专家供稿 —— 的专业技 能、知识和合作。这些作者在 IPCC 进程的各个起草和评审阶段,为编写本报告投入了精力、时间和努 力,对此我们表示十分感谢。如上所说,本报告依据 IPCC 以往的清单报告和有关清单专家利用 IPCC 清 单指南的经验的报告,没有这些报告作为基础,这项任务本会更加艰巨得多,我们十分感谢所有为这些 报告供稿的人所做的贡献。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主要基于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两个方面。

活动数据是指特定
活动或行业的生产量、消耗量等数据,排放因子是指单位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这两
个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碳排放量。

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活动数据:首先需要确定所要估算的活动或行业的相关数据,包括生产量、消耗量、能源消耗等信息。

2. 确定排放因子:根据不同活动或行业的特性,选择相应的排放因子,即单位活动产生的
碳排放量。

3. 计算碳排放量:将活动数据与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即可得到碳排放量。

公式如下:
碳排放量 = 活动数据 × 排放因子
4. 结果分析与应用:根据计算所得的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制定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以工业生产为例,其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碳排放量 = 工业生产量 × 工业排放因子
工业生产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现场调查获得,工业排放因子根据工业生产的特性选择,
通常包括燃烧排放、工艺过程排放等。

通过IPCC2006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可以对不同活动或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估算,为
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监测碳排放量的变化,评估减排措施的效果,
促进碳排放的减少,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ipcc2006碳储量

ipcc2006碳储量

ipcc2006碳储量
根据2006年的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全球碳储量主要包括大气中的碳、陆地生物圈中的碳和海洋中
的碳。

大气中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CO2)的形式存在,陆地生物圈
中的碳则存储在植物和土壤中,而海洋中的碳则以溶解态和生物质
形式存在。

具体到碳的储量数字,2006年的IPCC报告提供了全球碳储量
的估计数据。

其中,大气中的碳储量约为750亿吨,陆地生物圈中
的碳储量约为560亿吨,而海洋中的碳储量约为38,000亿吨。

这些
数字反映了当时科学界对全球碳储量的估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
些数字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碳储量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燃烧等活动都会对碳循环产生影响。

除了总体碳储量的估计之外,IPCC报告还提供了更详细的数据,比如不同类型的森林和土壤中的碳储量,以及海洋中不同深度的碳
储量等。

这些数据对于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
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碳循环,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2006年的IPCC报告提供了全球碳储量的估计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意识到这些数据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研究,以更准确地了解全球碳储量的情况。

2006年CO2排放超过最坏预测

2006年CO2排放超过最坏预测

2006年CO2排放超过最坏预测
保罗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2006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3.8亿吨,为历史之最,比2000年增加了20%。

这是美国的智囊库"地球政策研究所"于4月9日公布的计算结果。

CO2排放量数据是根据全世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而推算出来的。

从2000年到2006年,CO2年排放量的增加率为3.1%,它超过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曾经设定的2000~2010年的最坏结果,即2.3%。

地球政策研究所认为。

【总页数】1页(P2)
【作者】保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东CO2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峰值预测 [J], 陈震;刘雨豪;廖宇晗;李爱军;蔡国田;赵黛青
2.南昌市CO2排放特征与峰值预测研究 [J], 席细平;晏恒;王贺礼;罗成龙;艾仙斌;谢运生;石金明;孙李媛
3.中国2030年CO2排放情景预测与减排潜力分析 [J], 王迪; 和维; 聂锐
4.基于LSTM模型的中国CO2排放量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J], 赵雄飞;李远利
5.海外预测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超过8%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 年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_湿地部分

2006 年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_湿地部分
参加作者
Tatiana Minayeva (俄罗斯联邦)、 Luis Pinguelli Rosa (巴西)和 Andrey Sirin (俄罗斯联邦)
7.2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第 7 章:湿地
目录
7 湿地 7.1 导言...................................................................................................................................................... 7.5 7.2 管理泥炭地.......................................................................................................................................... 7.8 7.2.1 仍为泥炭地的泥炭地.................................................................................................................. 7.8 7.2.1.1 仍为泥炭地的泥炭地中产生的CO2排放 ........................................................................... 7.8 7.2.1.2 仍为泥炭地的泥炭地中产生的非CO2 排放..................................................................... 7.14 7.2.1.3 不确定性评估.................................................................................................................... 7.16 7.2.2 转化为泥炭采掘的土地............................................................................................................ 7.16 7.2.2.1 为泥炭采掘进行转化的土地上产生的CO2 排放............................................................. 7.17 7.2.2.2 正在转化为管理泥炭地的土地产生的非CO2 排放......................................................... 7.18 7.2.2.3 不确定性评估.................................................................................................................... 7.18 7.3 水淹地................................................................................................................................................ 7.19 7.3.1 仍为水淹地的水淹地................................................................................................................ 7.19 7.3.2 转化为水淹地的土地................................................................................................................ 7.19 7.3.2.1 转化为水淹地的土地产生的CO2 排放............................................................................. 7.19 7.3.2.2 转化为水淹地的土地产生的非CO2 排放......................................................................... 7.20 7.3.2.3 不确定性评估.................................................................................................................... 7.20 7.4 完整性、时间序列一致性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 7.20 7.4.1 完整性........................................................................................................................................ 7.20 7.4.2 建立一致的时间序列................................................................................................................ 7.20 7.4.3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7.21 7.4.4 报告及归档................................................................................................................................ 7.21 7.5 未来方法学的发展............................................................................................................................ 7.21 参考文献........................................................................................................................................................ 7.22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Taka Hiraishi(日本) IPCC 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Thelma Krug(巴西) IPCC 特别工作组联合主席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vi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概述
作者
Jim Penman(英国),Michael Gytarsky(俄罗斯),Taka Hiraishi(日本),William Irving(美国)和 Thelma Krug(巴西)。
本指南在 2005 年进行了两次评审。第一次是专家评审,提出了 6000 多条意见,第二次是政府和专家联 合评审,又提出了 8600 多条意见。评审人所做的努力及其意见为最终报告的质量改进做出了很大贡 献,因此我们希望对他们表示感谢。此外,评审编辑所做的工作确保了收到的所有意见得到适当的考 虑,因此我们也希望对他们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目录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i
目录
本报告由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特别工作组编写,经专门委员会认可但未详细批准。 尽管付印之时,本 IPCC 报告所言内容据信真实准确,但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疏漏,作者和出版商均不 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对于本报告中所提到任何网址的是否持续存在,作者和出版商均不承担责 任,亦不能保证此等网站的任何内容现在或将来会一直准确或适当。
iii
前言
前言
在认识到潜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 1988 年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 的一项活动是,通过其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方法方面的工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支持。
本报告是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三年工作的结晶,是对其以前编写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 南的更新。200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在新德里举行了第十七 次会议,这项任务就是响应这次会议上发出的邀请而开始的。当时,IPCC被邀请修订《1996 年IPCC指 南》,以便反映在《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开展的相关工作1,旨在于 2006 年早期完成这项任务。

IPCC2006年碳排放系数

IPCC2006年碳排放系数

3.14 3.41
3.3 3.25 4.02 3.02
3.72
2.36
一般廢棄物 其他 燃料 事業廢棄物 其他非化石燃料
25.0 39.0 27.3
kgC/GJ kgC/GJ kgC/GJ
1 1 1
91,700
kgCO2/TJ -20.1%
+32.0% 3.84E-04 Kg CO2/Kcal 1689 +28.0% 5.99E-04 Kg CO2/Kcal +16.9% 4.19E-04 Kg CO2/Kcal +17.9% +15.4% +17.0% +17.9% +19.1% +19.1% +19.7% +20.9% +20.9% +20.9% +4.3% +4.1% +5.3% +0.9% +2.5% +2.6% +4.0% +3.9% 4.69E-04 3.99E-04 4.69E-04 4.19E-04 2.96E-04 2.96E-04 3.33E-04 2.29E-04 2.29E-04 2.29E-04 2.93E-04 2.99E-04 2.90E-04 3.10E-04 3.01E-04 3.07E-04 2.64E-04 2.35E-04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

ipcc 准则碳排放系数

ipcc 准则碳排放系数

ipcc 准则碳排放系数
IPCC 准则中提供了许多碳排放系数,这些系数用于计算不同活动或产品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IPCC 准则中的碳排放系数涵盖了许多方面,如能源生产、交通、工业、农业、林业和废弃物管理等。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碳排放系数:
- 煤炭: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是每单位热值生成2.93千克的CO2;
- 原油:燃烧原油排放的CO2排放量是每单位热值生成2.39千克的CO2;
- 天然气:燃烧天然气排放的CO2排放量是每单位热值生成1.83千克的CO2;
- 交通运输: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类型、距离和燃料消耗量等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其碳排放系数,例如飞行的CO2排放系数是每飞行千米排放0.23千克的CO2;
- 农业生产: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牛及其他畜禽的粪便等等,可以计算出碳排放系数;
- 废物处理:根据废物处理的方式和处理量等,可以计算出碳排放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IPCC 准则提供了许多碳排放系数用于参考,但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设备的效率、使用率、工艺等,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註1 註1 註1 註3 註1 註1 註3 註3 註2 註3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2 註1 註1 註2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1 註4
2.46 2.69 2.53 3.09 2.69 2.53 1.98 1.69 1.01 1.11 1.55 3.14 3.35 2.20 2.39 2.76 2.13 2.66 2.56 2.64 2.73 2.98 1.75 2.39 3.38 2.95 2.76 3.17 2.09 2.17 0.93 0.78 0.65
藍色格表示該筆資料係直接引用IPCC 2006年數據。 黃色格表示該筆資料係引用IPCC 2006年排放係數之95%信賴區間計算而得。 綠色格表示該資料為本計畫之建議值。 A 排 排放 放 源類 形 別 式 IPCC 2006年C 排放係數 燃料別 C排放 係數 自產煤 原料煤 燃料煤 無煙煤 焦煤 煙煤 次煙煤 褐煤 油頁岩 泥煤 煤球 焦炭 石油焦(其他焦化产品) 航空汽油(汽油) 航空燃油 原油 奧里油 液化天然氣(LNG) 煤油 頁岩油 柴油 蒸餘油(燃料油) 液化石油氣(LPG) 石油腦 柏油 潤滑油 其他油品 乙烷 天然氣 煉油氣(炼厂干气) 煉焦爐氣(焦炉煤气) 高爐氣(其他煤气) 一般廢棄物 其他 燃料 25.8 25.8 25.8 26.8 25.8 25.8 26.2 27.6 29.1 28.9 26.6 29.2 26.6 19.1 19.5 20.0 21.0 17.5 19.6 20.0 20.2 21.1 17.2 20.0 22.0 20.0 20.0 16.8 15.3 15.7 12.1 70.8 25.0 單位 B C=A× B× (44/12)× D E F=C× 4186.8× 10-9× 10-3 1000 IPCC 2006年CO2排 IPCC 2006年CO2排 原始係數 放係數 放係數之不確定性 95%信賴 95%信賴 原始係數 區間下限 區間上限 -7.7% -7.7% -7.7% -3.8% -7.7% -5.4% -3.4% -10.0% -15.7% -5.7% -10.5% -10.6% -15.0% -3.6% -2.5% -3.0% -10.0% -9.2% -1.5% -7.5% -2.0% -2.5% -2.4% -5.5% -9.5% -1.9% -1.5% -8.3% -3.2% -16.3% -16.0% -15.8% -20.1% +6.8% +6.8% +6.8% +2.7% +6.8% +5.4% +4.1% +13.9% +16.8% +1.9% +11.8% +11.2% +17.9% +4.3% +4.1% +3.0% +10.9% +9.7% +2.5% +8.0% +0.9% +1.8% +4.0% +4.1% +11.4% +2.6% +1.5% +11.4% +3.9% +19.8% +21.8% +18.5% +32.0% 3.96E-04 3.96E-04 3.96E-04 4.12E-04 3.96E-04 3.96E-04 4.02E-04 4.23E-04 4.48E-04 4.44E-04 4.08E-04 4.48E-04 4.08E-04 2.93E-04 2.99E-04 3.07E-04 3.22E-04 2.69E-04 3.01E-04 3.07E-04 3.10E-04 3.24E-04 2.64E-04 3.07E-04 3.38E-04 3.07E-04 3.07E-04 2.58E-04 2.35E-04 2.41E-04 1.86E-04 1.09E-03 G 我國熱值 熱值 資料 來源 H=F× G 建議排放係數 I J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Kg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Kg KgCO2/M3 KgCO2/L KgCO2/Kg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M3 KgCO2/M3 KgCO2/M3 KgCO2/M3 KgCO2/Kg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L KgCO2/M3
-3.6% -2.5% -2.6% -2.0% -1.5% -1.9% -2.4% -3.2%
+4.3% +4.1% +5.3% +0.9% +2.5% +2.6% +4.0% +3.9%
氣體 種類
建議排放係數之 不確定性 95%信 95%信 賴區間 賴區間 下限 上限 -7.7% -7.7% -7.7% -3.8% -7.7% -5.4% -3.4% -10.0% -15.7% -5.7% -10.5% -10.6% -15.0% -3.6% -2.5% -3.0% -10.0% -9.2% -1.5% -7.5% -2.0% -2.5% -2.4% -5.5% -9.5% -1.9% -1.5% -8.3% -3.2% -16.3% -16.0% -15.8% +6.8% +6.8% +6.8% +2.7% +6.8% +5.4% +4.1% +13.9% +16.8% +1.9% +11.8% +11.2% +17.9% +4.3% +4.1% +3.0% +10.9% +9.7% +2.5% +8.0% +0.9% +1.8% +4.0% +4.1% +11.4% +2.6% +1.5% +11.4% +3.9% +19.8% +21.8% +18.5%
碳氧 化因 CO2排放 子 係數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94,600 94,600 94,600 98,300 94,600 94,600 96,100 101,000 107,000 106,000 97,500 107,000 97,500 70,000 71,500 73,300 77,000 64,200 71,900 73,300 74,100 77,400 63,100 73,300 80,700 73,300 73,300 61,600 56,100 57,600 44,400 260,000 91,700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kgCO2/TJ
6200 6800 6400 7500 6800 6400 4933 3989 2245 2496 3800 7000 8200 7500 8000 9000 6598 9900 8500 8598 8800 9200 6635 7800 #### 9600 9000 #### 8900 9000 5000 713
3.14 3.41
3.3 3.25 4.02 3.02
3.72
2.36
3.84E-04 Kg CO2/Kcal 1689
-20.1% +32.0%
其他 燃料
事業廢棄物 其他非化石燃料
39.0 27.3
kgC/GJ kgC/GJ
1 1
1/TJ
-23.1% -15.4%
+28.0% +16.9% +17.9% +15.4% +17.0% +17.9% +19.1% +19.1% +19.7% +20.9% +20.9% +20.9% +4.3% +4.1% +5.3% +0.9% +2.5% +2.6% +4.0% +3.9%
5.99E-04 Kg CO2/Kcal 4.19E-04 Kg CO2/Kcal 4.69E-04 3.99E-04 4.69E-04 4.19E-04 2.96E-04 2.96E-04 3.33E-04 2.29E-04 2.29E-04 2.29E-04 2.93E-04 2.99E-04 2.90E-04 3.10E-04 3.01E-04 3.07E-04 2.64E-04 2.35E-04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Kg CO2/Kc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