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湘教版)1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东(E)、西(W )、南(S )、北(N )。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 ③经纬网定向。
(1)一般地图判断方向。
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步骤:①确定中心地点 ②对中心地点做出东西南北。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位置关系。
举例:A 在B 的什么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
右图指向标: 规律: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N ) 方法: 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① 确定中心地点②将指向标平移到中心地点,补全指向标。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的位置关系。
注意:指向标只能平移,不能旋转。
(3)经纬网判断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野外辨别方向:①指南针定向 ②太阳定向③北极星定向 ④植物定向(年轮、树枝的疏密程度) 2.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应用注意事项:①统一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cm )做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km )做单位。
(1km=100000cm km →cm 加5个零) ②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③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变型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数字式 线段式表 示 方 法文字式110 000 000 或1:10 000 000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规律总结: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①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应用规律:大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地图),小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大比例尺(如学校平面图)。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地理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数字式、文字式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要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精确一些。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2.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3.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7. 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9图2-28)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8、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9.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0.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11.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湘教版七年上册级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3.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光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14.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山寺因为处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气温比平原地区上升慢,桃花开得晚。
1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①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②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的急剧增加)③臭氧层的破坏(氯氟化合物的排放)④城市的“热岛效应”16.五带划分的依据:①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
③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7.五带的名称:热带:有阳光直射;北温带和南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8.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⑴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
⑵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热带草原面积最广⑶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分布: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⑷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少雨分布: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区。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分布最广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分布: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的沿海地区⑹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⑻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上)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上)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
另注意单位换算,1km=100000cm。
7.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七年级的地理课是非常有趣的,地理知识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点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1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1.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1)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地图上箭头指向为北方③经纬网法:经线南北,纬线东西(2)图例和注记:各种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
(3)比例尺:①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②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⑤画小范围,选大比例尺,内容详细;画大范围,选小比例尺,内容简略。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经纬线的划分①纬线:赤道以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指示东西方向,以赤道为界限,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弧线,每条经线均相等(约为赤道的一半,约2万千米。
),指示南北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增大,各为180°,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5.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6.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地球与地图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30°——60° 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运动: A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 ,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同一条纬线上方向是东和西,同一条经线上的方向是南和北。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依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日食、远航归来的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和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学习基础)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种类:(P7)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子为1时,分母大,比例尺小(4(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2)常用图例符号(P10)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线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表示方式。
4、在图幅相等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3、地轴是指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级。
北极(90°N)表示地球的最北端,南极(90°S)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4、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0°)。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20°W,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7、全球海洋(71%)和陆地(29%)的面积比例大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8、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46.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复习提纲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经•系辞》中。
2、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3、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2 我们怎样学地理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 0 1千米)。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教材第10页)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 认识地球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º经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0º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判断东西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东逐渐减小的是西经。
判断南北纬:度数往北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往北逐渐减小的是南纬。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地理1.荷兰以风车闻名,其国花为郁金香。
2.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传统打扮为身着宽松白色长袍和头巾,因为该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有八个方向。
5.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可以描述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河流可以描述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可以通过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或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有三种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9.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如1:1000比1:2000的比例尺较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有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11.画某学校或乡镇地图时,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中国或世界地图时,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12.地图中的符号表示地理事物,称为图例。
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称为注记。
13.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
地球的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有卫星图片、环球航行、月食、船靠岸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登高XXX。
16.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17.地球仪图片上赤道为0°,北回归线为23.5°N,南回归线为23.5°S,北极圈为66.5°N,南极圈为66.5°S,北极为90°N,南极为90°S。
18.当站在北极时,四周都是南方;当站在南极时,四周都是北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附图版)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用来抵挡风沙,反射阳光。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5、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7、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10千米8、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中国地图小大略北京市地图大小详10__较大____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较小___的比例尺。
11、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④大海归航,先看到桅杆⑤登高望远。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5、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90°N;南极:90°S6、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7、纬线特点:形状—圆(两极除外);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8、纬度:赤道的度数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向南各有9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荷兰的风车:荷兰地势低洼,湖泊沼泽众多,发明抽水风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民居(墙体厚实,窗户双层:适应寒冷的气候)、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宽大长袍、头巾、白色:透气、阻挡风沙、反射阳光)、威尼斯传统交通工具是船(受威尼斯水城地理环境影响)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概念: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的相应位置,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二、地图的相关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式:4)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细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简略D、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2)方向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
下面是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及其作用。
- 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
- 地图上的基本元素,如指北针、图例、注记。
3. 地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和解读。
- 政区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 河流的形态和流域的概念。
- 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
3. 地貌- 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 地貌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 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 农业和工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方式的演变和分布。
- 贸易路线的形成和重要性。
- 交通与贸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GIS在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作用。
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 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
- 记录和分析观察数据。
2. 地理实验- 进行地理相关的科学实验。
- 通过实验理解地理知识。
3. 地理调查- 社区或区域的地理环境调查。
-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以上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比例尺三种表示: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线段式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3、㈠确定地图上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④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㈡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或雪融化的程度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关系: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如: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如:学校地图)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又回到)大西洋。
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3、比较经度和纬度的特点: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 和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7、经纬网的作用: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我们家乡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丘陵海拔不高,地面起伏,坡度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阳光、海浪、风蚀、流水等。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9、补充: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部位:①山峰②山脊③山谷④鞍部⑤陡崖第四节海陆变迁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他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泛大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涣涣地飘逸分离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阿尔卑斯山的隆起(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日本被称为“火山国,地震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世界两大山脉带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
如:欧洲的德国),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
如:非洲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世界人口最稠密4个地区:如①亚洲东部和②亚洲的南部、③欧洲西部、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4、世界人口最稀疏4个地区:①干旱的荒漠②寒冷的极地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④原始热带雨林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原因:①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②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比乡村好。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对城市的影响: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建设与繁荣;②过多的涌入,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膨胀,以及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交通、治安、环境等问题。
7、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1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
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世界的三大宗教: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原和山麓地带。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3、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4、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5、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村和宏村村落。
6、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34、气温的年较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
如某地的最高月气温是32℃,最低月气温是-12℃,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44℃。
5、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这是“一山有四季”(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为重要特色。
)、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6、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中国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锋面雨、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10、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第三节影响气候的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
它们的季节相反。
)2、影响气候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基本因素)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地球的形状气降直射的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强,气温高;降水多。
地球的运动气降“五带”的形成海陆分布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也较大。
降水近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地形地势气温海拔高气温低,(1000米,6℃);阳坡比背阳坡温度高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人类活动气降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②“氟氯烃”,→破坏臭氧层;③工业城区中心气温﹥比郊区高→“热岛效应”3、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运转形式中心方向周期产生地理现象(结果)地球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约24小时)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地球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约365天)四季变化(春夏秋冬);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4、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五带的比较: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㈠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判定所在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7、8月,最低温出现在1、2月,可判定为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1、2月,最低温出现在7、8月,则判定为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