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至右冠状动脉扩张症如何治疗
高度重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1308003.aspx
a
WK,et a1.Modulating effects of mannose binding lectin genotype
MCPl,CCR2,and iNOS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children after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Res,2004,56:591-596.
M,Waki C,Komatsu H,et a1.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infants by 64一detector-row multislie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coronary stenosis caused by Kawasaki disease in Japan.Circulation,
虫堡』L型苤查;!!!生!旦篡i!鲞箜!翅鱼堕!』里!i迪!:垒!鲤塾!!!!:Y!!:!!:塑!:!
.专论.
高度重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 临床处理
黄国英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指冠状动脉炎症性改变¨j,可导致其解剖形态异常,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
脉瘤形成、狭窄或闭塞等;在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18.6%~26.0%,冠状动脉 瘤为3.1%~5.2%。另一方面,尽管在川崎病急性期采用阿司匹林口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的标 准疗法,仍然有3.2%~12.1%的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引。急性期形成的冠状动脉瘤尤其是小型和中型 冠状动脉瘤,仅有32%一50%可在1~2年内消退;而中型或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不久即可出现血栓性闭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简介川崎病,又称混合性血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它主要影响血管,特别是中等大小的血管。
川崎病最常见于2岁至5岁的儿童,其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在发病初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
因此,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川崎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是治疗川崎病的关键治疗方案之一。
通过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显著减轻川崎病的炎症反应,并降低冠状动脉瘤的风险。
丙种球蛋白还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常推荐的剂量是2克/千克,静脉输注时间为10-12小时。
高剂量阿司匹林在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同时,川崎病患者通常也需要服用高剂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轻川崎病的症状,并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治疗初期,建议每天口服阿司匹林80-100毫克/千克,分为4次给药。
随着病情好转,阿司匹林的剂量可以逐渐减少,并转为抗血小板剂的维持治疗。
进一步治疗对于部分川崎病患者,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病情。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冠状动脉瘤管理川崎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对于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管超声监测,以及适当的抗凝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介入性手术或经导管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冠状动脉病变。
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和高剂量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对于无法完全控制病情的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必要的。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诊治分析
1192河北医药2021年4月第4卷第8期Hedei MedOO1-0002021,Vd43Apr No.8 doi:10・3969/j・issn・1002-7396.2021.06016-论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诊治分析张英谦张翰墨曹亚丽王文露刘倩齐焕军王华【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指导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3年4月694例KD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TIG抵抗及CAL发生的影响。
结果KD患儿年龄分布为1个月~11岁,<6岁患儿占92.6%;男:女=409:1;6种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常见,指端脱皮发生率最低,不完全川崎(iKD)与完全川崎(cKD)比较皮疹、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改变及肢端肿胀脱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室化验指标中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红蛋白(Hb)、血沉(ESR)与KD合并CAL的发生独立相关,为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ITIG无反应型KD发生率为7.05%,发热5d内给予IVIG,产生IVIG抵抗的发生率较6~10d及>14d以上应用组明显升高(P<0.01)。
发热5d内与2~14d给予ITIG组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L发生率与>14d应用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KD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常见,指端脱皮发生率最低3RD组较cKD组表现除发热外,其他主要表现均明显少于cKD组。
化验检查中Hb减低、N%及ESR升高可作为CAL的独立危险因素。
5d内应用IVIG发生抵抗率增高,且不能降低CAL发生,5~14d应用ITIG CAL发生率最低。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一、综述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结膜炎、唇龈炎和手足红肿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川崎病不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而且还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因此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级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关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级尚无统一标准,早期研究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级,将冠状动脉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准确评估病变范围、不能动态观察病变进展等。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检查手段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估。
这些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临床分级外,研究还发现一些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高危因素。
这些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年龄越小,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越高;性别: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热时间:持续性发热超过5天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过高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C反应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
随着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 川崎病的概述近年来随着对川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和日本小儿科学会(Japanese Pediatric Society,JPS)共同制定的标准。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2020年修订版)》要点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2020年修订版)》要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已成为发达国家及我国许多地区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2020年修订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进展,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关于川崎病CAL的风险分级和药物治疗,该建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川崎病CAL的风险分级根据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异常情况,结合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对川崎病CAL进行风险分级(表2)。
川崎病CAL的药物治疗川崎病CAL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预防或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脏工作负担,保护心肌,防止血管壁重塑。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CAL 临床风险分级,见表4。
(一)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1. 抗血小板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川崎病患儿的基础性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其他药物包括双嘧达莫和氯吡格雷。
具体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见表5。
氯吡格雷为成人常用药,但我国尚无儿童用药说明,本建议根据日本及美国川崎病诊疗指南、美国儿童及新生儿药物手册以及我国5 年来临床应用经验制定此推荐剂量,供临床参考。
2. 抗凝治疗:CAL风险分级为Ⅳ级及以上的患儿需要同时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表5)。
最常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加华法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或小剂量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LMWH)。
LMWH起效快速,而且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在急性期优先选用。
如果动脉瘤停止扩张,患儿病情稳定,可以考虑从LMWH过渡到华法林长期口服。
华法林的起效时间为3~7 d,因此二者需交叠应用3~7 d。
对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风险极高的患儿可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如近期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梗死而需要溶栓治疗者,可使用双抗血小板和抗凝3种药物(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LMWH)至病情稳定。
由于这种疗法出血的风险更大,故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充分考虑风险与效益比。
川崎病的起因及治疗解析
川畸病:其实这种病现在在中国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这种病是一个叫川畸的日本人发现的,也是一种病毒感染,一个医生如是表现主要有发热。
且多为高热,嘴唇红,舌头象杨梅状,表面有小突起,手指或脚趾出现脱皮,变形。
很多孩子表现不是很明显、最重要的是这种疾病会引起心脏病变,冠状动脉扩张,如果早发现,用丙球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愈后好。
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的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及上面提到的某些症状,就要重视了,早去医院。
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
80%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子,1岁左右发病最多。
川畸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问题在于其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及其严重后果。
少数病例在急性期可以发生猝死,或遗留冠状动脉病变直至成年。
本病之病因目前尚不大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近认为逆转录病毒可能与本病有关。
从80代中期开始,日本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怪病。
患者几乎都是呀呀学语的幼儿,死亡率占患者的5%。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一开始连续5天发高烧,一般退烧药均不奏效。
紧接着病儿两手出现肿块,然后脱皮,同时舌头膨胀,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心脏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经越长期仔细观察和认其研究后,本医学博士川畸大夫发现,此病是由一种叫蜱螨的微生物所引起。
这种微生物大量而又广泛地生存和繁殖在室内的地毯中。
每个蜱螨体内拥有成千上万个有毒细菌,而且随时随地在向外散发。
据认为,这种细菌常在地毯表面或按近地面的空间中活动,专靠吃人们皮肤上的微型鳞状物来维持生命,一旦接触人体,就会乘机侵入人们的肺部和支气管,从而危害人体。
小孩之所以比大人更易得此病,是因为他们常常在地毯上玩耍,而且幼儿的肺脏细嫩,缺乏对病茵的抵抗力。
由于川崎大夫研究有功,日本有关方面就把这种病命名为"川崎病"。
地毯在我国家庭将越来越多,注意勤洗勤晒,保持清洁,将可以避免幼儿罹患此病。
川崎病吃什么药
川崎病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川崎病吃什么药*二、川崎病的典籍偏方*三、川崎病的护理知识川崎病吃什么药1、丙种球蛋白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
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
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
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川崎病的典籍偏方1、对于病发急骤持续高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口渴喜饮,无汗,咳嗽,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面部、躯干部初见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的症状。
则需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2克,薄荷7克,牛蒡子、玄参、青黛、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
手足掌潮红者,加生地、黄芩;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川贝母、羊乳根,热势较高者,加生石膏。
2、对于壮热不退昼轻夜重,烦躁不宁,或嗜睡,肌肤斑疹,咽红目赤,唇干赤裂(口腔黏膜充血,双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关节肿痛,手足硬肿脱皮,舌红绛,状如杨梅,苔薄,脉数有力的症状。
川崎病冠脉增宽标准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损伤。
在进行川崎病冠脉增宽筛查时,通常会使用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心脏是否有异常。
在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冠状动脉的正常大小是具有一定范围的。
一般来说,右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在3-7mm,左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在4-12mm。
如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川崎病冠脉增宽,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冠脉增宽的标准在不同研究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径大于正常值上限,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被视为川崎病冠脉增宽。
轻度增宽可能意味着血管的扩张,而严重增宽则可能表明存在血管损伤或炎症。
在评估川崎病冠脉增宽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家族史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冠脉损伤的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然而,如果冠脉损伤严重或持续存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总之,川崎病冠脉增宽的标准可能因研究、人群和超声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评估川崎病患者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家族史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建议患者在确诊川崎病后,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信息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获取。
川崎病的治疗经验及进展1
PART THREE
针对川崎病的特异性药物正在研发中,以减少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免疫调节药物的研发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针对川崎病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有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 川崎病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疗水平。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探索更安全、 更有效的川崎病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的探讨:研究预防川崎病 的措施,降低发病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提高川崎病 的早期诊断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康复护理的关注:关注患者的 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汇报人:XX
PART FOUR
定期监测体温、心率等生理指标 定期评估病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感受和需求
定期监测:定 期进行身体检 查,监测心脏、 血管等器官的
状况。
遵循医嘱:严 格遵循医生的 指导,按时服 药,不擅自更 改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预防心 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控制炎症,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全身性血管炎,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
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冠脉扩张。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冠脉扩张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冠脉扩张是指冠状动脉的管腔扩大,导致血管壁变薄,血管弹性降低,容易形成动脉瘤,从而增加了冠脉破裂的风险。
因此,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标准十分重要。
首先,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标准,我们需要明确其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川崎病研究会的标准,冠脉扩张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冠脉扩张是指冠状动脉内径Z评分达到2.5-2.9倍标准差,中度冠脉扩张是指Z评分达到3.0-3.9倍标准差,而重度冠脉扩张则是指Z评分达到4.0倍标准差以上。
通过对冠脉扩张的等级进行准确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工作。
其次,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标准,我们需要关注其影响因素。
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治疗措施等。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男性、发病时间越短、未接受足够治疗的患儿,其冠脉扩张的风险越大。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此外,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标准,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其临床意义。
冠脉扩张不仅增加了冠脉破裂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发现和评估冠脉扩张,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心血管状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冠脉扩张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扩张标准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准确的诊断标准、全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深入的临床意义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促进川崎病患儿的全面管理和治疗。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1.PCI:适应证:有明显缺血症状、体征,或各种负荷试验有缺血 表现,或者虽无缺血表现,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5%),有进展成 严重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患儿。
禁忌证:多发性冠状动脉病变,或对侧冠状动脉有显著狭窄或闭塞, 或冠状动脉开口部位病变,或冠状动脉长段病变。
PCI 技术包括:血管内溶栓、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 架植入术和旋磨消融术。PCI 术后3~6个月需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治疗效果,且必须继续抗血栓和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其术后再狭窄 率、远期效果的数据均有限。
Kobayashi 评分法 2006 年 Kobayashi 等提出关于KD的高危评分体系。
1、血钠≤133 mmol/L (2分);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0 U/L(2分);
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2分);
4、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 4 d 内(2 分);
1.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计数在川崎病急性期可出现轻度降低,但恢复期升高,这 种血小板高聚集性状态持续至少3个月,偶尔持续1年,因此,对即使没有冠状动 脉病变解剖形态异常的患儿也建议应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对有冠状动脉
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者,应持续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 及血小板激活引起的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移植手术比较稳定的年龄为学龄期或
以上,对幼儿施行手术要慎重考虑,最好药物
维持到学龄期且运动水平有所提高时再手术。
但对严重病例也可在婴幼儿期选择手术治疗。 日本资料显示,移植血管的10年通畅率可达 90%以上,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川崎病冠脉病变的高危因素 Harada评分法 Harada评分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年龄<1 岁; 2、男性患者; 3、血浆白蛋白<35g/L; 4、红细胞压积(HCT)≤0.35; 5、 C反应蛋白(CRP)≥+++; 6、 外周血白细胞 (WBC) 计数≥12 × 109/L; 7、 血小板计数<35 × 109/L。 满足以上 7项中的 4项 (即 4分以上) 为高危人群。在国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 发现, Harada评分的相关因素中, WBC计数、 HCT、 CRP均与川崎病合并 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其中主要危险因素是 CRP。研究中还发现评分大于 4 分者, 冠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提示 Harada评分可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 病变的一项预见性指标。
川崎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和长期管理
川崎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和长期管理2 严重CAL的治疗和管理2.1 急性期管理川崎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血管炎性疾病。
在川崎病急性期,若已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只要炎症没有终止,冠状动脉的扩张就会继续加重。
并且,冠状动脉血栓也主要发生在川崎病病程的前3个月内,其发生率在病程第15~45天达高峰[6]。
因此,急性期治疗既需要尽快终止炎症,也需要积极进行抗血栓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密切监测。
2.1.1 终止炎症Orenstein等[10]确定了川崎病患儿CAL进展过程中3个彼此不同却相互关联的病理过程:急性自限性坏死性动脉炎(necrotizing arteritis,NA)、亚急性/慢性(subacute/chronic,SA/C)血管炎和管腔肌成纤维细胞增生(luminal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LMP)。
NA由中性粒细胞介导,为自限性过程,在发热的前两周内开始并结束。
它起始于冠状动脉内皮,依次破坏内膜、内弹力层、中膜和外弹力层,向周围扩展形成CAA,并可在1个月内导致CAA破裂或血栓形成。
SA/C血管炎主要由小淋巴细胞介导,在发病的前两周内开始并持续数月至数年,与LMP病变密切相关。
它起始于血管外膜或血管周围组织,然后在向管腔内部进展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壁。
LMP是内膜平滑肌细胞来源的病理性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过程,肌成纤维细胞在SA/C炎症区域或循环中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呈环形和对称性增生,从而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
因此,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抗炎治疗对于控制CAL 进展至关重要。
急性期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根据患儿是否已经接受标准治疗(IVIG 2 g/kg+阿司匹林30~50 mg/kg)可分为两类:(1)患儿未接受标准治疗前已出现冠状动脉扩张。
川崎病治疗方案
川崎病治疗方案川崎病,也被称为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
该疾病最常发生在儿童年龄段,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
川崎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心脏的影响。
目前,川崎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用的川崎病治疗方案:1.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IVIG是目前最主要的川崎病治疗药物之一。
通常以2g/kg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疗程为单次给药。
IVIG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炎症,并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该药物常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通常在IVIG治疗后开始使用,剂量为80-100mg/kg/日分次服用。
该药物主要通过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轻川崎病患儿的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
在恢复期,剂量逐渐减少,以防止副作用,但需根据患儿体重和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3. 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IVIG无效或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的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是一种备选方案。
通常以1-2g/kg剂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疗程可根据疾病进展进行调整。
丙种球蛋白可中和体内炎症介质,改善病情,预防并发症。
4. 其他治疗措施:除上述主要治疗方案外,川崎病患儿还可以接受其他治疗措施,如局部皮肤护理、镇痛药物、降温措施等,以缓解疾病症状和不适。
川崎病的治疗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早期诊断和治疗:川崎病的症状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怀疑川崎病,应立即就诊,并尽早启动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专业医生的指导:治疗川崎病应由经验丰富的小儿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指导。
他们可以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长期随访和监测:川崎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及时发现并预防任何可能的后遗症,尤其是对心脏的影响。
川崎病冠脉病变的临床处理.
2.心电图: 常规心动图 运动平板试验及24h动态心动图 与缺血或梗死部位相对应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 运动平板试验需4岁以上儿童才能完成,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 如患儿有胸部疼痛、不适或心悸等,可选择24小时动态心动图。
3.胸部X线检查: 可见到心肌缺血或瓣膜病变而导致的心影扩大。 如胸片上见到冠状动脉瘤的钙化影,提示已经形成巨大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 狭窄,需做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或冠状动脉造影 4.超声心动图: (1)常规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瘤、瘤内血栓形成,评估心肌及瓣膜 损害、心功能状态并观察动态变化。三维超声对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的诊断意 义较大,并观察冠状动脉瘤的腔内血栓。组织多普勒评估心肌损伤,包括节段 运动异常。 (2)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药物负荷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内径>8mm 或年长儿(≥5岁)冠状 动脉扩张内径大于正常4倍
根据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检查方法,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程度分3型: 小型冠状动脉瘤也称为冠状动脉扩张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Ⅴa Ⅴb 分类标准 任何时期冠状动脉均无扩张 急性期冠状动脉有轻度扩张,在病程30d内恢复正常 出现冠状动脉单个小至中型冠状动脉瘤 出现巨大冠状动脉瘤,或1支冠状动脉内多个动脉瘤,但 无狭窄 冠状动脉显影有狭窄或闭塞 不伴有心肌缺血 伴有心肌缺血
四、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
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应终生注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如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等。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根据不 同状况制定随访计划,以便正确评价其心脏状态、给予及时 有效的处理,改善预后,推荐方案见表:
冠状动脉病 变分级 Ⅰ、Ⅱ级
药物治疗
病程3个月后停阿 司匹林
冠状动脉扩张
所患疾病:川崎我家宝宝刚满一岁,2月15日开始发高烧,2月19日确诊川崎,当天检查心脏彩超左右冠状动脉都扩张到4mm,经过住院治疗,掉丙球,服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28号出院,3月3日复查心脏彩超,左为4mm,右又扩张到6mm,现在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一天两次一次1粒。
我现在很担心冠状动脉继续扩张,不是说一般恢复期很少再会扩张吗,向我宝宝这种情况冠状动脉还有可能恢复吗?大夫:冠状动脉属于中度扩张,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长期门诊随访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还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给我留言。
我还想问几个问题:1、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是碾碎吃还是整片吃效果好,另外,我孩子比较小,不愿意吃药,用果汁,糖水带药可以吗?2、我宝宝1岁,现在吃阿司匹林和潘生丁需不需要再加点肝泰乐。
3、向我家孩子的情况,冠状动脉中度扩张一般恢复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恢复的慢或者不恢复,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期待您的答复,谢谢。
答: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后吃比较好,尽量整片吃,可以和在稀饭或米糊中喂下去。
实在不行可碾碎吃。
一般需加用肝泰乐。
冠状动脉扩张恢复时间因人和病情而异,无法准确估计,对孩子影响一般不大。
需要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每一次的耐心答复。
我宝宝发病一个月后又复查的心超,现在两边冠状动脉都是4mm,和出院时相比(左为4mm,右6mm),一边恢复了2mm,一边仍然没有恢复。
请问沈大夫,怎么治疗了一个月左边的冠状动脉一直都没有恢复呢?接下来我们还要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呢?答:冠状动脉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时候会很长时间,您孩子的恢复应该还是不错的,可以1个月后继续复查超声。
问:沈大夫,我们家孩子今天又做了彩超,右边上次做是4,隔了20天再去复查,现在又扩张到5了,(从发病到现在检查的时间和情况分别是:2月18日,左4右4;3月3日,右6左4;3月6日,右5左4,3月13日,右4左4;4月2日,右5,左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川崎病至右冠状动脉扩张症如何治疗
导语: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也象征着我们的生命体征,一旦心脏停止跳动也就结束了生命,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长期大量
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也象征着我们的生命体征,一旦心脏停止跳动也就结束了生命,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长期大量抽烟喝酒等原因特别容易导致心脏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症就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心脏疾病,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川崎病至右冠状动脉扩张症如何治疗川崎病至右冠状动脉扩张症如何治疗
在医学上,川崎病是一种很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多发于2-4岁的孩子,主要是男孩多见。
在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了。
川崎病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冠状动脉,也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在我们国家多数在7-9月发病,所以在夏秋之交,家长应特别警惕婴幼儿发生川崎病。
川崎病的特征就是发烧,特别是患儿在发病早期多数是高热,一般体温持续38.5℃~40.0℃之间,持续时间一般在7~10天,个别可达2周,此时的高热应该以物理降温为主,患者家属可使用冰袋给孩子降温,温水擦浴,同时要鼓励患儿多喝开水退热期间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防受凉。
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冠状动脉扩张,这个时候家长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
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的听医生解释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工作,要正确对待。
还有在治疗期间需要用的药丙种球蛋白的价格很昂贵,家长要明白此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