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心理第三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4d79195cf01dc281e53af0ab.png)
课堂小结和作业
• 1。感觉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 (答案) • 2。感觉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案)
• 1。感觉的适应
• • • • 2。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5.不同感觉间的代偿与协作
二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 理解
•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 相加。 •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 过程。
知觉对客观事物能作整体 反映的原因
• 第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 组成的有机整体。 • 第二:人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 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 能。
• 4. 联觉 • 即对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个体有差异与 职业的训练有关。如甜美的歌喉、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 等都是联觉 •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红、橙、黄称为暖色 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 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 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 另外色调还会引起轻重感觉的变化。如黑色和白色的物体。 • 听觉 和视觉也有联觉现象如人们欣赏音乐 • 听觉 和肤觉也有联觉现象如刀割割玻璃会感觉到冷。 • 在实践中,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 提高的,即
• 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感觉,但这些感觉的发生和 发展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感觉的适应 • 感受性可由相同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26e48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2ade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b.png)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873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a.png)
《幼儿心理学》章节练习答案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一、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C2.B3.D(二)问答题1.答:(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2.答:(1)脑是心理现象的重要机能结构,心理是脑的重要机能;(2)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现象的源泉,而社会生活更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
3.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遗传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有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案例分析答:这个案例说明了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复杂的,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但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
被领养的幼儿处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智商发展水平自然会高于留在孤儿院的幼儿。
第二章幼儿注意一、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D(二)问答题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准备或伴随状态。
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2. 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教师要审慎处理幼儿的多动现象,重视幼儿注意分散现象,分析和确定其原因,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可知,雯雯表现出注意分散的现象,不能长时间把注意集中在应该集中的对象上,表现出了分散的现象。
是幼儿园小朋友常见的注意问题。
注意分散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无关刺激的干扰;身心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品质有待完善等原因。
注意分散的防止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消除无关刺激;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尊重注意规律,注重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合理安排教育活动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4be8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6.png)
• 感知觉概述 •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 感知觉与幼儿教育 • 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 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心理体验的 过程。
感觉
个体通过特定感觉器官(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接收外部刺激,并 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幼儿教育中的感知觉培养
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
01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如音乐、
绘画、玩具等,激发幼儿的感知兴趣和创造力。
促进知觉整合
02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感官活动,如听故事、做手工、唱歌等,
促进幼儿知觉整合,提高其认知能力。
培养观察力
03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其观察力,促进其
感知觉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如通过模仿语音和语调来练习发音,通过观察 口型和面部表情来理解词汇的含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和 制作。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理解周围环境,促进认知和语言发展。
02
感知觉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感知觉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幼儿通过听觉和视
觉来认识事物,如果听觉或视觉受损,则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0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
戏、观察、实验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心理学 第三章 感知觉
![幼儿心理学 第三章 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9ea0527325c52cc58bd6befd.png)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
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消失了。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 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 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 (约在8、9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四)实际锻炼可以促进感知觉的提高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得到提 高。
如:钢琴的调音师,品酒师,品茶师等。
二、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
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知觉也 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 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 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理解越深 刻、越全面。
你看到了什么?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 然保持相对不变。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 形状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等。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错觉、 方向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运动错觉
异次元庭院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体(事物 全貌)的反映。 联系: 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有效地利用感 觉的适应现象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33af8d8762caaedd33d4c2.png)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视觉 30英里以外的一束烛光 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 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限。
差别感觉阈限: 味觉 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即一个人 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嗅觉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做差别感觉阈限。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三)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力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观察力的发展体现在这些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精确性 3、观察的持续性 4、观察的概括性 5、观察的组织性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二、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法 (二)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视崖实验: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1961)“视 崖”试验。有助于防止跌倒。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2、时间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比时 空间更为抽象,要借助于中介物。
思考:什么中介物?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时间知觉是儿童通过与其生活关系密切并重复发生 的实际活动逐渐形成的。 ◇幼儿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生物钟。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生 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一、幼儿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它出现早、发展快。 (一)幼儿的几种感觉发展 1、视觉 (1)视觉敏锐度 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 廓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眼睛能正确分辨的物体的最小 维度,即一般所谓的视力。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6d2215e0a300a6c30d229f43.png)
知识总结: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27
第三节 幼儿感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知识回顾: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29
(一)感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1. 感觉的相互作用与幼儿教育 各种感觉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幼儿园中,教 师上课说话时音量要适中;食物的颜色、温度会影响 食欲,要色香味俱佳。
2.感觉的适应性与幼儿教育 教师组织幼儿进入教案场所要稍作停留;幼儿看书要 提醒到光亮处或者开灯;播放音乐不应过响。
3.感觉的对比性与幼儿教育 在为幼儿制作直观教具或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掌握对比的规 律。
4.感受性的发展与幼儿教育 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专门的练习和活动来发展幼 儿的感受性。
(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知识总结:
一、感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三、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四、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40
谢 谢 欣 赏!
1.感觉的概念: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
当人认识某种事物的时候,会先将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 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大脑获得各种外部信息,从而产生相 应的感觉。
思考:我们用了哪些感官来认识苹果?
2.感觉的分类: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 又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它的产生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 物理特性;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处处表现出 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优选演示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优选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840c8eedeefdc8d377ee3204.png)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 1、均为感性认识 2、均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反映 3、均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区别:
• 1、感觉反应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应事物 整体。
• 2、感觉是只需个别器官参与的活动。
•
知觉是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视觉
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 红、绿、蓝三色组成
全色盲
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
色觉缺陷和色盲
• 男性:6%色弱,2%色盲 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
• 女性:0.4%, 0.03%
听觉
听觉
• 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可听声波 • 感受器-----科蒂氏器官 • 听觉现象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优选)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学 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 教学重点 •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 教学难点 •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 作业或思考题 • 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特点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感觉 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却 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是知觉并非 就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对 刺激物(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的 有机结合。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 在实际生活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来 直接反应客观事物的,很少存在孤立的单 纯的感觉,如 “听”、“看”、“闻”可 以被认为是感觉,但是“听到”|、“看到 ”、“闻到”的必然是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2f7f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a.png)
3
形状感知阶段
幼儿在2-3岁期间,能够识别和辨别一些常见物体的形状。
VII. 视觉感知与行为的联系
视觉感知对幼儿行为的发展和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事 物、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VIII. 视知觉一致性
视知觉一致性是幼儿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空间、时间、形态条件下的视觉刺激进行比较、辨别和识别的能力。
IX. 听觉感知的特点
1 音频化
听觉感知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幼儿通过听取声音来感知事物。
2 持久性
听觉感知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幼儿对声音的记忆更加持久。
3 敏感性
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较高,能够辨别和识别声音的差异。
X. 听觉感知发展的阶段
1
声音辨别阶段
幼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能够辨别和识别一些特定的声音。
视觉感官
幼儿通过眼睛接收和处理信 息,从而识别、辨别和理解 视觉刺激。
听觉感官
幼儿通过耳朵接收和处理信 息,从而识别声音、听懂语 言并与他人进行沟通。
触觉感官
幼儿通过皮肤接触和处理信 息,从而感知物体的形状、 温度和质地等。
III.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幼儿对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
语言感知阶段
幼儿在1-3岁期间,开始能够听懂并使用简单的语言。
3
语言理解阶段
幼儿在3-6岁期间,能够理解并使用更复杂的语言表达。
XI. 听觉感知与行为的联系
听觉感知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交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幼儿理 解和产生语言,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XII. 触觉感知的特点
1 肌肉感知
1 图像化
第三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501d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
4.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5.判断下列描述的现象是感觉还是知觉?
学生分析案例:某天下午,某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小明迟到了,进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他想找自己的座位,可是什么都看不清,结果不小心手摸到了一位女同学的头上。这位女同学非常气愤,狠狠地骂了他,说他是故意的,小明却分辩说自己什么都看不清,不是故意的。过了一会儿,他也觉得放映厅越来越明亮,座位和人看得清清楚楚,他感到很纳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幼儿心理学》
教 案
20至20学年第学期
第三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
章节课题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念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素质目标
认同感知觉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儿童观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认知身边的感知觉现象
3.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A.知觉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
C.知觉主观性D.知觉恒常性
4.双关图是()中的现象。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5.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理解性B.知觉选择性
幼儿辨别空间方位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a1becb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9.png)
1
听觉感知训练
2
通过听觉刺激的辨别和分类,培养幼
儿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提高听觉感知的准确性。
3
嗅觉和味觉感知训练
4
通过让幼儿接触各种气味和味道,培 养幼儿对嗅觉和味觉的感知能力,提
升他们对食物和环境的认知。
视觉感知训练
通过观察、辨别和比较各种视觉刺激, 帮助幼儿提升视觉感知能力,加强对 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对幼儿的 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概述感知觉的定义和作用
感知觉是指幼儿通过感受外界刺激,获得有关事物的信息和经验的过程。它帮助幼儿了解世界、与环境 互动、发展认知能力。
感知觉的神经生理学
感受器的种类与特点
幼儿的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和味觉。每个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嗅觉和味觉 感知测试
通过让幼儿闻气味 和品尝味道,测试 他们对嗅觉和味觉 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未来感知觉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感知觉研究应该关注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规律和差异,深入探索感知觉的神经机制,以及感知觉训 练对幼儿发展的长期影响。
传送感知信息的神经通路
感知信息通过神经通路传送到大脑。不同感受器的神经通路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读。
大脑对感官输入信息的处理方式
大脑接收感官输入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解码和理解,从而形成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幼儿时期感知觉的特点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过程
幼儿的感知觉能力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和完善, 从最初的基本反应,到能够 更准确地感知和辨别事物。
感知觉测试
视觉感பைடு நூலகம்测试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ae77ac33687e21ae45a9c8.png)
第一节 觉得、知觉与运动
一、觉得 1、人的几种主要觉得 2、觉得对人的意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2、觉得与知觉的联络〔感知觉〕 三、运动
第二节 婴幼儿的觉得才干
一、婴幼儿的视觉才干 二、婴幼儿的听觉 三、婴幼儿的触觉 四、婴幼儿的嗅觉 五、婴幼儿的味觉 六、婴幼儿的本体觉得〔运动觉〕与平衡觉 七、婴幼儿时期觉得开展妨碍
第三节 婴幼儿的知觉开展
一、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才干 1、外形知觉 2、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 常性的概念 2、举例
第四节 婴幼儿运动才干的开展
一、婴幼儿运动才干 1、大肌肉运动的开展 2、精细运动才干的开展
二、婴幼儿运动才干开展的规律 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蠢笨到乖巧
三、婴幼儿期运动才干对心思开展的影响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运动
学习目的: 1、说出人的几种外部觉得和内部觉得; 2、解释知觉与觉得的联络与区别; 3、了解幼儿期儿童觉得、知觉与运动才干开展
的根本特征及规律; 4、解释幼儿期能够出现的觉得过敏、觉得愚钝、
动作蠢笨等感知运动问题并提训练建议。 重点概念:
觉得 知觉 知觉恒常性 运动才干 觉得统合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1c38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2.png)
幼儿需要、动机和兴趣发展特点
需要的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生理需要到社会需要,从物 质需要到精神需要等。
动机的发展
幼儿动机的产生往往与需要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机的社会性逐 渐增强。
兴趣的发展
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容 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 幼儿的兴趣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 征和个体差异。
0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喜、怒、 哀、乐等基本类型。
情绪情感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 要地位,对幼儿的认知、行为和社 会性发展等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情绪情感特点
01
02
03
易变性
幼儿情绪情感容易受外界 影响,变化较快,稳定性 相对较差。
思维们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事物,思维过程具有 直观性和行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幼儿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同时也通过语言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且受到家庭、社会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提高幼儿自制力
通过规则约束、情绪控制等方式,提高幼儿 的自制力水平。
04
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个性倾向性概述
定义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 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 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
向和选择。
组成部分
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组成。
特点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活跃、最 积极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 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周围 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幼儿听力。 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动 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 的开始。 幼儿已能很好地协调视觉,进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更精确 的反映。
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 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儿童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发 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 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 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 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训练幼儿识别颜色能力的方法:
配对法:向儿童出示几种颜色的卡片,然后让他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 的颜色与其搭配。 指认法: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说出某种颜色的名称,让儿童根据名 称指出或拿出相应的卡片。 命名法: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片,就请他说出该颜色名称。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
(一)形状知觉
1、能区分幼形儿状对明不显同几不何同图或形相辨似别的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
物体; 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
2、开始形认→识五基边本形→的梯几形何→图菱形形。,并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
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的效果较好。
3、用几何图形的标准名称去“解
4、观察的概括性很差。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 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天天长 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 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
1、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 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 微部分的能力。即通常所称的视力。幼儿视敏度的发展速度不 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 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
(优选)心理第三章幼儿的 感觉和知觉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形状、颜色
眼
苹
大小、滋味
舌
果
气味、滋味
鼻
质量、温度
皮肤
人脑对苹果的知觉
“苹果”知觉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 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等感官的训练。触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 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她认为, 由于幼儿总是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所以,在各种感觉训练中,触 觉练习是其主要方面。视觉训练则在于帮助幼儿提高鉴别度量的视知觉、 鉴别形状、颜色、大小、高低、长短及不同的几何形体;听觉训练主要 使幼儿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训练过程中,培养 起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训练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 灵敏度。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种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 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受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觉处于更 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 6岁可达12分3秒。总的来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3、观察的系统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 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 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的细节。
பைடு நூலகம்
释”物体形状特征。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二)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 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如 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 。
1、方位知觉的发生: 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2、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 辨别上下 4岁 辨别前后 5岁 开始辨别左右
•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 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绕着主题物设定
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有意识 去学习了解的愿望。
(三)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 和顺序性的感知。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儿童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对于不 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一定要掌握不同的方法,培养幼儿 的时间观念。
五、幼儿观察力 的发展与培养
(一)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目的性不强;
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到了幼 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 如原本想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 的形象,孩子却一下子就被兔子的红的晴或吃草的动作所吸引,再也顾不上注意观察兔子的短 尾巴,长耳朵等.